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数学课件制作案例精选(前言)
《中学数学课件制作案例精选》前言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呈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考虑,会产生对信息技术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一、由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产生的需求:包括动态几何模拟的需求(展现平面或空间图形结构的动画、几何变换、轨迹跟踪、动态曲线作图等)、随机现象模拟的需求、复杂符号计算的需求等。
二、由数学的工具性本质产生的需求:数学在描述、解释客观世界的各种数量化特性方面呈现出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工具性,数学的这种工具性往往通过数学建模、数据挖掘、数值计算、统计、仿真等技术呈现,而这些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
三、由数学的知识梳理产生的需求:特别是源于综合复习阶段对数学知识点关联做“连通”呈现的“知识点网络化”的需求。
四、由数学的趣味性产生的需求:趣味性本身是数学特质的一部分,但往往在以应试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模式下被忽略。
五、由数学拓展学习的需要产生的需求:数学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充分展示数学思维过程及数学思维方法;学生在建构信息的同时必须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而这些方式、方法及习惯的形成又会促进新的信息建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的最有效途径是从教师的直接传授中获得的感悟,也即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方式、习惯的重要构件。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课后交流不方便,时空限制大,更不利于资源的共享,这样的教学过程容易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受体。课堂教学亟待课外的有效学习作为补充。
以上五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说明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需要信息技术,同时也指出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深入了解信息技术、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以更好实现数学知识、方法的自然传授成为数学教师的必要技能。
做好“教与数学的对应”及 “教与学的对应”是课件制作的关键所在。好课件的基本保证首先源于富有创意的的教学(活动)设计,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第三是设计必要的教学用具或虚拟学习环境,最后是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完成课件制作。所以一个数学课件也是创作者数学师范技能的一种集中体现。
《中学数学课件制作案例精选》收录了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生的38件作品,其中包括单机版课件31件,网络版课件3件,小论文4篇。选取的作品涉及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多个方面,尽可能涵盖上面提及的五种需求,也触及多种课件制作平台及制作技术。因目前缺少中学数学网络课程案例,我们选择了对《数学分析I》、《拓扑学》两门网络课程作剖析。我们认为,从网络课程的设计理念到制作技术,这种剖析在中学数学的网络课程制作中仍有普遍适用性。
《中学数学课件制作案例精选》所收录的作品及对作品所作的设计理念解读、技术剖析都出自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生的创作。这些作品有些获得了全国、广东省或华南师范大学有关课件制作竞赛奖项,有些获得了省、校“挑战杯”奖项,也有些用于模拟课堂竞赛获得奖项。
所收录的作品从设计到制作技术仍存在不少待完善处,但作品珍藏着学生可贵的努力,其中的稚嫩、青涩也正是作品形成的朴素之处。我们相信这种不加修饰的展现对读者能作出有益的启示,也欢迎读者对其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批评指正。
冯伟贞
2011年11月于华南师范大学
第二篇:课件制作案例
课件制作案例
从早上八点上班到现在,胡老师坐在计算机旁边已经整整两个小时了,他在为下周的旅游景观教学内容找资料。
昨天晚上在家备课时,胡老师已经画出了这堂课的思维导图。这节课要求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种类,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和生物景观,而人文景观有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和风土民情景观。胡老师希望为每种景观至少找一个实例代表。
“自然景观——北方有吉林雾凇、香山红叶、五大连池;南方有钱塘江大潮、黄果树瀑布、云南石林…
人文景观——人文艺术方面有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风土民情方面有傣族泼水节、安塞腰鼓、那达慕大会;古建筑景观方面有苏州园林、曲阜三孔、岳阳楼…”
第二部分要讲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资源有四个特性: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长存性。胡老师打算借助前面的几个例子再结合教材对这四个特点进行讲解,学生们理解起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部分是讲旅游资源的价值,教材上概括了四点,有美学价值、科学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这四个价值方面,胡老师认为还需要再找一些特定的素材。首先,美学价值方面,可以举九寨沟、黄山的例子;其次历史文化价值方面,可以找些有历史典故的景点,比如金字塔、凯旋门;经济价值很好理解,一般的旅游风景区都可以拿过来举例。胡老师看了看自己前面罗列的例子,准备再找些热带风光、阳光沙滩、高山滑雪的例子。最后,在科学文化价值方面,教材上给出了科罗拉多大峡谷和华山的例子,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胡老师觉得这可能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因此打算补充一些小材料加以说明。
百度图片是他常用的图片搜索网站,这次也不例外。上午一来到办公室,胡老师首先进入百度图片主页,以“旅游景观”作为关键字,点击搜索,只找到1790张图片,而且这些图片都是一般性的,连翻两页,也没看到几个著名的景点。胡老师想了想,这样不行,换个关键词,胡老师又尝试了“风景胜地”、“旅游胜地”和“著名景区”这几个关键字,但是搜索到的图片看起来还是不理想。没办法,只好输入具体的景点名了,比如,“苏州园林”,好,这下出来的确实都是苏州园林的景物。胡老师就这样按照思维导图中列出的景点,一一作为关键词输入,再从检索出来的一堆照片中挑选那么3-5张,顺手都存到了“我的文档”下面的“图片收藏”文件夹中,这是Windows缺省的图片存放地。
忙了两个小时,下载了近百张照片,胡老师有些兴奋。但是当他打开“图片收藏”文件夹时,又傻眼了:这些图片和机器中原先别的老师下载的图片混在一起了,整个文件夹中乱
七八糟。好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有“缩微图”显示方式,还算能够分辨出哪些图是胡老师下载的,但是一些非景点标志性图片就看不出是哪个景点的了。
除了找照片之外,胡老师又根据备课的思维导图,去网上找到了一些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数据资料。之后,胡老师将这些资源纷纷导入ppt,创建链接,又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完成了他的课件。
胡老师起身倒了一杯茶,站在那里开始欣赏自己的课件。40多页的课件很快就播放完了,胡老师发现有几张图片上面有人,于是又坐下,打开photoshop把其中的人去掉了。再次播放,感觉还是缺少点什么,虽然图片都是用动画方式进进出出,看上去有些单调。
胡老师抬起头,瞥见了书架上自己前年去科罗拉多大峡谷时带回的纪录片光盘,胡老师将光盘放进光驱。果然不出他的所料,里面不仅有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风光鸟瞰,还配有该地貌形成原因的讲解。真是不可多得的一个好素材啊!
胡老师打开超级解霸,选好采集的起点和结点,将这段影像截取下来,添加到PPT中,整个课件看上去很完美了……
一、对于那些标志性特征不明显的图片,胡老师怎么判断是不是自己下载的呢?他应该怎样做才能将现在混乱的文件夹中的图片有序的组织起来?
二、胡老师希望选的照片都是纯粹的风景照,有人的照片还把人处理掉了,你是否赞同他的做法,为什么?
三、胡老师用超级解霸从光盘上剪辑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一段视频插入PPT中,但是在试放的时候没有声音,这可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四、胡老师是在百度图片上搜索教学图片,你有没有更快地收集到可用教学图片的办法?
五、根据胡老师的课程设计,你会怎样选择设计这堂课的课件?请画出你开发课件的流程,包括所设计的课程结构图。
第三篇:中学数学全套课件制作实例(修改)
中学数学全套课件制作实例(几何画板)
1、《几何画板》:绘制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函数图像
2、《几何画板》:求过两点的直线方程
3、《几何画板》:验证两点间距离公式
4、《几何画板》:绘制分段函数的图像
5、《几何画板》:绘制某区间内的函数图像
6、《几何画板》:运用椭圆工具制作圆柱
7、《几何画板》:绘制四棱台
8、《几何画板》:绘制三棱柱
9、《几何画板》:绘制正方体
10、《几何画板》:绘制三角形的内切圆
11、《几何画板》:通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点绘制圆
12、《几何画板》:给定半径和圆心绘制圆
13、《几何画板》:绘制棱形
14、《几何画板》:绘制平行四边形
15、《几何画板》:绘制等腰直角三角形
16、《几何画板》:旋转体教学
17、《几何画板》:画角度的箭头
18、《几何画板》:“派生”关系进行轨迹教学板
19、《几何画板》:制作“椭圆”工具
20、《几何画板》:显示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21、《几何画板》:研究圆切线的性质
22、《几何画板》:“垂径定理”的教学
23、《几何画板》:证明三角形的中线交于一点
24、《几何画板》:验证分割高线长定理
25、《几何画板》:证明三角形外心和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的距离的一半
26、《几何画板》: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7、《几何画板》:验证三角形面积公式
28、《几何画板》:验证勾股定理
29、《几何画板》:验证正弦定理
30、《几何画板》:验证圆弧的三项比值相等
31、《几何画板》:巧用Excel制作函数图像
32、《几何画板》:绘制极坐标系中的曲线函数图像
33、《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的幂函数图像
34、《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的正弦函数图像
35、《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的抛物线函数图像
36、《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的圆函数图像
37、《几何画板》绘制带参数直线函数图像
/ 68
《几何画板》:1.绘制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函数图像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依次单击“绘图”→“定义坐标系”菜单命令,在操作区建立直角坐标系。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圆点,当变成一只小黑手时,单击鼠标左键,然后再双击鼠标左键,将标签修改为“A”。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在坐标系第一象限绘制出任意一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B。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X轴上,当X轴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在X轴上绘制出一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C。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点B和点C,按快捷键“ctrl+L”,在操作区绘制出三角形ABC,如图187所示。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线段AC上,当线段AC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一点,并用“文本”工
具加注标签为D。单击工
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点D和线段AC,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过点D的选段AC的垂线。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移动光标至线段AB和刚绘制的垂线上,当他们均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他们的交点,并加注标签为E。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E和线段AC,依次单击“构造”→“平行线”菜单命令,绘制出过点E的线段AC的平行线。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刚绘制的平行线和线段BC的交点处,当他们均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交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F。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F和线段AC,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垂线,并用上述方法,绘制出与线段AC的交点G,如图188所示。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第3步中绘制的两条垂线和一条平行线,按快捷键“ctrl+H”,隐藏它们。然后依次选中点D、点E、点F和点G,依次单击“构造”→“四边形内部”菜单命令,填充四边形内部,如图189所示。依次单击“度
量”→“面积”菜单命令,矩形DEFG的面积值显示在操作区中。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依次选中点D、点E、点F和点G,按快捷键“ctrl+L”,得到矩形DEFG,如图190所示。
/ 68
第6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点A和点D,依次单击“度量”→“距离”菜单命令,操作区中显示线段AD的长度度量值。选中操作区中显示的两个度量值,依次
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操作区显示一表格,如图191所示。右键单击表格,单击“属性”菜单项,弹出“属性”对话框,单击“表”选项卡,取消“在最后一行中跟踪变化中的值”选项,如图192所示,然后单击“确定”
按钮。
第7步,拖动点D到一个新位置,双击表格,表格中增加一行。用同样方法,不断增加表格中的数据,直到如图193所示。
第8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选中表格,依次单击“图表”→“绘制表中记录”菜单命令,弹出“绘制表格数据图像”对话框,单击“X”按钮下拉列表中的“AD”,如图194所示,“Y”下拉列表中选择“面积DEFG”,然后单击“绘制”按
钮,操作区中绘制出一些点,如图195所示。
第9步,拖动点D至一新位置,可看到操作区中的两个度量值也发生变化,依次选中AD距离的度量值和矩形DEFG的面积度量值,依次单击“图表”→“绘制(X、Y)”菜单命令,绘制出一点,并加注标签为R。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R和点D,依次单击“构造”→“轨迹”菜单命令,操作区中显示图像,如图196所示。
/ 68
第10步,在图像处于被选中状态下时,按住“shift”键,依次单击“显示”→“线型”→“粗线”命令,将函数图像设置为粗线。并用“文本”工具增加说明性文字,并拖动到适当位置,如图197所示。
第11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 68
《几何画板》:2求过两点的直线方程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依次单击“图表”→“定义坐标系”菜单命令,在操作区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依次单击“图表”→“隐藏网格”菜单命令,隐藏坐标系中的网格。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圆点,当变成一只小黑手时,单击鼠标左键,然后再双击鼠标左键,将标签修改为“O”。同法,给单位点加注标签为“1”。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在操作区绘制出任意三角形,并用“文本”工具修改标签为“A”、“B”、“C”。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和线段BC,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过点A垂直于线段BC的垂线。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刚绘制的垂线与线段BC的交点处,当两条线均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
两条线的交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D”,如图181所示。
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线段BC的垂线,按快捷键“ctrl+H”,隐藏该垂线。然后选中点A和点D,按快捷键“ctrl+L”,绘制出线段AD。用同样方法,绘制出线段AB的高CE,如图182所示。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线段AD和线段CE的交点处,当两条线段均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两条线段的交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H。在点H处于选中状态下时,依次单击“度
/ 68
量”→“横坐标”菜单命令,点H的横坐标度量值显示在操作区中,同样方法,度量出点H的纵坐标的度量值,如
图183所示。
第4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点B和线段AC,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过点B的线段AC的垂线。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刚绘制的垂线和线段AC的交点处,当两条线均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两条线的交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F,如图184所示。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直线BF,依次单击“度量”→“方程”菜单命令,操作区中显示直线BF的方程式,如图185所示。依次单击“度量”→“计算”菜单命令,弹出“新建计算”对话框,将点H的横坐标值0.60代入直线方程,计算器上显示如图186所示的计算式,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区显示计算式及结果。观察结果,可发现此结果与点H的纵坐标值相等。
第6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 68
《几何画板》:3验证两点间距离公式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依次单击“图表”→“定义坐标系”菜单命令,在操作区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依次单击“图表”→“隐藏网格”菜单命令,隐藏坐标系中的网格。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圆点,当变成一只小黑手时,单击鼠标左键,然后再双击鼠标左键,将标签修改为“O”。同法,给单位点加注标签为“1”。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在操作区任意绘制两点,并用“文本”工具修改标签为“A”和“B”,如图176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和点B,依次单击“度量”→“坐标”菜单命令,操作区中显示两点的坐标值。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右键单击点A,单击“横坐标”,点A的横坐标值显示在操作区中。同样方法,度量点A的纵坐标值,以及点B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选中点A和点B。依次单击“度量”→“坐标距离”菜单命令,度量
值显示在操作区,如图177所示。
第3步,选中操作区中的“XA=2.96”、“YA=0.95”、“XB=-2.17”和“YB=-1.56”,依次单击“度量”→“计算”菜单命令,弹出“新建计算”对话框,依次单击“函数”下拉列表中的“sqrt”、左括号“(”、左括号“(”、“数值”下拉列表中的“XA”、计算器上的减号“-”、“数值”下拉列表中的“XB”、右括号“)”、计算器上的平方号“∧”、数字“2”、计算器上的加号“+”、左括号“(”、“数值”下拉列表中的“YA”、计算器上的减号“-”、“数值”下拉列表中的“YB”、右括号“)”、计算器上的平方号“∧”、数字“2”,对话框中显示计算式,如图178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区中显示计算结果,如图179所示。并将其拖动到适当位置。
/ 68
第4步,选中操作区中显示的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的两点间距离以及“AB=5.72”,依次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操作区中显示一表格,如图180所示。
第5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拖动点A或点B,观察两组值的变化,比较他们是否相等。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 68
《几何画板》:4绘制分段函数的图像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依次单击“图表”→“定义坐标系”菜单命令,在操作区建立直角坐标系。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圆点,当变成一只小黑手时,单击鼠标左键,然后再双击鼠标左键,将标签修改为“O”,同样方法,给单位点加注标签为“A”。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然后依次选中点A和点O,依次单击“构造”→“射线”菜单命令,在操作区中绘制出射线AO,即为区间X≤1。然后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X轴上,当X轴呈现高亮度时,在点A右边作出任意一点B,按照上述方法,绘制出射线AB。然后再用“点”工具,分别在X轴上,点A的左边和右边分别绘制出点C和点D,如图163所示。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点C,依次单击“度量”→“横坐标”菜单命令,度量值显示在操作区中。选中操作区中显示的度量值,依次单击“数值”→“计算”菜单命令,弹出“计算器”对话框,依次单击“数值”下拉列表中的“Xc”、计算器上的平方号、数字“2”,对话框中显示计算式,如图164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区中显示计算式及结果。单击操作区
空白处,释放所选对
象,然后依次选中度量值“Xc=-1.75”和操作中显示的另外一个计算值,依次单击“图表”→“绘制(X,y)”菜单命令,在操作区绘制出一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E”。依次选择点C和点E,单击“构造”→“轨迹”菜
单命令,绘制出区间函数图像,如图165所示。第4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择对象,按照上述方法,度量出点D的横坐标值,依次单击“度量”→“计算”菜单命令,单击“数值”菜单的下拉列表中的“Xd”,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区中显示计算值。依次选中操作区中的两个“Xd=2.22”,单击“图表”→“绘制(x,y)”菜单命令,绘制出一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
/ 68
“F”。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依次选中点D和点F,单击“构造”→“轨迹”菜单命令,绘制出区间内函数y=x的图像,如图166所示。
第5步,打开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利用绘图工具
编辑输入如图167所示的公式,将此公式“复制”、“粘贴”到操作区空白处,如图168所示。
第6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 68
《几何画板》:5绘制某区间内的函数图像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依次单击“图表”→“定义坐标系”菜单命令,在操作区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依次单击“图表”→“隐藏网格”菜单命令,隐藏坐标系中的网格。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圆点,当变成一只小黑手时,单击鼠标左键,然后再双击鼠标左键,将标签修改为“O”。同法,给单位点加注标签为“1”。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依次单击“图表”→“绘制点”菜单命令,弹出“绘制点”对话框,按照图143所示输入数据,单击“绘制”按钮,操作区显示一点。继续在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如图144所示,单击“确定”操作区中又显示一点。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绘制的第一点上,当光标变成小黑手时,双击鼠标左键,弹出如图145所示的对话框,按照图所示,在标签栏里输入“π”,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同样方法,在第二个绘制点上加注标签“-π”。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π和点-π,按快捷键“ctrl+L”,绘制出两点间的线段。
/ 68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线段上,当线段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在线段上绘制出任意一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E。依次单击“度量”→“横坐标”菜单命令,度量点E的横坐标值,然后依次单击“编辑”→“参数选项”菜单命令,弹出“参数选项”对话框,选择“单位”选项卡下拉列表中的“弧度”单位,如图147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度量值,依次单击“度量”→“计算”菜单命令,依次选择计算器上的“2”、乘号“*”、“函数”下拉列表中的“sin”、计算器上的“1”、除号“÷”、数字“2”、“数值”下拉列表中的“XE”、计算器上的“+”、“数值”下拉列表中的“π”、计算器上的“÷”、数字“6”,这时对话框中显示计算式,如图148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区显示计算结果。
第6步,选中操作区显示的度量值和计算值,依次单击“图表”→“绘制(X,Y)”菜单命令,绘制出一点,并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F。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键头”工具,依次选
中点E和点F,依次单击“构造”→“轨迹”菜单命令,绘制出函数在区间内的图像,如图149所示。
第7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π、0)和(-π、0)两个点以及X轴,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X轴的两条垂线,然后按住“shift”键,单击“显示”→“线型”→“虚线”菜单命令,设置垂线为虚线,如图150所示。第8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 68
《几何画板》:6运用椭圆工具制作圆柱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打开“课件实例12”所作的椭圆工具。依次单击“文件”→“新画板”菜单命令,建立新文件。单击工具箱上的“自定义工具”,在其下级菜单中单击“画椭圆”→“画椭圆”工具,在操作区拖动光标,绘制出大小合适的椭圆。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中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除椭圆外所有点。然后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隐藏这些点。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椭圆上,当光标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单击“文本”工具,修改标签为“F”。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F,依次单击“变换”→“平移”菜单命令,弹出平移对话框,如图51所示,按图51中参数值输入数据,单击“平移”按钮,绘制出点F平移6厘米的点F'。选中点F和点F',按快捷键“ctrl+L”,作出线段FF'。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F'和点F',依次单击“构造”→“轨迹”菜单命令,绘制出点F'的轨迹。同法选中点F和线段FF',依次单击“构造”→“轨迹”菜单命令,绘制出椭圆侧面,如图52所示。选中上下底面椭圆,按住“shift”键,依次单击“显示”→“线型”菜单命令,选中“线型”菜单的下级菜单“粗线”,使上下地面均为“粗线”。同法在“显示”→“颜色”菜单的下级菜单中选择“红色”,如图53所示。
/ 68
第5步,增加说明性文字。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在操作区内空白处划出一个矩形框,输入“用椭圆工具作圆柱”,在文本工具栏中修饰字体即可,如图54所示。
第6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
/ 68
《几何画板》:7绘制四棱台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照“实例10”中的“第1步”的方法,在操作区绘制出四边形ABCD,如图37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在四边形ABCD的上方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一点E。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E,依次单击“变换”→“标记中心”菜单命令,标记点E为中心点。
第3步,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在操作区中拉出一个足够大的虚线框框住四边形ABCD的所有对象,如图39所示。依次单击“变换”→“缩放”菜单命令,弹出缩放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37所示,单击“缩放”按钮,即可作出四边形A'B'C'D'。
第4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择对象,选中点A和点A',按快捷键“ctrl+L”,绘制出线段AA'。同法绘制线段BB'、线段CC'和线段DD',如图40所示。
/ 68
第5步,选中线段AD、DC、CB、DD'、CC',按住“shift”键不放,依次单击“显示”→“线型”菜单命令,移动光标至“线型”菜单的下级菜单“虚线”处单击鼠标左键,把线段线型设置为虚线,如图41所示。
第6步,根据需要按照“实例9”中的方法,可添加说明性文字。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
/ 68
《几何画板》:8绘制三棱柱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在操作区作出一条水平线段AB。移动光标至点A上方,当光标呈现高亮度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光标作出点B。同法将点A和点B连接,作出三角形ABC,如图34所示。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三角形的3条边以及3个顶点。依次单击“变换”→“平移”菜单命令,弹出平移对话框,如图35所示,按图中所示输入数据,然后点击“平移”按钮,即可得到三角形A'B'C'。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点A和点A',按快捷键“ctrl+L”,作出线段AA'。同法作出线段BB'和线段CC'。
第4步,选中线段AB,按住“shift”键不放,依次单击“显示”→“线型”菜单命令,单击“线型”菜单的下级
菜单“虚线”命令,把线段AB的线型设置成虚线,如图36所示。
第5步,根据需要按照“实例9”中的方法,可添加说明性文字。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
/ 68
《几何画板》:9绘制正方体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在操作区作出一条水平线段AB。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依次单击“变换”→“标记中心”菜单命令,将点A标记为中心点。选中点B和线段AB,依次单击“变换”→“旋转”菜单命令,弹出对话框,在“固定角度”框种填入“90.0”度,单击“旋转”,即可得到线段AB旋转90.0度后的线段AB',如图28所示。单击工具箱上“文本”工具,改标签“B'”为“D”。用同样方法,以点D为中心点旋转AD,作出线段DC。选中点C和点B,按快捷键“ctrl+L”,作出线段CB,即得到正方形ABCD的前侧面,如图29所示。
第3步,移光标至点A,双击鼠标左键,标记中心点。同时选中线段AB和点B,依次单击“变换”→“旋转”菜单命令,在对话框“固定角度”框中填入“45”度,单击“旋转”按钮,作出线段AB按逆时针旋转45度的线段AB'。选中线段AB和点B,依次单击“变换”“缩放”菜单命令,弹出对话框,如图30。按图30中所示设置参数后,单击“确定”按钮,作出线段AB'缩小一半的线段AB'',如
图31所示。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18 / 68
将标前“B''”改为“A'”。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线段AB'和点B',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将其隐藏。
第5步,同样方法,以点B为中心点,将线段BC和点C旋转-45度,并将旋转后的线段缩小一半,绘制出线段
BB',同理形成这样的图形,如图32所示。
第6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点B'、点C'、点D',按快捷键“ctrl+L”,作出正方体的后侧面。即得到正方体,如图33所示。
第7步,根据需要按照“实例9”中的方法,可添加说明性文字。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
/ 68
《几何画板》:10绘制三角形的内切圆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在操作区作出一条水平线段AB。当光标在点B处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不放,移动光标至另一处,作出线段BC。同法继续移动鼠标,画出三角形ABC,如图24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对象。然后先后选中点C、点A和点B,依次单击“构
造”→“角平分线”菜单命令,绘制出角CAB的平分线。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标注角分线标签为j。同法作出角ABC的角分线k,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在两条角分线的交点处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交点D。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D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作出过点D的线段AB的垂线,如图25所示。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垂线l和线段AB的交点处,当光标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交点E。
第4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中对象,先后选中点D和点E,单击“构造”→“以圆心和圆周上的点绘圆”菜单命令,作出以点D为圆心经过点E的圆,即三
角形ABC的内切圆,标注标签为C1,如图26所示。
第5步,选中圆C1,按住“shift”键,及时单击“显示”→“线型”菜单项,移动光标至“线型”菜单的下级菜单“粗线”处单击鼠标左键,内切圆线型改为粗线。
/ 68
第6步,在圆C1被选中状态下,按住“shift”键,及时单击“显示”→“颜色”菜单项,移动光标至“颜色”菜单下的“红色”处单击鼠标左键,把圆的颜色设置为红色。
第7步,增加说明性文字。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在操作区空白处拖动鼠标画出一个矩形框,进入文本编辑状态,键入“三角形的内切圆”,可通过框下放工具栏直接改变文本中字体的大小、粗细等,如图27所示。
第8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
/ 68
《几何画板》:11通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点绘制圆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作出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即点A、点B和点C。在3点都处于被选中状态下时,依次单击“构造”→“线段”菜单命令,作出三角形ABC。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依次选中线段AB和线段AC,依次单击“构造”→“中点”菜单命令,作出两条线段的中点,即点D和点E,如图16所示。
第3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线段AB和中点D,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作出线段AB的中垂线。同法作出线段AC的中垂线。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两条中垂线的交点处,当光标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两条中垂线的交点F,如图17所示。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标签F上,双击鼠标左键,出现“交点F的属性”对话框,改标签栏中的“F”为“O”,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 68
第6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O和三角形3个顶点中任意一点,依次单击“构造”→“以圆心和圆周上的点绘圆”菜单命令,作出过3点的圆,如图18所示。
第7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线段AB、线段BC、线段AC、点D、点E以及两条中垂线,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隐藏选对象,如图19所示。
第8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你可以任意拖动圆上的3个点改变圆的大小)。
/ 68
《几何画板》:12给定半径和圆心绘制圆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作一水平线段AB。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线段AB上,当光标图形由一只“小白手”变为“小黑手”时,单击鼠标左键,显示线段的标签为j。单击鼠标左键不放,拖动标签j至合适位置释放鼠标,如图14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在线段j外任意绘制一点C。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同时选中线段j和点C,依次单击“构造”→“以圆心和半径绘圆”菜单命令,绘制出一圆。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圆上,当光标图形由“小白手”变为“小黑手”时,单击鼠标左键,显示圆的标签C1,如图15所示。
第4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你可拖动线段j的端点改变圆的大小)。
/ 68
《几何画板》:13绘制棱形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圆规”工具,拖动光标画一圆A,其中点B为圆上一点,如图7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有被选对象,选中点A和点B,按快捷键“ctrl+L”,作线段AB。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拖动光标至圆A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作任意一点C,用上述方法作线段AC。
第3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对象,然后选择点C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平行线”菜单命令。同法作过点B的线段AC的平行线。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拖动光标至两条平行线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得到点D,如图8所示。
第5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对象,然后选择平行线CD、BD,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隐藏被选择对象。然后选中点C和点D,按快捷键“Ctrl+L”,作线段CD。同法作线段DB,如图9所示。
第6步,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拖动光标至点C,当光标图形变为一只“小黑手”时,双击鼠标左键,弹出“点C的属性”对话框,修改标签栏中的“C”为“D”即可。同法修改另外的“D”为“C”。
第7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对象,然后选中圆A,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隐藏所选择对象,即可得到棱形ABCD。
第8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你可任意拖动棱形任意顶点,改变其形状,仍保持棱形的特性)。
/ 68
《几何画板》:14绘制平行四边形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画出一条水平线段AB。移动光标至A点,当光标呈现高亮度时拖动光标至C点,在操作区绘制出线段AC,如图4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c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平行线”菜单命令,作出过点C的线段AB的平行线。然后在操作区空白处单击鼠标左键释放被选择对象,选择点B和线段AC,用上述方法作过点B的线段AC的平行线。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拖动光标至两条平行线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一点D,如图5所示。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其他被选对象,然后选中平行线CD和DB,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隐藏被选对象。然后选中点C和D,按快捷键“ctrl+L”,做出线段CD。同法作出线段DB。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拖动光标至点C,光标图形变为一只“小黑手”时双击鼠标左键,出现“点C的属性”对话框,如图6所示。在“标签”栏修改“C”为“D”,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同法修改“D”为“C”。
第6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你可任意拉动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点,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始终保持不变)。
/ 68
《几何画板》:15绘制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在操作区画出一条水平线段,选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当光标由一只“小白手”变为一只“小黑手”时,分别点击线段两个端点即显示A、B,得到线段AB。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线段的一个端点和线段,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线段AB的垂线。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到垂线上,当垂线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得到一点,选工具箱上“选择箭头”工具,依次选中刚做的点和A、B点,依次单击“构造”→“角平分线”菜单命令,做出角平分线,如图1所示。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B点和刚做的角平分线,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角平分线的垂线。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垂线j、l呈现高亮度时点击鼠标左键,得到一点即垂线j、l交点,如图2所示。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命名为C。
第6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有被选择对象,然后选择垂线j、l、线段AC上的点和角平分线,依次单击“显示”→“隐藏对象”菜单命令,隐藏所选择对象。然后选中点C、A,按快捷键“ctrl+L”,绘制出线段CA,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对象。用同样方法,做出线段CB,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所示。
第7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你可以任意拉动三角形三个顶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始终保持不变)。
/ 68
《几何画板》:16旋转体教学
圆柱体教学中,课本对圆柱的定义是:“圆柱可以看成是矩形以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对于这种抽象的描述,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完全靠想像,教学效果不理想。《几何画板》是一块展现动态图形的“黑板”,下面我们介绍如何在《几何画板》中完成圆柱体的教学。
1. 制作构思
矩形ABCO围绕OC旋转,点A在椭圆轨迹上运动,带动AB、BC、AO绕OC旋转(如图1)。
2. 制作过程
(1)作水平直线l,在直线l上构造点O、E、F。作以O为圆心,OE、OF为半径的同心圆。在大圆上取点G,连接OG交小圆于点H。
(2)过点H作直线l的平行线,过点G作直线l的垂线,两线交于点M。
(3)选中点G和点M,选择“构造”菜单中的“轨迹”,出现椭圆。
(4)选椭圆上任取点A(不能取关键点F),过A作直线l的垂线,并在垂线上构造线段AB。
(5)以AB为标记向量,平移点O至C,连接AO、CO、BC。形成矩形ABCO的直观图(如图2)。
(6)选中线段AO、AB、BC,选择“显示”菜单中的“追踪线段”,实施跟踪功能。
(7)选中点A,选择“编辑”菜单中的“操作类按钮/动画”实施动画功能(在《几何画板》3.5版中不但要选中点A,还要选中椭圆)。
(8)选中除矩形ABCO外的所有图形,按“Ctrl +H”实施隐藏功能。
双击[动画]按钮,可以看到线段AO、AB、BC三条线段旋转一周后所形成的圆柱体。如给予线段AO、AB、BC不同的颜色就更为直观。同样的方法适用于圆锥和圆台的教学。
/ 68
《几何画板》:17画角度的箭头
我使用该方法顺利地制作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课件中光线的箭头,但在标角的范围时却遇到了画角度箭头(带有弧度的箭头)的问题,后来经过摸索,仿照上面的方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们仍采用《几何画板》对作图的记录功能,用记录工具生成一个画弧形箭头的工具供以后使用,但应注意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区别。
1、打开“文件”菜单,选择“新记录”命令,建立新记录窗口,单击[录制]按钮。
2、在窗口中的适当位置画线段AB和BC的夹角∠BAC。
3、在AB上任取一点D,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画圆,交AC于E。选取A、D、E作劣弧DE,将点E向右平移0.4厘米,得到像点E'。
4、以E为圆心,过点E'做圆C2,得到与劣弧D的交点F。
5、以点E为中心,分别将点F旋转+30度和-30度,得点F'、F''。
6、同时选择点E、F'、F'',打开“作图”菜单,选择“多边形内部”命令,即得三角形箭头,右键单击多边形,选择黑色。
7、保留黑色多边形和点D(AB边上),隐藏其他内容,因为在使用记录时,当弧的大小不合适时,可以调整弧的弯曲程度使其更美观。
8、在“记录”窗口中选择“停止”,打开“文件”中的“另存为”命令,根据情况以“逆弧.gss”或“顺弧.gss”存到相应的目录中。
/ 68
《几何画板》:18“派生”关系进行轨迹教学板
在进行轨迹教学时,课本有一配套例题,题意为:“一根竹竿(AB)长2M,斜靠在墙壁(BC)上,∠ABC=30°,BB'长度如图所示,如果竿端A、B分别沿CA、BC方向滑动至A'、B',问竹竿中点D随之运动所经过的路程是多少?”。
经分析,要得到竹竿中点D运动所经过的路程,首先要求出点D运动的轨迹。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进行动态演示,“动点”只能用黑板上静态的“定点”来表示,学生很难形象地理解。
《几何画板》中的移动、跟踪功能可以辅助轨迹教学,于是笔者就在《几何画板》窗口中画了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分别表示水平地面和墙面。在这两条直线上分别取点A和点B,连接AB,线段AB表示竹竿。但当对点B实施“移动”功能时,竹竿是下滑了,但竹竿的长度也变了,这与现实生活是不一致的。为什么呢?
原来《几何画板》中图形元素间有“派生”关系,即所谓的“父母”与“子女”。如:线段是由两点派生出来的,因此两端点是“父母”,而两端点间的线段是“子女”,删除端点,则线段就消失。端点位置变化,线段的长度也变了,这是因为图形元素间的“派生”关系在起作用。
明确了原因,经过一番思索,理顺图形元素间的“派生”关系,终于解决了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作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再作线段r=2m。
2.在水平直线l1上取点A。
3.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r的长为半径,画⊙A。
4.选中⊙A和直线l2,选择“构造”菜单中的“交点”,设交点为B。
5.连接AB,作线段AB的中点D。
6.选中点D,选择“显示”菜单中的“跟踪中点”命令。
7.在直线l1上点A的右侧取一点A',选中点A和点A'后再选择“编辑”菜单中的“操作类按钮”→“移动”(改名为“下滑”)。
8.选中⊙A,按“Ctrl+H”,隐藏⊙A。
双击[下滑]按钮,可见到竹竿徐徐下滑,竹竿中点所留下的轨迹是一段圆弧。因此,由条件求得弧长所对的圆心角为(60°-45°),弧半径为1,根据弧长公式可求得该圆弧的长度,即竹竿中点D随之运动所经过的路程。
在制作过程的第3步,点A和线段r是“父母”,而⊙A是“子女”。第4步中,⊙A和直线l2是“父母”,而交点B是“子女”。第5步中,点A和点B是“父母”,而线段AB是“子女”。第6步中,线段AB是“父母”,而中点D是“子女”。在“四世同堂”的连锁作用下,竹竿在下滑过程中,长度始终保持不变并显示点D运动的轨迹。
由此可见,只要积极地去挖掘,灵活地加以利用,《几何画板》中“貌不惊人”的“图形元素间的派生关系”同样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68
《几何画板》:19制作“椭圆”工具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画圆”工具,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在操作区中绘制一个以点A为圆心的圆,点B是圆周上的点。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和点B,按快捷键“ctrl+L”作出线段AB。
第2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对象。然后选中点A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线段AB的垂线,标注为j,如图42所示。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在垂线j上和圆A内画点C。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依次选中点A和点C,然后单击“构造”→“以圆心和圆周上点绘圆”菜单命令,作出以点A为圆心,经过点C的圆,并加注标签为C2。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移动光标至点A上,当点A呈现高亮度时,拖动鼠标作线段AD,点D在圆C1上。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D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作出线段AB的垂线,加注标签为k。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线段AD和圆C2的交点处,当它们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交点E。
第6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E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平行线”菜单命令,过点E作出线段AB的平行线,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l。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作出直
线l和直线K的交点F,如图43所示。
第7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D和点F,依次单击“构
造”→“轨迹”菜单命令,作出椭圆,如图44所示。
第8步,选中点C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以圆心和半径绘圆”菜单命令,作出以点C为圆心,线段AB长度为半径的圆,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C3。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圆C3和线段AB的交点处,当它们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交
/ 68
点G,如图45所示。
第9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择对象。然后选中直线j,依次单击“变换”→“标记镜面”菜单命令,标记直线j为镜面。选中点G,依次单击“变换”→“反射”菜单命令,得到一点,用“文本”工具加注标签为G'。点G和点G'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如图46所示。
第10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除去点A、点B、点C、点G、点G'以及椭圆外,选中其他所有对象。依次单击“显示”→“隐藏对象”菜单命令,隐藏所选对象。得到椭圆,如图47所示。
/ 68
第11步,在操作区划出一矩形框,框住所有对象,即所有对象被选中。单击工具箱上的“自定义工具”,移动光标至“创建新工具”菜单命令,如图48所示。弹出“新建工具”对话框,在“工具名称”框中填入“画椭圆”,如图49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第12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该文件。
/ 68
《几何画板》:20显示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圆规”工具,拖动光标在操作区画出一个圆A。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圆上,当圆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一点C,如图20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和点C,依次单击“构造”→“线段”菜单命令,作出半径AC。选中点C和线段AC,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作出线段AC的垂线。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垂线上,当光标图形由“小白手”变成“小黑手”时单击鼠标左键,显示垂线标签为j,如图21所示。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就会显示选择面板,选择“直线”工具,在操作区作出一条圆外直线,标注标签为k,如图22所示。
/ 68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直线”工具,在操作区作出一条与圆相交的直线,并标注标签为l。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在直线l和圆相交处单击鼠标左键,绘制两个交点,并标注标签为H、I,如图23所示。
第5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可演示圆和直线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
/ 68
《几何画板》:21研究圆切线的性质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圆规”工具,在操作区作出一圆A,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改圆心的标签“A”为“O”。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单击“直线”工具,释放鼠标。然后移动光标至圆O上,当圆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并拖动光标,绘制出一条直线,标注直线为CD,如图75所示。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圆与直线交点处,当它们都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交点E。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择点O和点C,按快捷键“ctrl+L”,绘制出线段OC。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在靠近点C的半径OC上绘制出一点F,选择点C和点F,然后单击“构造”→“以圆心和圆周上点绘圆”菜单命令,作出过点F的圆心为点C的圆,如图76所示。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小圆C与直线CD的交点处,当它们都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交点G。依次选择点C、点G和点F,然后单击“构造”→“圆上的弧”菜单命令,作出圆弧GF。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择对象。然后选中小圆C、点G和点,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隐藏所选对象,如图77所示。
第4步,同时选择点E和点C,依次单击“度量”→“距离”菜单命令,度量点E到点C的距离,在操作区中显示度量值。在操作区单击鼠标左键,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择点O、点C和点D,依次单击“度量”→“角度”菜单命令,操作区中显示角OCD的度量值,如图78所示。
/ 68
第5步,拖动点D,操作区中两个度量值都在不断变化,当点E到点C的距离为0时,角OCD的值为90度,此时直线CD与圆O相切,如图79所示。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 68
《几何画板》:22“垂径定理”的教学
垂径定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教材某一章节中下的例子: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是一座圆弧石拱桥,它的跨径(弧所对的弦的长)约为37.0米,拱圈的矢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米,求桥拱圈的半径(精确到0.1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掌握垂径定理。
提出任务
由于学生接触几何不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课本在提出垂径定理时没有直接用推理的格式来说明。而是通过轴对称性质“对折”一个圆引出垂径定理。如果我们利用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这一“对折”过程,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索证实知识的正确性,逐步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比几种教学软件,笔者选择了《几何画板》。
发现矛盾
《几何画板》以“动态几何”为特色,当笔者利用“编辑”菜单中“操作类按钮”下的“移动”功能将圆的左半部绕直径翻折,发现半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是半圆。这与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是椭圆相矛盾。
解决方法
经过一番思索,理顺图形元素间的“派生”关系,终于解决了问题(如图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1.作直径为AB的⊙O。
2.在⊙O内直径AB的一旁取一点C。
3.选中A、C、B,作弧ACB,拖动点C,直观地看到弧ACB的形状的变化。给弓形ACB和弓形AFB取不同的颜色。
4.在AB上取一点D,选中点D和直径AB,过点D作AB的垂线与⊙O交于点E、F。
5.选中点C、D,作线段CD,同样作线段FD。
6.连接OC、OF,隐藏线段EF。
7.选中点C和点F,执行“编辑/操作类按钮/移动”,出现移动按钮,改名为“折叠”,选中点C和点E,执行“编辑/操作类按钮/移动”,按钮改名为“还原”。
8.拖动点C至E,使点C和点E重合,隐藏点E。
双击〔折叠〕按钮,左半圆绕直径徐徐翻动,由半圆变为半椭圆,最后和右半圆重合。学生观看了动画演示后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记忆,教师节省了教学时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得体会
《几何画板》中“动画”与“移动”是人们将古老几何变为“动态几何”运用较多的两大功能。《几何画板》不仅可以让一个点沿一条路径运动,也可以“点到点”运动。前者叫“动画”,后者叫“移动”。本例制作第7步采用了“点到点”的移动。第8步中拖动了点C使它和点E重合,“拖动”操作无非改变了图形元素的位置,其操作本身“貌不惊人”。但本例制作将“移动”与“拖动”相结合,起到了“移花接木”的作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 68
《几何画板》:23证明三角形的中线交于一点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作一条水平线段AB,将鼠标移至点B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拖动至点C,绘制出线段BC,如图10所示。当鼠标在点C呈现高亮度时继续拖动至点A,作出线段CA,即得到三角形ABC。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对象,依次选中线段AC、线段BC和线段AB,然后依次单击“构造”→“中点”菜单命令,分别作出三角形3条边的中点。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分别将三点命名为D、E、F,如图11所示。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对象,选择点B和点D,按快捷键“Ctrl+L”,作出边AC的中线。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边AC的中线上,当光标图形由一只“小白手”变为“小黑手”时,单击鼠标左键显示平行线的标签j。同法,作出边AB的中线k,如图12所示。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两条中线都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即得到两条中线的交点G。
第5步,仿照第3步,作出边BC的中线l。拖动三角形ABC的任意一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可验证中线l始终经过点G,即3条中线交于一点,如图13所示。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 68
《几何画板》:24验证分割高线长定理
《几何画板》: 验证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与三角形的高线长相等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shift”键不放,在操作区绘制出一条水平线段AB。单击工具箱中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依次单击“变换”→“标记中心点”菜单命令,标记点A为中心点,然后选中线段AB和点B,依次单击“变换”→“旋转”菜单命令,弹出旋转对话框,如图55所示,按照图55中的参数值输入数据,单击“旋转”按钮,绘制出线段AB',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修改“B'”为“C”。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B和点C,按快捷件“ctrl+L”,绘制出线段BC,作出等边三角形ABC,如图56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在三角形ABC内部,作出任意点,并用“文本”工具修改其标签为“D”。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D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作出过点D的线
段AB的垂线,如图57所示。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垂线和线段AB的交点处,当它们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交点,并用“文本”工具修改标签为E。选中垂线,按快捷键“ctrl+H”,隐藏垂线。同时选中点D和点E,按快捷键“ctrl+L”,作出线段DE。选中点D和点E,依次单击“度量”→“距离”菜单命令,度量出点D到点E的距离并在操作区显示度量值,如图58所示。
/ 68
第4步,用同样的方法,作出点D到其他两条边的垂线段DF和DG,并显示度量值,如图59所示。单击工具箱
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3个度量值,依次单击“度量”→“计算”菜单命令,弹出“新建计算”对话框,单击“数值”按钮,可看到刚才选中的3个度量值在列表中,如图60所示。依次单击度量值DE、计算器上的“+”、度量值DF、计算器上的“+”、度量值“DG”,计算器编辑栏中出现“DE+DF+DG”,单击“确定”按钮,得到计算结果,如图61所示。
/ 68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中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点C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过点C的线段AB的垂线。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
至垂线和线段AB的交点处,作出交点,并用“文本”工具修改标签为“H”。然后选中垂线,按快捷键
“ctrl+H”,隐藏垂线,选中点C和点H,按快捷键
“ctrl+L”,作出线段CH,如图62所示。选择线段CH,依次单击“度量”→“长度”菜单命令,得到线段CH的长度度量值。
第6步,选中操作区显示的线段CH的度量值以及DE+DF+DG=3.12厘米两个对象,然后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操作区中出现表格,如图63所示。
第7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任意拖动点A、B、C、D中的一个,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到两值始终不变。
第8步,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
/ 68
《几何画板》:25证明三角形外心和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的距离的一半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在操作区绘制出线段AB,移动光标至点B,当点B呈现高亮度时,继续拖动光标做出线段BC。同法拖动光标从点B至点A,绘制出三角形ABC。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C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绘制出过点C的线段AB的垂线。同法,绘制出过点B的线段AC的垂线。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两条垂线的交点处,当两条垂线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交点D,即三角形ABC的垂心,如图64所示。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两条垂线,然后依次选中“显示”→“隐藏”菜单命令,隐藏两条垂线。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线段AB和线段BC,依次单击“构造”→“中点”菜单命令,绘制出两条线段的中点E和F。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被选择对象,然后选中点C和点E,按快捷键
“ctrl+L”,构造线段CE,即边AB的中线。同法绘制出线段BC的中线AF。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两条中线的交点处,当两条中线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两条中线的交点G,即得到三角形的重心,如图65所示。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两条中线,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隐藏两条中线。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E和线段AB,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即可作出线段AB的中垂线。同法,绘制出线段BC的中垂线。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两条中垂线的交点处,然后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交点H,即三角形的外心,如图66所示。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移动光标至点H,修改“H ”为“O”。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两条中垂线、点E和点F,依次单击“显示”→“隐藏”菜单命令,隐藏这些对象。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不放,移动光标单击“直线”工具。移动光标至点O,单击鼠标左键不放,拖动光标至点D,释放鼠标左键,作出过点O和点D的直线,单击工具箱上的“文本”工具,给直线加注标签j,如图67所示。
/ 68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择点O和点G,依次
单击“度量”→“距离”菜单命令,得到两点距离值,如图68所示。同法,选中点G和点D,度量出两点间距离值。
第6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右键单击OG=0.32厘米度量值,在菜单中单击“属性”菜单项,弹出属性对话框,单击“值”选项卡,如图69所示,在“精确度”下拉列表中单击“千分之一”值,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同法,改变GD=0.64厘米度量值的精确度也为“千分之一”。
第7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操作区中的两个度量值,依次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作出两度量值对照表格,如图70所示。
第8步,拖动点B,可以看到两距离值都在变化。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
/ 68
《几何画板》:26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在操作区绘制出线段AB,移动光标至点B,当点B呈现高亮度时,继续拖动光标作出线段BC。同法拖动光标从点B至点A,绘制出三角形ABC,如图71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依次选择点A、点B和点C,然后单击“度量”→“角度”菜单命令,在操作区中得到角ABC的度量值。同法,度量角BCA和角CAB的值,如图72所示。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3个角度度量值,依次选择“度量”→“计算”菜单命令,弹出“新建计算”对话框,单击“数值”按钮,如图73所示。依次选择度量值m∠ABC、计算器上的“+”、度量值m∠BCA、计算器上的“+”、度量值m∠CAB,单击“确定”按钮,在操作区得到计算结果值。
第4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同时选中操作区显示的4个度量值。然后依次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绘制出一表格,如图74所示。选中表格拖动到适当位置。
第5步,任意拖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改变其形状,可以看到3个角的度量值的变化,但是它们之和始终等于180度。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
/ 68
《几何画板》:27验证三角形面积公式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在操作区绘制出线段AB,移动光标至点B,当点B呈
现高亮度时,继续拖动光标做出线段BC。同法拖动光标从点B至点A,绘制出三角形ABC。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A和线段BC,依次单击“构造”→“垂线”菜单命令,作出线段BC的垂线。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垂线与线段BC交点处,当它们都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作出交点D。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垂线,按快捷键“ctrl+H”,隐藏垂线。选中点A和点D,按快捷键“ctrl+L”,作出线段AD,如图80所示。
第3步,选择线段AD,依次单击“度量”→“长度”菜单命令,在操作区显示线段AD的度量值。同法,度量线段BC的长度,如图81所示。
第4步,同时选中操作区中显示的两个度量值,依次单击“度量”→“计算”菜单命令,弹出“新建计算”对话框,单级“数值”按钮,可看到刚才被选中的3个度量值。依次单击度量值mAD、计算器上的“*”、度量值mBC、计算器上的“÷”和数字“2”,计算器编辑兰中出现如图82所示的面积计算公式,单级“确定”按钮,在操作区中显示计算结果。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同时选中三角形的3个顶点,依次单击“构造”→“三角形内部”菜单命令,使三角形处于选中状态。然后依次选择“度量”→“面积”菜单命令,度量三角形ABC的面积,度量值显示在操作区内,如图83所示。
/ 68
第6步,选中操作区中显示的面积计算值和面积度量值,依次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制作出表格,如图84所示。拖动三角形任意一个顶点,改变其形状,可看到表格中的数据也在随着变化,但他们始终相等。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此文件。
/ 68
《几何画板》:28验证勾股定理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按住“shift”不放,在操作区绘制出一条水平线段AB。在其被选中状态下,依次单击“构造”→“中点”菜单命令,作出线段AB的中点,并用“文本”工具,修改标签为O,如图85所示。
第2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点O和点A,依次单击“构造”→“以圆心和圆周上点绘圆”,作出圆O。单击工具箱上的“点”工具,移动光标至圆上,当圆呈现高亮度时,单击鼠标左键,绘制出在圆上的一点,修改标签为C。按快捷键“ctrl+L”,分别作出线段AC和线段BC,绘制出直角三角形ABC,如图86所示。
第3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择对象。然后选中圆O,按快捷键“ctrl+L”,隐藏圆O。
第4步,移动光标至点B,双击点B,标记为中心点,选中点A和线段AB,依次单击“变换”→“旋转”菜单命令,弹出对话框,按照图87所示输入参数值,按“旋转”按钮,绘制出线段BA',修改标签“A'”为“E”。同法,以点E为中心点,旋转BE绘制出EB',修改标签为F,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连接点A和点F,绘制出线段FA,如图88所示。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同时选中点A、点B、点E和点F,依次单击“构造”→“多边形内部”菜单命令,绘制
/ 68
正方形内部。用同样上述方法,绘制边AC和边BC对应的正方形ACGH和正方形BCIJ,并分别绘制正方形内部,如图89所示。
第6步,同时选中3个正方形,依次单击“度量”→“面积”菜单命令,在操作区显示3个度量值。选中两条直角边对应的正方形的面积度量值,单击“度量”→“计算”菜单命令,计算两个度量值的和。选中操作区中显示的两直角边对应的正方形面积的和的度量值和斜边对应的正方形的面积度量值,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绘制出表格,如图90所示。
/ 68
《几何画板》:29验证正弦定理
第1步,启动几何画板,单击工具箱上的“直尺”工具,在操作区作出任意三角形ABC。单击工具箱上的“选择箭头”工具,选中三角形的三条边,依次单击“度量”→“长度”菜单命令,度量3条边的长度值,度量值显示在操作区里,如图91所示。
第2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依次选中点A、点B和点C,依次单击“度量”→“角度”菜单命令,角ABC的度量值出现在操作区。同样方法,度量角BCA和角CAB的角度。然后同时选中3组角度度量值,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当光标变成一个黑色箭头时,拖动光标,使3组数据移动到合适位置。
第3步,单击操作区空白处,释放所选对象,然后选中操作区中线段AB的度量值和角BCA的度量值,依次选择“度量”→“计算”菜单命令,弹出对话框,单击“数值”列表下的“mAB”、计算器上的“÷”,然后单击“函数”下拉列表,选择“sin”,再单击“数值”下拉列表下的“m∠BCA”,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区中出现正弦定理的一个比值。同样方法,计算出另外两条边和所对角的正弦比值。然后选中3个比值,拖动到适当位置,如图92所示。
第4步,同时选中3个比值,依次单击“图表”→“制表”菜单命令,在操作区制作出一个表格,如图93所示。拖动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看到操作区的数值变化,但表格中的比值始终相等。
第5步,单击工具箱上“选择箭头”工具,选中表格,然后双击表格,可在表格中添加一行纪录。依次单击“文件”→“保存”菜单命令,保存文件。
/ 68
第四篇:课件前言(本站推荐)
前言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部为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相配套的多媒体教材,《电工学简明教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课件的第一版作为“电工学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及整体教学解决方案研究(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于2005年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在第一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基础上,依据2007年出版的《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修改而完成的。修改后的《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包含六个部分:
1.演示文稿:为课程的可供参考的PPT电子演示文稿。由于不同教师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授课方法的千差万别,作者不建议大家沿袭同一个讲稿,而赞成不同教师有属于自己风格的个性化演示文稿。设置本模块的目的是在于减少教师制作演示文稿时所花费的大量录入、作图的时间,把更多的宝贵时间用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中,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2.电子挂图:为本书的全部插图,为矢量格式,占据空间很小。既可供上课时调出作挂图使用,可也通过拷屏形成图片文件插入电子教案中,节省大量的作图时间。
3.动画教学:为本课件的一个特色部分,包括电工技术部分15个,模拟电子技术29个,数字电子技术部分13个,总共57个动画。众所周知,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常规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讲清楚的,但是通过动画这种生动、直观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难题。这些动画,配有语音,过程可控,相信把它们穿插在教学中,一定会清晰概念,化解难点,使你的课程填色不少。
4.总结与练习:包括本章要求,课程总结、例题分析三个部分。与设计演示文稿的初衷相同,还是想节省老师们的时间,用于形成自己的章节总结与练习。
5.电路仿真实例:包括电路仿真实例(12个)、自耦降压启动(4个)、接触器星形-三角形启动(4个)、反接制动(4个)、能耗制动(4个)共28个动画。是本课件的特色所在。这些动画有如下特点:
1交互性,由编程完成,可供教师与学生操作。
2.实物性,一改以图形符号为主体的表现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实物的基础观看与操作,更接近实际,因而更生动,直观,引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资源浏览:含有20大类数百种电工电子元器件的实物照片,真实、清晰、门类齐全,相当于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浏览一个电子超市。
课件的这次再版,凝聚了大连海事大学教育仿真技术研究所(原信息教育技术研究所)师生员工几十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十六年研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深刻体会。
本演示文稿建议在Office2003环境中进行浏览和修改。由于水平限制,文稿中难免有不当与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文稿由冯惠负责修订。
第五篇:如何制作课件
制作教学课件,现在比较流行的制作软件是Flash、Authorware等,Powerpoint似乎是已经落后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喜欢用Powerpoint来制作一些课件,Powerpoint的使用率还是很高的,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教师制作自用教学软件来说,对软件的要求一方面是无需特别安装,几乎所有计算机里都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简单易学,方便实用,而且的确效果不错。就一般而言,PowerPoint的功能虽然不及Flash、Authorware强大,但用在日常辅助教学中应该说还是游刃有余、应付自如的。在课件实际制作过程之中,我们常常要选用和配制一些影片、图片、动画、声音等素材,而怎样灵活自如地用好这些素材,就成为提高PowerPoint课件制作质量关键所在。在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本人逐渐积累了一些使用技巧,现在简要加以说明,同大家进行交流。
一、课件的首页要整洁。
首页是一个课件等待正式上课前使用的一个页面,一般来说是一个欢迎页面,这里不需要太多的内容,但可以稍华丽一点,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或一幅符合主题的画面加上一段简洁的欢迎词、和一个按钮就差不多了。为了让等待的过程不至于太枯燥,可以设置让欢迎词动起来。另外由于这是一个等待的时间,最好能插上一段轻音乐或符合主题的其它音乐。但要设置完整,让音乐能一直播放,并且在开始上课时能自动停止。
二、课件的目录要简洁。
课件的目录就像是一个导向牌,指向观众想去的地方,所以完整的目录至少应该具备:标题、导航条和退出按钮。
这个页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丰富的内容,但尽量做到简洁、统一,最好具有一定的风格。如图1、2:整体色调比较平和,内容也很丰富,有导航条、校景图及名人名言等等,又比较简洁,让人看上去一目了然。有些老师的课件虽具备目录,但从内容上看相对过于简单,有的甚至连课件的主题也没有。以图3为例,虽然目录结构比较有特点,但各导航条形状、字体不一,色调混乱,让人眼花缭乱。从简洁、统一角度来看,有的色彩缤纷,形状各异。如图4:目录里各导航条采用的是各种形式的艺术字,规格、样式也各不统一,布局也有点凌乱。
在目录里应该还有一个退出按钮,使整个课件随时可以通过目录退出到结束界面,而不是一路播放到最后一张退出。
三、对文字的处理应合理。
一般在课件中少不了文字这块内容,有时只有少数的几个作为注解,有时需要很多文字,在处理文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字较少时可采用相对较大的字号,但不要让文字充斥整个屏幕,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比较少时可在空余的地方插入一些不太容易引人注意的图片或gif小动画。可采用“进入”或“移动”的手法。如图5:文字布满整个了屏幕,没有给边缘留下足够的空间,给人以一种压迫感。
2、文字较多时可考虑采用“移动”手法,但应注意①标题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之移动。②如果文本比较长,不能缩到满屏显示时一定要把个文本移出屏幕。③在有图案作为背景时可考虑在屏幕的顶端和底端覆盖一个与两端一样的图案,放在文字上上一层,让文本的滚动有种出字幕的效果。④设置文本移动时,要么设置为重复移动,要么在文本移动结束后设置为自动切换到另一张幻灯片或目录,切忌留下一个只有按钮的空屏。
四、对图片的处理要注意效果。
在处理图片这块内容时,可以运用大量的手法和手段。图片比较多时可采用进入、退出或移动等效果;比较少时可采用插入幻灯片、触发器等效果。但总的来说要符合课件的主题,如果是作为图片欣赏的话,建议采用移动、进入、退出等等动态效果比较好的手法,但是作为作品介绍的话,建议还是采用插入幻灯片或触发器的手法。
但是无论运用哪种手法都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结构、布局要合理。一个页面里有较多的图片同时出现时,图片和图片之间不要有重叠,并且尽量对齐,或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松紧要得当。
2、图文混排时要注意重点突出,不要让陪衬的其它配件喧宾夺主,文字尽量不覆盖在图案上。如图6:中间文字挡住了作为背景的科学家图案,影响了整体效果,从布局上看也不美观;如图7:文字下面几行作了缩进,大大增加了文字的清晰度,如果文字还是按照原来顺序排列的话,必定会造成不清晰,影响了文字的效果。
3、自定义动画设置要完整。有些老师在课件中采用移动手法来展示图片,有点像电影,这个创意不错,很富特色,但需要注意图片的位置要摆放合理;移动要完整,不能移动完以后还有半个尾巴留在屏幕里;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一定要注意速度设置不能太快;动作设置要完整,最好能在切换到该页面时能自动进行播放播放,有些图片通过强调放大以后还要能够缩回去,不能动作只做一半,否则将导致其它动作不能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死链。
五、关于音乐、视频、动画的插入要注意技巧。
为课件插入影片 通常在课件中插入影片有三种方法:
①直接播放视频这种播放方法是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文件作为电影文件直接插入到幻灯片中,该方法是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将视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后,PowerPoint只提供简单的[暂停]和[继续播放]控制,而没有其他更多的操作按钮供选择。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1.运行PowerPoint程序,打开需要插入视频文件的幻灯片。
2.将鼠标移动到菜单栏中,单击其中的“插入”选项,从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插入影片文件”命令。
3.在随后弹出的文件选择对话框中,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文件选中,并单击[添加]按钮,这样就能将视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了。
4.用鼠标选中视频文件,并将它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根据屏幕的提示直接点选[播放]按钮来播放视频,或者选中自动播放方式。
5.在播放过程中,可以将鼠标移动到视频窗口中,单击一下,视频就能暂停播放。如果想继续播放,再用鼠标单击一下即可。
②插入控件播放视频 这种方法就是将视频文件作为控件插入到幻灯片中的,然后通过修改控件属性,达到播放视频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操作按钮,播放进程可以完全自己控制,更加方便、灵活。该方法适合PowerPoint课件中图片、文字、视频在同一页面的情况。
1.运行PowerPoint程序,打开需要插入视频文件的幻灯片。
2.将鼠标移动到菜单栏,单击其中的“视图”选项,从打开的下拉菜单中选中“控件工具箱”,再从下级菜单中选中[其他控件]按钮。
3.在随后打开的控件选项界面中,选择“Windows Media Player”选项,再将鼠标移动到PowerPoint的编辑区域中,画出一个合适大小的矩形区域,随后该区域就会自动变为Windows Media Player的播放界面(如图1)。
4.用鼠标选中该播放界面,然后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打开该媒体播放界面的“属性”窗口。
5.在“属性”窗口中,在“File Name”设置项处正确输入需要插入到幻灯片中视频文件的详细路径及文件名。这样在打开幻灯片时,就能通过[播放]控制按钮来播放指定的视频了。
6.为了让插入的视频文件更好地与幻灯片组织在一起,还可以修改“属性”设置界面中控制栏、播放滑块条以及视频属性栏的位置。
7.在播放过程中,可以通过媒体播放器中的[播放]、[停止]、[暂停]和[调节音量]等按钮对视频进行控制。
③插入对象播放视频 这种方法是将视频文件作为对象插入到幻灯片中的,与以上两种方法不同的是,它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实际需要播放的视频片段,然后再播放。实现步骤为:
1.打开需要插入视频文件的幻灯片,单击“插入/对象”命令,打开“插入对象”对话框。
2.选中“新建”选项后,再在对应的“对象类型”设置栏处选中“视频剪辑”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2)。
3.PowerPoint自动切换到视频属性设置状态,执行“插入剪辑/Windows视频”命令,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文件插入到幻灯片中。
4.执行“编辑/选项”命令,打开选项设置框,在其中设置视频是否需要循环播放,或者是播放结束后是否要倒退等,单击[确定]返回到视频属性设置界面。
5.点选工具栏中的视频[入点]按钮和[出点]按钮,重新设置视频文件的播放起始点和结束点,从而达到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播放视频片段的目的。
6.用鼠标左键单击设置界面的空白区域,就可以退出视频设置的界面,从而返回到幻灯片的编辑状态。还可以使用预览命令,检查视频的编辑效果。
直接为课件配音。有时老师需要就课件内容进行配音讲解,当然可到电教室录制成配音文件,但如果经常要配,又觉得麻烦,这时你可以利用PowerPoint自己直接配音。⑴计算机主机后面有许多插口,其中声卡有一个插口是“line in”,将麦克风插头插进去。⑵点击PowerPoint菜单栏上的“插入”--下拉菜单中的“影片与声音”--“录制声音”,出现新的对话框,准备好后点击红点录音键,开始录音,录完后点击黑点停止键,预放确认无误,再取一个文件名(例如abc)后“确定”完成。⑶在PowerPoint中找到需要配音的幻灯片和具体的画面动作,点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打开新的对话框,在“效果”栏中打开第一个下拉菜单,选定动画方式,然后打开第二个下拉菜单,选取刚才录制保存的文件名(abc),最后“确定”完成整个设置。以后每当PowerPoint播放到该动画的时候,就会同时播放出你的配音了。
六、按钮的设置要统一。
在课件中按钮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它可以采用文字、图片或图标来设置。
一般来说在主目录里除“退出”按钮以外都采用文字来作为按钮(即导航条),而在具体的内容里,一般采用图标作按钮。在设置时要注意:①按钮的大小、位置要适当。尽量放在底部角落里,不要覆盖在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上。②按钮尽量不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在需要时能让操作人很容易的找到,而且效果相同的按钮尽量使用统一图标,否则容易让人找不着北。
七、整体色调、风格要协调。
一个优秀的课件其整体的色调、风格应该是相统一的,主要体现在对背景色的处理上,切忌花哨、凌乱。没有特别的需要一般不要更改背景设置的色调或风格。在PPT里有许多自带的模板设计,相信在那里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风格。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背景
填充 效果 双色渐变”里的各种渐变来设置你的课件背景风格,设置时要尽量不要改变基本色彩,但可以采用不同的渐变,来达到和谐但不单调的目的。
八、设置超链接、动作要完整。
一个完整的课件中存在着大量的超链接和动作,在设置完这些链接和动画以后一定要通过播放来检查一下链接和动作的正确性,以防出现死链或不应有的动作,这是保证一个课件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设置完链接或动作以后进行测试,往往能发现一些表面上看不出来的问题,否则一旦当课件在正式场合使用,就会暴露出各种问题,那时再修改的话就来不及了。
制作一个好的课件不光要有好的构思,还要有一种不厌其烦的耐心,毕竟这不是把一些素材简单的叠加。有许多的问题虽然很小,但它足以导致整个课件的失败。
文字超级链接的设置利用文字的超级链接设置,设置超级链接时,建议不要设置字体的动作,而要设置字所在的边框的动作。这样既可以避免使字带有下画线,又可以使字色不受母板影响。具体操作为选中字框,单击右键,选取“动作设置”项,链接到所要跳转的页面。
解决课件中的菜单问题为了让课件的界面不是那么单调,我们有时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链接来打造菜单,可是很多老师制作的菜单都会遇到以下的问题:老师们制作的菜单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如果点击相应链接可以实现菜单功能。但如果无意中点击链接以外的区域时,PowerPoint会自动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使得精心设计的菜单形同虚设。也就是说,此时菜单根本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PowerPoint在默认情况下,幻灯片的切换方式是单击鼠标时换页。解决办法:找到了症结,问题的解决就轻而易举了。在编辑状态下,点击菜单所在的幻灯片,然后单击“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打开“幻灯片切换”窗口,去掉“单击鼠标时”前面的“√”号即可。下面的时间选项使用默认设置即不设置时间。这样,这张幻灯片只有在点击菜单栏相应的链接时才会切换。要注意的是,[返回]按钮所在的幻灯片也应采用相同的设置,以避免点击[返回]按钮以外的区域时不能返回到主菜单。
利用热字超文本链接功能实现跳转,提高交互性功能大多数老师开始制作的PowerPoint软件,几乎都没有热键,因而也就没有交互性,幻灯片只能按原来的固定次序逐张放映,这使老师上课时就显得很被动。其实热字方式是通常进行人机对话的另一种常用的形式,精巧的设置可使你的软件具有专业水准。在PowerPoint中利用热字超文本链接功能实现跳转,其交互性功能也是相当不错的,设计起来也不困难。⑴热键可以是PowerPoint里本身为你准备的“动作按钮”(菜单栏上的“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中的各种按钮,如电影、声音、信息、开始、结束、帮助等,也可以自己设计任意形状、任意色彩图案、任意字符,只要自认为满意就行,例如:“主菜单”、“返回”、“背景介绍”、“作家作品”、“迁移阅读”等。⑵选定该热键(单击该键,使其周围出现带点的处理框,此框意味着可以对该框内容进行编辑处理),从“幻灯片放映”中选择“动作设置”,打开对话框,这时你可选择“单击鼠标”或“鼠标移动”两种方式来控制热键动作,一般为了上课便于控制,多选用前者。⑶在同一对话框中点击“超级链接到”,再打开它下面的下拉菜单。可以选择任意一张幻灯片、一段影片或声音,作为该热键的链接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本PowerPoint文件里的幻灯片,也可以是其他文件(如word、Excel)或光碟里面的字符、动画、影片。⑷点击“播放声音”。同样,在下拉菜单中PowerPoint也准备了多种声音配合“动作”,若均不满意,可在菜单最后点击“其他声音”,这时你可从光碟等各种文件中截取你需要的声音。如果还不满意,还可自己配音(具体操作,可参照下面“你也可以直接为课件配音”)。⑸点击“单击时突出显示”以增强画面的效果。⑹最后单击“确定”,关闭对话框,你就完成了一个交互式动作的热键设置。重复⑴-⑹,设置多处交互式热键,你就可以在文件前后、文件内外任意前进后退、跳跃、重复演播、挥洒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