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心得体会+苏东
“小学春季传染病预防”教学心得体会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公共场所,也是人口密集聚集地。小小一个教室,容纳了几十名学生,人口密度很大。当一个学生生病时,往往会传染给别的同学。所以,对传染病的传播进行预防至关重要。通过教学,我了解到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五类:接触传播、空气或者飞沫传播、食物或水传播、昆虫或动物媒介传播、经血液或体液传播。因此,我们预防措施得当,就会避免传染病的传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运用各种方式普及卫生知识。
利用班会课、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向学生普及卫生知识。比如,教学生如何预防红眼病,让学生常洗手,不用手揉眼睛,不用别人的毛巾等。
二、做好班级卫生和消毒。
教室内外要注意做好清洁卫生,要常通风消毒,夏天要注意灭蚊,避免动物媒介传播。
三、切断传染源。
班上如有学生得了传染病,教师要及时处理。如是流感等病,应马上通知家长,让其把孩子带回家进行治疗,病好后才让其返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学生。
冬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孩子们常常生病,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及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传播。幼儿园是易感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需对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制定积极的预防措施。
通过此次的培训,我们详细具体的了解到各种传染病的症状、传染方式等等。并且制定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1.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在半小时以上。通风时间安排在早晨及上下午班级室外活动时。
2.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定时进行消毒措施。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教育学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4.加强户外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
5.严格晨午检制度。晨检中除常规内容外,还应关注学生头面部及躯干是否起痘,有无痒、痛感。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隔离、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同时班内做好即时消毒,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6.做好家长工作。传染病高发时节,与家长做好沟通,尽可能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体弱儿,尤其要注意。
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隔离,是小学生远离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应坚持不懈。
安民学校东八间校区:苏东
2015.3.
第二篇: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心得体会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心得体会
传染病知识心得体会篇1
我院20**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按照县卫生局疾控中心的安排,坚持以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为抓手,以一个确保为重点,以提高全体职工的法律知识为主题,努力实现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保持平稳下降,加强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定年初计划并进行了逐项落实。首先在1月份对全体职工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法?及《执行医师法》的培训,培训完成后进行了考试。
3月份对全体职工学习培训了麻醉药品及精神类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是全体医务人员更好的了解药品的使用管理,保护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4月份对全体职工进行了霍乱及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培训,使职工能够及时的掌握防治知识有效的控制疫情的发生及蔓延。5月份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培训;: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历的有关知识,以及甲型h1n1流感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要治疗的有力措施。为了使职工全面掌握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我院组织了
全体职工培训学习,培训学习后进行了考试,将考试计入考核中,我院还对职工加强了艾滋病的有关学习,使全体职工都能够全面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更好的为群众病人做好宣传,让大众明白怎样去预防。通过一年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和学习进行考核考试使全体职工学到不少知识,能够全面掌握卫生法规,今后我院将一如既往加强学习,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传染病知识心得体会篇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精神,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教与培训,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我院精心筹划传染病的报告、监测及防治相关的培训内容,于20**年*月*日开展了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
全院医务人员共***人,参加培训的***人,培训覆盖率**%。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分数统计情况:80分以下***人、80-89分***人、90-99分***人、100分5人,合格率为**%。
通过学习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报告制度、流行病学知识及重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医疗护理人员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自身防护的能力、诊断水平及报告处置等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人员存在麻痹思想,对传染病形势过于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能力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中医院
20**年*月*日
传染病知识心得体会篇3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20**年院感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院感知识了培训,现总结如下。
1、为认真贯彻卫生部行业标准,为提升我院消毒供应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规范我院内镜清洗流程,更为提升自身院感知识,分别于20**年*月29—30日供应室人员参加遂宁市消毒供应专业技术培训班会,院感专职人员分别参加遂宁预防医学年会、四川省等级医院评审新标准培训会。
2、全年进行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共4次,其中邀请川北医学院附院院感科主任刘永芳来院讲课1次,内容为多耐药菌的管理,通过培训加强了医务人员对多耐菌感染病例的了解,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3、全年对新上岗人员、来院实习的学生进行了4次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学习,同时进行了院感知识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
4、全年对工勤人员进行了4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为:病房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医疗废物管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防护、手卫生知识。
5、针对院感督查存在的普遍问题,12月*日对门诊医生进行了1次院感知识培训,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考核1次,手卫生知识考核2次,理论考试3次,内容为:院感知识、多耐药管理、职业暴露处理。
通过考试考核有效提升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意识,避免了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6、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院感业务学习,对于学习的内容由医院感染质控人员进行提问并纳入当月质量考核中;20**进行了2次院感知识考试,进行了1次手卫生考核。
院
感
科
20**年*月30
第三篇: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讲稿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讲稿
学习目的:知道常见的春季传染病,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培养健康的体魄。过程
一、导入:由日常生活的一些患病现象导入本课。
二、讲授
(一)、基本知识
1、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诊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2、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无力、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3、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4、麻疹 麻疹病人为传染,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瘢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到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病人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病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畜、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但是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证据。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ºC以上)、咳嗽、咽疼、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预防要点
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物、被褥等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9、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
三、小结:
争当健康卫士,向村民、亲朋及邻居宣传疾病的防控知识。
第四篇: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同学们:
随着春季的来临,传染病也如鱼得水地伴随而来,我们只要了解或掌握传染病的一些预防知识,就可以远离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的一些相关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1.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传染病由感染而获得并可能传播给他人。
2.具有流行性这是传染病最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对传染病“谈虎色变”,主要就是传染病的这个特点。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和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如霍乱、鼠疫的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艾滋病等。
3.发病急、病情重。一些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如在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以及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等
4.后果严重。感染了传染病,如未能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差,或残或亡或有后遗症。如流脑,若不及早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女性怀孕前三月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
5.及早治疗。早期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关键,并且与预后的好坏直接相关。如狂犬病:当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完全避免患病。若未采取措施,一旦发病,其死亡率为100%。
6.感染后具有免疫性。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1.传染源是指体内含病原体并可传染其它个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经空气飞沫传播:当病人呼吸、谈话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自鼻咽部喷出,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未经消毒饮用,即可造成传染病流行。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经水传播。有些传染病是通过与疫水接触而传播的,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经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都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染,如接触疫水而感染的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均为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是指通过污染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引起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也很多见。
经虫媒传播: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中,并在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蚊、蚤、虱、恙虫、蝇等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而传播。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等。
经土壤传播:有些肠道寄生虫卵(如蛔虫卵、钩虫卵)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成为感染期蚴,经口或皮肤才能引起感染。
垂直传播:是指母体患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经血液、血制品传播:是指通过输入含有病原体或被病原体所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造成疾病在人与人之间播散的一种方式。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阻止传染病流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四、春季好发的传染病
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风疹、猩红热等,随后又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病种。消化道传染病也是冬春季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如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和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亦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五、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其主要特点:冬春季发病多见,常群体性发病,发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和胃肠型感冒。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一周。
2.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于冬春季,1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2—3日,最长的为一周。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8-12日,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色淡、细小、蔓延快,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妊娠初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染性,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5.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一般为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日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病人自腮腺肿大前1日至肿消后3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注射疫苗或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6.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21日。主要特征是先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日后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胸背、面部、头皮较多,而四肢远端较稀少,手掌和足底更少见或无皮疹。水痘病人自出疹前1-2日至出疹后5日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传染源为病人。
7.非典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14天,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化验血象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肺部X光片可有间质性肺炎样变等。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8.人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之交多见。潜伏期1-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类似普通感冒症状,约有半数患者有肺部病变。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
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了。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做到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罩,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同学们:
随着春季的来临,传染病也如鱼得水地伴随而来,我们只要了解或掌握传染病的一些预防知识,就可以远离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的一些相关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1.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传染病由感染而获得并可能传播给他人。
2.具有流行性这是传染病最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对传染病“谈虎色变”,主要就是传染病的这个特点。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和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如霍乱、鼠疫的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艾滋病等。
3.发病急、病情重。一些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如在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以及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等
4.后果严重。感染了传染病,如未能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差,或残或亡或有后遗症。如流脑,若不及早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女性怀孕前三月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5.及早治疗。早期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关键,并且与预后的好坏直接相关。如狂犬病:当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完全避免患病。若未采取措施,一旦发病,其死亡率为100%。
6.感染后具有免疫性。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1.传染源是指体内含病原体并可传染其它个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经空气飞沫传播:当病人呼吸、谈话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自鼻咽部喷出,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未经消毒饮用,即可造成传染病流行。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经水传播。有些传染病是通过与疫水接触而传播的,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经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都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染,如接触疫水而感染的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均为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是指通过污染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引起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也很多见。
经虫媒传播: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中,并在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蚊、蚤、虱、恙虫、蝇等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而传播。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等。
经土壤传播:有些肠道寄生虫卵(如蛔虫卵、钩虫卵)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成为感染期蚴,经口或皮肤才能引起感染。
垂直传播:是指母体患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经血液、血制品传播:是指通过输入含有病原体或被病原体所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造成疾病在人与人之间播散的一种方式。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阻止传染病流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四、春季好发的传染病
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风疹、猩红热等,随后又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病种。消化道传染病也是冬春季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如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和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亦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五、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其主要特点:冬春季发病多见,常群体性发病,发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和胃肠型感冒。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一周。
2.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于冬春季,1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2—3日,最长的为一周。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8-12日,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色淡、细小、蔓延快,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妊娠初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染性,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5.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一般为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日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病人自腮腺肿大前1日至肿消后3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注射疫苗或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6.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21日。主要特征是先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日后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胸背、面部、头皮较多,而四肢远端较稀少,手掌和足底更少见或无皮疹。水痘病人自出疹前1-2日至出疹后5日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传染源为病人。7.非典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14天,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化验血象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肺部X光片可有间质性肺炎样变等。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8.人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之交多见。潜伏期1-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类似普通感冒症状,约有半数患者有肺部病变。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
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了。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做到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罩,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同学们:
随着春季的来临,传染病也如鱼得水地伴随而来,我们只要了解或掌握传染病的一些预防知识,就可以远离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的一些相关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1.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传染病由感染而获得并可能传播给他人。
2.具有流行性这是传染病最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对传染病“谈虎色变”,主要就是传染病的这个特点。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和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如霍乱、鼠疫的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艾滋病等。
3.发病急、病情重。一些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如在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以及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等
4.后果严重。感染了传染病,如未能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差,或残或亡或有后遗症。如流脑,若不及早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女性怀孕前三月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
5.及早治疗。早期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关键,并且与预后的好坏直接相关。如狂犬病:当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完全避免患病。若未采取措施,一旦发病,其死亡率为100%。
6.感染后具有免疫性。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1.传染源是指体内含病原体并可传染其它个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经空气飞沫传播:当病人呼吸、谈话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自鼻咽部喷出,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未经消毒饮用,即可造成传染病流行。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经水传播。有些传染病是通过与疫水接触而传播的,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经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都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
经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染,如接触疫水而感染的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均为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是指通过污染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引起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也很多见。
经虫媒传播: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中,并在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蚊、蚤、虱、恙虫、蝇等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而传播。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等。
经土壤传播:有些肠道寄生虫卵(如蛔虫卵、钩虫卵)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成为感染期蚴,经口或皮肤才能引起感染。
垂直传播:是指母体患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经血液、血制品传播:是指通过输入含有病原体或被病原体所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造成疾病在人与人之间播散的一种方式。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阻止传染病流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四、春季好发的传染病
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风疹、猩红热等,随后又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病种。消化道传染病也是冬春季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如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和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亦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五、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其主要特点:冬春季发病多见,常群体性发病,发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和胃肠型感冒。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一周。
2.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于冬春季,1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2—3日,最长的为一周。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8-12日,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色淡、细小、蔓延快,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妊娠初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染性,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5.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一般为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日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病人自腮腺肿大前1日至肿消后3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注射疫苗或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6.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21日。主要特征是先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日后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胸背、面部、头皮较多,而四肢远端较稀少,手掌和足底更少见或无皮疹。水痘病人自出疹前1-2日至出疹后5日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传染源为病人。
7.非典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14天,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化验血象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肺部X光片可有间质性肺炎样变等。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8.人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之交多见。潜伏期1-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类似普通感冒症状,约有半数患者有肺部病变。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
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了。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做到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罩,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第五篇: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同学们:
随着春季的来临,传染病也如鱼得水地伴随而来,我们只要了解或掌握传染病的一些预防知识,就可以远离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的一些相关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
1.具有传染性。大多数传染病由感染而获得并可能传播给他人。
2.具有流行性这是传染病最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对传染病“谈虎色变”,主要就是传染病的这个特点。尤其是“烈性”传染病和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如霍乱、鼠疫的暴发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艾滋病等。
3.发病急、病情重。一些急性传染病,来势凶猛,如在2003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以及现在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等
4.后果严重。感染了传染病,如未能及早治疗,其预后较差,或残或亡或有后遗症。如流脑,若不及早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睾丸炎,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女性怀孕前三月感染风疹病毒,易致胎儿畸形。
5.及早治疗。早期治疗是治愈传染病的关键,并且与预后的好坏直接相关。如狂犬病:当被狗咬伤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或抗狂犬病血清,可以完全避免患病。若未采取措施,一旦发病,其死亡率为100%。
6.感染后具有免疫性。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发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1.传染源是指体内含病原体并可传染其它个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通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经空气飞沫传播:当病人呼吸、谈话特别是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自鼻咽部喷出,漂浮于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都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未经消毒饮用,即可造成传染病流行。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都可经水传播。有些传染病是通过与疫水接触而传播的,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经食物传播:所有肠道传染病都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直接接触是指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所造成的传染,如接触疫水而感染的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均为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是指通过污染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引起的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也很多见。
经虫媒传播: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中,并在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蚊、蚤、虱、恙虫、蝇等为重要的传播媒介, 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而传播。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等。
经土壤传播:有些肠道寄生虫卵(如蛔虫卵、钩虫卵)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成为感染期蚴,经口或皮肤才能引起感染。
垂直传播:是指母体患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经血液、血制品传播:是指通过输入含有病原体或被病原体所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造成疾病在人与人之间播散的一种方式。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阻止传染病流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四、春季好发的传染病
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风疹、猩红热等,随后又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病种。消化道传染病也是冬春季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如痢疾、病毒性甲型肝炎和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亦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五、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其主要特点:冬春季发病多见,常群体性发病,发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和胃肠型感冒。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一周。
2.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多发于冬春季,1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2—3日,最长的为一周。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在该病流行期间,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婴幼儿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8-12日,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色淡、细小、蔓延快,24小时可遍布全身,痒感不明显,一般皮疹二至三天开始从上到下陆续消退,退疹后不留痕迹。妊娠初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出疹前后5日均有传染性,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5.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一般为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日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病人自腮腺肿大前1日至肿消后3日内均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注射疫苗或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染源为病人。
6.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成人亦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1-21日。主要特征是先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厌食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日后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胸背、面部、头皮较多,而四肢远端较稀少,手掌和足底更少见或无皮疹。水痘病人自出疹前1-2日至出疹后5日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传染源为病人。
7.非典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14天,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化验血象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肺部X光片可有间质性肺炎样变等。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8.人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之交多见。潜伏期1-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类似普通感冒症状,约有半数患者有肺部病变。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以及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目前,人禽流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人对禽流感病毒尚不易感,一般认为12岁以下儿童、与家禽密切接触人群、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
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了。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保持教室、宿舍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做到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玩牌、打电子游戏机、上网冲浪,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5.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6.切莫讳疾忌医。尽量减少与病患者接触,与病人接触时需戴多层棉纱口罩,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在发现身体不适,或有类似反应时要尽快就医。同时对发病的房间要及时消毒,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食醋熏蒸来进行预防。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