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课时提升作业 七 2.3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七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2017·乌鲁木齐模拟)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最核心的部分
B.在蛙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细胞核 C.细胞核与生命的连续性有密切关系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解析】选D。细胞核控制着代谢和遗传,是细胞最核心的部分,A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核膜、核仁的解体与重建,细胞核一直存在,B正确;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与生命的连续性有密切关系,C正确,D错误。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656()A.核内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构成的染色质 B.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C.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D。核内主要含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还含有其他物质,A错误;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
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故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没有关系,C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是DNA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D正确。
3.生物体中有两类特殊的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经研究发现这两类细胞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解析】选D。细胞只有保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精子几乎没有细胞质,两者寿命都较短,体现了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知识总结】
(1)细胞核对细胞质的依存关系。
①原料来源:核物质代谢所需的原料都要依赖于细胞质(如核苷酸、葡萄糖、各种小分子和离子)。
②能量来源:核内大分子合成所需的能量也要靠细胞质中形成的ATP提供。③蛋白质来源:细胞核中的蛋白质也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如组蛋白、各种酶等)。(2)无核膜的细胞。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细胞核,仅有拟核。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无细胞核,所以无核膜。③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因为无细胞核,所以无核膜。
4.(2017·云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RNA的细胞器,也含有DNA B.伞藻的嫁接实验可说明其“帽”的形状只由细胞核控制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不一定与主动运输有关 D.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
【解析】选C。含有RNA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DNA,如核糖体,A错误;伞藻的嫁接实验可说明其“帽”的形状只由假根内细胞核控制,缺乏相应对照,B错误;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不一定与主动运输有关,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C正确;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壁具有全透性,D错误。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一切性状 C.所有分子均可通过核膜上的核孔 D.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核内产生
【解析】选A。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所以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A正确;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主要性状,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DNA分子,也能控制细胞的一些性状,B错误;核膜上的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RNA和某些蛋白质自由通过,但DNA不能通过,C错误;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产生,D错误。
6.(2017·张掖模拟)一同学将下图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则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657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重组伞藻的细胞核来自甲伞藻,细胞质来自乙伞藻,由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因此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外形与甲伞藻一样。
7.(2017·西宁模拟)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与细胞核的结构分不开的。下列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658 A.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RNA、DNA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解析】选D。核膜是双层膜,能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B正确;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8.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核仁。这可支持下列哪一科学结论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659()A.细胞中蛋白质主要是由核仁合成的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DNA的转录和翻译通常发生在核仁中
【解析】选B。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不是在核仁中合成,因此A项不正确;C项无核仁的细胞只要存在mRNA、核糖体、tRNA等,也可合成蛋白质,因此C项不正确;D项中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的场所在细胞质中,不在核仁中,因此D项不正确。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因此B项正确。9.(2017·哈尔滨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酶,包括DNA水解酶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进出的通道 D.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与其细胞功能相适应
【解析】选B。mRNA是DNA转录的产物,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所以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A正确;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酶,B错误;核孔具有选择性,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通过,C正确;细胞器的种类和在细胞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D正确。
10.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如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660
A.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B.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核孔 C.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D.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解析】选C。核孔数量与细胞新陈代谢强度有关,A错误;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部分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B错误;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11.(能力挑战题)下图为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
B.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
C.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B组实验细胞质中无15N的RNA D.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解析】选D。15N标记的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由图可知,在细胞核中首先发现被15N标记的RNA,然后在重组细胞的细胞质中发现被15N标记的RNA,说明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细胞核可以通过控制RNA的合成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细胞的代谢;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可能由于细胞核缺乏物质和能量供应导致死亡,这样B组重组细胞质中无15N的RN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若DNA进行复制,可在细胞核中发现被15N标记的DNA,但DNA不进入细胞质,所以在细胞质中没有被15N标记的DNA;若DNA不复制,则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无15N标记的DN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5分)12.(24分)(2017·长春模拟)甲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乙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结合两图回答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661
(1)核膜主要由________(填有机物名称)构成,核膜同其他生物膜相同的功能特点是具有________性,代谢旺盛的细胞,核膜上的________数目多。(2)从乙图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其____________部决定,并需要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甲图中结构②是指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核膜是双层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主要成分还有蛋白质,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其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的数目多。(2)从乙图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其尾部决定并需要消耗能量。
(3)结构①是染色质,含DNA分子;结构②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1)磷脂和蛋白质 选择透过 核孔(或③)(2)尾 不同(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加固训练】
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生物学实验。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1)你认为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2: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在帽状体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帽状体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帽状体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B部分含有少量的原乙伞藻细胞核转录的信使RNA,它能指导合成少量原乙伞藻的蛋白质。A部
分则能指导合成甲伞藻的蛋白质,因而嫁接后长成的帽状体有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所以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2)切除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相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即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3)根据材料2可知,核质比的大小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可设计对比实验,即:在帽状体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帽状体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帽状体,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答案:(1)B部分含有少量的原乙伞藻细胞核转录的信使RNA,它能指导合成少量原乙伞藻的蛋白质。A部分则能指导合成甲伞藻的蛋白质,因而嫁接后长成的帽状体有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故呈中间类型
(2)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
(3)在帽状体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帽状体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帽状体,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 13.(21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的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维持这 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成分中的__________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红细胞就不会发生凝集反应。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相当于____________。
(2)人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______实现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易被________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与染色质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解析】(1)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可知,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这两种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要由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控制;去掉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从免疫学角度来说,该蛋白质为抗原。(2)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因此失去了全能性。
(3)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为圆柱状或杆状,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为细丝状。答案:(1)蛋白质(载体蛋白)抗原(2)失去细胞核
(3)核孔 碱性 染色体为圆柱状或杆状,出现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为细丝状,出现在细胞分裂间期(出现的时期不同、形态结构不同)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二篇:2018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生物阶段评估检测(五)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评估检测(五)
(第八部分)(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B.含有尿素、HC等化学成分
C.组织液和淋巴可以相互渗透 D.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
【解析】选C。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尿素、HC
等物质存在于内环境中;组织液的一小部分可以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其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
2.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降低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选A。长时间不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加强,分泌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从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加强。
3.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45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解析】选D。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则乙是血浆,丙是淋巴;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CO2在运输过程中,由组织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
【解析】选D。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在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但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神经系统调控。
5.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后,调节水盐的平衡 B.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 C.下丘脑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但是不能感知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D.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控制相关腺体 【解析】选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贮存在垂体后叶,当受到刺激时,由垂体释放,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在血糖调节中,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肾上腺髓质,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的分泌;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下丘脑中也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从而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活动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6.下列关于神经-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骼肌细胞表面不含神经递质的受体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突触后膜只要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选B。骨骼肌细胞可以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其表面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前膜为轴突膜,突触后膜为细胞体膜或树突膜,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要达到一定阈值。
7.(2017·伊犁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向,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B正确;神经递质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题图D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8.下列是关于大脑皮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 B.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控制 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相关
D.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无关
【解析】选C。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而不是低级中枢;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相关;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有关。
9.(2017·绵阳模拟)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46()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 C.Ⅰ型糖尿病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
D.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解析】选B。依题意,损伤的HLA-D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抗原刺激后也有记忆细胞的产生;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即可能由HLA-D基因发生突变引起。
10.(2017·西宁模拟)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下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47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发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解析】选C。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
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
11.(2017·长春模拟)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
【解析】选D。EBV可被吞噬细胞识别,但是不能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EBV可以刺激T细胞,促进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但淋巴因子不能与该病毒结合;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少数病原体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够识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B.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选D。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表现为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生长是指受重力影响,远地侧的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使得近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较高,表现为背地生长的特性;植
物的向光性是指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向光一侧的生长素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相对较多,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两者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48
A.a~b段形成的原因是K+内流 B.b~c段的Na+外流需要消耗能量 C.c~d段的K+外流需要载体的运输 D.d~e段的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选D。a~b段产生动作电位,Na+通过钠离子通道内流,A错误;b~c段为动作电位继续产生的过程,Na+通过钠离子通道继续内流,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K+通过钾离子通道外流,不需要载体,C错误;d~e段K+通过钾离子通道外流,不消耗能量,D正确。1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套)()
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解析】选A。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所以在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的实验中,尖端是否感光为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所以在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的实验中,是否进行单侧光照射是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植物产生向光性生长的内因是尖端及下部的生长素分布不均,所以在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的实验中,是否有尖端是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图①尖端受光均匀,应直立生长。
15.下面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49()
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的 B.c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来降低血糖浓度
D.a、b、c、d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解析】选A。由图分析可知,a~d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和胰岛素,神经递质不需要通过血液传送;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水分的重吸收;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快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水平;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需要和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16.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解析】选B。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则⑤为细胞内液,故B项正确。17.(2017·鄂尔多斯模拟)根据如图分析神经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蛋白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D.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解析】选D。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若将磷脂分子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磷脂分子头部(③)与水面相接触,A正确;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与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②、⑤有关,B正确;图中A面为细胞膜外,B面为细胞膜内,突触间隙位于题图膜的A面,C正确;据图分析,题图为神经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A面为细胞膜外,B面为细胞膜内,不可以表示突触小泡膜,D错误。
18.(2017·汉中模拟)如图所示,如果茎的a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表现为曲线OB段,下列对茎的b侧的生长素浓度所对应的作用效率的描述中,较为准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0
A.在OD范围内
B.在CA范围内
C.在BD范围内
D.在BA范围内
【解析】选C。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由于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由图可知b侧生长素促进作用大于a侧。由于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在曲线OB段范围内,因此,b侧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b侧生长速度大于a侧,使茎向上弯曲生长。
19.如图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低于b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协同关系 D.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解析】选A。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A正确;b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a浓度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故可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B错误;激素A、B分别表示赤霉素和乙烯,二者属于拮抗关系,C、D错误。
20.(2017·玉溪模拟)下面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激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1()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直接影响B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解析】选D。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A表示胰高血糖素,B表示胰岛素,C表示肾上腺素;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支配胰岛A、B细胞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此为神经调节,血液中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此为体液调节,故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其分泌过程是胞吐。21.(2017·本溪模拟)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2
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
B.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
C.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D.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选D。氧气和葡萄糖浓度比值低时,细胞内无氧呼吸加强,乳酸含量增加。据图可知,乳酸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即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和下丘脑有关的神经,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2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3()
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
B.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C.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 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 【解析】选D。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够被多次利用;电位1表示形成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电位2表示经神经递质作用后,膜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可能是阴离子(如Cl-)大量内流所致。23.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4()
A.a表示吞噬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e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c与b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
【解析】选A。a表示吞噬细胞,d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浆细胞,e表示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是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的加工,因此浆细胞比B细胞含内质网更
丰富。
24.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顶芽和根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5()
A.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 B.图乙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C.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图乙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甲则不能
【解析】选A。图甲表明当外源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0时,根的数量大于5,说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A正确;因为与芽相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图乙中②表示的是顶芽,B错误;图乙中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图乙和图甲都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
25.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6
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B.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C.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D.各种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选C。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等生理作用;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和叶的衰老和脱落。植物越冬休眠,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赤霉素减少,A错误;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进而经⑥过程形成脱落酸,使叶片脱落,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下面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7
(1)若激素B是生长激素,则它是由________细胞合成的。
(2)若激素B是胰岛素,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当受体b发生
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时,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__________。
(3)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受体。
(4)若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则它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促使细胞合成特定的mRNA,再经过________过程合成新的蛋白质,进而促进细胞代谢。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解析】(1)生长激素是由垂体细胞合成的。
(2)受体b发生缺陷时,胰岛素不能有效降低血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3)下丘脑接受的信息分子除了激素外,还有神经递质。(4)合成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后经翻译过程合成新的蛋白质。答案:(1)垂体(2)升高(3)神经递质(4)翻译 负反馈
27.(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请据图回答: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8
(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
(5)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________(填“C”或“B”)端乳酸含量会增加。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______(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____________(填激素)增加,它作用于甲细胞促进____________,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解析】(1)由图可知,由于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的受体,因此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2)图中A处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由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使图示中C端乳酸含量增加;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C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答案:(1)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的受体(只要合理即可)(2)电信号→化学信号(3)减少 负反馈(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C C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只答肝糖原的分解也可)
28.(16分)兴奋在神经元上进行传导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前一个突触刚引起兴奋就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图中Gly(甘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9
(1)已知Gly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其R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突触1分泌乙酰胆碱的过程需要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直接参与,并利用________(填写细胞膜的相关结构特点)将其分泌到__________(填写相关突触结构名称)。
(3)已知在突触1的作用下,突触后膜兴奋,由此可推知离子通道甲是____________离子通道,因此一小段时间后A处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4)若B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则可知Gly是__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Gly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
【解析】(1)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甘氨酸的R基为—H,属于最简单的氨基酸。(2)乙酰胆碱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过程,直接参与分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即通过突触前膜将乙酰胆碱分泌到突触间隙。(3)动作电位(兴奋)与Na+内流有关,A处兴奋,说明离子通道甲为钠离子通道,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4)在神经递质(Gly)的作用下,B处的膜电位表
现为内负外正,说明Gly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Gly经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乙打开,由于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且离子通道乙打开后发生离子内流的现象,则说明内流的离子应为阴离子。答案:(1)—H(2)高尔基体 细胞膜的流动性 突触间隙(3)钠 内正外负
(4)抑制性 特异性受体 阴
29.(12分)(2017·重庆模拟)正确用药不仅能消除或减轻病症,还能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不良作用;错误的用药方法,既不能发挥全部的药效,又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请回答相关问题:
(1)溶菌酶含片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该药物对进入人体内环境的细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起作用。人体自身的某些细胞也能产生溶菌酶,它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________,其在人的体液中与吞噬细胞一同构成保卫人体的________防线。
(2)左甲状腺素钠是一种适用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疗药物,该药物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长期过量摄入,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________(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3)吗啡是一种麻醉镇痛药,使用不当,对人体B细胞无明显影响,但会使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其中体液免疫也下降的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使用,极易成瘾,易患恶性肿瘤,这是患者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受影响所致。
【解析】(1)溶菌酶含片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该药物对
进入人体内环境的细菌不能起作用。人体自身的某些细胞也能产生溶菌酶,它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在人的体液中与吞噬细胞一同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左甲状腺素钠是一种适用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疗药物,该药物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长期过量摄入,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3)吗啡是一种麻醉镇痛药,使用不当,对人体B细胞无明显影响,但会使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其中体液免疫也下降的原因是T细胞减少,其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对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刺激作用减弱,导致产生的抗体量下降。长期使用,极易成瘾,易患恶性肿瘤,这是患者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受影响所致。答案:(1)不能 免疫活性物质 第二道(2)体液调节 升高
(3)T细胞减少,其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对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刺激作用减弱,导致产生的抗体量下降 监控和清除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三篇:2015伴你学教师用书生物人教版必修2备课参考-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课时作业15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解析: 物理、化学等因素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以提高突变率;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二倍体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诱导成四倍体,在开花时授以二倍体的花粉,就可以受精形成受精卵,之后发育成种子,萌发长成三倍体植物;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是突变性状对生物体多数是有害的。
答案: A 2.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①是杂交 C.过程②是自交
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①
②
③
④解析: 在这个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技术,过程①是杂交过程,A正确;过程②是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C错误;过程③是花药的离体培养过程,获得单倍体植株,D错误;过程④是染色体加倍的过程,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错误。
答案: A 3.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
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
解析: 杂交育种F2中重组类型有DDtt(1/16)、ddTT(1/16)、Ddtt(2/16)、ddTt(2/16),占3/8;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由于F1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比例为1∶1∶1∶1,故用此法所得植株中纯合类型占1/4;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 C 4.“嫦娥1号”胜利奔月,神舟成功发射,这些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生物育种创造了更多更好的机会。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航天育种可缩短育种周期
B.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基因突变
C.航天育种技术作为航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创新性研究成果,是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
D.“太空种子”都能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解析: 太空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答案: D 5.不同的育种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和新基因型的个体 B.多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果实小,但营养丰富 C.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人工诱变育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有利变异的频率
解析: 杂交育种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多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果实大且营养丰富,B错误;单倍体育种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人工诱变育种只会提高突变率,但不会定向产生有利变异,D错误。
答案: C 6.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①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过程③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过程⑦的育种原理相同
解析: 过程①的变异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过程⑦的变异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③→⑥过程与过程⑦都运用了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育种。
答案: B 7.可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子番茄的方法分别是()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⑤生长素处理 A.⑤①②④
C.②①③⑤
B.④①②⑤ D.④①③②
解析: 培育无子西瓜属多倍体育种,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是诱变育种,培育矮秆抗病小麦是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获得无子番茄要用生长素处理。
答案: B 8.基因型为AaBb的某植物个体,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得到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同时不能得到的个体基因型是()A.AaBb C.aaBB
B.AAbb D.aabb 解析: 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个体产生的花粉的基因组成是AB、Ab、aB、ab,培育的单倍体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获得的个体都是纯合子。
答案: A 9.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既可从子二代中选出,也可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解析: 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首先亲本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如果选择的是双隐性性状,则从F2中就可选出;如果需要选择含有显性性状的品种,则需要进一步自交后,从F3或其多次自交后代中选出。所以,杂交育种选育的新品种既可从F2中选出,也可从F3中选出。
答案: C 10.下列关于植物育种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①诱变育种很可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②诱变育种可定向地诱变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③穗小粒少的小麦种到西藏后会长成穗大粒多的小麦 ④二倍体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高度不育 ⑤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①②
C.③④
B.①⑤ D.②③
解析: 诱变育种会提高突变率,加快育种的速度;但诱变育种是不定向的;穗小粒少的小麦种到西藏后,会长成穗大粒多的小麦,这属于不遗传变异;二倍体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玉米就是利用杂种优势育种的典型实例。
答案: D 11.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经过Ⅲ培育形成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B.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 C.由品种①直接形成⑤的过程必须经过基因突变
D.由品种①和②培育能稳定遗传的品种⑥的最快途径是 Ⅰ→V 解析: 品种①的基因型为AABB,品种②的基因型为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品种⑥最快的途径应为单倍体育种,所以应为途径I→Ⅲ→Ⅵ,而Ⅰ→V途径获得的子代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还需要不断的连续自交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品种⑥。
答案: D 12.家兔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短毛对长毛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利用黑色短毛纯种兔和白色长毛纯种兔培育出黑色长毛纯种兔的做法中,错误的是()A.黑色短毛纯种兔×白色长毛纯种兔,得F1 B.选取健壮的F1个体自交,得F2
C.从F2中选取健壮的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测交 D.根据测交结果,选取F2中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雌、雄兔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以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试回答:
(1)通过方法①→②获得的高产抗病小麦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
(2)步骤④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________。(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填步骤代号)。
(4)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这是因为诱发突变是________,而且突变频率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小麦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则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小麦植株至少需要________年。
解析:(1)图中过程①→②→③为杂交育种,获得的高产抗病小麦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2)步骤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步骤④是花药离体培养,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3)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中①②③④步骤都进行了减数分裂。(4)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突变频率很低。(5)根据题意,第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种子,第二年秋冬季播种,第三年春季开花,并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植株。
答案:(1)两(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3)①②③④(4)不定向的 很低(5)3 14.有两个纯种小麦品种,甲品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乙品种是矮秆不抗锈病(ddtt)。现将这两个品种进行下列3组实验,假如3组实验都有矮秆抗锈病出现,分析以下问题:
①甲品种×乙品种―→F1――→F2人工选择――→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幼苗――→若干植株――→新品种 ③甲品种种子飞船搭载太空旅行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人工选择
⊗
⊗――→返地种植―→多种变异植株――→新品种
人工选择(1)第①组F2中所得矮秆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不能作为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组的若干植株中矮秆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此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第③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但一般来说,在多种变异植株中符合要求的新品种比例较________(选填“高”或“低”)。育种时所需处理的种子应当是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试阐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中的①②③三种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1)第①组中通过杂交得到的后代Fl自交后,得到的F2中ddT_占3/16,包含有ddTT和ddTt两种基因型;其中ddTt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第②组中的若干植株中有四种类型的纯合子,各占1/4,经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纯合子,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3)第③组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所应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所以分裂旺盛的细胞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1)ddTT、ddTt 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2)1/4 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基因突变 低 萌发的种子中细胞分裂旺盛更容易诱发基因突变
15.通过宇宙飞船搭载生物材料进行生命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本质,而且可以培育一些新品种。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在飞船搭载的下列生物材料中,你认为不能用于育种研究的是()A.动物胚胎
C.萌发的纯合高秆水稻种子 E.牛精液
(2)请简述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表示在地面上培育棉花新品种的几种方法,其中与太空育种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
B.棉花试管苗
D.植物愈伤组织
(4)在上图Ⅰ-Ⅵ中,处理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Ⅰ-Ⅲ-Ⅴ过程与Ⅰ-Ⅱ过程相比,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培育出了抗旱的陆地棉新品种,而海岛棉从来没有出现过抗旱类型,有人打算也培育出抗旱的海岛棉品种,但是用海岛棉与抗旱的陆地棉进行了多次杂交,始终得不到子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达到上述目的,你认为采取哪种育种方法更为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1)中飞船搭载的水稻种子种植、培养,发现有个别矮秆植株出现,若此变异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请利用杂交实验鉴定该突变体是显性突变(d→D)还是隐性突变(D→d)。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E(2)精子不能分裂,一般不会发生基因突变(3)Ⅳ(4)Ⅴ和Ⅵ 能明显地缩短育种的年限(5)陆地棉和海岛棉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转基因育种(或诱变育种)(6)让突变体矮秆植株与原始植株杂交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F1全为高秆,则可判断突变体为隐性突变;②如果F1出现性状分离,或者F1全为矮秆,则可判断突变体为显性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