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戏 主课件配套教案(定稿)

时间:2019-05-11 21:4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 社戏 主课件配套教案(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 社戏 主课件配套教案(定稿)》。

第一篇:1 社戏 主课件配套教案(定稿)

社戏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3、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4、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过程和方法目标:

指导揣摩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以长文短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教学方法: 情境朗读法、探究揣摩法 教学课时 :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情景入境:

图片展示,介绍社戏,及戏曲角色生、旦、净、丑、末等。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三、检查预习

1、读一读: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ao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潺chán 踱duó 纠葛:jiūgé 皎洁 jiǒo 旺 相 xiàng 棹 zhào 渔 父 fŭ 弥散mí

2、字词音义 惮(dàn):怕、畏惧。踱(duó):来回地走。归省(xǐng):回家看望父母。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凫水(fú):游泳。潺潺(chán):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絮叨(xù dao):翻来覆去的说。纠葛(jiū gé):纠缠不清的事情。弥散(mí):弥漫消散。

3、自读口答:

1.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小说。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节选自他的 《呐喊》。3.你还学过他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等作品。4.《社戏》这篇小说围绕“看戏”写了 双喜 六一公公 阿发 桂生 外祖母 母亲。5.小说所展示的是中国 绍兴 地区的民俗风情是 初夏 时令。

四、解题,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不但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社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礻”旁加“土”,是个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盼看戏(1—3段)——(2)去看戏(4—30段)——(3)怀念看戏(3l一40段)

第二课时

五、合作探究,理解文本 1.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它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并说说“我”为什么把平桥村看作这样的地方 ?

①偏僻,地方小,人少,农村,落后;②“乐土”; ③一是因为“我”在这里得到优待,二是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三是有许多小朋友陪“我”玩,四是每天都可以去掘蚯蚓、钓虾、放牛。

2、这些内容和下文写到赵庄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简要介绍“我”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初步勾勒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下文详写“看戏”乐趣作铺垫。小说结构

一、随母归省平桥村(1~3)优美的环境(1)优厚的待遇(2)有趣的生活(3)掘蚯蚓 钓虾 放牛 免念“秩秩斯干”

3、课文从什么地方开始提到去赵庄看戏?

“我”去看戏顺利不顺利?为什么?哪些语句表现出“我”想去看戏的迫切心理?这些描写说明了社戏的什么特点?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从第四段开始。

不顺利,因为横生波折——临去叫不到船。表现“我”的心理的语句:急得要哭,不钓虾,饭也少吃,不开口。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

4、朗读第10~13段。

、画出3个用得最生动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点、磕、架。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这几段主要写去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其中景物描写有声有色有气味,很有特色。试分别找出描写色彩、气味和声响的词语,并说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色彩(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 气味(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声响(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宛转悠扬的笛声。说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表现手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如写船快,一是直接写“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二是用“连山”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间接衬托。化静为动:(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是表现环境美,二是烘托“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心情急切。

二、写看戏的情景(主体)

1、戏前心情4—9 无船时:盼望—焦急—失望—赌气——高兴 心理描写

登船时:轻松——舒畅——兴奋 在船上:急迫——神往——陶醉

2、看戏途中10—13 视觉上:碧绿的豆麦、朦胧的月 淡黑的连山、星点的渔火、乌黑的船蓬

听觉上:孩子的笑嚷、潺潺的水声、宛转的笛声 景色描写 嗅觉上:麦豆水草的清香

重点探究(10-13)

1、填空

这两段文字从 嗅觉、视觉、听觉 等入手,写得 有味,有色,有声 ,更有情。作者还运用 比喻、拟人 等修辞,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写出了行船之 快,烘托了“我”

急于想看到社戏的迫切 心情。阅读14~21段。讨论:

1、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不好看。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

2、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不爱看。表现:稀奇、渐不明显、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朗读22~30段。

1、这一部分写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各表现了什么心情? 景物美;船快。留恋 归心似箭

2、着重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着重写了偷罗汉豆。突出孩子们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热情好客。表现人情美。

二、写看戏的情景(主体)

1、观看社戏13—21 场面描写 从远处 戏台的位置 戏台的轮廓

从近处 台上人物的容貌、服饰、演唱、动作 台下孩子们的语言、动作、心情

2、返航途中22—30 人物描写

摘豆——偷豆——生火——剥豆 煮豆——吃豆——说着——笑着 归纳:文章4~30段围绕看戏写了哪些情节? 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

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阅读31~40段

1、文中六一公公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作者主要写了有关他的几件事?这些事和前文“看戏”有什么关系?

看戏回来的第二天。

两件事,一是问“偷”罗汉豆的事,二是送罗汉豆。

关系:都是看戏回来路上“偷”罗汉豆引发的,是看戏后的余波。

2、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与文章主题有什么关系? 六一公公淳朴、憨厚、善良、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表现:“不料竟非常感激起来”;送罗汉豆。

关系:表现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的人情美。是作者爱平桥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看戏后的情景31—40 六一公公送豆 怀念那夜吃的好豆 怀念那夜看的好戏 „„至今怀念

3、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对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课时

六、分析人物形象

找出小说中主要的人物,分析人物性格

双喜 六一公公 阿发 桂生 外祖母 母亲 在文中找出写双喜的语句,读一读,议 一议。

按下面的句式做出点评。

课文第 段,写双喜的 内容,是

从 方面刻画双喜的,可见双喜具有 性格?所以值得我去喜欢。双喜: 聪明伶俐、、热情能干、机灵心细、善于为他人着想。桂生: 机灵、勤快。阿发: 纯朴无私。

六一公公: 宽厚、善良、淳朴、憨厚、好客、热情。

七、揣摩语言(课后练习三)

1、“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喜欢轻快的心情。

2、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的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4、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八、质疑问难

1、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 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如果大家 对此有兴趣,不妨开一次小组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改了不好, 因为通过看社戏能表现我与少年伙伴们的美好感情,也表现了农村少年伙伴们淳朴善良聪明能干的美好品质.2、理解标题的作用

课文以“社戏”为线索: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脉络分明结构清晰。通过“我”对社戏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归纳主题

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4、讨论

“偷豆”的 是 与 非 ? “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们周到天真的天性。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 —— 欧阳修 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戏也。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九、拓展阅读 《社戏》原文开头

十、作业

1、思考课后习题。

2、写一段二三百字的文章,介绍你家乡的地方戏或你参加过的某项文化活动。板书设计 社戏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

课后反思

第二篇:5 我看 主课件配套教案

我看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会揣摩诗歌语言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教学重点: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教法学法:诵读法,研读揣摩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首诗——《我看》。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难点)

三、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四、背景资料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五、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丰润(rùn)

沉醉(zuì)

忧戚(qī)

勃发(bó)飘逸(yì)

漫游(màn)

流盼(pàn)

摇曳(yè)

枉然(wǎng)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íng(凝)望 yǒng(咏)赞

流pàn(盼)màn(漫)游 解释词语

1.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2.枉然:白白地。3.飘逸:漂浮,飘散。

4.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6.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六、指导朗读 我看

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衷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烧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第二课时

七、感知课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 内容概况

导思1.题目为《我看》,那诗人“看”到了什么? 诗歌想象

导思2:诗歌主要借助于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

导思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关键词

热爱自然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 么样的图画?

【答案】 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 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 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 “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4.这里的“你”指谁?

【答案】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 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案】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答案】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

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八、难点探究

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案】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九、探究主旨

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十、归纳写作特色

1.悠远而深邃的意境艺术。

穆旦的诗可谓有 意境(“有境界”),不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景物,而且饱含着浓郁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如前人对维诗歌的评价“诗中有画”,有着令人叫绝的诗情画意。大致说来,这首诗歌的意境追求精确性,生动、逼真,意境宏大、悠远、寥廓,颇似有着浓浓诗情的油画。

2.层层递进,感情流露自然真切。

诗人先是选取了“春风” “青草绿潮”、平展翅翼的“飞 鸟”“流云红晕”“大地”等这些较大气的意象,抒发对大自然的由衷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又描写“我”的渺小,“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接下来又写远古哲人虽逝去,但他们对自然的赞美在亘古大地“飘逸”,最后水到渠成地抒发出自己希望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愿望。整首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十一、拓展延伸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诗人往往借助自然界中的外物来感应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达到烘托情感的作用。①冰或雪。以冰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雪指代高洁的心性,古人用冰雪聪明说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比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柳树。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④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比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⑤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芳草比喻人的离恨之情。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十二、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2.课外阅读《穆旦诗集》。

板书设计

春风春草

所看

飞鸟流云

我 合而为一 看

生命的勃发

热爱自然

所思

教后反思 静流的飘逸

生命的飞奔

与自然合流

第三篇:13 诗词三首 主课件配套教案

诗词三首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首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背诵积累诗歌中的名句。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三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把握各首诗歌的名句;背诵并默写三首诗词;

情感与价值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1.诵读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2.赏析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改写法。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行路难》(其一)

一、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

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二、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是一首乐府体诗。

三、朗读理解诗意 行路难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④,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⑤。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⑧,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⑦,直挂云帆/济/沧海⑧。

①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金酒杯。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③玉盘:玉制的盘子。珍羞:精美的食品。羞:同“馐”。直:同“值”。

④箸(zhù):筷子。⑤太行(háng):山名,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处。

⑥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⑦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⑧歧路:叉路。

⑨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⑩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济:渡过。沧海:大海。

[韵译]: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四、层次内容分析:

这首诗其十四句,八十二字,按诗人的情感起伏和心理变化可分为五层:

一层(前四句)——以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揭示胸中郁积的苦闷。(停、投、扳、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二层(五、六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三层(七、八两句)

——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事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吕尚,八十岁在磻(pán)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四层(九至十二句)——感叹世路艰难。

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以四句节奏短促的感叹,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五层(十三、十四句)——借南朝宗悫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心情由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充满乐观和希望。

五、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表现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也表现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找出诗文中细节描写的地方,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

全诗前四句写朋友为李白设宴送行,表达出对诗人的浓厚的友情。前两句写酒宴的还丰盛:金质的酒杯盛满清澈的美酒,每斗价值十千;玉质的盘子装满珍奇的食品,价值万钱。面对如果丰盛的酒宴,诗人应该畅怀痛饮,可诗人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这一细节描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说明诗中比兴诗句的象征意义。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运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六、探究写法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 比兴、象征手法——“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说仕途艰难。

3.用典——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欢乐的盛宴;

“停杯投箸”、“扳剑四顾”——与饮宴场面不协调的举动,显示出内心苦闷抑郁; “冰塞川”、“雪满山”——再抒英雄失意的苦闷;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神游千古,以此自慰自勉,情调极趋昂扬、明朗。

“行路难……”——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当面对压抑、无路可走的社会时,心情又顿时由开朗变为阴沉,从昂奋跌向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长风破浪”、“济沧海”——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

七、诗句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冰塞长川,雪满群山——鲍照《舞鹤赋》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大典故:

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

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艰难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沧海的憧憬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

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

八、课外拓展 拟行路难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 听音频朗读

这是一首赠答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zhé)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二、走近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诗歌创作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

三、翻译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四、阅读理解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痛苦、寂寞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用典故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第二课时

学习《水调歌头》

一、听音频朗读

二、走近苏东坡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代表作有:《东坡乐府》,存词三百余首。主要代表作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浣溪纱》、《念奴娇》、《水龙吟》等。

三、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四、感知诗歌

整体感知上片大意——望月写景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整体感知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体感知下片大意——怀人抒情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什么?

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整体感知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唱出了什么之语? 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改写其中一首诗词。

板书设计

行路难

赏析

情感

诵读 停、投、拔、顾

忧郁悲愤

低沉失落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

矛盾痛苦

忧伤彷徨 两典故

不甘消沉

昂扬憧憬 三字短句

进退失据

短促埋怨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

乐观豪迈

高亢自信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酬乐天扬州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事、情、景、理

初逢席上见赠》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水乳交融(酬赠诗)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把酒问天

不知何年

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

上阕

欲归又恐

起舞弄影

情景交融

《水调歌头》

情趣盎然

教学反思 下阕

月照无眠

人有离合 不应有恨

千里婵娟 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

第四篇:12 湖心亭看雪 主课件配套教案

湖心亭看雪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严整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过程方法: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掌握白描写作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赏西湖雪景图片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本文内容大意。

2、反复诵读,体会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

3、了解白描手法的使用。

三、作者简介

张岱: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课文介绍:

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游记,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全文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

四、检查预习注音

dài chóngzhēn ná gēng cuì sōnghàngdàng jiè zhān 岱 崇 祯 拏 更定 毳衣 雾 凇 沆 砀 一芥 铺毡

五、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生字;

2、注意断句;

3、读准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解释加点字

1、余住西湖(我)

2、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消失)

3、是日更定(完了、结束)

4、余拏一小船(撑船)

5、拥毳衣炉火(鸟兽的细毛)

6、雾凇沆砀(水气凝成的冰花 白气弥漫的样子)

7、惟长堤一痕(只)

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能够)(还)

9、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翻译课文

明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下了三天大雪,湖上人影、鸟迹全无,寂静的什么声音也没有。

这一天,更声已起,我划一条小船,穿着粗毛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往湖心亭看雪。沿途只见大雪覆盖湖山,冰花累挂,雾气迷濛,天空与白云,与山峦和湖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望着湖上的物影,只留下白堤一线,湖心亭一点,此外便是我这条小舟,船上二三个微粒一样的人罢了。

来到湖心亭,竟然看见还有两位游客,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仆正在煮酒,炉火正旺,水也正沸。见到我,他们喜出望外,说:“这个时候,在湖上怎么会碰到像你这样的人!”随即拉我共饮。我很高兴,硬喝下三大杯而后告别。打听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现客居这里。等到下船时,船夫嘟嘟哝哝地说:“别说相公痴,还有像我们这位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第二课时

六、探究课文

1、本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大雪三日”,“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方式? 作者夜晚独往湖心亭看雪。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2、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请从文中找出。记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

描写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抒情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 如此大雪天竟独往湖心亭看雪,足见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4、最后一段写湖心亭奇遇,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如何? 惊喜 畅快 伤感 释然

七、写作特色探究

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 有什么特色?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的白描手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廖廖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白描手法写人范例: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tāo)《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八、问题研究

1.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待,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九、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描写方法 《湖》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

《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表达感情 《湖》表达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江雪》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十、欣赏《西湖诗词》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秋山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事近西湖。辛弃疾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湖上 宋濂

为爱湖光好,一步一长吟。

黄莺见人至,飞起度湖阴。

题西湖钓艇图 唐寅

三十年来一钓竿,几曾叉手揖高官?

茅柴白酒芦花被,明月西湖何处滩?

入武林 张煌言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渐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十一、作业

1、抄写课文,并翻译全文。

2、使用白描手法,写一景物,200字左右。

3、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者及其有关作品。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痴行: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痴景(奇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

(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

形象,具体

第五篇:第四单元写作 撰写演讲稿 主课件配套教案

第四单元写作 撰写演讲稿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学会写演讲稿。过程与方法

学会选择自己熟悉又引人注意的演讲主题,写演讲稿,在班内进行演讲比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能够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服他人。

教学重点

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写一篇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的演讲稿。

教学难点

掌握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学会写演讲稿。教法学法

示例法,读写结合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聆听了闻一多那充满激情的《最后一次讲演》后,是不是内心也涌起一种冲动:也想把自己心中的话大声地说出来呢?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一起走上讲台,大声地演讲吧!当然要进行一次成功的演讲,首先要把演讲稿写好。那么,怎样写好演讲稿呢?我们这次的写作训练就是来学撰写演讲稿的。

二、认知演讲稿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稿在结构上分开场白、主体、结尾三部分。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

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撰写演讲稿 怎样写好演讲稿呢?

一、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任感和可靠感。写作时要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

二、结构清楚,层次简明。一般文稿主要是供人阅读的,而演讲稿是口头表达,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玩味的余地,其结构特点是内容的内在联系与有声语言动态交流的统一,注重有声性。

三、语言流畅,深刻风趣。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想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口语化。“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改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

2.要通俗易懂,应当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话。

3.要生动感人。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

四、文题展示

现在,请拿起笔来,自己尝试着撰写一篇演讲稿吧。下面的话题可供参考。不少于500字。

1、我的梦想

2、让爱永驻心中

3、书香,伴我成长

假设学校组织竞聘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你准备竞聘其中某个职务。试撰写一份演讲稿,阐述你的竞聘主张。

五、范文欣赏

竞选班长的演讲稿

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走上演讲台的唯一目的就是竞选“班级元首”——班长。我坚信,凭着我新锐不俗的“官念”,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与大家同舟共济的深厚友情,这次竞选演讲给我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从没有担任过班干部,缺少经验。这是劣势,但正因为从未在“官场”混过,一身干净,没有“官相官态”“官腔官气”;少的是畏首畏尾的私虑,多的是敢作敢为的闯劲。正因为我一向生活在最底层,从未有过“高高在上”的体验,对摆“官架子”看不惯,弄不来,就特别具有民主作风。因此,我的口号是“做一个彻底的平民班长”。班长应该是架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一座桥梁,能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合理建议,向同学们传达老师的苦衷。我保证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首先是“想同学们之所想,急同学们之所急”。当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一定明辨是非,敢于坚持原则。特别是当教师的说法或做法不尽正确时,我将敢于积极为同学们谋求正当的权益。

班长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人物,应该具有统御全局的大德大能,我相信自己是够条件的。首先,我有能力处理好班级的各种事务。因为本人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凭借这一优势,我保证做到将班委一班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每个班委成员扬长避短,互促互补,形成拳头优势。其次,我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所谓“处变不惊,临乱不慌”,能够处理好各种偶发事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再次,我相信自己能够为班级的总体利益牺牲一己之私,必要时,我还能“忍辱负重”。最后,因为本人平时与大家相处融洽,人际关系较好,这样在客观上就减少了工作的阻力。

我的治班总纲领是:在以情联谊的同时以“法”治班,最广泛地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班委工作的整体规划;然后严格按计划行事,推选代表对每个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责任到人,奖罚分明。我准备在任期内与全体班委一道为大家办九件好事:

1.借助科学的编排方法,减轻个人劳动卫生值日的总长度和强度,提高效率; 2.联系有关商家定期送纯净水,彻底解决饮水难的问题; 3.建立班级互助图书室,并强化管理,提高其利用率,初步解决读书难问题; 4.组织双休日城乡同学的“互访”,沟通情感,加深相互了解;

5.在得到学校和班主任同意的前提下,组织旨在了解社会,体会周边人们生存状况的参观访问活动;

6.利用勤工俭学的收入买三台处理电脑,建立电脑兴趣小组; 7.在班级报廊中开辟“新视野”栏目,及时追踪国内改革动态;

8.建立班级“代理小组”,做好力所能及的代理工作,为有困难的同学代购物件,代寄邮件,代传讯息等等;

9.设一个班长意见箱,定时开箱,加速信息反馈,有问必答。

我会是一个最民主的班长,常规性工作要由班委会集体讨论决定,而不是由我一个人说了算。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全民”表决。如果同学们对我不信任,随时可以提出“不信任案”,对我进行弹劾。你们放心,弹劾我不会像弹劾美国总统那样麻烦,我更不会死赖不走。我决不信奉“无过就是功”的信条,恰恰相反,我认为一个班长“无功就是过”。假如有谁指出我不好不坏,那就说明我已经够“坏”的了,我会立即引咎辞职。

同学们,请信任我,投我一票,给我一次锻炼的机会吧!我会经得住考验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我们的班务工作一定能搞得十分出色,我们的班级一定能跻身全市先进班级的前列,步入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点评:这篇演讲稿写得热情昂扬,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小作者对班长一职有着自己充分的认识,对于怎样选上和选上后如何去做,有自己独到和具体的做法,因此在演讲稿中表现得理由充分,信心十足。在语言上也的确不摆“官腔”和书生气,注意拉近和听众的距离,走“亲民”的道路,很能打动各“选民”的民心。这是一篇有文采、感染力十足的演讲稿。

六、布置作业 完成演讲稿写作。

板书设计

写作 撰写演讲稿

结构:开场白、主体、结尾

一、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

二、结构清楚,层次简明

三、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课后反思

下载1 社戏 主课件配套教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1 社戏 主课件配套教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醉翁亭记配套课件教案

    醉翁亭记(主备人:钱路)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理解古人“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主课件配套教案

    第一单元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

    从现在开始教案(有配套课件)(★)

    21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激发兴趣;紧扣年段目标,落实识字、写字、朗读语文基本素养;重视学法指导,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美丽转身。......

    童趣教案(与课件配套)

    童趣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积累词语同时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③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

    初一语文《社戏》课件(合集)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语文《社戏》课件,欢迎来参考!知识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3、理解作者如何把......

    2 我爱这土地 主课件配套教案(优秀范文5篇)

    2 我爱这土地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

    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学习虚词的用法,识别偏正短语。 4.了解课......

    《社戏》教案

    社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