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多媒体课件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
谈多媒体课件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车晓华(通识
甘肃平凉三期通识二班)[摘要]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如何合理选择一种适合本学科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的特点,避免课本搬家等形式主义倾向,是每一个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课件为教学服务,课堂展示类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这是多媒体课件的一条宗旨。作为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在思品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原则等方面谈谈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思品课教学
多媒体课件迈着轻盈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走进了思品课堂,并落地生根,雨后春笋般长着,给思品课堂注入了蓬勃生机和活力。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声色并茂、形象直观吸引着学生,激活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录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以及灵活的人机对话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能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而也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近几年来在各个学校中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如何合理选择一种适合本学科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的特点,避免课本搬家等形式主义倾向,是每一个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种类是很多的,从目前来看,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课堂展示类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演示型课件的特点就是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和声音来展示现实世界难以实现或表现不清楚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转换,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并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呈现给学生。其作用主要是用来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用图形、图像、动画等表现一些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和动态演变过程,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由于这种多媒体课件 课件可以在配有多媒体投影机的电化教室中使用,也可以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中使用。而且比较容易制作,因而在现阶段是一种可行的应用模式,就课堂展示类多媒体课件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思品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关系到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在教研人员和一些教师的努力下,中学思品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思品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十分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运用。如: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完成一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等等。这些应试教育时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思品课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思品教师的重要课题。
二、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原则
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思品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既重视理论的学习,更注重实践;既重视知识目标的落实,更注重行为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一)教学性原则
任何一门学科,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展示类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首先要关注的是我们制作或利用某个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否有必要,即课件的教学价值。课件的教学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上。1.表现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要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课件要解决哪个重点和难点。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二个因素,第一是选取那些理论性强,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第二是选取教学目标高,教材内容少,现实材料多
(二)直观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录像)、动画、照片(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无论选择何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其能否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选择那些直观的,能让学生看得懂、说得出,看了之后,有感好发材料。而不能选择那些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素材。
(三)现实性原则
思品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一门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社会学科,其理论性和时效性是比较强的,但不论多深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现实依托。因此,在思想思品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思品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选择的音像、图片等材料时,要注意二个因素:1.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现实的真实材料,要避免人为的编造材料。所以,本人认为,如有真实图片,应尽量少使用漫画。2.典型的、时效的材料。思想思品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正所谓“年年新教材,人人新教师”,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时最近的、最新的,而不是三、四年前,更不是五、六年以前的。
三、思品课多媒体课件的编制
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与普通的电化媒体相比,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极大的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和生动,所传播的知识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如何制作一个既具有丰富表现力,又有比较好的交互性并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课件,就成为我们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就思品课件的编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题的选择
课件为教学服务,这是多媒体课件的一条宗旨。根据课件的教学性原则,在选择课题时,通常要选择那些即适合于多媒体技术表现的,又要是运用常规手段难以解决重点和难点的课题。也就是说利用课件是为了什么目标,要突出哪个重点或要解决哪个难点,在这些方面确定之后,才能在课件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所作的课件才能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否则,课件只会追求美感、直观和动感而流于形式,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确定课题后,就要进行精心备课。包括确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素材,设计哪些练习,都要精心准备。
(三)制作软件的选择
作为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近几年在教育界也得到迅猛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说,大部分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件制作能力仍然较低,许多课件都是上课老师提供思路,计算机老师完成课件,这样,在教学实践中,难免就会引起计算机、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选择一种制作方便,操作简单的软件作为制作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从目前来看,用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较多,如:Powerpoint、Authorware5.0、flash和方正奥思以及一些工具软件。其中,用的最多的自然是Powerpoint和Authorware5.0。就这两者而言,在链接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以及操作等方面并无多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演示文稿,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学会,适合于制作一些主题比较单
一、内容不多、衔接严密的课件。而后者是一种基于流程图标的交互式多媒体制作软件,界面友好,交互性能强大,但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适合于有多个主题、容量大和学生自学的课件,如:系统讲座等。课堂展示类课件特别是思品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其容量不大,主题也比较单一,而且更为讲究知识点的连贯性和衔接的自然性,所以,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评比或交互性特强),思品课课件的制作软件要以Powerpoint为主。
(四)素材的准备 思品多媒体课件的素材,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其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录像的制作。思品课的录像包括时事新闻图片、情景图片和漫画,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网上下载和从音像中截取和通过扫描仪获得。(2)视频材料。可以通过解霸五或视频辅助卡转换获得。至于动画,主要用来模拟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因此在思品课件中用的也不多。
(五)课件的编辑
确定课题、教学设计、确定制作工具、准备素材之后,就要开始利用著作工具进行组合,编辑成一个交互性好、操作简单、视听效果好多媒体课件。
四、要处理好的四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教学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有几年了,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也是我们广大多媒体课件爱好者要把握好的问题。
(一)板书要不要的问题
针对一些多媒体课没有保留板书的问题,近年来,一些人士指出,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必须保留板书,对此,我不敢苟同。要不要板书,不是绝对的。它是由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决定的。像数学、自然的定理和公式等当然是非要不可的;而像复习课之类的课件,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操作,完成全部的教学任务,也就不太需要保留板书了。而对于我们思品课关键,在于使学生懂得知识要点,学会用有关观点分析现象,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因此,思品课教师在分析得出结论后,应该出示结论的板书,但并不一定要自始自终的保留。不过,在课文小结时,应该出示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知识。
(二)整堂课与使用片段的问题
有人认为,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解决某一重点和难点而制作的,因此不需要在整堂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只需使用某一片段就可以了。是的,多媒体课件一般是定位在辅助上,但在教学中是由电脑、课件、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必须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至于是使用片段还是整堂课使用,取决于课件能否很好的完成所有的课堂教学任务。如果课件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又为什么要用常规手段呢,岂不是多此一举。反之,如理、化、生的实验课和劳动技术课,是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使用片段效果会更好些。
(三)大量使用和适度使用的问题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中的效果明显,其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多媒体。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请别人做,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实际。首先,硬件设施不具备。在目前条件下,一般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多的也只有两个或三个(极少数),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全校几十个班级都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于多媒体。在一个学期中,肯定没有必要所有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像我们一些多媒体课件,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黑板板书,用电脑视频代替录像,那就完全可以用简单的幻灯、投影器、录像机和黑板代替而非要用多媒体课件。有一位教师,不管是否需要,所有的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上,结果因学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等原因,教学效果反而不好。第三,作为课件,需要教师花费很大工夫进行制作,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有一位老师,为了一节公开课制作一个课件,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效果当然不错。而我们平时用的课件,不用说三个月,三五个晚上总要吧。教师的工作繁琐,如果为了一节课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其他课肯定要打折扣的,这对学校、学生都不是好事。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要提倡使用,但要注意适度。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技术,我们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必须要懂得其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和制作(简单的制作),否则再好的技术也难以体现其优势来。但同时,也不要过分热衷。
(四)拿来和制作的问题
许多人一想到上多媒体课,就要自己制作课件,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前文已论述)。其实,要想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不必忙着去制作课件,先考虑怎样把别人的课件用好,实在没有现成的可用,那才自己做。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根据教学思路、学生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在使用别人的课件时,首先要弄懂制作者的思路,搞清楚每一素材的作用。其次,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当然,自己如果有好的课件,也可以上传网上,供大家共享。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
第二篇:思品课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
《思品课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课题的结题报告
秀屿区莆田十中
郭靖宽
一、研究背景
知识信息经济是21世纪的主旋律,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据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不少学校虽然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真正能熟练运用的老师不多,即使偶尔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在公开课上展示一下,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难以转化成教学质量,大多数老师仍然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向学生传递信息,已经远远赶不上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学校也有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足,对运用现代手段进行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技能还有待培训提高;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和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形成了目前实际的教学问题。为此,初中思想品德课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刻不容缓,这是信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更是我们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要求。
二、课题界定
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理论性、综合性都很强,它要求我们必须从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多门学科的知识中汲取大量最新的、典型的材料用于教学中,因此政治课的备课量是很大的;而另一方面,精心准备好的材料采取何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政治课教师面临的又一个难题。一堂课的空间是有限的,既要完成预定的教学进度,又要尽可能把精心选择的材料信息传递给学生,以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我们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教学形式单调,教师倦怠,学生被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是实现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使理论形象化,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网上搜集、编辑、整理各种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多媒体教学具有两面性,是优势和局限的统一,我们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发挥它的优势,减少它的消极影响。强化政治课教学中多媒体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才会使多媒体教学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注重人文性。树立理智的、科学的多媒体教学观,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合理控制它,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让多媒体发挥其积极价值。进入信息时代,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媒体化已成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使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中学教师教学的必备素养,而要真正用好、用巧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之成为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重要助推器,这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研究、训练、培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使之更为完善,灵活地运用各种交流方式,为一线教学服务,这将是网络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本课题旨在研究和探讨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引入思品课教学,有利于把理性的传授与具体的“形、声、光、色”融为一体,创造主动、活泼、高效、立体的课堂教学环境;还有利于使思品课中抽象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更是优化初中思品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构建新课程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可以促进教师探索新教学、学习模式,优化教学、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引领新一轮课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乃至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起着深远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1、课题实施策略
(1)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申报课题:《思品课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
(2)成立课题组
组
长:郭靖宽
成员:林、黄、李等
(3)统一认识,步调一致
利用教研活动、课题组会议、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对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素质教育相关理论;培训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等;要求全体成员仔细研读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教学三维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等等)。在教学手段的优化方面,从硬件实施上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学校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开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竞赛活动等等,以此来促进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水平,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4)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①外造氛围,内练功夫。学校、年段、教研组、课题组经常性地关注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各种会议进行舆论宣传,形成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信息运用水平,加强现代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力度。
②新老结合,帮带有序。让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接受新理念、新课程较快的年轻老师配对,相互学习;将能熟练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老师和信息技术门外汉的老师结对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③校际交流,共同进步。组织教研组外出学习,如:先后到了埭头、忠门等兄弟学校学习交流;还组织部分教师到一中、二中等名校考察学习,促进课题组成员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立足课堂,充分整合。在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上下足功夫。经常性的开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观摩课、对比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竞赛活动,让课题组成员全员得到锻炼,为真正提高现代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题研究方法
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课题实施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即通过查找图书资料、网上调查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的重要性、现实意义,确定课题。研究本课题组的优势和可行性,制定相关方案。
(2)行动研究法: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抽样调查老师、学生的感受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用于实践,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反馈,再对方案进行分析和改进,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
(3)实验法:通过实验,对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对比,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缺点,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总结,再用来指导实践。
(4)分析法:对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过程、课堂表现、教学效果等教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完善整合方案。
3、课题实施步骤:总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是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现代信息技术等,对确立本课题进行前期调研、准备、立项申报等。
(2)第二阶段为主体研究阶段:时间是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主要任务是确定本课题组成员,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在思品课课程资源开发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运用、结合多媒体技术对初中思品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等。
(3)第三阶段为总结推广和结项阶段:时间是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组织课题组成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件制作比赛;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对比课竞赛活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初中思品课教学整合后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等等。
五、研究内容
1、调查、总结中学政治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分析中学政治课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产生的原因。从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总结出具体解决方法。
3、在具体案例中实践研究,检验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4、形成具体方案,教学针对性的指导。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跟踪课堂教学,调查中学政治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文献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论》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3、个案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研究,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坚持一切以客观事物为依据的实事求是原则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联系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及时了解研究动态,掌握反馈的信息,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使教师认识到高效使用多媒体教辅工具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教学研究中进行主动实践。
2、通过个案研究,形成具体、可操作的高效使用多媒体教辅工具的方式、方法,提高日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表现形式:
(1)结题报告
(2)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
八、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成果
该课题研究已完成研究任务,并初步取得了如下的认识:
1、更新教育观念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过程,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大家在实践中逐渐明白: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课程教学的区别在于,课程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的,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课程学习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它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必将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2、提高教师素质
该课题研究对政治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力,还要努力钻研教材,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大纲。特别是适逢教材改革,教师的知识更新迫在眉睫。教师想办法、挤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进取,努力将实事信息与学科知识高效整合,以多媒体辅助教具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课堂效率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特点是逻辑性和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假如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讲解可能非常枯涩,学生理解吃力,效果较差。而多媒体教学模式,集图像、文字、声音、录像于一体,可以全面刺激人体器官,使学生从多角度轻松舒畅地接收信息,并使其记忆长久,为全面理解课本知识铺平了道路。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4、推出了成功课例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林金象老师的《男生与女生》、《诚信》,郭国扬老师的《走艰苦创业之路》、黄建章老师的《维护消费者的权利》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功课例,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实践阶段提供的研究资料,是推进课题研究的巨大动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偏向,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知识呈现上,而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优势,更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即使在今天,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点没有充分的认识。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这“工具”就是: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工具;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知识构建和创作的实践工具;自我评测和学习的反馈工具。
2、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适时,处理好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比较优势。但是,课堂上并非什么时候使用现代媒体都能收到好效果,其间有一个抓时机找切点的问题。目标不同,选择的媒体也应不同。传统教育媒体同样具备能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方便直观等比较优势。
3、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适度,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媒体运用的关系。
媒体运用并非多多益善,以媒体教学代替、取代教师讲授,是不可取的。尤其是政治课的思想性、情感性等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授课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智力的过程。机械的计算机展示,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捉摸,而且不利于运用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落实提高觉悟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注视屏幕时,头脑活动会减慢,20分钟后脑电波显示大脑活动处于睡眠状态,思维活动受到屏幕内容的抑制。因此,要实现政治教育的情感目标,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政治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任何现代媒体都难以取代的。
充分利用多媒体
让品社课堂更加鲜活
关键词:充分利用
实效性
学习优势
有效结合
摘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鲜明、先进的综合性教学特点和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故在模拟显示各种现象时,可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能模拟千变万化的情况,编制成交互性强、介面友好的各种教学课件,为教与学注入生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示的集成性,超时空支流的共享性优势,使教学信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展现于课堂,从海底到太空、从远古到今天、从自然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特别是那些学生们不太熟悉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让学生耳闻目睹。正文:
自高效教学深入课堂起,作为品社老师的我不禁开始思考,品社这门小学科该如何搭上高效之风。要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时间内为学生带来最有效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就要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品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品社教师们值得关注的问题。转载请著名来自:http://www.xiexiebang.com/gerenzongjie/个人工作总结
一、激发参与兴趣,提高学习实效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这样的教学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功。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使其很快进入积极求知的意境。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形式,更是别具一格,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智力活动提供适宜的背景,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这一课时,课伊始,课件播放《千手观音》 后,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对《千手观音》的了解。师补充这是由21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被评为了最受欢迎的节目。身为残疾人,他们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舞蹈的执着,用心演绎了这样至善、至美的舞蹈,真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向他们伸出爱的手。(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而且为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打下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构建新理念下的品社教学体系
1、变灌输为感悟——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效应。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音像教材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鲜明、先进的综合性教学特点和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故在模拟显示各种现象时,可创设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能模拟千变万化的情况,编制成交互性强、介面友好的各种教学课件,为教与学注入生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小学品社学科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品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在品社教学中,单凭空洞枯燥的说教很难讲清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道理。能否巧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在品社课上适时的发挥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在品社教学中我以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切入点,巧妙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灵活的特点,在情境中学文明理,辨析导行,归纳延伸,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告别贫困奔小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康,对小康生活充满向往,我让学生畅想今天之后,又让学生展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知道当前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正在努力建设这样的小康社会,并通过播放《让西部富起来》的录象,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地祖国西部的现状,让学生坚信实现小康过程中尚存在许多困难,但有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生活会越变越好,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和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至此,我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了早日实现小康,党和政府做出了努力,那么,作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以此问将学生的思维重新带回到现实生活,以自身出发去规划“振兴中华”的蓝图!
四、展示集成性质,共享学习优势
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示的集成性,超时空支流的共享性优势,使教学信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展现于课堂,从海底到太空、从远古到今天、从自然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特别是那些学生们不太熟悉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让学生耳闻目睹。为了更好地联系现实、联系热点,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大覆盖量这一特点,调用网上的有关时事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网络资源包容万象,取之即来,方便而又快捷。无论学生查找什么样的资料,都能在网上查到,而且网络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
品社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特定的教学情竟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品社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生动化、趣味化等;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五、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在品社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1、适度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
2、实效原则。在思社课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使多媒体优势在品社课中得到充分发挥。
3、师生互动原则。现代品社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总之,通过现代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品社课的有效结合,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也不是客观的单一追求课件的表面教学,更加不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包装单一的进行课堂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品社课教学合理的相结合,对小学品社教学中的改革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品社课的教学实践起到关键作用。所以,作为品社课教学的组织者──广大品社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品社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具有良好的教学实效和现实作用,让品社课真正地“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学观》(主编:周小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2、《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谈如何提高品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2011-04-09 11:20:56)《品德与社会》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一门综合学科,本学科可供利用的教学经验不多,更没有可供模仿的现成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提高品社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也是我们一直努力在课堂上要实现的。我就自己最近两年担任本学科教师,总结出了几点看法,归纳如下:
一、品社教学关注儿童的生活
在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记得在教四年级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时,我对本单元做了一个系统的整合,把零零总总的东西整合为四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介绍家乡的土特产与学生生活密切,以这为教学重点,学生们大都是农村的孩子,认识这些土特产深刻,从劳动入手,分享劳动果实的生活体验,学生在介绍中饶有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深有感悟,了解了它的影响,知名度,从中产生自豪感,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学习中,学生乐于学习,因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了生活的基础,进而在学习上去综合认识,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过程,教学实效性不言而喻。在三单元《安全生活每一天》中第四课中,遵守交通规则授课中,我把课堂当做马路十字落口,做模拟过马路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设计不同的角色,如交警叔叔,过马路的人,汽车司机,闯红灯的人,乱穿马路的人---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提高遵守交通规则意识。课上的学习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部分,而自己所处的学校就是一个交通要道,为了疏散放学的学生,我把这作为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的一方面,学生分组在学校门口,运用掌握的交通知识指挥车辆,当把课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的时候,他们也乐在其中,教学空间突破了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社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二、品社教学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打开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从前翻到尾,不多的图片,不多的文字,这个教学如何完成,最基本的是让什么牵住学生的视线,如何进行完这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这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知识目标的落实,情感目标的实现,能力目标的获得,课本怎样去运用,依托它,离开它?当我们不断的听课,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授课过程,不断地总结教学成就时,我发现,多媒体的教学把《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它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完善它。于是,我便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在课堂上。记得一次讲《绚丽的民族服饰》时,三个标题,几幅图片。学习什么,认识什么,教会什么,我都有些茫然,我售先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再去弄清教学目标和重点,要去落实这些,必须去求助于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当不同服饰的民族服装大赛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变了,注意力高度集中,跃跃欲试回答问题,猜猜我是那个民族,再次运用多媒体进行训练,歌曲演唱,学生参与其中,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奇的地球》一课中,这是一课有关地理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又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力求让学生整体感知地球—人类的母亲,是一个神奇的地球,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球,进一步体会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在教学开始,就是多媒体演示:太空中看到的晶莹的包裹着水蓝色外衣的地球,图片的导入,让学生自主的想象,随后回答自己对地球了解多少,而后多媒体出示地球表面的地表状况,在视觉上有全新的认识,再去理解书中为数极少的一句文字:养育了人类,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初步了解海洋和陆地时,再熟悉海洋和陆地名称时,也用幻灯片出示,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读图能力等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那就是在教材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深挖课本内涵,真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了解自然,认识社会。
三、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
《品德与社会》的编写目的就明确提出了它是一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使有不同情趣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个性,取其所长,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爱的家乡学习时,设计不同的活动,而对具体活动进行指导,如了解家乡的历史古迹和名人,让学生做导游,设计与家乡有关的导游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落实了知识目标。也有的学生搜集家乡名人。进行整理,编写,画图。自制《家乡名人小传》的小册子,锻炼搜集信息的能力,书写能力优者主编,绘画能力负责策划,而后在班级传看,学生们自愿参加某一形式的活动,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收效极大。
四、灵活的运用教材。
作为学科教师,我发觉仅仅是课本的说教并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素养和人文精神得以提高,我们需要“变通”我们的课本,还有就是课本的发展永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尽管我们一变在变,一改再改,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地方不尽人意。作为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和胆量,在把握整体教材的基础上,敢于进行知识的组合与拓展。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才能取得实效。在教学中常常有的课本的细节不适合教学过程,我就自行变通。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人圆了“航天梦”》一课中,的确这一课仅此圆梦是可以的,但是落实目标还要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来说,这就涉及到不只是神舟五号飞船的知识,适时补充了神舟六号,神州七号的相关内容,进而能更好的落实我们的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中国影响着世界》中,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成绩是需要添加的,在积极参加国际事务中,书上只有四幅图画,而这不足以说明中国正走向世界,需要联系中国的经济,政治大事作补充,让学生去做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教师对教材要好好把握。在上册《风靡海外的中国制造》一课中,我把教材做了很大变动,反复研读教材,从教材中走出去,加以延伸,由课本小故事引出两本书即萨拉的《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和杰克•贝尔登的《震撼世界的中国》,让学生感受,学生不拘于课本,从媒体去认识中国,很有见解,还积极参与。而后进出口货物图例来认识,学生一目了然,感悟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不同,激发学生新的认知,最后给予学生时代的紧迫感。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把大部分学生带到了知识更细致的情境中,能充分讨论,充分认识自己,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教材内容鲜活起来,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有古人说“学无止境”,而我要说: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今后还将把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作为己任,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以无愧于渴求知识的学生们,无愧于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2] 箬山小学孔美琴《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谈多媒体在品社教学中的运用(原)
2011-10-26 15:10:05|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 订阅
摘要: 现代教学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呈现的一体化,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品社教学活动,更能较好地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在品社课的课堂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触发情感变静为动,创造情景激发创新,激发情感升华认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品社课
多媒体
运用
在品社课教本中,对一个观点、一个道理的讲解与阐述,往往只用几个典型事例来说明,形式单一,再加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稍差点,这就需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在品社课上适时的发挥作用。在品社教学与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整合的研究过程中,我以多媒体教学为切入点,巧妙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灵活的特点,在情境中导入新课,学文明理,激发情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就品社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及如何发挥其功能,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实践。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供的色彩丰富,图像逼真的画面,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设置令人如身临其境的情景,创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对品社更感兴趣了,更愿意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轻松转变为“我要学”。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建者。
例如在学习《天南地北任我游》时,我搜集了课本上出现的几个城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香港九龙,再从西边沿海的上海到西北乌鲁木齐,让学生在课件上做了一次中国游,激起了孩子强烈的旅游欲望,使课堂的导入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并且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孩子们的兴趣自己也激发起来了。
又如在学习《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我从网上找了大量关于我国以及外国的民族节日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把它们制成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说说各个民族的节日有什么不同?进而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并且要彼此尊重各民族的习俗,从而更好地深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道德认识,课堂教学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
二、运用多媒体场景,在再现生活中走进生活
“学生的学习应当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小学品社课每课都是通过一两个简短故事说明道理,如果教学中仅是照本宣科,教学手段单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实、丰富课堂内容,配以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手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交通安全每一天》的教学中,我将一些安全标志制作成动画形式,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学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时,我力争以多媒体为媒介,选取实际生活内容,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首先我在课前安排学生上网或到图书室收集一些交通安全事例,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十分积极,有的上网搜集交通惨案;有的上网查找到了交通规则和交通标志,还画出了自己喜爱的交通标志。通过学生上网等手段搜集了的大量资料,不但使学生对注意交通安全的话题,已经有了充分感知的基础,而且让学生也能运用学的信息技术上网,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教学中我再现生活实际,巧用多媒体手段去激发情感,我适时地出示一段画面中快速飞驰的车,翻出桥下;行人不遵守交通跨越护栏,让飞驰的车撞飞;骑车人顷刻间死于车轮下等等交通事故的录像,直观形象的使学生感受到:飞驰的车给我们带来了速度,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同时在语言描述的悲惨的氛围下,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已经被触动。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但能够让学生继续理解有关交通安全的主题,而且很巧妙的让学生体会到了本课重难点,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重要,课堂因多媒体的参与而鲜活起来。
三、运用多媒体优势,于创造情景中激发创新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是思维必需要感性材料来支持,需要老师的激发和引导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直观材料,并展示相关知识背景,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将学生带进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情景,进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如在教学《我做交通设计师》一课,我采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有关环境污染少的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图片,这些有声有色的图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我启发学生:“看了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你是不是也想发明一种新式的交通工具呢?”学生顿时畅所欲言。有的说:“我要设计一辆路、空两用的汽车,当地面上的车多时,我就让车飞起来。”有的说:“我要设计一种造型精美的宇宙飞船,载我去太空航行。”还有的说要发明变形的汽车......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出来,许多同学的思维能力受到启发,创新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在激发情感中升华认识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品社课则是我们播下思想种子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努力追求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结合起来,达到两者的统一。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播放一曲悠美动听的音乐;或一段深情的配乐诗文朗诵;或令人捧腹的相声;或一则真实感人的故事,以激发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增强教学情感的感染力。
在讲《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时,我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播放了一首歌曲《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推上了高潮,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得到了升华,课在孩子们的歌声中结束。也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发挥多媒体的音乐美,往往能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对所学的事理印象更深刻,更能记忆犹新。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确实给我们的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但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适时的用,否则会事倍功半。如在课件中配以音乐,能起到烘托气氛,激发情趣的作用。但要注意配乐与课本所讲述的内容是否协调,是否与课堂气氛一致,不能随便选一个与课本上的内容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乐曲,这样会适得其反。此外,配乐的音量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
再如使用视频展台教学,要注意画面的制作,要画的逼真,否则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研究画面上的画像谁或像什么上,分散了注意力,达不到教学效果。另外,对于文字字幕大小和多少的设计一定要合理。还有操作视频展台要站在合适的位置,不要影响学生的视线等等。
总之,多媒体在品社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课堂上适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促使品社教学内容往纵深、课外延伸,既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我们的品社课堂更能奏响华美的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创新与发展专题学习材料《有效教学策略》
2.《山东教育报》,2011.4,网络课堂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
临泽县第三中学
刘丽贤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思品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即可以使思品课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的表现教学内容;又可以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位政史课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在思品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推动思品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将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以下就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思品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赞克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世界大家庭》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我利用课件展示一段情景材料同时播放《亚非拉》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1)你知道我们这个大家庭有大家庭国家?有多少人口吗?(2)哪些国家领土面积很大?(3)你向知道哪些国家的面积和人口?学生的思绪漂洋过海,畅所欲言,同学们仿佛来到了世界各国,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二、化难为易,促使学生乐于学习。
思品课学习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一些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理解有些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的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如在学习《热爱和平》一课时,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幸福生活中,对和平与战争理解有限,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网络展示一幅幅战争中人民生活的场景,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静静观看,观后让他们谈谈观后感,通过谈感想,同学们不仅清楚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加理解了热爱和平的这样意义,掀起了学习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三、实现交互,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思品课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例如在《世界大舞台》一课中,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搜集有关邻居之间、同学之间交往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课堂上同学们交流了搜集到的材料,我协助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进行展示,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通过同学们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耳、脑、嘴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了对互相交往的认识。以此为契机,又展示了国际交往对维护世界和平重要意义的一些事件图片,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自己在运用信息技术语课程整合中的一些肤浅认识,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真正价值。
第四篇: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 把前沿先进的科技带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对声、文、图、像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 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 , 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 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 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 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他力求 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那如何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呢?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心理学上 “动机” 是人的心理需要引起的心理状态, 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地的内在原 因。对数学有好奇心,不满足现有知识,敢于冒险尝试,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积极主动的思考 问题 , 是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之一。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激起学生学习情感, 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 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
例如在教学“填未知加数”一课时,先用电脑出示一段小动画,配乐播放:卡通的数字 7和 3一起玩,组成了算式:7+3=10, 3有事情跑掉了,出现了算式:7+(=10, 7+(? =10,学生 的创新潜意识被一下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 6面小旗,后面划一横线,问题:再画几面就是 7面了?算式 6+(=7,学生一下就领会了:再画上 1面就可以了。电脑出示第 7面小旗,学生 自然的在括号里填上了 1。学生掌握的轻松自然,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接下来解决新课开始时的 问题,学生的求知劲头更足了。电脑出示“木板上挂水壶图”,已经挂上了 7个,其他都空着, 让学生自己来列式,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7+(1+(1+(1=10,7+(1+(2=10,7+(3=10当问学 生认为那种对时,却各有拥护者,我没有对这些做法作出反应, 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题:盒子里放 小球,要放 9个,已经放了 2
个, 2+(=9。学生自然的把没有放进去的,全数了数是 7个填在 了括号里, 这时我趁学生思考时对图进行了修改, 在空位置下面划一个大括号, 学生一看就明白 了要将所有的空都数一数填上一个总数, 之后学生又讨论了刚开始那样填的弊端。学生求知的整 个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发展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制造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知识不知不觉 也被掌握了,创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闪烁剥离,培养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 征。”创新精神是指人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探究发现的情绪状态。
在揭示“观察物体”中的数学概念时,先让学生摸一摸实物,大体感知物体的形状,但若想让学 生抽象出实物图形是有困难的, 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问题, 就容易多了。如在揭示长方体的概念
时:首先出示实物图 “鞋盒” , 引导学生说出是长方体, 让学生观察特征, 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然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对的两条边、相对的面,连续闪烁,并伴有声响。再让学生说特征, 学生的创新再次得到激发,猜测出长方体的框架。最后, 从鞋盒抽象出长方体的形状。学生的猜 测得到了验证。
三、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显示,创造性的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 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创造能力的 培养创造条件。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学生一直对“速度和”的理解比较困难, 如果用实物或图片进行 直观演示,由于时空限制,很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而运用多媒体模拟运动过程, 学生就很容 易总结求出两地距离就是用 “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 这一规律。再如, 教学 “角的概念” 一课时, 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 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 同 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 烁出亮点和两条
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 另一条边移动, 形成大小 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 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四、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愉快的情绪下,通 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让难点逐层剥离,学生突破掌握。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 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 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 并创设了按题配置的活动物景。通过 “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五篇:谈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课件制作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一体化,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表现效果,也扩大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新手段,注入了活力。通过我校开发和使用多个地理课件的实践,体会到多媒体之所以能迅速在教育中得以应用是与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同时,由于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地理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何分别,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哪些便利呢? 一般认为,人类学习就是指通过自身的眼、耳、舌、鼻、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分析与综上综合,从而获得知识。其中,视听所获得信息的94%,而视觉占领83%(1967年,特瑞赤拉的实验),可见视觉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并辅以板书,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知识尚可叙述清楚(如地名),但对于一些难解的、抽象的概念则难以叙述清楚(如气旋、反气旋)。此时,教师难免要错助挂图及投影等手段来辅助教学,其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设备的表现形式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独立的、缺乏联系的。而多媒体决不仅是几种电教仪器的组合,它实现了多媒体的一体化,并能优化信息的组织与传输方式,它所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反映,要比单一媒体(特别是老师口述)引起的反映强烈得多。这种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势。1.突破时空限制,逼真模拟显示。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中学地理教学某些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大尺度、长时间(或瞬时)的地理现象全貌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如天体运动、大气运动、洋流、火山地震等。采用传统教学媒体表现这些地理过程和现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使用多媒体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动与静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同学的感性认识,使抽象问题迎刃而解。如“地球的运动”,是空间性极强的内容,采用三维动画,可先精确地建立和设置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数据模型,采用3DS可打点光源的优点,便可以很好地表现这些内容,再辅以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以层层剥开方式组织知识结构,克服了由于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又如“地形的变化”一节,是初一地理教学最为抽象的内容之一。而利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褶皱和断层”,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加速”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海底扩张和消亡边界”,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岩浆动态上升与循环的情景。此外,复杂图像的绘制,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岩石标本的微观结构剖析,海陆变迁等,都可由多媒体处理解决。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只须按几个键,就能生动地展示平时需花好几倍时间才能讲清楚的问题。2.强化信息,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自行编制地理课件,可以很好地体现授课教师的意图风格,有效地组织和切换信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如高中地理“天气的形成”一节,我们模拟的动态性和渐变性,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加上文字的闪动,关键信息的加强,精心配载音乐(如雷鸣、鸟语等),关键处设置暂停或重复,重点突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象化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兴趣盎然的感受。很多时候,利用多媒体提供的色彩丰富、图象逼真的画面,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设置令人如身临其境的情景,创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地学到了地理知识,并对地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一些操作简单的交互的应用,如自转偏向力的应用、我国水资源的储存形式等内容,通过突出声、像、图等视听效果,体现出友好的交互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在初中《海洋资源》和《我国的水资源》两课件中,还可利用卡通故事的形式进行环境教育,如“小鱼的哀求”、“就地取材”、“熟视无睹”等,让学生在津津有味地欣赏之后,启而后发,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在开发地理课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1.制作求精。课件的开发往往凝聚创意和创作者的大量心血和时间。应从教材中选择出最能突出主题的,解决重点、难点的部分精心创意和制作。要仔细推敲,确保科学性。正式制作前,要充分收集资料,查阅专业书籍并反复观看有关影像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必要时进行数据计算,确保准确无误。在主要内容完成制作后,应请专家或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来把关。如获省一等奖的《地球的运动》,先后有三位教师在全校高一八个班级施教,并向全市作过课件展示,开过公开课,其间几易其稿,甚至推翻重来的事屡见不鲜。实践证明,只有精益求益,才能出精品,这样的课件,才能显示出高科技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和生命力。2.画面求美。美学效果是地理课件不可或缺的要素。课件制作求精求实的同时,还要力求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画面安排,要轻重均衡,比例协调,既能突出教学主题,又可给学生以良好的视觉享受。色彩组合,要求和谐统一。背景一般安排为冷色调,如淡灰色、淡蓝色等,给人感觉柔和平淡。主体安排为各种暖色,易于吸引人的注意。主画面更要考各种色彩之间匹配与对比。另外,文字的静与画面的动,或文字的动与画面的静应有机结合,达到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美学效果。3.操作求易。从实际出发,作为辅助教学课件,不可能要求软件使用者均掌握全面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因此在课件制作时,应充分考虑到其通用性,操作要简单,使用要方便,便于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为实现这一目的,应着力在结构全合理、层次清晰、转换流畅等方面下功夫。运用Authorware多媒体编写系统,以层次分明的树状结构来组织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课件的结构化。各个段落内,操作者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提示符有选择地操作,好可重复演示,以适应不同教师内容取舍、分列编排和施教的要求。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地理知识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大有可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提高制作水平,总结点滴经验,大胆创意,并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的结合,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