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师说课稿(大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瓶子,以废旧的瓶子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只有教师灵活掌握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大班的身体发展水平,幼儿已经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为: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品质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
1.激发幼儿探索瓶子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说活动准备】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来,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连贯性,达到活动目标。在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关于瓶子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准备:1.经过装饰的瓶子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白兔、小黑兔头饰若干,录音机一台;2.幼儿已经会做瓶子操;3.用粉笔画出顶瓶走,绕瓶跑,夹瓶跳所在的区域。这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重难点】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完成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要求幼儿在游戏的竞争氛围里,灵活的、协调的掌握新的动作要求。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要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大班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追求比赛结果,难免会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的坚持、提醒。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在比赛中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教法:
1.讲解示范法:对于体育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游戏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儿因使用器械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等意外发生。但是,对于这一教法,我只是在开展游戏的环节适当的采用,因为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探索。
2.语言提示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某些具体动作要点、规则的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采用语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动中简洁、明确的提示、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3.情感渗透法:情感渗透对幼儿活动中实现的情感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我会及时给予幼儿激励和表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获得鼓励的同时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练习法:幼儿对动作的练习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动作。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后,教师进行个别示范,再提供机会给幼儿自由分散练习也有利于后面游戏环节的开展。
2.游戏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法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此方法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
3.比赛法:比赛中幼儿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说活动过程】
结合教育活动的有序性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按照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大环节:1.准备部分。2.基本部分。3.结束部分。
第一大环节:准备部分根据幼儿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首先我会利用音乐的辅助,带领幼儿出场并随着音乐节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动作。在提高幼儿身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瓶子具有多种玩法的意识。随后,我会组织幼儿做瓶子操,进行全身性的活动,为第二大环节的开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大环节:基本部分经过上一环节的热身,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活动能力已经逐步达到较高水平,所以在此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自主探索-达成目标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就有“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促使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首先我会用适当的教师语言和隐性示范,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合作探索。然后进行归纳小结,并示范个别玩法,扩大幼儿思维,也为下一部分的游戏环节打下基础。最后让幼儿自由结伴,分散练习,巩固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整个自主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开展游戏-达成目标2、3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练习兴趣,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娱乐性的同时,练习和巩固基本动作,达到增强体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设置了三个竞赛性的小游戏,分别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急缓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我会利用道具设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分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师语言激发两组幼儿进行竞争,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积极性。层层递进,引出竞赛游戏。
在游戏开始前,我会用讲解示范法,清晰、准确、生动的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对幼儿提出要求,再组织幼儿有序的开展游戏。因为幼儿的自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我会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开展中,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并利用幼儿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儿互相监督,遵守游戏规则和进行团结合作。
在第二个小游戏中,我没有预先摆放好小瓶子,而是让幼儿根据预先的定位来摆放,是为幼儿创造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提高幼儿积极性。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我会先引导幼儿进行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再进行总结评价。注意抓住一个点分别对两队幼儿进行表扬,语言中进行运动、合作快乐、健康重要的情感渗透。
第三大环节:结束部分幼儿经过激烈的比赛之后,身体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在这一环节就是我会带领幼儿手持瓶子在音乐声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动作,帮助幼儿平稳情绪,放松身体。然后列队走回教室,完成整个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月亮姑娘做衣裳》是大班上册主题二《我是中国人》次主题一《欢腾的节日》里的一节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巧妙地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这一自然现象,同时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且让幼儿初步地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本次活动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对话简洁鲜明,故事情节层层递进,能充分地激发大班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
(2)目标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对大班幼儿提出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幼儿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这是一个知识目标,幼儿通过倾听故事的内容,就能了解月亮会不停变胖这一自然现象。大班的幼儿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要不断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2、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定了这一目标。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故事中的用词形式,描述一下月亮,尝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言语发展能力很快,模仿力强。词类范围扩大,词汇掌握不断增多,对词义理解加深,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此时的幼儿能用清楚的、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较恰当,能够完整地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编故事,还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此时的幼儿对于说话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也有很强的语言表达愿望,思维的逻辑性也不断的展现,因此在活动中和幼儿讨论有关月亮的变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5)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有意识的观察夜晚的天空,并引导幼儿观察月亮。
活动中:1、教学挂图2、表现也玩宁静的背景音乐3、课件4、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我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的开头,我利用优美安静的音乐和夜晚星空的动画,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温馨的、真实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顺利的带入了本次活动。
2、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主要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第一遍故事讲述完毕后,运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梳理了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对幼儿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三、说学法
1、操作法:本次活动我运用和故事情节非常贴切的4幅图片,让幼儿亲自操作排序,更好的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图片形象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
2、自我纠正法:幼儿操作4幅图片后,通过老师的额再次讲述故事,自己判断,纠正4幅图片的排序,让幼儿变成自己的学习的主体,不依赖老师。
3、模仿法: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通过学说故事中的比喻的手法,从而模仿,创编比喻的语句。幼儿正是通过模仿他人的语言而不短积累和进步的。
四、说教学流程
一节吸引幼儿的教学活动,好的开头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选择了播放优美安静的音乐同时,出示夜空的动画,()结合幼儿观察夜晚天空的经验,以一次轻松的谈话开始本次活动。我以温馨,甜美的语言这样对幼儿说:小朋友听说你们晚上跟爸爸妈妈一起观察了夜晚的星空,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月亮像什么?自然的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教师运用挂图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条理,我在讲解故事后会提问幼儿这样几个问题。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2、裁缝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为什么3次都没有做成?3、月亮姑娘是怎样变得呢?请幼儿操作4幅图进行排序。
三、教师利用图片再次讲述故事,幼儿看自己排的顺序是否正确。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再次理解故事的内涵,体会月亮不同时期的变化。并且根据教师的再次讲解,判断4幅图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幼儿经过再次倾听故事,自己判断故事的顺序,而不是老师简单、直接的告诉幼儿,这样使幼儿在无意中觉得是自己完成的,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理解故事的内容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因此通过再次讲述故事和操作月亮变化的4幅图片,能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做到重点突出。
四、介绍故事中比喻的手法,引导幼儿描述故事中描述月亮变化的词语。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因而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个故事中的比喻运用的也比较多,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幼儿了解比喻的手法,对以后的写作、交流沟通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好处。因此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比喻的用法,并且尝试用比喻来描述一下月亮,我把它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和提升。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提问:故事里说月亮弯弯的细细的像小姑娘的眉毛,请你也像故事里那样,说一说月亮吧。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此环节中幼儿可以畅所欲言,教师要给与及时的鼓励支持和肯定,相信当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储备,说出不同的比喻,一定会是本次活动的高潮。
活动延伸:播放月亮变化的课件,让幼儿完整的了解月相的变化。
五:说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流程设计思路清晰,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得当,把握准确,语言设计简练、易懂。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与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非常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透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透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与家庭的了解,帮忙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取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资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与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带给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透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透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到达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透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用心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透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用心性。
(2)记录法:透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那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与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透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非常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与调查表,教师透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能够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能够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透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潜力,动脑筋用心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一齐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透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透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与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资料。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透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潜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资料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状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动《9以内数的直加— 1,2,3,4》,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初步构想: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开发人的智慧的科学,正在全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教师们通过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已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珠心算教学以算盘为媒体教学,把游戏和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玩、玩中会,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满意,更能启迪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在教育与发展间应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珠心算教学的出发点正是幼儿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1)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练,感受珠心算活动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2)动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力图体现珠心算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主体性和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习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习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习,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
试拨“1 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 2,3,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习,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其次,体现为多种方式的动,通过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学习,同时作用,在看看、说说、听听、画画、想想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学得快,忘的快、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自控能力差的年龄特点,开展“闪电读数”、“读、画珠图”等练习,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幼儿的记忆力、反应力、有意注意力的发展。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被肯定的情感特征,我设计了“记时拨珠”“拨珠接力”等环节,使幼儿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小红珠的发放更是贯穿与活动的始终,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全部构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多多指正,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重要手段。它与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语文活动共同构成“五指活动”,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目、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学习和掌握简单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有效工具,才能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重要性,表现最为突出一点,便是创造性地发展幼儿智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美术发展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章总目标,确定本课题目标为: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幼儿美术活动特点,掌握幼儿美术教育方法,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操作,并用自己喜欢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针对实践教学可以灵活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能力,发展幼儿细致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和内容美。
情感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体验美术创造乐趣;
三、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幼儿绘画中特殊表现。
制定重点依据是:学生对幼儿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儿绘画年龄特点及特殊表现,才能进行美术指导。
四、教学难点
本节教学难点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制定难点依据是:我认为美术教学目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提高,而更多是幼儿对美好事物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创造。所以如何巧妙把情感教育与单调技能技巧相融合是美术教育一个难题。
五、教学准备
根据选材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活动准备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生活经验准备:让学生观察3~6岁幼儿如何进行绘画
2、教材教具准备:两组美术作品
有关3~6岁幼儿绘画作品
绘画工具和材料
六、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活动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认识,加深对艺术社会作用认识。在美术学习方法中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表现方法。
学生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七、教学程序
(一)以绘画作品导入课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展示出两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一幅是梵高《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画家米罗作品 《人投鸟一石子》。我先简单介绍画家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探讨引入学生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 和线条感受。这时,我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是一种夸张、变形艺术手法,并请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这两幅画整体感受,同时引出美术相关基础知识。
(二)展示3~6岁幼儿绘画作品,分析掌握幼儿绘画中特殊表现
这个环节为本节重点,我采取突破策略是:
通过学生收集3~6岁幼儿绘画作品,先作出比较,得出最初结果。作品所展现出来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而里面有东西也画出来;有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学生往往嘲笑幼儿涂鸦作品。老师再展示相关图片,与学生一起再进行综合探讨分析,幼儿由于年龄、心理、情感、经验原因其绘画一般都非常简单、抽象,带有强烈主观倾向性。随着年龄增长、知识丰富、技能提高,幼儿绘画上抽象性会逐渐减弱,他们会画愈来愈具体、生动、形象。探讨中不仅要开阔他们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最贴近主题内容。
在探讨中主要通过启发性提问归纳结论:
3~6岁幼儿年龄、心理发育都要什么样特点?
作品都有怎样特征?
每个年龄段都有怎样变化?
总之,逐步加深学生对幼儿绘画特点理解。
(三)通过讲述法对绘画所需材料、形式及种类这些基本常识进行讲解。
结合绘画工具和使用材料讲述正确使用方法,对绘画形式和种类进行简单了解。
(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这个环节为本节难点,我采取突破策略是:
采用示范讲解法对每一种方法基本要点展开说明,然后鼓励学生自己体验,这样每个学生可以发挥自己长处,展开想象,表达自己感受与体验,老师作为引导者,如果学生发生困难,有作不下去情况,可根据作品稍加启发与提示。在学习绘画方法中老师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老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理解,同时运用对比方法,感受实物、绘画作品不同。
如,学习观察法,我引导学生对范画色彩、线条、造型、大小进行深入有意识观察。让学生学会从无目,无顺序,片面观察到有目,有序,全面多角度观察。绘画手段也采取开放式:可以采用动物羽毛,贝壳,植物叶和果实,废弃物等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操作中学生可以选择身边材料:同学,窗外景物,最熟悉事物等,进行先观察——绘画——再观察——再绘画。
另外,如何使单调学习方法被幼儿接受呢?我们可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特点,力求绘画活动游戏化。
如,吹画游戏,吹画即把颜色滴到纸面上,让幼儿用嘴把水滴吹散或流淌,根据偶然效果,产生奇特图案,然后再让幼儿添画。这样,每个幼儿作品就各具特色,极富创造性。再如,实物拓印,许多物品剖面都有有趣形状,用这些物品蘸颜色压印在纸面上,别有一番意味,如玩具小车齿轮,可以滚印出各种图案,也可以用海绵、瓶盖、玻璃球、树叶蘸颜色拓印在纸面上,这些材料可以展示丰富多彩图案世界。
(五)教学延伸
将学生作品贴于展板,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画完画后感受,同时利用这些作品回顾复习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感受周围艺术、文化气氛,参观博物馆、参观大自然美好景色、现代建筑、家乡风貌等,在生活中学会用美眼光欣赏一切,感受生活和劳动传达出来强烈、炙热感情。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6一、说教材
(一)教材来源
书本、《指南》精神、相关政策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活动对象
分析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分析
(三)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指南》的要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如下。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以上分析,我将活动的重点确立为:******难点确立为******对于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倡导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本次活动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直观法、谈话法、操作法、视听唱法、赏识激励法、故事想象法、启发联想法、运动觉参与法***)等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现预期活动目标。
三、说学法
根据本活动对象的年龄特征,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游戏法、尝试法、多种感官参与法、交流讨论法、操作体验法***)等,以培养幼儿******的能力。
四、说活动流程
(一)导入环节:
(游戏导入、语言导入、故事导入、视频、音乐……)
(二)(三)
(四)(五)活动延伸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聚焦于***(生活中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从幼儿感兴趣的***引入,引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共鸣,同时运用多媒体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辅之以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幼儿创设了观察、想象的空间以及锻炼语言的机会,既有师幼互动,又有幼幼互动,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有效突破重难点,完成活动目标。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的原理,既有幼幼互动,又有师幼互动,还有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不足之处:幼儿可能在***存在困难,不能***,需要教师在观察时进行适当帮助和支持,促使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再者,***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幼儿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需要不断的拓展和深化。
扩展阅读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7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二)知识准备: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两点: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怎么样了?秋天又怎么样?小树叶落不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习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说教学程序: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6、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8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爱。小朋友平时可能觉得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本次活动以“母爱”为支点,截取及格生活中常见的爱表达方式:爱是亲亲热热、爱是为了长大、爱是一起分享、爱是给予帮助。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2、体验被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活动准备:
爱心卡,字卡,动物爱心图片,录音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爱心卡”,引出主题。
师:这是什么?(爱心卡)
幼:上面还有一个字。
析:幼儿发现卡上有字,顺着孩子们的“发现”,我及时地把问题转到了卡上的字——“爱(love)”,接着自然地导入了我们的活动主题——爱(love)。
师:对,这是一个爱字,下面的love是爱的英文字母。
师:什么是爱?
析:没有答案的问题,给孩子一个自由讲述的空间。让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认为的爱可以随意表达出来。
(二)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也有一些爱的故事,请你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他们的爱是怎样的爱?
析: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图。
2。提问,依次出示相应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样的爱心故事?
图一:猫妈妈和小猫的爱心故事。
师:猫妈妈和小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抱在一起?
析:这个提问给了孩子大胆想像,充分讲述的自由。
师:谁知道“亲亲热热”表示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亲亲热热呢?
幼儿模仿亲亲热热的动作,感受爱是亲亲热热。
师:猫妈妈用“抱抱”来表达对小猫的爱;小猫觉得爱就是亲亲热热。(出示字卡——亲亲热热。)
析: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这种特殊的表现、交流方式来感受爱,不但增进了与同伴的友谊,而且帮助幼儿理解了爱的表达方式。
图二:熊妈妈和小熊的爱心故事。
师:哎呀,小熊怎么了?胸妈妈怎么背对着小熊,不去救它呀?
析: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游泳的”这一知识。在缺乏这种经验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小熊掉到河里了。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小熊是被它的妈妈故意推下水的。
师: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
师生共同举手表决“爱”与“不爱”。
帮助幼儿理解“爱是为了长大”。
师:其实熊妈妈非常爱小熊,因为小熊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游泳这项本领。它把小熊推下水是为了帮助小熊早一点学会游泳。
师:现在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熊妈妈的爱就是为了熊宝宝快快长大。(出示字卡——为了长大。)
析:老师的引导给另外幼儿知识的点拨,孩子们了解到熊妈妈的这种爱其实是在锻炼小熊,他们对熊妈妈的态度便有了一致的改变____熊妈妈是爱熊宝宝的。
图三:蜜蜂妈妈和小蜜蜂的爱心故事。
师:蜜蜂妈妈是怎样爱她的孩子的呢?
师:小蜜蜂们品尝着香香甜甜的花蜜,高兴地说:“爱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师:你有了好东西时和别人一起分享吗?
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的经验。
析: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一起分享”的含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分享经验来说一说,为他们提供一个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爱心的平台。
图四:蚂蚁妈妈和小蚂蚁的爱心故事。
师:蚂蚁妈妈爱它的孩子吗?它有时怎样表达对孩子的爱的呢?
师:蚂蚁妈妈在小蚂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小蚂蚁帮助。小蚂蚁觉得爱就是给予他人帮助。(出示字卡——给予帮助。)
师:除了妈妈给了小蚂蚁帮助,还有谁也帮助了小蚂蚁?(小树叶、小树枝)
相互讨论:平时你帮助过别人吗?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帮助了别人心里觉得怎么样?
析:再一次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又一次的经验交流中,使他们体验相互帮助带来的快乐。
师: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妈妈、大家对你的爱,你觉得很幸福,你爱大家吗?你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大家的爱?你给了别人你的爱,你觉得幸福吗?
析:让幼儿在讨论中体会到、领悟到原来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小结:是呀,被别人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延伸活动
师: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一张爱心卡,小朋友可以把你得到的爱或者你对别人的爱画在上面,并和小朋友来交流交流。
最后并把画好的爱心卡挂到爱心树上。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析:最后运用绘画的形式,是想让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对得到别人的爱和你对别人的爱有一个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落实。
反思: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对这个活动的内容从他们的反映上来说,是落实下去了的。就是对四幅图进行讲述落实时,对“爱是亲亲热热”这个比较好理解的,落实得很多,而对后面“为了长大”“给予帮助”反而没有深入进去,简单过去。应对后面两个多点时间进行讲述分析。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9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0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教材《动物过冬》,这是幼儿园建构式课题教材《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教材《动物,我们的朋友》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吕,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教材《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说教法
新教材《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三、说活动过程
1、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
。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教材《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四、游戏互动:我也来当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教材《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提高幼儿教育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1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社会活动——我们长大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新《纲要》中指出选择幼儿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他们内心都非常渴望长大,喜欢模仿比他们大的孩子和大人。但由于其认知能力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意识不到自己在慢慢长大,本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并体味成长的快乐和自豪。从而促进幼儿心智上的成长——我长大了,长大真好,我要长大。
为此,我选取了本次活动。跟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方面考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感受自己身体的的长大。
2、体味成长的快乐,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3、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说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作了以下准备:
1、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图片。
2、各类婴儿衣物等。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采用多种教法进行。
1直观法:
通过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幼儿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的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
3、操作法:
杜威曾经说过:“儿童学习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不断去增加,改造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经过了与材料的相互接触,他们才会真正地学到知识。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了赏识激励法,交流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长大了》是一个社会领域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通过看照片初步感知:让幼儿初步感知自己长大了。
(二)通过试穿衣物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到自己的成长:我是长大了这个环节通过进一步感知身体的成长让幼儿知道自己真的长大了,教师用欣喜的语气感染幼儿,对幼儿的成长表示肯定、欣赏,从而激发孩子对自己的长大感到快乐、自信和自豪的情感,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通过观察发现讨论,让幼儿感知到自己能力上成长:我真的长大了这个环节通过看图片和讨论以及幼儿自己实践整理实物,对幼儿能力上成长加以肯定和赞扬,使幼儿对成长的感知由身体过渡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自己成长的自信和自豪感。
(四)延伸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你们真的长大了,长大了你想要干什么?你要学会干什么?从心智上进一步激发孩子对长大的渴望,我要长大,长大了我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2活动目标:
1、能观察日常生活用品的花边,找出他们对称排列的规律。初步感受对称美。
2、用目测找中心和对称排列的方法装饰花边。
3、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油画棒、范例花纹、活动花边,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帽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幼儿帽子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东西?它们什么地方最漂亮?花边是由什么花纹组成的?它们什么怎样排列的?用什么颜色画出来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花边是由点、线、简单几何图形和小花、小草等花纹组成的。它们排列很有规律,间隔开的花纹是一样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一样的,这叫对称,花边的颜色有的很鲜艳,有的很柔和。
2、引导幼儿学习花边的装饰方法。
教师出现活动花边进行讲解演示:
用目测的方法找出中心点,画上简单的花纹,在花纹的两端用同样的颜色画出同样的花纹。
换一种颜色在中间和两端的花纹之间画另一种花纹,花纹之间要间隔均匀。
用这种方法往下画,画出来的花边就对称了。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请小朋友先观察老师画的美丽的花边,小朋友先想好选择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想好颜色再开始画。画时要注意大小、方向和颜色的对称。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对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设计花纹,搭配颜色。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请幼儿将花边在作业栏中展览出来,教师从花纹、色彩、对称规律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3说选材
蒙氏研究中认为:儿童自两岁起就能凭直觉知道哪个多,哪个少。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如果只干燥地告诉幼儿“1”和“许多”的关系是比较抽象,枯燥的。但伴随着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小兔拔萝卜”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幼儿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中“小兔子”也是幼儿们熟悉的,活动设计简单,形象直观,满足幼儿具体思维形象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步的数概念
说目标:
3岁左右的幼儿对“1”和“许多”的理解,总是同实践和物体的认知紧密相连的,所以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验,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活动重难点: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的重难点定在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上,因为在学习数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进行感知,让幼儿知道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幼儿有的经验:拔萝卜经验 “小兔子和大灰狼游戏”经验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萝卜若干
场地准备,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
筐子每人一个
说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下开始游戏
兔宝宝,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拔萝卜怎么样?
这种情景开题的方法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目的就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初步感知“1”和“许多”
我们家有几个兔妈妈“1个”,有多少兔宝宝。“许多”,今天我们要带上筐子去采蘑菇,这儿有多少筐子啊?(许多)现在请兔宝宝每人拿一只筐子,拿好筐子我们出发了。
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进行初步感知,通过拿筐子,在拿和说的过程中,了解1和许多,让幼儿清楚自己手中的1 个筐子是刚才许多筐子中分出来的。
三、进一步感知,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1、我们来到萝卜地里了,你们看地里有多少萝卜呀?(许多)现在妈妈给你们一个任务,每个小兔子去一个萝卜放在自己筐子里,然后回到妈妈身边2、我们宝宝真能干,快来告诉妈妈,你们拔了几个萝卜,要求幼儿对妈妈说我们拔了1个萝卜。请把1个1个的萝卜放在妈妈的筐子里,请看1个1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变成了几个呢?(许多)
本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全部参与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们进一步感知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1个1个合起来会变成许多,从而突破了重难点,达到师生互动,四、结尾部分
游戏“宝宝们快看谁来了几只(大灰狼)啊,一只,那我们有多少只?(许多)让我们一起把大灰狼赶跑吧!
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1个,那些是许多个让幼儿通过分点心盘,分点心,分水杯,分毛巾,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1”和“许多”加强理解“1”“许多”之间的关系,从中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
说活动特色
① 活动情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数的探索和兴趣。
② 学习游戏化,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影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整个活动以角色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幼儿们通过当兔宝宝与妈妈一起拔萝卜,赶走大灰狼的游戏情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达到了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4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
一、说设计意图:
我们知道,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在舞蹈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所以在这个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大胆地采用了“舞谱“这一独特的媒介,让幼儿在观察、模仿、自由探索中主动地去学习舞蹈。
二、说活动目标:
在对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足够的了解之后,我们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
1、让幼儿在熟悉律动曲的基础上,看舞谱学习律动《快乐的小鸭》,并体会律动中快乐的情感。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3、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由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高、中、低水平幼儿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例如高水平的幼儿可以听着一首乐曲来进行即兴舞蹈,低水平的幼儿在学习比较复杂一些的动作时就会觉得挺吃力。针对于这种情况,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自已的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之后,我们将幼儿按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了分组,并紧紧围绕活动总目标制定出了各小组活动层次目标:
1、高水平幼儿活动层次目标: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换动作,学习两人互相合作,能较准确地模仿出舞谱。
2、中水平幼儿活动层次目标:主要学习手脚协商地跳舞,感受出律动曲的情绪。
3、低水平幼儿活动层次目标:学习用手学做出鸭嘴状,并且学习蹦跳步。
三、说教材选择与分析
为了能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的目标,在制定出活动目标后,我们慎重地选择了“小鸭“这个教材。
小鸭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形象之一,其特有的撅臀、摇摆等特点是幼儿乐于模仿的,再加上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和爱好模仿等特点,所以本活动选择的舞蹈动作素材非常形象、生动,有:小鸭喝水、小鸭游泳、小鸭问好等动作。这些动作的选择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小鸭问好这个动作,充分地体现了目标中所提出的“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这一点。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们总结出了这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幼儿学习看谱跳舞。为什么说看谱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幼儿在把静态的画面转化为动态的舞蹈动作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糸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如:幼儿先观察舞谱(包括观察舞谱的动作以及舞谱的记号),然后再进行模仿,就是用肢体再现出所看到的图象,模仿之后还要进行自我调整才能完成一整个动作的学习,所以说看谱学习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
那么这个活动的难点是什么呢?就是幼儿编排律动的顺序,这就要求,幼儿要在脑海中迅速地收集大量的动作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音乐把所学到的动作合乎情理地串编起来。
四、说活动准备
整个活动的实施要求我们准备:
1、磁性黑板三块,律动舞谱一套,大背景图一张。
2、小鸭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带三盘。
3、活动开始前可让幼儿适当地欣赏律动曲和进场曲若干遍。
我们为幼儿准备的舞谱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给幼儿准备这么多颜色的舞谱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设计舞谱时,将一组动作的舞谱设计为同一种颜色。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舞谱颜色的变化来给幼儿一个感官上的刺激,暗示、引导幼儿能及时地根据乐句的变化来变换动作。
五、教学方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我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四种教学方法:引导法、对比法、分解组合法和示范法。这四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例如对比法,在幼儿看舞谱学习跳舞的过程中,幼儿更多的只是注意到了自身动作的发展,当幼儿学习完整个律动之后,老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表演,幼儿在观看别人表演的过程中,去观察自已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观察自已的表情和别人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对比,来感受什么样才是美的舞蹈,在协调与自我修正当中得到了发展。
六、说学法指导
无论是在老师间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个活动中,始终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尝试,积极地去和周边环境进行互动,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了运用,如:看、听、说、想、做等等。在老师的充分引导、启发下,幼儿的思维非常地活跃,乐于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对美的体验,其中,模仿、发现、对比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
七、说说教学程序
我们这个活动的教学程序的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依据的,整个活动的程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中的“情境“这个要素,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主要是创设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图和语言感染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当中,自已则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2、分组学习
这是最能体现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对话“这两个要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要通过互相合作、协商、修正来完成动作的学习,幼儿之间不仅要对话,幼儿和教育环境之间也要进行“对话“。当然了,在幼儿的分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也要紧扣着小组活动层次目标来进行指导。
3、编排律动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得到了充分地参与,体检到了自我满足,幼儿对自已编排出来的、富有情节性的律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下一步的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4、欣赏示范、巩固引新
这个环节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意义建构“这一要素的最佳体现。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律动,帮助幼儿掌握表现律动的正确方法。在幼儿学习完律动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小鸭动作的特点,创编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照相“动作。在这一环节中,幼儿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动作,还发挥了想象力、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
5、活动结束
教师说:“小鸭子们,天色不早了,让我们一起回家吧!“然后组织幼儿按照原来的路线做各种动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动室。这个环节的设计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尾呼应的作用,过渡自然,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活动。
通过这个舞谱教学活动,幼儿体会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幼儿的各种素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5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和此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这也是此活动的知识目标。让幼儿尝试按一定标准(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是这次活动的能力目标。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难点是尝试按一定标准分类。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以及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插塑、钉子、曲别针、硬币、钥匙、玻璃球、布条等
除了探索区小猫钓鱼的玩具外教师又在活动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铁制品。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幼儿喜欢游戏,活动的开始幼儿以小猫的身份介入到小猫钓鱼的游戏中,幼儿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专心的投入游戏。
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求知欲是幼儿的本能。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有的鱼能吊到鱼竿上,有的鱼却吊不到。”幼儿初次探索磁铁的存在和奥秘(会吸铁)。“原来有的小鱼上有回形针,有的没有。”
将情景游戏和科学有机知识结合,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和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问题设置法。
2、试分类,满足求知欲。
通过前一环节的开展,幼儿已经对磁铁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不错的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特性并尝试探索分类。“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试一试那些能被磁铁吸起来那些不能 ”幼儿自由的尝试分类。最后得出结论:能吸起的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铁做的。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提倡幼儿交流、合作。幼儿学习方法,主要是尝试法和操作法。
3、联系生活,感受乐趣。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铁制品,并能够用语言来总结自己的活动过程。这次活动从探索熟悉的游戏,到探索身边的事物,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法。
最后是活动延伸部分:
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详吸的现象。
引导幼儿寻找、发现更多的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制做的物体。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社会活动——我们长大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新《纲要》中指出选择幼儿教育活动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他们内心都非常渴望长大,喜欢模仿比他们大的孩子和大人。但由于其认知能力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意识不到自己在慢慢长大,本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并体味成长的快乐和自豪。从而促进幼儿心智上的成长——我长大了,长大真好,我要长大。
为此,我选取了本次活动。跟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技能方面考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感受自己身体的的长大。
2、体味成长的快乐,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3、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说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作了以下准备:
1、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图片。
2、各类婴儿衣物等。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采用多种教法进行。
1直观法:
通过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幼儿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的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习惯。
3、操作法:
杜威曾经说过:“儿童学习知识,认识外部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不断去增加,改造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经过了与材料的相互接触,他们才会真正地学到知识。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了赏识激励法,交流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长大了》是一个社会领域的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通过看照片初步感知:让幼儿初步感知自己长大了。
(二)通过试穿衣物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到自己的成长:我是长大了这个环节通过进一步感知身体的成长让幼儿知道自己真的长大了,教师用欣喜的语气感染幼儿,对幼儿的成长表示肯定、欣赏,从而激发孩子对自己的长大感到快乐、自信和自豪的情感,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通过观察发现讨论,让幼儿感知到自己能力上成长:我真的长大了这个环节通过看图片和讨论以及幼儿自己实践整理实物,对幼儿能力上成长加以肯定和赞扬,使幼儿对成长的感知由身体过渡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自己成长的自信和自豪感。
(四)延伸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你们真的长大了,长大了你想要干什么?你要学会干什么?从心智上进一步激发孩子对长大的渴望,我要长大,长大了我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彩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科学领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教学与学法、活动过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先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正如《纲要》中所要求的,选取事物要贴近幼儿生活,就拿“彩虹”这一自然现象来说吧,它常常出现在夏天雷雨后,云层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时,经过阳光的折射,就会在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但往往孩子们还未仔细欣赏时,它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让人难以捉摸。根据以上情况便生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次活动。
接下来我对幼儿现状进行分析: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强,能够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而且喜欢动手,敢于尝试。在生活中感觉自己很棒,信息十足。《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美丽的彩虹》。
二、说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引和导向作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2、能力目标: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3、情感目标: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制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教学难点是: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游戏中,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选择晴天开展活动2、物质准备:课件一份,镜子人手一份,盆中装满水,圆珠笔,色拉油,白纸,三棱镜,放大镜,泡泡等。
五、教学与学法《纲要》提出:
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尝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提问法:教师有意识地提出幼儿所关注的、感兴趣的、有益于发现某种关系的问题为幼儿指引了探索的方向,减少了探索的盲目性。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并理解知识的最好的方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2、尝试探究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断地尝试失败,最终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使孩子们懂得真理存在于客观事实之中,并体验探索的乐趣。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六、活动过程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的过程:
猜谜语,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学习动手制造“彩虹”--交流总结--延伸活动。 我是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亲身体验,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克服重点和难点。具体过程如下: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会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入活动中。(弯弯一座桥,挂在半天腰,七色排的巧,一会不见了。请你猜猜我是谁?引导幼儿根据经验猜出谜底--彩虹.)第二个环节是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以下三个小环节来实施:
1、幼儿自由玩镜子。幼儿在玩中和同伴说说从水中的镜子中找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射。
3、说说自己的发现。数一数有几种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我开始的直接提问是让孩子们拿着镜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讨论自己的发现,幼儿讨论的问题肯定不充分,之后我用语言提示他们“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一照”,这样有目的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彩虹”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镜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颜色。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动手制造“彩虹”。
经过前一环节的介绍,幼儿对“彩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么漂亮的彩虹一会就没有了,怎么办呢?”我直接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孩子们肯定会说:“我们可以自己做一条'彩虹'呀?那怎么制造'彩虹'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寻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镜、三棱镜、圆珠笔、白纸……幼儿自由地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交流、合作。本环节是运用了尝试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动的难点之处。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日常生活用品的花边,找出他们对称排列的规律。初步感受对称美。
2、用目测找中心和对称排列的方法装饰花边。
3、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油画棒、范例花纹、活动花边,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帽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幼儿帽子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东西?它们什么地方最漂亮?花边是由什么花纹组成的?它们什么怎样排列的?用什么颜色画出来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花边是由点、线、简单几何图形和小花、小草等花纹组成的。它们排列很有规律,间隔开的花纹是一样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一样的,这叫对称,花边的颜色有的很鲜艳,有的很柔和。
2、引导幼儿学习花边的装饰方法。
教师出现活动花边进行讲解演示:
用目测的方法找出中心点,画上简单的花纹,在花纹的两端用同样的颜色画出同样的花纹。
换一种颜色在中间和两端的花纹之间画另一种花纹,花纹之间要间隔均匀。
用这种方法往下画,画出来的花边就对称了。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请小朋友先观察老师画的美丽的花边,小朋友先想好选择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想好颜色再开始画。画时要注意大小、方向和颜色的对称。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对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设计花纹,搭配颜色。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请幼儿将花边在作业栏中展览出来,教师从花纹、色彩、对称规律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动《9以内数的直加— 1, 2, 3, 4》,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初步构想: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开发人的智慧的科学,正在全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教师们通过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已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珠心算教学以算盘为媒体教学,把游戏和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玩、玩中会,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满意,更能启迪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在教育与发展间应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珠心算教学的出发点正是幼儿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1)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练,感受珠心算活动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2)动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力图体现珠心算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主体性和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习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习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习,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
试拨“1 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 2, 3, 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习,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其次,体现为多种方式的动,通过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学习,同时作用,在看看、说说、听听、画画、想想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学得快,忘的快、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自控能力差的年龄特点,开展“闪电读数”、“读、画珠图”等练习,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幼儿的记忆力、反应力、有意注意力的发展。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被肯定的情感特征,我设计了“记时拨珠”“拨珠接力”等环节,使幼儿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小红珠的发放更是贯穿与活动的始终,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全部构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多多指正,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与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非常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透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透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与家庭的了解,帮忙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取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资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与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带给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透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透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到达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透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用心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透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用心性。
(2)记录法:透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那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与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透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非常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与调查表,教师透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能够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能够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透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潜力,动脑筋用心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一齐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透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透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与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资料。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透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潜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资料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状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6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色彩缤纷的气球可以说从婴儿期就已经闯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他们喜乐于气球的五颜六色、好奇着气球为什么会变大?为什么会爆?为什么可以飞起来?因此,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和探索者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探索与操作中进一步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两个目标:
1、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并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
2、喜欢使用打气筒等充气小工具,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活动,为了使活动顺利展开,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此次活动中,我做了如下准备:各种颜色的气球、气球托、安全并适合幼儿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打气筒若干。
四、说活动重难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作为重点,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实验,从中找到如何给气球快速充气的方法。幼儿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我将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作为此次活动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
2、学法:
(1)感知体验法:在探索怎样给气球充气的操作活动中,我是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幼儿在活动中,更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大胆去探究学习、互助合作。他们在看、说、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充气的快乐,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语言法:在竞赛活动中让幼儿听清老师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比赛的规则,幼儿操作起来就会有秩序,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比赛,这样使得比赛才有秩序。
(3)练习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4)互助合作法:通过伙伴间的分工与合作,体验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5)竞赛法:因为竞赛是幼儿最喜爱的项目,竞赛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本次环节中我设计了竞赛活动,趣味性很强,幼儿乐于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比赛中让幼儿掌握了充气球的很多技能。
六、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一直本着以幼儿为主题的原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探索状态,我的活动流程为:环境烘托导入——启发提问——实验操作与探索——游戏竞赛
(一)活动导入部分
活动开始前,先用各种颜色的气球把活动室装饰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欣赏活动室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得此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二)活动开展部分
1、我首先采用了启发提问的方法,问小朋友们怎样使气球变大?
2、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给气球充气,让气球鼓起来。
3、幼儿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探索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4、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关系,并教幼儿学会使用气球托。
5、游戏:充气比赛。通过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竞赛游戏,进一步体验为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交流讨论竞赛的结果并进行小组合影留念,最后带着自己充好气的气球去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体验比赛的成功与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和给他人带去快乐的自豪。
七、说活动延伸
为了深度激发幼儿的兴趣,我鼓励幼儿将剩下的气球进行添画或粘贴,变化出不同形象和造型的各种物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独特方式。”大班幼儿临近毕业,孩子们都依依不舍,互相交换礼物,每天都会和同伴开心在一起,感受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带来乐趣,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主题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将主题以美术活动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通过创作画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快乐。
美术活动是幼儿细化活动之一,于是从大班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日常教学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理解主题,设计与主题相关情节。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游戏等。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祈祷向导作用。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用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合理地布置画面
2、能够准确画出二至三个小朋友在一起活动
3、体验好朋友即将离别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大班幼儿喜欢画画,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以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能够合理地布置画面作为本节课重点来解决;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能力不同。引导幼儿画出和好朋友发生开心事以及好朋友相处情节作为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无限创造力。为了更好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准备:
1、课前和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在日常中引导幼儿发现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愉快事情
2、绘画纸若干、水彩笔、油画棒
3、绘画范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书、跳绳、游戏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恩能够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
根据幼儿现阶段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讲述法等。整个活动我遵循了幼儿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为此我运用了操作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谈话形式导入主题,从兴趣入手提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我们都有好朋友。”能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事吗?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游泳、看书帮助他们整理衣物等。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并为下面活动做好铺垫。
环节二:教师出示范例图
我们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事情,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画,你们看看他们在和好朋友做什么?跳舞、做游戏、跳绳等。他们都和好朋友在什么地方开心在一起?
环节三:幼儿绘画,并介绍自己作品
我们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开心在一起,有许多开心事,请小朋友画画你和你好朋友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作品。
环节四:教师小结
我们毕业了上小学,会分开,但是我们还依然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周末时候也可以约好朋友一起出来玩。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我通过提问和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绘画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是以肯定、鼓励语言评价孩子作品,多角度来发现闪光点。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彩色的雨》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娃娃心中彩色的雨。散文中形象的把小雨点比喻成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那黄色的、蓝色的雨衣,象一片片彩色的云,那绿色的、紫色的伞儿象一朵朵彩色的花,那一双双红雨鞋象一艘艘小红船,这些生动的比喻构成了一组组排比句,增添了散文的韵律美。同时,散文中把构成彩色的雨的雨衣、伞儿、红雨鞋在雨中的动态都描绘的有声有色,作品不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而且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有较强的音乐性,即乐意躺幼儿欣赏彩色的雨的美丽景色,又可以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在这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雨的强烈愿望,因此这篇《彩色的雨》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教学。
2、幼儿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好,表达事物连贯、具体、口语化,进入大班以来已学会了一些散文,如《云彩和风儿》、《叮咚叮咚的琴声》等,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散文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尤其对散文中的精练的语句所表达的画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让幼儿学会用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来回答问题,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同时,我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比较协调,为突出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书记了动手操作的内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会恰当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现雨中即景来符合散文优美的意境,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综合教育活动课。
3、重点、难点
熟悉散文内容,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动韵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成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
4、教学目标
a.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b.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雨衣、雨伞、雨鞋比喻为自然界事物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c.通过讲讲、做做的活动,会恰当的运用各种草料制作“彩色的雨”,展现雨中即景,体验同伴相互合作的快乐。
5、教学准备
a、教具;《彩色的雨》图片一幅,录音机。
b、学具:油画棒、红豆、绿豆、黄豆、挂历纸、皱纹纸、腊光纸、火柴棒、胶水、剪刀等。
二、说设计
1、教法
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动手操作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欣赏,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通过动手操作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2、学法
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我通过“晴天、雷雨”的天气变化来到如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启发引导——分段理解”;“激发愿望——大胆制作”的学法,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议议、做做,让幼儿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程序
a、导入活动
师生律动出场
1)教师:小朋友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一块去郊游吧!你们听什么声音,呀,下雨了,我们赶快找个地方坐下来躲躲雨吧。(放音乐进场)
2)教师:外面下雨了,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雨吗?雨是什么样子的?雨又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雨是透明的、无色的,它是亮晶晶的,象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b、请幼儿欣赏散文,初步理解作品的意境
教师:有位娃娃她眼中的雨很特别,你们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娃娃眼中的雨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欣赏散文,教师提问。
(1)这篇散文的题目叫什么?(《彩色的雨》)
(2)在散文《彩色的雨》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让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内容)
c、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意境和有趣的比喻。
(1)教师:雨衣、雨伞、雨鞋它们象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彩色的雨》这篇文章。
(2)幼儿欣赏散文。
(3)教师提问
*教师:雨衣象什么?为什么说雨衣象云?
*教师:雨伞象什么?为?么说雨伞象花?
*教师:雨鞋象什么?为什么说雨鞋象船?
(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优美的句子来回答)
*教师:雨衣、雨伞、雨鞋还象什么呢?
d、教师:小朋友,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句话?
e、再次完整的欣赏一遍散文,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教师:《彩色的雨》这篇散文很美,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散文,大家一边听一遍跟着录音机朗诵。
4、幼儿动手操作,会恰当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彩色的雨景图,体验合作的快乐。
(1)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用你们那灵巧、能干的小手相互合作把彩色的雨和美丽的雨景做出来、画出来吧。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并展示作品。
(4)请个别幼儿纺编《彩色的雨》这篇散文。
教师:小朋友做的雨景图真漂亮,谁愿意来学着《彩色的雨》这篇散文来说说你做的美丽的雨景图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纺编散文《彩色的雨》)
5、活动结束
教师:小朋友做的“彩色的雨”真漂亮,把我们教室布置的美丽极了,我们去请别的班的小朋友来看看我们做的“彩色的雨”好吗?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燕子 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而燕子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它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那标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这首儿歌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整首诗从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整首儿歌始终围绕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个“剪”字来贯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话对小燕子的形态、生活习性、场景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前两句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间两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场景;最后两句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了燕子的住所“窝”.
大班的孩子对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习性都是孩子们所关注的,这为他们的学习儿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居住在楼房里孩子对燕子又可以说是陌生的,他们很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燕子搭窝、觅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使幼儿积累有关的经验,为幼儿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科学领域:通过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有关燕子的科学知识;社会领域:可以通过对燕子的了解、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喜爱燕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艺术领域:儿歌的每一句话都可使孩子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有关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儿歌中的语言比较压韵、节奏明快,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把这个教材内容放在大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框架的结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我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 、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部分诗句.
3 、萌发对燕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目标一: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我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察燕子的基础上描述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我制订的重点从目标本身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儿歌为主轴,所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儿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动的重心,所以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通过教师逐句的讲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气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部分.
[page_break] 活动的难点则是仿编儿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由于对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创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教师能做好幼儿前期的知识、情感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对燕子进行资料的查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图片或课件,帮助幼儿形成鲜明的表象,我想仿编儿歌也就会有所突破,从而使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说活动的准备
1 、前期知识准备:请幼儿搜集、观看有关燕子的书本、图片或视频,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2 、活动中的准备:
( 1 )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内容分别为燕子的外形特写,燕子在空中飞行、在河面掠过点击河面后水波荡漾的画面、燕子衔茅草、衔泥巴搭窝的画面.
( 2 )在教师里张贴幼儿收集的关于燕子的图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
五、说活动流程:
共分五个流程:引题——理解内容——朗诵、表演——仿编——延伸
1 、引题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师生共同演唱,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带入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中来.
2 、理解儿歌:
1 )通过提问:“你知道燕子吗?把你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事情告诉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飞行、搭窝、觅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鉴于此,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说话愿望,提供幼儿说话的机会,并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正由于幼儿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话可说”,从而体验到说话的乐趣和成功感.同时,此3环节也为以后的仿编儿歌打下了伏笔,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 )播放课件两遍,同时教师配以儿歌的朗诵.
(课件的提供为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儿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重点.)
3 )提问:为什么说燕子在空中飞行时是“上天剪云朵”? 河面上飞行时怎么会“剪水波”呢?最后两句说的是燕子的什么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吗?那么儿歌中为什么要用“剪”这个词呢?
(前一串提问是帮助幼儿逐句分析诗句所包含的含义,而后一串的提问则是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行动的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加儿童质疑提问的机会.)
3 、朗诵、表演儿歌
1 )采用整首跟读的形式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习朗诵,激发情感的共鸣.
2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和儿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孩子更加轻松.)
4 、仿编儿歌:
提问:燕子还会在哪些地方飞行?(如湖面,田野、林间)在那些地方飞行时它会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窝时还会用到哪些材料?(树枝、枯叶、稻草、小石子等)它会把这些材料当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小图片,,以帮助幼儿的仿编.)
大班幼儿对儿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儿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儿歌来.考虑到在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没有参照物进行创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供了小图片来帮助幼儿的仿编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体会到仿编带来的新奇感受.当幼儿对儿歌的结构非常熟悉时,也可以让幼儿直接地进行创编.
5 、延伸活动:根据幼儿对燕子的了解或儿歌所提供的内容,幼儿自愿选择有关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六、说教法
多媒体教具的运用: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生活经验,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课件的运用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领幼儿启迪联想……让幼儿自己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幼儿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视听讲做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以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视听讲做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七、说学法
1 、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自己对燕子的了解,大家来分享、交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 、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附:儿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灵巧,
身上带把小剪刀;
上天剪云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当枕头,
剪块泥巴搭窝窝.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1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___好!(曾经有同学对我的名字这样解释道:“树林里有香水”,我觉得树林里应该是有花香的味道才对—鸟语花香,玉树琼林。xxx就是我,我的名字就叫xxx。)我来自教育科学系的一个让我们回归快乐童年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探索风的奥秘》。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分析此次
说课的内容:
一、说设计意图 二、说活动目标 三、说活动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活动准备 六、说活动过程 七、说活动延伸
(下面我来具体分析,首先看第一板块-)
一、说设计意图:(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设计意图-第一,第二,)
(首先我们来看)
(一)说教材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
受大自然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教育要求。
(二)说幼儿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
行科学学习,再结合着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设计的是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探索风的奥秘》,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亲自观察探索,对风有初步的了解和认并尝试制造风,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分享。(以上是我对设计意图的分析,阐明了设计意图,接下来根据设计意图来看第二个板块—说活动目标)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结合着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心理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分别从情感,认知技能,社会性出发)
1、 试着感受风的大小、探索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根据《纲要》,以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奥妙,为幼儿提供观察、
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2、 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辩证地看待问题以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意识。
(根据《纲要》,以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其认识能力。)
3、 学会与同伴合作,并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其心理发展特点,这个时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即与人交流合作分享的意识。)
(有了目标便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来我们来看第三个板块—说活动重难点)
三、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初步的了解才能尝试着去做,才能理解和掌握。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所以重点是)对风的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尝试制造风,以培养认识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难点:(难点的依据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没有基础知识,对一些抽象的东西无法理解。所以难点是)初步了解风的利弊,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学习。
(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如果想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提升,那么就要有一个正确的适合孩子的方法,所以我们来看第四个板块—)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根据《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幼儿动手动脑主动探究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提问法:通过提问引起孩子的思考然后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探索,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3、集体讨论法:针对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孩子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二)说学法:(根据《纲要》指导要点,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教师要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所以活动中涉及的主要的学法是:
1、观察法: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2、实验法:通过实验,以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3、讨论法:培养孩子交流与合作的意识,从小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前面我想大家分析了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的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接下来似乎该进入活动的过程了,但是,如果想要活动能更顺利的进行,必须要先有充分的活动准备。所以接下来是第五个板块—)
五、说活动准备
(首先,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的关系,所以首先是)
1、 知识经验准备:1)孩子每天记录天气状况并着重关注与风有关的内容;
2)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风力的风进行记录;
3)请家长配合,事先收集一些与风有关的资料。
(既然是探索那么就少不了探索的工具,所以)
2、 物质材料准备:1)吹风机、打气筒、气球、羽毛、扇子、纸板、风车等;
2)分类板、记录笔若干;
3、自然环境准备:既然是探索风的奥秘就要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活动的过程来实现的,过程是一个活动的存在方式和展开形式,下面我要具体来说第六个板块—)
六、说活动过程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在这个活动中我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所以活动过程我讲从以下三块来说:(一)说活动导入,(二)说活动展开,(三)说活动总结
(我们来看 –首先-)
(一)说活动导入
根据《纲要》要求,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采用的是自然导入法,以激发孩子对接下来活动的兴趣。
例如,老师:“孩子们,过几天我们就要出去旅游了,大家都应该非常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最勇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近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进行设问。例如,老师:“南风2—3级,我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呢?”
(孩子可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说:柳条在摆动,红旗在飘舞等。为了让孩子证明自己的说法,刚好带孩子去户外进行观察探索)(所以接下来重点说第二块活动展开”)
(二)说活动展开(我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说活动展开)
1、探索并感受风
《纲要》要求,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学会跟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所以接下来我采用教法一提问法)例如,老师:“宝宝,你们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让幼儿用图画或者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分类板上,进行集体讨论后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体现了本活动的活动目标。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们对风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纲要》并结合活动目标,所以接下来的活动是--)
2、探索判断风向
首先我将采用教法一提问法引导孩子到户外进行观察探究以证明前面讨论的结果。例如,
(老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南风。‘南风’这是什么意思呢?”(南风就是从南边吹来的风)“那我
们是怎么来判断风向的呢?”······)
然后采用教法二活动探究法,带孩子到户外可以观察也可以动手操作。例如,
观察:柳条摆动、红旗飘扬; 动手:让把孩子羽毛或气球放在地上,让其随风飘动。
(在对风做了初步的了解后,鼓励孩子在经过讨论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风的方向)
(根据《纲要》指导要点:学习科学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并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学会交流与分享。所以接下来的活动是--)
3、尝试制造风(我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首先要激起孩子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我将采用教法一提问法。例如,老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说呀他想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大家看看他是谁呢?dadadada(拿出风车)咦!好好的风车为什么转不起来呢?”
(孩子们利用之前的经验肯定会说“没有风!”)
老师:“没有风,那我们能不能制造点风呢?”“那我们怎么制造风呢?”
(2) 根据《纲要》指导要点,接下来带孩子去活动区,开始让孩子自己动手寻找制造风的材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灵活的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也很好地体现了活动目标。
(3) 采用教法二活动探究法,鼓励孩子主动探究,用各种方法尝试制造风,例如,有的孩子用扇子扇,有的孩子用吹风机吹,等等
(4) 经过操作试验之后,让孩子与大家分享各自采用的制造风的方法。
(依据:活动过程是一个完整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进一步巩固活动的内容,突出活动重难点,所以要对活动过程进行一个总结。下面我来说第三块—)
(三)说活动总结
主要是与孩子一起回顾活动的内容及过程,加深孩子对活动的印象。例如,
“我们已经知道风是存在的,那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以孩子集体回答为主,加深孩子对风的了解与认识。)
“哦,刚才我们在操场上看到:柳条在摆动,红旗在飘扬,?(与小朋友一起回顾,让孩子对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小朋友刚才还尝试了许多制造风的方法,有:用扇子扇,用吹风机吹?(与小朋友一起回顾,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制造风的方法。)(以上这是我对活动过程的分析,最后我们来看第七个板块--)
七、说活动延伸
根据《纲要》的教育要求,要鼓励孩子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分享,也为了把握好活动的难点,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其心理特点,我设计的活动延伸是:
探讨风的利弊
老师对孩子的表现先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然后引出讨论话题。例如,
老师:“今天你们呀想出了很多制造风的方法,有的用纸板扇,有的用吹风机吹等等,你们的小脑袋真聪明!”“那,小朋友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呢?”(集体讨论交流)
(一定是有的小朋友喜欢有的不喜欢,让孩子们讨论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分享了解风的利与弊,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意识。)(好,这是我对活动延伸的简单介绍。)
以上这七大板块就是我对本次说课课题(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探索风的奥秘》)的分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2
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
一、说设计意图:
我们知道,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在舞蹈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所以在这个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大胆地采用了“舞谱“这一独特的媒介,让幼儿在观察、模仿、自由探索中主动地去学习舞蹈。
二、说活动目标:
在对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足够的了解之后,我们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
1、让幼儿在熟悉律动曲的基础上,看舞谱学习律动《快乐的小鸭》,并体会律动中快乐的情感。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3、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由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高、中、低水平幼儿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例如高水平的幼儿可以听着一首乐曲来进行即兴舞蹈,低水平的幼儿在学习比较复杂一些的动作时就会觉得挺吃力。针对于这种情况,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自已的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之后,我们将幼儿按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了分组,并紧紧围绕活动总目标制定出了各小组活动层次目标:
1、高水平幼儿活动层次目标: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换动作,学习两人互相合作,能较准确地模仿出舞谱。
2、中水平幼儿活动层次目标:主要学习手脚协商地跳舞,感受出律动曲的情绪。
3、低水平幼儿活动层次目标:学习用手学做出鸭嘴状,并且学习蹦跳步。
三、说教材选择与分析
为了能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的目标,在制定出活动目标后,我们慎重地选择了“小鸭“这个教材。
小鸭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形象之一,其特有的撅臀、摇摆等特点是幼儿乐于模仿的,再加上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和爱好模仿等特点,所以本活动选择的舞蹈动作素材非常形象、生动,有:小鸭喝水、小鸭游泳、小鸭问好等动作。这些动作的选择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小鸭问好这个动作,充分地体现了目标中所提出的“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这一点。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们总结出了这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幼儿学习看谱跳舞。为什么说看谱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幼儿在把静态的画面转化为动态的舞蹈动作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糸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如:幼儿先观察舞谱(包括观察舞谱的动作以及舞谱的记号),然后再进行模仿,就是用肢体再现出所看到的图象,模仿之后还要进行自我调整才能完成一整个动作的学习,所以说看谱学习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
那么这个活动的难点是什么呢?就是幼儿编排律动的顺序,这就要求,幼儿要在脑海中迅速地收集大量的动作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音乐把所学到的动作合乎情理地串编起来。
四、说活动准备
整个活动的实施要求我们准备:
1、磁性黑板三块,律动舞谱一套,大背景图一张。
2、小鸭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带三盘。
3、活动开始前可让幼儿适当地欣赏律动曲和进场曲若干遍。
我们为幼儿准备的舞谱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给幼儿准备这么多颜色的舞谱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设计舞谱时,将一组动作的舞谱设计为同一种颜色。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舞谱颜色的变化来给幼儿一个感官上的刺激,暗示、引导幼儿能及时地根据乐句的变化来变换动作。
五、教学方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我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四种教学方法:引导法、对比法、分解组合法和示范法。这四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例如对比法,在幼儿看舞谱学习跳舞的过程中,幼儿更多的只是注意到了自身动作的发展,当幼儿学习完整个律动之后,老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表演,幼儿在观看别人表演的过程中,去观察自已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观察自已的表情和别人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对比,来感受什么样才是美的舞蹈,在协调与自我修正当中得到了发展。
六、说学法指导
无论是在老师间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个活动中,始终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尝试,积极地去和周边环境进行互动,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了运用,如:看、听、说、想、做等等。在老师的充分引导、启发下,幼儿的思维非常地活跃,乐于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对美的体验,其中,模仿、发现、对比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
七、说说教学程序
我们这个活动的教学程序的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依据的,整个活动的程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中的“情境“这个要素,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主要是创设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图和语言感染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当中,自已则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2、分组学习
这是最能体现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对话“这两个要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要通过互相合作、协商、修正来完成动作的学习,幼儿之间不仅要对话,幼儿和教育环境之间也要进行“对话“。当然了,在幼儿的分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也要紧扣着小组活动层次目标来进行指导。
3、编排律动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得到了充分地参与,体检到了自我满足,幼儿对自已编排出来的、富有情节性的律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下一步的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4、欣赏示范、巩固引新
这个环节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意义建构“这一要素的最佳体现。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律动,帮助幼儿掌握表现律动的正确方法。在幼儿学习完律动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小鸭动作的特点,创编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照相“动作。在这一环节中,幼儿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动作,还发挥了想象力、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
5、活动结束
教师说:“小鸭子们,天色不早了,让我们一起回家吧!“然后组织幼儿按照原来的路线做各种动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动室。这个环节的设计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尾呼应的作用,过渡自然,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活动。
通过这个舞谱教学活动,幼儿体会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幼儿的各种素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3
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二)知识准备: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两点: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怎么样了?秋天又怎么样?小树叶落不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习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说教学程序: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6、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出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和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使之得以全面发展重要手段。它与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语文活动共同构成“五指活动”,互相连接成一个整体。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目、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学习和掌握简单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有效工具,才能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重要性,表现最为突出一点,便是创造性地发展幼儿智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美术发展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章总目标,确定本课题目标为: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幼儿美术活动特点,掌握幼儿美术教育方法,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操作,并用自己喜欢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针对实践教学可以灵活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能力,发展幼儿细致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和内容美。
情感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体验美术创造乐趣;
三、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幼儿绘画中特殊表现。
制定重点依据是:学生对幼儿年龄特点,心理认知特点理解有限,所以只有了解幼儿绘画年龄特点及特殊表现,才能进行美术指导。
四、教学难点
本节教学难点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制定难点依据是:我认为美术教学目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提高,而更多是幼儿对美好事物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创造。所以如何巧妙把情感教育与单调技能技巧相融合是美术教育一个难题。
五、教学准备
根据选材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活动准备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生活经验准备:让学生观察3~6岁幼儿如何进行绘画
2、教材教具准备:两组美术作品
有关3~6岁幼儿绘画作品
绘画工具和材料
六、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活动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认识,加深对艺术社会作用认识。在美术学习方法中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表现方法。
学生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七、教学程序
(一)以绘画作品导入课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展示出两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一幅是梵高《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画家米罗作品 《人投鸟一石子》。我先简单介绍画家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探讨引入学生视线,让他们说说对画中一些颜色 和线条感受。这时,我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是一种夸张、变形艺术手法,并请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这两幅画整体感受,同时引出美术相关基础知识。
(二)展示3~6岁幼儿绘画作品,分析掌握幼儿绘画中特殊表现
这个环节为本节重点,我采取突破策略是:
通过学生收集3~6岁幼儿绘画作品,先作出比较,得出最初结果。作品所展现出来是在用色,笔调方面比较凌乱、抽象;把从外面看不到而里面有东西也画出来;有画桌子把四条腿都画上而且一样长;给花画上眼睛;人胳膊会很长很长等等。学生往往嘲笑幼儿涂鸦作品。老师再展示相关图片,与学生一起再进行综合探讨分析,幼儿由于年龄、心理、情感、经验原因其绘画一般都非常简单、抽象,带有强烈主观倾向性。随着年龄增长、知识丰富、技能提高,幼儿绘画上抽象性会逐渐减弱,他们会画愈来愈具体、生动、形象。探讨中不仅要开阔他们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最贴近主题内容。
在探讨中主要通过启发性提问归纳结论:
3~6岁幼儿年龄、心理发育都要什么样特点?
作品都有怎样特征?
每个年龄段都有怎样变化?
总之,逐步加深学生对幼儿绘画特点理解。
(三)通过讲述法对绘画所需材料、形式及种类这些基本常识进行讲解。
结合绘画工具和使用材料讲述正确使用方法,对绘画形式和种类进行简单了解。
(四)幼儿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这个环节为本节难点,我采取突破策略是:
采用示范讲解法对每一种方法基本要点展开说明,然后鼓励学生自己体验,这样每个学生可以发挥自己长处,展开想象,表达自己感受与体验,老师作为引导者,如果学生发生困难,有作不下去情况,可根据作品稍加启发与提示。在学习绘画方法中老师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老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理解,同时运用对比方法,感受实物、绘画作品不同。
如,学习观察法,我引导学生对范画色彩、线条、造型、大小进行深入有意识观察。让学生学会从无目,无顺序,片面观察到有目,有序,全面多角度观察。绘画手段也采取开放式:可以采用动物羽毛,贝壳,植物叶和果实,废弃物等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操作中学生可以选择身边材料:同学,窗外景物,最熟悉事物等,进行先观察——绘画——再观察——再绘画。
另外,如何使单调学习方法被幼儿接受呢?我们可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特点,力求绘画活动游戏化。
如,吹画游戏,吹画即把颜色滴到纸面上,让幼儿用嘴把水滴吹散或流淌,根据偶然效果,产生奇特图案,然后再让幼儿添画。这样,每个幼儿作品就各具特色,极富创造性。再如,实物拓印,许多物品剖面都有有趣形状,用这些物品蘸颜色压印在纸面上,别有一番意味,如玩具小车齿轮,可以滚印出各种图案,也可以用海绵、瓶盖、玻璃球、树叶蘸颜色拓印在纸面上,这些材料可以展示丰富多彩图案世界。
(五)教学延伸
将学生作品贴于展板,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画完画后感受,同时利用这些作品回顾复习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感受周围艺术、文化气氛,参观博物馆、参观大自然美好景色、现代建筑、家乡风貌等,在生活中学会用美眼光欣赏一切,感受生活和劳动传达出来强烈、炙热感情。
第三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欣赏活动《耳朵上的绿星》.一、说教材.(一)说设计意图: 《耳朵上的绿星》这一内容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诙谐有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扩展孩子的词汇量;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我从能力和情感两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从能力上,a 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b 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2、从情感上,使幼儿懂得,做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内容,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别人着想,教学难点是请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二、说活动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小松鼠等角色教具,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表演用头饰若干个.三、说教法.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角色游戏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采用角色游戏法是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四、说学法.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五、说活动过程.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 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1、出示小松鼠,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今天晚上,小松鼠要上台表演唱歌,请小朋友帮它出出主意,怎样才能打扮得很美呢?(请幼儿讨论并说说)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1、到“小松鼠不摘草,也不采花,他真好.”通过提问:a、小松鼠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得很美?b、小松鼠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怎么想?c 它为什么不用花草打扮自己?d、这件事别谁看到了,它们怎么说?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2、到“小松鼠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提问:a、小松鼠怎么会这么漂亮?b、小松鼠耳朵上闪亮的绿星是什么?是从哪儿来的?
3、到结束,提问:小松鼠上台表演了,为什么台下的观众都惊呆了?
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到底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要扮成闪亮的绿星停在小松鼠的耳朵上?揭示出了小松鼠因为善良美好也得到了萤火虫的回报,请小朋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对待人和事物,进行思想提升.四、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 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幼儿园教师如何写说课稿
幼儿园教师如何写说课稿
说课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一个语言表述过程。由于教育活动涉及了目标、内容、主体、材料、过程、方式方法、效果等诸多因素,各因素之间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说课者必须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不仅要说其然,更要说其所以然。因此说课应说清楚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的选择及其依据
说课者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活动内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动内容应包含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还应涉及与教材有关的延伸内容。因此,在说明活动内容时,必须说清楚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在阐述选择活动内容的依据时须涉及以下内容。
第一、活动内容与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关系。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以教育目标为核心。教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阶段教育目标,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两者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第二、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否则,教育活动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关系必须说清楚。
二、具体活动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
活动目标是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近期教育目标的具体
化,只有落实了每一个具体活动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教育总目标。因此,说清楚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及为什么确定这些目标是必要的。其依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清楚。
第一、具体活动目标与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近期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关系。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本次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与教育总目标及年龄阶段目标、近期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应当说,具体活动目标是为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教育总目标服务的。因此,它们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必须说清楚。
第二、具体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的适应性关系。活动内容是具体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之一,幼儿正是通过与活动内容、活动材料等相互作用来实现活动目标的,因而,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之间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活动目标的确定应结合活动内容的特点。说课者必须说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
第三、具体活动目标与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具体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关系可以通过具体活动目标与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教育总目标的关系来说明,因为近期教育目标等三个层次目标的确定皮肤定会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内部需要、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等。因此,说清楚具体活动目标与近期教育目标等三个层次目标的关系,也就同时说明了具体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的提供及其依据
活动准备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必要条件。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为活
动作了什么准备及其依据。其依据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活动准备与具体活动目标及内容的适应性关系。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活动准备又必须与活动内容相符。因此,活动准备与目标、内容的适应性关系必须说清楚。
第二、活动准备与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这一点在说课时必须说清楚。
四、目标达成策略及其依据
一定的活动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策略来达成的。这里的达成策略可包括活动步骤及活动的方式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清楚安排活动步骤、选择活动方式方法的依据。
第一、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方法与活动目标的适应性关系。活动步骤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活动目标为核心,而活动目标既有赖于整体的教育活动过程来实现,又以不同的侧重点分散实现于各个活动步骤,因此,说课者必须分解活动目标,并分析各层次活动目标与各步骤及方式方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第二、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方法与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活动步骤的安排、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幼儿的学习规律、兴趣、知识和能力等,以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变外因为内因,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必须说清楚活动步骤、活动方式方法是如何与幼儿相适应的。
第三、各活动步骤之间的适应关系。每一个教育活动都是由几
个活动步骤组成的,所有的活动步骤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
五、活动延伸及其依据
活动延伸是指本次活动结束后,为了巩固活动效果而将活动内容继续向其他活动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渗透。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以什么方式的活动来延伸本次活动及其依据,也即活动延伸与活动目标达成及活动主体的适应性关系。
六、活动效果分析
良好的活动效果是每一个活动组织者所追求的,但并非每个人每个活动都能如愿。说课者必须客观地分析并说明自己所组织的活动的效果。
第一、活动目标达成的情况及其原因。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教师在设计组织教育活动时会充分考虑教育诸因素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以便最大程度地达成活动目标。
第二、活动主体参与活动程度的分析。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应视为活动目标达成的标准之一。说课者必须对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作出分析。
第三、根据活动效果,说明改进思路。通过对活动效果及原因的分析,教育活动组织者不仅总结了活动成功的经验,也找到了自己设计和组织工作中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说课者应提出改进本活动的思路。
一、说教材
《搓圆子》出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
导》小班上册的”好吃的食物“单元,在这单元里不单是让幼儿认识到平常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认识是让幼儿通过过节吃食物的意义,了解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而汤圆在广东地区里过节时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食物。联系到现时人们对过节越来越冷淡,过节时也越来越没有气氛的这种情形,这活动我会把它放在我们这里很重视的”冬“的这一天来进行,让幼儿在充满过节的热闹气氛里充分认识食物与过节的紧密联系,让幼儿感受到过节可以如此的美好,食物也可以有这么深的意义。
另外,结合小班实际情况,因是新入园,有些幼儿还怕生,不会也不敢与其他幼儿相处,同时,现在独生子女多,平时缺少与不同性格的幼儿在一起互相配合完成任务的体验,加上小班幼儿手指肌肉群发育还不太完善,在搓圆子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困难。比如动作不协调,不知道如何搓等等,如果只是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就会显得缩手缩脚,效果不会太好。在这里特别设计了”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来过节“这一环节,不单是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更主要的是让这些能干的哥哥姐姐起带头作用,让我班小朋友在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中轻轻松松学会”搓圆子“这一技巧。
二、说目标
1、结合过节,学习搓圆子的技巧,同时让幼儿生动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联系,知道圆子的吉祥意义
2、在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中,与大班哥哥姐姐互相配合,从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
3、通过猜谜,培养幼儿根据线索推测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场地四周布置一些过冬时的饰物,如:鞭炮、窗花、彩灯、彩挂等等。
2、活动前事先通知小朋友在过冬那天穿上自己喜欢的喜庆的衣服来园。
3、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特别强调大家制作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食物的部分)
4、准备搓好的糯米团若干,大的碟子多个
四、说教法
运用环境布置及录像的烘托手法营造一个浓浓的节日气氛,让幼儿深醉其中,感受过节的欢乐;用猜谜和鼓励幼儿尝试的方法带出”搓圆子“这一主题;突破”搓圆子“这一教学重难点是运用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尝试,到老师正确示范、指导,其中设计大班哥哥姐姐在旁帮助进行榜样示范,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搓“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鼓励幼儿邀请其他人来过节和分享汤圆,锻炼幼儿交往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看录像,带出主题
(1)用四周环境的布置及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使幼儿感受过冬的喜庆气氛。
小朋友在兴致勃勃的观看录像里人们在忙碌的制作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的食物,街道上来来往往热闹的人群,欢乐的人们快乐的玩耍……这些熟悉的内容很容易让幼儿联想起平时过节时的情景。幼儿就知道,要过节了,有新衣服穿,大家很欢乐,周围很热闹,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直观的让小朋友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紧密联系。
(2)老师出谜语”捏呀捏,搓呀搓,搓出一个小圆球,圆滚滚,站不稳,把它放在水里滚“,让小朋友猜是什么。
如果幼儿猜不出可以提示:刚才录像里看见的,我们在过冬过节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小朋友很容易就猜到了,引出”搓圆子“这一主题。最后,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冬过年的时候要吃汤圆吗?“让幼儿了解汤圆的吉祥意义是表示全家团团圆圆,喜庆如意。
(二)让幼儿自由讨论和尝试怎样做汤圆,老师最后进行正确的示范。
有些幼儿可能看过大人做汤圆的过程,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来做,但是动作会显得笨拙,制作的汤圆也不太漂亮,但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表扬他们平时会认真观察,能够大胆表现、大胆尝试。最后老师进行正确的示范:将一块糯米团放在手里上下搓成一长条,然后捏一点放在手心沿着一个方向揉,揉成一个圆圆的圆团,汤圆就做好了。做好了以后,要把它们放在碟子里。
(三)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过节,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喜悦。
这一环节突破”搓的技巧“这一教学重难点
老师说”今天我们大家在幼儿园里过节,怎么样才能过上一个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节日呢?“引导幼儿去邀请等候在外的大班小朋友一起制作汤圆,开心过节。大家把手洗干净以后,就开始做汤圆了。制作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要求大班小朋友让小班幼儿多动手,在旁帮助他们,不要自己包办。老师进行巡回指导,特别注意那些动手操作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鼓励和帮助。
汤圆做好了,大家排成长队,听着音乐跳着舞,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一边欣赏一边评价,哪些汤圆做得好。再一次巩固“搓”的技巧。
在这一环节,因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偏低,如果只是由老师来进行示范、指导的话,不但很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太好,利用大哥哥、大姐姐来共同参与过节,不但热闹,充满节日的气氛,而且以大帮小,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幼儿很快的掌握搓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就变得轻松、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大班幼儿的互相配合,小朋友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和交流。
(四)煮汤圆
大家一起把汤圆放在预先煮沸的水里煮。煮好以后一起吃汤圆
这个环节可以延续到下课后。老师鼓励小朋友把煮好的汤圆分给幼儿园其他的工作人员和小朋友品尝,分享过节的喜悦,进一步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向家里人学习一种简单的食品制作,利用自己的橡皮泥进行制作,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做的是什么,如何做,用到什么技巧等等,从而使这一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
第五篇: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动《9以内数的直加— 1, 2, 3, 4》,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初步构想: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开发人的智慧的科学,正在全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教师们通过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已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珠心算教学以算盘为媒体教学,把游戏和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玩、玩中会,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满意,更能启迪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在教育与发展间应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珠心算教学的出发点正是幼儿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1)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练,感受珠心算活动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2)动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力图体现珠心算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主体性和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习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习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习,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
试拨“1 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 2, 3, 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习,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其次,体现为多种方式的动,通过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学习,同时作用,在看看、说说、听听、画画、想想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学得快,忘的快、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自控能力差的年龄特点,开展“闪电读数”、“读、画珠图”等练习,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幼儿的记忆力、反应力、有意注意力的发展。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被肯定的情感特征,我设计了“记时拨珠”“拨珠接力”等环节,使幼儿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小红珠的发放更是贯穿与活动的始终,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全部构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多多指正,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幼儿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科学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乐于参与科学实验活动,能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探索。
(2)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初步了解改变沉浮的方式。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教学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和探索改变沉浮现象。
4、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盛满水的脸盆,小石头、橡皮泥、小木块、泡沫板、塑料瓶、玻璃珠,擦手毛巾。(摆好后用盖布盖上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2)记录材料:每组一份彩色记录卡、铅笔。
(3)教师示范材料:鱼缸、小石头、橡皮泥、小木块、泡沫板、塑料瓶、玻璃珠,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演示法:
(1)大鱼缸有助于幼儿清楚的观察到教师演示的物体沉浮现象,PPT上也有相应的图片展示。
(2)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记录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的现象。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后面的讨论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展示PPT的实验物品图片,让幼儿说出有哪些东西。出示鱼缸,事先用盖布盖住,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演示活动:先示范两种物体的沉浮,木块和石头。
3、认识活动(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表示“上浮”、“下沉”的箭头号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4、操作活动(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先要讲解操作规则,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5、记录活动(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用沉与浮的标记记录下来,并出示记录表。)每组让一个幼儿记录。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6、交流总结活动(展示每组的记录表)7、探索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想一想怎么改变沉浮,例如如何让橡皮泥浮上来或让水瓶沉下去)在此环节中幼儿主动动脑想象,大家一起探索改变沉浮的方法,老师按小朋友的方法进行实验示范。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3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色彩缤纷的气球可以说从婴儿期就已经闯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他们喜乐于气球的五颜六色、好奇着气球为什么会变大?为什么会爆?为什么可以飞起来?因此,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和探索者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探索与操作中进一步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两个目标:
1、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并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
2、喜欢使用打气筒等充气小工具,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活动,为了使活动顺利展开,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此次活动中,我做了如下准备:各种颜色的气球、气球托、安全并适合幼儿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打气筒若干。
四、说活动重难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作为重点,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实验,从中找到如何给气球快速充气的方法。幼儿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我将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作为此次活动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
2、学法:
(1)感知体验法:在探索怎样给气球充气的操作活动中,我是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幼儿在活动中,更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大胆去探究学习、互助合作。他们在看、说、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充气的快乐,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语言法:在竞赛活动中让幼儿听清老师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比赛的规则,幼儿操作起来就会有秩序,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比赛,这样使得比赛才有秩序。
(3)练习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4)互助合作法:通过伙伴间的分工与合作,体验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5)竞赛法:因为竞赛是幼儿最喜爱的项目,竞赛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本次环节中我设计了竞赛活动,趣味性很强,幼儿乐于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比赛中让幼儿掌握了充气球的很多技能。
六、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一直本着以幼儿为主题的原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探索状态,我的活动流程为:环境烘托导入——启发提问——实验操作与探索——游戏竞赛
(一)活动导入部分
活动开始前,先用各种颜色的气球把活动室装饰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欣赏活动室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得此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二)活动开展部分
1、我首先采用了启发提问的方法,问小朋友们怎样使气球变大?
2、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给气球充气,让气球鼓起来。
3、幼儿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探索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4、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关系,并教幼儿学会使用气球托。
5、游戏:充气比赛。通过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竞赛游戏,进一步体验为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交流讨论竞赛的结果并进行小组合影留念,最后带着自己充好气的气球去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体验比赛的成功与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和给他人带去快乐的自豪。
七、说活动延伸
为了深度激发幼儿的兴趣,我鼓励幼儿将剩下的气球进行添画或粘贴,变化出不同形象和造型的各种物品。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来源
书本、《指南》精神、相关政策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满足幼儿兴趣与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活动对象
分析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分析
(三)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指南》的要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如下。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以上分析,我将活动的重点确立为:******难点确立为******对于突破重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多观察,多实践,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事物的渐变过程。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倡导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本次活动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法、演示法、直观法、谈话法、操作法、视听唱法、赏识激励法、故事想象法、启发联想法、运动觉参与法***)等教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现预期活动目标。
三、说学法
根据本活动对象的年龄特征,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主要有(***游戏法、尝试法、多种感官参与法、交流讨论法、操作体验法***)等,以培养幼儿******的能力。
四、说活动流程
(一)导入环节:
(游戏导入、语言导入、故事导入、视频、音乐……)
(二)
(三)
(四)
(五)活动延伸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聚焦于***(生活中常见的…幼儿感兴趣的…),从幼儿感兴趣的***引入,引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共鸣,同时运用多媒体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辅之以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为幼儿创设了观察、想象的空间以及锻炼语言的机会,既有师幼互动,又有幼幼互动,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有效突破重难点,完成活动目标。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的原理,既有幼幼互动,又有师幼互动,还有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不足之处:幼儿可能在***存在困难,不能***,需要教师在观察时进行适当帮助和支持,促使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再者,***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幼儿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需要不断的拓展和深化。
扩展阅读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燕子 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而燕子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它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那标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这首儿歌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整首诗从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整首儿歌始终围绕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个“剪”字来贯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话对小燕子的形态、生活习性、场景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前两句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间两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场景;最后两句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了燕子的住所“窝”.
大班的孩子对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习性都是孩子们所关注的,这为他们的学习儿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居住在楼房里孩子对燕子又可以说是陌生的,他们很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燕子搭窝、觅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使幼儿积累有关的经验,为幼儿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科学领域:通过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有关燕子的科学知识;社会领域:可以通过对燕子的了解、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喜爱燕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艺术领域:儿歌的每一句话都可使孩子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有关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儿歌中的语言比较压韵、节奏明快,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把这个教材内容放在大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框架的结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我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 、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部分诗句.
3 、萌发对燕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目标一: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我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察燕子的基础上描述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我制订的重点从目标本身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儿歌为主轴,所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儿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动的重心,所以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通过教师逐句的讲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气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部分.
[page_break] 活动的难点则是仿编儿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由于对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创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教师能做好幼儿前期的知识、情感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对燕子进行资料的查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图片或课件,帮助幼儿形成鲜明的表象,我想仿编儿歌也就会有所突破,从而使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说活动的准备
1 、前期知识准备:请幼儿搜集、观看有关燕子的书本、图片或视频,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2 、活动中的准备:
( 1 )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内容分别为燕子的外形特写,燕子在空中飞行、在河面掠过点击河面后水波荡漾的画面、燕子衔茅草、衔泥巴搭窝的画面.
( 2 )在教师里张贴幼儿收集的关于燕子的图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
五、说活动流程:
共分五个流程:引题——理解内容——朗诵、表演——仿编——延伸
1 、引题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师生共同演唱,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带入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中来.
2 、理解儿歌:
1 )通过提问:“你知道燕子吗?把你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事情告诉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飞行、搭窝、觅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鉴于此,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说话愿望,提供幼儿说话的机会,并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正由于幼儿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话可说”,从而体验到说话的乐趣和成功感.同时,此3环节也为以后的仿编儿歌打下了伏笔,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 )播放课件两遍,同时教师配以儿歌的朗诵.
(课件的提供为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儿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重点.)
3 )提问:为什么说燕子在空中飞行时是“上天剪云朵”? 河面上飞行时怎么会“剪水波”呢?最后两句说的是燕子的什么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吗?那么儿歌中为什么要用“剪”这个词呢?
(前一串提问是帮助幼儿逐句分析诗句所包含的含义,而后一串的提问则是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行动的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加儿童质疑提问的机会.)
3 、朗诵、表演儿歌
1 )采用整首跟读的形式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习朗诵,激发情感的共鸣.
2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和儿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孩子更加轻松.)
4 、仿编儿歌:
提问:燕子还会在哪些地方飞行?(如湖面,田野、林间)在那些地方飞行时它会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窝时还会用到哪些材料?(树枝、枯叶、稻草、小石子等)它会把这些材料当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小图片,,以帮助幼儿的仿编.)
大班幼儿对儿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儿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儿歌来.考虑到在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没有参照物进行创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供了小图片来帮助幼儿的仿编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体会到仿编带来的新奇感受.当幼儿对儿歌的结构非常熟悉时,也可以让幼儿直接地进行创编.
5 、延伸活动:根据幼儿对燕子的了解或儿歌所提供的内容,幼儿自愿选择有关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六、说教法
多媒体教具的运用: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生活经验,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课件的运用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领幼儿启迪联想……让幼儿自己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幼儿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视听讲做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以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视听讲做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七、说学法
1 、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自己对燕子的了解,大家来分享、交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 、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附:儿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灵巧,
身上带把小剪刀;
上天剪云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当枕头,
剪块泥巴搭窝窝.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月亮姑娘做衣裳》是大班上册主题二《我是中国人》次主题一《欢腾的节日》里的一节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巧妙地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这一自然现象,同时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且让幼儿初步地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本次活动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人物对话简洁鲜明,故事情节层层递进,能充分地激发大班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
(2)目标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对大班幼儿提出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幼儿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这是一个知识目标,幼儿通过倾听故事的内容,就能了解月亮会不停变胖这一自然现象。大班的幼儿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要不断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2、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定了这一目标。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故事中的用词形式,描述一下月亮,尝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4)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言语发展能力很快,模仿力强。词类范围扩大,词汇掌握不断增多,对词义理解加深,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此时的幼儿能用清楚的、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较恰当,能够完整地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编故事,还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此时的幼儿对于说话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也有很强的语言表达愿望,思维的逻辑性也不断的展现,因此在活动中和幼儿讨论有关月亮的变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5)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有意识的观察夜晚的天空,并引导幼儿观察月亮。
活动中:
1、教学挂图
2、表现也玩宁静的背景音乐
3、课件
4、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我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的开头,我利用优美安静的音乐和夜晚星空的动画,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温馨的、真实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顺利的带入了本次活动。
2、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主要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第一遍故事讲述完毕后,运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梳理了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对幼儿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三、说学法
1、操作法:本次活动我运用和故事情节非常贴切的4幅图片,让幼儿亲自操作排序,更好的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图片形象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
2、自我纠正法:幼儿操作4幅图片后,通过老师的额再次讲述故事,自己判断,纠正4幅图片的排序,让幼儿变成自己的学习的主体,不依赖老师。
3、模仿法: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通过学说故事中的比喻的手法,从而模仿,创编比喻的语句。幼儿正是通过模仿他人的语言而不短积累和进步的。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节吸引幼儿的教学活动,好的开头往往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选择了播放优美安静的音乐同时,出示夜空的动画,结合幼儿观察夜晚天空的经验,以一次轻松的谈话开始本次活动。我以温馨,甜美的语言这样对幼儿说:小朋友听说你们晚上跟爸爸妈妈一起观察了夜晚的星空,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月亮像什么?自然的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基本部分
教师运用挂图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条理,我在讲解故事后会提问幼儿这样几个问题。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裁缝给月亮姑娘做了几次衣裳?为什么3次都没有做成?
3、月亮姑娘是怎样变得呢?请幼儿操作4幅图进行排序。
三、教师利用图片再次讲述故事,幼儿看自己排的顺序是否正确。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再次理解故事的内涵,体会月亮不同时期的变化。并且根据教师的再次讲解,判断4幅图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幼儿经过再次倾听故事,自己判断故事的顺序,而不是老师简单、直接的告诉幼儿,这样使幼儿在无意中觉得是自己完成的,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理解故事的内容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因此通过再次讲述故事和操作月亮变化的4幅图片,能帮助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做到重点突出。
四、介绍故事中比喻的手法,引导幼儿描述故事中描述月亮变化的词语。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因而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个故事中的比喻运用的也比较多,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幼儿了解比喻的手法,对以后的写作、交流沟通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好处。因此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比喻的用法,并且尝试用比喻来描述一下月亮,我把它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和提升。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提问:故事里说月亮弯弯的细细的像小姑娘的眉毛,请你也像故事里那样,说一说月亮吧。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此环节中幼儿可以畅所欲言,教师要给与及时的鼓励支持和肯定,相信当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储备,说出不同的比喻,一定会是本次活动的高潮。
活动延伸:播放月亮变化的课件,让幼儿完整的了解月相的变化。
五、说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流程设计思路清晰,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得当,把握准确,语言设计简练、易懂。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7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8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爱。小朋友平时可能觉得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本次活动以“母爱”为支点,截取及格生活中常见的爱表达方式:爱是亲亲热热、爱是为了长大、爱是一起分享、爱是给予帮助。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2、体验被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活动准备:
爱心卡,字卡,动物爱心图片,录音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爱心卡”,引出主题。
师:这是什么?(爱心卡)
幼:上面还有一个字。
析:幼儿发现卡上有字,顺着孩子们的“发现”,我及时地把问题转到了卡上的字——“爱(love)”,接着自然地导入了我们的活动主题——爱(love)。
师:对,这是一个爱字,下面的love是爱的英文字母。
师:什么是爱?
析:没有答案的问题,给孩子一个自由讲述的空间。让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认为的爱可以随意表达出来。
(二)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也有一些爱的故事,请你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他们的爱是怎样的爱?
析: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图。
2。提问,依次出示相应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样的爱心故事?
图一:猫妈妈和小猫的爱心故事。
师:猫妈妈和小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抱在一起?
析:这个提问给了孩子大胆想像,充分讲述的自由。
师:谁知道“亲亲热热”表示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亲亲热热呢?
幼儿模仿亲亲热热的动作,感受爱是亲亲热热。
师:猫妈妈用“抱抱”来表达对小猫的爱;小猫觉得爱就是亲亲热热。(出示字卡——亲亲热热。)
析:让幼儿运用肢体语言这种特殊的表现、交流方式来感受爱,不但增进了与同伴的友谊,而且帮助幼儿理解了爱的表达方式。
图二:熊妈妈和小熊的爱心故事。
师:哎呀,小熊怎么了?胸妈妈怎么背对着小熊,不去救它呀?
析: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游泳的”这一知识。在缺乏这种经验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小熊掉到河里了。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小熊是被它的妈妈故意推下水的。
师: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
师生共同举手表决“爱”与“不爱”。
帮助幼儿理解“爱是为了长大”。
师:其实熊妈妈非常爱小熊,因为小熊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游泳这项本领。它把小熊推下水是为了帮助小熊早一点学会游泳。
师:现在你们觉得熊妈妈爱小熊吗?熊妈妈的爱就是为了熊宝宝快快长大。(出示字卡——为了长大。)
析:老师的引导给另外幼儿知识的点拨,孩子们了解到熊妈妈的这种爱其实是在锻炼小熊,他们对熊妈妈的态度便有了一致的改变____熊妈妈是爱熊宝宝的。
图三:蜜蜂妈妈和小蜜蜂的爱心故事。
师:蜜蜂妈妈是怎样爱她的孩子的呢?
师:小蜜蜂们品尝着香香甜甜的花蜜,高兴地说:“爱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师:你有了好东西时和别人一起分享吗?
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的经验。
析: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一起分享”的含义,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分享经验来说一说,为他们提供一个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爱心的平台。
图四:蚂蚁妈妈和小蚂蚁的爱心故事。
师:蚂蚁妈妈爱它的孩子吗?它有时怎样表达对孩子的爱的呢?
师:蚂蚁妈妈在小蚂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小蚂蚁帮助。小蚂蚁觉得爱就是给予他人帮助。(出示字卡——给予帮助。)
师:除了妈妈给了小蚂蚁帮助,还有谁也帮助了小蚂蚁?(小树叶、小树枝)
相互讨论:平时你帮助过别人吗?有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帮助了别人心里觉得怎么样?
析:再一次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又一次的经验交流中,使他们体验相互帮助带来的快乐。
师: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妈妈、大家对你的爱,你觉得很幸福,你爱大家吗?你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大家的爱?你给了别人你的爱,你觉得幸福吗?
析:让幼儿在讨论中体会到、领悟到原来得到别人的爱和爱别人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小结:是呀,被别人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延伸活动
师: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一张爱心卡,小朋友可以把你得到的爱或者你对别人的爱画在上面,并和小朋友来交流交流。
最后并把画好的爱心卡挂到爱心树上。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析:最后运用绘画的形式,是想让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对得到别人的爱和你对别人的爱有一个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落实。
反思: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对这个活动的内容从他们的反映上来说,是落实下去了的。就是对四幅图进行讲述落实时,对“爱是亲亲热热”这个比较好理解的,落实得很多,而对后面“为了长大”“给予帮助”反而没有深入进去,简单过去。应对后面两个多点时间进行讲述分析。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9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2.知识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 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 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
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六、活动延伸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10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与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非常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透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透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与家庭的了解,帮忙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取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资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与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带给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透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透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到达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透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用心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透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用心性。
(2)记录法:透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那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与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透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非常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与调查表,教师透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能够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能够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透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潜力,动脑筋用心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一齐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透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透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与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资料。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透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潜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资料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状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1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欣赏活动《耳朵上的绿星》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耳朵上的绿星》这一内容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诙谐有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扩展孩子的词汇量;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我从能力和情感两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从能力上,
a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感受作品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
b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2、从情感上,使幼儿懂得,做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内容,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别人着想,教学难点是请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小松鼠等角色教具,教学图片一套,故事课件一套,表演用头饰若干个、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角色游戏等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课件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采用角色游戏法是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出示主要角色,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
4、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1、出示小松鼠,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今天晚上,小松鼠要上台表演唱歌,请小朋友帮它出出主意,怎样才能打扮得很美呢?(请幼儿讨论并说说)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1、到“小松鼠不摘草,也不采花,他真好、”通过提问:
a、小松鼠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得很美?
b、小松鼠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怎么想?
c、它为什么不用花草打扮自己?
d、这件事别谁看到了,它们怎么说?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到“小松鼠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提问:
a、小松鼠怎么会这么漂亮?
b、小松鼠耳朵上闪亮的绿星是什么?是从哪儿来的?
3、到结束,提问:小松鼠上台表演了,为什么台下的观众都惊呆了?
六、看课件
完整欣赏故事,感受小松鼠的善良美好,使幼儿懂得做事要替他人着想、此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通过看课件的形式完整欣赏故事,有利于幼儿更形象的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到底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要扮成闪亮的绿星停在小松鼠的耳朵上?揭示出了小松鼠因为善良美好也得到了萤火虫的回报,请小朋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对待人和事物,进行思想提升。
七、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提供给幼儿头饰和布置简单的场景,请幼儿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故事的叙述部分该成简单的旁白,主要让幼儿练习角色的对话及表演相应的动作、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表达自己的理解,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说话的机会,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语言活动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12
【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瓶子,以废旧的瓶子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只有教师灵活掌握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大班的身体发展水平,幼儿已经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为: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品质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
1.激发幼儿探索瓶子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说活动准备】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来,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连贯性,达到活动目标。在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关于瓶子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准备:1.经过装饰的瓶子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白兔、小黑兔头饰若干,录音机一台;2.幼儿已经会做瓶子操;3.用粉笔画出顶瓶走,绕瓶跑,夹瓶跳所在的区域。这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重难点】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完成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要求幼儿在游戏的竞争氛围里,灵活的、协调的掌握新的动作要求。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要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大班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追求比赛结果,难免会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的坚持、提醒。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在比赛中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教法:
1.讲解示范法:对于体育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游戏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儿因使用器械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等意外发生。但是,对于这一教法,我只是在开展游戏的环节适当的采用,因为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探索。
2.语言提示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某些具体动作要点、规则的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采用语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动中简洁、明确的提示、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3.情感渗透法:情感渗透对幼儿活动中实现的情感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我会及时给予幼儿激励和表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获得鼓励的同时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练习法:幼儿对动作的练习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动作。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后,教师进行个别示范,再提供机会给幼儿自由分散练习也有利于后面游戏环节的开展。
2.游戏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法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此方法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
3.比赛法:比赛中幼儿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说活动过程】
结合教育活动的有序性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按照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大环节:1.准备部分。2.基本部分。3.结束部分。
第一大环节:准备部分根据幼儿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首先我会利用音乐的辅助,带领幼儿出场并随着音乐节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动作。在提高幼儿身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瓶子具有多种玩法的意识。随后,我会组织幼儿做瓶子操,进行全身性的活动,为第二大环节的开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大环节:基本部分经过上一环节的热身,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活动能力已经逐步达到较高水平,所以在此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自主探索-达成目标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就有“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促使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首先我会用适当的教师语言和隐性示范,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合作探索。然后进行归纳小结,并示范个别玩法,扩大幼儿思维,也为下一部分的游戏环节打下基础。最后让幼儿自由结伴,分散练习,巩固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整个自主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开展游戏-达成目标2、3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练习兴趣,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娱乐性的同时,练习和巩固基本动作,达到增强体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设置了三个竞赛性的小游戏,分别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急缓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我会利用道具设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分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师语言激发两组幼儿进行竞争,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积极性。层层递进,引出竞赛游戏。
在游戏开始前,我会用讲解示范法,清晰、准确、生动的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对幼儿提出要求,再组织幼儿有序的开展游戏。因为幼儿的自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我会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开展中,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并利用幼儿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儿互相监督,遵守游戏规则和进行团结合作。
在第二个小游戏中,我没有预先摆放好小瓶子,而是让幼儿根据预先的定位来摆放,是为幼儿创造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提高幼儿积极性。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我会先引导幼儿进行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再进行总结评价。注意抓住一个点分别对两队幼儿进行表扬,语言中进行运动、合作快乐、健康重要的情感渗透。
第三大环节:结束部分幼儿经过激烈的比赛之后,身体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在这一环节就是我会带领幼儿手持瓶子在音乐声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动作,帮助幼儿平稳情绪,放松身体。然后列队走回教室,完成整个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13
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二)知识准备: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两点: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怎么样了?秋天又怎么样?小树叶落不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习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说教学程序: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6、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14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日常生活用品的花边,找出他们对称排列的规律。初步感受对称美。
2、用目测找中心和对称排列的方法装饰花边。
3、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油画棒、范例花纹、活动花边,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帽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幼儿帽子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东西?它们什么地方最漂亮?花边是由什么花纹组成的?它们什么怎样排列的?用什么颜色画出来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花边是由点、线、简单几何图形和小花、小草等花纹组成的。它们排列很有规律,间隔开的花纹是一样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一样的,这叫对称,花边的颜色有的很鲜艳,有的很柔和。
2、引导幼儿学习花边的装饰方法。
教师出现活动花边进行讲解演示:
用目测的方法找出中心点,画上简单的花纹,在花纹的两端用同样的颜色画出同样的花纹。
换一种颜色在中间和两端的花纹之间画另一种花纹,花纹之间要间隔均匀。
用这种方法往下画,画出来的花边就对称了。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请小朋友先观察老师画的美丽的花边,小朋友先想好选择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想好颜色再开始画。画时要注意大小、方向和颜色的对称。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对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设计花纹,搭配颜色。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请幼儿将花边在作业栏中展览出来,教师从花纹、色彩、对称规律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园的教师说课稿15
无论学校领导、教研员还是普通教师,都经常需要听课评课,那么,在通过听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评课者该把握哪些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评课水平呢?
一、常见评课误区浅析
尽管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在评课中,评课者自身也很容易出现失误甚至错误,除了技术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外,属于评课方式的问题也有不少,就笔者所见,经常出现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哄”评:你好我好大家好,敷衍了事。这种“皆大欢喜”的评课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因为评课者准备不足或能力有限(比如听非自己专业的课),由于准备不足,所以就难以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而跨专业听课时,评课者有时对授课教师“讲了什么”都不甚了然,又如何有效评课呢?因此,评课者就不得不勉强应对、多夸少评,无论表扬还是批评、分析还是建议,都不免流于空泛笼统。另一种“哄”评则更等而下之,主要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课未完,评已定”,这种“评课”其实基本已经不能视为教研活动了。对于“哄”评,有责任感和进取心的教师并不喜欢,尽管“面子”无虞,但难有真正的收获。
第二,“套”评:用理论、理念、理想套教学。课堂教学实践当然需要理论层面的引导,但是指望一节课“全面、彻底”地体现理论、理念、理想的要求则未必实际,不用说日常课,就是精心包装的“公开课”也难以实现。有的评课者,对教学工作本身并不熟悉,对所听的课了解有限,于是乎只好在评课中祭出“理”字大帽,“套”上一番了事。有些评课者则是带有比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总以为一节课只有用课改理念和教育理想“武装到牙齿”才算好课,于是乎大套特套,被评教师在不得不赞同其理念、理想的同时,却又是一头雾水,大生“这课该如何教”之疑。
第三,“替”评:用自己的教学设想来评课。不可否认的是,评课者在听课时,在做判断时,心中重要的参照系就是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但是,一些评课者喜欢越俎代庖,在评课时教教师如何授课,这就未必妥当了。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一些懂教学,也对所听的课比较了解的评课者身上。评课的目的其实与教学的目的很相似,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怎么做的效果远不如帮助学生自己探索的效果;同理,评课者“代位设计”也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退一步来看,在实际教学中,评课者的教学设想真的能“替代”授课教师的设计吗?笔者认为恐怕不能,且不说前者未必就比后者高明多少,更重要的是评课者一般都对学情了解有限,其设想也就容易“看上去很美”,实施起来很难。
第四,“苛”评:评课中过重细节,求全责备。清朝道光皇帝有一条“驭下之术”,就是在大臣的奏折里面挑错别字,让大臣们觉得皇帝神目如电、无比圣明,因而战战兢兢。我们有些评课者也有类似的做法,在评课中,不重整体而偏好局部,不观大体而好抠细节(细节当然很重要),找到一点问题就大肆发挥、上纲上线。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有问题”是正常的,指出即可,没有必要抓住不放。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说:“一事之失,无妨全体之善,切不可效宋儒所云,一有差失,则余无可观耳。”他主张在批评中“去其一非,成其百是”(《答王西庄书》),我认为这也正是评课者在评课中应该有的态度。
二、评课的几条原则
关于评课的原则,我觉得很可以借鉴学术批评的要求,因为评课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学术批评,不能随意,也要尽量避免偏颇、疏漏。
第一,转变态度、谦虚谨慎。邓小平同志曾经要求去学校听课的人“要像下连队当兵一样,下去当‘学生’”(《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这句话颇值得我们深思。评课者不应抱着自己“比授课教师更高明”的态度走进课堂,评课者的主要工作是“建设性地批评”,但在批评之前必须先以一个谦虚的态度去倾听、去思考,在进行批评时,也要谦虚谨慎。著名学者齐世荣先生说:“批评者的意见即使正确,也只是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正确,而从总体水平上不见得就一定超过被批评者。”(《漫谈学风问题和学术批评问题》)这是非常正确的。
比起被批评者来说,批评者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著名学者余嘉锡先生所作的《四库提要辨证》纠正了清代学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许多错误,但是余先生却认为,纪昀需要为浩如烟海的典籍作提要,而自己却是只挑自己有兴趣、有心得的内容作批评,所以,“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辨证也易”,余先生断言,如果把他和纪昀身份对换,“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正因为如此,批评者就更应该谦虚谨慎,这并不仅仅是风范、风度的问题,谦虚谨慎也会让评课者少了许多犯错误、出问题的可能。
第二,深度钻研,不说空话。评课者决不能“赤膊上阵”,而是要对教学内容研究深透。比起其他一些教研方式,评课是很“日常化”的,但是,“日常化”不等于“随意化”。有一些评课者存在一种想法,认为自己可以“熟悉内容就评内容,不熟悉内容就评教法”。殊不知,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那里,面貌可以千差万别,而所谓“教法”如果脱离了内容,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对自己所听课内容不作研究,不从授课教师和中小学教学的角度实实在在地分析课的内容,评课就难以切中肯綮,甚至会闹出笑话。
第三,设身处地,“了解之同情”。一节课(即使是刻意准备的课)不是孤立的,它与教师的整体教学延续性,学校、教研组的情况密切相关。一节课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根植于这个班学生的种种状况。而这些往往都是评课者一无所知或不太了解的,而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调控,以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恰又与这些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评课时需要充分了解情况(特别是学情),设身处地地评课。陈寅恪先生研究历史,特别重视“了解之同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充分考虑历史事件产生的各种条件、历史人物行为的环境背景,置身其中,设身处地地作研究,这种思想是我们评课时应当效仿的。
顾泠沅教授指出,教育教学研究要“回到粗糙的地面”(《校本教研:从制度建设到聚焦课堂》),评课也是如此。课堂教学的“粗糙地面”非常复杂,存在于教师、学生、环境等许多方面中,而且带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忽略这无法回避的“粗糙地面”,评课就容易失去指向性和客观性,也就容易想当然,容易简单化、机械化、空泛化,难以评到点子上。
第四,反复论难,力求严谨。很多著名学者,在进行学术批评的同时,也希望别人“入室操矛”,再来批评自己,以深化认识、推进研究。我们的一些评课者却自以为自己说的都有理,加上老师们往往因为地位、面子、利益的关系,不予反驳或讨论,也助长了一些人根本不准备接受辩难的态度。这对于评课,对于教学研究工作没有好处。
我觉得,批评者应该随时准备被人批评,因此,评课者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需要在心中反复掂量、仔细论难,力求“止于至当”。同时,随时准备被人挑刺、反驳。一句话,就是把评课当成完全开放而又非常严谨的“口头学术讨论”,而不是一言堂的“专家指导”或随便的“谈谈意见”。在当前的教研工作中,我们特别重视交流与对话,而形成有效对话起码得有这么两个条件:一是大家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也都有开放的倾听态度;二是大家的发言都(尽量)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这样才能产生高质量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
评课,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最基础的形式,其鲜活性、及时性、互动性和针对性都是其他教研方式难以替代的。我们有责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让它在教师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