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力学课件
工程力学涉及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与广泛的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下面下班为大家带来工程力学课件,供大家参考!
工程力学课件
1约束与约束反力
【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对约束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掌握柔性、光滑面、光滑铰链约束的 构造及约束反力的确定;、能正确的绘制各类约束的约束反力,尤其是铰链约束、二力杆、三力构件的约束反力的画法。
【重点、难点】、约束及约束反力的概念。、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的画法。
自由体:在空间运动,其位移不受任何限制的物体。
非自由体:在空间运动,其位移受到某些方面任何限制的物体。
主动力:约束反力以外的其他力
约束 ——对非自由体某个方向的移动期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
约束反力(约束力)——约束对被约束物体作用的力。
约束反力的特点——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非自由踢被约束所限制的位移方向相反。
一、柔索约束
1.实例
2.约束反力的特点:(拉力)
大小:待定
作用点;连接点
方向:柔索对物体的约束力沿着柔索背向被约束物体。
二、光滑表面约束
1.实例
约束反力的特点(FN)
大小:待定
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内部。
作用点:接触点
三、光滑铰链约束
1.固定铰支座
1)实例
2)反力特点:(Fx,Fy)大小:待定
方向:互相垂直的二分力
作用点:铰链转动中心
2.可动铰支座
1)实例
方向:垂直于支撑面
作用点:铰链转动中心
3.中间铰链
1)实例
2)反力特点 大小:待定。
方向:互相垂直的二分力。
作用点:铰链转动中心。
四.光滑球铰链约束(Fx,Fy,Fz)
1.实例
2.约束及反力特点
1)约束特点:通过球与球壳将构件连接,构件可以绕球心任意转动,但构件与球心不能有任何移动.
2)约束力:当忽略摩擦时,球与球座亦是光滑约束问题
3)约束力通过接触点,并指向球心,是一个不能预先确定的空间力.可用三个正交分力表示.
【小结】、本节课详尽地介绍了工程中常见的各种约束 构造及约束反力的确定。、光滑铰链约束的不同类型所具有的特点和 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应通过扎实的练习,熟练掌握工程中常见的各种 约束及约束反力的正确画法。
工程力学课件
2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2、熟练运用各个力学公理。
教学重点难点
静力学公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所谓公理就是无需证明就为大家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公认的真理。静力学公理是静力学全部理论的基础。
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可以表示为:F=-F/或F+F/=0
此公理给出了作用于刚体上的最简力系平衡时所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推证其它力系平衡条件的基础。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物体称为二力体,若物体是构件或杆件,也称二力构件或二力杆件简称二力杆。
公理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作用效应。
推论一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效应。
证明:设力F作用于刚体上的点A,如图1-2所示。在力F作用线上任选一点B,在点B上加一对平衡力F1和F2,使 F1= F2=F
则F1、F2、F构成的力系与F等效。将平衡力系F、F2减去,则F1与F等效。此时,相当于力F已由点A沿作用线移到了点B。
由此可知,作用于刚体上的力是滑移矢量,因此作用于刚体上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公理三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图1-3a所示,以FR表示力F1和力F2的合力,则可以表示为:FR=F1+F2。即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两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两个力的矢量合。
在求共点两个力的合力时,我们常采用力的三角形法则:(如图1-3b)所示。从刚体外任选一点a作矢量ab代表力F1,然后从b的终点作bc代表力F2,最后连起点a与终点c得到矢量ac,则ac就代表合力矢FR。分力矢与合力矢所构成的三角形abc称为力的三角形。这种合成方法称为力三角形法则。
推论二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同一平面内互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则此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交于一点。
证明:设在刚体上三点A、B、C分别作用有力F1、F2、F3,其互不平行,且为平衡力系,如图1-4所示,根据力的可传性,将力F1和F2移至汇交点O,根据力的可传性公理,得合力FR1,则力F3与FR1平衡,由公理一知,F3与FR1必共线,所以力F1的作用线必过点O。
公理四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可见,自然界中的力总是成对地存在,而且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这个公理概括了任何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不论对刚体或变形体,不管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适用。应该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然等值、反向、共线,但它们不能平衡,因为二者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可与二力平衡公理混淆起来。
公理五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平衡时,若将此变形体视为刚体(刚化),则其平衡状态不变。
此原理建立了刚体平衡条件与谈形体平衡条件之间的关系,即关于刚体的平衡条件,对于变形体的平衡来说,也必须满足。但是,满足了刚体的平衡条件,变形体不一定平衡。例如一段软绳,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软绳变成刚杆,平衡保持不变。把过来,一段刚杆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压力作用下处于平衡,而绳索在此压力下则不能平衡。可见,刚体的平衡条件对于变形体的平衡来说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板书设计
1、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可以表示为:F=-F/或F+F/=0
2、公理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减去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作用效应。
3、公理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如图1-3a所示,以FR表示力F1和力F2的合力,则可以表示为:FR=F1+F2。即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两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两个力的矢量合。
4、公理四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它们的大小相等,指向相反,并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第二篇:工程力学基础课件
导语:工程力学涉及众多的力学学科分支与广泛的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的技术基础学科,工程力学的定理、定律和结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中,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以下是工程力学基础课件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工程力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三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静力学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物体的受力分析;
2.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3.力系的平衡问题。
第1讲§ 1 -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2静力学公理
【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对静力学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并掌握静力学公理及应用范围。
2、会利用静力学静力学公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力、刚体、平衡等概念;
2、正确理解静力学公理。
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力和力系的概念
一)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举例理解相互作用)
2)力的效应:
○ 1外效应(运动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举例)
○ 2内效应(变形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举例)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是定位矢量
4)力的表示:
○ 1图示
○2符号:字母+箭头 如:F??
二)力系的概念
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举例)
2)力系的分类
○ 1按力的的作用线现在空间分布的形式:
A汇交力系 b平行力系 c一般力系
○ 2按力的的作用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A平面力系
B 空间力系
3)等效力系与合力
A等效力系 ——两个不同力系,对同一物体产生相同的外效应,则称之
B合力——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这个力称为合力
2.刚体的概念: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其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2)理解:刚体为一力学模型。
3.平衡的概念:
1)平衡——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如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力系——作用在刚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系。
3平衡条件——平衡力系应满足的条件。
二、静力学公里
公理1 二力平衡公里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使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力构件: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物体。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厡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理1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公理3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等值、反向、共线,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公理4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如图所示F1+ F2= FR
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 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平衡时3F必与12F共线则三力必汇交O 点,且共面.
【小结】: 本节重点介绍了力的概念、四个公理和二个推论;二力构件与三力构件,应掌握其判断方法;注意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区别。
【作业】思考题 1-
1、1-2
第三篇:高职工程力学课件制作心得
《工程力学》 是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工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与高职高专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完全相悖。因此,高职高专教育要彻底改变普通高等教育那种学科型教育模式,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形成自己的特色。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高职工程力学课件制作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 微课 ” 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 ” 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近几年,各校的很多教师都投入于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浪潮当中,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设计出优秀的微课,付出了很多心血。
在制作微课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完成了微课制作。接下来我简单说一下微课制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因为本次课题目为”How to Take a Medical History”,为医学英语内容,授课对象为具备有一定的医学专业基础和一定的医学英语基础的医学生。
而本次课的特点是:
第一,本次课词汇丰富,涉及到医患沟通常用语如,Whatmedical problems or illnesses have you had in the past? 以及医学的相关专业词汇和短语,比如:palliation, provocation, symptom 等。
第二,所学内容要求英语语法准确规范。如,在第五步采集家族史的过程中,医务人员问到,Has anyone else in your familyever had problems like yours before? 采用现在完成时来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
第三,本次课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医务人员如何建立和谐的交流氛围,有针对性地询问问题和体现对病患的尊重等医患沟通能力。
第四,本次课是医护学生不可避免的课题,不论是何种专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都会应用到,而针对不同的病人又会有不同的提问方式和不同的问题结构,所以兼具应用性强和应变性强的特点。
第五,而在询问过程当中,医务人员要做到有序性,按照病人主动陈述到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提问,从自身问题到生活习惯问题,从个人症状到生活环境状况,使得病史采集既全面又高效。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内容丰富且有规律可循的课题。
那么我们为什么想到设计这样一次微课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现在的英文教材中普遍都没有系统讲解采集病史的方法,只是在对话中零星体现出。然而在课堂上系统讲解会花费大量时间,要反复讲解学生才能掌握。做成微课之后,就能归纳出所有的关键点,在短时间内直接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需求反复观看,最后实现掌握教学内容的目标。
第二,学生能在课前全面了解和在课后巩固理解采集病史的全过程,采用微课中插入动画,美语真人发音的形式,比课堂上更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兴趣。
第三,相对于传统教学,学生能够不只是死记硬背句子,而是把采集病史的过程作为一种规律来认识,反复练习,最后实现举一反三。
本次课的制作思路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吸引学生兴趣。从视觉上吸引学生,采用靓丽的颜色和动画;从听觉上吸引学生,邀请来自美国的朋友进行配音,例句简单,示范性强。
第二,所选例子贴近学生学习水平,同时反映出教材的重难点。
第三,用一般规律来指导学生。
接下来简单说一下我们制作微课的过程和技巧。我们的团队由 3 名教师组成,分别是 2 位英语教师高华斌和我,以及 1位计算机教师林茂然。
主要按照以下五个步骤有序进行。
首先,我们对参赛课题的主题进行了筛选,提炼相关的内容,对设计做出初步策划。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任务分配。高华斌经验丰富,学术严谨,主要负责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的规划和设计,以及整体进度的把握,也参与了 PPT 的制作等,我主要负责微课的讲授、教学内容的改编、声音的采集、视频的制作等。林茂然主要负责动画以及视频的制作,微课的录制等。
在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将各种素材进行编辑整合。
最后,再次对细节进行反复推敲和改编。
最终我们完成了微课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对于动画背景的采集,我们在网上搜索了很久,都没找到满意的图片,最后我们来到一医院体检中心办公室进行拍摄,才得以实现。而在后期配音的过程当中,对口型也比较困难,我们重复了录制了很多次。
最后,谈一谈对本次微课制作的反思。其中的优点主要是以下四点:首先,本次微课编写做到原创,其次,邀请美国朋友录制对话和例句,做到发音纯正,原汁原味。再次。目标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性。最后,动画的加入也使得教学更具趣味性。
而不足之处呢,第一,因为拍摄条件的限制,当时没有专门的录播教室,选择的最好的教室环境也偏暗,录像色彩偏暗,单调,尽管经过后期处理,还是不够理想。而且由于机位不够,拍摄角度单一,镜头无切换效果。最后,因为对于 Flash 的制作,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制作还欠成熟。而由于时间限制,我在后期配音对口型这个方面做得也不够好,有些地方没有完全吻合。
总而言之,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大家目标一致,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最终尽最大努力完成本次微课。虽不完美,但经过这样一次历练,大家也得到学习和成长。
第四篇:工程力学
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①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②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③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荷谱,而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中国在50年代就创建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北京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从事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研究。
简况 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 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流较小。采用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隔热瓦等特殊材料可以解决防热问题。
分类 飞行器发展到80年代已成为机械加电子的高度一体化的产品。它要求使用品种繁多的、具有先进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具有电、光、热和磁等多种性能的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按材料的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飞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火箭和导弹材料和航天器材料等;按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金属与合金材料、有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用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 对飞行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材质轻、强度高、刚度好。减轻飞行器本身的结构重量就意味着增加运载能力,提高机动性能,加大飞行距离或射程,减少燃油或推进剂的消耗。比强度和比刚度是衡量航空航天材料力学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
比强度=/
比刚度=/式中[kg2][kg2]为材料的强度,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为材料的比重。
飞行器除了受静载荷的作用外还要经受由于起飞和降落、发动机振动、转动件的高速旋转、机动飞行和突风等因素产生的交变载荷,因此材料的疲劳性能也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
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 飞行器所经受的高温环境是空气动力加热、发动机燃气以及太空中太阳的辐照造成的。航空器要长时间在空气中飞行,有的飞行速度高达3倍音速,所使用的高温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高温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在空气和腐蚀介质中要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并应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可达3000[2oc]以上,喷射速度可达十余个马赫数,而且固体火箭燃气中还夹杂有固体粒子,弹道导弹头部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高达20个马赫数以上,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有时还会受到粒子云的侵蚀,因此在航天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高温环境往往同时包括高温高速气流和粒子的冲刷。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熔解热、蒸发热、升华热、分解热、化合热以及高温粘性等物理性能来设计高温耐烧蚀材料和发冷却材料以满足高温环境的要求。太阳辐照会造成在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和飞船表面温度的交变,一般采用温控涂层和隔热材料来解决。低温环境的形成来自大自然和低温推进剂。飞机在同温层以亚音速飞行时表面温度会降到-50[2oc]左右,极圈以内各地域的严冬会使机场环境温度下降到-40[2oc]以下。在这种环境下要求金属构件或橡胶轮胎不产生脆化现象。液体火箭使用液氧(沸点为-183[2oc])和液氢(沸点为-253[2oc])作推进剂,这为材料提出了更严峻的环境条件。部分金属材料和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这种条件下都会变脆。通过发展或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纯铝和铝合金、钛合金、低温钢、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全氟聚醚等,才能解决超低温下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密封等问题。
耐老化和耐腐蚀 各种介质和大气环境对材料的作用表现为腐蚀和老化。航空航天材料接触的介质是飞机用燃料(如汽油、煤油)、火箭用推进剂(如浓硝酸、四氧化二氮、肼类)和各种润滑剂、液压油等。其中多数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或溶胀作用。在大气中受太阳的辐照、风雨的侵蚀、地下潮湿环境中长期贮存时产生的霉菌会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耐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抗霉菌性能是航空航天材料应该具备的良好特性。
适应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对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高真空(1.33×10[55-1]帕)和宇宙射线辐照的影响。金属材料在高真空下互相接触时,由于表面被高真空环境所净化而加速了分子扩散过程,出现“冷焊”现象;非金属材料在高真空和宇宙射线辐照下会加速挥发和老化,有时这种现象会使光学镜头因挥发物沉积
而被污染,密封结构因老化而失效。航天材料一般是通过地面模拟试验来选择和发展的,以求适应于空间环境。
寿命和安全 为了减轻飞行器的结构重量,选取尽可能小的安全余量而达到绝对可靠的安全寿命,被认为是飞行器设计的奋斗目标。对于导弹或运载火箭等短时间一次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力求把材料性能发挥到极限程度。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并保证安全,对于金属材料已经使用“损伤容限设计原则”。这就要求材料不但具有高的比强度,而且还要有高的断裂韧性。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测定出材料的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的扩展速率等数据,并计算出允许的裂纹长度和相应的寿命,以此作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有机非金属材料则要求进行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确定其寿命的保险期。复合材料的破损模式、寿命和安全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第五篇: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地基与基础、工程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工程制图与cad、计算机应用、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