《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

时间:2022-03-31 03:2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篇:《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2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由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别,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即标准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周围景物的方向。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借助课件的直观形象性,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建立正确的方向感。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运用量角器量出景物与一个方向之间的夹角,试着怎样说出来更加准确一些,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在学生学会辨别8个方向以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画一画学校周围建筑物的大概方向通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当然,方向感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清楚准确地辨别出建筑物的方向。在以后开展同样形式学习的时候,对此类学生需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才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3

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的更深刻的反思。

我在一开始介绍方向时,主动让学生自己的寻找以前认识的主方向,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新授课的教学上,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入,利用座位的组、排找主人游戏过渡到利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地点,学生们能很快的接受,学习起来很轻松,只要稍加在确定角度的问题给予自然的指导,一节课就很好的能被学生掌握好。

相对位置的教学,我同样采取了利用位置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利用“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后面”的模式套用到教学上,学生们也能很快的切换观测点的思维,并且能用相对的方向描述两个地点的相对位置,教学效果也不错。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这次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学的反映不错,学生们测试的结果也好了很多,看来每次相同的教学,步同的方法,都能带来新的创新,教学需要创新!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4

《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内容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确定位置”四个小节。

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他们亲手摆放物体,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在教学时,我尽量抓住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做游戏的活动,运用游戏的方法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时,学生出现了以下问题:在教学数格子变方向时,有的同学数不清格子,其实开始的动物的格子不算,最后实物的格子算,比如说再格子里画图说蚂蚁向上走几格再想左走几格可以吃到苹果。这道题有一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在教学时,如果让学生走一格标一格数,转方向是从1开始重新标数,实践证明学生也易于接受。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5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就要画上方向标,标出名称。

如果学生弄懂了以上两道例题,这一单元的其它几道题也是大同小异,那么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自然而然地全学会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6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对于学生来说,本单元学完后,学生们对于准确地找准位置及位置的准确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应该是有所了解了。本单元我同样让学生独立完成及发现本单元所学知识与以前我们所学知识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涉及到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动手的能力的问题。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啃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

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西,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在我们所地图上有四个主的方向,但在各主要方向之间还有其他方向:如东偏北,为了让学生搞清楚,到底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这一问题,我反复让学生看书,让学生来发现“偏”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说的'都是一个方向,但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个习惯性的用法,就是我们往往看角度较小的这一区域。记得刚教授这一课时,由于我是先让同学们放手去做,并没有先传授知识,结果好笑的说

法出来了,居然还有同学说,东偏东南的,我并没有批评这些同学,我让他把他的想法说给我听,他说某个地方确实是东往东南这方向在偏。哦,原来是这样。因为,在三年级,我们学了位置与方向,讲了东与南相间的这一区域是东南,所以有同学就说是东偏东南。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是自己在思考问题,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在班上示明:东偏南就是从正东方向往正南方向偏,所以,我们习惯说东偏南或南偏东。学生恍然大悟。

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学生做题时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只有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时,学生才会发现数学的奇妙,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7

本节课教学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辨别东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内进行学校示意图的绘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教师大胆地将上课的地点定在学校的操场,教学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操场上通过大量的活动、游戏,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积累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有一定的方向感,并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在学生获得具体感知后,到教室里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将具体的景物抽象成平面图,在展示交流中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8

这学期的教学时间很紧张,16周就得结束功课,没有时间做练习,那就不能靠练习来实现扎实掌握知识。这对我倒是不小的考验。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生更好的方法。教学如期进行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到了空间想象和动手的单元。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肯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希,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

既然学生认识的角是静态的,那么我就试着给这两条边配上不同的名称,用来区分不同的“角色”,判断好每条边不同的角色再来描述。在两物体间形成的角度,无非就是两物体间的连线和正方向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形成这个角的两条边我给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称,那条正方向的边叫做“主边”,而另一条边就叫“次边”。描述角度时就要从这个角的主边偏向另一边,另一边偏向哪就是哪,这样“哪偏哪”就是主边偏向次边。方法就是在名称上做了细化。这个孩子叫小红,那个孩子叫小明,无非就是给两条边起了名字而已。学生反而接受了这样的方法,这样的规定,做题时不容易出错。因为这样的特征很明显,文字上以“偏”字为标志,主边在前,次边再后,在图上,以十字坐标为标志,主边永远在十字坐标上,这样建立起的一一对应学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错就少了。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有时候的概念和名称是该给学生细化的,这样的细化不会使知识难理解,反而使知识更明确更规范。数学不就是一个很规范的科学吗?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在细化概念上继续走下去。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9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学设计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环节的设计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一是在室外辨认方向,二是在室内辨认方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具体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三、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四、采用表格式进行路线描述是个好办法,既清楚又简洁明了。

总之第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总之,这节内容开始和最后一个环节,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教室的有效资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由何老师进行研磨。第一次试教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0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2、第21页“做一做”及第23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确定物体位置,必须要哪些条件?

2.观察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老师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图上画出B市距离A市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就可以了。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位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这里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 km”?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选一选:课件呈现题目。

3.课件呈现题目。

四、课堂小结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方法步骤

1、确定方向;

2、量出角度;

3、选好单位长度;

4、确定距离;

5、画出物体的位置;

6、标出名称。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1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画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所以根据已知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于第二单元的掌握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已知图形填空,学生分不清东偏北30度应该是哪条边与哪条边形成30度的角。2、画示意图时,方向角没有标清楚,距离的表示,没有按照已知的单位长度换算作图,老是随便想画多长为一格就画多长。3、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30度和北偏东的30度不同。4、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更加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和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空间感稍差的学生,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马上能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还有个易错的知识点,那就是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较好地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我所带的两个民族班的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未能达到教学设计所设计的效果。有时不得不放慢教学的步伐,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反复地强调易错的知识点,总之,我作为他们的教师,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学到自己的数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2

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情境,其中别具匠新的应该属“为外国朋友画学校地图”的情境了。这样的情境合情合理,较为真实,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由于我的疏忽大意,使这较为真实的情境变的有点假,不客气的说是一种欺骗。

在学生到实物投影前交流同桌合画的学校地图时,我只顾顺应过渡到自己下面的教学环节,而马上说“由于他们的画法不一样,使大家交流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通常把地图的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统一起来”,并没有及时对下面的同学进行反馈,课堂教学结束时也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地图。结果下课后,我发现:有的同学用这张地图叠成了小飞机;有的同学干脆揉成一团丢在垃圾桶里,居然没有一个同学来问我这张地图还给不给外国朋友了……这让我不由的反思自己:为什么我的话有头无尾呢?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老师那虚假的情境吗?难道所谓的情境就意味着欺骗?

其实,我只要最后说一句:“下课时把你们的地图交给老师,相信外国朋友们看到了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样,不仅保存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同时也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然而,每一堂课总是与完美擦肩而过,遗憾:一个无言的结局……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3

刚刚接触到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感觉很抽象。因为平时我自己就不太会辨别方向,给别人指方向也只知道说向左或者向右,向左拐、向右拐,但在新课程培训中听了一节示范课之后,我又感觉这一单元的内容很有意思,不再那么深奥。在查阅了教学参考和教案辅导之后,我确定了教学思路:

1、设问引入,引起学生兴趣。

“你知道什么是定向运动吗”然后讲述最近电视中经常播放的一个关于定向运动的节目:两个小组要一起出发到达指定目的地,但沿途必须经过某些站点,而且要从前一站点取得到下一站点的指示,直到终点,看那个小组的行动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就是胜利者!从这个讲述中引出定向运动的概念: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和我军官兵非常熟悉的军事训练科目“利用地图按方位角行进”非常相似。

(1)了解定向运动的产生。定向运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诞生于北欧。早年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阔而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其中还散布着无数的湖泊,城镇和村庄稀疏地点缀在其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常需要穿越人迹罕到的森林,行走在时隐时现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地图和指南针就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地图和指南针,稍不留神,就可能迷失在茫茫的林海中。

(2)定向运动的发展不少国家的军队发现,如果他们不具备在山林中辨别方向、选择道路和越野行进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军事任务,因此,军人不知不觉中成为开展定向运动的先驱。定向运动能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与定向运动自身的特点有关。它不仅对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学习使用地图有好处,还能培养和锻炼人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和体能水平。平民百姓也发现,这项运动不像其他体育项目那样需要在经费、器材等方面进行很大的投入有一个指南针和一张地图就可以开展此项运动。

2、观察主题图,结合定向运动的知识,描述这个图中的场景,并想象自己在参加这场公园定向越野赛。小组内描述一下比赛路线,从而感受到这项运动中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并且思考如何确定个检查点的位置?

投影出示例1,确定八个方向,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用自己的语言描叙1号检查站的位置,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必须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小组经过讨论,得出两个答案:

①东偏北30。

②被偏东60。那么哪一种说法更合适呢?最后明确:两种结果都正确,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这样,1号检查点的方向说成“东偏北30。”比较合适。接着我一起讲解了例2,处理了课后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发现还要用到量角器,来量脚的度数。

经过讲解和联系后,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如果只是把学习位置与方向限制在课堂上,还是缺乏实践,不利于加深记忆。所以经过考虑,我决定把这个综合练习放到操场上进行,同学们一听到操场上做练习,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开始之前先要强调纪律,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后,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小红灯笼,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讲解游戏规则:一组负责藏灯笼,并在起始位置说出灯笼的方向与距离,二组按一组说出的方向和距离去寻找,找到之后一组再说出下一处隐藏点的位置,二组全部找到以后,还要说出回到起始点的方向与距离;然后轮换再做,其中我认为也比较重要的是,每组的组长要安排组员轮流说一次。经过这一次的练习,我发现在以后的学习里,只要是有“位置与方向”一类的题目,学生都特别有兴趣,而且掌握得很牢固。

经过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我感觉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实践于生活,学生是生动的个体,在合作活动中更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互相补充,最后达到共同提高!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4

学生早已积累了有关位置知识的感性经验,能通过一些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喜欢并学好这节课知识十分重要。在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了了解之后,再进行例1的教学就非常轻松了。在解决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当出现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只根据方向或距离其中一个条件时,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说才能更准确呢?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探索,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这方面知识。我认为为学生创设实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而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又是那样的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因为我们的教室是南、北向的,又刚好是早上,我让学生指着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东,让学生右转面向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歌“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的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5

平时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西南北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并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这堂课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学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辨别东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内进行学校示意图的绘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通过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从作业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不少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方向感没有形成这部分学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确实存在着。比如:生活中的方向的界定他们一清二楚,他们知道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但是如果让他们利用这一点辨别身边的方向,可能一时还弄不清,但又不是完全不清楚,只要你稍稍提醒,他们能慢慢说出来。图上的方向也是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会说不会辨别,完成作业只能胡乱猜测。从以上问题不难发现,他们虽然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规定,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灵活运用,总之一句话他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方向感。如果要想让这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知识,只能是一个一个手把手的教。仔细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们自身的接受能力就比较差,抽象的知识不易被他们掌握(位置与方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考虑比较多的还是大部分学生的利益,即符合大部分认知水平,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虽然我们的教育一直都在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其实在多少的教学实践上,至少我发现这一点我做不到,如果面向全体学生,就得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表面上看是尊重了学生,其实这是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利益为前提的,这是不值得的。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只能放弃一部分学生,但并不是完全放弃,而是将这部分学生留到课外,以个别辅导的形式完成。

二、理解不到位

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小明的家在学校的东南方向,学生却认为小明的家在学校的西北方向;从图上可以明确看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西边,学生却说成是东边。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的答案正好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观察学生的结果,不难发现造成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要深入一步理解的话:出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清楚到底谁是参照物。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学中我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去发现,这确实难为学生了,这可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小的失误。不过,现在能及时发现这一点,还是有办法补救的。要想学的快就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第二篇:《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学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辨别东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内进行学校示意图的绘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教师大胆地将上课的地点定在学校的操场,教学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操场上通过大量的活动、游戏,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积累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有一定的方向感,并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在学生获得具体感知后,到教室里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将具体的景物抽象成平面图,在展示交流中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2

《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内容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确定位置”四个小节。

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他们亲手摆放物体,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在教学时,我尽量抓住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做游戏的活动,运用游戏的方法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时,学生出现了以下问题:在教学数格子变方向时,有的同学数不清格子,其实开始的动物的格子不算,最后实物的格子算,比如说再格子里画图说蚂蚁向上走几格再想左走几格可以吃到苹果。这道题有一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在教学时,如果让学生走一格标一格数,转方向是从1开始重新标数,实践证明学生也易于接受。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3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学设计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环节的设计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一是在室外辨认方向,二是在室内辨认方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具体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三、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如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四、采用表格式进行路线描述是个好办法,既清楚又简洁明了。

总之第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总之,这节内容开始和最后一个环节,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教室的有效资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由何老师进行研磨。第一次试教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4

三下《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后,再来学习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的。在这个单元,学生要知道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还要会看路线图,根据方向来指路。对空间观念差的孩子来说,这个单元的学习简直是在云里雾里走,分不清方向。

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这么多方位,会辨认方向并指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方向

学生对太阳东升西落、北极星、指南针、夏天南风、冬天北风等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上课时把他们的已知经验引发出来进行复习,自然联系到四个方向的认识上。然后通过变换位置指认方向,学生明白了位置的改变使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画下的方位图也不一样,为了方便看图,统一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画图方法。

2.利用各种途径来记忆方向

学生即使知道了方向,但指认起来依然困难重重,极易混淆东西、南北,更不用说八个方位一起记了。我首先让学生在每一幅图中标明方向再来辨认,减低难度。然后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用固定的手势来表示固定的方向,如指右上为东北,右下为东南等。再通过游戏练习来巩固记忆,在练习中不断地指认多次巩固。

为了和抽象的题目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又想出了箭头记忆法帮助学生来记方向,把手势化为纸上的箭头,来记忆八个方向。在做题时可以直接用箭头来帮忙,从哪儿到哪儿,画箭头,然后认箭头方向就比较容易了。

3.同桌合作,多说多练多运用

学生总以为自己方向都认识,觉得这个单元根本不用老师教,自己完全可以解决,所以上课时注意力不太集中,老喜欢做后面的题目。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好上课的时间,我在一个内容的学习后都会让他们及时巩固,特别注意让他们互相说说,考考,指指。有时在学习之前就让他们自己先表现下自己会的。这样做,使他们上课时更投入,而且互相之间互相考察,也可以让会的教不会的。常常用游戏的形式,也让他们愿意主动听清规则和要求。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5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努力!加油!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6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就要画上方向标,标出名称。

如果学生弄懂了以上两道例题,这一单元的其它几道题也是大同小异,那么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自然而然地全学会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由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景物,借助自身的前后左右、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景物的的辨别,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使学生知道位置随着参照物(即标准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不会变化的。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周围景物的方向。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借助课件的直观形象性,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建立正确的方向感。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运用量角器量出景物与一个方向之间的夹角,试着怎样说出来更加准确一些,互相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在学生学会辨别8个方向以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画一画学校周围建筑物的大概方向通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再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当然,方向感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清楚准确地辨别出建筑物的方向。在以后开展同样形式学习的时候,对此类学生需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才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8

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情境,其中别具匠新的应该属“为外国朋友画学校地图”的情境了。这样的情境合情合理,较为真实,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由于我的疏忽大意,使这较为真实的情境变的有点假,不客气的说是一种欺骗。

在学生到实物投影前交流同桌合画的学校地图时,我只顾顺应过渡到自己下面的教学环节,而马上说“由于他们的画法不一样,使大家交流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通常把地图的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统一起来”,并没有及时对下面的同学进行反馈,课堂教学结束时也没有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地图。结果下课后,我发现:有的同学用这张地图叠成了小飞机;有的同学干脆揉成一团丢在垃圾桶里,居然没有一个同学来问我这张地图还给不给外国朋友了……这让我不由的反思自己:为什么我的话有头无尾呢?孩子们早已习惯了老师那虚假的情境吗?难道所谓的情境就意味着欺骗?

其实,我只要最后说一句:“下课时把你们的地图交给老师,相信外国朋友们看到了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样,不仅保存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同时也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然而,每一堂课总是与完美擦肩而过,遗憾:一个无言的结局……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9

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体验应当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我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景物,借助操场的旗杆为中心,让学生观察旗杆的东、南、西、北各有哪些建筑物?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知道这四个基本方向在地图上怎样表示,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位置和平面图上方向之间的转化关系。接着让学生观察幼儿园、厕所、伙房等各在旗杆的什么方向上,学生自然知道这一些建筑物都不是在四个基本方向上,从而引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的方向。然后组织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给出一个方向的基础上能写出其他七个方向,并讨论这八个方向之间的关系以便加强记忆。再出示信息窗的图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然后课件出示一个路线图让学生通过米数来描述方向和位置通过课件演示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当然,方向感弱、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清楚准确地辨别出建筑物的方向和行走路线。在以后开展同样形式学习的时候,对此类学生需要更加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才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通过课前了解有关定向运动方面的知识,知道定向运动是根据地图指示,选择最佳路线,达到目的地的一项运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要具备借助地图的指示和识别方向的能力,也是一项智力和体力并存的一项运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了解数学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

2.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还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所要具备的四个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这对于后面学习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1.习题的处理上,个别学生出现不会用量角器量角度的现象,不知道0刻度线与哪条坐标轴对齐《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再教设计:

1.要侧重于对量角器放置问题的解决,真正让学生明白东偏北就是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东对齐,从东向北数30°,也就是从0刻度线向北数出30°。

2.不仅要注重对路线的描述,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描述简单路线图应具备的四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1

这学期的教学时间很紧张,16周就得结束功课,没有时间做练习,那就不能靠练习来实现扎实掌握知识。这对我倒是不小的考验。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生更好的方法。教学如期进行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到了空间想象和动手的单元。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肯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希,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

既然学生认识的角是静态的,那么我就试着给这两条边配上不同的名称,用来区分不同的“角色”,判断好每条边不同的角色再来描述。在两物体间形成的角度,无非就是两物体间的连线和正方向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形成这个角的两条边我给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称,那条正方向的边叫做“主边”,而另一条边就叫“次边”。描述角度时就要从这个角的主边偏向另一边,另一边偏向哪就是哪,这样“哪偏哪”就是主边偏向次边。方法就是在名称上做了细化。这个孩子叫小红,那个孩子叫小明,无非就是给两条边起了名字而已。学生反而接受了这样的方法,这样的规定,做题时不容易出错。因为这样的特征很明显,文字上以“偏”字为标志,主边在前,次边再后,在图上,以十字坐标为标志,主边永远在十字坐标上,这样建立起的一一对应学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错就少了。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有时候的概念和名称是该给学生细化的,这样的细化不会使知识难理解,反而使知识更明确更规范。数学不就是一个很规范的科学吗?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在细化概念上继续走下去。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2

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 、科学的课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及简单了解地图。本课的活动内容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辨认某地位置,还要求学生把地图绘制中有关方向的规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课中的主题图是小桥流水人家生活图,这些地方反映在平面图上,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主题图换成了一幅我们实际生活的主题图,当中以李小为中心,让学生来说说学校的东、西、南、北都有哪些主要的建筑物,学生一看都是我们生活中找得到的,所以很感兴趣,立即说出了东面有幼儿园,西面有操场,北面有村委,南面有麦地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一想操场和幼儿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用这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做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东、西、南、北,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应用,将学生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我还关注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为了让学生区分图上方向与生活方向,课前我们还回顾了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并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利用课间操练队列的时候到学校的甬路中间辨别校园的东南西北,并做了记录,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生活本身也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得到了体验,同时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环境及人数的局限,学生共有的学习资源教室,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使部分学生在将生活方向转换为图上方向时混淆不清,还有待于思索探究。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3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例2、第21页“做一做”及第23页练习五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确定物体位置,必须要哪些条件?

2.观察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老师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图上画出B市距离A市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就可以了。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位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这里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 km”?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选一选:课件呈现题目。

3.课件呈现题目。

四、课堂小结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方法步骤

1、确定方向;

2、量出角度;

3、选好单位长度;

4、确定距离;

5、画出物体的位置;

6、标出名称。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4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对于学生来说,本单元学完后,学生们对于准确地找准位置及位置的准确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应该是有所了解了。本单元我同样让学生独立完成及发现本单元所学知识与以前我们所学知识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涉及到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动手的能力的问题。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啃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

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西,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在我们所地图上有四个主的方向,但在各主要方向之间还有其他方向:如东偏北,为了让学生搞清楚,到底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这一问题,我反复让学生看书,让学生来发现“偏”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东偏北40度还是北偏东50度,说的都是一个方向,但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有一个习惯性的用法,就是我们往往看角度较小的这一区域。记得刚教授这一课时,由于我是先让同学们放手去做,并没有先传授知识,结果好笑的说

法出来了,居然还有同学说,东偏东南的,我并没有批评这些同学,我让他把他的想法说给我听,他说某个地方确实是东往东南这方向在偏。哦,原来是这样。因为,在三年级,我们学了位置与方向,讲了东与南相间的这一区域是东南,所以有同学就说是东偏东南。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是自己在思考问题,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在班上示明:东偏南就是从正东方向往正南方向偏,所以,我们习惯说东偏南或南偏东。学生恍然大悟。

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学生做题时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只有让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时,学生才会发现数学的奇妙,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8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前面的学习掌握还可以,但是这节课主要在于怎么确定位置,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第一种说法不是很准,第二种说得很麻烦,第三种比较合理、准确。老师接着追问:“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并且老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老师在平面图上这么一点,点醒了聪明的学生,马上又同学举手说“还要说明起点到1号点的距离,否则就不知道从起点出发,沿着东偏北30°的方向大概走多远,需要多久。”其他学生听了也就明白了。能够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是有不少同学不会用量角器了,量角器在本子上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放,还有的同学量成了那个夹角大的角的度数了。老师有再次强调,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我们一般量夹角小的那个角,看一看它就从离得较近的方位开始偏,并且习惯上让0刻度对准较近的那个方位,然后看角的另一边对应的度数,这样一般就不会出错了。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通过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上方位与实际方位的联系区别

在引导学生认识实际方位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以教室中的实物为中心,画一幅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巩固了实际方位,又引申出了图上方位,同时学生由于所定方位不同,实物也就不同,所以图的画法多种多样。这样教师便可以引出图上方位,并且编成口诀告诉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的区别认识

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可以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三、图上方位要确定标准

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以花坛为标准是在花坛的北面,而以大门为标准,则在大门的东北角上。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总之第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第四篇: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学生通过课前了解有关定向运动方面的知识,知道定向运动是根据地图指示,选择最佳路线,达到目的地的一项运动。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要具备借助地图的指示和识别方向的能力,也是一项智力和体力并存的一项运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了解数学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学生非常感兴趣。

2.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还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所要具备的四个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这对于后面学习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1.习题的处理上,个别学生出现不会用量角器量角度的现象,不知道0刻度线与哪条坐标轴对齐《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再教设计:

1.要侧重于对量角器放置问题的解决,真正让学生明白东偏北就是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东对齐,从东向北数30°,也就是从0刻度线向北数出30°。

2.不仅要注重对路线的描述,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描述简单路线图应具备的四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

第五篇:《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时候,我先让学生回忆了三年纪关于方向的知识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习怎么样量角的知识,因为这两个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学生才能比较熟练进行方向的确定。因此本课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接着,进行小组探讨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1.找到大方向。

2.确定角的偏向。

3.量准距离。

学生像这样慢慢的说,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在练习做一做的时候,学生存在的问题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断或者度量不准;个别学生大方向掌握不到位,后来在张书记的知道之下,我意识到主要是课前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复习不够到位,导致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效果。

《位置与方向》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出物体位置这一课时的难点是:在准确把握方向的基础上,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然后确定单位长度,再标出距离。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多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物体具体位置的绘制。同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习思维。

本节课不够理想的地方就是:学生对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容易找错大方向;角度度量不是很准确;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绘图不清晰、书写不干净。这些都是在教学中要多多强调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今天学习的是体会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书本以“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距离1067千米。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为例题。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几个方向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僧两人小组相互说一说北京和上海的相对位置。最后总结规律:相对物体的相对位置是:方向相反、角度一样、距离不变。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关键性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即参照物)。“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要求他们在观察点画好坐标轴),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位置与方向》描述并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之上,加上前几个课时的用具体的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方法来进行描述。通过“两人小组说个人说集体说后进生说”大量训练,基本上都会叫准确的描述线路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2

刚刚接触到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感觉很抽象。因为平时我自己就不太会辨别方向,给别人指方向也只知道说向左或者向右,向左拐、向右拐,但在新课程培训中听了一节示范课之后,我又感觉这一单元的内容很有意思,不再那么深奥。在查阅了教学参考和教案辅导之后,我确定了教学思路:

1、设问引入,引起学生兴趣

“你知道什么是定向运动吗”然后讲述最近电视中经常播放的一个有关定向运动的节目:两个小组要一起出发到达指定目的地,但沿途必须经过某些站点,而且要从前一站点取得到下一站点的指示,直到终点,看那个小组的行动快,最先到达目的地,就是胜利者!从这个讲述中引出定向运动的概念: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这项体育活动和我军官兵非常熟悉的军事训练科目“利用地图按方位角行进”非常相似。

(1)了解定向运动的产生。定向运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诞生于北欧。早年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广阔而崎岖不平的土地上覆盖着一望无际的森林,其中还散布着无数的湖泊,城镇和村庄稀疏地点缀在其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常需要穿越人迹罕到的森林,行走在时隐时现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地图和指南针就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地图和指南针,稍不留神,就可能迷失在茫茫的林海中。

(2)定向运动的发展不少国家的军队发现,如果他们不具备在山林中辨别方向、选择道路和越野行进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军事任务,因此,军人不知不觉中成为开展定向运动的先驱。定向运动能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与定向运动自身的特点有关。它不仅对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学习使用地图有好处,还能培养和锻炼人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人的智力和体能水平。平民百姓也发现,这项运动不像其他体育项目那样需要在经费、器材等方面进行很大的投入有一个指南针和一张地图就可以开展此项运动。

2、观察主题图,结合定向运动的知识,描述这个图中的场景,并想象自己在参加这场公园定向越野赛。小组内描述一下比赛路线,从而感受到这项运动中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并且思考如何确定个检查点的位置?

投影出示例1,确定八个方向,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用自己的语言描叙1号检查站的位置,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必须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小组经过讨论,得出两个答案:①东偏北30。②被偏东60。那么哪一种说法更合适呢?最后明确:两种结果都正确,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这样,1号检查点的方向说成“东偏北30。”比较合适。接着我一起讲解了例2,处理了课后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发现还要用到量角器,来量脚的度数。

经过讲解和联系后,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如果只是把学习位置与方向限制在课堂上,还是缺乏实践,不利于加深记忆。所以经过考虑,我决定把这个综合练习放到操场上进行,同学们一听到操场上做练习,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开始之前先要强调纪律,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后,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小红灯笼,

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讲解游戏规则:一组负责藏灯笼,并在起始位置说出灯笼的方向与距离,二组按一组说出的方向和距离去寻找,找到之后一组再说出下一处隐藏点的位置,二组全部找到以后,还要说出回到起始点的方向与距离;然后轮换再做,其中我认为也比较重要的是,每组的组长要安排组员轮流说一次。经过这一次的练习,我发现在以后的学习里,只要是有“位置与方向”一类的题目,学生都特别有兴趣,而且掌握得很牢固。

经过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我感觉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实践于生活,学生是生动的个体,在合作活动中更能体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互相补充,最后达到共同提高!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3

在设计本课教案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出发,选择了校园建筑及学校周边建筑为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加入到了课件中。既起到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还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相联系,让孩子能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

在课堂上,我借助课件引发矛盾冲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将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既让学生们学会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此外我还为学生合理的安排了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但是,尽管课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课后仍然感觉有很多不足,梳理之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复习东南西北,并介绍校园环境的环节。学生说出“校门在教学楼的北面”,这时如果能提问:教学楼又在校门的什么方向呢?则既巩固了位置具有相对性这一知识点,同时也是为后面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2、在描述正兴德茶庄所在方向时,可以考虑进一步强调东偏南和南偏东的区别,应该会更利于学生理解两种说法的不同。同时关于南偏东的夹角60°是如何得来的,也应该让学生简要做一说明。

3、在小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时,虽然强调了方向和距离的重要性,但到底是先确定方向,还是先描述距离没有点透,估计会给个别学生造成一定的疑惑,此外,观测点作为重要的参照物,应该反复进行强调。

4、在描述建民里小学位置的练习中,可以考虑引导学生说出“西北45°方向”、“西偏北45°方向”、“北偏西45°方向”及“西北”等4种描述方法,当时我只是引导学生将答案确定为西北方向,至于原因没有进行深入剖析,事后想想错过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4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时候,我先让学生回忆了三年纪关于方向的知识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习怎么样量角的知识,因为这两个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学生才能比较熟练进行方向的确定。因此本课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接着,进行小组探讨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1.找到大方向2.确定角的偏向3.量准距离。学生像这样慢慢的说,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在练习做一做的时候,学生存在的问题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断或者度量不准;个别学生大方向掌握不到位,后来在张书记的知道之下,我意识到主要是课前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复习不够到位,导致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效果。

《位置与方向》——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出物体位置

这一课时的难点是:在准确把握方向的基础上,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然后确定单位长度,再标出距离。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多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物体具体位置的绘制。同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习思维。

本节课不够理想的地方就是:学生对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容易找错大方向;角度度量不是很准确;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绘图不清晰、书写不干净。这些都是在教学中要多多强调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今天学习的是体会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书本以“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距离1067千米。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为例题。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几个方向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僧两人小组相互说一说北京和上海的相对位置。最后总结规律:相对物体的相对位置是:方向相反、角度一样、距离不变。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关键性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即参照物)。“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要求他们在观察点画好坐标轴),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位置与方向》——描述并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之上,加上前几个课时的用具体的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方法来进行描述。通过“两人小组说——个人说——集体说——后进生说——”大量训练,基本上都会叫准确的描述线路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5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虽然对于“方向”这个词语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用到。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喝西北风等等,这里只是对方向词语的理解,而对方向的具体内涵与认识则比较表面、肤浅。同时,这个内容比较抽象,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所以学习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难度不会太大,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四个方向的辨别方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2、由动物园图认识全部八个方向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和认识其他4个方位,我将八个方位写成米字型,以米字型中间的一竖区分左边为西,所以分别是西南、西北。右边是东南、东北。并且告诉学生由于西和东,北和南相对,所以西北对东南,西南对东北,再以米字一横划分,上方是北,即西北、东北;下方是南,即西南、东南。

3、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辨认方向和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有所不同,需要一定的转化,有的同学在生活中认得很清楚,到了地图上却容易出错。因此本节课,我注意设置了生活情境中辨认方向和地图上辨认方向几个环节,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方向和地图上的方向有所不同,并能进行一定的转化。

学生在课堂上能正确辨认方向,但在实际的作业中,情况却不尽人意,学生还是相对缺少自主独立辨别方向的能力和根据题目信息寻找辨别方向的能力,还需要通过练习锻炼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我应该指导他们把自己辨认出来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先写在相应的地点,然后再去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这样对于初步接触8个方向的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一些。在确定某一建筑物的方位时,以某一建筑物为标准,它是一个方位,而以另一个建筑物为标准,它又是另一个方位。所以,确定标准是关键。

总之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我们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6

这节课主要是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并在已知其中一个方向的时候,能辨别出另外三个方向。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面向太阳前面是冬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并让同学们站起来面向东方。然后让同学们说教室内的东西南北都有什么,接下来是老师指着物体让同学们说这个物体在教师的那个方向。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可是教室的主黑板在西面,当让同学们面向西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迷糊了,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让学生走出教室真真切切的了解东西南北,而是我一直在告诉学生东西南北,所以当面向的方向发生改变是有些方向感不强的学生就迷糊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适当的改变一下教学的方式,数学课不一定就必须在教室里面上。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7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同学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实际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同学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理解的重要性,认为同学的实践、探索与考虑数学是同学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同学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数学,就必定用发自内心的喜好和发明来体验数学。为此,我结合教学内容,从“让同学学实际、有用的数学”动身,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教室里集体交流时,引导同学要按地图所使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示意图。我教学完《位置与方向》后,设计了这样一题供同学研究:明明的爸爸是一位建筑设计师,他想在自身的房子的东、南、西、北重新改造一下,假如请你帮助,你能设计出哪些方案?在这些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比较合理美观?(请把设计的方案和想法写下来)同学拿到题目后,好像有了用武之地,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第二天,我惊喜地收到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同学对东南西北有更深的了解。

这样尝试着让同学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目的是使小朋友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流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示发明,充沛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也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8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画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由于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所以根据已知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于第二单元的掌握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已知图形填空,学生分不清东偏北30度应该是哪条边与哪条边形成30度的角。2、画示意图时,方向角没有标清楚,距离的表示,没有按照已知的单位长度换算作图,老是随便想画多长为一格就画多长。3、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30度和北偏东的30度不同。4、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更加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和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空间感稍差的学生,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马上能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还有个易错的知识点,那就是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较好地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我所带的两个民族班的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教学未能达到教学设计所设计的效果。有时不得不放慢教学的步伐,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反复地强调易错的知识点,总之,我作为他们的教师,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学到自己的数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9

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的更深刻的反思。

我在一开始介绍方向时,主动让学生自己的寻找以前认识的主方向,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新授课的教学上,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入,利用座位的组、排找主人游戏过渡到利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地点,学生们能很快的接受,学习起来很轻松,只要稍加在确定角度的问题给予自然的指导,一节课就很好的能被学生掌握好。

相对位置的教学,我同样采取了利用位置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利用“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后面”的模式套用到教学上,学生们也能很快的切换观测点的思维,并且能用相对的方向描述两个地点的相对位置,教学效果也不错。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这次的方向与位置教学学的反映不错,学生们测试的结果也好了很多,看来每次相同的教学,步同的方法,都能带来新的创新,教学需要创新!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0

孩子们通过三年级“认识方向”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能利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词汇描述物体的大概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在设计教学伊始,我注重遵循以下两点:1.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孩子们在学习了例1和例2后,基本能“说”,通过三要素方向,度数,距离“说”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基本能“画”,通过坐标找方向,描度数,数距离“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但例3教学出现困难,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定向思维,总是以第一方向标为观测点看物体,当观测点(或参照物)调换了之后,不能及时改变方向标,而错误地描述了物体的位置。在突破了这一难点之后的教学中,同学们能顺利看地图,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1

《位置与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左、右”这些相对位置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谢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有用的数学,就必然用发自内心的喜好和创造来体验数学。因此,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加深理解的重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分清“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在教学中,如果先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辩认方向,分小组体验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使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且知道这些方向不会随观察者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再回到教室,集体交流,分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正确地辨认方向。在学生熟知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四个方向之间联系与相对性,使学生能够用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知道的位置与方向,绘制一张示意图。绘制时,学生一定会遇到困难:学生所观察到的.东、南、西、北,是水平方向的,怎样在黑板或纸上画(表示)出来呢?这时,要向学生介绍:在绘制平面图时,一般情况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学生能够清晰地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后,要求学生描述某一物体所在位置,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是在某一“标志物”(参照物)的哪个方向。这一教学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标志物”(参照物)不同,所描述的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描述行车线路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这样的方向,这时一定提醒学生:上、下、左、右等,都是相对方向,不是固定位置,在描述时,一定要让学生说“向东、向北、向南或向西”等词语,这样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方向。

总之,尝试着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走向探究,使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自由地表达思想、表露情感、表达观点、表现创造,体验和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神秘和魅力,感觉到数学的实用和价值;试图使封闭的书本式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主创新过程,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2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在学生认识了东、西、南、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并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中周围的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借用情境,引发探究热情。

一上课我就出示主题图,并告诉学生,这是暑假里某少儿军训训练营进行野外军事演习的场景。如果你是指挥部的部长,站在指挥部里看红军阵地,你能说出红军阵地的具体位置吗?借用军事演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旧知为“媒”,引发认知冲突。

因为学生以前已经认识了八个方位,初步有了描述物体位置的认知经验,所以异口同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实际场景图换成简洁的几何图。”我边说边画几何图。现在红军阵地就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如果你是指挥部部长,随便向西北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到红军阵地吗?我边说边随手从指挥部出发画了一条指向西北方向的射线。学生纷纷摇头。看来只知道红军阵地在西北方向,这个范围太大了,找到红军阵地不太容易。如果再把红军阵地所在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就容易找到了。那怎样才能把红军阵地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呢?因学生预习过,有同学提出给出角度,用量角器量出角度,这时星星之火一燎原,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部燃起来了,纷纷提示用量角器量出红军阵地的夹角。看到时机成熟我给学生画出了角度,告诉学生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上,并让学生尝试说这个方向还可以怎么描述。(西偏北40度方向),引导学生对比,如果就现在的角度说红军阵地在北偏西50度简单,还是说西偏北40度方向简单。使学生明白,北偏西50度有度数,这样描述不用求度数相对较简单。这时我又问道,知道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走多远才能找到红军阵地?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提到还要知道走的距离,才能准确地找到红军阵地的位置。假设红军阵地距离指挥部10千米,现在你能确定红军阵地的位置吗?(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距离指挥部10千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要想确定物体所在的准确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动手操作,感悟方法。

当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确定物体的位置后,告诉他们蓝方阵地在指挥部的东偏北45度方向,距离指挥部20千米处。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画一画夹角找一找位置。虽然刚开始学生来回摆量角器,不知如何去量,不知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谁重合,不知道0刻度线与谁重合,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很有价值,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了认知冲突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确测量角度的方法。这里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即图上距离是1厘米或1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距离是多少,并告诉学生比例尺在确定物体位置时的重要作用。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巩固方法,实践运用。

当学生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后,出示了一副学生熟悉的图形---以学校为观测点,来确定学校周围建筑物位置的图形。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周围建筑物的具体位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最后一道习题,给出方向和距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平面图内找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课堂学习的空间。

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操作量角器特别慢,还有同学用量角器量读数误差较大,导致画出的物体的位置与物体的实际位置不相符,还有少数同学在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说得不太准。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3

本周和上周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在教学内容中,我首先以有关太阳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太阳一天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此时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几乎都能说出“太阳的位置会发生变化”。然后我再追问,“你知道的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接着,再以一段“太阳东升西落的视频”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几乎能判断出早上太阳在东边,中午在南边,傍晚在西边。教师需要边收集学生的信息,边板书,便于学生形象理解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为了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场景中弄清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我将分别写有“清晨”、“中午”、“傍晚”、“东”、“南”、“西”、“北”7张卡片给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活动。

接着,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的会运用一天中太阳位置来判别方向,请小朋友们完成活动手册。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将太阳的发热情况和动植物人类进行联系,最后请小朋友们分享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我们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一天中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太阳对动物、植物和人类有什么影响等问题。

在很多个平行班教学中,我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调整。

1.最开始没有让小朋友猜完谜语后,就分享他们的前概念,而是直接让小朋友看视频。改进后,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再用视频进行补充,这样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也更符合小朋友的认知规律。

2.最开始也没有让小朋友利用卡片进行模拟,而是直接板书。发现小朋友既不能很好的理解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上课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改进后,不仅小朋友更有兴趣了,也能更准确地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判别方向了。

本周在教学中,我在教学组织的反思包括以下几点:

1.有意识地提前跟小朋友说好规则,比如讨论好的小组就静息,这样老师就知道哪组最快了。这样不仅加快了小组讨论的效率,也可以让讨论的声音降下来。

2.在全班比较吵闹的情况下,选择最安静、最认真的几个小朋友进行全班表扬,并奖励,让其他小朋友看到榜样的作用。

3.看到有小组或个人比较吵或不认真的时候要及时制止,并提出警告。我是一般警告三次我就要开始扣小组星星了,加星很迅速,一般回答问题就会马上加星。

4.本周在锦官驿小学的教研让我开始反思,面向全体学生不仅是小组,还需要对个人进行评价。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4

本周结束了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有了前一年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经验,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这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确定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任意方向,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因为学生此方面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空间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和校园内认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以下是我在教学本单元之后觉得学生必须掌握的两个例子。

在教“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时,关键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老师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就要画上方向标,标出名称。

对于以前学生们的难点动手作路线图,我采用合作的形式教学,小组合作完成一副线路图,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指导,都参加了思考与动手,再单独让他们完成路线图,这样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引导,动手起来也会更好。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5

这学期的教学时间很紧张,16周就得结束功课,没有时间做练习,那就不能靠练习来实现扎实掌握知识。这对我倒是不小的考验。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生更好的方法。教学如期进行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到了空间想象和动手的单元。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肯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希,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

既然学生认识的角是静态的,那么我就试着给这两条边配上不同的名称,用来区分不同的“角色”,判断好每条边不同的角色再来描述。在两物体间形成的角度,无非就是两物体间的连线和正方向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形成这个角的两条边我给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称,那条正方向的边叫做“主边”,而另一条边就叫“次边”。描述角度时就要从这个角的主边偏向另一边,另一边偏向哪就是哪,这样“哪偏哪”就是主边偏向次边。方法就是在名称上做了细化。这个孩子叫小红,那个孩子叫小明,无非就是给两条边起了名字而已。学生反而接受了这样的方法,这样的规定,做题时不容易出错。因为这样的特征很明显,文字上以“偏”字为标志,主边在前,次边再后,在图上,以十字坐标为标志,主边永远在十字坐标上,这样建立起的一一对应学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错就少了。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有时候的概念和名称是该给学生细化的,这样的细化不会使知识难理解,反而使知识更明确更规范。数学不就是一个很规范的科学吗?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在细化概念上继续走下去。

下载《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位置与方向》数学教学反思[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改变,对于学生来说,本单元学完后,学生们对于准确地找准位置及位置的准确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中认......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线路图,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所以在......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 刚拿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时候,就关注到了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这个内容,感觉该内容是本次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但是却是......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学设计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环节的设计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随着年......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和距离;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通过方向和距离来......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方向与位置》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一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