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五篇]

时间:2022-04-30 01:0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第一篇: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点是保护环境,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在心中逐渐萌生环保意识,能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篇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通过鸭先生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训练。教学本课我将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拓展延伸。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说学情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能力,懂得借助课文注音初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逐渐产生了兴趣,并且求知欲强,思维较活跃,乐于表达交流,乐于表演。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形式单调的课堂教学比较不感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我制定了如下几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动作、实物,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反馈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有参加卫生扫除的愿望,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应以识字、写字、朗读为主,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体会第8自然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是激发兴趣的好途径。在教学时,我准备运用形象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便能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展开想象,从而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优美的情境中。

2.朗读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促学,让学生用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竞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在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语感。

3.想象表演法

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较丰富,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在学习课文的第五~八自然段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再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这样以表演这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再加上比赛的渲染,呈现出来的是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象,学生很容易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情绪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我注重了课题的导入,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这幅画面,(智力火车出发的情景。)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坐上智力火车,到郊外去游玩游玩。接着出示美丽的小路图片,学生欣赏完图片后,问:现在智力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哪儿?学生回答“美丽的小路”,我就板书课题,再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清洁的小路。这样的导入,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情境当中,情绪饱满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课题后,我紧接着问:小朋友们,你们想把小路打扮得更美吗?只要你能准确地叫出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它呀就会变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开在小路的旁边了。通过课件让学生在与生字反复见面的复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牢记了生字,扫清了阅读障碍。

2.朗读感悟,品析词句。

这篇课文按“美——不美——美”的顺序,围绕美丽的小路,向我们展现了“赞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几个情境。于是我按照课文的情感脉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春色满园,蜂飞蝶舞。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使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路的美丽。我通过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小路图,结合学生的理解、想象,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课文语言的美,积累句式,并用笔划出文中的“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几个关键词,为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打下基础,丰富语言。然后我用课件将美丽的小路再现出来,让学生尝试与乐曲相融合,亲身参与争当小导游,介绍小路的美,真正感受小路的美。

在学习第2、3自然段时,我重点指导“轻轻地、慢慢地”这两个词的读法,理解小路给人们带来了愉快的心情。再让女生扮演兔姑娘,男生扮演鹿先生,进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竞赛。当学生的情感之门悄然打开时,我相机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时,我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成为文中的角色,用自己鲜活的语言来表述,体验小路的美。就这样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对2、3自然段的阅读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步:风云骤起,痛心疾首。

第 4自然段的第一句讲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们对小路的喜爱之情。第二句讲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板书:不见了)这里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堆满垃圾的小路的丑、臭、脏。为了激发学生读出失去美丽的小路时惋惜、伤心的感情,(点课件)我又播放了苍蝇围着臭哄哄的垃圾嗡嗡叫的画面,让学生产生和小路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着力渲染“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我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应做到五个“实”即:真实、朴实、扎实、丰实、平实。我致力于做真实的自己,做一名朴实的语文教师,教学生扎实的语文知识,努力让孩子的心灵得到丰实,这就是我平实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这六大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共八个单元,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我们今天所说的《荷叶圆圆》一课是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中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夏天”,单元语文要素训练重点是重视角色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从而让孩子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散文诗,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既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又丰富了学生内心体验,激发想象。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第一阶段的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躺”等14个生字,会写“朵、机”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等词语意思,通过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4、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等词语意思,通过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美好。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对四季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春天桃花开了,夏天知了在树上唱歌;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本组教材带领孩子走进快乐的夏天,在课堂上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三、说设计

“成就师生梦想,开启幸福人生”是三里畈小学的办学理念,课堂是实施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说明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无定法”说明不能视流程为教条。三里畈小学推行“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本着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设计如下:1、谜语激趣,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掌握字词3、朗读感悟,互动交流 4、拓展深化,放飞想象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我班学生喜欢猜谜语,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开课之初,我先出示谜语:“一把大伞绿又圆,夏天站在水里边。”让学生边猜谜语边欣赏荷叶。再说一说荷叶的样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课题,荷叶圆圆。这样,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提倡:在语境中巩固识字而不再是单字复现,即让学生在听、读、说的过程中尽快的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采用“三步法”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初读:整体感知,圈圈划划,即慢速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并把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划出来。

再读:展示朗读,自主识字。

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我主要采用游戏法来识记生字。“加动作识字”和“猜一猜”例如我出示生字“摇”、“蹲”学生就做出“摇”、“蹲”的动作,还有“何老师戴了一顶草帽(荷)”

在识字过程中我还适时指导学生书写“朵”、“机”这两个生字,写之前首先请学生观察它们的笔画结构和占格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为把汉字写得规范、美观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对容易出错的笔画进行书空,强化记忆。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醒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身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规范写字姿势。

通过“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在良好的氛围铺垫下,我顺利的展开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朗读感悟,互动交流

首先,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里来了哪些小伙伴,他们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相应的词语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其次,让学生小组交流,通过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相机结合图片理解:“摇篮、停机坪”等词语意思。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创景中感悟小动物的心情并结合小动物的动作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最后带上头饰表演读文。在不同角色的表演中,孩子们很主动、很乐意地去选择、去展示,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四)拓展深化,放飞想象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孩子们,美丽的池塘,圆圆的荷叶,还会吸引谁呢?他们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落实本节课主题思想。在结课时,我还向孩子们推荐课外阅读篇目《夏季的早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本课我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五、说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1、多角度评价学生,让评价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自读课文时,有的孩子会读得很有感情,我就适时给以评价:老师真喜欢听你读课文啊,你的声音真好听,真有感情!

2、即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

比如在识字闯关比赛环节,学生进行汇报时,我就做了如下评价:你认字真有进步,能再响亮的给同学们读一遍吗?学生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建立了自信,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体验和享受了成功。

3、培养合作意识,重视小组评价,以及小组之间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对汇报个体的评 价,忽视了小组合作的其他个体的存在,导致了小组合作之后,学生仍然热衷于个体竞争,我会利用小组得星星的方式促进小组合作。如:在朗读课文,全班展示环节,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评价:你瞧,这个小组的同学,角色把握的真好,配合的也真好等。对于优等生而言,应注重评价他(她)对后进生的培养、帮助情况,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六、说开发

1、挖掘教材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例如在教学本节课时,将课本中精美的插图运用到课件中,让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听,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做既营造亲切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巧用生成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的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3、运用媒体资源。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把文本搬上频幕,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4、挖掘课外资源。采取的是温儒敏教授推崇的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本课我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是《夏季的早晨》。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观察荷叶并手工制作荷叶。在科学课上一起探索荷叶底下的奥秘。并确定当月阅读主题活动为“夏季”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到月亮的心愿,也正是孩子们的心愿,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感悟文中的美好亲情。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投影、创设情境,使学生置于课文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识字量大,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3.早在半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读文、识字。

三、说学法

结合低年级特点,注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品味亲情,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板书:“心愿”,理解“心愿”一词。

补齐课题板书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师范读。生自读课文,不会的拼拼音,问问同学。同桌互读。

3.出示词语、认记。

4.认读生字,词语。说说怎么记字形。

5.读文感悟。

(1)观图一说说图的内容。

观察月光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笑?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讨论:理解“自言自语”。

练习读,读出月亮高兴的心情。

(2)观图二

月亮的表情与第一幅图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愁眉苦脸?月亮想什么呢?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说珍珍是个怎样的孩子?谁来用一句话来夸夸珍珍?

(4)那么事情的结果怎样?同学们都郊游了吗?自读最后一节。

(5)理解“艳阳天”一词。

6.练习,巩固字词。

五、说板书

本课板书我以一颗心为造型,以课文的标题为中心,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形象生动地将课文内容跃入眼前,看起来简洁明了,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学会怎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六、说反思:根据本课的设计以及本节课实际实施的情况与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巧妙的导入,事半功倍。

在导入这一环节,板书“心愿”并让学生自由谈自己有什么心愿,再板书“月亮的”,让学生质疑,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

2、多种方法,巧识生字。

本课需要认识的字有十三个。采用了让学生从文中找,画出来,并将生字在课文中的好朋友词语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识字;再读课文,去课文中同生字宝宝打招呼再次识字;再读文中的生词;玩猜字游戏;让学生间共同分享识字、记字的妙法;找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识字,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了生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足与疑惑的地方:《月亮的心愿》虽然是个童话故事,可内容却很丰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为一年级六、七周岁的小学生,应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课文分析角度方面应如何去把握呢?在识字、写字的时间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

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爱动、好表现的特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词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在思维和情感的震撼中领会美好的情操。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朗读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课堂中贯穿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

一、复习

小朋友们这些四字词语你们会读吗?开火车每人读一个词。

这些词语写的都和谁有关?

二、导入

南极最多的动物就是企鹅了,他被称作“南极的主人” 板书 南极的主人

三、解读课文

看,有三只企鹅一摇一摆地向我们走来了,打个招呼吧!在喊它名字的时候,你有想过它们为什么叫企鹅呢?(屏显:企鹅?)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名字吧!

(一)活动一:了解名字

1、在第2段中找出为什么叫企鹅的句子。

2、自己读一读,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

打开课本,开始吧

说说找到的句子。

屏显句子:它们经常昂首挺胸,眺望远方,好像在企望什么,因此人们叫它们企鹅。

对了,就是这句话,一起读一遍。(齐读)

出示图片:企鹅昂首挺胸,眺望远方

企鹅站在哪里往远处看?(山上)

像这样,站在高处往远处看,就是——(图片 词)

因为很远,所以是茫茫一片,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

再看看它的姿态,头—— 胸——

我们似乎感到一股力量

读(图片词)昂首挺胸

连起来读

此时此刻,企鹅昂首挺胸,眺望远方,我相信它一定在盼望着什么,企望着什么,它在企望什么呢!

但愿它的企望都能实现。

现在,让我们回归到课文,师:看到这3个红色的词了吗?企鹅的名字跟这三个词关系非常密切,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读好这三个词哦!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如果总分是5分,你给他打几分?用手势告诉老师。

知道了名字的来历,让我们近距离地去看看企鹅的样子吧!

(二)活动二:认识外形

1、用“~~~”画出第3段中写企鹅外形的句子。

2、想想你最喜欢句子中的哪个词。

出示句子:胖胖的企鹅披着黑黑的羽毛,挺着白白的肚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派头十足。

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喜欢?派头十足 为什么喜欢?有困难是吗?别急,等会儿给你看一幅图就知道了。

你们注意到这个词了吗?理解:披着 派头十足

披着(显红)

羽毛本来就是长呗,为什么要用披着呢?

看看这幅对比图,再告诉我这样披着你觉得帅不帅?很帅,很有气势,派头十足

(派头十足)

你们喜欢这样的企鹅吗?用你的朗读告诉我。

好可爱的企鹅,你很聪明,知道这些红色的词语是在提示你。

听了你的朗读我更喜欢它们了。

有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你来读

齐读。

三、企鹅的各种动作神态

这些派头十足的企鹅在南极是很少看到人的,因为南极没有人居住,当有人靠近的时候,它们又是另一种样子。

小朋友看它们有的从哪里看出羞羞答答,不好意思了?(头侧过去,低头)恩,一副很老实很憨厚的样子。

有的,东看看西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东张西望 感觉傻乎乎的有的在说话,交头接耳

正如课文中所写。

(出示句子)

齐读

还有有趣的呢,(看视频)

解说走起来笨笨的憨厚老实的样子,傻傻的小朋友们笑得那么开心,怪不得课文里有这么一句。

出示句子,那憨厚又带着几分傻劲儿的样子,真惹人发笑。

大组轮读

用或或说一句话

四、感受企鹅给南极带来的生机

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老师也想露一手,怎么样?听好了。

成群结队的企鹅给寂寞的南极带来了生机,他们被看作是南极的主人。

老师你读错了。

哪里读错了?哦少了这两个词

(成群结队 寂寞 显红)

差不多,没事儿没事儿,啊有事儿啊,那你说说成群结队在这儿又什么作用?成群结队的企鹅是不是这样的?

寂寞又能告诉我们什么?

哦,我知道了,有了成群结队的企鹅,给南极带来了生机,南极就不寂寞了,所以被看作是南极的主人。(贴板书,画箭头)

小朋友们,你们是我的老师啊,老师跟大家一起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五、写字

两个生字娃娃听说我们今天的课堂特别热闹,也想来凑凑热闹,它们就是

胖 羽

读这两个字

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半个月亮

老师就是用这个方法记住这个字的,你有什么办法吗?

写胖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羽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说说写羽字的注意点。

范写。

每个字写两遍,写好第一个字看一看好不好看,找出不足,第二个字把它写好。不但是写的好,还很漂亮,说说哪里写得好

再找一个不太好的,说说不好在哪里。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以读展情,拓展延伸,注重融合,提高素养。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的一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着“家庭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旨在教育学生孝敬长辈、关爱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这篇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文中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诵课文,难点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从章节联系上整体分析知识结构,分析了本课的内容、特点、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目标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及课文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知识)目标:

⑴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⑴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⑵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⑶初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懂得要孝敬长辈,主动帮长辈做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根据情况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分解朗读要求,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整合资源说策略

1、情境激趣。

2、趣中识字。

3、读中悟意。

4、创意补白。

5、拓展延伸。

6、注重实践。

六、结合教学说设计特点

1、课堂是快乐的,学生是愉悦的。

2、文本是有弹性的,学生是有创意的。

3、知识是建构的,情感是互动的。

七、结合流程说意图:

(一)三分钟说话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

(2)看手:

请学生伸出小手,看看谁的手是胖乎乎的。

(3)夸手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导入激情激趣并相机说话,培养说话能力。

(二)导入:你们的小手真能干,我们继续学习一下《胖乎乎的小手》。

(三)复习词和识字方法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安排学生复习,交流识字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生字的学习,由词到字,再回到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渐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教学中穿插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更主要的让学生在玩中巩固识字。

(四)合作探究,细读体悟

1、多媒体展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后质疑。

学生可能问:“全家”是指哪些人?(学生如大多知道可立刻解决)

“这张画”是指哪张画?(学生如大多知道可立刻解决)

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这张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在无意中转入正题;扣第一自然段质疑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自由读文感悟,用“──”画出疑问句,用波浪线画出感叹句,看读文后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提出来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让学生合作学习,能培养合作能力,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增进情感沟通与智力互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接下来我安排学习合作学习课文。

3、指读找到的感叹句,讨论交流读后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读,教师让学生归纳填空,说说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谁的手干了什么?

4、相机重点指导朗读对话。想想该怎样读出感情。

兰兰: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兰兰: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笑着读)

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语调上扬)

姥姥:“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夸奖的语气)

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

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

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1)指导分角色朗读:

加“·”读重音。

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

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

(2)自由选择角色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这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法,能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指名朗读:

同样一句话或一段话,让多名学生读,读后分别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学生个体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和朗读的处理也不一样。

只要学生说得有理,而不偏离课文的意图,我就没有强求一致,而是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3)角色朗读:

四人小组先分角色朗读

(4)再指定一组或两组学生表演读,读后引导评议。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是积累语言、感悟文体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本课对话较多,如果没有让学生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就无法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5、联系课文回答先前的质疑:

全家人为什么喜欢这张画?

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质疑问难后边读边想:你懂得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朗读感悟、教师点拨来解决问题。既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初步质疑、解疑的能力。

6、兰兰的小手还为谁做了什么?

(1)兰兰的爷爷说:“这胖乎乎的小手_________。”

(2)兰兰的老师说:“这胖乎乎的小手_________。”

(3)兰兰的__说:“这胖乎乎的小手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你觉得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兰兰长大后还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

2、你现在会帮家人干哪些事情?长大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

我()的手替()。

我()的手帮()。

我()的手给()。

我()的手为()。

3、有感情朗读全文,说说学习课文后你想说什么。

六、拓展阅读

(1)胖小手,真勤劳,样样事情都会做。

替爸爸,拿拖鞋,给妈妈,洗手绢,帮姥姥,挠痒痒,人人喜欢人人夸。

(2)我有一个胖叔叔,他姓张,很喜欢我,过年的时候,他送我一双皮鞋,还帮我家打扫卫生,我也成了叔叔的小帮手,替他拿拖把,和他一起往墙上贴年画,给他送开水,叔叔夸我好孩子。

设计意图:结合文本进行拓展阅读既强化认记生字,为差生提供了又一次记忆生字的机会,又激发全班学生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七、认读生字,书写指导

1、先看“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教师范写:

“兴”上面的的两点不要和横连上。

“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

“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4、展览、评析。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雨铃铛》是北师大版第十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单元以“雨”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在品味文章音韵美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本篇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富有童真,是本单元的引导性课文,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阵地这一。

二、教学理念:

真正的新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是践行新课标的基本平台。在本课时中,强调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为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等理念,更好地将课程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高效率落实,更好利用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2、方法与策略:在小组中协作、探究、发展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四、教法与学法:

在新型的课堂中,教师担当多种角色,而在学生的眼里首先应该是一位有向心力的益友。这两者的关系决定着整个教学。教法与学法是不可分的,在本课时里,确定的方法是:师生同乐、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课程标准中“学生是主体”这一主旨,为了更好地获得课堂的合理开放与和谐,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激发情绪,铺垫课堂:用学生课前的无意识演唱进入学习

“雨” 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为了让学生再现生活的体验,在学生用“雨”组词、说话、背相关的儿歌,之后用漂亮的铃铛图作为对学生前段表现的肯定,并同时引出猜字这一识字方法。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适时地提出“沙沙”、“丁零当啷”的读法,让学生在此时对本课中难点——拟声词的朗读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2、运用方法,自主合作: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个重点,识字量大,不只是在课堂上就能解决得了的。在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承上的设疑之后,先让学生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面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再交流方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充分而自主的练习,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感受的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获得较多的练习成果后,就会有很强的表现欲。在这时师生一起活动,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课件的生动展示、个别学生的认读、开火车、抢读中组词、说话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落实本课时的识字这一重点。

3、任务朗读,揣摩品味:为了让学生的识字得到及时的运用,让他们感受到识字之于读文的重要。在检测完字的学习情况之后,给学生自由读的时间,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之后有个人活动的空间,体验到学习的轻松。

紧接着用齐读收心,用自评发现自已的优点,以获得继续学习的信心。教师的范读则是为了让学生内心的向师性为他们的朗读导航,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就是为了让师生的互动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放,同时也是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榜样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次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完成此过程中的口语交际。

在齐读后,给学生任务,以驱动他们的思维:雨落在哪儿,像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在这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是要为学生的口语表达练习提供一个线索,也是为了让学生再次体验到阅读的愉悦。

用小组赛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再次用任务对其思维进行驱动:春雨招呼了谁,招呼它干什么。这一任务的提出旨在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表达的完整性。

4、放飞想像,回归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为重点。因此在对文本的延伸中,我充分赏识个性,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如果你是春雨,你还想招呼谁,招呼他来做什么。并将这种想像做深层的挖掘,用课件展示的生动的生活场景作牵引: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雨落在哪里,像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意在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想像与交流中展现个性与童真,在发挥创造力的同时,体味到诗歌的美、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

5、无尽延伸,回味无穷:用精炼而充满童话色彩的小结语言——雨有个哥哥叫去雷,有个弟弟叫雾,雪花是它的姐姐,彩虹是它的妹妹,云、冰雹……都是它的好朋友,它们在大自然中等着我们去观察呢。让学生的想像无限延伸。最后用歌曲《小雨沙沙》和小雨说再见,是为了在高潮中结束本课时,让学生在课余仍有回味的内容,同时也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与探索打下思想的基础。

六、关于板书:

只板书课题和本课中出现的两个拟声词。在追求简捷的同时,追求在书写示范上的实效,用规范而富有美感的书写为学生作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书写。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

《山爷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儿歌。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文章。

(二)教材分析

《山爷爷》这篇课文是三字句组成的儿歌,好读易记,对山进行拟人化的描写,使山爷爷的形象有一种亲切感,易被儿童接受。但也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为整个环保行为都隐含在具体的形象的描绘之中了。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侧重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自己谈谈对大山的感受,自主选择识字方法。然后借助多媒体激励学生自由想象,创造发挥,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我认真钻研教材后,为《山爷爷》这课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② 借助多媒体启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认知,理解、感悟。

③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① 识字、写字。

②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植树造林”的意识。

(五)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景入情。我在教学中利用谜语(个子和云一样高,树木都在它怀抱。一座一座肩并肩,春绿秋黄景色好。)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大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然后我再适时小结,告诉学生并非所有的大山都那么绿,那么美。

(2)图文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通过插图努力营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初步感知山爷爷的样子,然后再借助课文理解植树前后山爷爷面貌的变化,从整体上把握文中的思想内容。

(3)结合课文,认读生字

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教低,重点是识记生字。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此我在制作课件时,将本课的生字用横线和不同的颜色作标记,并把flash制作的生字卡链接到课文中,让学生更好地借助课文识字。

另外,我在教学生字时鼓励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然后再请小老师上台教读,并告诉小老师教读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一定很到位,因此,我让学生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适时地听课文录音,并提出要求,就是“认真看书,仔细听”因为有的一年级学生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示范作用,这是一个必要的细节。

(4)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谈谈读好课文的方法后诵读课文,再播放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畅谈感受。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朗读指导。具体的方式方法,并不是我的指导所在,只有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感,然后在图片的帮助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几点体会

(1)理念为统帅,读悟结合,达到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努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不让学生一开始就听范读,然后有声有色地模仿,而让他们自读自悟,并大力赞赏提出疑问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关注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关注了他们的独特感受。我特别注重读的重要性,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激发情感,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心理学认为,愉悦的教学情绪有利于智力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展示生动的画面,播放优美的音乐,动听的录音,创设了生动愉悦的教学环境,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具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无形的课本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有形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氛围,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本课的设计致力于创新,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多媒体为教辅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 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1)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2)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1)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2)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数量样子干什么

(1)()有(),大象()()

(2)()()()()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板书设计:

妈清凉的风爱

妈遮雨的伞妈的滴落的泪妈

爱甜甜的吻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春夏秋冬》一课是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识字课。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春夏秋冬》作为全册教材的第一课,在整册教材中起着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是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3.执教此内容时正逢冬去春来,是一年的开春之际,从教材结构编排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顺应了时节特点。4.《春夏秋冬》这一课是一年级下册的开篇又是识字课,刚开学,学生的学习从识字开始,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这一单元,从学生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入手,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猜字谜,都是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欣赏和想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通过欣赏,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等方式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四季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喜欢的情感。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实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的要求。

2.学情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识字量和识字方法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我对本班又做了进一步的小调查。

课前小调查:

(1)你是否上过学前班?

(2)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

(3)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

本班有26名学生,情况如下:在课前调查中,你是否上过学前班?56%的孩子选择的是,这说明有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识字基础。看书时你会因为不认识字而苦恼吗?全班有22人表示为此感到很苦恼,占全班的84.6%。你知道哪些和四季有关的内容?100%的学生都能说出一年级上册《四季》这篇课文。可见,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在学生头脑中是有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愿意认识更多的字。那如何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识字,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感受词语学习的魅力成为了我本课思考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能力与方法:

通过联想、图文结合、多种形式读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赏词,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知识:

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2个偏旁;读好词语和短语。会写“春、冬”2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用互动式与体验式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节课上,根据学生识字较少,缺乏词语欣赏的情况,引入了大量美景图,并设计了画图识字,韵律读词的活动,从而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机会,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包括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下面逐环节进行介绍:

环节一:通过联系旧知,迁移导入新课。

一上课,先请学生回忆背诵一上课文《四季》,顺势提出问题:四季包括哪四季呢?引出课题《春夏秋冬》。

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他们对于春夏秋冬有一定的认知,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背诵熟知的课文,唤醒学生对春夏秋冬的美好回忆。

环节二:通过图文结合,认读生字词语。

所以接下以“春夏秋冬都有哪些漂亮的景色?”这一问题切入到第二个环节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读好、读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这四个词语,我采用了借助拼音初读、同桌检查读,小组开火车带读、去拼音词卡读、看图配词读、图文搭配连线读以及最后的配上音乐有节奏的韵律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断地认读过程中识记、感受学习内容。

接下来,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读词。例如在认识“吹”时,老师引导:春风一吹,大地一片生机,你会吹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吹”字?学生通过做动作、联想、加一加、组词、形声字等多种记字方法识字。在认识“霜”时通过图片的引入,强化学生对“霜”字的记忆。

环节意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教学资源,多种形式的认读,在不断地复现中识记生字词,每一次的认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一层次的提高。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图文结合,加深学生感官——眼看的体验,强化他们的感受和认知,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本课的教学难度,突出了教学重点。

环节三:通过“画图”识字,韵律读词。

识记了生字、认读了词语也想象了画面,接下来是不是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呢?这时我又想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话,它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实用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基于这一思考,我们进入到了第三个环节,“画图”识字,韵律读词。有了前面的引导、铺垫,学生基本掌握了图文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自主权充分地交还给学生,请他们一起来“画画”,通过展开想象在黑板上描绘出一幅美景图。在学生描绘时,我及时抓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相关信息,相机引导学习“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等短语中的生字词。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以“画画”为学习资源,通过联想和想象,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词语、贴图、识字,在情境中学习,玩中学,学中悟。

最后针对这些词语、短语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我将学习内容编成轻松有趣的小儿歌,辅以美景和音乐,学生在欣赏、感受中理解,在节奏韵律中学习,学习形式更为活泼,学习内容更利于学生记忆。

环节四:通过指导写字,培养书写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益的法宝。在指导书写这一环节,我不仅注重学生的书写质量,更关注对他们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的引导和培养。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交流感受汉字的整体结构和关键笔画,然后在教师范写与书空的过程中感受每一笔的写法,最后落实在书面上,亲自体验,描一个,写一个。书写后的反思和修改必不可少,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在修改中进步,在鼓励中成长。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以观察课堂生成的方式将评价贯穿整节课。

2.课堂结束后,观察学生书写的字迹是否工整,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是否能从实际行动中真正去热爱大自然做出进一步的评价。3.激励性语言评价。

五、教学特色

与以往教学相比,本设计的特色之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结合课内外,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读词,创造性地选择以“画画”识字、学词和韵律赏词、读词为教学资源。

(一)根据学生情况安排教学

根据课前调查,44%的孩子没有上过学前班,识字存在一定困难。全班84.6%的同学会因识字少影响自己的阅读。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之间的落差较大,因此,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认读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情感是真切的,真正贯彻了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宗旨。

(二)形成互动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整堂课中,既有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又有情景体验。多种形式的读,欣赏和想象,让学生们敢说,爱说,这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凭据,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脚手架;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绘画当中,展开想象,学词贴图,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手说儿歌,在音乐和美景中,强化了学习的效果,从而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国际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板块中的表达——“我来写”。它撷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四种情境,是一次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想象力,富有创造性,且又蕴含环保教育现实意义的表达。此次表达既有助于培养孩子们遵守社会公德,又在表达中潜移默化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在“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写”的新要求。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真正面对较高层次的表达要求,同时也为以后的写作做了铺垫。

《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指出:“写话要使学生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既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这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的开始。为此,根据本次表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我把说和写整合为一个整体,使说与写的目的性更强,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懂图意,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鼓励以自己的方式表达。

2、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3、在听说写等语文实践中,初步培养观察、思考、想象、合作、交流等多元智能,体验表达的乐趣,分享所思所得。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是教学重点,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是教学重点。

二、标新立异,说教法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图画、多媒体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是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因为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达欲特强,但持久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花样新、多,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为落实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观察,激情想象,(3)联系生活,情境交际。因为语文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我来写》是一次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某种意义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我将引导学生在“看一看”中富有个性的观察;在“想一想”中联系生活、善于思考问题;在“听一听”中学会聆听,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在“说一说”中独立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一写”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有意识的”表达。教给学生看图说话的学习方法:看、思、说、写、改。建议学生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认务。

四、和谐互动,说流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一堂成功的表达课必须导入为前提,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课堂伊始,我用优美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画面:“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草小花过得怎样了?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吗啊啊?”这样亲切自然而又充满人情怀的设计会带领学生带着冲动和激情主动进入课堂。接着,播放画面,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中感受美丽的春天,欣赏鲜艳的花朵,就向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一样满足。画面停下,问同学们“你感觉怎么样?”学生一定会回答“美”。“美在哪儿”这时教师要专心听学生讲话,从他们的语调、语音及神态中,捕捉闪光点,深入的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感受,点燃学生的激情。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积极的表达,抒发真实的情感,建立审美意识。“同学们,你们还想再看看美丽的鲜花吗?”画面滚动有人在折花,一枝、两枝。“现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学生很容易进入积极的保护角色,主动发言,指责这种不道德行为,树立环保意识的同时,也约束自己的行动。

(二)指导看图,交流表达,归纳学习方法。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第一幅画面,设计如下问题。

1、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好了同桌间说一说。

2、小组内活动,如果每个人都摘花,你想象一下,春天会是什么样呢?想象作为表达的必要手段与方法,一定会广开思路,发散思维。

3、作为一名小学生,你想做点什么?你能做些什么?强调“你能你想”,引导学生个性表达,师生充分交流之中渗透环保教育。

之后,我设计一个活动:现在,花王国的大门向我们这群充满爱心的小天使们敞开了。诚挚的邀请大家到花仙家里做客,让我们为花花草草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吧!让所有的人都爱花护草,让人类永远拥有春天!请你再仔细想想,写下最特别的自己的话。这里强调设计自己的话,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作为一个交流者积极参与其中。这个活动,是对前面说话的画龙点睛,也为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展台。教师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给与恰当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因为《课标》指出:口语交际应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且强调“写作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第一幅图教学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方法。设计这一环节,我基于“以人为本,助人自悟”这一创新理念的考虑,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旺盛的主人翁精神状态,浓厚的表达兴趣,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

(三)分散思维、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建议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选择其他几幅图进行表达。教师变换身份,采访学生,了解表达的情况,并及时给与导向与鼓励,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联系生活,因势利导,抓住有利契机,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约束自己的言行。其中,第二幅图是关于节约用水的话题,对于7、8岁的孩子,描述看到的内容并不难,理解作者的用意,体会这种意境,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硬向学生灌输环保教育的方法,效果一定不佳。我准备了一段录像,让学生看到水资源的匮乏,这样再来写话,就很容易把重点落实,也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四)资源扩充,延伸课外。

结合班级学生在走廊说话现象严重这一情况,我请同学们为班级走廊设计提示语,既强化教学效果,也对课堂做了必要的补充,更是一次极好的道德教育活动。一堂饶有兴趣的语文课,不但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还要象磁石吸铁,把学生的爱好拉向语文方面。

五、设计理念:

我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心甘情愿的获得知识、受到启迪、得到熏陶。那么,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精益求精。口语交际以情感呼唤情感,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面对心灵,以生命延续生命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我们精心设计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中,积极、自信、生动、活泼的参与,体验表达的乐趣,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多元情智得以长足发展。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

【说教材】

《村居》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本中一首普通的古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乐”两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人景交融的“春之图”都融合在这一首“春之诗”中。它是写景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我用了一个课时来完成这首诗歌的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和诗歌的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3、诗歌拓展:以这首诗为跳板,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诗歌,并背诵下来,看谁背的又多又棒。

【说教法】

1、教授古诗:

因为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每句诗仿佛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我让学生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古诗中的各种景物,这样用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2、古诗拓展:

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把课外收集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这样让学生既能把以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复习,又能把没有学过的古诗词先一睹为快,这样的效果也比专门为了背诵而背诵要好很多啊。

【教学过程】

1、初步学文:

先指导学生去初步了解每句诗的大概内容,看看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2、画图学文:

在让学生把这些景物结合诗句用简笔画画下来,再把诗句写在画的'旁边,做到画中有诗,诗旁有画。

3、拓展学文:

利用学生的古诗积累来说说有那些写春景的诗,写景的诗……

【教学理论】

《村居》是一首写景的古诗,再好的文字不如直观的画面,又是学生亲手画的,能画出来的学生相信对古诗应该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用一种写生的方法来学习写春景的古诗,相信这本身就比较有趣味吧!

让每一首古诗变成一幅幅美丽,充满色彩的画卷,让可爱的学生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一.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20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

四、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9课《小猪画画》。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认识和体验。

一、我对课文的解读

《小猪画画》一文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爱画画的小猪因为自己没有主见,轻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鹅的话,将原本可爱的小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的故事。课文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寓道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角色鲜明,语言活泼,适宜进行朗读教学。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以读为本,读中识字,读中生情,读中悟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⑴知识目标:认识“翅、膀、猪”等14个生字。会写“角、些”等7个生字。

⑵能力目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情感目标:使孩子从内心喜欢阅读、喜欢童话故事。懂得遇事要多

动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只听别人说的道理。

本课教学重点是:

1、识字

2、朗读

教学难点是: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

三、教学流程的预案

1、激情激趣

我的设想是:借助语言表达、多媒体画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首先出示多媒体画面,将孩子带入创设的情境当中,和他们进行谈话,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然后,通过多媒体画面揭示课题(19小猪画画)

这样富有情趣的导入,将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彼此情感交融。

2、读中识字,读中生情

(1)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第一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步: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摘苹果”和“开火车”两个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在这样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识字,真正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第三步:设问感知。

①小朋友们,爱画画的小猪刚开始画了什么?哦,是一只可爱的小猫。

②可是,可爱的小猫最后变成了什么呢 ?原来变成了一只大怪物。

(2)角色朗读,品读品悟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的教学步骤是:

第一步:分角色朗读

第二步:进行读的评价。通过学生相互评点,体会读文的感情基调和读文的表达技巧,并内化到自己的的方法里。

第三步:品读熏陶

学生互相点评后,我利用形象的CAI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重点句子,从不同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等方面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

A、首先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这幅

图中包含两个重点句子。出示句子,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小松鼠和

小猪的神态和动作,然后自己读一读,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

例如这句话,“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猫的尾巴画的大些。”(出示句子)

我引导学生带上动作读出小松鼠炫耀自己的尾巴大而好看那得意洋洋的语气。

出示句子:“小猪听了,马上把猫尾巴画得又粗又大。”这句话指导

学生重点读、并用动作理解“马上”和“又粗又大”两个词语的意思,让孩子们体会到小猪正是因为听到别人说的话,自己没去思考就马上去画,所以把猫的尾巴画的又粗又大,闹出了笑话。

B、课件出示句子:

“你看,我头上的角多神气,快把角加上去吧!”

小猪听了,连忙把猫的头上画上了一对角。

“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

小猪听了,立刻在猫的身体两旁添上了翅膀。

用以上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我采取生生互动的形式,即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分组分角色读等互助形式,使他们自主感悟语言;最后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动,在有趣的角色对读中体会到:小山羊认为自己有角觉得自己很神气;小白鹅觉得自己的翅膀漂亮很自豪的语气,以及小猪听到他们的话不动脑筋,把他们的特征画在小猫的身上,闹出了笑话。

第四步:赏读比赛

新课程标准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戴上头饰进行小组之间分角色表演朗读比赛。这样,课本语言通过学生自己再创造,变成了自己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整体把握,感悟感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难点突破的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乐于探究。”为此,我在突破教学难点时,运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巧妙设问,共同探究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1)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他们的话有道理吗?

这个问题从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来检查他是否真正的读懂文章,理解了课文所蕴涵的道理。

(2)你喜欢小猪吗?

这一问题的提出恰好鼓励了学生在阅读中谈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小猪把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起来,你是怎么想的呢?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把小猪的事情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孩子们真正懂得要做一个爱动脑,有主见的孩子。

这个环节教学中,我将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化解读,多元化解读,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互动交流、互助探讨,撞击出思想的光芒。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致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此,本堂课我想全力打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课《小熊和小鹿》的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小熊和小鹿》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讲述了小熊和小鹿都很守信用的事。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寓道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告诉我们答应过别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若一时做不到,也要及时通知对方并做出解释。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从小树立守信用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讲信用”,学做诚实守信、善理解的孩子。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诱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引导学生以多形式的读来解决问题,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为:让学生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领悟出做一个好孩子一定要守信用。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在理解本课教学内容上不会有很大的难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及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法分析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综合采用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诱导质疑、激疑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快速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激疑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复习词语,初读课文字词学习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承接上一节课刚刚学完的生字词,我先利用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以多形式的读来复习巩固新词,为后面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化

1、我采用“师引生学”的方式学习第1自然段。我先让1、2组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妈妈要带小熊去奶奶家,小熊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得出来?接着请个别生反馈,我相机出示课文插图一和句子:小熊乐得直打滚儿,美滋滋的说:“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直打滚儿”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当时的心情,从而引导学生品读句子:小熊乐得直打滚儿,美滋滋的说:”“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感悟小熊非常想去奶奶家。

2、我让学生自主学习2—4自然段。我先利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接着通过小熊和妈妈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小熊不能去奶奶家的难过心情和他答应了小鹿的约定,就坚决要留在家等小鹿的坚决态度。最后,我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次感悟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让学生在读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添学生的朗读乐趣。

3、学习5—6自然段,我先让3、4组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妈妈走后,小熊在家是怎么做的?然后请个别生反馈,我相机用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让学生从图2和等啊等这个词体会出小熊等了很久,并引导学生感悟小熊此刻的心情;接着利用课件播放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和出示实物闹钟,请一个学生表演在等待小鹿的小熊。通过形象直观的表演让学生体会小熊在等待中的着急和失望心情,感悟小熊是个守信用的孩子;最后指导学生带着失望的感情朗读第6段;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拓展练习:说一说,你有过失望的时候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我让学生合作学习7—8自然段,我先出示学习要求,接着让学生从小熊与小鹿爸爸的对话中了解小鹿没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感悟小鹿也是个守信用的孩子。最后设计拓展练习:课文中的小熊和小鹿你更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再次体会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孩子,因为他们守信用,所以才得到大家的喜爱。

5、学习第9自然段。我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做巩固练习:照样子说一说,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和……都……句式,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四)回读全文,引导学生再次感悟文本。

(五)延伸拓展续编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续故事情节,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作业设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想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七、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小熊不去等和(约好去种树)守信用小鹿生病道歉简洁明了,能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也课文内容的缩影。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4

【说教材】

本说课稿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5~10自然段的5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塑料桥的轻巧简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说板书

我的板书采用文字式,把课文中关键词句列举出来,简单明了,能让学生更清晰理解、记忆课文内容。

潜水桥:架在水里 玻璃砖造 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塑料桥: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按照内容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这五篇课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风光,语句优美而生动。不断向上的春笋、调皮的雨点、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热闹的梅花山、美丽的大草原,或让我们永存记忆,或让我们流连忘返。五篇课文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的五颗璀璨的珍珠,这根红线就是“春天”,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春光篇。本课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整个小学阶段来看,这让学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四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则是让学生感受梅花山的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本班孩子大多数对梅花山还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孩子还不认识梅花,针对这一情况,我需要借助大量图片,紧扣课文词句,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画面,让他们置身于梅花山中,入情入景,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培养其语感。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以读为本,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文章。

本课我的课堂将通过联系生活,兴趣导入;游戏激趣,初读课文;入景入情,精读感悟;自主学习,识写生字;个性作业,拓展延伸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联系生活,兴趣导入

语文学习与认识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梅花山就在南京市,为了拉近课本与孩子生活的距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学伊始,我便问:“在南京有一座山,每当春天来临,山上便开满梅花,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座山的名字吗?”学生自然会说出梅花山,我便相机板书,接着,由于本单元都和春天有关,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系统的概念,我用“春姑娘”将旧知与新知串联:“春姑娘唤醒了春笋和小池塘后又来到了梅花山,唤醒了山上的梅花,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幻灯出示:春到梅花山)。

二、游戏激趣,初读课文

我准备采用读词、读句、读文,三级阶梯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根据低年级孩子游戏教学的特点,我以孩子们都喜爱的闯关夺门票的方式进行,读词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喜爱的方式读词,重点指导“晶、莹、尽、盛、蓝”的读音。读句各请一位男女生代表,重点指导长句的停顿。读文则全班齐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词、句的掌握下,读文起来则通顺很多。闯关结束,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组配乐梅花组图,充分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身处梅花山去踏春寻梅,播发结束后整体感知梅花山,孩子们都能说出他们的感觉——梅花山的梅花很美。

三、入景入情,精读感悟

本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早春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本课的重点是感受第一段的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在第一段的教学里,我带着孩子们当游客,由远及近的去观察梅花。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边谈感受。由远处看去满山的梅花,突出梅花开得早,开得多;走近一些放大镜头,让孩子们感受梅花盛开的样子,通过想象,通过表演,再通过朗读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直观的图片再现,让孩子们看到如“片片彩云”般的梅花树。最后站在梅花树下,让孩子们仔细去看那“一朵一朵的美花”并出示一幅单朵梅花图,让孩子们去说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晶莹透亮”这一词在直观的图中就能被学生所理解,并不需要做过多空洞的讲解。然后让孩子们再次诵读这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让学生整体感受梅花的形、色、质、味,从而用朗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一到休息日,……海洋。”一句让孩子们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扣住“涌动”、“人流”结合插图,想象大街上人多时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欢乐的海洋”是对梅花山花海人潮热流场面的生动比喻,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体验。

四、自主学习,识写生字

本文教学两课时,每课我将预留十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写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交流如何记忆字形,我只从旁点拨和指导。记忆后通过小游戏及时巩固字形。这个时候考虑到学生都学得有些疲劳,我会让他们做一做写字操,随后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他们在一个安静的气氛中专心写字。我巡视指导,投影优秀字做激励。

五、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

1、画一幅你喜爱的梅花。

2、和爸爸妈妈去梅花山踏春赏梅。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达到课堂向课外课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作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会学之欢乐。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国旗》这首儿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节,但这首儿歌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网上收集了许多资料,这样进行教学的:

1、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最佳的方法之一应是欣赏。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察天安门广场解放军叔叔升旗仪式,精心创设升旗的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观看升旗仪式后的感受,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给静态的学习材料赋予了生命,让鲜活的学习个体与之进行对白,进行碰撞,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让学生在欣赏鲜活的情景中生成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

2、我让学生在小组长地带领下自主识字,记忆字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利用生字卡片自主识字,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轻松愉悦。

3、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之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凋让学生在自主的实际操作中的活动中获得体验,获得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理解儿歌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在个性化地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结果走出教材。以读代讲,以思代问,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出示与该段落相关的课件,图文共赏,采用师生共同细研细赏,品味精美词句段,在感悟语言表现力中不但体会了文中的思想感情,还掌握了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教师的相机引导、点拨,让学生再次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时地鼓励,又缩小了班级中个体两级分化的现象。

4、在写字时,我玩了一个抛球游戏。让学生选择要写的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另外,我采用赛读、评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加强朗读训练,力求熟读成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到月亮的心愿,也正是孩子们的心愿,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感悟文中的美好亲情。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投影、创设情境,使学生置于课文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识字量大,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3.早在半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读文、识字。

三、说学法

结合低年级特点,注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品味亲情,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板书:“心愿”,理解“心愿”一词。

补齐课题板书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师范读。生自读课文,不会的拼拼音,问问同学。同桌互读。

3.出示词语、认记。

4.认读生字,词语。说说怎么记字形。

5.读文感悟。

(1)观图一说说图的内容。

观察月光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笑?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讨论:理解“自言自语”。

练习读,读出月亮高兴的心情。

(2)观图二

月亮的表情与第一幅图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愁眉苦脸?月亮想什么呢?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说珍珍是个怎样的孩子?谁来用一句话来夸夸珍珍?

(4)那么事情的结果怎样?同学们都郊游了吗?自读最后一节。

(5)理解“艳阳天”一词。

6.练习,巩固字词。

五、说板书

本课板书我以一颗心为造型,以课文的标题为中心,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形象生动地将课文内容跃入眼前,看起来简洁明了,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学会怎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六、说反思:根据本课的设计以及本节课实际实施的情况与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巧妙的导入,事半功倍。

在导入这一环节,板书“心愿”并让学生自由谈自己有什么心愿,再板书“月亮的”,让学生质疑,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

2、多种方法,巧识生字。

本课需要认识的字有十三个。采用了让学生从文中找,画出来,并将生字在课文中的好朋友词语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识字;再读课文,去课文中同生字宝宝打招呼再次识字;再读文中的生词;玩猜字游戏;让学生间共同分享识字、记字的.妙法;找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识字,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了生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足与疑惑的地方:《月亮的心愿》虽然是个童话故事,可内容却很丰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为一年级六、七周岁的小学生,应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课文分析角度方面应如何去把握呢?在识字、写字的时间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

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爱动、好表现的特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词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在思维和情感的震撼中领会美好的情操。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朗读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课堂中贯穿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

【说学生】

1、本课时的教育对象是五年级的12名聋生。他们能够借助图片和手语的辅助,了解课文大意。他们普遍存在学习语文的困难,具体表现在语言贫乏,语序混乱,语言表达困难,需要加强口语交际的模拟练习和书面语的训练。

2、就群体而言,视觉是他们的优势感官,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主要的思维形式。他们自尊心非常强,但是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和畏难情绪。我准备采用动画或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学习,并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提高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3、就个体而言,他们在年龄、听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我准备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建议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

【说学习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联系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分角色对话和不同的表达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人应该自食其力,勤奋刻苦,克服依赖心理。

【说教学重难点】

1、狮子妈妈的话阐明了做人的道理,联系课文和自身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2、由于听力损失和口语应用范围狭窄,口语交际是聋生学习语文的难点,因此,正确理解小树、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并进行分角色对话也是聋生学习本文难点。

【说教学法】

国家教委《在聋校开展分类教学》的通知中强调,要“根据聋生的听力、语言状况和其他方面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补偿缺陷,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其潜能,使其受到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因此,我准备采用差异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学生置身于学习情景之中,采用读、划、演、说、写等方法学习,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说教学准备】

本课时准备以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意图】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因此,我利用课件,把本课时的七个教学活动,用“积金币看动画”的游戏连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从两只小狮子想到积金币到森林小屋看动画片,设置游戏情境;接着,引导学生按照松鼠、刺猬、小鸟等动物的要求进行学习,实现目标而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功,和小狮子一起欣赏到有趣的动画片《狮子王》。学生在接受挑战、完成任务、受到嘉奖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能动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同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看见两只小狮子在说悄悄话呢,我们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关于想要积累15枚金币,去森林小屋看动画片的对话。激发学生:“我们也跟着两只小狮子去取金币吧!”由此导入新课。这个活动只需 3分钟。

(设计意图:营造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它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让儿童情感的小河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活动二、松鼠送金币

课件模拟跟随两只小狮子出发,寻求金币的情境。松鼠从树林中走出来,说:“同学们,先认真地看老师读,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两只小狮子》,就奖励你们一枚金币。”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文字看教师的示范手语,听力好的同学更要注意听语音。然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手语读、小组读,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等等。学生参与完这一环节的活动后,松鼠会夸奖“读得真认真”,并奖励一枚金币。

(设计意图:使聋生既能娴熟准确地运用中国手语,又能借助手语顺利地辅助学习第二语言:书面语或口语,提高聋人整体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和健听人具有等同的知识底蕴,并能和健听人群体进行无障碍交流。让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丰富了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活动三:小鹿送金币

师生一起回到“积金币看动画的场景中”,小鹿从树林中走出来,说:“学好第一自然段,奖两枚金币哦!”课件出示需要探究的问题:1、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谁做得对? 2、小狮子为什么要练习滚、扑、撕、咬?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以个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读、想、划、问、演等方式进行探究。这时,教师主要指导思考第二个问题的学生。学完后集体交流补充。课件出示小鹿送金币的图片,激发学生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读、勾、画、填等活动开展探究,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活动四:小刺猬送金币

小刺猬要求同学们认真学好第二自然段。教师出示第二自然断的问题和图片,先集体朗读。再引导学生思考:1、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让学生用波浪线在书上划出懒狮子说的话。接下来,用词语替换法,集体研究“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那苦头”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出“练功、滚扑撕咬”等答案,教师都予以充分肯定。最后,同桌组合,分别扮演小树和小懒狮子,进行对话练习!学完这个环节,同学们可以获得三枚金币的奖励。教师再用语言、延伸或亲切的拥抱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表演和对话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活动五:小兔子送金币

这次是小兔子带领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读、划、讨论。教师提出问题:

1、狮子妈妈听到懒狮子说的话,她是怎么说的?

2、狮子的生活本领指什么?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时教师主要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生活的本领”又是什么?你准备怎样获得“生活本领”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点拨和激励。在学生又获得四枚金币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数一数金币,体验接近目标的喜悦,并更加积极地投入下以阶段的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所以我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力求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活动六:小鸟送金币

课件出示小鸟的图片,教师故意做出为难的样子:“小鸟要求我们做什么呀?老师看不懂?”引导学生读懂小鸟的要求并告诉老师,在同学的交流和补充中,学生明白了这个活动是要求我们思考:假如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改掉了“懒”的毛病,它会怎样?假如它继续懒下去,离开爸爸妈妈以后,会怎么样呢?然后提醒学生小鸟的表达方法的建议:可以演一演、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可以写一写,也可以选择其它方式。让学生先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再按照表达方式自由组合,开展讨论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关注聋生的生命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帮助他们发挥优势素质进行表达和沟通,有效地补偿身体缺陷。学生在亲身参与想象、表演等活动中,语言得到内化,人文精神得到培养,同时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七:获得成功,体验乐趣。

课件出示“你已经有足够的金币了,快来看动画片吧!”同学们先一起欢呼积币活动的胜利。跟随两只小狮子一起来到森林小屋中,欣赏动画片《狮子王》。新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

《山爷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儿歌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文章。

(二)教材分析

《山爷爷》这篇课文是三字句组成的儿歌,好读易记,对山进行拟人化的描写,使山爷爷的形象有一种亲切感,易被儿童接受。但也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为整个环保行为都隐含在具体的形象的描绘之中了。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侧重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自己谈谈对大山的感受,自主选择识字方法。然后借助多媒体激励学生自由想象,创造发挥,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

(三) 教学目标

我认真钻研教材后,为《山爷爷》这课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② 借助多媒体启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认知,理解、感悟。

③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① 识字、写字。

②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植树造林”的意识。

(五) 教学设计

(1)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景入情。我在教学中利用谜语(个子和云一样高,树木都在它怀抱。一座一座肩并肩,春绿秋黄景色好。)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大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然后我再适时小结,告诉学生并非所有的大山都那么绿,那么美。

(2)图文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通过插图努力营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初步感知山爷爷的样子,然后再借助课文理解植树前后山爷爷面貌的变化,从整体上把握文中的思想内容。

(3)结合课文,认读生字

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教低,重点是识记生字。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此我在制作课件时,将本课的生字用横线和不同的颜色作标记,并把flash制作的生字卡链接到课文中,让学生更好地借助课文识字。

另外,我在教学生字时鼓励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然后再请小老师上台教读,并告诉小老师教读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一定很到位,因此,我让学生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适时地听课文录音,并提出要求,就是“认真看书,仔细听”因为有的一年级学生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示范作用,这是一个必要的'细节。

(4)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谈谈读好课文的方法后诵读课文,再播放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畅谈感受。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朗读指导。具体的方式方法,并不是我的指导所在,只有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感,然后在图片的帮助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几点体会

(1)理念为统帅,读悟结合,达到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努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不让学生一开始就听范读,然后有声有色地模仿,而让他们自读自悟,并大力赞赏提出疑问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关注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关注了他们的独特感受。我特别注重读的重要性,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激发情感,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心理学认为,愉悦的教学情绪有利于智力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展示生动的画面,播放优美的音乐,动听的录音,创设了生动愉悦的教学环境,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具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无形的课本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有形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氛围,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本课的设计致力于创新,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多媒体为教辅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描写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针对春天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既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诗歌描写了春雷把柳树叫醒、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为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做游戏、小朋友陪伴柳树一起玩耍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合理,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好,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我把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朗读来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悟春天的美;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 “复习旧知,积累词语——观察图片,引入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拓展阅读,深层感悟—学编诗歌,理解运用——欣赏《春天在哪里》”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培养熟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说流程

(一)复习旧知,积累词语。

1、认读词语,说自己的发现。

2、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只有多积累优美的词语,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观察图片,引入课题

1 、引导看课文主题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指导读题。

3、学习“醒”

(1)交流“醒”字的识记方法。

(2)你们的认字方法都不错,谁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醒”呢?

(3)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

4、看题,质疑

(设计理念:通过看图,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春天,在课题中学习本课的生字“醒”,分散识字,有效降低识字难度。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想,都是谁来叫醒了柳树?在书上圈注出来。

2、生交流。师板书:雷、雨、风、燕

3、指导书写“春”字。

(设计理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相机指导书写“春”,低年级写字指导,尽量做到分散完成,每课时完成一部分,这样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他们叫醒了柳树,那他们是怎样叫醒柳树的?相机学文。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的关键东西,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同时为后面的写话做好铺垫。

(五)拓展阅读,深层感悟。

读儿歌,说说谁也醒了?是什么样的?《迎春花》《春天到》《滴答滴答下雨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们班的孩子,大多达不到这个阅读量上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勤于观察,善于表达,并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我适时出示与春天和柳树有关儿歌,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春的无穷魅力。

(六)学编诗歌,理解运用。

(设计理念:语文的学习,就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只有孩子们学会了运用语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语文。在学习中,孩子们参与并快乐着,从他们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因为,一颗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一个孩子的'眼里,就有无数首优美的童话诗。)

(七)欣赏《春天在哪里》

五、说板书设计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春雨 洗澡

春风 梳头

春燕 捉迷藏

孩子们 玩耍

六、说课后反思。

《柳树醒了》是一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写成妩媚动人的春姑娘,同时也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都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这些事物和孩子们一起构成了美丽的春之景。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的课堂,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中,着力进行语言训练,丰富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语言,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相信他们眼中折射的画面,比诗更蕴涵深意。这一课结束,我反思如下:

1、在交流“醒”字的认字方法后,通过做动作,感悟醒的意思,然后,我引深了一个话题: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孩子们的回答真精彩,如有的说:每天早上是妈妈把我叫醒的,有的说:每天早上是我的小闹钟把我叫醒的……无论何种方式,都让孩子感到无比的愉快。我随机引导:我们过了一年长大了,应该学会自理,用小闹钟叫早的方式比较好,早睡早起身体棒。

2、让孩子们和春雷对话,和柳树细语。通过角色的扮演,迁移感情,更深层次感悟文本,内化思想。

3、拓展阅读落到了实处。拓展材料紧扣一个问题展开:“儿歌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图片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你还知道什么也醒了?”紧扣“醒”字拓展阅读,为最后环节的消化语言,运用语言做好了铺垫。

4、语言运用。通过学习,孩子们做的小诗还是令人满意的,也有让我感到惊喜的。但是,素材还不够丰富。如果课前安排更长一点时间去观察春天,去了解春天,相信效果会更好,思维会更活跃。

5、写话的方式略显单一,在这里我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如果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也许会有更多的惊喜。第二课时的语言运用,我让孩子们自由地写,素材丰富了很多,有孩子用第一课时的仿写方式写,也有写成的自由的儿歌,还有的写了几段话,效果非常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所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屋》里的一首古诗。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述了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儿,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刹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诗4行展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句话体现《牧童行歌图》,第二句话体现《牧童捕蝉图》。全诗的最大特色是: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本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但画面上没有画出后两句诗句的画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图画。

二、说学情

学生的的朗读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还生疏,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要让学生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所以我把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作为本诗教学的重点,把学生引入诗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从古诗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为本诗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I、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根据古诗展开联想,编写一篇小短文。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学习重点是理解古诗的意思,难点是借语言文字,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四、说教法

l、直观教学法; 2. 图文结合法; 3. 质疑法:;4.以读代讲法,自主探究法。学生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语言美统一再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夏天捕蝉激趣导入,并引导学习本节目标。

(二)以小组按提纲独学、对学、群学。

1、组长组织,一人一题,按顺序逐题核对,在组内共同的疑难地方做上标记。

2、朗读和写话的内容按提示对子间互学。2号督促做得不对的同学主动更正。

(三)展示交流

展一,正确、有节奏朗读读古诗,交流生字学习。

展二,看图写话,组内推选,展示精彩。

展三,交流词意和句意,每组4号,一人一词或一句。

展四,交流“读出感情”1、2题。

展五,以组比赛背诵。

(四)教师点拨

1、与同音字、形近字区分记忆。

2、写出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连词成句,组织通顺。

4、结合重点词、句说说体会。

(五)达标检测。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

《王冕学画》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7课,本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侯学画荷花的故事,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编排此课,是为了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养成勤学苦练的良好习惯。

在领会大纲精神、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情况综合把握的基础上,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编排此课的意图,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讲王冕刻苦学习和观察荷花的词句,认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才能成功的道理。

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体验状况,根据本节课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王冕学画,质疑: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二、三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按引导学习第五句——自学三、四句——读一、二句——朗读全段——看录象想象——看板书指导背诵的步骤教学。值得强调的是本节课的.板书着重于第二自然段,既:

夏天的傍晚——一阵大雨过后,满湖通红——荷花更鲜艳—粉红花瓣

碧绿荷叶

出了神 想(画下来)

这种板书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简练而又科学,又是学生背诵的纲目。

(三)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第三自然段,指导讨论,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工夫才能成功的道理,然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再读全文,复述课内容,并谈谈自己从王冕身上得到的启示。这种教学设计既加强了读的训练,又使学生的说话得到了训练,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的愿望。

(五)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进行写字训练。这种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又加强了写字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

(六)练习设计:用投影打出:

1、选合适的词填空,再读句子。

①荷花开得( )鲜艳。(很、更)

②王冕只念了三年书,( )去给人家放牛。(就、才)

③他用( )( )节省下来的钱买画笔。(平时、有时)

2、读一读,再把句子抄下来。

①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②大雨过后,荷花更美丽了。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失物招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课文记叙了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植物园参观,同学们乱扔垃圾,被张爷爷提出批评的事,告诉同学们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

(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加以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环保意识教育,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加以应用,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4、教具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②小黑板③小同学图像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导读启思,图文对照,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学。

2、学法: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文识字,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练生字,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感情朗读。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揭示题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出愉快的情绪和清冽的求知欲。教学一开始,教师说:小朋友我们班的值日生拣到了两块橡皮,请丢失的同学到我这儿来认领,接着出示课题,释题,然后问: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样设计导语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紧接着教师检查反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首先让学生将画出的生字同桌交流,正音。然后检查反馈,出示生字卡,要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并组词,然后出示本课词语让学生赛读(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等。采用形式不同的方法识记,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朗读、感悟内容

先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质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学生自我互相评价,使学生有效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雨铃铛》是北师大版第十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单元以“雨”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在品味文章音韵美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本篇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富有童真,是本单元的引导性课文,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阵地这一。

二、教学理念:

真正的新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是践行新课标的基本平台。在本课时中,强调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为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等理念,更好地将课程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高效率落实,更好利用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2、方法与策略:在小组中协作、探究、发展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四、教法与学法:

在新型的课堂中,教师担当多种角色,而在学生的眼里首先应该是一位有向心力的益友。这两者的关系决定着整个教学。教法与学法是不可分的,在本课时里,确定的方法是:师生同乐、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课程标准中“学生是主体”这一主旨,为了更好地获得课堂的合理开放与和谐,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激发情绪,铺垫课堂:用学生课前的无意识演唱进入学习

“雨” 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为了让学生再现生活的体验,在学生用“雨”组词、说话、背相关的儿歌,之后用漂亮的铃铛图作为对学生前段表现的肯定,并同时引出猜字这一识字方法。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适时地提出“沙沙”、“丁零当啷”的读法,让学生在此时对本课中难点——拟声词的朗读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2、运用方法,自主合作: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个重点,识字量大,不只是在课堂上就能解决得了的。在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承上的设疑之后,先让学生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面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再交流方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充分而自主的练习,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感受的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获得较多的练习成果后,就会有很强的表现欲。在这时师生一起活动,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课件的生动展示、个别学生的认读、开火车、抢读中组词、说话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落实本课时的识字这一重点。

3、任务朗读,揣摩品味:为了让学生的识字得到及时的运用,让他们感受到识字之于读文的重要。在检测完字的学习情况之后,给学生自由读的时间,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之后有个人活动的空间,体验到学习的轻松。

紧接着用齐读收心,用自评发现自己的优点,以获得继续学习的信心。教师的范读则是为了让学生内心的向师性为他们的朗读导航,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就是为了让师生的互动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放,同时也是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榜样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次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完成此过程中的口语交际。

在齐读后,给学生任务,以驱动他们的思维:雨落在哪儿,像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在这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是要为学生的口语表达练习提供一个线索,也是为了让学生再次体验到阅读的愉悦。

用小组赛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再次用任务对其思维进行驱动:春雨招呼了谁,招呼它干什么。这一任务的提出旨在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表达的完整性。

4、放飞想像,回归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重点。因此在对文本的延伸中,我充分赏识个性,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如果你是春雨,你还想招呼谁,招呼他来做什么。并将这种想像做深层的挖掘,用课件展示的生动的生活场景作牵引: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雨落在哪里,像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意在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想像与交流中展现个性与童真,在发挥创造力的同时,体味到诗歌的美、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

5、无尽延伸,回味无穷:用精炼而充满童话色彩的小结语言——雨有个哥哥叫去雷,有个弟弟叫雾,雪花是它的姐姐,彩虹是它的妹妹,云、冰雹……都是它的好朋友,它们在大自然中等着我们去观察呢。让学生的想像无限延伸。最后用歌曲《小雨沙沙》和小雨说再见,是为了在高潮中结束本课时,让学生在课余仍有回味的内容,同时也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与探索打下思想的基础。

六、关于板书:

只板书课题和本课中出现的两个拟声词。在追求简捷的同时,追求在书写示范上的实效,用规范而富有美感的书写为学生作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书写。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国际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板块中的表达——“我来写”。它撷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四种情境,是一次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想象力,富有创造性,且又蕴含环保教育现实意义的表达。此次表达既有助于培养孩子们遵守社会公德,又在表达中潜移默化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在“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写”的新要求。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真正面对较高层次的表达要求,同时也为以后的写作做了铺垫。

《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指出:“写话要使学生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既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这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的开始。为此,根据本次表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我把说和写整合为一个整体,使说与写的目的性更强,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懂图意,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鼓励以自己的方式表达。

2、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3、在听说写等语文实践中,初步培养观察、思考、想象、合作、交流等多元智能,体验表达的乐趣,分享所思所得。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是教学重点,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是教学重点。

二、标新立异,说教法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图画、多媒体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是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因为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达欲特强,但持久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花样新、多,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为落实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观察,激情想象,(3)联系生活,情境交际。因为语文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我来写》是一次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某种意义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我将引导学生在“看一看”中富有个性的观察;在“想一想”中联系生活、善于思考问题;在“听一听”中学会聆听,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在“说一说”中独立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一写”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有意识的”表达。教给学生看图说话的学习方法:看、思、说、写、改。建议学生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认务。

四、和谐互动,说流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一堂成功的表达课必须导入为前提,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课堂伊始,我用优美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画面:“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草小花过得怎样了?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吗啊啊?”这样亲切自然而又充满人情怀的设计会带领学生带着冲动和激情主动进入课堂。接着,播放画面,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中感受美丽的春天,欣赏鲜艳的花朵,就向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一样满足。画面停下,问同学们“你感觉怎么样?”学生一定会回答“美”。“美在哪儿”这时教师要专心听学生讲话,从他们的语调、语音及神态中,捕捉闪光点,深入的.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感受,点燃学生的激情。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积极的表达,抒发真实的情感,建立审美意识。“同学们,你们还想再看看美丽的鲜花吗?”画面滚动有人在折花,一枝、两枝。“现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学生很容易进入积极的保护角色,主动发言,指责这种不道德行为,树立环保意识的同时,也约束自己的行动。

(二)指导看图,交流表达,归纳学习方法。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第一幅画面,设计如下问题。

1、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好了同桌间说一说。

2、小组内活动,如果每个人都摘花,你想象一下,春天会是什么样呢?想象作为表达的必要手段与方法,一定会广开思路,发散思维。

3、作为一名小学生,你想做点什么?你能做些什么?强调“你能你想”,引导学生个性表达,师生充分交流之中渗透环保教育。

之后,我设计一个活动:现在,花王国的大门向我们这群充满爱心的小天使们敞开了。诚挚的邀请大家到花仙家里做客,让我们为花花草草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吧!让所有的人都爱花护草,让人类永远拥有春天!请你再仔细想想,写下最特别的自己的话。这里强调设计自己的话,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作为一个交流者积极参与其中。这个活动,是对前面说话的画龙点睛,也为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展台。教师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给与恰当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因为《课标》指出:口语交际应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且强调“写作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第一幅图教学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方法。设计这一环节,我基于“以人为本,助人自悟”这一创新理念的考虑,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旺盛的主人翁精神状态,浓厚的表达兴趣,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

(三)分散思维、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建议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选择其他几幅图进行表达。教师变换身份,采访学生,了解表达的情况,并及时给与导向与鼓励,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联系生活,因势利导,抓住有利契机,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约束自己的言行。其中,第二幅图是关于节约用水的话题,对于7、8岁的孩子,描述看到的内容并不难,理解作者的用意,体会这种意境,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硬向学生灌输环保教育的方法,效果一定不佳。我准备了一段录像,让学生看到水资源的匮乏,这样再来写话,就很容易把重点落实,也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四)资源扩充,延伸课外。

结合班级学生在走廊说话现象严重这一情况,我请同学们为班级走廊设计提示语,既强化教学效果,也对课堂做了必要的补充,更是一次极好的道德教育活动。一堂饶有兴趣的语文课,不但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还要象磁石吸铁,把学生的爱好拉向语文方面。

五、设计理念:

我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心甘情愿的获得知识、受到启迪、得到熏陶。那么,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精益求精。口语交际以情感呼唤情感,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面对心灵,以生命延续生命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我们精心设计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中,积极、自信、生动、活泼的参与,体验表达的乐趣,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多元情智得以长足发展。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按照内容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这五篇课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风光,语句优美而生动。不断向上的春笋、调皮的雨点、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热闹的梅花山、美丽的大草原,或让我们永存记忆,或让我们流连忘返。五篇课文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的五颗璀璨的珍珠,这根红线就是“春天”,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春光篇。本课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整个小学阶段来看,这让学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四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则是让学生感受梅花山的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本班孩子大多数对梅花山还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孩子还不认识梅花,针对这一情况,我需要借助大量图片,紧扣课文词句,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画面,让他们置身于梅花山中,入情入景,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培养其语感。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以读为本,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文章。

本课我的课堂将通过联系生活,兴趣导入;游戏激趣,初读课文;入景入情,精读感悟;自主学习,识写生字;个性作业,拓展延伸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联系生活,兴趣导入

语文学习与认识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梅花山就在南京市,为了拉近课本与孩子生活的距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学伊始,我便问:“在南京有一座山,每当春天来临,山上便开满梅花,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座山的名字吗?”学生自然会说出梅花山,我便相机板书,接着,由于本单元都和春天有关,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系统的概念,我用“春姑娘”将旧知与新知串联:“春姑娘唤醒了春笋和小池塘后又来到了梅花山,唤醒了山上的梅花,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幻灯出示:春到梅花山)。

二、游戏激趣,初读课文

我准备采用读词、读句、读文,三级阶梯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根据低年级孩子游戏教学的特点,我以孩子们都喜爱的闯关夺门票的`方式进行,读词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喜爱的方式读词,重点指导“晶、莹、尽、盛、蓝”的读音。读句各请一位男女生代表,重点指导长句的停顿。读文则全班齐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词、句的掌握下,读文起来则通顺很多。闯关结束,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组配乐梅花组图,充分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身处梅花山去踏春寻梅,播发结束后整体感知梅花山,孩子们都能说出他们的感觉——梅花山的梅花很美。

三、入景入情,精读感悟

本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早春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本课的重点是感受第一段的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在第一段的教学里,我带着孩子们当游客,由远及近的去观察梅花。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边谈感受。由远处看去满山的梅花,突出梅花开得早,开得多;走近一些放大镜头,让孩子们感受梅花盛开的样子,通过想象,通过表演,再通过朗读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直观的图片再现,让孩子们看到如“片片彩云”般的梅花树。最后站在梅花树下,让孩子们仔细去看那“一朵一朵的美花”并出示一幅单朵梅花图,让孩子们去说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晶莹透亮”这一词在直观的图中就能被学生所理解,并不需要做过多空洞的讲解。然后让孩子们再次诵读这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让学生整体感受梅花的形、色、质、味,从而用朗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一到休息日,……海洋。”一句让孩子们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扣住“涌动”、“人流”结合插图,想象大街上人多时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欢乐的海洋”是对梅花山花海人潮热流场面的生动比喻,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体验。

四、自主学习,识写生字

本文教学两课时,每课我将预留十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写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交流如何记忆字形,我只从旁点拨和指导。记忆后通过小游戏及时巩固字形。这个时候考虑到学生都学得有些疲劳,我会让他们做一做写字操,随后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他们在一个安静的气氛中专心写字。我巡视指导,投影优秀字做激励。

五、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

1、画一幅你喜爱的梅花。

2、和爸爸妈妈去梅花山踏春赏梅。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达到课堂向课外课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作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会学之欢乐。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看电视》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第二单元编排《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五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

《看电视》这篇课文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二、教学目标

《看电视》这首诗歌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其中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一)认知目标:学生会写“家”、“完”两个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技能目标: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体会人与人之间亲情;

三、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及理论依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小记者采访,谈话导入新课

1、小记者采访时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平常在家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第二个问题:你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吗?第三个问题:你家的遥控器平常谁拿着,你家看什么电视节目谁说了算?

2、小记者采访代替了教师的平淡谈话带入,让他们带着新鲜、好奇进入本课学习,而且所采访的问题为后面学习课文时解决重难点搭设了一个桥梁,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

(二)听看结合,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动画范读,渲染烘托气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整体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提出问题:欢欢家看电视藏着好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要想知道秘密,就要“闯四关”(这样设计是充分掌握学生好胜、喜欢挑战的心理,设计“闯四关”游戏,激发学生主动往下学习的愿望)。

第一关:放课件,认生字,摘果子,教写“家”、“完”两个字。

第二关: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才算闯关。教师提示:遇到读不准的字要看准字音,多读几遍,知道读准再往下读。学生读完后可让学生说“哪些字经你后来努力,你读准了?”。每组喊一学生读课文来代表本组闯关。

第三关:同桌读书,一人读、一人听,读得好,奖给他一颗星。可以让他当小老师,纠正别人的错误,也可以当虚心的学生,从小伙伴那学会一个字。

第一关认生字是复习上节课所学,是为后面读课文扫清障碍。教写“家”、“完”两个字,主要是把识字量分散,体现了每节课动笔!第二关一读课文,要求明确,教师提问题“哪些字经你后来努力,你读准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难点,互相有启示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成功学习的体验。第三关二读课文,互听互帮,读得有层次、有目的,合作读书,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第四关经过一读课文二读课文后填空:

爸爸和我爱看;却换成了;

奶奶爱看;却换成了;

外面一起为妈妈换成了。

第四关的填空是将课文的主线抓出来,学生读课文后如果能将这条主线抓好,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同时,第四关的填空题将学生的视线直接拉入到学生课文之中。

(三)图文结合,读中悟情

针对填空题解决三个问题:

1、为什么爸爸和我爱看足球赛,却又换成了京剧?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小节知道这些的?学生读第一小节后,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2.为什么奶奶爱看京剧却又把它换成了足球赛?出示课文上插图,学生观察图上有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奶奶当时的表情和心理。采用师生赛读、生生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方式重点指导读第三小节。

3、为什么我们最后又都提议换成音乐舞蹈?指导齐读第四小节,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设计以上三个问题,正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剖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用上“因为”、“所以”说话,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解决三个问题时,把重点放在了第二问题上。通过看图分析奶奶的表情心理,多种方式指导读第三小节,可谓是突破了重点中的难点,解决了难点中的重点。本课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本课的“情”和“趣”都被抓住了。

4、用自己的话讲述欢欢家看电视的故事

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培养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二是训练学生读诗时,在头脑中形成诗歌画面,在转述过程中让学生隐隐感觉体会到诗歌分行排列的文体特征。

(四)整合全文,整体感悟

教师提出问题:欢欢家看电视的故事讲完了,她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学生齐读。问:你现在知道欢欢家看电视的秘密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说。

最后一问,是对全文的一个整合,学生自由说的'答案也是对课文所要表达“情”的一个整合。

(五)小记者采访

问题一:你最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问题二:以后如果你最喜欢看的《动画城》开始了,而奶奶最爱看的《梨园春》也开始了,你会怎么办?

小记者采访首位呼应,同时小记者所提的两个问题也是对本科内容的一个综合,而且将“情”落实到学生今后的行动上来了。

本教案在设计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感悟。学生读的有层次,先自己解决难题读,再同桌互读,培养了学生会倾听的好习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读书后要读有所收,读有所获。教案在设计时也注重了文本的整体,先整体感知,在分段细细的品读,最后在整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合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本课的教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特征——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3

一、说课标

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古今对》《操场上》《人之初》4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其中《动物儿歌》是活泼生动的童谣,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带出生字;《操场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古今对》和《人之初》则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说教材

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三、说教学

本单元课文一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懂易记。还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句子、读韵语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突破“音”和“行”的难点,并鼓励学生边读边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发现,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4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应做到五个“实”即:真实、朴实、扎实、丰实、平实。我致力于做真实的自己,做一名朴实的语文教师,教学生扎实的语文知识,努力让孩子的心灵得到丰实,这就是我平实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这六大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共八个单元,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我们今天所说的《荷叶圆圆》一课是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中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夏天”,单元语文要素训练重点是重视角色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从而让孩子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散文诗,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既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又丰富了学生内心体验,激发想象。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第一阶段的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躺”等14个生字,会写“朵、机”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等词语意思,通过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4、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等词语意思,通过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美好。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对四季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春天桃花开了,夏天知了在树上唱歌;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本组教材带领孩子走进快乐的夏天,在课堂上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三、说设计

“成就师生梦想,开启幸福人生”是三里畈小学的办学理念,课堂是实施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说明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无定法”说明不能视流程为教条。三里畈小学推行“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本着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设计如下:1、谜语激趣,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掌握字词3、朗读感悟,互动交流 4、拓展深化,放飞想象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我班学生喜欢猜谜语,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开课之初,我先出示谜语:“一把大伞绿又圆,夏天站在水里边。”让学生边猜谜语边欣赏荷叶。再说一说荷叶的样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课题,荷叶圆圆。这样,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提倡:在语境中巩固识字而不再是单字复现,即让学生在听、读、说的过程中尽快的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采用“三步法”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初读:整体感知,圈圈划划,即慢速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并把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划出来。

再读:展示朗读,自主识字。

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我主要采用游戏法来识记生字。“加动作识字”和“猜一猜”例如我出示生字“摇”、“蹲”学生就做出“摇”、“蹲”的动作,还有“何老师戴了一顶草帽(荷)”

在识字过程中我还适时指导学生书写“朵”、“机”这两个生字,写之前首先请学生观察它们的笔画结构和占格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为把汉字写得规范、美观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对容易出错的笔画进行书空,强化记忆。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醒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身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规范写字姿势。

通过“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在良好的氛围铺垫下,我顺利的展开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朗读感悟,互动交流

首先,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里来了哪些小伙伴,他们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相应的词语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其次,让学生小组交流,通过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相机结合图片理解:“摇篮、停机坪”等词语意思。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创景中感悟小动物的心情并结合小动物的动作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最后带上头饰表演读文。在不同角色的表演中,孩子们很主动、很乐意地去选择、去展示,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四)拓展深化,放飞想象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孩子们,美丽的池塘,圆圆的荷叶,还会吸引谁呢?他们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落实本节课主题思想。在结课时,我还向孩子们推荐课外阅读篇目《夏季的早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本课我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五、说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1、多角度评价学生,让评价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自读课文时,有的孩子会读得很有感情,我就适时给以评价:老师真喜欢听你读课文啊,你的声音真好听,真有感情!

2、即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

比如在识字闯关比赛环节,学生进行汇报时,我就做了如下评价:你认字真有进步,能再响亮的给同学们读一遍吗?学生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建立了自信,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体验和享受了成功。

3、培养合作意识,重视小组评价,以及小组之间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对汇报个体的评 价,忽视了小组合作的其他个体的存在,导致了小组合作之后,学生仍然热衷于个体竞争,我会利用小组得星星的方式促进小组合作。如:在朗读课文,全班展示环节,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评价:你瞧,这个小组的同学,角色把握的真好,配合的也真好等。对于优等生而言,应注重评价他(她)对后进生的培养、帮助情况,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六、说开发

1、挖掘教材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例如在教学本节课时,将课本中精美的插图运用到课件中,让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听,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做既营造亲切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巧用生成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的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3、运用媒体资源。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把文本搬上频幕,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4、挖掘课外资源。采取的是温儒敏教授推崇的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本课我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是《夏季的早晨》。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观察荷叶并手工制作荷叶。在科学课上一起探索荷叶底下的奥秘。并确定当月阅读主题活动为“夏季”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课《小熊和小鹿》的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小熊和小鹿》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讲述了小熊和小鹿都很守信用的事。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寓道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告诉我们答应过别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若一时做不到,也要及时通知对方并做出解释。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从小树立守信用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讲信用”,学做诚实守信、善理解的孩子。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诱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引导学生以多形式的读来解决问题,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为:让学生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领悟出做一个好孩子一定要守信用。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在理解本课教学内容上不会有很大的难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及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法分析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倡导“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综合采用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诱导质疑、激疑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快速的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激疑的方式导入新课。

(二)复习词语,初读课文字词学习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承接上一节课刚刚学完的生字词,我先利用课件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以多形式的读来复习巩固新词,为后面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精读课文,感悟内化

1、我采用“师引生学”的方式学习第1自然段。我先让1、2组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妈妈要带小熊去奶奶家,小熊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得出来?接着请个别生反馈,我相机出示课文插图一和句子:小熊乐得直打滚儿,美滋滋的说:“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直打滚儿”引导学生体会小熊当时的心情,从而引导学生品读句子:小熊乐得直打滚儿,美滋滋的`说:”“太好了!我正想奶奶呢。,感悟小熊非常想去奶奶家。

2、我让学生自主学习2—4自然段。我先利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接着通过小熊和妈妈的对话,让学生体会小熊不能去奶奶家的难过心情和他答应了小鹿的约定,就坚决要留在家等小鹿的坚决态度。最后,我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次感悟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让学生在读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添学生的朗读乐趣。

3、学习5—6自然段,我先让3、4组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妈妈走后,小熊在家是怎么做的?然后请个别生反馈,我相机用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让学生从图2和等啊等这个词体会出小熊等了很久,并引导学生感悟小熊此刻的心情;接着利用课件播放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和出示实物闹钟,请一个学生表演在等待小鹿的小熊。通过形象直观的表演让学生体会小熊在等待中的着急和失望心情,感悟小熊是个守信用的孩子;最后指导学生带着失望的感情朗读第6段;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拓展练习:说一说,你有过失望的时候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我让学生合作学习7—8自然段,我先出示学习要求,接着让学生从小熊与小鹿爸爸的对话中了解小鹿没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感悟小鹿也是个守信用的孩子。最后设计拓展练习:课文中的小熊和小鹿你更喜欢谁,为什么?让学生再次体会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孩子,因为他们守信用,所以才得到大家的喜爱。

5、学习第9自然段。我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做巩固练习:照样子说一说,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和……都……句式,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四)回读全文,引导学生再次感悟文本。

(五)延伸拓展续编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续故事情节,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作业设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想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七、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小熊不去等和(约好去种树)守信用小鹿生病道歉简洁明了,能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也课文内容的缩影。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看电视》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第二单元编排《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五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

《看电视》这篇课文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二、教学目标

《看电视》这首诗歌的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其中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一)认知目标:学生会写“家”、“完”两个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技能目标: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体会人与人之间亲情;

三、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及理论依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小记者采访,谈话导入新课

1、小记者采访时提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平常在家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第二个问题:你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吗?第三个问题:你家的遥控器平常谁拿着,你家看什么电视节目谁说了算?

2、小记者采访代替了教师的平淡谈话带入,让他们带着新鲜、好奇进入本课学习,而且所采访的问题为后面学习课文时解决重难点搭设了一个桥梁,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

(二)听看结合,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动画范读,渲染烘托气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整体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提出问题:欢欢家看电视藏着好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要想知道秘密,就要“闯四关”(这样设计是充分掌握学生好胜、喜欢挑战的心理,设计“闯四关”游戏,激发学生主动往下学习的愿望)。

第一关:放课件,认生字,摘果子,教写“家”、“完”两个字。

第二关: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才算闯关。教师提示:遇到读不准的字要看准字音,多读几遍,知道读准再往下读。学生读完后可让学生说“哪些字经你后来努力,你读准了?”。每组喊一学生读课文来代表本组闯关。

第三关:同桌读书,一人读、一人听,读得好,奖给他一颗星。可以让他当小老师,纠正别人的错误,也可以当虚心的学生,从小伙伴那学会一个字。

第一关认生字是复习上节课所学,是为后面读课文扫清障碍。教写“家”、“完”两个字,主要是把识字量分散,体现了每节课动笔!第二关一读课文,要求明确,教师提问题“哪些字经你后来努力,你读准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难点,互相有启示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成功学习的体验。第三关二读课文,互听互帮,读得有层次、有目的,合作读书,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第四关经过一读课文二读课文后填空:

爸爸和我爱看 ;却换成了 ;

奶奶爱看 ;却换成了 ;

外面一起为妈妈换成了 。

第四关的填空是将课文的主线抓出来,学生读课文后如果能将这条主线抓好,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了。同时,第四关的填空题将学生的视线直接拉入到学生课文之中。

(三)图文结合,读中悟情

针对填空题解决三个问题:

1、为什么爸爸和我爱看足球赛,却又换成了京剧?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小节知道这些的?学生读第一小节后,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2.为什么奶奶爱看京剧却又把它换成了足球赛?出示课文上插图,学生观察图上有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奶奶当时的表情和心理。采用师生赛读、生生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方式重点指导读第三小节。

3、为什么我们最后又都提议换成音乐舞蹈?指导齐读第四小节,用“因为”、“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设计以上三个问题,正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剖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用上“因为”、“所以”说话,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解决三个问题时,把重点放在了第二问题上。通过看图分析奶奶的表情心理,多种方式指导读第三小节,可谓是突破了重点中的难点,解决了难点中的重点。本课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本课的“情”和“趣”都被抓住了。

4、用自己的话讲述欢欢家看电视的故事

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培养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二是训练学生读诗时,在头脑中形成诗歌画面,在转述过程中让学生隐隐感觉体会到诗歌分行排列的文体特征。

(四)整合全文,整体感悟

教师提出问题:欢欢家看电视的故事讲完了,她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课件出示最后一小节),学生齐读。问:你现在知道欢欢家看电视的秘密是什么吗?学生自由说。

最后一问,是对全文的一个整合,学生自由说的答案也是对课文所要表达“情”的一个整合。

(五)小记者采访

问题一:你最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问题二:以后如果你最喜欢看的《动画城》开始了,而奶奶最爱看的《梨园春》也开始了,你会怎么办?

小记者采访首位呼应,同时小记者所提的两个问题也是对本科内容的一个综合,而且将“情”落实到学生今后的行动上来了。

本教案在设计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感悟。学生读的有层次,先自己解决难题读,再同桌互读,培养了学生会倾听的好习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读书后要读有所收,读有所获。教案在设计时也注重了文本的整体,先整体感知,在分段细细的品读,最后在整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合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本课的教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特征——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雨铃铛》是北师大版第十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本单元以“雨”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在品味文章音韵美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本篇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富有童真,是本单元的引导性课文,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阵地这一。

二、教学理念:

真正的新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是践行新课标的基本平台。在本课时中,强调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为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等理念,更好地将课程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高效率落实,更好利用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2、方法与策略:在小组中协作、探究、发展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四、教法与学法:

在新型的课堂中,教师担当多种角色,而在学生的眼里首先应该是一位有向心力的益友。这两者的关系决定着整个教学。教法与学法是不可分的,在本课时里,确定的方法是:师生同乐、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课程标准中“学生是主体”这一主旨,为了更好地获得课堂的合理开放与和谐,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激发情绪,铺垫课堂:用学生课前的无意识演唱进入学习

“雨” 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为了让学生再现生活的体验,在学生用“雨”组词、说话、背相关的儿歌,之后用漂亮的铃铛图作为对学生前段表现的肯定,并同时引出猜字这一识字方法。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适时地提出“沙沙”、“丁零当啷”的读法,让学生在此时对本课中难点——拟声词的朗读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2、运用方法,自主合作: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个重点,识字量大,不只是在课堂上就能解决得了的。在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在承上的设疑之后,先让学生在初次接触课文的时候,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面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再交流方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充分而自主的练习,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感受的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生在获得较多的练习成果后,就会有很强的表现欲。在这时师生一起活动,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课件的生动展示、个别学生的认读、开火车、抢读中组词、说话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落实本课时的识字这一重点。

3、任务朗读,揣摩品味:为了让学生的识字得到及时的运用,让他们感受到识字之于读文的重要。在检测完字的学习情况之后,给学生自由读的时间,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之后有个人活动的空间,体验到学习的轻松。

紧接着用齐读收心,用自评发现自已的优点,以获得继续学习的信心。教师的范读则是为了让学生内心的向师性为他们的朗读导航,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就是为了让师生的互动得到最大限度的开放,同时也是在无意识中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榜样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次给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完成此过程中的口语交际。

在齐读后,给学生任务,以驱动他们的思维:雨落在哪儿,像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在这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是要为学生的口语表达练习提供一个线索,也是为了让学生再次体验到阅读的愉悦。

用小组赛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再次用任务对其思维进行驱动:春雨招呼了谁,招呼它干什么。这一任务的提出旨在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表达的完整性。

4、放飞想像,回归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为重点。因此在对文本的延伸中,我充分赏识个性,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如果你是春雨,你还想招呼谁,招呼他来做什么。并将这种想像做深层的挖掘,用课件展示的生动的生活场景作牵引: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雨落在哪里,像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意在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地想像与交流中展现个性与童真,在发挥创造力的同时,体味到诗歌的美、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

5、无尽延伸,回味无穷:用精炼而充满童话色彩的小结语言——雨有个哥哥叫去雷,有个弟弟叫雾,雪花是它的姐姐,彩虹是它的妹妹,云、冰雹……都是它的好朋友,它们在大自然中等着我们去观察呢。让学生的想像无限延伸。最后用歌曲《小雨沙沙》和小雨说再见,是为了在高潮中结束本课时,让学生在课余仍有回味的内容,同时也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与探索打下思想的基础。

六、关于板书:

只板书课题和本课中出现的两个拟声词。在追求简捷的同时,追求在书写示范上的实效,用规范而富有美感的书写为学生作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书写。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国际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板块中的表达——“我来写”。它撷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四种情境,是一次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想象力,富有创造性,且又蕴含环保教育现实意义的表达。此次表达既有助于培养孩子们遵守社会公德,又在表达中潜移默化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在“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写”的新要求。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真正面对较高层次的表达要求,同时也为以后的写作做了铺垫。

《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指出:“写话要使学生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既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话。这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的开始。为此,根据本次表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我把说和写整合为一个整体,使说与写的目的性更强,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懂图意,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鼓励以自己的方式表达。

2、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3、在听说写等语文实践中,初步培养观察、思考、想象、合作、交流等多元智能,体验表达的乐趣,分享所思所得。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是教学重点,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是教学重点。

二、标新立异,说教法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图画、多媒体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是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因为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达欲特强,但持久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花样新、多,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为落实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观察,激情想象,(3)联系生活,情境交际。因为语文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我来写》是一次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某种意义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我将引导学生在“看一看”中富有个性的观察;在“想一想”中联系生活、善于思考问题;在“听一听”中学会聆听,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在“说一说”中独立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一写”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有意识的”表达。教给学生看图说话的学习方法:看、思、说、写、改。建议学生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认务。

四、和谐互动,说流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一堂成功的表达课必须导入为前提,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课堂伊始,我用优美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画面:“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草小花过得怎样了?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吗啊啊?”这样亲切自然而又充满人情怀的设计会带领学生带着冲动和激情主动进入课堂。接着,播放画面,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中感受美丽的春天,欣赏鲜艳的花朵,就向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一样满足。画面停下,问同学们“你感觉怎么样?”学生一定会回答“美”。“美在哪儿”这时教师要专心听学生讲话,从他们的语调、语音及神态中,捕捉闪光点,深入的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感受,点燃学生的激情。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积极的表达,抒发真实的情感,建立审美意识。“同学们,你们还想再看看美丽的鲜花吗?”画面滚动有人在折花,一枝、两枝。“现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学生很容易进入积极的保护角色,主动发言,指责这种不道德行为,树立环保意识的同时,也约束自己的行动。

(二)指导看图,交流表达,归纳学习方法。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第一幅画面,设计如下问题。

1、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好了同桌间说一说。

2、小组内活动,如果每个人都摘花,你想象一下,春天会是什么样呢?想象作为表达的必要手段与方法,一定会广开思路,发散思维。

3、作为一名小学生,你想做点什么?你能做些什么?强调“你能你想”,引导学生个性表达,师生充分交流之中渗透环保教育。

之后,我设计一个活动:现在,花王国的大门向我们这群充满爱心的小天使们敞开了。诚挚的邀请大家到花仙家里做客,让我们为花花草草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吧!让所有的人都爱花护草,让人类永远拥有春天!请你再仔细想想,写下最特别的自己的话。这里强调设计自己的话,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作为一个交流者积极参与其中。这个活动,是对前面说话的画龙点睛,也为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展台。教师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给与恰当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因为《课标》指出:口语交际应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且强调“写作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第一幅图教学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方法。设计这一环节,我基于“以人为本,助人自悟”这一创新理念的考虑,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旺盛的主人翁精神状态,浓厚的表达兴趣,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

(三)分散思维、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建议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选择其他几幅图进行表达。教师变换身份,采访学生,了解表达的情况,并及时给与导向与鼓励,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联系生活,因势利导,抓住有利契机,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约束自己的言行。其中,第二幅图是关于节约用水的话题,对于7、8岁的孩子,描述看到的内容并不难,理解作者的用意,体会这种意境,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硬向学生灌输环保教育的方法,效果一定不佳。我准备了一段录像,让学生看到水资源的匮乏,这样再来写话,就很容易把重点落实,也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四)资源扩充,延伸课外。

结合班级学生在走廊说话现象严重这一情况,我请同学们为班级走廊设计提示语,既强化教学效果,也对课堂做了必要的补充,更是一次极好的道德教育活动。一堂饶有兴趣的语文课,不但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还要象磁石吸铁,把学生的爱好拉向语文方面。

五、设计理念:

我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心甘情愿的获得知识、受到启迪、得到熏陶。那么,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精益求精。口语交际以情感呼唤情感,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面对心灵,以生命延续生命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我们精心设计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中,积极、自信、生动、活泼的参与,体验表达的乐趣,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多元情智得以长足发展。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

【说教材】

《村居》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本中一首普通的古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乐”两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人景交融的“春之图”都融合在这一首“春之诗”中。它是写景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我用了一个课时来完成这首诗歌的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和诗歌的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3、诗歌拓展:以这首诗为跳板,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诗歌,并背诵下来,看谁背的又多又棒。

【说教法】

1、教授古诗:

因为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每句诗仿佛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我让学生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古诗中的各种景物,这样用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2、古诗拓展:

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把课外收集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这样让学生既能把以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复习,又能把没有学过的古诗词先一睹为快,这样的效果也比专门为了背诵而背诵要好很多啊。

【教学过程】

1、初步学文:

先指导学生去初步了解每句诗的大概内容,看看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2、画图学文:

在让学生把这些景物结合诗句用简笔画画下来,再把诗句写在画的旁边,做到画中有诗,诗旁有画。

3、拓展学文:

利用学生的古诗积累来说说有那些写春景的诗,写景的诗……

【教学理论】

《村居》是一首写景的古诗,再好的文字不如直观的画面,又是学生亲手画的,能画出来的学生相信对古诗应该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用一种写生的方法来学习写春景的古诗,相信这本身就比较有趣味吧!

让每一首古诗变成一幅幅美丽,充满色彩的画卷,让可爱的学生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一.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20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

四、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

《山爷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儿歌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文章。

(二)教材分析

《山爷爷》这篇课文是三字句组成的儿歌,好读易记,对山进行拟人化的描写,使山爷爷的形象有一种亲切感,易被儿童接受。但也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为整个环保行为都隐含在具体的形象的描绘之中了。我对这堂课的设计侧重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自己谈谈对大山的感受,自主选择识字方法。然后借助多媒体激励学生自由想象,创造发挥,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

(三) 教学目标

我认真钻研教材后,为《山爷爷》这课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② 借助多媒体启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认知,理解、感悟。

③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① 识字、写字。

②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植树造林”的意识。

(五) 教学设计

(1)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景入情。我在教学中利用谜语(个子和云一样高,树木都在它怀抱。一座一座肩并肩,春绿秋黄景色好。)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大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然后我再适时小结,告诉学生并非所有的大山都那么绿,那么美。

(2)图文结合,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通过插图努力营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初步感知山爷爷的样子,然后再借助课文理解植树前后山爷爷面貌的变化,从整体上把握文中的思想内容。

(3)结合课文,认读生字

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教低,重点是识记生字。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此我在制作课件时,将本课的生字用横线和不同的颜色作标记,并把flash制作的生字卡链接到课文中,让学生更好地借助课文识字。

另外,我在教学生字时鼓励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然后再请小老师上台教读,并告诉小老师教读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一定很到位,因此,我让学生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适时地听课文录音,并提出要求,就是“认真看书,仔细听”因为有的一年级学生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示范作用,这是一个必要的细节。

(4)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谈谈读好课文的方法后诵读课文,再播放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畅谈感受。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朗读指导。具体的方式方法,并不是我的指导所在,只有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感,然后在图片的帮助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几点体会

(1)理念为统帅,读悟结合,达到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努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不让学生一开始就听范读,然后有声有色地模仿,而让他们自读自悟,并大力赞赏提出疑问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关注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关注了他们的独特感受。我特别注重读的重要性,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激发情感,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心理学认为,愉悦的教学情绪有利于智力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展示生动的画面,播放优美的音乐,动听的录音,创设了生动愉悦的教学环境,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具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无形的课本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有形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氛围,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本课的设计致力于创新,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多媒体为教辅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

一、说课标

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古今对》《操场上》《人之初》4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其中《动物儿歌》是活泼生动的童谣,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带出生字;《操场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古今对》和《人之初》则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说教材

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三、说教学

本单元课文一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懂易记。还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句子、读韵语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突破“音”和“行”的难点,并鼓励学生边读边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发现,引导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

【说学生】

1、本课时的教育对象是五年级的12名聋生。他们能够借助图片和手语的辅助,了解课文大意。他们普遍存在学习语文的困难,具体表现在语言贫乏,语序混乱,语言表达困难,需要加强口语交际的模拟练习和书面语的训练。

2、就群体而言,视觉是他们的优势感官,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主要的思维形式。他们自尊心非常强,但是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和畏难情绪。我准备采用动画或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学习,并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提高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3、就个体而言,他们在年龄、听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我准备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建议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

【说学习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联系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分角色对话和不同的表达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人应该自食其力,勤奋刻苦,克服依赖心理。

【说教学重难点】

1、狮子妈妈的话阐明了做人的道理,联系课文和自身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2、由于听力损失和口语应用范围狭窄,口语交际是聋生学习语文的难点,因此,正确理解小树、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并进行分角色对话也是聋生学习本文难点。

【说教学法】

国家教委《在聋校开展分类教学》的通知中强调,要“根据聋生的听力、语言状况和其他方面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补偿缺陷,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其潜能,使其受到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因此,我准备采用差异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学生置身于学习情景之中,采用读、划、演、说、写等方法学习,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说教学准备】

本课时准备以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意图】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因此,我利用课件,把本课时的七个教学活动,用“积金币看动画”的游戏连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从两只小狮子想到积金币到森林小屋看动画片,设置游戏情境;接着,引导学生按照松鼠、刺猬、小鸟等动物的要求进行学习,实现目标而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功,和小狮子一起欣赏到有趣的动画片《狮子王》。学生在接受挑战、完成任务、受到嘉奖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能动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同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看见两只小狮子在说悄悄话呢,我们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关于想要积累15枚金币,去森林小屋看动画片的对话。激发学生:“我们也跟着两只小狮子去取金币吧!”由此导入新课。这个活动只需 3分钟。

(设计意图:营造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它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让儿童情感的小河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活动二、松鼠送金币

课件模拟跟随两只小狮子出发,寻求金币的情境。松鼠从树林中走出来,说:“同学们,先认真地看老师读,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两只小狮子》,就奖励你们一枚金币。”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文字看教师的示范手语,听力好的同学更要注意听语音。然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手语读、小组读,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等等。学生参与完这一环节的活动后,松鼠会夸奖“读得真认真”,并奖励一枚金币。

(设计意图:使聋生既能娴熟准确地运用中国手语,又能借助手语顺利地辅助学习第二语言:书面语或口语,提高聋人整体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和健听人具有等同的知识底蕴,并能和健听人群体进行无障碍交流。让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丰富了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活动三:小鹿送金币

师生一起回到“积金币看动画的场景中”,小鹿从树林中走出来,说:“学好第一自然段,奖两枚金币哦!”课件出示需要探究的问题:1、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谁做得对? 2、小狮子为什么要练习滚、扑、撕、咬?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以个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读、想、划、问、演等方式进行探究。这时,教师主要指导思考第二个问题的学生。学完后集体交流补充。课件出示小鹿送金币的图片,激发学生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读、勾、画、填等活动开展探究,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活动四:小刺猬送金币

小刺猬要求同学们认真学好第二自然段。教师出示第二自然断的问题和图片,先集体朗读。再引导学生思考:1、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让学生用波浪线在书上划出懒狮子说的话。接下来,用词语替换法,集体研究“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那苦头”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出“练功、滚扑撕咬”等答案,教师都予以充分肯定。最后,同桌组合,分别扮演小树和小懒狮子,进行对话练习!学完这个环节,同学们可以获得三枚金币的奖励。教师再用语言、延伸或亲切的拥抱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表演和对话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活动五:小兔子送金币

这次是小兔子带领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读、划、讨论。教师提出问题:

1、狮子妈妈听到懒狮子说的话,她是怎么说的?

2、狮子的生活本领指什么?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时教师主要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生活的本领”又是什么?你准备怎样获得“生活本领”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点拨和激励。在学生又获得四枚金币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数一数金币,体验接近目标的喜悦,并更加积极地投入下以阶段的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所以我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力求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活动六:小鸟送金币

课件出示小鸟的图片,教师故意做出为难的样子:“小鸟要求我们做什么呀?老师看不懂?”引导学生读懂小鸟的要求并告诉老师,在同学的交流和补充中,学生明白了这个活动是要求我们思考:假如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改掉了“懒”的毛病,它会怎样?假如它继续懒下去,离开爸爸妈妈以后,会怎么样呢?然后提醒学生小鸟的表达方法的建议:可以演一演、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可以写一写,也可以选择其它方式。让学生先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再按照表达方式自由组合,开展讨论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关注聋生的生命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帮助他们发挥优势素质进行表达和沟通,有效地补偿身体缺陷。学生在亲身参与想象、表演等活动中,语言得到内化,人文精神得到培养,同时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七:获得成功,体验乐趣。

课件出示“你已经有足够的金币了,快来看动画片吧!”同学们先一起欢呼积币活动的胜利。跟随两只小狮子一起来到森林小屋中,欣赏动画片《狮子王》。新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春天”编排了一系列描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美景图文,描写了春天的人、景、事,并针对春天的话题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柳树醒了》这篇课文既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诗歌描写了春雷把柳树叫醒、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为柳树梳头、春燕和柳树做游戏、小朋友陪伴柳树一起玩耍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想象丰富合理,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有利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好,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我把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朗读来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悟春天的美;学习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春天里的美好事物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与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文本扩展”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是零碎的、不规范的,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语言。因此,我和孩子们选用了 “复习旧知,积累词语——观察图片,引入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细读课文,指导朗读——拓展阅读,深层感悟—学编诗歌,理解运用——欣赏《春天在哪里》”的学习方法,使孩子们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培养熟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四、说流程

(一)复习旧知,积累词语。

1、认读词语,说自己的发现。

2、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设计理念: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只有多积累优美的词语,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二)观察图片,引入课题

1 、引导看课文主题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指导读题。

3、学习“醒”

(1)交流“醒”字的识记方法。

(2)你们的认字方法都不错,谁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醒”呢?

(3)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

4、看题,质疑

(设计理念:通过看图,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春天,在课题中学习本课的生字“醒”,分散识字,有效降低识字难度。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想,都是谁来叫醒了柳树?在书上圈注出来。

2、生交流。师板书:雷、雨、风、燕

3、指导书写“春”字。

(设计理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相机指导书写“春”,低年级写字指导,尽量做到分散完成,每课时完成一部分,这样更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他们叫醒了柳树,那他们是怎样叫醒柳树的?相机学文。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的关键东西,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同时为后面的写话做好铺垫。

(五)拓展阅读,深层感悟。

读儿歌,说说谁也醒了?是什么样的?《迎春花》《春天到》《滴答滴答下雨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们班的孩子,大多达不到这个阅读量上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勤于观察,善于表达,并注重知识的拓展迁移,使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学完了这篇诗歌之后,我适时出示与春天和柳树有关儿歌,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春的无穷魅力。

(六)学编诗歌,理解运用。

(设计理念:语文的学习,就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只有孩子们学会了运用语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语文。在学习中,孩子们参与并快乐着,从他们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因为,一颗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一个孩子的眼里,就有无数首优美的童话诗。)

(七)欣赏《春天在哪里》

五、说板书设计

柳树醒了

春雷 说话

春雨 洗澡

春风 梳头

春燕 捉迷藏

孩子们 玩耍

六、说课后反思。

《柳树醒了》是一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儿童诗。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写成妩媚动人的春姑娘,同时也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都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这些事物和孩子们一起构成了美丽的春之景。内容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的课堂,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在教学中,着力进行语言训练,丰富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语言,打开孩子们想象的大门,相信他们眼中折射的画面,比诗更蕴涵深意。这一课结束,我反思如下:

1、在交流“醒”字的认字方法后,通过做动作,感悟醒的意思,然后,我引深了一个话题:每天早上,都是谁怎样把你叫醒的?孩子们的回答真精彩,如有的说:每天早上是妈妈把我叫醒的,有的说:每天早上是我的小闹钟把我叫醒的……无论何种方式,都让孩子感到无比的愉快。我随机引导:我们过了一年长大了,应该学会自理,用小闹钟叫早的方式比较好,早睡早起身体棒。

2、让孩子们和春雷对话,和柳树细语。通过角色的扮演,迁移感情,更深层次感悟文本,内化思想。

3、拓展阅读落到了实处。拓展材料紧扣一个问题展开:“儿歌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图片中的什么也醒了,是什么样的?”“你还知道什么也醒了?”紧扣“醒”字拓展阅读,为最后环节的消化语言,运用语言做好了铺垫。

4、语言运用。通过学习,孩子们做的小诗还是令人满意的,也有让我感到惊喜的。但是,素材还不够丰富。如果课前安排更长一点时间去观察春天,去了解春天,相信效果会更好,思维会更活跃。

5、写话的方式略显单一,在这里我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如果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也许会有更多的惊喜。第二课时的语言运用,我让孩子们自由地写,素材丰富了很多,有孩子用第一课时的仿写方式写,也有写成的自由的儿歌,还有的写了几段话,效果非常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

《国旗》这首儿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节,但这首儿歌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网上收集了许多资料,这样进行教学的:

1、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最佳的方法之一应是欣赏。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察天安门广场解放军叔叔升旗仪式,精心创设升旗的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观看升旗仪式后的感受,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给静态的学习材料赋予了生命,让鲜活的学习个体与之进行对白,进行碰撞,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让学生在欣赏鲜活的情景中生成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

2、我让学生在小组长地带领下自主识字,记忆字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利用生字卡片自主识字,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轻松愉悦。

3、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之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凋让学生在自主的实际操作中的活动中获得体验,获得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理解儿歌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在个性化地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结果走出教材。以读代讲,以思代问,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出示与该段落相关的课件,图文共赏,采用师生共同细研细赏,品味精美词句段,在感悟语言表现力中不但体会了文中的思想感情,还掌握了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教师的相机引导、点拨,让学生再次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时地鼓励,又缩小了班级中个体两级分化的现象。

4、在写字时,我玩了一个抛球游戏。让学生选择要写的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另外,我采用赛读、评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加强朗读训练,力求熟读成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

各位领导,老师,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8课《月亮的心愿》。《月亮的心愿》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珍珍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到月亮的心愿,也正是孩子们的心愿,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感悟文中的美好亲情。

二、说教法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投影、创设情境,使学生置于课文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乐学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2.识字量大,对一年级的学生认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3.早在半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读文、识字。

三、说学法

结合低年级特点,注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品味亲情,领悟文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板书:“心愿”,理解“心愿”一词。

补齐课题板书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师范读。生自读课文,不会的拼拼音,问问同学。同桌互读。

3.出示词语、认记。

4.认读生字,词语。说说怎么记字形。

5.读文感悟。

(1)观图一说说图的内容。

观察月光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笑?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讨论:理解“自言自语”。

练习读,读出月亮高兴的心情。

(2)观图二

月亮的表情与第一幅图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愁眉苦脸?月亮想什么呢?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说珍珍是个怎样的孩子?谁来用一句话来夸夸珍珍?

(4)那么事情的结果怎样?同学们都郊游了吗?自读最后一节。

(5)理解“艳阳天”一词。

6.练习,巩固字词。

五、说板书

本课板书我以一颗心为造型,以课文的标题为中心,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形象生动地将课文内容跃入眼前,看起来简洁明了,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学会怎样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六、说反思:根据本课的设计以及本节课实际实施的情况与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巧妙的导入,事半功倍。

在导入这一环节,板书“心愿”并让学生自由谈自己有什么心愿,再板书“月亮的”,让学生质疑,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

2、多种方法,巧识生字。

本课需要认识的字有十三个。采用了让学生从文中找,画出来,并将生字在课文中的好朋友词语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识字;再读课文,去课文中同生字宝宝打招呼再次识字;再读文中的生词;玩猜字游戏;让学生间共同分享识字、记字的妙法;找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识字,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了生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足与疑惑的地方:《月亮的心愿》虽然是个童话故事,可内容却很丰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为一年级六、七周岁的小学生,应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课文分析角度方面应如何去把握呢?在识字、写字的时间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

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爱动、好表现的特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词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在思维和情感的震撼中领会美好的情操。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朗读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课堂中贯穿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按照内容的由易到难顺序排列。这五篇课文描述了春天的不同风光,语句优美而生动。不断向上的春笋、调皮的雨点、大眼睛般的小池塘、热闹的梅花山、美丽的大草原,或让我们永存记忆,或让我们流连忘返。五篇课文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的五颗璀璨的珍珠,这根红线就是“春天”,我们可以把这组课文称之为春光篇。本课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整个小学阶段来看,这让学生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四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他们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则是让学生感受梅花山的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本班孩子大多数对梅花山还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孩子还不认识梅花,针对这一情况,我需要借助大量图片,紧扣课文词句,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画面,让他们置身于梅花山中,入情入景,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培养其语感。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以读为本,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文章。

本课我的课堂将通过联系生活,兴趣导入;游戏激趣,初读课文;入景入情,精读感悟;自主学习,识写生字;个性作业,拓展延伸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联系生活,兴趣导入

语文学习与认识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梅花山就在南京市,为了拉近课本与孩子生活的距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学伊始,我便问:“在南京有一座山,每当春天来临,山上便开满梅花,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座山的名字吗?”学生自然会说出梅花山,我便相机板书,接着,由于本单元都和春天有关,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系统的概念,我用“春姑娘”将旧知与新知串联:“春姑娘唤醒了春笋和小池塘后又来到了梅花山,唤醒了山上的梅花,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幻灯出示:春到梅花山)。

二、游戏激趣,初读课文

我准备采用读词、读句、读文,三级阶梯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根据低年级孩子游戏教学的特点,我以孩子们都喜爱的闯关夺门票的方式进行,读词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喜爱的方式读词,重点指导“晶、莹、尽、盛、蓝”的读音。读句各请一位男女生代表,重点指导长句的停顿。读文则全班齐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词、句的掌握下,读文起来则通顺很多。闯关结束,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组配乐梅花组图,充分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身处梅花山去踏春寻梅,播发结束后整体感知梅花山,孩子们都能说出他们的感觉——梅花山的梅花很美。

三、入景入情,精读感悟

本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早春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本课的重点是感受第一段的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在第一段的教学里,我带着孩子们当游客,由远及近的去观察梅花。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边谈感受。由远处看去满山的梅花,突出梅花开得早,开得多;走近一些放大镜头,让孩子们感受梅花盛开的样子,通过想象,通过表演,再通过朗读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直观的图片再现,让孩子们看到如“片片彩云”般的梅花树。最后站在梅花树下,让孩子们仔细去看那“一朵一朵的美花”并出示一幅单朵梅花图,让孩子们去说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晶莹透亮”这一词在直观的图中就能被学生所理解,并不需要做过多空洞的讲解。然后让孩子们再次诵读这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让学生整体感受梅花的形、色、质、味,从而用朗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从“一到休息日,……海洋。”一句让孩子们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扣住“涌动”、“人流”结合插图,想象大街上人多时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欢乐的海洋”是对梅花山花海人潮热流场面的生动比喻,我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体验。

四、自主学习,识写生字

本文教学两课时,每课我将预留十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写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交流如何记忆字形,我只从旁点拨和指导。记忆后通过小游戏及时巩固字形。这个时候考虑到学生都学得有些疲劳,我会让他们做一做写字操,随后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让他们在一个安静的气氛中专心写字。我巡视指导,投影优秀字做激励。

五、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

1、画一幅你喜爱的梅花。

2、和爸爸妈妈去梅花山踏春赏梅。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达到课堂向课外课外拓展、延伸的目的,真正作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会学之欢乐。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咏华山》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首先,《咏华山》一文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诗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学习古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咏华山》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助短文研究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到读文、学诗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势必要以文诗对照进而比较学习,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的特点,这就可以从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对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整个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情为上,情愈浓,感悟愈深;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教师只需当一名导游,引导学生游历于诗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之美妙。

三、说教学程序

在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说: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几句话就让学生都做个局内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上的气氛轻松愉快。

(二)学习第2段

学习这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首先,整体感知。我们都知道这一程序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里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华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诗意思的两句话。

然后循文明像,体情悟道。自然过渡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站在山顶上看到什么?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再用生活实际与在华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较,借助图文质疑,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太高了。

再精读品味。人类的学习一般都经过形象抽象--形象,具体--概括--具体,语言--思维--语言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华山的高后,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感觉。这个过程的设计就要学生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当他想象出画面又把自己体会出的情感抒发出来时,这时的形象是高层次,而此时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接着背诵积累。如果说培养语感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和关键,那么积累语言则是学习语言、积累语感的基础和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生入情入境之时,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把这几句话背下来,真正达到让学生话记乐背。在指导背诵时,则是按照提供拐杖(看图)到去掉拐杖让学生练习熟读成诵,积攒语言。

最后诗文对照,读懂诗句。本课的文意即诗意,没有必要将诗剖开分析。我便将前文的两句话与古诗放在一起,提醒他们这首诗有两句话,这里也有两句话,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再一齐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指导朗读背诵时,我引导学生移情入境,将自己想象成小寇准,练习吟诵古诗,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动作读,增加了情趣,更调动了气氛。

(三)学习第3、4段

3、4两段通俗易懂,我同样引导学生换位来读,让学生一起来当先生夸夸他,同时自然地悟出小寇准语文学得认真又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的道理。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本课时安排学习古诗中的三个生字,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

四、说板书设计

本文重点段第2自然段无论是写景写诗都紧扣一个“高”字,针对课文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我只板书了一个“高”字,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3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设计两只鸟蛋这课时,我注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教材,包括利用自 读、互读、评读、配乐读来完成这一目的,我还通过想象、感受、课件展示、搜集信息等形式来达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目的。

二、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第9课《两只鸟蛋》,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学生以前也有过接触,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形式,我在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让学生逐渐熟识诗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识字经验,激发他们识字的热情。为后面诗歌及识字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定为:两只鸟蛋说课稿_两只鸟蛋说课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⑵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两只鸟蛋说课稿_两只鸟蛋说课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4、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⑵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说教法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触摸让学生手脑想象,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课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两只鸟蛋说课稿_两只鸟蛋说课

四、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动手触摸、进行大胆合理想象,学习体会人物的想法,读出感受,加上评读,体验朗读有语气的成功及快乐弥补不足。

2、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识字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如:利用识字比赛巩固识字;自读、指名读、配乐读等提高朗读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理解人物语言,体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说教学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比较、想象的能力。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想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第一层利用音乐及实物切入主题。第二层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三层多种形式学习生字。第四层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培养能力。第五层拓展练习提高能力。两只鸟蛋说课稿_两只鸟蛋说课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第一层:利用音乐及实物切入主题〗

1、听音乐:

放音乐《百鸟朝凤》: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

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

猜猜这是什么?

(鸟蛋)

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第二层:粗读课文整体把握〗

小组内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第三层: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4、出示去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5、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第四层: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培养能力〗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⑴ 指名读:

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⑵ 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

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⑶ 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⑴ 轻声读文,思考:

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⑵ 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

引导学生说一说。

⑶ 启发想象:

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⑷ 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⑸ 背诵: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⑹ 朗读。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3、学习第三小节:

⑴ 自由读:

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⑵ 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⑶ 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4、学习第四小节:

⑴ 组内读文,讨论:

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⑵ 想象读文: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

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⑶ “仿佛”一词怎样理解?

(可以和“好像”互换)

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5、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6、背诵:

(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第五层: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⑴ 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⑵ 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⑶ 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2、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伴教锦囊·词语解释〗

焦急不安:心里着急不安定。

仿佛:似乎、好象。

连忙:赶快,急忙。

〖相关链接〗

鸟蛋: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想要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课文的过程。

9 两只鸟蛋

取鸟蛋

鸟妈妈焦急

送还鸟蛋

鸟儿欢唱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运用讲授、启发及多媒体辅助等教学策略力图营造一种和谐有真实情感体验的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感受与理解,动口与动脑,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点是保护环境,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在心中逐渐萌生环保意识,能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篇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通过鸭先生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训练。教学本课我将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拓展延伸。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说学情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能力,懂得借助课文注音初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逐渐产生了兴趣,并且求知欲强,思维较活跃,乐于表达交流,乐于表演。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形式单调的课堂教学比较不感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我制定了如下几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动作、实物,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反馈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有参加卫生扫除的愿望,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应以识字、写字、朗读为主,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体会第8自然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是激发兴趣的好途径。在教学时,我准备运用形象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便能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展开想象,从而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优美的情境中。

2.朗读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促学,让学生用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竞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在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语感。

3.想象表演法

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较丰富,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在学习课文的第五~八自然段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再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这样以表演这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再加上比赛的渲染,呈现出来的是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象,学生很容易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情绪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我注重了课题的导入,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这幅画面,(智力火车出发的情景。)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坐上智力火车,到郊外去游玩游玩。接着出示美丽的小路图片,学生欣赏完图片后,问:现在智力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哪儿?学生回答“美丽的小路”,我就板书课题,再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清洁的小路。这样的导入,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情境当中,情绪饱满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课题后,我紧接着问:小朋友们,你们想把小路打扮得更美吗?只要你能准确地叫出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它呀就会变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开在小路的旁边了。通过课件让学生在与生字反复见面的复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牢记了生字,扫清了阅读障碍。

2.朗读感悟,品析词句。

这篇课文按“美——不美——美”的顺序,围绕美丽的小路,向我们展现了“赞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几个情境。于是我按照课文的情感脉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春色满园,蜂飞蝶舞。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使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路的美丽。我通过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小路图,结合学生的理解、想象,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课文语言的美,积累句式,并用笔划出文中的“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几个关键词,为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打下基础,丰富语言。然后我用课件将美丽的小路再现出来,让学生尝试与乐曲相融合,亲身参与争当小导游,介绍小路的美,真正感受小路的美。

在学习第2、3自然段时,我重点指导“轻轻地、慢慢地”这两个词的读法,理解小路给人们带来了愉快的心情。再让女生扮演兔姑娘,男生扮演鹿先生,进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竞赛。当学生的情感之门悄然打开时,我相机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时,我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成为文中的角色,用自己鲜活的语言来表述,体验小路的美。就这样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对2、3自然段的阅读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步:风云骤起,痛心疾首。

第 4自然段的第一句讲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们对小路的喜爱之情。第二句讲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板书:不见了)这里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堆满垃圾的小路的丑、臭、脏。为了激发学生读出失去美丽的小路时惋惜、伤心的感情,(点课件)我又播放了苍蝇围着臭哄哄的垃圾嗡嗡叫的画面,让学生产生和小路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着力渲染“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我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应做到五个“实”即:真实、朴实、扎实、丰实、平实。我致力于做真实的自己,做一名朴实的语文教师,教学生扎实的语文知识,努力让孩子的心灵得到丰实,这就是我平实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这六大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共八个单元,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我们今天所说的《荷叶圆圆》一课是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中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夏天”,单元语文要素训练重点是重视角色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从而让孩子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散文诗,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既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又丰富了学生内心体验,激发想象。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第一阶段的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躺”等14个生字,会写“朵、机”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等词语意思,通过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4、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美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停机坪、摇篮”等词语意思,通过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美好。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对四季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春天桃花开了,夏天知了在树上唱歌;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本组教材带领孩子走进快乐的夏天,在课堂上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三、说设计

“成就师生梦想,开启幸福人生”是三里畈小学的办学理念,课堂是实施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说明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无定法”说明不能视流程为教条。三里畈小学推行“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

本着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设计如下:1、谜语激趣,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掌握字词3、朗读感悟,互动交流 4、拓展深化,放飞想象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我班学生喜欢猜谜语,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开课之初,我先出示谜语:“一把大伞绿又圆,夏天站在水里边。”让学生边猜谜语边欣赏荷叶。再说一说荷叶的样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课题,荷叶圆圆。这样,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新课标提倡:在语境中巩固识字而不再是单字复现,即让学生在听、读、说的过程中尽快的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采用“三步法”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初读:整体感知,圈圈划划,即慢速地、大声地朗读全文,并把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划出来。

再读:展示朗读,自主识字。

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我主要采用游戏法来识记生字。“加动作识字”和“猜一猜”例如我出示生字“摇”、“蹲”学生就做出“摇”、“蹲”的动作,还有“何老师戴了一顶草帽(荷)”

在识字过程中我还适时指导学生书写“朵”、“机”这两个生字,写之前首先请学生观察它们的笔画结构和占格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为把汉字写得规范、美观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对容易出错的笔画进行书空,强化记忆。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醒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身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规范写字姿势。

通过“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在良好的氛围铺垫下,我顺利的展开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朗读感悟,互动交流

首先,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故事里来了哪些小伙伴,他们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相应的词语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

其次,让学生小组交流,通过动作知道“躺、展开”等词语的意思。相机结合图片理解:“摇篮、停机坪”等词语意思。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创景中感悟小动物的心情并结合小动物的动作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最后带上头饰表演读文。在不同角色的表演中,孩子们很主动、很乐意地去选择、去展示,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四)拓展深化,放飞想象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孩子们,美丽的池塘,圆圆的荷叶,还会吸引谁呢?他们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落实本节课主题思想。在结课时,我还向孩子们推荐课外阅读篇目《夏季的早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教学语言,本课我主要采用贴画配文字的“图文式”板书,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五、说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1、多角度评价学生,让评价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自读课文时,有的孩子会读得很有感情,我就适时给以评价:老师真喜欢听你读课文啊,你的声音真好听,真有感情!

2、即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

比如在识字闯关比赛环节,学生进行汇报时,我就做了如下评价:你认字真有进步,能再响亮的给同学们读一遍吗?学生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建立了自信,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体验和享受了成功。

3、培养合作意识,重视小组评价,以及小组之间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对汇报个体的评 价,忽视了小组合作的其他个体的存在,导致了小组合作之后,学生仍然热衷于个体竞争,我会利用小组得星星的方式促进小组合作。如:在朗读课文,全班展示环节,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评价:你瞧,这个小组的同学,角色把握的真好,配合的也真好等。对于优等生而言,应注重评价他(她)对后进生的培养、帮助情况,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六、说开发

1、挖掘教材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例如在教学本节课时,将课本中精美的插图运用到课件中,让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听,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做既营造亲切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巧用生成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的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

3、运用媒体资源。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课堂,正显示着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把文本搬上频幕,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从而优化语文教学。

4、挖掘课外资源。采取的是温儒敏教授推崇的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本课我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是《夏季的早晨》。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观察荷叶并手工制作荷叶。在科学课上一起探索荷叶底下的奥秘。并确定当月阅读主题活动为“夏季”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1

【说教材】

《村居》是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本中一首普通的古诗。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乐”两幅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人景交融的“春之图”都融合在这一首“春之诗”中。它是写景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我用了一个课时来完成这首诗歌的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和诗歌的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3、诗歌拓展:以这首诗为跳板,让学生在课外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诗歌,并背诵下来,看谁背的又多又棒。

【说教法】

1、教授古诗:

因为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每句诗仿佛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所以我让学生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古诗中的各种景物,这样用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2、古诗拓展:

这是这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把课外收集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这样让学生既能把以前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复习,又能把没有学过的古诗词先一睹为快,这样的效果也比专门为了背诵而背诵要好很多啊。

【教学过程】

1、初步学文:

先指导学生去初步了解每句诗的大概内容,看看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2、画图学文:

在让学生把这些景物结合诗句用简笔画画下来,再把诗句写在画的旁边,做到画中有诗,诗旁有画。

3、拓展学文:

利用学生的古诗积累来说说有那些写春景的诗,写景的诗……

【教学理论】

《村居》是一首写景的古诗,再好的文字不如直观的画面,又是学生亲手画的,能画出来的学生相信对古诗应该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用一种写生的方法来学习写春景的古诗,相信这本身就比较有趣味吧!

让每一首古诗变成一幅幅美丽,充满色彩的画卷,让可爱的学生在其中自由自在的玩耍,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一、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xx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

3、情意目标:

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

四、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2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奇妙的舌头》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知识短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猫、狗、青蛙、啄木鸟、蛇五种动物舌头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们了解猫的舌头能梳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能帮助散发体内的热量;青蛙的舌头能粘住虫子;啄木鸟的舌头能钩出树洞里的害虫;蛇的舌头能感觉动静。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学习要求明确指出:引导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喜欢朗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这些要求,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①、知识性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会用“奇妙”造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舌头的作用,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

②、能力性目标:

以朗读为主线,采用不同的朗读训练方式,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情感性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懂得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①、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开始,我就利用谜语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兴趣深深吸引。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学生们最喜欢的识字游戏来集中注意力。学文时,我通过课件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②、读书指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细读”对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语言素养。

2、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使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所以我指导学生采用听读、默读、自由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学习。

三、说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作了课件。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①、符合教学内容的需求。

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并了解动物舌头的特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大环节

1、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打扑克”游戏认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生字。

3、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我通过展示清晰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同学们个个是情绪饱满。这时我引导学生发言,从而使他们能有条理的充分表露自己的见解。同时我又适时地对发言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课堂气氛发展到了高潮。

4、拓展延伸。

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由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训练: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舌头的妙用呢?引导孩子们由课内走向课外,把学习强烈的兴趣一直保持到生活中。

5、指导书写。

由学生观察生字,发现难写的字,并提出注意事项。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3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1、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2、本文在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播放了一段乌鸦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动画,让学生在一开始就能体会到乌鸦的艰难处境,从而完成一种角色的转换,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能以第一人称的态度来学习课文,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参与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在乌鸦找到水的画面中有意添加几块小石子,给学生一些暗示,也给学生的联想作一铺垫。

3、本课设计的第二个实验点是如何充分挖掘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影、音结合优势及动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瓶子的形状、装水的多少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会有一个难点,加入小石子后为什么乌鸦就能喝到水?于是我就设计了一段石子填水的动画,相信学生看了动画以后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乌鸦为什么可以喝到水了。学生在背诵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把乌鸦找石子喝到水的动画再重放一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条理的梳理,提高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

4、在教学生字的时候,通过对课文中句子的讲解而渗透句不离词,词不离字,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生字。

5、本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本次讲授第二课时教学任务。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

⑴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⑵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许多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指导书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可联系“河、右、力”来指导写字,特别指出“可”字横要长,竖钩起笔不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读文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瓶口小”等原因。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4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设计两只鸟蛋这课时,我注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教材,包括利用自读、互读、评读、配乐读来完成这一目的,我还通过想象、感受、课件展示、搜集信息等形式来达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目的。

二、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第9课《两只鸟蛋》,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讲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清新流畅的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的对小鸟的关爱,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学生以前也有过接触,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形式,我在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让学生逐渐熟识诗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识字经验,激发他们识字的热情。为后面诗歌及识字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6个字。

⑵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两只鸟蛋说课稿_两只鸟蛋说课

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4、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⑵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说教法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结合的教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触摸让学生手脑想象,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我将遵循直观性、抽象性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课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

四、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动手触摸、进行大胆合理想象,学习体会人物的想法,读出感受,加上评读,体验朗读有语气的成功及快乐弥补不足。

2、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识字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如:利用识字比赛巩固识字;自读、指名读、配乐读等提高朗读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理解人物语言,体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说教学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比较、想象的能力。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根据此特点,我想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第一层利用音乐及实物切入主题。第二层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三层多种形式学习生字。第四层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培养能力。第五层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鸟蛋实物、录音机和磁带。

〖第一层:利用音乐及实物切入主题〗

1、听音乐:

放音乐《百鸟朝凤》: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师:在大自然中,鸟类是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

教师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

猜猜这是什么?

(鸟蛋)

你们对小鸟和鸟蛋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鸟蛋的诗。

〖第二层:粗读课文整体把握〗

小组内自学(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利于提高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2、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人认真评议:发现他哪个字音读得准,你就向他学:他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第三层: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认读。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4、出示去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5、竞赛识字。出示词语大转盘,让学生自己转动,转到哪个词就领读三遍,看谁读得准,认得多。

〖第四层: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培养能力〗

朗读(读说思议练结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学习第一小节:

⑴指名读:

回忆刚才摸鸟蛋的感觉(小小的、凉凉的)体会着读一读。

⑵比较“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词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

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

⑶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进行指导,把写有“花儿、小草、柳枝、大海,红红的、绿绿的、软软的、蓝蓝的”的词语卡分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再让两个朋友变换左右顺序。)

2、学习第二小节:

⑴轻声读文,思考:

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⑵出示小鸟破壳的图片或课件:

引导学生说一说。

⑶启发想象:

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你能表演一下吗?

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⑷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谁说得和别人不一样?

⑸背诵:

练习有感情的背诵前两个小节。

(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背诵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⑹朗读。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理解读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感受能力。)

3、学习第三小节:

⑴自由读:

边读边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

⑵学生做动作理解“小心、连忙、捧着、轻松”等词语。

⑶小组练习演读课文,体会我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4、学习第四小节:

⑴组内读文,讨论:

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结合插图理解“投向”)

⑵想象读文: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抬头仰望蓝天时会看见什么?

体会着读读这小节。

⑶“仿佛”一词怎样理解?

(可以和“好像”互换)

你还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5、配乐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配乐渲染气氛,情景交融,使学生情感和课文语言合二为一,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6、背诵:

(竞赛更易于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分小组以挑战冠军的形式背诵全文。

〖第五层: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练习(延伸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⑴读文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词语,争取记住它。

(这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读、写、记好的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文中“凉凉的、焦急不安、连忙”等词语。)

⑵学生想象最后一节诗所描绘的画面,并画一幅画。

⑶寻找有关鸟的图片、文字资料,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他们。

2、写字(自主练习书写更易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学生自己描红,练写“定、向”两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伴教锦囊·词语解释〗

焦急不安:心里着急不安定。

仿佛:似乎、好象。

连忙:赶快,急忙。

〖相关链接〗

鸟蛋:世界上的鸟蛋五彩缤纷,大多数啄木鸟、猫头鹰和鸽子的蛋是纯白的,画眉的蛋是纯蓝的,大白鹭的蛋翠绿如玉,短翅树莺的蛋就像红宝石,夜莺的蛋壳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纹,美不胜收。鸟蛋的颜色和花纹有保护色的作用,可隐蔽自身,不被敌害发现。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5篇)5

一、说教材

《所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屋》里的一首古诗。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述了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儿,忽然又不唱了的一刹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诗4行展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句话体现《牧童行歌图》,第二句话体现《牧童捕蝉图》。全诗的最大特色是:对仗工整,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本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但画面上没有画出后两句诗句的画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有必要另外再出示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图画。

二、说学情

学生的的朗读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还生疏,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要让学生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一定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所以我把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作为本诗教学的重点,把学生引入诗人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从古诗中所感受到的情景定为本诗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根据古诗展开联想,编写一篇小短文。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学习重点是理解古诗的意思,难点是借语言文字,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四、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2.图文结合法;

3.质疑法;

4.以读代讲法,自主探究法。学生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语言美统一再现,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夏天捕蝉激趣导入,并引导学习本节目标。

(二)以小组按提纲独学、对学、群学。

1、组长组织,一人一题,按顺序逐题核对,在组内共同的疑难地方做上标记。

2、朗读和写话的内容按提示对子间互学。2号督促做得不对的同学主动更正。

(三)展示交流

展一,正确、有节奏朗读读古诗,交流生字学习。

展二,看图写话,组内推选,展示精彩。

展三,交流词意和句意,每组4号,一人一词或一句。

展四,交流“读出感情”1、2题。

展五,以组比赛背诵。

(四)教师点拨

1、与同音字、形近字区分记忆。

2、写出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连词成句,组织通顺。

4、结合重点词、句说说体会。

(五)达标检测。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

采用多种方式识字,注重识字教学的应用性——《姓氏歌》说课

一直以来,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是重中之重,多识字是为了便于我们在生活中运用,便于我们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因此,面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将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饶有趣味,让学生感兴趣?我不断思考,并在《姓氏歌》一课中尝试着在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中引领学生认识汉字,规范书写。

下面,我将结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和设计特色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1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相处一学期,有些同学对于班里其他同学的姓名已经能认识,所以在学《姓氏歌》时,认识同学的姓,介绍自己的姓,这样的内容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将习得的方法用于互动交流,不断激发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不认识同学的名字,不认识这些姓,也有极少数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姓和名,不明白“姓氏”的意思。基于这样的学情,既要保护能力强的学生的成就感,也要照顾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保证他们都学会,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置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分析,我针对第一课时设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问答的形式,认识“姓、氏”等11个生字。

2.会写“什、么”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3个偏旁。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巩固识字。正确朗读课文。

4.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本课时重难点:

多种方法识字。

正确朗读课文,学会写“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实际,关注儿童心理特点,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学生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识字的乐趣,在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沟通与协作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从而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培养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而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阐述:

接下来,我将结合教学过程具体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教学中,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引领学生走进《姓氏歌》,正确朗读,认识更多的姓氏。

1.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2.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3.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4.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一)激趣导入,揭题识字

由认读同学姓名导入学习,说说自己姓什么,揭示课题后相机认识“姓氏”。

(二)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读儿歌第一节,随文识字。

2.指读儿歌,再互相听读、指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初读儿歌时,边用手指边读是最有效率的认读方式。发挥小伙伴的合作学习作用,互相听读,检查初读情况,进行交流,指正或点赞。这样又促使他们读儿歌,熟悉儿歌内容。

3.交流姓氏,认读生字,朗读儿歌。

通过认读不同的姓氏,加强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通过同伴问答朗读练习、师生合作朗读、生生互动朗读、创编儿歌这些形式,提高识字的趣味性,体现实用性。

4.多种方法识字,多样形式朗读。

通过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生生问答读、齐读、配乐拍手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儿歌,通过加一加、组词、说笔画等多种方法识记汉字,了解不同的姓氏,引出《百家姓》,渗透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所倡导的。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实现了识字的目的,体现出交际运用的价值。并且多种形式朗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还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回读儿歌,指导写字

本节课,在学生完成了儿歌整体朗读后,我引导他们整体了解本课书的生字表,并聚焦本节课要学写的“什么”这个词。引导观察汉字的宽窄、高低、长短,关注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和书写,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持续关注写字姿势,重视对书写的评价,指导生生互评。

写字环节我是按以下5个步骤进行:

1.观察词语“什么”。

2.交流,师示范书写。

3.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价再临写。

5.同桌互评。

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帖、写字,在学生用心描红、临写之后,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评价,进一步明确字的间架结构,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再次临写,之后再次同桌互评,真正落实书写练习,提高效率。教师在学生独立写字时进行巡视,随时给予纠正和评价,再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让学生互相评一评小伙伴的字。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在探究和发现中体验到写字的乐趣。学生边念口诀“头正、肩平、足安、心静,一拳、一尺、一寸、按本”,边检查自己的写字姿势。在整个的写字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写字习惯,如:坐姿、执笔姿势和笔顺等,时时注意好习惯的养成。(四)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指导学生自我感受汉字的书写,对于写得不好的笔画,再次书写时能够有所改进,引导学生生生互评,互相欣赏,共同提高汉字的书写能力。提示下节课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1.课堂表现观察:

(1)学生听讲、朗读情况(2)反馈、书写情况(3)同伴互读、互查学习情况

2.激励性语言评价

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立足于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班级学生的姓名开展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为本,根据学情和身心特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开展识字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学情,促进自主学习

在指导学生认读姓氏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我既鼓励孩子勇于展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又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了解识字方法,从而正确认读。

在指导书写汉字的环节设计中,我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指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书写,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

二、引导发现,设计多元活动

通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姓氏歌》,通过结合姓氏自编儿歌,通过配乐有节奏地朗读,避免单调枯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感受识字的重要性,感受介绍姓氏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倾听和朗读的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三、重视基础,培养良好习惯

“提笔即是练字时”。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但他们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仍然需要特别提醒,时时提醒。在两次书写中,都始终关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朗读、交流中,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和展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声音洪亮,姿态大方。

四、关注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引导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传承,学生只有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才能愿意去学习,去探究,通过共同学习、互相交流,增强学生对姓氏文化的认知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下册《乌鸦喝水》。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简介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瓶里的水又太少,喝不到水。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课文内容短小,容易理解,我准备设计了二课时完成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的要求,第一课时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3、体会“到处”是什么意思,明白乌鸦找水找得有多辛苦;4、向乌鸦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那种精神。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关键,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识记生字和朗读课文上,难点是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以及学习乌鸦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说学情

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识字、朗读方面都较上学期有所提高,但是识字、写字还是低段语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只有落实好识字、写字,才能为更好地阅读打下基础。下学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乌鸦,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乌鸦的心情;一边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学学乌鸦找水时的辛苦,以及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说一说乌鸦很渴却又找不到水时的那种焦急的心情。通过层层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感受乌鸦喝水的这个过程。通过学生动脑、运手、动口,全面、全程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们班的实际及课标提出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看图导入

先让学生欣赏三幅画,告诉学生这三幅画连起来讲了一个故事,通过提问“想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引出本课的课题:乌鸦喝水。直接开门见山,其实学生在家里已经预习过了课文,所以完全能讲出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乌鸦喝水,这样就很直接地引出了课题,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从下课开始真正进入了课堂,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引出课题后开始指导学生区分“乌”和“鸟“两个字,对“乌”字再巩固一下,紧接着让学生“用简单的话说一说每幅图上的乌鸦正在干什么”,由于学生预习过了课文,而且是看着图来讲,所以我觉得学生完全有能力讲得很到位,既是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又为后面引入到正文打下了基础,到第三幅图学生说乌鸦喝到水了,我马上就接“那乌鸦到底是怎么喝到水的呀,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一找”,就是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中。

2、学习生字

揭示课题后,接下来的任务是识字的教学,我们知道,识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识字又恰巧是最枯燥的环节,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我特地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变更不同的方式出示生字,有两个字的、有三个字的、也有一对一对的,在教学时,尽量避免死板老套的教法,鼓励学生多读,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自己读、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当小老师读、同桌互读等等,力求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而且在竞争的环境中学生的识字本领也越来越好,当然在识字教学中我都是一步步来的,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边读边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特别是一些相似的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再总结识记方法,并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样的交流过程,学生很喜欢,效果也不错。我发现学生会记得更牢,最后通过过渡语“调皮的生字宝宝没有把大家打倒,那吴老师要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还那么厉害!”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3、朗读感悟

在朗读中感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感悟,那么准确、流利的朗读就是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当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就要让学生深入角色,把自己当做是乌鸦,想想如果是你心情会怎样。通过这样的过程,既可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了乌鸦从开始的口渴难受到最后想出办法时的高兴,从中又体会到了找到水的快乐和喝不到水的难过,虽然是短短的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但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已经让学生领悟到了乌鸦喝水这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感受到了小乌鸦的机灵聪明和爱动脑筋,帮助学生记忆了课文。

4、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已具有初步认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于是,我利用“乌鸦会找到哪些地方呢?”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想象,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例举了各种地方,从而理解了“到处”这个词的意思,也体会到了乌鸦找水的不容易,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充当小乌鸦这个角色,感受小乌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说一说,做一做,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小鱼的梦》是北师大版第二册第五单元“动物”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编选了两篇主题课文,另一篇是《大熊猫》。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一方面可了解有关鱼儿和大熊猫等动物的知识,另一方面可感受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小鱼的梦》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谣,描绘了鱼儿睡觉的情景,充满着诗情画意。儿歌把小鱼、星星、风儿、波浪拟人化,文词优美,贴近儿童生活,打开了儿童想象的大门,为其创造了巨大的思维空间。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还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鱼的梦》一课正是体现落实以上课标精神的好课文。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性朗读能力和想象力。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以自己对儿歌的领悟取代老师的讲解分析,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服务。

三、教学目标及策略

根据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话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将本课的研究主题确立为:在美文朗读中边读边想象,激发阅读兴趣;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①知识目标:巩固识字16个;掌握多音字“曲”;背诵课文。

②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体会小鱼做梦时的优美情景。

③能力目标: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渗透性识字“池、塘、盖、珍、珠、催、眠、咂”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小鱼睡觉的甜美情境。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一边阅读,一边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共设计了三个大的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入,整体感知”、“感悟性朗读背诵”、“个性朗读,拓展延伸”。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想象能力。我用优美的导语和动画课件,把学生带入课题情境,使学生想去读书;阅读过程中,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讲求趣味性,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有小声跟读,读准字音;跟课件朗读,学习生字;看书自读,读中思考;同桌互助,合作学习;还把想象读、表演读融入课堂,让学生主动尝试去品读儿歌;阅读后注意发散延伸,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激起想象的火花。整个教学设计自始至终是围绕“学生个性化朗读、感悟、想象”来设计的,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些新理念,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最后,还进行了巩固识字练习,通过“给小鱼找泡泡“、“摘苹果”、“开火车”等识字游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为学生创设了愉悦、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达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识字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

说教学目标 :

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和本文情趣性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滋有味的朗读全文,尤其是读好三次对话;

2、抓住重点语段,品词析句,具体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能练习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第三次对话;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道理。 本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所以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小鹰与老鹰在飞行中三次说的话,感受说话神态,语气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奋努力,虚心好学。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通过情境导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

2、品词析句法,朗读训练时,教师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比较,读,悟,表演使学生体会到文中语言运用精当之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学生的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一系列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寓意。

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将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寓意。据此我如下设计教学 ;

一、通过朗读张扬个性。

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

1、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划分自然段,并思考小鹰在学飞过程中一共说了几次“自己会飞了”。接着分自然段读,同时思考小鹰说这些话时到底学得怎样?老鹰怎么回答的?

2、在学习第2-3自然段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结合插图,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会怎么想?再结合文字“高兴”、“喊”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进入情境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高兴、满足的心情。这时候,再问学生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点出母亲对孩子的爱,鼓励学生读出亲切、和谒的语气。(初读阶段让学生读了3遍课文,学习2、3自然段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入情境感情朗读,这不仅使学生的读书有了量的保证,而且不同的要求与形式让学生每次读书都有新的目标,也就是让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

二、通过活动演绎精彩。

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体验“小鹰学飞真刻苦”以及更进一步体会“学无止境”的寓意。我在教学中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活动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1、在学习下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三个问题学习小鹰第二次试飞(第四、第五自然段)。

A、小鹰怎么说?

B、老鹰怎么回答?

C、老鹰为什么这么说? 孩子是最喜欢动起来的,在交流时播放插图使学生体会飞到大山上空,小鹰更加高兴了。指导学生自己编动作朗读老鹰和小鹰的对话,指名学生上台表演,鼓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边读边演中学习朗读,理解词语。

2、在半扶半放中学会了小鹰的第二次试飞后,我放手让学生同样带着上面的三个问题自学小鹰第三次试飞(第六、第七自然段)。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朗读。 教师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不但描述了小鹰用出全身力气刻苦练习飞行的样子,而且说明越往高处越难飞。“飞呀,飞呀”是说小鹰反复地练飞,“急促地喘着气”是说快而短促地喘着气,这些都让学生来表演,体会小鹰由于刻苦练习而练得很累,连呼吸也变得快而短促了。这时,小鹰用探探问的语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用探问的语气说明它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不仅提高了飞行本领,而且变得虚心了。学生在小组内表演朗读并体会小鹰当时急促地喘着气说话的神态和不敢肯定的语气。(这一环节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小鹰第一次试飞时,教给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学第二次试飞时,半扶半放引着学生分析朗读,在学小鹰第三次试飞时,教师适度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学,教师只是在一旁画龙点睛,引导学生利用重点字词体会分析。

三、通过想象拓展感悟寓意。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里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老鹰对小鹰的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小鹰再往高处看。这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小鹰看到更高处“还有几只鹰在盘旋”,会想些什么?它又会怎么去做?从而悟出鹰还可以飞得更高,也就是说,飞行的本领是没有尽头的。 在课文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在学习新本领时,也像小鹰遇到过困难吗?你们是怎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

各自交流谈体会,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道理,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板书设计:

针对本课是童话故事这一特点,在板书设计上,力求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实用性直观性。有故事内容小鹰跟老鹰学飞,到思想教育,通过移动图片,展示学飞的过程的阶梯性。

在这节课上,在课件的有效辅助之下,我们的孩子体验到的情感都是令他们终身难忘的。最为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将小鹰学飞的精神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学飞生活中去,勤奋努力,不断进取,那么这节课的目标就达成了,教学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点是保护环境,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在心中逐渐萌生环保意识,能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篇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通过鸭先生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训练。教学本课我将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拓展延伸。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说学情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能力,懂得借助课文注音初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逐渐产生了兴趣,并且求知欲强,思维较活跃,乐于表达交流,乐于表演。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形式单调的课堂教学比较不感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我制定了如下几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动作、实物,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反馈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有参加卫生扫除的愿望,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应以识字、写字、朗读为主,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体会第8自然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是激发兴趣的好途径。在教学时,我准备运用形象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便能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展开想象,从而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优美的情境中。

2.朗读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促学,让学生用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竞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在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语感。

3.想象表演法

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较丰富,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在学习课文的第五~八自然段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再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这样以表演这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再加上比赛的渲染,呈现出来的是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象,学生很容易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情绪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我注重了课题的导入,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这幅画面,(智力火车出发的情景。)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坐上智力火车,到郊外去游玩游玩。接着出示美丽的小路图片,学生欣赏完图片后,问:现在智力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哪儿?学生回答“美丽的小路”,我就板书课题,再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清洁的小路。这样的导入,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情境当中,情绪饱满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课题后,我紧接着问:小朋友们,你们想把小路打扮得更美吗?只要你能准确地叫出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它呀就会变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开在小路的旁边了。通过课件让学生在与生字反复见面的复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牢记了生字,扫清了阅读障碍。

2.朗读感悟,品析词句。

这篇课文按“美——不美——美”的顺序,围绕美丽的小路,向我们展现了“赞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几个情境。于是我按照课文的情感脉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春色满园,蜂飞蝶舞。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使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路的美丽。我通过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小路图,结合学生的理解、想象,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课文语言的美,积累句式,并用笔划出文中的“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几个关键词,为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打下基础,丰富语言。然后我用课件将美丽的小路再现出来,让学生尝试与乐曲相融合,亲身参与争当小导游,介绍小路的美,真正感受小路的美。

在学习第2、3自然段时,我重点指导“轻轻地、慢慢地”这两个词的读法,理解小路给人们带来了愉快的心情。再让女生扮演兔姑娘,男生扮演鹿先生,进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竞赛。当学生的情感之门悄然打开时,我相机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时,我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成为文中的角色,用自己鲜活的语言来表述,体验小路的美。就这样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对2、3自然段的阅读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步:风云骤起,痛心疾首。

第 4自然段的第一句讲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们对小路的喜爱之情。第二句讲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板书:不见了)这里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堆满垃圾的小路的丑、臭、脏。为了激发学生读出失去美丽的小路时惋惜、伤心的感情,(点课件)我又播放了苍蝇围着臭哄哄的垃圾嗡嗡叫的画面,让学生产生和小路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着力渲染“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我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

一、复习

小朋友们这些四字词语你们会读吗?开火车每人读一个词。

这些词语写的都和谁有关?

二、导入

南极最多的动物就是企鹅了,他被称作“南极的主人” 板书 南极的主人

三、解读课文

看,有三只企鹅一摇一摆地向我们走来了,打个招呼吧!在喊它名字的时候,你有想过它们为什么叫企鹅呢?(屏显:企鹅?)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名字吧!

(一)活动一:了解名字

1、在第2段中找出为什么叫企鹅的句子。

2、自己读一读,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

打开课本,开始吧

说说找到的句子。

屏显句子:它们经常昂首挺胸,眺望远方,好像在企望什么,因此人们叫它们企鹅。

对了,就是这句话,一起读一遍。(齐读)

出示图片:企鹅昂首挺胸,眺望远方

企鹅站在哪里往远处看?(山上)

像这样,站在高处往远处看,就是——(图片 词)

因为很远,所以是茫茫一片,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

再看看它的姿态,头—— 胸——

我们似乎感到一股力量

读(图片词) 昂首挺胸

连起来读

此时此刻,企鹅昂首挺胸,眺望远方,我相信它一定在盼望着什么,企望着什么,它在企望什么呢!

但愿它的企望都能实现。

现在,让我们回归到课文,

师:看到这3个红色的词了吗?企鹅的名字跟这三个词关系非常密切,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读好这三个词哦!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如果总分是5分,你给他打几分?用手势告诉老师。

知道了名字的来历,让我们近距离地去看看企鹅的样子吧!

(二)活动二:认识外形

1、用“~~~”画出第3段中写企鹅外形的句子。

2、想想你最喜欢句子中的哪个词。

出示句子:胖胖的企鹅披着黑黑的羽毛,挺着白白的肚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派头十足。

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喜欢?派头十足 为什么喜欢?有困难是吗?别急,等会儿给你看一幅图就知道了。

你们注意到这个词了吗?理解:披着 派头十足

披着(显红)

羽毛本来就是长呗,为什么要用披着呢?

看看这幅对比图,再告诉我

这样披着你觉得帅不帅?很帅,很有气势,派头十足

(派头十足)

你们喜欢这样的企鹅吗?用你的朗读告诉我。

好可爱的企鹅,你很聪明,知道这些红色的词语是在提示你。

听了你的朗读我更喜欢它们了。

有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你来读

齐读。

三、企鹅的各种动作神态

这些派头十足的企鹅在南极是很少看到人的,因为南极没有人居住,当有人靠近的时候,它们又是另一种样子。

小朋友看它们有的

从哪里看出羞羞答答,不好意思了?(头侧过去,低头)恩,一副很老实很憨厚的样子。

有的,东看看西看看,左看看,右看看,东张西望 感觉傻乎乎的

有的在说话,交头接耳

正如课文中所写。

(出示句子)

齐读

还有有趣的呢,(看视频)

解说走起来笨笨的憨厚老实的样子, 傻傻的

小朋友们笑得那么开心,怪不得课文里有这么一句。

出示句子,那憨厚又带着几分傻劲儿的样子,真惹人发笑。

大组轮读

用或或说一句话

四、感受企鹅给南极带来的生机

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老师也想露一手,怎么样?听好了。

成群结队的企鹅给寂寞的南极带来了生机,他们被看作是南极的主人。

老师你读错了。

哪里读错了?哦少了这两个词

(成群结队 寂寞 显红)

差不多,没事儿没事儿,啊有事儿啊,那你说说成群结队在这儿又什么作用?成群结队的企鹅是不是这样的?

寂寞又能告诉我们什么?

哦,我知道了,有了成群结队的企鹅,给南极带来了生机,南极就不寂寞了,所以被看作是南极的主人。(贴板书,画箭头)

小朋友们,你们是我的老师啊,

老师跟大家一起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五、写字

两个生字娃娃听说我们今天的课堂特别热闹,也想来凑凑热闹,它们就是

胖 羽

读这两个字

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半个月亮

老师就是用这个方法记住这个字的,你有什么办法吗?

写胖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羽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说说写羽字的注意点。

范写。

每个字写两遍,写好第一个字看一看好不好看,找出不足,第二个字把它写好。不但是写的好,还很漂亮,说说哪里写得好

再找一个不太好的,说说不好在哪里。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种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沙滩上,一个个贝壳,色泽艳丽;春天里,一缕缕阳光,一丝丝轻风,一株株新芽,构成了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本单元的六篇课文宛如洒向心底的阳光,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短文,语言生动活泼,清新自然,接近儿童口语,用语准确精妙,给种子赋予了人的生命、人的行为,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种子破土发芽,充满生机的生动画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根据这一学科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体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自主认识本课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初步了解种子发芽与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着密切关系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种子旺盛的生命力。

【情感目标】让孩子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3.重点难点

为更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朗读感悟课文,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4.教材处理

本课共需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学生识字、写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第二课时以学生复习巩固生字、朗读背诵课文为主。把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6、7岁的孩子不随意注意占优势,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自信、表现欲强,但持久性较差。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能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动态图片法和读书指导法。《种子》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知识,又要注意不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文中种子妈妈的话、种子发芽的过程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感情,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方法

自主识字法、趣味记忆法和朗读课文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课前,我让学生通过问家长、看实物或查阅资料等途径来了解种子的有关知识,增加学生对种子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导入环节,通过谈话接近孩子,利用多媒体视频来吸引孩子,使他们能够直观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播放视频《美丽的春天》,共同欣赏春天的美景。

3.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揭示课题: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让我们走进春天,去观察种子破土发芽的景象,你们愿意吗?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快乐识字

1.认识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此,在识字环节,让学生通过以下方法认识生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达到快乐识字的课堂效果。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12个生字。

②带拼音读生字。

③去掉拼音读生字。

④展示自制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⑤组词巩固读生字。

2.指导书写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所以,我特别重视书写指导,具体做法:

①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②课件演示书写有难度的生字“没”。

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书写“没”时注意区分横折弯和横折弯勾。

④描红、书写。

⑤同桌互评,教师个别指导。

第三环节:以读代讲,渗透方法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通过以下几步,以读代讲,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把生字送入文中,自由读课文。

2.教师配乐范读。

3.学生展示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学生评价,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在一年级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的第一个习题都是“朗读课文”或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6、7岁的孩子,包含生字多的句子和比较长的句子,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容易读得“正确、流利”。而“正确、流利”又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所以在第一课时,我重点指导以下两个句子:

1在雪被下/整整睡了一个冬天的/种子们,还没有苏醒哩!(长句间的停顿)

2顽皮的种子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伸出嫩绿的手掌,揉了揉眼睛,懒懒地探出身子向天空瞧了瞧。(巩固生字,正确朗读)

5.教师范读重点段(第6自然段),学生圈出本段中的动词,并配上动作,练习朗读。

6.播放种子生长的动态画面,学生直观感受种子是怎样破土发芽的。

(四)归纳总结,深化主题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自主识字的方法,初步了解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空气和阳光这一科学知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也希望每位同学做一个细心观察,热爱科学的好孩子。

(五)拓展延伸,自主实践

课堂不是语文学习的终点,而是语文实践的起点。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延伸中走入生活,进行实践。针对《种子》一课的特点,我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在家里亲自种下几粒种子,自己管理,认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四、板书设计

春风吹

春雨下

阳光照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三会字“姑、娘、盼、治、啄、蚜”,会写“请”字。

2、能正确的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的语气。

3、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体会请求别人帮忙要用礼貌用语“请”。

三、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课文内容进行总体把握。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语气。

四、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目标间的渗透,注重读、感悟、应用相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棉花图片导入:

1、直接导入:出示“棉花”。你认识棉花吗?请你来说说关于棉花你知道些什么?棉花又白又可爱,和小姑娘一样漂亮,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棉花姑娘”,落实“棉花姑娘”的轻声。识记“姑娘”两个字。(简洁、自然地导入,让孩子马上关注到文本中来,而且又能参与进来,通过对棉花了解地交流,孩子既长了知识,又是对口头表达能力地锻炼。)

2、课件出示棉花姑娘图,夸夸棉花姑娘。(这样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直观画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三遍课文总体把握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1、初步感知。示范读,问你听懂了什么?把孩子的回答汇总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主要内容填空。(第一遍范读,目的在于让孩子在静心倾听中,对文本有一个总的初步印象,在交流中落实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落实字词关。(在字词学习中,我以五步教学法为基础,根据形声字、象形字地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巩固环节设计了游戏“七星瓢虫吃蚜虫”。并做了相应《语文课堂作业本》上的书面练习,旨在扎扎实实落实生字新词关。)

3、齐读课文。落实难读句子。(落实生字新词后,在齐读一遍后,我把重点落实在句子的读通读熟上,通过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来检测孩子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

(三)品读课文第一段。

1、仔细看图,观察得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许多可恶的蚜虫。”个别读,请小朋友听一听哪位小朋友读地好,跟读。(本着要最大限度地应用好课本这个教学资源的理念,让复杂、抽象的文字表达有直观图进行依托,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了图片,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棉花姑娘生病了,很难受,当一只只蚜虫在那儿飞来飞去,有小朋友甚至会失声叫出来,有了这种直观感受,那读出感情来应该容易多了。)

2、此时,棉花姑娘有什么感受,她最想做什么呢?引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示范读,齐读,展示读。(让一年级孩子体会棉花姑娘的深深地期盼心情,可能有些难度,因此我选择了范读。)

3、让你感到最难受的事情是什么?怀着难受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任何情感的体验最强烈地应该是自己的感受。)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棉花姑娘先请谁来给她治病呢?

1、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2、出示: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让女孩子做做棉花姑娘,男孩子当当燕子,你会帮她的忙吗?评一评,读一读。

3、出示: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燕子后来有没有帮棉花姑娘的忙,为什么?

4、在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能用好“请”吗?当你美术课忘记带水彩笔了,想向别人借时,你会说:( )当你把橡皮弄丢了,想请同学帮忙找一找,你会说:( )

(在低段语文以读代讲的理念下,让学生当当棉花姑娘和燕子,在评、议中,孩子能够迅速找到技巧,读出感情。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孩子学会用礼貌用语“请”。)

5、看来“请”字地作用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①仔细观察“请”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

②师范写后,学生练写。

③把写地好的字放到投影仪里,让学生评、议。(

(让学生从看到说再到写,再反馈评、议,掌握汉字一般的结构规律,为写好汉字打下基础。)

(六)连起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会背地站起来背一背。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9

《国旗》这首儿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节,但这首儿歌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网上收集了许多资料,这样进行教学的:

1、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最佳的方法之一应是欣赏。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察天安门广场解放军叔叔升旗仪式,精心创设升旗的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观看升旗仪式后的感受,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给静态的学习材料赋予了生命,让鲜活的学习个体与之进行对白,进行碰撞,生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让学生在欣赏鲜活的情景中生成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

2、我让学生在小组长地带领下自主识字,记忆字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利用生字卡片自主识字,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轻松愉悦。

3、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之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凋让学生在自主的实际操作中的活动中获得体验,获得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发展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理解儿歌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在个性化地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带着结果走出教材。以读代讲,以思代问,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出示与该段落相关的课件,图文共赏,采用师生共同细研细赏,品味精美词句段,在感悟语言表现力中不但体会了文中的思想感情,还掌握了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教师的相机引导、点拨,让学生再次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时地鼓励,又缩小了班级中个体两级分化的现象。

4、在写字时,我玩了一个抛球游戏。让学生选择要写的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另外,我采用赛读、评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加强朗读训练,力求熟读成诵。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0

课前透视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意识到,我校的小班化教学实验中已经将小组有规律地,科学的分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扎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于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信心。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适时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语文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说教材

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儿歌写的是八种小动物在夏天里活动的情形。这些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也大多是虫字旁的字。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

说预设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在识字过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识字的快乐。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八种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培养学生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每个小组一份图片及生字词小卡片等

说流程

(一)给予自主,激活合作因子

1、创设情境

介绍小动物(上课伊时,老师在展示台播放了一段引人的动画)师:小朋友们,美丽的夏天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许多小动物们都出来了,你们瞧!谁来了?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你也看到过他们呀?

语言的发展往往源于生活,要激发孩子们对本课学习的兴趣,我想,抓住生活中的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会使本课的识字教学更富有趣味,更生活。

2、自主合作

初学生字师:有位小诗人就写了一首夏天里小动物们有趣活动的诗,请小朋友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儿歌,边读边划出生字宝宝,自己先学习生字,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词,呆会儿郭老师对你们小组学习生字的情况进行检查,请小组长定好汇报员。

(1)孩子拿起铅笔边读边划,而后便在各自的座位上说起来。

(2)小组长在小组成员都学习完毕后拿出自己书写的卡片让组员认读。(教师在各小组学习中进行巡回指导,并相机了解学情。)

评析: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就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

(3)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出示“展、运、网”进行重点检查。师:哪个小组学习完毕,快快打个胜利的手势。这些字你们认识吗?教师出示“展、运、网”。(在这个环节中你可以充分发挥这三个字的作用,不仅要让孩子们记住它,还要让孩子们喜欢为他们组词、说话,同时在学习每一个字的时候,也可以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初步的朗读训练,这样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功效。)

评析: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儿童已经熟识的这些最基础的语言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我们应充分开掘利用。再者,美丽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儿童创设了一个个开放的、自主的识字课堂,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课堂更有吸引力。

(二)关注生成

点击有效合作因子

1、初读儿歌

巩固识字

(1)指名朗读儿歌。师:现在老师请每个组的3号读一读儿歌,一人读一句,其他孩子要仔细听听,他们读准字音了吗?并用“—————”划出小动物的名字。

(2)同桌合作朗读儿歌。师:你的伙伴都读好了吗?把你认识的动物名字读给你的小伙伴们听,他读地棒的话,你就给他跺跺脚表示夸奖!

2、识字游戏: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动物们的图片,我们让图片和它的名字交上好朋友吧。

3、齐读动物的名字。(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贴图贴在黑板上)教师课件展示。

4、发现认字规律。师:(根据展示台的小动物名字)小朋友,快快睁大你的眼睛,注意观察这些字,看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1)指名说。(检查反馈时,向以前一样让孩子们说说你都听到小组里的什么“发现”)

(2)(课件展示:将这些形声字分解的字样)小结: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一起说: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5、运用识字方法进行拓展识字猜字游戏(分发卡片:蚊、蝇、螳螂等字):小朋友现在我们六个小组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最先猜出卡片上字的读音。教师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你发现了什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到借助形声规律识字的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6、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你愿意把它们送回填字格里吗?(这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进行安排。)

(三)动态组合

点击合作创造的快乐

1、快乐阅读师: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小动物交了朋友,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呀?请你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这种小动物的活动,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演一演。练好之后,可以读给你的“朗读伙伴”听。

(1)生生自由选择伙伴享受阅读的快乐。

(2)师生合作一起做对儿歌的游戏:如:蜻蜓哪里展翅飞,蚂蚁地上赶什么?

(3)分别请了六个小组六位同学朗读儿歌,其他孩子可以帮你的组员配动作。评析: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不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边读边加上动作,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孩子们读地很开心

2、创编儿歌师:小朋友们除了今天我们认识的小动物,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能不能学着儿歌中的句子,说说这种动物的活动?比如,什么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可以跟你的同桌“咬咬耳朵”。可以引导:

学生1:小兔地上蹦蹦跳。

学生2:小猫房前喵喵叫。

学生3:小狗屋里汪汪叫。

学生4:大象河边在洗澡。

学生5:老牛田里哞哞叫

学生6:小鸟唧唧喳喳展翅高飞……

评析:教师把学生的即兴创作在电脑上打出来,投影在屏幕上。在完成识字教在完成识字教学基本任务后,设计仿照儿歌句式让孩子练说的环节,这种安排它打开了孩子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与同桌说说,然后再进行展示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都有成就感。在完成识字教学基本任务后,设计仿照儿歌句式让孩子练说的环节,这种安排它打开了孩子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与同桌说说,然后再进行展示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都有成就感。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在经过一片荒原时,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士兵们一个个口干舌燥,但附近根本找不到水喝。眼看着行军速度越来越慢,这时,曹操用望梅止渴的办法使将士暂时忘记了干渴,打起精神,终于走出了荒原

课文的篇幅不长,但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词句,适合让学生朗读积累。

二、教学定位

《望梅止渴》是一个历史题材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加上一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还不是很多,所以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必定存在一定困难。如何利用好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悟、有所得、有所积累呢?课前我进行了一番思索。

思考一:读成语故事对一年级小朋友的意义

成语故事源远流长,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文辞精练,记录着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睿智。学习成语故事,能使学生从小走近传统文化,了解典故的内容,充分吸收中国古代文化语言的精华与智慧。并且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从学科落实两纲教育的角度而言,学生的精神品质在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将受到潜移默化地滋养

思考二:培养问题意识,带问题读文是一种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一些地方,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思考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望梅止渴》是语文书中编排在第七单元的课文,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对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但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识字,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读通词语,读好词语,还应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对已学的字词要不断地复习滚动,做到温故知新,知新温故。

三、教学目标

在思考中明确了教学的抓手后,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认识部首“示字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积累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等词语。

2.在指导读好词语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语重点读好描写曹操动作语言的句子。在读中理解望梅止渴的原因,体会曹操的聪明才智。

3.并能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设计,谈谈自己是如何贯彻课前思考的一些理念的。

(一)字词教学

首先从字词教学看,在教学的“第一版块:旧知导入 出示课题”时,我就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让学生拼读“喝水”这个词语,帮助他们继续巩固拼音。

然后在同桌的手心里写一写这个词语,其实是在进行默写。学生积累的词语越来越多,如果不是反复地复现的话,他们就很容易将形近字混淆,甚至遗忘。而且在课堂中就帮助学生巩固一部分常用的字词,也可以减轻他们回家后默写的负担。

接着用换部首的方法让学生记住生字“渴”,在这过程中老师及时提醒:口渴就会喝水,所以“渴”的部首是“三点水旁”。水是用嘴巴来喝的,所以喝的部首是“口字旁”。这样一来,就帮助学生辨析了两个很容易混淆的形近字。

随后在板书课题的同时,让学生重点跟着老师写一写“止”和“渴”,对课文中要求书写的字在课堂中及时进行指导。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如“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会给他们的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第二版块: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时,我就媒体出示这些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借助拼音把它们读正确。在反馈交流读正确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烈日高照 火烧火燎”是描写天气炎热的词语。“口干舌燥 嗓子冒烟”写出了干渴的程度。理解词语后再让学生把词语读读好。

但是在进行这部分字词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些字词不是本篇课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因此,这里不宜花大量的时间,学生的交流反馈一定要快。这样整节课的字词教学才会有侧重,凸显教学重点。

(二)阅读教学

从文章的阅读理解看,我是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然后教学紧紧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

在“第一版块: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

学生有了质疑的机会,他们就会去思考。但是质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在质疑的过程中会出现话说不清楚,提出的问题浅显,答案显而易见等现象,这时老师不必着急,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帮他们进行归纳。如果学生实在提不出问题,就由老师来提: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望梅怎么来止渴?在这个质疑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帮助学生把话说清楚,培养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的习惯。

接下去的教学就围绕着问题来展开。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时要引导学生先弄清曹操他们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这些情况在课文的第1、2小节中很容易找到,所以重点不是找而是找到后的读。我采用自己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记忆课文内容,最终达到不看书就借助板书把曹操他们遇到的情况说出来的目的,为学好课文后学生自己讲故事作铺垫解决第二个问题 “望梅怎么止渴?”时,我采用引读第三节的方法让他们找到了答案,但这只是停留在对文字的理解上。于是我让学生想象酸溜溜的梅子,让他们体会想到梅子时的感受。随后再看酸溜溜的梅子,让他们体会看到梅子后的感受。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对梅子怎么来止渴的原因就更清楚了。

在阅读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激发学生的思考,生成新的问题。当学生弄明白了“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望梅怎么止渴?”这些问题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那里到底有没有梅林?学生会联系课文中“荒原”一词,知道那儿根本没有梅林。这时可再次让学生理解“望梅止渴”。学生联系了课文内容,知道原来在课文里“望”不是看的意思,而是“想到”。将士们只是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变得湿润,暂时止住了干渴。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以童真、童趣的方式描写,无论是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四个人玩、五个人玩,还是许多人玩,都是能够使人快乐的。不管是很多人一起玩还是只有一个人自己玩,都应该从中找到快乐的方式。意在启示同学们应该感受生活的美好,发现生活的乐趣。

二、说目标

1.会拼写、拼读本课13个会认字,能按正确的笔顺写出本课的七个会写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并理解不管是很多人一起玩还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玩,都应该从中找到快乐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发现生活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同学们都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发现生活的乐趣。

三、说教法

对初入学儿童,应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儿童就会对学习兴趣。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游戏感悟

1.本节课教师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做游戏,教师设定游戏有:折纸、踢毽子、跳绳(自己单独跳或者两人甩绳子一人跳)、搭积木、下象棋、打羽毛球、坐跷跷板、拔河、老鹰捉小鸡、打篮球。每个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找到小朋友一起完成,但是每个小朋友都必须玩两到三个游戏,不能只玩一个游戏。

2.学生玩游戏,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同学们一起玩。(设定时间25分钟)

3.游戏结束后,教师把学生带回教室。

4.教师提问:你们快乐吗?为什么快乐?哪些游戏你最喜欢,为什么?(学生交流)

5.教师点评:不管是通过折纸、踢毽子一个人自己玩,还是通过下象棋、打羽毛球、拔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大家都感受到了快乐。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享受静静地快乐,一群小朋友玩的时候要享受团体的快乐。玩游戏和我们的生活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快乐,我们应该发现生活的乐趣,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游戏,快乐的生活。

在本环节意在通过游戏使同学们感受快乐,联系生活实践,发现生活的乐趣,进而达到快乐学习,快乐游戏,快乐生活的效果。

(二)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教师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学生感受课文。

2.教师讲解本课的动词:

踢、跳、搭、打、听、讲、坐……

踢毽子,踢足球 跳绳 搭积木 打羽毛球 听音乐 讲故事 坐跷跷板……

3.教师活动: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在本环节,品读课文和字词的同时,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不管是老师带读还是学生感悟,都是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各种各样的快乐。

(三)学习会认字,识记会写字

1.学生圈划课文中的生字。

2.教师拼读生字,学生跟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会认字的巧记方法。

4.教师点评:本课的会认字中“得”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děi”,组词得有,也可以读“de”用在动词后,也可以都“dé”,组词得到、得失;“球”的拼音是“qiú”不是“qíu”,要注意等等。

5.出示7个生字。

6.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7.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8.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9.引导学生巧计生字,比如:“玩”记为王+元=玩;上立下日为音;“讲”是对着井说话等等。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教师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四)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熟记会认字,掌握会写字。

2.以记日记的方式写一写,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趣事,而这些趣事都是和谁一起发生的。

五、说板书

由于本课课文的主体部分都是学生在操场感受并总结,所以本课的板书,教师以会写字为主要板书内容。按笔顺依次写出本课的会写字,教师适时讲解。

六、说效果

本节课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本节课的前半节在操场开展,通过做不同的游戏,让同学们感受不管是一个人的游戏,还是需要同学间合作完成的游戏都能够使人快乐。本节课的后半节把学生从操场拉回教室,同学间交流做游戏的感受,同时师生合作探究会认字和会写字,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3

【说学生】

1、本课时的教育对象是五年级的12名聋生。他们能够借助图片和手语的辅助,了解课文大意。他们普遍存在学习语文的困难,具体表现在语言贫乏,语序混乱,语言表达困难,需要加强口语交际的模拟练习和书面语的训练。

2、就群体而言,视觉是他们的优势感官,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主要的思维形式。他们自尊心非常强,但是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和畏难情绪。我准备采用动画或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学习,并多种方式进行激励,提高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3、就个体而言,他们在年龄、听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我准备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建议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

【说学习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联系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分角色对话和不同的表达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人应该自食其力,勤奋刻苦,克服依赖心理。

【说教学重难点】

1、狮子妈妈的话阐明了做人的道理,联系课文和自身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2、由于听力损失和口语应用范围狭窄,口语交际是聋生学习语文的难点,因此,正确理解小树、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并进行分角色对话也是聋生学习本文难点。

【说教学法】

国家教委《在聋校开展分类教学》的通知中强调,要“根据聋生的听力、语言状况和其他方面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补偿缺陷,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其潜能,使其受到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因此,我准备采用差异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学生置身于学习情景之中,采用读、划、演、说、写等方法学习,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说教学准备】

本课时准备以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意图】

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因此,我利用课件,把本课时的七个教学活动,用“积金币看动画”的游戏连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从两只小狮子想到积金币到森林小屋看动画片,设置游戏情境;接着,引导学生按照松鼠、刺猬、小鸟等动物的要求进行学习,实现目标而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功,和小狮子一起欣赏到有趣的动画片《狮子王》。学生在接受挑战、完成任务、受到嘉奖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能动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同时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看见两只小狮子在说悄悄话呢,我们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关于想要积累15枚金币,去森林小屋看动画片的对话。激发学生:“我们也跟着两只小狮子去取金币吧!”由此导入新课。这个活动只需 3分钟。

(设计意图:营造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它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让儿童情感的小河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活动二、松鼠送金币

课件模拟跟随两只小狮子出发,寻求金币的情境。松鼠从树林中走出来,说:“同学们,先认真地看老师读,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两只小狮子》,就奖励你们一枚金币。”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文字看教师的示范手语,听力好的同学更要注意听语音。然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手语读、小组读,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等等。学生参与完这一环节的活动后,松鼠会夸奖“读得真认真”,并奖励一枚金币。

(设计意图:使聋生既能娴熟准确地运用中国手语,又能借助手语顺利地辅助学习第二语言:书面语或口语,提高聋人整体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和健听人具有等同的知识底蕴,并能和健听人群体进行无障碍交流。让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丰富了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活动三:小鹿送金币

师生一起回到“积金币看动画的场景中”,小鹿从树林中走出来,说:“学好第一自然段,奖两枚金币哦!”课件出示需要探究的问题:1、两只小狮子有什么不同?谁做得对? 2、小狮子为什么要练习滚、扑、撕、咬?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以个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读、想、划、问、演等方式进行探究。这时,教师主要指导思考第二个问题的学生。学完后集体交流补充。课件出示小鹿送金币的图片,激发学生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读、勾、画、填等活动开展探究,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活动四:小刺猬送金币

小刺猬要求同学们认真学好第二自然段。教师出示第二自然断的问题和图片,先集体朗读。再引导学生思考:1、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让学生用波浪线在书上划出懒狮子说的话。接下来,用词语替换法,集体研究“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那苦头”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出“练功、滚扑撕咬”等答案,教师都予以充分肯定。最后,同桌组合,分别扮演小树和小懒狮子,进行对话练习!学完这个环节,同学们可以获得三枚金币的奖励。教师再用语言、延伸或亲切的拥抱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表演和对话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

活动五:小兔子送金币

这次是小兔子带领大家学习第三自然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读、划、讨论。教师提出问题:

1、狮子妈妈听到懒狮子说的话,她是怎么说的?

2、狮子的生活本领指什么?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时教师主要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生活的本领”又是什么?你准备怎样获得“生活本领”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点拨和激励。在学生又获得四枚金币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数一数金币,体验接近目标的喜悦,并更加积极地投入下以阶段的学习活动中。

(设计意图: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所以我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力求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活动六:小鸟送金币

课件出示小鸟的图片,教师故意做出为难的样子:“小鸟要求我们做什么呀?老师看不懂?”引导学生读懂小鸟的要求并告诉老师,在同学的交流和补充中,学生明白了这个活动是要求我们思考:假如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改掉了“懒”的毛病,它会怎样?假如它继续懒下去,离开爸爸妈妈以后,会怎么样呢?然后提醒学生小鸟的表达方法的建议:可以演一演、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可以写一写,也可以选择其它方式。让学生先选择喜欢的表达方式,再按照表达方式自由组合,开展讨论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关注聋生的生命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帮助他们发挥优势素质进行表达和沟通,有效地补偿身体缺陷。学生在亲身参与想象、表演等活动中,语言得到内化,人文精神得到培养,同时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七:获得成功,体验乐趣。

课件出示“你已经有足够的金币了,快来看动画片吧!”同学们先一起欢呼积币活动的胜利。跟随两只小狮子一起来到森林小屋中,欣赏动画片《狮子王》。新课结束。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4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以自己独特的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为了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坚持将写字纳入常规教学,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强化写字教学的管理,还专门组织骨干教师对写字教学进行认真实践,积极探讨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写字教学的新模式。今天,我就写字课《三点水》进行说课。

一、学情分析

基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针对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笔画笔顺不规范的现状。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力求提升学生写字的技能。

二、目标制定

根据语文课程识字写字的标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写好三点水及带三点水旁的字,要求写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3、通过学习书法家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书法必须持之以恒,刻苦练习。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体现的教学重点是:正确书写三点水和带三点水的字;教学难点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课前做了准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行为,写字是一件快乐的事.。如何让枯燥乏味的写字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呢?本课教学,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

1、儿歌教学法:儿歌,以语句简单、内容生动、韵律优美的特点深受孩子的喜爱。在教学中,采用儿歌教学法,寓教于乐,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写字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充分感知。这是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的。

3、评价激励法:写字练习是一种脑与手协调进行的操作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需要有较高的耐性。在教学中,采用评价激励法,可以使学生的体力、精神得到调节,消除疲劳感,促使学生把字越写越好,写字兴趣越来越浓。

学法:

1.观察发现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法,既了解祖国的汉字文化,又从中学到观察汉字、比较联想、识记字形的学习方法,达到了学会汉字知识,提高书写与欣赏能力的目的。

2、比较练习法:写字是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四、教学流程

《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写字教学的要求,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它更重视的是写字的学习过程。本着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加强写字习惯养成的目的。本课教学我预设了四个版块: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字兴趣

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优美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从作品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疾缓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二)动画演示,在观察中感受美

我播放“三点水”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三点水宝宝的样子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三点水,我把写好三点水旁的诀窍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生练写。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能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

(三)观察比较,在描仿中实践美

教写带三点水旁的字时,课件出示生字,让小朋友观察,发现书写的规律。(观察是感受美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观察,能优化学生注意品质,提高审美能力,为写好字作充分的准备。)

在这些生字当中,“海”字是最难写好的,因此,我重点指导书写“海”字。先课件展示“海”的书写笔顺,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教师边讲解要领边范写,生练写。(此教学环节中,“描仿”实现了学生从领会美到实践美的飞跃,降低了写字教学的坡度,增强了学生写好字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指导书写“游”字。“游”字是唯一一个左中右结构的生字,在指导书写时,我先出示三个间架结构不同的“游”字,让学生观察发现“游”的书写规律:间架结构适中的最漂亮,就好像是团结亲密的一家三口。书写时,左、中、右各部分之间笔画既要紧凑,又要互相谦让。师范写,生练写。(写字的技能性很强,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把想写好字的愿望变为现实。)

做找朋友游戏。配乐练写词语。(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放音乐,创设写字的情境,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在写字指导此环节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讲解,直观演示和练评结合等措施,注重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在整个习字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

(四)佳作展示,激励学生创造美

展示学生完成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及时反馈和评议学生的练习情况。 “点”就是抓住有代表性的习字本,师生共同评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面”就是同桌或小组交流习字本,互帮互学,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鉴赏力。评议后,学生再练习,加深体会,提高书写质量。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奇妙的舌头》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知识短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猫、狗、青蛙、啄木鸟、蛇五种动物舌头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们了解猫的舌头能梳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能帮助散发体内的热量;青蛙的舌头能粘住虫子;啄木鸟的舌头能钩出树洞里的害虫;蛇的舌头能感觉动静。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学习要求明确指出:引导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喜欢朗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这些要求,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①、知识性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会用“奇妙”造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动物舌头的作用,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

②、能力性目标:

以朗读为主线,采用不同的朗读训练方式,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情感性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懂得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①、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开始,我就利用谜语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兴趣深深吸引。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学生们最喜欢的识字游戏来集中注意力。学文时,我通过课件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②、读书指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细读”对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语言素养。

2、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使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所以我指导学生采用听读、默读、自由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学习。

三、说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作了课件。这样做有以下优点:

①、符合教学内容的需求。

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并了解动物舌头的特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大环节

1、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打扑克”游戏认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生字。

3、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我通过展示清晰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同学们个个是情绪饱满。这时我引导学生发言,从而使他们能有条理的充分表露自己的见解。同时我又适时地对发言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课堂气氛发展到了高潮。

4、拓展延伸。

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由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训练: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舌头的妙用呢?引导孩子们由课内走向课外,把学习强烈的兴趣一直保持到生活中。

5、指导书写。

由学生观察生字,发现难写的字,并提出注意事项。

下载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失物招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失物招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配有两......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找规律》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研说教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题目为:亦教亦研,灵动飞扬。研说的流程主要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语文学科一年级下册 课 时 数:136(机动26课......

    一年级下册语文四个太阳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四个太阳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四个太阳说课稿1 一、说教材《四个太阳》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1篇文章。本文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

    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语文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语文说课稿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内容是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写字的知识点。我主要从五部分来说:第一部分是本册教材识字写字教学总目标,第二部分是......

    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说课稿 何集中心小学---袁俭兰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棉花姑娘》,现在我就围绕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