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云间》教案教学设计-word课件
《别云间》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别云间》 第 1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能够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3.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 具 准 备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难点
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方法
第 1 页 情感体验法、学生自读法,点拨法 环节 教 学 过 程 批注 导入新课 【背景简介】
《别云间》是作者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一、知识预习
1、【】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2、解释下列词语。
【羁(jī)旅】长久漂泊外地。
第 2 页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西部,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栓,梱)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
“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毅魄】坚毅的魂魄。
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现在又变成了俘虏。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好似已经看见招引亡魂的旗帜。
三、课堂探究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
第 3 页 情?
明确: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2.“无限江河泪,谁言天地宽”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3.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
明确: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壮志难酬。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明确:必死的决心与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
5.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
明确: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6.《别云间》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为抗清而死的决心和意志?
明确:有“泉路”“毅魄”“灵旗”几个词语。其意义都与‘死后”有关,不过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
第 4 页 的抗清事业的悔恨,而是充满了战斗的豪情、英雄的气概。7.《别云间》中哪两句用奇特的想象抒发了革命到底的豪情。明确: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8.《别云间》一诗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亡国之痛,壮志难酬的悲愤,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之情。(注:画横线部分是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精神 ”)
四、拓展训练
1.你还知道哪能些大义凛然的正气之诗?自己也试着写一首看看能写出什么韵味来。
例: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总理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2.比较阅读《别云间》和《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第 5 页 ①课题上都有表示地方的名词。
《梅岭三章》写于梅山;《别云间》是作者诀别故乡(云间是松江的古称)之作。②作者与背景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是作者陈毅被国名党军队包围,“虑不得脱”,写下的三首绝命诗;《别云间》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③用词有相似之处。
《梅岭三章》中用“泉台”、“旌旗”分别表示“死亡”、“军队”;而《别云间》中用“泉路”、“灵旗”来表示。④两者都使用了典故。
《梅岭三章》用了“头悬南门”、“取义成仁”两个典故;《别云间》使用了“南冠”和“毅魄”这两个典故。⑤体现的人物精神同中有异
《梅岭三章》表现了陈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他“刚”的一面;而《别云间》不但表现了夏完淳视死如归的精神,还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永别故乡的悲苦之情,真是亦刚亦柔。⑥两者在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把现实与理想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五、作业 背诵、默写 课堂反馈
第 6 页 活动探究 课后反思
第 7 页
第二篇:2018年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教案-文档资料
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两首古诗,2、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感体验法、学生自读法,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查阅资料法
五、教学准备:
第 1 页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能够正确朗读这两首古诗,了解作者,并且写出自己的疑问以便课上共同讨论解决。
教师准备:准备好课文朗读的录音,准备好相关习题并制作成幻灯片,留待课上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雁门太守行》的朗读录音,让大家在欣赏录音中感情朗读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二〉、由学生给大家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夏完淳,抗清英雄,这首诗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云间,松江的古称。〈三〉、检查预习工作
第 2 页
1、请学生齐读课文
2、请一个同学再范读一遍,注意指点他的句读,情感。〈四〉、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弄请文章的大体含义,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等会共同商榷。〈五〉、诗歌赏析: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能够回答的放手给学生解答,不能解答的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
1、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明确:《雁门太守行》描写了边城危急的战斗形势,歌颂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悲壮!
2、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学生学会从赏析的角度回答。
明确: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暴雨欲来,坚固的城墙似乎要被摧垮。“黑云”,象征敌情,“甲光”,写我方军情。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夸张的手段,描绘了平藩将士们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悲壮雄浑的背景场面。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的是平藩队伍进军途中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派肃杀的秋色,悲壮的军号响彻原野,边塞上胭脂般的晚霞,逐渐凝成了紫色。夜色降临,将士们还在角声中奋勇前进,表现了出征将士们
第 3 页 的同仇敌忾和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3、颈联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4、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平藩将士们爱国情怀的正面直接抒发。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效死疆场。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5、请以个同学尝试着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想象,运用了象征、夸张、暗示、烘托、以部分代全体等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6、让学生模仿这一课,自己品味赏析第二首诗歌《别云间》: 本诗通过被捕离乡时情怀的抒发,表现了作者对即将永别的故乡的依恋和自己誓死不屈的决心。文章始终围绕“别”字
第 4 页 抒情述怀,是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二句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
三、四句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
五、六句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
七、八句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作者将别时的感受层层写来,丝丝入扣,真挚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注意“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一结尾,它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又”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六〉、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能些大义凛然的正气之诗?自己也试着写一首看看能写出什么韵味来。例:
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总理
第 5 页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七、板书展示: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别 云 间 夏完淳
感情:悲——壮 格调:低沉——高亢
八、作业布置: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燕脂()羁旅()提携()
2、解释词语:
1、《雁门太守行》借用乐府问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别云间》中哪两句用奇特的想象抒发了革命到底的豪情。
3、《别云间》一诗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答案]:
1、借用乐府问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第 6 页
3、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九、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教师多用“细雨”“微风”去熏陶学生,也许比那种灌输式的分解要有用得多。我的诗歌教学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通过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我注重在诗歌教学中再贯穿一些仿写诗句之类的练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勇气,进而增强他们文学的整体鉴赏能力。
第 7 页
第三篇:《别云间》夏完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别云间》夏完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该诗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就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
全诗既表达了作者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流露出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作品原文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品注释
1、云间: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是作者家乡。1647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他在这里被逮捕。
2、三年:作者自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1647年(顺治四年),共三年。
3、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羁:音(jī),停留。
4、南冠(guàn),被囚禁的人。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i,拴、捆)者,谁也?”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5、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6、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7、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作品译文
译文一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译文二
三年来我奔走四海,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想要与故乡诀别却又难舍。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创作背景
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作品鉴赏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作品评价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第四篇:《云房子》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童话,讲述的是雨过天晴后一群小鸟在天空中造起美丽的云房子,小鸟们快乐的飞翔,一会儿风把云朵吹走了的故事。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一场雨后天空中留下了一些云。第二部分是说小鸟们造起了美丽的云房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来飞去。第三部分是写天上的云朵被风吹散了。【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注意“礼、耍”的笔顺。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的美和变化快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领悟云的变化、云的美。【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题。
小朋友见过云吗?在你的印象中,云朵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和云有关的童话故事。
二、置疑。
小朋友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生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3、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4、开火车读课文,思考:什么叫云房子?云房子是谁造的?
5、读后回答问题。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谁愿意读一读?
2、说说刚才读第1自然段时,你重读了哪些词语,为什么?
3、雨后的天空中留着一朵朵白云,多美啊!我们应该怎么读?
4、自由练读,个别朗诵。
5、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美的感觉。
五、复习生字,读准字音。
六、指导书写。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一群小鸟飞过来,看见了这么美丽的云朵,小朋友们想:它们会说些什么?
2、谁愿意读一读第2自然段的第一、二两句?
3、小鸟们造的云房子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们用“---”在课文中划出来读给大家听。
4、小鸟们造的云房子这么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5、小朋友们平时留意过天上的云朵吗?它们可是千姿百态,能用“有的像„„有的像”说说吗?
6、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美丽的云房子造好了,小鸟们都做了些什么?谁愿意来读一读?
2、从哪里看出小鸟们开心极了?
3、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5、6自然段。
1、记得上节课,有一位小朋友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云房子还在天上吗?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5、6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会知道了。
2、云房子哪里去了呢?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给我们听听好吗?
3、没有云房子的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一丝云也没有了,天空是什么样的呢?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拿出水彩笔和图画纸,你能画一画吗?
4、齐读第5、6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场雨过后,天空留下一片片云,小鸟们造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他们在云房子里开心地玩耍。忽然,吹来一阵风,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天空中留下了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
2、学了课文,云房子和小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说一说)
3、是啊,大自然中的景色是多么美妙动人,如果你留心观察,老师相信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美丽的景物。
六、作业。
1、抄抄写写。
2、把句子补充完整。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可美啦!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第五篇:公开课16云房子.教学设计(配套课件)
16云房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2.说话训练:模仿重点段,用句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说话。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的美和变化快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用课文中“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这样的句式说话。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观察、爱想象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画的云房子等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复习导入。
1.猜谜激趣。(谜语: 大大一团棉花糖,高高挂在蓝天上。天天飘来又飘去,小小雨滴里面藏。)还记得小鸟用什么造房子吗?(云)
2.揭示本课学习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
3.这些调皮的云娃娃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词语宝宝,看,还认识吗?我们来和它们见见面吧。课件出示词语(指读、齐读)
玩耍
作客
干净 一场雨
一阵风
来不及
造房子
笑眯眯
水汪汪
二、美的呈现,引入童话。
1.我们知道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了天上。(出示云图)瞧,几朵白云在蓝蓝的天上飘来飘去,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2.看,谁飞过来了?(课件出示:一群小鸟)
3.呀,这么多小鸟,这下,天空中可热闹了!它们看到这么多的白云,心里会怎么想?会说什么呢?(指名说)
(课件出示:“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引读)让老师听听,哪只小鸟最想来造云房子?(指名读)(指导朗读)
想造云房子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告诉我,我们一起来做做这群可爱的小鸟,好吗?(生齐读句子)
三学文感悟,放飞想象。
(一)欣赏云房子
1.课文中的小鸟们心灵手巧,说干就干,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想知道他们都造了哪些房子吗?请小朋友赶快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云房子的语句。(出示文字)
2.喜欢这些云房子吗?谁来说说有哪些云房子?(指名说)
3.这么多的云房子,你最喜欢哪一座呢?请你把它读给好朋友听,比比谁读得好?(自由读)
(1)你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云房子读给大家听吗?说说为什么喜欢啊?(师生交流。指名试读,适当提问和点评。)
(预设:生逐句说自己喜欢的房子,再读句子。用上“我喜欢——,”)*大冬瓜。为什么喜欢?
例:谁来读大冬瓜那样的云房子?(指名读)
听出来大冬瓜是什么样子的吗?(点击:傻傻地,指导读)看,这个词用的多好!把大冬瓜可爱的样子写出来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呵,可爱的大冬瓜已经横在老师眼前了!)*花儿。说出喜欢的原因。有的象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花儿开的多美呀!,小朋友再读得美一点,轻一点。(你的美美地读得特别棒,我好像真的看到了盛开的花儿.你能加上动作读再读一次吗?)
*大楼房。为什么喜欢?指读、评、齐读。
谁来读大楼房那样的云房子?(学生读,点击:很高,评价:恩,这幢楼真高,我想一定比我们的教学楼还高!齐读。你的大楼房还不够高,谁的大楼房很高)*厂房。为什么喜欢?
谁来读厂房那样的云房子?(学生读,点击:很宽,知道“厂房”派什么用吗?可以让很多很多人一起工作、生产的地方。这厂房真宽真大,可以让很多人在里面工作呢!谁能读好?再读,评价)*这座小小的谁喜欢?
“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指名点评,怎样才能读出云房子的小?哪个词要轻点?哪个词要重?(是表扬:呦,这可是最小号的。)
看,(出示课件云房子),云房子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学生欣赏,教师引说云房子的样子)
欣赏了这些云房子,你觉得这些云房子怎样?(有趣、美丽、可爱、、、、、、)(2)让我们连起来读,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出云房子的美!(齐读)
4.这些云房子太美了!你们看,它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也有的像„„(引读,强调)以后如果小朋友在说话中用上这样的句子,别人听了会更喜欢!
(二)想象云房子
1.小鸟还可以造出什么样的云房子呢?看,天空中还有许多白云,教室里的小鸟们是不是也心动了呢,想不想来造云房子?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学生讨论,自由说)。2.能跟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想做的房子吗?要把它们说的可爱、漂亮点啊!3.(出示句式:我造的云房子像------。指名介绍。)小设计师们真是智慧无穷,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房子,真美丽啊!我想你设计的房子一定有许多鸟儿争着住进去。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4.大家造的云房子真多,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出示: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呀!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有的像苹果那样圆圆的,有的像香蕉那样弯弯的。有的像狮子那样威风凛凛地站着,有的像大象那样傻傻地躺着。)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造出的云房子形状真多呀!我不由得想送云房子一个词:千姿百态(板书,齐读词语,除了千姿百态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说说云房子的形状多呢?(出示:各式各样
各种各样 千变万化......)
5.这么多各种各样的云房子,多么惹人喜爱呀!住在自己造的房子里你感觉怎么样?(指名答:幸福、开心)
(三)感受云房子
过渡:小鸟们造了这么多云房子,心情会怎样? 1.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他们开心?(指名说)(学生交流表示小鸟开心的词句。)
小鸟们把房子造好了,可高兴了,谁来读好这句话“叽叽喳喳叽叽喳。”看看哪只小鸟最高兴!
2.这可是小鸟的语言,请小朋友来做小翻译,说说它们说的是什么呀?(交流)(生:小鸟们说,这里的云房子可真多呀!生:我造得云房子多漂亮,你到我家来玩吧!生:欢迎大家到我家来参观!)
3.小朋友可真是鸟语专家,把小鸟的话都翻译出来了,真了不起。谁愿意来做一只快乐的小鸟,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呢?指名读。.6.这些小鸟真是太开心了。可是,忽然,呼啦啦吹来了一阵风,云房子怎么样了呢?(多媒体演示云变不见了。出示: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谁愿意帮小鸟配音?(指名读。)
云房子不见了,小鸟们此时心情会怎么样?与前文中“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作比较,体会心情变化。(奇怪、伤心、难受......)相信你一定和小鸟的心情一样,读出它们的心情吧!(小组读)四美的追求,心灵感化
1.云房子不见了,天空还有什么呢?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说说什么样的太阳,什么样的蓝天?理解:笑眯眯,水汪汪,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结构的词,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指导读。水汪汪是什么意思?能在这一节中找到答案?(像洗过一样干净)
2、云房子虽然没有了,可是笑眯眯的太阳和水汪汪的蓝天仍让我们感到天空仍然是那么的美丽,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3.我听小朋友读课文,我的心里痒痒也想读,小朋友你们想听吗?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认为老师读得怎么样?能向我这样把课文读一遍吗?齐读。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学生说。2.师总结。
天空多么美,大自然多么美,真让我们陶醉。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与和谐啊!小朋友们,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大自然还有很多美好的景象等着你去发现。这些美丽的景色也需要我们在欣赏、感受的同时去维护它,让我们从小做“大自然的维护者”吧。
六课外拓展,续编故事
1.师:蓝天白云,多美的景色啊!可是你看——(课件出示工厂不断地向天空喷 吐黑烟。)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鸟,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2.(生1:救救我吧,你们这样做会害死我的。)(生2:有一句话说得好,害人最终害己。你们这样无限制地破坏环境最终还是害了你们自己啊!)(生3:其实,不仅天空,土壤、流水都被你们破坏得不象样了,我们都喝不到干净的水了。)
七板书设计:
大冬瓜
傻傻地 横着 花儿
美美地
开着
16云房子
大楼房
高(千姿百态)
厂房
成片
宽
一点点小的小
教学反思
《云房子》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本节课重点是学习小鸟们造出的各种各样的云房子,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上一段通顺的话。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话,用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活动,从而真正把课文读懂读好,达到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的目的。
在复习词语和整体感知全文后,设计教学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时,我说:“你们喜欢哪座云房子?”然后再请小朋友进行交流。这一环节,在反复、多形式的阅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受小鸟的心情,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以小鸟的眼光去发现白云的美丽,去感受云房子的千姿百态,进一步感受小鸟的心情。再让孩子们加以动作,反复地采用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和齐读等 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加之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都想站起来读一读。课堂上,孩子们仿佛真的成了一群快乐的小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我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孩子们去说,去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预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而且,小学低年级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在语文课堂上,应把活动与教学有机的且是潜移默化中结合起来。恰当释放儿童天性。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更生动更有效。
我觉得像《云房子》这类童话作品,语言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我们老师何不抓住这么好的机会,为孩子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开启思维之窗,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想这对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也能激活课堂氛围,对于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无疑也有极大帮助。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1.课堂的整体驾驭能力欠缺,对于孩子引导的不够深入。自己预先想让孩子们充分表达的地方不尽如人意。例如,让孩子上台说自己画的云房子时,个别孩子局限于文本中的语言,思维没能更多地拓展开,如果我能再加以更多的引导,多让孩子联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效果应该更好。
2.各环节之间过渡有点匆忙。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各环节如何美妙的过渡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点恰是我的弱项。特别是遇到课堂生成时,往往处理不够智慧,甚至有时简单带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对课堂语言的组织不断地加以锤炼。3。多元评价不够充分。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对孩子们的评价注重激励、多样,也能做到及时评价。但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不够,或者比较单一,不够充分,这一方 面也是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