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李庄一中
韩尚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卢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七(10)班有个叫陈钦鹏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童欲坚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4、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所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我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八年语文教学反思
于晓丽
在语文教学中,八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知道八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八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
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教师还要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强打精神,磨来磨去,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
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突现不出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过多让教师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下,一节课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本体性。
由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体,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甚至建筑课、数学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语文老师个个都是学雷锋的模范”。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寺》《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课,教学要求一课时,虽然文章很短,只有81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所谓一字千金。从思想内容上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孤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陋室来表明自己志向;从语言上来看,第一,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第二,骈散结合,一韵到底,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第三,运用多种修辞格,除了骈文的排比对偶之外,还运用了比兴、借代、反问、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格;从构思方面看,新颖别致,反向立意,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比兴开头,引出陋室,类比作结,突出陋室;从文言知识上看,名词动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实词虚词,不可谓不典型。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掌握众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其中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
3.要突出语文本体性。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品味欣赏语言和评价语言的能力,重视学习语言,重视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本体。文本中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到为止,不纠缠不清,可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向相关学科老师请教或查资料解决。例如教学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天上的街市》一课,根据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可确定其教学目标: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这样就体现出了语文本体性。如果过分于对天河、牛郎星、织女星等知识作以介绍,就上成了天文学课。教学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下册于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课,教学目标可以确立在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感情上,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体会台湾同胞浓厚的思乡情怀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多关注两岸关系、党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台湾的重要地位、台湾的现状,就上成了思想政治课。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课,教学重点结合教材内容可确定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对文中涉及的克隆知识,只要求学生大略了解即可,如果过多讲解分析,就容易上成生物课,学生虽然对“克隆” 了解透彻了,但势必会冲淡语文的本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筛选教学内容,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出语文本体性,我们的课堂就有了导向性,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语文课的味道,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有了基础保障。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阳春三月,在温润的春光中,我们语文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我们县城的卧龙学校,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节公开课,其中有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悉心听取了专家的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学习之后,获益匪浅,现将体会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注重生成与建构,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阳春三月,在温润的春光中,我们语文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我们县城的卧龙学校,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节公开课,其中有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悉心听取了专家的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学习之后,获益匪浅,现将体会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语文教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全面系统地去研究和讲解,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在此,我仅从写作、对待学生以及对自己的要求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观点想法不算成熟,有待大家共同探讨和激励。
一、关于写作
几年下来,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语文课,因此上课也是漫不经心的;另外一些学生很认真,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每句话,板书的每个字,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局?原因很简单,前者爱看书,而后者却把看书当成了任务,努力完成,体味不到其中的任何乐趣。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
首先我们要充当引路人,引领我们的每个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当你把阅读变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还用担心读书认真不认真的问题么?所以,面对初一的学生,我并不急着分析课本,而是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经典情节用幽默的语言简单的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自发的去找名著阅读,这样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荐,声色俱厉的强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二,分析课文时没有一个人喜欢板着脸的严肃说教,孔子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找到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相关话题后,我尽量让学生笑着听课,随意发言,只要是跟这个话题相关的,你想说就说。慢慢的,学生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他们有了写的欲望,很想把心里话写下来,因为是自发的写作,他们也会自觉的锤炼字词,不厌其烦的改。我想,到了这个程度,我们还担心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么?
其三,注意语文课的深度。我觉得语文学习决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经常给学生读美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蕴涵的哲理,提醒他们其中优美字词句的意境,并要他们写下听后感。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从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为听的多,视野也开阔了,写起作文来也是素材多多,观点新颖,经常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现呢!
第四。让学生养成写随笔日记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方面为将来提供了一个回忆的出口,让大家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为写作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时就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就是因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养成摘抄的习惯。但凡平时觉得优美的语句,可以摘抄在一个本子上。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迹啦,作为写作时的范例引用,增强写作说服力。不至于使文章显得过于空洞。
第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要求每一位同学按照学号的顺序,一课一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口才。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演讲势必要做一些演讲准备,收集材料等。对写作也是有益的锻炼。
以上是关于加强写作能力的一些浅见,写出来只是想告诉大家,语文教学效果的呈现必须以老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为前提。若忽视这一点,教语文真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着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理解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本事的培养。所以,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此刻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主角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所以,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资料,善于发表自我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一样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此刻: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构成语文本事。二是学习资料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利,对教材的资料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理解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忙下,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
3、教学的合作性。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团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此刻: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我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我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我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能够是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4、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本事和态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能够是文章的思想、资料,也能够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够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能够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一样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探究的不仅仅有思想资料,更有方法、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能够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
5、教学的过程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必须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资料有所选择、确定、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所以,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能够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到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20xx年3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杏坛中学举办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刘庄中学于世源老师的诗歌阅读课。我被于世源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从古代的古体诗到现代的叙述诗、抒情诗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进入了诗歌的殿堂,我们和学生一起去领略了诗歌的美妙、诗歌的内涵。在于世源老师热情洋溢的语言中,我们感受了作者那深深的情感。并掌握了欣赏诗歌的方法,知道了赏析诗歌首先从词句、修辞等方面去赏析,然后从诗歌所描写的事、物、景等方面去理解诗歌的情感。于世源老师还结合中考具体给我们归纳了做题的技巧。总之,这节课我们获益匪浅,给我们以后的诗歌教学明确了方向。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我一定把这些方法教给我的学生。
聂润梅老师语言的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们做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聂润梅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其次,梁丘三中、朱天二中等学校的老师代表发表了精彩的典型发言,特别是崔老师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典型发言知道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李老师的携手共进,共创辉煌发言,告诉我们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树立孩子的自信,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抬头做人,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呵护、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不论学习,不论表现,不论家庭背景,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努力让孩子们都对前途充满美好的憧憬。
最后张秀琴教研员总结了20xx年的工作,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电子白板在讲课中的运用,电子白板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张秀琴教研员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在今后教学张秀琴教研员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
我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的农村语文教师,学校曾多次组织我们出去听课,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回来也曾多次效仿别人的教学模式,但结果总是不太理想。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摸索,我认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所收获,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不同,通过比较,我认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放不开手脚,学生比较害羞,知识面过于窄,语言表达能力差,这样学生学习语文就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学个性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 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比如在我工作的学校,学生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学生学习没有一个计划,系统性不强,许多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这样一名学生,他的语文基础比较差,又比较厌学,所以他每次考试时作文都不写。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试卷时,我感到很惊讶。作为一名学生,语文试卷中作文不写就意味着你考试失败。于是,我就去询问其他学生,经过多方了解,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了:一是因为他自己不爱学习;另一个是因为以前老师总是批评他,久而久之他就不愿意去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后来的教学中九经常让他去回答问题并给予鼓励、表扬,慢慢的上课时他也敢于发言了,考试时作文也能写了。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由此可见,我们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态度都应该一样,要尊重他们,要慢慢的去引导,让他们逐渐树立信心。
其次,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比较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平时在搞一些活动时,要让这些学生多发言,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用老的教学模式去教学。二是没有创新,教师上课就抱着教参去讲解、报答案,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多启发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观念。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外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我知道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为了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别人的长处,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从而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而这一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最后,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该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我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新颖的比喻,与众不同的教法,经常设置一些“小演讲”、“辩论会”、“课本剧”、“朗诵比赛”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竞赛”、“我说名著”、“读书汇报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们一生不断创新、进取的不竭动力。一个人一旦形成一种自觉的稳定的内动力,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进入初中后,我想没有一个学生是真的不想学好英语,只是他们英语基础比较差,自己丧失了信心。但是,他们都决心在初中这三年,把薄弱的科目补上去,都希望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因此,他们的学习欲望是十分强烈的。帮助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疲劳,不怕障碍,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鼓励他们不仅要做学习的智者、方法的贤士,更要做精神的勇者、意志的勇士。让各种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有鼓足干劲,一拼到底的拼搏精神。事实证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会使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英语,如何理解英语语言学习,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些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缺陷。因此,老师不能只注意灌输知识,搞一言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呢?
1、帮助学生克服“记单词难”的关卡。
学生词汇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做题质量的高低,对文章的理
解程度,以及做题速度的快慢。但是,如何记住这么大的中考词汇呢?首先,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花一定时间专门训练学生的拼读能力。通过复习字母组合,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及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的发音,使学生建立音、形结合的概念,做到会写就会读。其次,词汇复习在初三总复习阶段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词汇复习的枯燥性,增加其趣味性、科学性。我尝试利用同义词与反义词,如复习read这个词,我就把与“看”有关的单词,通过这样的排列对比,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单词。还有一种我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一个词及与其有关联的词组归纳在一起比较。这一方法,对初中学生特别有效,在复习阶段尤其如此,并辅之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有种新鲜感。这些方法,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将词汇的雪球越滚越大。
2、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多年来,在中考中,英语听力都是一个容易得失分的环节。在帮助学生记单词的同时,也通过多听一些听力材料,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积累听力的背景知识,还有在对日常生活用语方面的积累,用心体会生活,从生活中的听、说、读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除了增加词汇量,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学生刚开始做练习时有些困难,所以训练前,可以先给学生复习有关知识。这样通过实践和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停反思、探索行之有效的听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学习能力。
3、加强英语阅读能力。
平时我们都爱看小说、杂志和报纸,所以提倡多看些课外的与英语有联系的杂志或读物。在新课标的精神下,学生的阅读篇章越来越长,词汇量也不断增加,这就给缺少背景知识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多而繁琐的单词,从而难以理解文章的内容,针对这些现象,我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通过教材提供的题材各异的文章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同时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积极带动学生去思考文章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体会到思考的快乐。让他们走出课文,深入自己,深入外界,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英语综合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技巧和合理的阅读速度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如寻找主题句、猜测词义、推理、跳读、略读等阅读技巧来获取信息。同时,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整理和归纳部分阅读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章。针对不同体裁,抓关键信息。如说明文,科普读物和小品文等,首句通常为主题句,其余的句子都是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新闻报道的首句通过概括整个事件;幽默小品等的末句往往含蓄,要仔细品味。
平时在训练阅读理解中常用的.方法是:先看短文第一句或第二句,因为英语短文开头往往是概括型的。学生看完之后,就知道该文涉及到什么。然后直接阅读所有题干,并划出关键词。比如一些术语,数字,专有名词等,再通读全文。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十分省时间,且在阅读中可以有重点地读,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有一定帮助。
在讲评阅读理解时,不是单纯对答案,而是帮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文章以及理解信息形成内心思维构造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长难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信心和毅力,使他们尽快适应中考较长文章和多篇文章快速阅读的要求。
4、巧学英语写作。
限时模拟写作训练,加强考生临场应变能力。每年中考的作文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知识复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速度和节奏,而中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25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必须在这点时间内完成书面表达,并且意思连贯,无严重的语法错误。可以给学生做一些具体的练习题,每周五布置下周要练习的文体,让学生看懂上面的指导语,做对应练习,对照答案自己修改,把该记住的一些套语记住。摘抄出普遍性的错误,抄到黑板上,让全班一起纠正,同时也暗示是哪位同学的错句,其目的是给本人以深刻的印象,下次一般不会犯类似错误。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定全方位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安排好教学和复习
每个学期初,教师要先根据内容和课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上课计划,并注意上课内容的系统性。例如,语法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是化整为零,分散在各课,在复习时就将他们聚零为整,把几种动词时态放在一起复习比较,表示相近意义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识别。同时,还要处理好初中教学与高中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环节中恰当地渗透中考信息。
总之,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有效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学习,学生才能满怀信心地迎接中考,夺取更优异成绩。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
其实,在刚开学的那段时间里,初来乍到,在很多方面都颇为费力,备课的时候虽然也有看课本和教参,但是真正讲下来发觉整堂课都是我的自导自演,学生课堂掌握不足,检测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多,那时我的心情也很复杂。直到在一次复习《承天寺夜游》时偶然翻阅了余老师的教学设计,突然发觉自己的问题是出在备课这一环节了。回忆自己当时上这一课,按照大纲要求先是解决字的翻译、词的理解和断句,接着就是文段翻译然后就是各种贴近考点的理解等等。结果等课后检测中发现很多反复讲过地方学生还是出问题。抱着尝试的心理,我先是搜集了学生易错的地方,接着“厚着脸皮”在学生中“不耻下问”出错的原因,最后分类为:记不到、记混淆、无法理解这三类。在具体复习这一课的时候只抓住苏轼的情感变化进行有针对的记忆、区分和理解。在这里,我就借用了余老关于此文的结构变化处理的过程,从概括到情感流露的分析再到细化,就很轻松地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思想。
从这里,我明白了自己往常备课是一种毫无目的的备课,即使把知识点归纳得再齐全,学生吸收不了还不如精简为一节课突出一个目标。当然,如今期末临近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避免复习课上学生无精打采,可能在板块式练习的过程中要加强方式的灵活变化,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其次,要抓紧平时所学知识点的复习。
从理论上讲,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学会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本来想通过复习用思维的细胞组成一个思维的有机体,或者说,把概念组成一个概念体系,形成基本的理论,所以如果平时不抓紧学习,很多学生在复习时一下子就会陷入到对一个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上。这种复习其实就是对遗忘知识点的重新建立连接了,而且在考场上还容易出错,所以说这样的复习进展极慢还“不讨好”,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厌烦这样的复习。可以说,平时学习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复习是组装知识大厦的过程。平时不备料,“知识大厦”在复习时就建立不起来。可见,抓紧平时的学习是搞好复习的基础,复习是平时学习的深入和继续,二者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设计、教法选取、目标确立以及课后复习引导等环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次的系统复习,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质量会越来越高,而且会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贮存在头脑中,为实现学生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创造极好的条件。
教学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要摸索的道路还很长。虽然自己从教时间不长,成长也不太明显,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自己在将来的每一天能过得充实快乐,收获成长的幸福感,不过实话实说,自己也确实不够勤奋,平常充电不足,所以希望各位前辈们能多加督促,帮助我改掉这种坏习惯。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1
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年级、八年级有明显不同,他多数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所以它的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现将近十年来的教学心得总结如下,这一点教学经验如能给您们带来方便,我将十分快乐。
一、知识点的梳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到了九年级,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很多的阅读文题目其实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可是我们的九年级学生,到了临考前,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都还是模糊一片。虽然我临时突击,以结构图的形式把知识点给予明确的概括,在阅读文章中予以强化,可是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多的。单靠九年级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平时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就把知识点的梳理系统化,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有了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们对知识点就有了一个消化到内化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
二、要训练学生自己习得知识的能力。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很简单,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但是长期下来,学生一个养成了惰性,二来,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如果,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养成借助学习资料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他们的自学能力会有更多的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感反应都会有更乐观的表现,碰到这样的选词填空的题目,也会更有信心。
三、要让学生有规律有技巧地进行答题。很多时候,学生在碰到类似的阅读问题的时候,信手写来,凭着感觉走是最常见的答题方法。其实,阅读文章的答题也是有技巧有规律的。文章中关键句子的把握,答题时关键词句的出现,常常就可以让阅读问题的回答变得又快又准确。如果学生在答题前就有这样的答题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现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上,从内容看,不外乎为塑造人物服务,从结构看,或作铺垫,或埋伏笔??那么他们在答这道题时,答题的大方向是不会出错的,同时,这样的答题技巧也会自然地对他们的答题语言进行约束,出现更多的得分点。
这样看来,我以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搞阅读文的题海战术,但是,做一篇文章,却应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了解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熟悉并掌握一些经常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技巧与规律,并能在阅读文训练中发复运用。
四、文言文考查试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背诵及迁移性质。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解释加点字意义的出题范围内容基本上全是从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来的,另外翻译句子的评卷方针是意译不给分,直译时关键的一个字漏译也会被砍去一半分。这种严格到残酷的评卷方式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当严肃。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更应偏重于授课的细致,细到每一个字的意义都不能马虎。老师讲课时绝不允许只串大意而不通词素,必须引导学生养成一字一字的翻译习惯。另外,要求学生课文下面的注释除专有名词外一率得会背,包括个别较难句子的整句翻译也要张口就能背出来。背诵的实惠不仅能应对课内文言文的试题,课外文言文的好歹也全仰仗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记忆。我学生一课一课背,教师一课一课落实,然后再让学生见识课外文言文,引导学生把课内字词意思迁移到课外。
五、就是学生最没把握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了。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成绩的唯一方法当然是老套的做题战术。但九年级上半期及下半期开端,不应该是学生的题海战术,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其实我发现七八年级时,学生基本上不明白现代文阅读得分技巧,我问了10个同学,他们的回答是现代文阅读答案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学拿着笔不知道怎么表达他蒙的那点可怜的答案。所以,现代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是学生提高阅读分数的心锁。教师把重点放在答题技巧上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标准答案上,学生阅读分数提高就有希望了。比如告诉学生议论文、说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来;写景或写物的散文大胆的往人身上靠,写人或叙事的散文尽量地往情上靠;写景的文章不看景只看议论和抒情答题就简单化了,写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摹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问题不笼统回答而用条理分割的办法慢慢回答等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赢取得分机会。当然并非所有现代文阅读题目的答题方式都有技巧,有的直接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标点、字音字形、词语意义理解;病句、仿句造句和语言的得体等就另当别论了。
六、最后说说作文。作文可分成四等:又华又实,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不华不实。又华又实是任何时代任何人追求的最理想境界,这里不做赘述。具说华而不实已不再时髦,实而不华反占先机。对此我有不同理解,让学生一本正经地下功夫写实比让学生耍笔杆子写华更难,而且出力不讨好,得分往往更底。华美的文字和华美的装修一样更容易引人眼球,它最起码体现了学生运用文字的娴熟性,如果不慎不实了,评卷老师也不忍心痛下杀手,得分往往比预想的高。这些学生已经在初三以前训练过了,初三时要学生训练在华丽语言掩盖下尽量撩拨评卷老师的情,让他在枯燥而雍长的评卷过程中怦然心动,或喜或悲或同情,最忌讳的是他不动情。所以在让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充满感情的写,要求学生先打动自己,然后才有可能打动别人。二是尽量在作文里出现带感情色彩的词,让评卷老师不知不觉地受你蛊惑;三是尽量用短句子,避免病句和不流畅;四是感情强烈时可独立成段,突出你的情感;五是下苦工夫在结尾处议论和抒情,让抬笔打分的老师所看的最后一眼是你文章中最靓丽的地方。
初三语文教学一言难尽,总结成以上几点,与大家共享,也许疏漏处很多,但是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方法,扬长补短,力争培养出更令人满意的毕业生来。
九年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扎实有效的复习,通过这次中考语文复习研讨会,我豁然开朗。
首先,这次研讨会指明了中考复习的方向,理清了复习的思路。初中语文总复习,内容多项目繁杂,中考题型又不断的变化,教研员对中考题型及内容的分析,明确了中考的范围,篇目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在总复习时制定详细明确的复习计划,复习思路。
其次,这次研讨会指明了我们语文总复习的重点,文言文的复习,各类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综合提高,都是我们复习的要点,也是我们的主要复习任务。
最后通过这次研讨会,有利的指导我们在复习中更好的进行查漏补缺,以弥补以往教学中的疏漏之处,病句的修改,文言文虚词的整理,现代文名篇背诵,例句的仿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考察等等。
这次研讨会上通过几位老师精彩的观摩课,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我们中考语文各部分内容的复习指明了方法和思路。对我更是有所启发,鼓励我在复习教学课中对各类题型的指导做更一步的研究总结,以更好的用于教学。下一步,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复习
1.梳理字词。
学生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所学过的生字词进行筛选。着重对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生字词与常用词进行归类,用字词积累本抄写整理,既练书写又强化记忆,可用课余时间做。对生字的注音要结合语境(语段中和句子中);书写,关键是要在平日训练中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对要求识记的3500个常用汉字,要注意汉字结构,把握其规律,并提高书写的质量与速度,做到“正确、规范、美观”。词语理解,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形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2.诗文默写检查。
包括课内诗文与课外古诗词。(应在一轮复习的第1至2周内检查第一遍,在本轮复习第3至4周内检查第二遍。可用自习的时间去。中考前需要再检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防止死记硬背。因为语文学科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应在背诵全文或全诗的基础上,对重点句作理解性的背诵,同时要勤于动笔以求准确,还要加强书写的规范和工整。还可利用早读、午间、睡觉前等时间进行自我小测验以加强巩固。
3.语言运用和综合性学习活动。
这部分内容一般源于生活,可以分类练习并给予方法指导,如:读图说明与简评、造句与仿写、提炼信息、口语交际等。教师可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时应注意口头语言表达要规范,书面语言表达要准确,做到简明、连贯、得体,还要进行专项练习,此外,这期间还要利用课外时间适当阅读每册教材附录部分的“名著导读”,并用表格形式归纳,以达到积累和运用的目的,如:作品名称,作者简介、主
题思想、内容概括、主要人物、性格分析、读后感想等,此外,综合性学习也不可忽视。
4、文言文阅读指导。
文言文阅读一般分为:字词解释(包括实词、虚词和通假字)、句子翻译、内容理解、评价几部分。时间安排4周左右,教师要利用课堂的时间去做。复习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①.制作活页夹法。将原文认真抄写后,参照课本注释在原文下用红笔作小注,再找出重点句,另起一行在相对的位置上对译。采用活页形式会给学生带来方便,既可以添加内容,也便于携带,更促使大家将文言知识落实在笔头上。②掌握“一二三”阅读法。即把重点放在课内阅读,采取“一通读,二分析,三迁移”的方法,使这三个步骤相互联系起来。这里所说的“一通读”,就是初步阅读相关的文言文语段,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内容,然后逐字逐句直译,同时积累文言词汇,训练语感。“二分析”,是指在整体感知以后,对一些难点加以分析,或结合上下文发现有帮助的相关信息。“三迁移”,是指在练习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向课外迁移,这对于解决课外文言文阅读有很大帮助。
5、现代文阅读指导法。
现代文阅读应做到由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文本到拓展。从所学过的六本教材中分别选出记叙类、说明类、论文类范文3—4篇,注重把握记叙、说明、论文类三大文体的阅读知识、阅读方法、答题技巧。阅读时要做到:①.感知内容——整体性阅读法 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理解,把握文章
的主要内容。一般说来,从阅读行为来看,既要训练鉴赏性阅读又要训练比较性阅读;从阅读题型上看,既要训练理解性阅读,又要训练开放性阅读;从阅读范围来看,既要抓住课内,又要重视课外;从文体来看,还要兼顾各种文体。 ②.揣摩语言——理解性阅读法 理解性阅读主要是指针对中考试题的考查方向,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学会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运用探究和创新观点评价文章的观点、内容和艺术特色。不是靠死记硬背去应付中考。③.拓展迁移——创新性阅读法 这是指阅读者不受作者观点的局限进行多角度创意性阅读,在阅读时要善于展开想象,将书本的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用知识指导生活的良好习惯。
6、作文规范指导。
中考作文从形式上说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等等。作文要得高分,不仅需要解决表达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积累。在第一轮复习中,大家应每周写一篇作文,主要练习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写作,在自选作文时,选择了哪一种文体,必须按照该文体的规范写,不能写成“四不像”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2
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语文是极为重要的一到门槛,中国的文字连在一起时,常常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们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老师,在学生结束小学的学习后,更进一步的学习语文时,我们一定要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在这里我有一点小小的教学感悟分享给大家。
在教学中趣味和知识性同等重要。在学生发下课本之后,有的人对课本感兴趣,就会翻一翻书,看看有什么样的故事囊括在书本里面,有的人就直接将书本塞进书包里,看都不看,这就要看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都能爱上语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再不济也可以使那些不感兴趣的同学提高语文这一科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知识幽默的讲述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有趣,不会使人厌烦,就要看教师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以及在表达方面的能力能不能贴近学生一点。
干巴巴的讲述知识点,根据教学辅导书上面照本宣科的分析,学生的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会下降,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是管不到学生在脑海里想什么的,就像有一句俗语说的一样“强扭的瓜不甜。”强迫学生去学习只会弄出反效果。所以将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才能是教学趋向有益的一面。
学习要有深度,学生自己的想法比教师的想法更加的宝贵。在一些美文赏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同学们以后该如何如何做,这样反而是遏制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将一些能够在初中阶段被学生所欣赏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做一个推荐,布置写一篇文章,学生的所思所想就表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于文章的鉴赏能力。这样的能力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去领悟,我们教师只能在旁边引导,提供一点思路,开阔他们的眼界。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3
首先是朗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也一样,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每个人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作为老师只需要在朗读之前将生字做好解答,读诗是怎样停顿的做好标注。在对古诗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关注,对当时作诗环境的关注。
其次是了解诗的创作过程。诗人是怎样的环境中发出什么样的感叹,表达了什么样的想法,都与创作的过程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些,就基本能够对一首诗有了解析,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古诗的魅力。
然后是解析诗的结构。将情感、事件等等要用大段文字描写的语言熔炼在一首诗之中,同时还要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这样的文字功底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学习的。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到汉字在诗句中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将简单的词语进行颠倒有什么样的好处。教导学生在写作当中运用一些这样的技巧,提升文字表达的能力。
最后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的阅历不够丰富,因此在欣赏诗词时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没有一个明显的印象,文字的表述也不够学生去想象得到诗人所表达的奇幻的世界,所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呈现一幅具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加深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同时将诗句让学生用联想以一个美好的景象记下来。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够死板的按照书本去教,根据现在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产生兴趣,最终热爱我们的文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们的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本人在新课改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定向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自主定向,使学生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在自主定向的过程中,学生初次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学生对话。如《小石潭记》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情绪,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调。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在教师指导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通晓文章大意,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写景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抒发的抑郁忧伤之情。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了目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发疑问,让学生主动探究习得
引导学生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教材,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赞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较长,如果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在教这篇课文时从文章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在发现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放手于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查情况,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一环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发现问题,质疑交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在学生合作探讨中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解决,常用的办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教师适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便于学生举一反三,拓展视野。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对学生而言,这是学习语文最需要实实在在行动的一个阶段,学生将带着问题回到文本中去有针对性地阅读,展开较有深度的思维。如,在学习《同志的信任》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六十多个问题。经过分类和筛选,把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的问题,全部都交由学生自己查找讨论来回答;把牵涉到文章主题的学生提问,做了一个统计和归纳:
1.这篇课文主要写到了谁?
2.谁写信?
3.谁收信、看信、藏信、送信?
4.这是一种什么记叙顺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谁信任谁?
6.谁才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8.这些优秀品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9.作者又是用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的?
经过合并处理,重新安排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形成了一个层层设疑、步步启发的提纲。在这些问题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中,再把比较浅显的,仍然放手让学生去寻根究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是全体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研讨、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其核心。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5
时光匆匆,教学改革已有三年整,回首教学改革所做的点点滴滴,看见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等大幅度的提高,颇感欣慰,这完全得益于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改革将进一步带给学生更多的受益,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现就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课前学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对于“自主学习”方式来说相当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前掌握了一些知识,思考了一些问题,准备了一些东西,课堂上才能进行互动交流,我在课前下发学案,学案中提出知识要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案中设置查阅教科书,探究性问题,设计实验等问题,学生预习中一定有问题,我让学生讲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重难点以及碰到的问题,自学探究知识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询问学生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知识。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课前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没明白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怎样推翻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我只点拔一下:当斜面变成水平面而且光滑时,物体受几个力?学生答:两个力。我又问,这两个力怎么样?学生答:二力平衡。我又问:此时物体可不可以认为不受力?学生答:可以。我最后又问,那么不受力对应物体的状态是什么?学生答:运动。此时学生恍然大悟,马上反应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我及时给以引导和点拨,学生在课前能继续自学探究。我的监督和引导无疑是学生自学下去的最大的动力。同时我也鼓励和表扬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更自觉的预习和探究,大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主阵地。课前我科学的分组:学习好的和坏的搭配开,男生和女生搭配开,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讨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小组之间也进行合作探究。我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成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参与者,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姿态。在讲库仑定律时,其中一组认为:两个半径为r的带点球体相距为r时可以看成点电荷,而且拿万有引力中两个均匀球体都可以看成质点来对比,而答案说不可以。这组学生找我询问是不是答案错了。我请求另外一个学习小组帮忙探究。并让他们一起探究分析实质,最后经过合作,半径为r带电体靠近时,电荷重新分布不分布在球心了,不能看成质点,而万有引力中两个均匀球体不涉及电荷重新分布问题,因此可以看成质点,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团结就是力量,学会合作探究。
三.利用物理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做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一份重要途径,现在的物理课本没有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分开,目的就是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而不是让他们看着老师在台上做。自己经历过的与看别人的毕竟不一样。在学习必修一“超重和失重”时,让学生感受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在加速上升电梯里称体重,看秤的示数大于人本身的体重;加速下降的电梯里
称体重,秤的示数小于重力,从而让学生彻底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如何设计实验,实验原理,所用的器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怎样处理。让学生感受自己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做实验来研究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四.利用课后整理学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
我每节课后都督促学生把学案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笔记上。在学习3-2的交流电时,有电动势的瞬时值,平均值,最大值,有效值,学生课下及时整理笔记就会很容易区分开而不易混淆。一旦忘记或者混淆立即打开笔记进行核对。通过归纳、整理,把本节课的知识能进一步梳理、系统,可以反思哪个问题还没解决,哪个问题顺利解决等,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物理模型怎样?通过课后整理学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让学生做课堂主人,让学生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都成为主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相信这样的课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愿意不断探索适合二中学生的教学模式。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初一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时光匆匆,教学改革已有三年整,回首教学改革所做的点点滴滴,看见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等大幅度的提高,颇感欣慰,这完全得益于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改革将进一步带给学生更多的受益,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现就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课前学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对于“自主学习”方式来说相当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前掌握了一些知识,思考了一些问题,准备了一些东西,课堂上才能进行互动交流,我在课前下发学案,学案中提出知识要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案中设置查阅教科书,探究性问题,设计实验等问题,学生预习中一定有问题,我让学生讲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重难点以及碰到的问题,自学探究知识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询问学生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知识。例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课前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没明白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是怎样推翻亚里士多德观点的,我只点拔一下:当斜面变成水平面而且光滑时,物体受几个力?学生答:两个力。我又问,这两个力怎么样?学生答:二力平衡。我又问:此时物体可不可以认为不受力?学生答:可以。我最后又问,那么不受力对应物体的状态是什么?学生答:运动。此时学生恍然大悟,马上反应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我及时给以引导和点拨,学生在课前能继续自学探究。我的监督和引导无疑是学生自学下去的最大的动力。同时我也鼓励和表扬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更自觉的预习和探究,大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主阵地。课前我科学的分组:学习好的和坏的搭配开,男生和女生搭配开,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讨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小组之间也进行合作探究。我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成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参与者,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姿态。在讲库仑定律时,其中一组认为:两个半径为r的带点球体相距为r时可以看成点电荷,而且拿万有引力中两个均匀球体都可以看成质点来对比,而答案说不可以。这组学生找我询问是不是答案错了。我请求另外一个学习小组帮忙探究。并让他们一起探究分析实质,最后经过合作,半径为r带电体靠近时,电荷重新分布不分布在球心了,不能看成质点,而万有引力中两个均匀球体不涉及电荷重新分布问题,因此可以看成质点,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团结就是力量,学会合作探究。
三.利用物理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做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一份重要途径,现在的物理课本没有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分开,目的就是让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而不是让他们看着老师在台上做。自己经历过的与看别人的毕竟不一样。在学习必修一“超重和失重”时,让学生感受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在加速上升电梯里称体重,看秤的示数大于人本身的体重;加速下降的电梯里
称体重,秤的示数小于重力,从而让学生彻底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如何设计实验,实验原理,所用的器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怎样处理。让学生感受自己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做实验来研究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四.利用课后整理学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
我每节课后都督促学生把学案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笔记上。在学习3-2的交流电时,有电动势的瞬时值,平均值,最大值,有效值,学生课下及时整理笔记就会很容易区分开而不易混淆。一旦忘记或者混淆立即打开笔记进行核对。通过归纳、整理,把本节课的知识能进一步梳理、系统,可以反思哪个问题还没解决,哪个问题顺利解决等,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物理模型怎样?通过课后整理学案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让学生做课堂主人,让学生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都成为主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相信这样的课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愿意不断探索适合二中学生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不能说形成了一套理论,但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 、学生是主体 关爱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极具语文天赋的女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多次考试中,她们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们的语文功底是不错的。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赶超优秀生,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原来有些人成绩平平,但到了现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3、给差生以上进心
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我班有个李某某,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些小发明,因此我常常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王某某,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尝到了一点学习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洒给每一个学生
1、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我对学生要求严格,愈是好生,我更是当面说坏话,背后说好话。在我的班上,优生没有趾高气扬的神态和养尊处优的病态,因为他们跟所有同学是同等的,有时甚至更苛刻些。
2、对中等生关爱并非溺爱。
我所带的两个班级中,有这样一类女生,语文成绩较好,但理科成绩弱,总名次总是上不去,因而也没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找她们谈心,肯定她们的长处,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往往保持优秀。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王某某是个众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对他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允许他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我并没放弃他的求知,能少做作业但不能不交.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语文教学大体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习作。我就我平时的教学工作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础知识方面:注重点滴积累,重复出现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成绩的关键。处理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很多翻阅相关练习题,提炼出重要易错的知识点,以重点强调,每一天听写,多种形式练习的方式反复出现,久而久之学生们能熟记于心了。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我解决生字、新词。
3、阅读时自我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4、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我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简便。
三、写作教学
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积累,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文时才有话可说。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经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我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能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节,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我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我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课文,之所以能写的准确生动都源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以上是我从知识教学上分享了我的一点儿拙见,我再从学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习惯。
1、关心和爱护学生,仅有孩子们喜欢你了。才会愿意跟你交流沟通。才会愿意学习你的学科。
2、听讲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我喜欢营造一个简便愉悦但不是乱而无序的课堂。这样学生就喜欢参与到课堂中来。愿意进取思考问题,愿意进取回答问题。
3、学习小组长的培养很重要。小组长管理本组学习、卫生、纪律,这样一个大的团体就变成一个个小的团体。管理起来很容易,小组里一帮一接对子还十分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4、班级里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也有利于学习。我不相信乱哄哄的脏兮兮的教室会有人愿意学习。有好的班风才会有好的学风。除了班级管理,我还注重学生梦想的树立。学生有梦想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学习态度就等于学习成绩。没有行不行、能不能、仅有想不想。”我们的口号是:别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还能做。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有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孩子的学习错不了。
5、关心重视后进生,多与家长沟通,多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习惯,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景,是转换后进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通过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收获良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曾听一位老教师说:“课本编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讲课前首先要吃透课本。”当然这不是说讲课就围着书本转来回的读,而是不管怎么变都是不会脱离这个根本的。
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这次的公开课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师讲起课来可以旁征博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精彩纷呈。也有的准备不够充分,需要用到什么事例讲解的也是拿来就说,所举事例考虑不周全,有时缺乏逻辑性严密性。
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我发现青年教师都能跟学生培养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学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我们的学生都是很敏感,很聪明的,当你对他们给予了全部的爱心,饱含着热情的上每一节课的时候,他们会回报给你百倍的情意。
曾经有个学生因为受到学校的表彰,他当时要求拥抱一下我们的院长,在他的过去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过老师的批评,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奖励,让他十分的感动。是啊我们的学生也许是最调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们更是内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群体,而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优秀的教师就是以他们人格魅力和品德来打动人的,而并不仅仅是学识。
总得来说,这学期的工作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七年级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培训学习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到武汉等地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DD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其后的点点滴滴则是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如学习《理想》这一课时,结合课后名言,让学生在记录本上记下自己的座右铭,既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也让学生下意识地积累了许多知识。再如我们学习《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们请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偶像,说说为什么佩服他,那么自己准备做一个怎么样的人?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二、深入集体备课,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集体备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通过讨论,我们对新的备课方式形成了以下几条意见: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每单元课文由教师分工备课,再集中汇总,讨论修改,用集体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详案。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另一方面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导学法,辅导学生。与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说课设计、研讨课、评课,也有问题解决式的互动研讨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行了相应的具有竞赛性质的活动。如刚刚结束的中学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奖赛,青年教师从讲课、说课、教案编写、现场评课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风采,显示我校青年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新课改的行进。 学校规定全体教师每节课后必写教学心得,通过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形式进行内省式反思,通过理论学习或与理论对照进行学习式反思。通过与他人交流、过程观察、学生反馈、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学校还定期对教师课后反思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三、改革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积累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如“精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既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摘录自己欣赏的隽永小文。每节课训练一人,要求人人能讲,并能从中获益。经过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明显进步,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也相应提高。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郭沫若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积累是语言材料的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积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点滴积累,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安排积累,值日生每天在板报专栏上抄写一首诗、一句名言,一组优美的句子或其它内容,并向学生推荐《读者》、《中学生阅读》等书目,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适时作时事点评。在课堂、学校的大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营造人文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接受的个体性。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的主题研究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关于月球知识的研究小课题,于是“月球知识知多少”、“有关月亮的对联和谜语”、“月亮的传说”等一系列子课题产生了,带着这些课题,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学生几个人共同研究一个课题,你上网查阅资料、我上图书室借阅书籍、他负责整理资料,个个干得头头是道;有的学生则和家长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时也让家长更新了一回教育观念。还有学习《鱼化石》一诗时,请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化石的资料,学生们带来的成就出人意外:图片、论文摘选、文章、诗歌,甚至有的同学搬来了自家的大百科全书,可见学生们对活动课的期待与热忱。综合性学习课《黄河,母亲河》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黄河历史组、黄河诗歌组、黄河传说组,黄河环保组,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显示了很好了自学才能,更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与时限较长的综合性学习课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动。如课本剧,像《丑小鸭》,学生们自制卡通面具,设计台词,自编自导,还煞有介事;还有课文人物的心理访谈,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扮演主持人,为课本人物作内心独白,于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组织学生编写手抄报,学生自己分工合作,采访、排版、配图、发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接触现实生活,扩展知识视野。
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支持
我校紧紧抓住现代信息技术三个支撑点,即硬件建设、软件开发、潜件发展,努力开发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便于以另一平面呈现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竹影》一课中关于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难以捉摸地在一个个方块字间游移,可当多媒体呈现出两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像郑燮的《竹石图》,塞尚的《静物》等,则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水到渠成地归纳出其不同。《观舞记》课件的导语部分恰到好处地引入印度舞蹈录影,让学生领略到异域风情,对课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绘则更充满了期待。课件《神州大戏台》进一步将展示平台的作用发挥尽致:各种脸谱、唱腔让学生赞叹不已的同时心领神会。《黄河颂》课件中黄河壶口大瀑布腾挪宇宙的姿态、《黄河大合唱》吐呐山河的气势使光未然的诗歌灵魂于声色大动之中赫然显现。
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理解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本事的培养。所以,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此刻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主角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所以,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资料,善于发表自我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一样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此刻: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构成语文本事。二是学习资料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利,对教材的资料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理解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忙下,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
3、教学的合作性。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团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此刻: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我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我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我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能够是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4、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本事和态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能够是文章的思想、资料,也能够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够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能够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一样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探究的不仅仅有思想资料,更有方法、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能够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
5、教学的过程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必须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资料有所选择、确定、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所以,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能够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到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
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
非常感谢科组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对于语文教学,我是一个新手,新手上路,还望大家多多关照。
语文教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应该看以什么为标准。
若以听课老师有东西可听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动”“层层设问”,从教师的“巧问”到学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课!
若以学生听得有趣为标准,风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学生趣味,也无可厚非,因为往往是学生说了算。
若以中考应试分数为标准,任何先进高明的理论都无济于事,任何花哨的教学都只能昙花一现。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样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很显然,我们不谈学生成绩是不行的,我们今天就谈谈“抓老鼠”的问题,谈谈怎样做个好猫?
参加工作以来,开过不少成绩分析会。好像领导说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绩。我姑且不去评价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我确实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遥遥领先,但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不尽人意,但考试成绩却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级确实管理成绩和教学成绩都不错。由此看来,管理和教学不能说没有关系,确实有一定的关系。那它们存在关系的核心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状态以及班级所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由精神,我想到了电视剧《亮剑》。我相信很多老师也看过,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尤其喜欢这样一句话: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道是个死,也要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里提到亮剑精神,就是李云龙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学生同别人打架时拼的你死我活,但我们的学生学习时是否需要一种精神?我们的班级是否需要一种灵魂支撑?再说说环境,先讲一个简单的事例:我们经常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一打开门,如果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很干净的地板,那第一反应应该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满地垃圾,我们肯定是直接进入。如果我们再脱鞋,那只有一种情况。我们的脑袋进水了。再说一个常见的现象:读大学时,如果一个女生宿舍6个人,有5个人在拍拖。那另一个女生出现的情况只能是两种:第一、快疯了,受不了了,因为每个女生都在说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体贴?第二种情况是:第二天马上找一个男朋友,要求会很简单:只要是个男的。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学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绩就上去了。至于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个问题不展开讲。
下面谈谈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的做法:
一、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
这里我重点讲一下作业的分层设计。我觉得班上学生可分为ABCD四组。A组同学是没有作业的,他们在语文晚休时可以看小说,可以做其它学科的作业,他们是绝对的自由。我绝对相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开一些书单。B组同学的作业一般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C组同学以课内文言文,阅读,古诗为主。D组同学只需要要默古诗和抄文言文的翻译。D组的同学能考上50分,我就能开心10多天。当然除了这四组,也许有些班上级还会有特殊人物,他们的成绩比较有稳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们属于“高智商型”的学生,我们实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弃,但也无可奈何。
二、课堂上的时间多些给学生。
先说一个事实:上周三我们在舒早霞老师英明领导下开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备课组成绩分析会。我们没有按照以往的会议义务性轮流地说一些,而是每个老师都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去。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议拿出来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分析。应该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回去之后,我就在反思:我们能不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多些时间让学生去交流去讨论。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一堂课45分钟,如果整节课都是我们在讲,累不累啊?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整节课辛苦地自认为把重难点滔滔不觉地讲得滴水不漏。学生掌握情况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我们觉得把该讲的都讲了,应该是 NO PROBLEM 。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聊以自我安慰罢了。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求个心安理得罢了。
三、再来聊聊一个古老的话题: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确很有道理。我曾经无数次的对学生说:如果因为我教你们的语文,你们对语文感兴趣,自己会去积累,会主动去读,会主动去写。那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对学科感兴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我就经常觉得留有遗憾: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老师都是55岁到60岁的男老师,把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换成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那也许高考的数学成绩不至于那样“丢人现眼”。总的来说:要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科感兴趣,得让他们对我们人感兴趣。所以我觉得一堂课的前三分钟先和学生聊聊别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学生见到我们就想K我们一顿。那无疑不管我们的课堂是多么的生动,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有才华。不好意思,他们不感冒。他们只想早点下课去饭堂,或者整节课在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扁我们一顿。
四、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在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重点讲一下书写。我相信大家都会认为学生的书写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时间蓦然发现很多省的文科状元都是女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许和她们的书写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聪明的男生,理科成绩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写的字能和医生相媲美,龙飞凤舞说得是好听,其实就是乱草一把。为了阅卷老师少烧一点这些乱草,我们有必要重复N次地提醒学生书写工整。从初一开始开设书法课,这也是一种趋势。当然,初三的学生也可以在早读前三分钟默两首古诗。要求只有一个,书写工整。如果长期坚持下来,收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五、让“小组合作”在作业的跟踪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们给学生下达的作业任务,需要跟踪到位。我们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借助小组长的力量。班级的语文学习互助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可以四个人一组,一个小组长。如果班上有足够的语文精英,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组员和一个组长。组长对组员必须严格监督。比方说今天的任务是默写三首古诗。组长必须督促组员完成,并负责组员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组长必须陪同组员在下午下课后相约教室,继续完成那没有完成的任务,争取做到日日清。坚决杜绝组长与组员共同作弊。一经发现,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或者给定一周的任务,周五下午还未完成的同学,在放学后继续留教室战斗。同时邀请其家长来校上演新时代的“陪太子读书”。
六、合理利用早读晚修时间。
早读时间为25分钟,分为集体读和自由读,或者集体读和听写两段。效果也许会更佳。默写和听写的内容仍由小组长负责批改。小组长必须把组员易错的字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必须找时间在黑板上给与提醒及订正。
晚自习的时间,应该给学生安排作业。作业的安排可分层设计。强调把作业当考试,保持考试时的高度紧张感。这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差,如未安排作业,整节自习他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发呆。
说了这么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学生有好的学习态度,仍需要学生愿意去学。如果只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我们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1
为交流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经验,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xx省教育学会和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xx市xx中学举行全省范围的初中语文童话寓言教学优秀课例观摩活动。xx年12月8日至10日来自全省的700多名语文教师会聚XX市xx中学,参加xx年广东省初中语文童话寓言教学优秀课例观摩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认为这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学习寓言童话这两种文体的教学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我的一点点感受和收获。
一、把握好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有一定基本规律,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学方法也不同,要提高教学效率,须因文而异,因文定法,根据不同文体,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的教学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规定性。教学目标准确了,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目标的达成更加高效。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文体,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影响了教学效果。正如还有12天就退休的XX市教研员曹殿成点评的时候说:“解析鉴赏守根本,便于学生会读文,方法奇葩要慎用,一奇一葩无所循。”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文体意识,教会学生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深挖教材,并能正确解读和使用教材。作为一个教育者,上好课的第一步必须是研究教材,备好课。本次活动中的几位教师,从讲课内容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对于所授内容的潜心钻研,从教学目标到具体的落实方法,从重难点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紧扣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正确解读和使用教材。比如3号选手,寓言一般都有很多寓意,我们要抓住基本的含义,再多角度来讲。如童话《谁是最幸运的》刘毅老师没有抓住核心,一味强调最幸运,等文章学完了,学生又回到了原点,学生泛泛而谈,因为自己健全,在友好的班集体等就觉得幸运,而没有上升到生命的价值观的问题。15号选手就抓得很准。
三、教师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是纯粹的“教书匠”,也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所感觉到的,这十五位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像是“老师”,反而像一位朋友,没有一味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四、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不在是知识传授者,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综合运用了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尤其给学生创设读写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中他们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少问几个是什么;让学生多讲一点,教师少讲一点;让学生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责备。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教学,充实了课堂,如:师生互动、并把歌曲和关于寓言童话的名人名言带进了课堂,增加读写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原则。
五、教师们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最为深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耐心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意见,适时给予鼓励和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静静地朗读,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书写自己的故事,变被动为主动,转客体为主体。比如教师们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学生是在读文章,不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是引导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因为控制学生很容易,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不容易啊!如果学生只是配合老师上课,那就没有意义啦!
六、专家专业的精彩的点评,引发了现场众多老师的对童话寓言文体课堂教学的讨论和思考。这次观摩活动展示的是15名获得优秀课例的老师现场教学寓言或童话,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在上送省的100多节课题中脱颖而出,在现场做课中表现出色,获得优异成绩,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我真的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因为我从中受益匪浅,最主要的是专家给活动带来了专业的精彩的点评,引发了现场众多老师的对童话寓言文体课堂教学的讨论和思考。广东省教研室冯善亮主任在总结时,特意强调了寓言童话的教学一定要重视文本的解读和结合学情进行教学,把握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度。
通过本次观摩,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由衷佩服这十五位老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水
为交流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经验,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xx省教育学会和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xx市xx中学举行全省范围的初中语文童话寓言教学优秀课例观摩活动。xx年12月8日至10日来自全省的700多名语文教师会聚XX市xx中学,参加xx年广东省初中语文童话寓言教学优秀课例观摩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认为这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学习寓言童话这两种文体的教学的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以下是我的一点点感受和收获。
一、把握好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有一定基本规律,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学方法也不同,要提高教学效率,须因文而异,因文定法,根据不同文体,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的教学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规定性。教学目标准确了,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目标的达成更加高效。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快地把握文章的文体,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影响了教学效果。正如还有12天就退休的XX市教研员曹殿成点评的时候说:“解析鉴赏守根本,便于学生会读文,方法奇葩要慎用,一奇一葩无所循。”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文体意识,教会学生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深挖教材,并能正确解读和使用教材。作为一个教育者,上好课的第一步必须是研究教材,备好课。本次活动中的几位教师,从讲课内容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对于所授内容的潜心钻研,从教学目标到具体的落实方法,从重难点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紧扣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不但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一点是正确解读和使用教材。比如3号选手,寓言一般都有很多寓意,我们要抓住基本的含义,再多角度来讲。如童话《谁是最幸运的》刘毅老师没有抓住核心,一味强调最幸运,等文章学完了,学生又回到了原点,学生泛泛而谈,因为自己健全,在友好的班集体等就觉得幸运,而没有上升到生命的价值观的问题。15号选手就抓得很准。
三、教师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新的课堂教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是纯粹的“教书匠”,也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所感觉到的,这十五位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像是“老师”,反而像一位朋友,没有一味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四、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不在是知识传授者,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综合运用了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尤其给学生创设读写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中他们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少问几个是什么;让学生多讲一点,教师少讲一点;让学生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责备。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教学,充实了课堂,如:师生互动、并把歌曲和关于寓言童话的名人名言带进了课堂,增加读写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原则。
五、教师们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最为深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耐心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意见,适时给予鼓励和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静静地朗读,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书写自己的故事,变被动为主动,转客体为主体。比如教师们的设计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学生是在读文章,不是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是引导学生,而不是控制学生,因为控制学生很容易,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不容易啊!如果学生只是配合老师上课,那就没有意义啦!
六、专家专业的精彩的点评,引发了现场众多老师的对童话寓言文体课堂教学的讨论和思考。这次观摩活动展示的是15名获得优秀课例的老师现场教学寓言或童话,他们经受住了考验,在上送省的100多节课题中脱颖而出,在现场做课中表现出色,获得优异成绩,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我真的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因为我从中受益匪浅,最主要的是专家给活动带来了专业的精彩的点评,引发了现场众多老师的对童话寓言文体课堂教学的讨论和思考。广东省教研室冯善亮主任在总结时,特意强调了寓言童话的教学一定要重视文本的解读和结合学情进行教学,把握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度。
通过本次观摩,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由衷佩服这十五位老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从中,我对寓言童话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收获非常丰富。
xx年一月八日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2
10月17日,我有幸作为片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竞赛的评委,听取了三个教师的三堂语文阅读教学课。应该说,三位教师,都尽心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所授课文,进行了用心解读,精心设计。其中,《羚羊木雕》的执教者顺应时代要求,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字词教学、文章感知、角色朗读与表演、人物性格的体会、文章主题探究、达成效果检测等环节。但就课堂教学的实施看,需要强调一句: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回归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语文阅读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着手于文本的“示范”。
首先从采取“导学案”的执教方式上看,明显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学生根据“导学案”,完全明白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且各个环节内容的相互印证,让学生用不着思考用不着想就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其次,就教学的内容看,学生的字词学习,应该是该学段(初一年级)的一个重点,要对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可惜我们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正确(况且如“树杈”之类的翘舌音、“逮”这样的上升字还没有读正确),忘却了书写与意义的教学。角色朗读与人物性格把握,如果不结合文章去感悟,没有教师的指导(语序、语调、语气和节奏、重读与轻读),是达不到学生学习目的的。更不要说只是让“分组”(美其名曰:合作探究)下的几个学生去“七嘴八舌”一阵了。至于文章主旨,是作者书写本文的真实意图。即使是要体现编者的意图,也要有个度。本文的原标题是《反悔》,编入教材时,编者将标题改为了《羚羊木雕》。其主旨很明显:“行成于思毁于随”。也就是“做事(处事)要动脑筋”。就编者意图看,就是让学生在“亲情”与“友情”的矛盾冲突之中去感受亲情、体验友情,并懂得“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避免矛盾、化解冲突的交流与沟通方法只能是指导学生的行为,而并不是文章的主旨。第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因此,文章开篇揭示矛盾高潮的写法、插叙友情的写法、通过贴切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写法等,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忽视不得!教学实践中,忽视了这些方面的探究,课堂上的书写训练就失去了意义,也就让“达不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要求成为必然。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3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本人在新课改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定向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自主定向,使学生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在自主定向的过程中,学生初次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学生对话。如《小石潭记》的教学可以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整体情绪,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调。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在教师指导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通晓文章大意,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写景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抒发的抑郁忧伤之情。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了目标,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发疑问,让学生主动探究习得
引导学生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教材,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赞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较长,如果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在教这篇课文时从文章题目入手,引导学生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在发现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放手于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查情况,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一环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发现问题,质疑交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在学生合作探讨中进行自主学习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解决,常用的办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教师适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便于学生举一反三,拓展视野。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对学生而言,这是学习语文最需要实实在在行动的一个阶段,学生将带着问题回到文本中去有针对性地阅读,展开较有深度的思维。如,在学习《同志的信任》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六十多个问题。经过分类和筛选,把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的问题,全部都交由学生自己查找讨论来回答;把牵涉到文章主题的学生提问,做了一个统计和归纳:
1.这篇课文主要写到了谁?
2.谁写信?
3.谁收信、看信、藏信、送信?
4.这是一种什么记叙顺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谁信任谁?
6.谁才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8.这些优秀品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9.作者又是用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的?
经过合并处理,重新安排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形成了一个层层设疑、步步启发的提纲。在这些问题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中,再把比较浅显的,仍然放手让学生去寻根究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是全体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研讨、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其核心。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
9月22日,我参加了在莒南县第八中学召开的临沂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会议共安排了两项内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与点评;初中语文教学规划和课堂教学规范。
22日下午,是课堂教学观摩,共听了三节课,第一节是写作教学《文从字顺》,执教的老师是莒南县第六中学的王娟老师。她从学生的习作《军训中的一幕》入手,借助于这篇习作,总结出了文从字顺的几点要求:用词准确,语句完整,语序要恰当,搭配要合理,朗读可以纠错。老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收放自如,没有废话,注重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第二节课是阅读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执教的是罗庄区册山中学的高新丽老师,课堂的环节是由故事导入,之后便由整体感知到研读赏析,重点放在了研读赏析的环节。这节课重点突出,教师严谨认真,目标定位准确。第三节课是文言文教学,题目是《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执教的.老师是蒙阴县第三中学的邵霞老师。她的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学一篇文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另一篇文章,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容量较大,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运用了合作学习,教学效果好。
23日上午,首先是县区教研员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点评。然后听了临沂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庞云龙的专题报告:《初中语文教学规划与课堂教学规范》。从这篇报告中,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课堂教学的几点规范:面向全体学生;熏陶感染,独特体验,积累应用,培养语感,整体把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呈现;关于“读”;课堂教学评价现象;多媒体的使用。
课堂教学的几点规范,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这几点规范落实在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5
教科书中,学生最喜欢看什么书?你看发下来新书时,学生首先翻开什么书读得津津有味就知道了。那肯定是咱们语文老师引以自豪的语文书。一节节一年年的课堂学习中,学生最轻视的是什么课?看看不少学生读到初中甚至高中依然分不清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等就明晓了。那肯定也是咱们语文老师汗颜心痛的语文课。文章是浑然一体的精美艺术品,学生自然喜欢。那学生为何轻视语文课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面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按部就班、支离破碎的课文解读应该是其中一个原因。再看看名师的课堂,再回想自己某些师生群情激昂的课堂,就会发现学生也是喜欢语文课的,不过他们喜欢的是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课堂。那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注重课堂的绾合,用浑然精彩的课堂把学生们紧紧绾合在你的课堂里。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否绾合、怎样绾合呢?本文将根据笔者学习听课以及上课的经验尝试着梳理一二。
一、重绾合是初中生对语文课的心理需求
初中生年龄大约在12—15周岁,心理上认知、情感及个性虽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但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也不够成熟。你问小学生你将来干什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远大志向;你问高中生的人生目标,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明确的目标。惟有初中生,当你问他们的目标时,他们往往是沉默的,因为他们觉得说得太大可笑了;说得具体也不可能,因为他们几乎还没有考虑过。一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与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很大的关系,当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确立起来时,责任心、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就不可能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们大多还是喜欢谁就学谁的课,喜欢这节课就全身心投入,不喜欢他们会游离在课堂之外。特别对于看似谁都能听得懂的语文课堂,如果你仅是按部就班学习课文或者一块一块地肢解课文,破坏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美感或者你没能上出超越他们理解的新颖内容,都不足以吸引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以重视语文课堂的绾合是初中学生对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老师设计的内容及课堂的呈现要能紧紧地抓住他们的心。
二、重绾合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
重绾合也是语文学科对语文老师的需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它多达十项。在总的教学建议中,它也列举了六大建议。在课程理念中它也强调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语文与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面对同一篇文本,不同的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语文素养确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语文课程的丰富性以及其多重功能、多样策略为每位语文老师发展教学个性奠定了基础。这样就可以产生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多样形式,可以使得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无限的张力,因此自觉自主地绾合好每一节语文课就成了语文学科本身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必然需求。
三、巧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绾合的基石
教母语的语文老师拥有可以自由绾合教学内容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也最容易上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因此,设计教学预案对于语文老师而言特别重要。教学预案的设计一般有两种构思方式,一种是板块结构,一种是线性结构。两种方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一般优秀的设计倒多是两者的紧密糅合。比如你在教案设计上看到的可能是“导入”“整体感知”“具体品味”“拓展延伸”“作业布置”等几个板块,但是,好的设计一定是有一条线贯穿了所有板块的,而决不会让每个板块是断裂开来的。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领军人物余映潮也经常采用板块结构来上课,但是他设计的板块看似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几个板块之间还是形成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思路的。比如他的《济南的冬天》一课,就用“三读”(一读,了解文章大意;二读细细品味了精彩段落;三读就是课后作业的背诵)串起了从导入到感知再到品味和巩固的几大板块。
那么常态课中,采用那种形式较好呢?可能采用板块结构的老师不在少数,因为觉得它思路清晰,容易操作,不用费尽心思怎么去设计过渡绾合的问题及语言,用“接下来我们做什么”就可以顺利上完一节课。但也正是因为此,语文课往往上得波澜不惊,味同嚼蜡。因此,越是平时的常态课,笔者认为越应该采取的是线性结构。虽然设计时需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备课的难度增加,时间延长,但是一旦你设计好了宛如一篇精美文章的教学预案,那么当你走进课堂时,胸有成竹的感觉和你上课过程中如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会抵消掉你课前备课时所有的辛劳。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全情投入的神情更满足自得的呢?
比如,《那树》是台湾当代散文家王鼎钧的作品,文章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是一篇难度颇大的散文。我校夏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以“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为文本鉴赏的主干,探究老树的命运,引发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这一句子在文中的重要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只要找到了这一句,全文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夏老师为学生寻找了一片利于放飞的天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整节课由于有这条线的串联,听、说、读、写相结合,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感悟和发现变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进入课文到深入课文最后到探寻主题并自我发现,最终顺利完成整个预设。师生共同投入感情的一节课,学生是系着线的风筝,高飞于蓝天,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系着牛绳的耕牛,听所谓的答案,默默记笔记。再说,新课程的实施,试卷上很少是书上直接学过的答案,让学生被动地记笔记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丝毫没有帮助。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优美的文言写景散文,在设计时我想把文意疏通放在语言品析的环节里,于是我从“峡”字形入手设计:“‘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所以要写三峡风光,当然要从三峡的哪两个方面入手来描写?”“在作者描写的山山水水中,你喜欢什么呢?”“你喜欢山的什么呢?”“那么你喜欢三峡水的什么呢?”在字形的引领下,层层追问,在学生找说的同时融进字词的疏通和美文的诵读,一气呵成,学生也感觉酣畅淋漓。《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说明文,但第一段又比较生动形象,因为描绘了落日的幻觉,后几段文字是揭示幻觉的原因。抓住这个特点,我设计时构思了“艺术让我们沉醉,科学让我们清醒”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品味了说明文中描写的精妙及这类事理说明文写作的顺序。整节课,由于遵循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行文顺序,达到了步步深入而又井然有序的效果。
其实,就是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浑然一体的艺术品,所以几乎每篇文章也都能找到巧妙设计的那个点,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字,《孔乙己》中外貌描写的那句话或者引人深思的结尾,《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出大乱子了”的关键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和“纳”字等等。还有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时就发现,被名师演绎过的经典文章莫不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名师特别注重教学预案的精妙浑然设计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管理的根本。语文教学活动必须是教师有意识的`控制活动,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运动。课前符合学生思维层次、思维规律的精心预设才可以实现课堂上的定势控制。老师的设计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逐渐推进,才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攀登,并向纵深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时刻获得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以便于迅速转化为高效的学习功能。
四、妙语言是绾合成为常态的教育智慧
老师要能像盐一样融入孩子的身体里,学生才能和你在课堂里产生紧密的连接,形成有效的互动,达成学习的最大效果。课前精妙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基础,但也只是基础。在真正的课堂教学现场,最浑然一体的绾合还特别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课堂调控的课堂智慧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巧妙的提问语言和衔接过渡的语言。
提问语言很忌讳说“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等很直白的话,似乎把一节课变成了练习讲评课。除掉课文的主问题是自己课前精心预设好的之外,课文的追问问题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会随着课堂的进展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候巧妙巧妙的衔接语十分重要,它可以不着痕迹地把问题引向纵深。比如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余映潮的《济南的冬天》中当余老师感觉到学生的表述还没有到位时,不是说“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还有吗?”“只有这一点理解吗?”等不少人常有的引导方式,他总是悠悠地说:“对,下面还应该有话说。”用这种方式来重新启迪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严强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当发现学生结合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分析性格陷入瓶颈时,严老师用“大家知道清朝妇女服饰美的标准吗”引导学生轻松地解读到了王熙凤华贵美丽外表包裹下的多重性格。
在提倡语文教学重视人文性的今天,衔接点评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但是在改变只用“好”或“不对”之类过于简单的评语一评了之的情况的同时,有些评价又走入了虚假的误区。比如,“真好,你回答的真不错。”“你真棒!”“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因为当你说这些时语调很平淡,没有惊喜的眼神和语气时,初中学生决不会因为这些所谓的表扬而激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投入度的。其实只要你老师是真诚,全情投入的,不用直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额外的点评,而只要在逐渐推进的教学流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点评并引领深入就可以了。嘉兴名师姚培红老师在上《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姚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都作了点评,但丝毫都没有哗众取宠的生硬之嫌,就是因为姚老师都在解读质量的本身上进行点评,说出了学生优秀的地方以及不足的地方。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片断练习时,有一个学生开头那句话是用记叙文的表述方式介绍了自己喜爱的花瓶。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细节,在肯定她说明方法用得好的同时,校正了开头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没有练习过说明文写作的前提下对说明文的语言表述问题有了最及时地对比感知,效果很好。再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论雷峰塔的倒掉》时,当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说本文写得有些杂乱时,钱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来讨论。由于学生都知道鲁迅的文章肯定不会乱写的,当站起来说时“我……我想鲁迅写文章是不会乱来的”的无效答案自然出现。但是,钱老师抛出问题的目的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引导学生读进去,读懂。当发现目的没有达到时,钱老师的处理非常高明,他继续笑着把问题引向了深入:“当然,鲁迅如果乱写的话,那就不是鲁迅,而是一名水平不高的中学生了。但不能把这个作为理由。要用文章本身来说明。”在钱老师不动声色而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慢慢走进了文本。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其实,在刚开学的那段时间里,初来乍到,在很多方面都颇为费力,备课的时候虽然也有看课本和教参,但是真正讲下来发觉整堂课都是我的自导自演,学生课堂掌握不足,检测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多,那时我的心情也很复杂。直到在一次复习《承天寺夜游》时偶然翻阅了余老师的教学设计,突然发觉自己的问题是出在备课这一环节了。回忆自己当时上这一课,按照大纲要求先是解决字的翻译、词的理解和断句,接着就是文段翻译然后就是各种贴近考点的理解等等。结果等课后检测中发现很多反复讲过地方学生还是出问题。抱着尝试的心理,我先是搜集了学生易错的地方,接着“厚着脸皮”在学生中“不耻下问”出错的原因,最后分类为:记不到、记混淆、无法理解这三类。在具体复习这一课的时候只抓住苏轼的情感变化进行有针对的记忆、区分和理解。在这里,我就借用了余老关于此文的结构变化处理的过程,从概括到情感流露的分析再到细化,就很轻松地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思想。
从这里,我明白了自己往常备课是一种毫无目的的备课,即使把知识点归纳得再齐全,学生吸收不了还不如精简为一节课突出一个目标。当然,如今期末临近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避免复习课上学生无精打采,可能在板块式练习的过程中要加强方式的灵活变化,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其次,要抓紧平时所学知识点的复习。
从理论上讲,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学会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本来想通过复习用思维的细胞组成一个思维的有机体,或者说,把概念组成一个概念体系,形成基本的理论,所以如果平时不抓紧学习,很多学生在复习时一下子就会陷入到对一个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上。这种复习其实就是对遗忘知识点的重新建立连接了,而且在考场上还容易出错,所以说这样的复习进展极慢还“不讨好”,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厌烦这样的复习。可以说,平时学习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复习是组装知识大厦的过程。平时不备料,“知识大厦”在复习时就建立不起来。可见,抓紧平时的学习是搞好复习的基础,复习是平时学习的深入和继续,二者不可分割。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设计、教法选取、目标确立以及课后复习引导等环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次的系统复习,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质量会越来越高,而且会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贮存在头脑中,为实现学生独立地应用这些知识创造极好的条件。
教学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要摸索的道路还很长。虽然自己从教时间不长,成长也不太明显,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自己在将来的每一天能过得充实快乐,收获成长的幸福感,不过实话实说,自己也确实不够勤奋,平常充电不足,所以希望各位前辈们能多加督促,帮助我改掉这种坏习惯。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语文教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全面系统地去研究和讲解,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在此,我仅从写作、对待学生以及对自己的要求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观点想法不算成熟,有待大家共同探讨和激励。
一、关于写作
几年下来,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语文课,因此上课也是漫不经心的;另外一些学生很认真,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每句话,板书的每个字,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局?原因很简单,前者爱看书,而后者却把看书当成了任务,努力完成,体味不到其中的任何乐趣。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
首先我们要充当引路人,引领我们的每个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当你把阅读变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还用担心读书认真不认真的问题么?所以,面对初一的学生,我并不急着分析课本,而是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经典情节用幽默的语言简单的讲给学生听。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自发的去找名著阅读,这样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荐,声色俱厉的强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二,分析课文时没有一个人喜欢板着脸的严肃说教,孔子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找到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相关话题后,我尽量让学生笑着听课,随意发言,只要是跟这个话题相关的,你想说就说。慢慢的,学生有了更高一层的要求,他们有了写的欲望,很想把心里话写下来,因为是自发的写作,他们也会自觉的锤炼字词,不厌其烦的改。我想,到了这个程度,我们还担心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么?
其三,注意语文课的深度。我觉得语文学习决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经常给学生读美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蕴涵的哲理,提醒他们其中优美字词句的意境,并要他们写下听后感。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从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为听的多,视野也开阔了,写起作文来也是素材多多,观点新颖,经常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现呢!
第四。让学生养成写随笔日记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一方面为将来提供了一个回忆的出口,让大家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为写作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时就觉得没有东西可以写,就是因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养成摘抄的习惯。但凡平时觉得优美的语句,可以摘抄在一个本子上。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迹啦,作为写作时的范例引用,增强写作说服力。不至于使文章显得过于空洞。
第六,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要求每一位同学按照学号的顺序,一课一生,在课前三分钟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口才。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演讲势必要做一些演讲准备,收集材料等。对写作也是有益的锻炼。
以上是关于加强写作能力的一些浅见,写出来只是想告诉大家,语文教学效果的呈现必须以老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为前提。若忽视这一点,教语文真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以追求美的享受——语文课注重审美体验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本事,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语文教育应当并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标中在阐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将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本事、阅读本事、写作本事、口语交际本事。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语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另外还需要清楚的是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很多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每个语言文字都是一颗跳动的生命,都具有必须的感情色彩,丰富的内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开,那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还会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却那样坚韧,在风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让你感觉到清纯,淡雅。“玫瑰花”则让你感觉艳丽芬芳,热情似火。仅仅是“百合”与“玫瑰”两个词语的不一样,仅仅是这两个字的差别,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一样的刺激,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母语所赋予我们的空间,灵感。也是唯有我们的母语才有如此的魅力。每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激起孩子们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产生丰富的联想,都会让你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孩子们赋予每个文字以新的生命赋予它变化的色彩,使他尽显英雄本色,尽其使命。也应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文字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用孩子们的特有的童音,用他们独特的理解,让他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种境界。我在不断追求着。我们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中不断感受美,创造美。让每个中国人都喜欢我们的母语,这是每位语文教师甚至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职责。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们一生不断创新、进取的不竭动力。一个人一旦形成一种自觉的稳定的内动力,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进入初中后,我想没有一个学生是真的不想学好英语,只是他们英语基础比较差,自己丧失了信心。但是,他们都决心在初中这三年,把薄弱的科目补上去,都希望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因此,他们的学习欲望是十分强烈的。帮助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疲劳,不怕障碍,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鼓励他们不仅要做学习的智者、方法的贤士,更要做精神的勇者、意志的勇士。让各种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要有鼓足干劲,一拼到底的拼搏精神。事实证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会使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英语,如何理解英语语言学习,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结构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些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缺陷。因此,老师不能只注意灌输知识,搞一言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呢?
1、帮助学生克服“记单词难”的关卡。
学生词汇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做题质量的高低,对文章的理
解程度,以及做题速度的快慢。但是,如何记住这么大的中考词汇呢?首先,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花一定时间专门训练学生的拼读能力。通过复习字母组合,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及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的发音,使学生建立音、形结合的概念,做到会写就会读。其次,词汇复习在初三总复习阶段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词汇复习的枯燥性,增加其趣味性、科学性。我尝试利用同义词与反义词,如复习read这个词,我就把与“看”有关的单词,通过这样的排列对比,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单词。还有一种我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一个词及与其有关联的词组归纳在一起比较。这一方法,对初中学生特别有效,在复习阶段尤其如此,并辅之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有种新鲜感。这些方法,让学生从纵向、横向及各个方面将词汇的雪球越滚越大。
2、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
多年来,在中考中,英语听力都是一个容易得失分的环节。在帮助学生记单词的同时,也通过多听一些听力材料,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积累听力的背景知识,还有在对日常生活用语方面的积累,用心体会生活,从生活中的听、说、读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除了增加词汇量,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学生刚开始做练习时有些困难,所以训练前,可以先给学生复习有关知识。这样通过实践和努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停反思、探索行之有效的听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学习能力。
3、加强英语阅读能力。
平时我们都爱看小说、杂志和报纸,所以提倡多看些课外的与英语有联系的杂志或读物。在新课标的精神下,学生的阅读篇章越来越长,词汇量也不断增加,这就给缺少背景知识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消化多而繁琐的单词,从而难以理解文章的内容,针对这些现象,我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通过教材提供的题材各异的文章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同时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积极带动学生去思考文章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体会到思考的快乐。让他们走出课文,深入自己,深入外界,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英语综合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技巧和合理的阅读速度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如寻找主题句、猜测词义、推理、跳读、略读等阅读技巧来获取信息。同时,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整理和归纳部分阅读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章。针对不同体裁,抓关键信息。如说明文,科普读物和小品文等,首句通常为主题句,其余的句子都是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新闻报道的首句通过概括整个事件;幽默小品等的末句往往含蓄,要仔细品味。
平时在训练阅读理解中常用的方法是:先看短文第一句或第二句,因为英语短文开头往往是概括型的。学生看完之后,就知道该文涉及到什么。然后直接阅读所有题干,并划出关键词。比如一些术语,数字,专有名词等,再通读全文。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十分省时间,且在阅读中可以有重点地读,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有一定帮助。
在讲评阅读理解时,不是单纯对答案,而是帮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文章以及理解信息形成内心思维构造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长难句,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信心和毅力,使他们尽快适应中考较长文章和多篇文章快速阅读的要求。
4、巧学英语写作。
限时模拟写作训练,加强考生临场应变能力。每年中考的作文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知识复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速度和节奏,而中考书面表达从时间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25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必须在这点时间内完成书面表达,并且意思连贯,无严重的语法错误。可以给学生做一些具体的练习题,每周五布置下周要练习的文体,让学生看懂上面的指导语,做对应练习,对照答案自己修改,把该记住的一些套语记住。摘抄出普遍性的错误,抄到黑板上,让全班一起纠正,同时也暗示是哪位同学的错句,其目的是给本人以深刻的印象,下次一般不会犯类似错误。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定全方位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三、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安排好教学和复习
每个学期初,教师要先根据内容和课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上课计划,并注意上课内容的系统性。例如,语法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是化整为零,分散在各课,在复习时就将他们聚零为整,把几种动词时态放在一起复习比较,表示相近意义的结构放在一起进行识别。同时,还要处理好初中教学与高中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环节中恰当地渗透中考信息。
总之,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以有效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来学习,学生才能满怀信心地迎接中考,夺取更优异成绩。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语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我校语文教师雷帮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雷老师语言的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上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雷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在今后教学杨主任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施俊峰
观风海中学
20xx年12月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7月27日至28日,历时两天的20xx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学科教师培训拉下了帷幕,但心情却难以平静。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对新版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以后如何针对新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也有了一定的规划。下面就浅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整体把握教材,取其理念
在新教材培训的过程中,我在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同志的讲话中以及人教社中语室主任王本华教授的视频“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介绍”中明白了新教材编写的理念:以人文主题、文体组元的双线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努力做到一课一得,建构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的素养体系和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即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强化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真正做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
二、注重名著阅读的引导,给学生学习搭建平台
新教材和以往对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更加注重名著阅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读课中,重视名著导读,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阅读任务,达成阅读目标的学法。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有趣的形式,例如设计抢答,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对名著感兴趣。完成从被动读书到主动读书的转变。在自读课中,指导学生在教读课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一种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用法。
三、教师设计教学,学生在自己体验中学习
在7月28日上午,我们观看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新增课文《窃读记》的课堂实录。从视频录像中我领略到了名师独特的教学方法。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给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指引和帮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遵循新教材设计原则,在教读课、自读课、综合课、作文课中解放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这就是我在新教材培训中的点滴体会,抓住文本,取其本意。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钻研,勤于总结,相信自己会有更深的认识与体会。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理解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本事的培养。所以,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此刻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主角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所以,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资料,善于发表自我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一样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此刻: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构成语文本事。二是学习资料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利,对教材的资料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理解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忙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忙下,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
3、教学的合作性。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团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此刻: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我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我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我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能够是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
4、教学的探究性。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本事和态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能够是文章的思想、资料,也能够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够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能够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一样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探究的不仅仅有思想资料,更有方法、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能够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
5、教学的过程性。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必须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资料有所选择、确定、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所以,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能够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到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对以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观念的挑战。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
学到老,活到老。人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不能使我们的教育具有后续动力,不学习就会使人的头脑僵化,终身学习是当今的时代要义;“承德市骨干教师培训”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先将所得总结如下:
一、培训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是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应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努力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并与全体学员共同努力学习提高,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新路径,以提高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技巧、教学水平。本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的成长历程和教师的职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训和再学习,从理论上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需求,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提高我们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培训学习让我们树立新观念,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
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转型,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教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勤于学习,充实自我,使自己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视角敏锐,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总之,不能停滞不前,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不能做个教书的匠人,而应做个育人的艺术家。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不仅如此,读书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的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许多,以老师为榜样。因此,老师的教师的教学态度、行为举止必须稳重、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不负责任。此外,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向学生畅开心扉,表露自己对学习、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自我反思
在学习中反思、教学中反思对我们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具有反思这种新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种观念的指导,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尽管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努力解决。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教学中要运用新理念,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就地取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贵在反思、贵在探索,形成自己新的、符合学情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比较合格的人才。
培训学习让我增强了投身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学习探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崭新的认识,学海无涯,教学相长,我要把自己所学的新的理念、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之中,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用科学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学生。在专家教师的指引下,在众多同行们的帮助下,我相信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会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进步。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握国培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钻研教学业务,让自己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发展进步更快。我会不断研究,反思,改进,悉心向同仁们学习,把语文教学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思索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我也相信在倾听、反思、实践中,我的教学之路会愈趋成熟,相信会做得更好。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
9月22日,我参加了在莒南县第八中学召开的临沂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会议共安排了两项内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与点评;初中语文教学规划和课堂教学规范。
22日下午,是课堂教学观摩,共听了三节课,第一节是写作教学《文从字顺》,执教的老师是莒南县第六中学的王娟老师。她从学生的习作《军训中的一幕》入手,借助于这篇习作,总结出了文从字顺的几点要求:用词准确,语句完整,语序要恰当,搭配要合理,朗读可以纠错。老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收放自如,没有废话,注重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第二节课是阅读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执教的是罗庄区册山中学的高新丽老师,课堂的环节是由故事导入,之后便由整体感知到研读赏析,重点放在了研读赏析的环节。这节课重点突出,教师严谨认真,目标定位准确。第三节课是文言文教学,题目是《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执教的老师是蒙阴县第三中学的邵霞老师。她的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学一篇文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另一篇文章,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容量较大,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运用了合作学习,教学效果好。
23日上午,首先是县区教研员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点评。然后听了临沂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庞云龙的专题报告:《初中语文教学规划与课堂教学规范》。从这篇报告中,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课堂教学的几点规范:面向全体学生;熏陶感染,独特体验,积累应用,培养语感,整体把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呈现;关于“读”;课堂教学评价现象;多媒体的使用。
课堂教学的几点规范,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这几点规范落实在教学中,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
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是一次通透的洗礼。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进新课改,是对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年级,我校初一语文组在校领导和其他年级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认真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些许成绩。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训,每周定时定点学习,让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并在专门的研讨会上将教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生成性的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创设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新课改研讨学习班和新课标培训,同时请市、区教研员到校讲学、讲课,努力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呈现于一线教师面前,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观念上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准确把握师生角色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舒张学生个性。在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这就是我”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设立了语文学习的成长记录本,让学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自我介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充分反思过去备课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适合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读书、积累、提高”的主题活动,运用各种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新课标下的教学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探索总结。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明确。如新课程中“双基”的落实情况,教学评价的把握,我们的课程内容对于形成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语文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爱上语文,因为它是一门神奇而美妙的学科,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快乐的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来描述生活!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1
阳春三月,在温润的春光中,我们语文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我们县城的卧龙学校,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节公开课,其中有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悉心听取了专家的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学习之后,获益匪浅,现将体会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注重生成与建构,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2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课之外,这一点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不争的事实,非重点学校尤其如此。分析下来,语文课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语文考试成绩难以拉开差距,并且往往成绩与实际程度不符,导致学生不愿花力气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试方案是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则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能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较好地结合的道路,在帮助学生提初其考试分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应该说,我们还没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积累了一些做法,介绍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初一刚开学,我们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二、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初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们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老师兢兢业业,认真塌实,任劳任怨。不仅解答学生的质疑,而且常常与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科学习上来,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3
通过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收获良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曾听一位老教师说:“课本编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讲课前首先要吃透课本。”当然这不是说讲课就围着书本转来回的读,而是不管怎么变都是不会脱离这个根本的。
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这次的公开课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师讲起课来可以旁征博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精彩纷呈。也有的准备不够充分,需要用到什么事例讲解的也是拿来就说,所举事例考虑不周全,有时缺乏逻辑性严密性。
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我发现青年教师都能跟学生培养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学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我们的学生都是很敏感,很聪明的,当你对他们给予了全部的爱心,饱含着热情的上每一节课的时候,他们会回报给你百倍的情意。
曾经有个学生因为受到学校的表彰,他当时要求拥抱一下我们的院长,在他的过去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过老师的批评,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奖励,让他十分的感动。是啊我们的学生也许是最调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们更是内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群体,而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优秀的教师就是以他们人格魅力和品德来打动人的,而并不仅仅是学识。
总得来说,这学期的工作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
非常感谢科组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对于语文教学,我是一个新手,新手上路,还望大家多多关照。
语文教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应该看以什么为标准。
若以听课老师有东西可听可看,那肯定要求“互动”“层层设问”,从教师的“巧问”到学生的“妙答”,能引向高潮的便是好课!
若以学生听得有趣为标准,风花雪月武打言情迎合学生趣味,也无可厚非,因为往往是学生说了算。
若以中考应试分数为标准,任何先进高明的理论都无济于事,任何花哨的教学都只能昙花一现。能考出高分就是好样的,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很显然,我们不谈学生成绩是不行的,我们今天就谈谈“抓老鼠”的问题,谈谈怎样做个好猫?
参加工作以来,开过不少成绩分析会。好像领导说的最多的是:管理出成绩。我姑且不去评价这句话是否正确,但我确实存在一些疑惑: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遥遥领先,但考试成绩却一塌糊涂。有些班级的考核分数不尽人意,但考试成绩却名列前茅。但有些班级确实管理成绩和教学成绩都不错。由此看来,管理和教学不能说没有关系,确实有一定的关系。那它们存在关系的核心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精神状态以及班级所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由精神,我想到了电视剧《亮剑》。我相信很多老师也看过,我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尤其喜欢这样一句话: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道是个死,也要亮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里提到亮剑精神,就是李云龙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学生同别人打架时拼的你死我活,但我们的学生学习时是否需要一种精神?我们的班级是否需要一种灵魂支撑?再说说环境,先讲一个简单的事例:我们经常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一打开门,如果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很干净的地板,那第一反应应该是要脱鞋。如果看到的是满地垃圾,我们肯定是直接进入。如果我们再脱鞋,那只有一种情况。我们的脑袋进水了。再说一个常见的现象:读大学时,如果一个女生宿舍6个人,有5个人在拍拖。那另一个女生出现的情况只能是两种:第一、快疯了,受不了了,因为每个女生都在说自己的不BF如何如何的英俊?如何如何的体贴?第二种情况是:第二天马上找一个男朋友,要求会很简单:只要是个男的。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环境和氛围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学生把衣服的扣子扣好了,成绩就上去了。至于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也不知道。所以这个问题不展开讲。
下面谈谈一些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的做法:
一、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
这里我重点讲一下作业的分层设计。我觉得班上学生可分为ABCD四组。A组同学是没有作业的,他们在语文晚休时可以看小说,可以做其它学科的作业,他们是绝对的自由。我绝对相信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上掌握的情况。我们能做的是给他们开一些书单。B组同学的作业一般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C组同学以课内文言文,阅读,古诗为主。D组同学只需要要默古诗和抄文言文的翻译。D组的同学能考上50分,我就能开心10多天。当然除了这四组,也许有些班上级还会有特殊人物,他们的成绩比较有稳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们属于“高智商型”的学生,我们实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弃,但也无可奈何。
二、课堂上的时间多些给学生。
先说一个事实:上周三我们在舒早霞老师英明领导下开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备课组成绩分析会。我们没有按照以往的会议义务性轮流地说一些,而是每个老师都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去。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议拿出来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分析。应该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获益匪浅。回去之后,我就在反思:我们能不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多些时间让学生去交流去讨论。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我把它做为我教学的宗旨。一堂课45分钟,如果整节课都是我们在讲,累不累啊?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整节课辛苦地自认为把重难点滔滔不觉地讲得滴水不漏。学生掌握情况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我们觉得把该讲的都讲了,应该是 NO PROBLEM 。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聊以自我安慰罢了。也许只不过是我们在求个心安理得罢了。
三、再来聊聊一个古老的话题: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得确很有道理。我曾经无数次的对学生说:如果因为我教你们的语文,你们对语文感兴趣,自己会去积累,会主动去读,会主动去写。那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因为老师的原因,而对学科感兴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我就经常觉得留有遗憾: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老师都是55岁到60岁的男老师,把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换成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那也许高考的数学成绩不至于那样“丢人现眼”。总的来说:要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学科感兴趣,得让他们对我们人感兴趣。所以我觉得一堂课的前三分钟先和学生聊聊别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如果学生见到我们就想K我们一顿。那无疑不管我们的课堂是多么的生动,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有才华。不好意思,他们不感冒。他们只想早点下课去饭堂,或者整节课在想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扁我们一顿。
四、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在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重点讲一下书写。我相信大家都会认为学生的书写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时间蓦然发现很多省的文科状元都是女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许和她们的书写有很大关系。其实,很多聪明的男生,理科成绩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写的字能和医生相媲美,龙飞凤舞说得是好听,其实就是乱草一把。为了阅卷老师少烧一点这些乱草,我们有必要重复N次地提醒学生书写工整。从初一开始开设书法课,这也是一种趋势。当然,初三的学生也可以在早读前三分钟默两首古诗。要求只有一个,书写工整。如果长期坚持下来,收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五、让“小组合作”在作业的跟踪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们给学生下达的作业任务,需要跟踪到位。我们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借助小组长的力量。班级的语文学习互助小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排。可以四个人一组,一个小组长。如果班上有足够的语文精英,也可以两个一组,一个组员和一个组长。组长对组员必须严格监督。比方说今天的任务是默写三首古诗。组长必须督促组员完成,并负责组员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组长必须陪同组员在下午下课后相约教室,继续完成那没有完成的任务,争取做到日日清。坚决杜绝组长与组员共同作弊。一经发现,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或者给定一周的任务,周五下午还未完成的同学,在放学后继续留教室战斗。同时邀请其家长来校上演新时代的“陪太子读书”。
六、合理利用早读晚修时间。
早读时间为25分钟,分为集体读和自由读,或者集体读和听写两段。效果也许会更佳。默写和听写的内容仍由小组长负责批改。小组长必须把组员易错的字反馈给科代表。科代表必须找时间在黑板上给与提醒及订正。
晚自习的时间,应该给学生安排作业。作业的安排可分层设计。强调把作业当考试,保持考试时的高度紧张感。这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差,如未安排作业,整节自习他们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发呆。
说了这么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学生有好的学习态度,仍需要学生愿意去学。如果只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我们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5
语文教学大体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习作。我就我平时的教学工作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础知识方面:注重点滴积累,重复出现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表现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文字、词汇、句子、语法、修辞、逻辑,乃至细小的标点等等。实践中我感悟到:严把关,是提成绩的关键。处理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很多翻阅相关练习题,提炼出重要易错的知识点,以重点强调,每一天听写,多种形式练习的方式反复出现,久而久之学生们能熟记于心了。
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
1、课前有主动预习,上课勤作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
2、阅读过程中有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自我解决生字、新词。
3、阅读时自我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设疑研读的习惯。
4、励学生多读作文书,多看课外书,增加知识储备,丰富写作素材。我班学生有这样一个习惯,还没上的课文,学生自觉、往后读,还没要求背的课文和日积月累,学生会自觉去背。所以,我在教学新课时,学生对新课已经很熟悉了,上起课来就比较简便。
三、写作教学
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积累,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文时才有话可说。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经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我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能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节,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我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我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这两篇课文,之所以能写的准确生动都源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以上是我从知识教学上分享了我的一点儿拙见,我再从学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习惯。
1、关心和爱护学生,仅有孩子们喜欢你了。才会愿意跟你交流沟通。才会愿意学习你的学科。
2、听讲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我喜欢营造一个简便愉悦但不是乱而无序的课堂。这样学生就喜欢参与到课堂中来。愿意进取思考问题,愿意进取回答问题。
3、学习小组长的培养很重要。小组长管理本组学习、卫生、纪律,这样一个大的团体就变成一个个小的团体。管理起来很容易,小组里一帮一接对子还十分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4、班级里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也有利于学习。我不相信乱哄哄的脏兮兮的教室会有人愿意学习。有好的班风才会有好的学风。除了班级管理,我还注重学生梦想的树立。学生有梦想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学习态度就等于学习成绩。没有行不行、能不能、仅有想不想。”我们的口号是:别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我还能做。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有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孩子的学习错不了。
5、关心重视后进生,多与家长沟通,多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习惯,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景,是转换后进生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