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看云识天气》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1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是按内容来编排的。《看云识天气》属于科普说明文,具体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它和该单元其他四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一样,反映了语文和科学的关系,体现了新教材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编辑理念。
(二)三维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教学目的和要求,再联系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三维目标(屏幕显示)。
(三)重点难点
考虑到《看云识天气》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说明文,阅读此类文章,学生会无从下手。于是,我决定从文章结构入手,将重点确定为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把说明文和记叙文紧紧衔接起来。十一二岁的孩子,对种类繁多的云可能会眼花缭乱,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学会怎样看云识天气。
二、说教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我准备用自主合作为主要教学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营造和平、民主的教学氛围。
三、说学法
当然,学生才是阅读的真正主人,教学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所以,我打算让他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教学中,我还会引导他们领悟和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四、说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我准备用以下七个步骤(屏幕显示)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这七步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既有阅读上的要求,又有方法上的提示指导。
(一)导入
上课开始,用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导入,神机妙算的军师诸葛亮看云识天气,料定三日后必有大雾。我再不失时机地插入导语,几句简短的话,吊足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跃跃欲试,顺利地过渡到下一环节:默读。
(二)默读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认知的办法,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勾画句子,训练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抓住“最基本的经验”来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突出教学重点。这些句子提纲挈领,在文中既是中心句,又是总起句。于是,水到渠成地总结出阅读与写作的一般规律。
(三)精读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决定有重点地精读。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圈点勾画,进一步了解各种云的名称、形态及其与天气的关系。鲁迅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也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些读书箴言,都强调了自主阅读最可宝贵的品格。于是,我决定采
取一个大胆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梳理清云或光彩及其与天气的关系,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享,我设计了成果展示,让学生相互启发补充,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进一步的探究开辟了道路。
(四)品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因此,在引导学生熟悉文本之后,又安排了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语文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达到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所以,我又安排了仿写。同时,我还准备有的放矢,让学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语言生动起来的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服务。
(五)演读
在熟悉了各种各样的云彩之后,我准备采用更个性的办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亲自预报天气,真正突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个难点,并且带给他们心理上的肯定,活动空间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放飞!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成为真正主体的课堂,而“说”恰恰是他们充分发挥个性,表达思想的方式之一。他的课堂他作主!“民主、科学、个性”的理念,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灵魂。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打算给学生展示一段可视材料,看一看预报员是怎样从人文角度进行天气预报的。之后分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给了他们思维驰骋的空间。
(六)总结
最后,让学生漫谈收获体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七)作业
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我还要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满足于课本,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语文。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调动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说说自己熟悉的谚语。真正达到“课内长骨,课外长肉”的美好境界,让课堂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
五、说板书
课堂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板书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高度浓缩后提出的精华。这则板书(屏幕显示),选择了文中的关键词语组合而成,文字简洁,学生通过它能联想到整篇课文内容,便于抓住要领,形成整体认识。
六、说反思
新教材不强调文体的学习,而强调学生阅读概括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有意淡化说明文这一体裁,让学生用记叙文的思维模式去阅读说明文。为了增强直观性,我特意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云图片,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背景。当然,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说明文应该具有时代的气息。可设计加工文章结尾的训练(“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的兴趣。从以往的教学中,我看到了不足,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找到了补救的措施。让我以此自勉吧!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2一、说教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社中语室组织编写的三年制初一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生动的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以及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文章紧密联系生活,语言生动形象,表述层次明白清晰,很适于作为典范文章进行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相关科学知识,还能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并且更能养成在学习中细致观察生活、乐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在教育领域,一个主要原则是:人们对喜欢的东西会学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学会学得更快。”这篇课文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经过小组学习和师生互动,在成就自我当中让学生带着在语文课堂上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
二、说学情:
《看云识天气》一文,选取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自然现象——云,对于这一熟悉的自然现象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初一年级的学生们关心的甚少,了解得甚少;再者这篇文章也是他们初次接触说明文,对学习说明文没有经验上的储备。但他们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及本单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本文的知识性强,但并不深奥,所以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本文的语言也很生动,因而在学习中要教给学生善用修辞、善用描写、善用谚语等写作手法。本文的结构层次条理清楚,学生中要教给学生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构思方法。
2、过程及方法:教师在教此文时,要改变过去那种拿起书就说这是一篇说明文的这种传统的旧的教学方式,因为新课标、新教材明确要求要淡化文体,学习中应练习快速阅读,准确概括各段要点的能力;练习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练习学生拓展思维,积累的能力。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当主人,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本文要善于引导学生能细心观察自然界中万事万物,从而激发学生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调动学生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感情,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
四、析教法: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有其自身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科学知识的神奇与奥秘,从读中体会生动活泼的语言的妙处,从读中开启学生的思维,由此及彼展开丰富的联想。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快速默读与大声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快速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大声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除了读这种方式以外,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从说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说中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说中获取教材上所没有的课外知识。总之,在说中培养学生自主、大胆探究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本篇课文的教学用四个步骤来完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激趣是一个教学中不可小觑的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在教学本文时,可启发学生猜以下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大哥最爱跑,二哥最爱哭,三哥最爱叫,四哥把灯照,五哥摸不清,模样最花哨。”并由此谜语顺畅引出新课学习《看云识天气》。
(二)师范读课文,学生储存重要信息:
科普文章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知识的获得直接让学生在书上找,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老师读,学生听,这样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培养迅速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
可这样设计此环节: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不看书,专注的听老师读的内容,并随时记下听到的内容要点,然后全班交流听记情况,交流时,教师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强调或补充。
(三)快速浏览,巩固获得的信息,准确概括内容要点:
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真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并列出内容提要。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准确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为后面的能力训练打下基础。
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对已经提炼的主要内容做更深入的了解,并作一些旁批,列出本文的内容提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整理的内容提要,相互学习补充。最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发言,全班交流。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3【教材分析和处理】
1、单元教学目标:
⑴ 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⑵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⑶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① 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② 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③ 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④ 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 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⑥ 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段。
2、《看云识天气》教材分析:
⑴ 内容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⑵ 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复习说明方法,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学情分析
朗读能力方面方言较重,对语文学习来说是一大障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部分(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图表:提高效率。)
【教学环节设计】
1、播放录像片段《天气预报》。
2、谈谈张掖的天气。(收听或收看)
3、出示《苏轼避雨》,引出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⑴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⑵ 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⑶ 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由《天气预报》和《辛弃疾避雨》视频和动画片段,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发布张掖天气预报这一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获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经验判断等方面,要注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明确学习目标。)
1、注音: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征兆 弥漫 轻盈 月晕
2、抽查朗读:(2)(5)(7)。
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⑴ 文中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⑵ 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⑶ 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⑷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⑸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
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
小结:这部分作者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这样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机动部分: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雨天云部分,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这两部分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体现了教、扶、放的一个过程。通过对8种云介绍顺序的讨论,学习分类说明这一显著的写作特点。云的光彩部分作为机动内容处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准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下节课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准备。)
1、摘录课文中用词准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
2、练习看云识天气,轮流发布天气预报。
3、以小组为单位,用分类说明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整体思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
【教学启示】
得:创设了学习情境,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面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较为扎实。
失:理清课文思路这一环节,用时较多(一班7分钟,二班12分钟),学生阅读勾画的学习过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学习没有全部完成,课堂练习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布置作业。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估计有些高,学情分析做的不够深入;二是说明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的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别。这也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4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它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打比方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
鉴于这种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说教法
1.结构、层次:从学生活动角度主要设计为三个环节:快速阅读整体感知——选点品读——迁移扩读。
2. 具体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联想、想象、体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快速阅读活动。活动目的——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雨、句。
(3)全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提示: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发现文章的层次结构,并由此概括出主要内容?
【方法积累】: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过渡句、总领句、段中心句、总结句),有助于发现文章层次结构,熟悉课文内容。
(4)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掌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板块之二:选点品读活动。活动目的——列表归纳云与天气变化关系,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列表分析云与天气关系——辅以图片,让学生阅读后直观感知各种云彩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对应关系。
(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2)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板块之三:课堂练习及延伸阅读。活动目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后面的方格内。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5、搜集更多的看XX识天气的谚语。
五.板书
● 板书设计
一(1)关系密切 总层次清晰
二(2—6)云 识 天气 分思路明确
三(7)意义、局限 总一目了然
说明方法:分类别 举例子打比方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式:生动说明平实说明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5教材分析:
本课特点: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会出现什么天气;重点介绍了怎样看云识天气,从两个方面来看:看云;看云上的光彩。最后说了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云的名字较多且容易混淆,学习时,搜集信息是重要步骤;本文结构清楚严密,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学习写作方法也是一个重点。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内容以科学探索自然为主题,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与兴趣。这一课时本书的第一篇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掌握一定的说明文阅读方法。
学生分析:
说明文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可以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注意身边的说明文,理解说明文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都很强,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在学了本文后,可以引导他们每天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对课文,搜集信息不难,但是要概括大意并有条理地归类,对学生来说有些难。语言赏析环节,学生对比喻、拟人等手法已经很熟悉,但是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修辞在说明文中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
4、认识说明文,掌握简单的说明方法;
5、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语境,理解、识记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梳理结构;
3、列表格,归纳整理云与天气的关系;
4、从词语、修辞等方面赏析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大自然,关注民间,关心生活。
教学重点:1、积累词语;2、快速默读,梳理结构;3、搜集、筛选信息,列表格。4、掌握简单说明方法。5、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1、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结构;
2、鉴赏语句,学习写法。
教学方法:
1、速读法:快速阅读,用笔勾画关键语句,如云的名字及其预示的天气,光彩的名称等;
2、列表格:搜集、筛选信息,最终完成表格,掌握文章内容;
3、讲授展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等展示,举例讲述;
4、分享交流:展示一些图片、谚语,帮学生理解;
6、尝试写作:仿照第一段,用比喻、排比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记词语,理思路,列表格,认识云和天气。
第2课时:了解说明文,掌握简单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化石,化石是会说话的石头,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对,化石告诉了我们那些远古的语句逝去的生命的信息。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它独特的语言,天上的云会告诉我们什么呢?【看屏幕上云的图片】【板书:看云识天气】
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记住关键词,如识记、筛选、概括等。
四、预习检测:在文中划出下列词语,朗读、解释并造句。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匀称 崩塌
弥漫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1、分组朗读,用笔勾画每段的关键语句:如云的名字,总结性概括性的语句等。
2、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修正,最终确定】
3、强调结构:总——分——总
1、最基本的经验是:_______【从文中找】
2、具体的方法,请同学们设计一张表格。【投影展示表格,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3、形象的展示:看云层图,填上云的名称。
九、小结:看云识天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是看着文字来看云、看天气的,以后,我们要把这种智慧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关于作者是如何让为我们说明的,下节课来看。
七、作业:A: 1、积累词语;2、完成《全效学习》
B: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并解释。
第二课时
由结构图导入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1、说明文定义:介绍事物或事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说明文特点:知识性。
3、说明文分类: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重点讲述】
5、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作诠释、引用(诗文)【举例介绍】
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区别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示例: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修辞手法:比喻——作用:生动形象。
说明方法:打比方——作用:清楚的说明卷云的形状,洁白和轻盈。
1、选举赏析【学生自由选句、赏析】
2、仿写第一段: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
【示例】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宁静无比。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被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步;有的像卧佛,神态安详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莽,在流云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六、作业:仿写第一段。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6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2)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
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
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①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③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④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⑥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段。
2、《看云识天气》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三、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复习说明方法,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四、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五、学情分析:
朗读能力方面方言较重,对语文学习来说是一大障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六、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
实践提高。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部分
(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图表:提高效率。)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播放录像片段《天气预报》。
2、谈谈张掖的天气。(收听或收看)
3、出示《苏轼避雨》,引出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2)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3)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由《天气预报》和《辛弃疾避雨》视频和动画片段,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发布“张掖天气预报”这一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获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经验判断等方面,要注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注音:峰峦 一霎间 预兆 征兆 弥漫 轻盈 月晕
2、抽查朗读:(2)(5)(7)。
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4)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5)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
四、探究质疑,学习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
雪的预兆?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小结:这部分作者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这样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机动部分: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
组合作学习,交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
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雨天云”部分,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这两部分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体现了教、扶、放的一个过程。通过对8种云介绍顺序的讨论,学习分类说明这一显著的写作特点。“云的光彩”部分作为机动内容处理。)
五、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准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下节课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准备。)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用词准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
2、练习看云识天气,轮流发布天气预报。
3、以小组为单位,用分类说明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整体思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
教学启示
得:创设了学习情境,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面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较为扎实。
失:理清课文思路这一环节,用时较多(一班7分钟,二班12分钟),学生阅读勾画的学习过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学习没有全部完成,课堂练习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布置作业。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估计有些高,学情分析做的不够深入;二是说明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的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别。这也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7一、设计指导思想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听障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由于运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这是和作者的观察和本身的文学功底分不开的。所以,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听障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普遍较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极差。阅读是其获得文字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听觉缺陷及手势语的局限,尽管他们学会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却不能写出通顺、自然、有条理的语言,这种语言的欠缺又直接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语言训练,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并学习运用,发展聋生的语言,提高其综合素质。这种听力的缺陷还减少了聋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使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而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如果没有老师积极引导,他们很难了解到学校以外的事情。因此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自觉主动地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根据听障学生的特点,将知识目标定为:
1、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加深对看云识天气知识的了解。
2、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方法,积累运用比喻句。
3、了解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以及总——分——总的说明文的结构。
能力目标定为: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过程和方法目标定为:
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定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着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五、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新教材第一、二册不强调文体的学习而是强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故将《看云识天气》一文的重难点定为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并积累语言。
1、对于云的认知不是重点,但将网络上的丰富的知识、图片等引入课堂却能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制作课件
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理清结构。
3、通过欣赏云图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前准备的看云小短文比较并体会课文中使用比喻、谚语等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4、最后利用网络上的丰富知识拓展延伸。
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地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法、启发式谈话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七、学法指导。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进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训练用多种方法自学课文。
八、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特点和课文内容,共设计三个课时。
课前需要做的准备
1、预习生字和生词,将查完字典后还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课前上交给老师。
2、搜索有关天气的谚语、成语和优美的句子,写在摘抄本上。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疏通课文,整体把握。
猜一猜:我是谁?
爱花的孩子说我像朵花,谗嘴的孩子说我是个棉花糖,说我像啥就像啥,全凭你想象。蓝天是我家,任我随处荡。
从这个谜语引出云的特征,然后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既而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
1、因为聋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较差,所以必须首先疏通文本,扫清文字障碍。教师将同学们预习的时候碰到的拦路虎(词语和句子)投影在大屏幕上,由同学们先互相帮助,解决困难,比较难懂的由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方式,比如词语造句、选词填空或者将这个词语放在一个句子中,请同学们根据语境来猜测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等等来帮助聋生正确的理解语义。)
例如:严严实实:严密,没有空隙或漏洞的。
(这个词只看字典上的解释,容易使学生理解偏差,学生可能造句:他的推理很严严实实,无懈可击。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举几个恰当的例子来体现它适合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例如:箱子盖得严严实实。被子盖得严严实实。天冷了,他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藏得严严实实,谁也找不到。)
峰峦:山峰和山峦。峰峦叠嶂、峰峦起伏(学这个词主要是为了掌握后面的两个成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2、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还要用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消化,整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云和天气的关系。
3、让学生转换角色,简单讲讲如果让你来继续写作文,接下来你会怎样写?学生会谈出一些想法,有的抓住了重点,有的却没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这样就暴露了认知上的差距。找到了问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4、快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们就刚才的问题谈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帮助学生发现: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没有中心句的找关键词概括),可以很快的理清层次结构,把握课文的大意。并让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老师总结:这种结构方式:总——分——总
学法指导:根据找到的关键句(段落中心句)判断文章的结构。
学以致用,课文中其他的地方也有运用这种结构的,请同学们找出,并体会它的好处。(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试着用这种结构方式。(顺便进行作文指导,一语带过)
1、用今天学到的词语造句或者写一段话
2、作文片断训练:
任选一题:《我眼中的云》、《假如我是一片云》、要求:仔细观察,细致描绘。
一(1)关系密切总层次清晰
二(2—6)云识天气分思路明确
三(7)意义、局限总一目了然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8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意义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主要反映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层次清楚,有纲有目,抓住了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而且语言生动形象。
2.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要点,了解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通过品读课文中优美句段,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通过拓展延伸、作业布置,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快速阅读,概括要点,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针对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4.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课教学流程制作了精致的课件,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点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如谈话导入课文,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谈话过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形成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的和谐对话,而且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衔接,教学流程自然流畅。
在学生思维出现困难时,我适时使用点拨法,让学生茅塞顿开,形成师生的和谐对话。如学生自我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一环节中,我适时点拨,学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种云的特点,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云,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请学生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来介绍云,这样入情入境,学生融入了课文的学习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一个成功的导语同样也能为一节好课铺设一段通往成功之门的路。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因使用谐音双关表情达意而显得新颖别致。那么,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一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能根据什么识别天气的变化呢?预习过课文的学生会回答:云、云彩。于是我顺势导入:对,还可以能过云彩。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情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文《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
学生在小学时就背诵过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这一导语以学生熟悉的诗句导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创设一种诗的意境引入这篇科普小品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的?”我要求学生圈画出相关句子,理清文章脉络,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云的形态,云的光彩。
在这一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具体思考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云的不同形态的名称,及不同光彩的名称。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
边思考的过程中理清了课文思路,锻炼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决了教学重点。同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往往”“常常”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环节3:小组合作研读赏析
这一环节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我采用了这样四个步骤来完成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细读课文,用不同的标志标示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点和它们带来的天气情况。这样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落实。
接着,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完成对这一问题的检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方式介绍一种云或其光彩,要介绍清楚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并尽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预演,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来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对课文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并尽量使用课文原句,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行预演环节,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一环节小组交流打好了基础,避免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全班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使所有学生都受益的过程,配以课件中相应的云的形态和光彩的图片,学生对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印象深刻。步骤一、二的设计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小组讨论中,加深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进一步解决了教学重点。
学生在充分了解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介绍了这么多的云,但读来却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这时学生根据板书的要点,明确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会使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最后一个步骤是品析优美语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我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体会不同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进一步巩固了教学重点的学习。
环节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结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在这一环节我提问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预示天气。学生立刻能结合自己预习课文时所搜集的天气谚语来回答,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谚语的含义,增加了生活常识,也拓展了知识面和阅读范围。作业的布置是写一篇观察日记,意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附: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云是天气的“招牌”
薄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层次分明
形态晴朗天气
厚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条理清晰
光彩:晕华虹霞阴雨天气
意义、局限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材的认识和想法。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正。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9一、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本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因此,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抓住关键语句,深入体会本文条理清晰的结构特点,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重点难点:
考虑到《看云识天气》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说明文,阅读此类文章,学生会无从下手。于是,我决定从文章内容入手,将重点确定为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把说明文和记叙文紧紧衔接起来。十一二岁的孩子,对种类繁多的云可能会眼花缭乱,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学会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学情分析
《看云识天气》一文,选取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自然现象——云,对于这一熟悉的自然现象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初一年级的学生们了解得甚少;再者这篇文章也是他们初次接触的说明文,对学习说明文没有经验上的储备。但他们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要多鼓励,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多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告诉他们“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图表法——筛选信息,完成表格,把握内容。
圈点勾画法——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赏析。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展示,质疑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激趣导入
1.猜猜下面这则谜语,说说它打的是哪几种自然现象?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大哥最爱跑,二哥最爱哭,三哥最爱叫,四哥把灯照,五哥摸不着,模样最花哨。”
大哥____ 二哥____ 三哥_____四哥____ 五哥____
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生活积累,请准确指出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欣赏课文朗读视频,理清文章的思路。(多媒体播放视频)
出示问题:
(1)哪句话能概括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2)自主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华
虹
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表格,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
﹙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1.模拟讲述:
自读课文,认识各种云的特点及其和天气的关系,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温馨提示: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品味欣赏: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2)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印证分析。
(设计意图:本文虽是一篇科普文章,条理清楚,此题目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另一方面体会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有效使用。同时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语言既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又不失生动形象,学习时自然少不了引导学生从语言上来品味。此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本课写作特色。在此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语言生动起来的方法,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服务。)
(五)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交流课下搜集的反应天气变化的谚语。
2.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六﹚总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第二篇:《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社中语室组织编写的三年制初一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生动的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以及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文章紧密联系生活,语言生动形象,表述层次明白清晰,很适于作为典范文章进行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相关科学知识,还能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并且更能养成在学习中细致观察生活、乐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在教育领域,一个主要原则是:人们对喜欢的东西会学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学会学得更快。”这篇课文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本身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经过小组学习和师生互动,在成就自我当中让学生带着在语文课堂上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
二、说学情:
《看云识天气》一文,选取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自然现象——云,对于这一熟悉的自然现象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初一年级的学生们关心的甚少,了解得甚少;再者这篇文章也是他们初次接触说明文,对学习说明文没有经验上的储备。但他们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及本单元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这样的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本文的知识性强,但并不深奥,所以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本文的语言也很生动,因而在学习中要教给学生善用修辞、善用描写、善用谚语等写作手法。本文的结构层次条理清楚,学生中要教给学生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构思方法。
2、过程及方法:教师在教此文时,要改变过去那种拿起书就说这是一篇说明文的这种传统的旧的教学方式,因为新课标、新教材明确要求要淡化文体,学习中应练习快速阅读,准确概括各段要点的能力;练习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练习学生拓展思维,积累的能力。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当主人,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本文要善于引导学生能细心观察自然界中万事万物,从而激发学生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调动学生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感情,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
四、析教法: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它有其自身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科学知识的神奇与奥秘,从读中体会生动活泼的语言的妙处,从读中开启学生的思维,由此及彼展开丰富的联想。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快速默读与大声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快速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大声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除了读这种方式以外,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从说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说中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说中获取教材上所没有的课外知识。总之,在说中培养学生自主、大胆探究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本篇课文的教学用四个步骤来完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激趣是一个教学中不可小觑的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在教学本文时,可启发学生猜以下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大哥最爱跑,二哥最爱哭,三哥最爱叫,四哥把灯照,五哥摸不清,模样最花哨。”并由此谜语顺畅引出新课学习《看云识天气》。
(二)师范读课文,学生储存重要信息:
科普文章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知识的获得直接让学生在书上找,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老师读,学生听,这样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也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培养迅速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
可这样设计此环节: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不看书,专注的听老师读的内容,并随时记下听到的内容要点,然后全班交流听记情况,交流时,教师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强调或补充。
(三)快速浏览,巩固获得的信息,准确概括内容要点:
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真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并列出内容提要。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准确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为后面的能力训练打下基础。
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对已经提炼的主要内容做更深入的了解,并作一些旁批,列出本文的内容提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整理的内容提要,相互学习补充。最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上发言,全班交流。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它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打比方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
鉴于这种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说教法
1.结构、层次:从学生活动角度主要设计为三个环节:快速阅读整体感知——选点品读——迁移扩读。
2. 具体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3.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联想、想象、体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之一:快速阅读活动。活动目的——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雨、句。
(3)全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提示: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发现文章的层次结构,并由此概括出主要内容?
【方法积累】: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过渡句、总领句、段中心句、总结句),有助于发现文章层次结构,熟悉课文内容。
(4)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掌握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板块之二:选点品读活动。活动目的——列表归纳云与天气变化关系,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列表分析云与天气关系——辅以图片,让学生阅读后直观感知各种云彩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对应关系。
(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2)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板块之三:课堂练习及延伸阅读。活动目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后面的方格内。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5、搜集更多的看XX识天气的谚语。
五.板书
● 板书设计
一(1) 关系密切 总层次清晰
二(2—6)云 识 天气 分思路明确
三(7) 意义、局限 总一目了然
说明方法:分类别 举例子打比方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式:生动说明平实说明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3
我所说的篇目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看云识天气》。
一、设计指导思想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听障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由于运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这是和作者的观察和本身的文学功底分不开的。所以,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听障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普遍较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极差。阅读是其获得文字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听觉缺陷及手势语的局限,尽管他们学会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却不能写出通顺、自然、有条理的语言,这种语言的欠缺又直接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语言训练,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并学习运用,发展聋生的语言,提高其综合素质。这种听力的缺陷还减少了聋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使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而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如果没有老师积极引导,他们很难了解到学校以外的事情。因此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自觉主动地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根据听障学生的特点,将知识目标定为:
1、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加深对看云识天气知识的了解。
2、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方法,积累运用比喻句。
3、了解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以及总——分——总的说明文的结构。
能力目标定为: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过程和方法目标定为:
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定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着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五、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新教材第一、二册不强调文体的学习而是强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故将《看云识天气》一文的重难点定为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并积累语言。
1、对于云的认知不是重点,但将网络上的丰富的知识、图片等引入课堂却能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制作课件
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理清结构。
3、通过欣赏云图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前准备的看云小短文比较并体会课文中使用比喻、谚语等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4、最后利用网络上的丰富知识拓展延伸。
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地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法、启发式谈话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七、学法指导。
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进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训练用多种方法自学课文。
八、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特点和课文内容,共设计三个课时。
课前需要做的准备
1、预习生字和生词,将查完字典后还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课前上交给老师。
2、搜索有关天气的谚语、成语和优美的句子,写在摘抄本上。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疏通课文,整体把握。
(一)用谜语导入:(大屏幕显示)
猜一猜:我是谁?
爱花的孩子说我像朵花,谗嘴的孩子说我是个棉花糖,说我像啥就像啥,全凭你想象。蓝天是我家,任我随处荡。
从这个谜语引出云的特征,然后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既而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
1、因为聋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较差,所以必须首先疏通文本,扫清文字障碍。教师将同学们预习的时候碰到的拦路虎(词语和句子)投影在大屏幕上,由同学们先互相帮助,解决困难,比较难懂的由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方式,比如词语造句、选词填空或者将这个词语放在一个句子中,请同学们根据语境来猜测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等等来帮助聋生正确的理解语义。)
例如:严严实实:严密,没有空隙或漏洞的。
(这个词只看字典上的解释,容易使学生理解偏差,学生可能造句:他的推理很严严实实,无懈可击。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举几个恰当的例子来体现它适合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例如:箱子盖得严严实实。被子盖得严严实实。天冷了,他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藏得严严实实,谁也找不到。)
峰峦:山峰和山峦。峰峦叠嶂、峰峦起伏(学这个词主要是为了掌握后面的两个成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2、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还要用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消化,整理。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云和天气的关系。
3、让学生转换角色,简单讲讲如果让你来继续写作文,接下来你会怎样写?学生会谈出一些想法,有的抓住了重点,有的却没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这样就暴露了认知上的差距。找到了问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4、快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们就刚才的问题谈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帮助学生发现: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没有中心句的找关键词概括),可以很快的理清层次结构,把握课文的大意。并让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老师总结:这种结构方式:总——分——总
学法指导:根据找到的关键句(段落中心句)判断文章的结构。
学以致用,课文中其他的地方也有运用这种结构的,请同学们找出,并体会它的好处。(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试着用这种结构方式。(顺便进行作文指导,一语带过)
(四)作业:
1、用今天学到的词语造句或者写一段话
2、作文片断训练:
任选一题:《我眼中的云》、《假如我是一片云》、
要求:仔细观察,细致描绘。
(五)板书:
一(1)关系密切总层次清晰
二(2—6)云识天气分思路明确
三(7)意义、局限总一目了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的能力。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寻点探究,并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首先,这样来导入:上节课我们对课文作了整体的把握,跟据我们平日的观察,我们了解到,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你可以告诉大家你眼中的云是怎样的吗?然后,请几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片断《我眼中的云》,学生互评,教师点拨,师生共同修改病句。
其次,通过朗读原文第一部分进行比较。学生自主探究,找出修辞方法,合作探究体会运用修辞的好处。
接着,研读第二部分
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启发学生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找出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云?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三段,可以用读书法学习,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画画,可以列表格……)
学生交流学习方式和心得。
根据同学们所说的,进行快速圈点学习,师生共同完成这个表格。
然后对表格进行小结,(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中运用得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体会它们的好处。)(大屏幕显示)
a、作者介绍这四种云的时候是不是随便介绍的,乱七八糟?不是。那是怎么介绍的?并讨论:运用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b、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最后指导学生朗读。
3、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四、五段,比较这一段在写法上和第三段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小组讨论探究)
A教师通过这两段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另一种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用大屏幕显示)
第三段: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这四种云是依次介绍的)
聚集向前推进,越来越低,越来越厚更低更厚
第四段: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
连绵不断的雨雪
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
第五段:积云、积雨云、暴雨、冰雹或龙卷风
B设计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两段中哪里写得精彩呢?来品位语言。
C、指导学生朗读。(女生读第四段,男生读第五段)
最后,为了深入体会语言特点,锻炼听障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课堂语言训练。(大屏幕显示)课后练习二,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趣味。仿照下列事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造句:1、暮色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抄下来,仔细揣摩品味。
2、作文片断练习:《暴风雨来临之前》描写一下风雨来临前的情况。包括周围的环境、天气情况、人的活动等。
板书设计:
说明方法:分类别
举例子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三课时
用展示幻灯导入,说说这些云各是什么云?你有什么根据?(复习检查上节课的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想象作文《假如我是一片云》。师生互评、共同修改。
再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读第六七段。
1、展示幻灯,请学生有根据的推测这是哪种光彩现象。
2、体会其中谚语的意思以及作用。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谚语。
然后总结全文,设计两个问题交流:(大屏幕显示)
1、本文介绍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现象,但条理清楚,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本文语言生动,而且严谨、准确,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
最后做拓展延伸及迁移阅读
(大屏幕显示)
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其他的辨识天气变化的办法吗?
2、体会人类在认识大自然和利用大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迁移阅读《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布置作业:
走,看云去!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作出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
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4
【教材分析和处理】
1、单元教学目标:
⑴ 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⑵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⑶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① 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② 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③ 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④ 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 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⑥ 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段。
2、《看云识天气》教材分析:
⑴ 内容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⑵ 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复习说明方法,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学情分析
朗读能力方面方言较重,对语文学习来说是一大障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部分(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图表:提高效率。)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播放录像片段《天气预报》。
2、谈谈张掖的天气。(收听或收看)
3、出示《苏轼避雨》,引出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⑴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⑵ 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⑶ 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由《天气预报》和《辛弃疾避雨》视频和动画片段,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发布张掖天气预报这一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获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经验判断等方面,要注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注音: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征兆 弥漫 轻盈 月晕
2、抽查朗读:(2)(5)(7)。
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⑴ 文中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⑵ 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⑶ 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⑷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⑸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
四、探究质疑,学习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
小结:这部分作者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这样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机动部分: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雨天云部分,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这两部分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体现了教、扶、放的一个过程。通过对8种云介绍顺序的讨论,学习分类说明这一显著的写作特点。云的光彩部分作为机动内容处理。)
五、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准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下节课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准备。)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用词准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
2、练习看云识天气,轮流发布天气预报。
3、以小组为单位,用分类说明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整体思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
【教学启示】
得:创设了学习情境,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面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较为扎实。
失:理清课文思路这一环节,用时较多(一班7分钟,二班12分钟),学生阅读勾画的学习过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学习没有全部完成,课堂练习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布置作业。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估计有些高,学情分析做的不够深入;二是说明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的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别。这也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意义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主要反映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层次清楚,有纲有目,抓住了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而且语言生动形象。
2.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要点,了解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通过品读课文中优美句段,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通过拓展延伸、作业布置,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快速阅读,概括要点,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针对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4.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课教学流程制作了精致的课件,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点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如谈话导入课文,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谈话过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形成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三方的和谐对话,而且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衔接,教学流程自然流畅。
在学生思维出现困难时,我适时使用点拨法,让学生茅塞顿开,形成师生的和谐对话。如学生自我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一环节中,我适时点拨,学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种云的特点,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云,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请学生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来介绍云,这样入情入境,学生融入了课文的学习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一个成功的导语同样也能为一节好课铺设一段通往成功之门的路。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因使用谐音双关表情达意而显得新颖别致。那么,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一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能根据什么识别天气的变化呢?预习过课文的学生会回答:云、云彩。于是我顺势导入:对,还可以能过云彩。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情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文《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
学生在小学时就背诵过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这一导语以学生熟悉的诗句导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创设一种诗的意境引入这篇科普小品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请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的?”我要求学生圈画出相关句子,理清文章脉络,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云的形态,云的光彩。
在这一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具体思考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云的不同形态的名称,及不同光彩的名称。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
边思考的过程中理清了课文思路,锻炼了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决了教学重点。同时,我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往往”“常常”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环节3:小组合作研读赏析
这一环节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环节,我采用了这样四个步骤来完成教学:
首先我请学生细读课文,用不同的标志标示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点和它们带来的天气情况。这样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落实。
接着,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完成对这一问题的检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方式介绍一种云或其光彩,要介绍清楚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并尽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预演,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绍的方式来介绍云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对课文的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并尽量使用课文原句,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行预演环节,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下一环节小组交流打好了基础,避免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全班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使所有学生都受益的过程,配以课件中相应的云的形态和光彩的图片,学生对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印象深刻。步骤一、二的设计一脉相承,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小组讨论中,加深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进一步解决了教学重点。
学生在充分了解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介绍了这么多的云,但读来却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这时学生根据板书的要点,明确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会使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最后一个步骤是品析优美语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我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体会不同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进一步巩固了教学重点的学习。
环节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结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在这一环节我提问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预示天气。学生立刻能结合自己预习课文时所搜集的天气谚语来回答,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谚语的含义,增加了生活常识,也拓展了知识面和阅读范围。作业的布置是写一篇观察日记,意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附: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云是天气的“招牌”
薄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层次分明
形态晴朗天气
厚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条理清晰
光彩:晕华虹霞阴雨天气
意义、局限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材的认识和想法。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正。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是按内容来编排的。《看云识天气》属于科普说明文,具体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它和该单元其他四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一样,反映了语文和科学的关系,体现了新教材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编辑理念。
(二)三维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教学目的和要求,再联系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三维目标(屏幕显示)。
(三)重点难点
考虑到《看云识天气》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说明文,阅读此类文章,学生会无从下手。于是,我决定从文章结构入手,将重点确定为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把说明文和记叙文紧紧衔接起来。十一二岁的孩子,对种类繁多的云可能会眼花缭乱,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学会怎样看云识天气。
二、说教法
新课标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我准备用自主合作为主要教学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营造和平、民主的教学氛围。
三、说学法
当然,学生才是阅读的真正主人,教学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所以,我打算让他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教学中,我还会引导他们领悟和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四、说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我准备用以下七个步骤(屏幕显示)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这七步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既有阅读上的要求,又有方法上的提示指导。
(一)导入
上课开始,用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导入,神机妙算的军师诸葛亮看云识天气,料定三日后必有大雾。我再不失时机地插入导语,几句简短的话,吊足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跃跃欲试,顺利地过渡到下一环节:默读。
(二)默读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认知的办法,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勾画句子,训练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抓住“最基本的经验”来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突出教学重点。这些句子提纲挈领,在文中既是中心句,又是总起句。于是,水到渠成地总结出阅读与写作的一般规律。
(三)精读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决定有重点地精读。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圈点勾画,进一步了解各种云的名称、形态及其与天气的关系。鲁迅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也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些读书箴言,都强调了自主阅读最可宝贵的品格。于是,我决定采
取一个大胆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梳理清云或光彩及其与天气的关系,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享,我设计了成果展示,让学生相互启发补充,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进一步的探究开辟了道路。
(四)品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因此,在引导学生熟悉文本之后,又安排了品味语言这一环节。“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语文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达到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所以,我又安排了仿写。同时,我还准备有的放矢,让学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语言生动起来的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服务。
(五)演读
在熟悉了各种各样的云彩之后,我准备采用更个性的办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亲自预报天气,真正突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个难点,并且带给他们心理上的肯定,活动空间上的拓展和思想上的放飞!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成为真正主体的课堂,而“说”恰恰是他们充分发挥个性,表达思想的方式之一。他的课堂他作主!“民主、科学、个性”的理念,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灵魂。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打算给学生展示一段可视材料,看一看预报员是怎样从人文角度进行天气预报的。之后分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给了他们思维驰骋的空间。
(六)总结
最后,让学生漫谈收获体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七)作业
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我还要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满足于课本,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语文。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调动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说说自己熟悉的谚语。真正达到“课内长骨,课外长肉”的美好境界,让课堂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
五、说板书
课堂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板书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高度浓缩后提出的精华。这则板书(屏幕显示),选择了文中的关键词语组合而成,文字简洁,学生通过它能联想到整篇课文内容,便于抓住要领,形成整体认识。
六、说反思
新教材不强调文体的学习,而强调学生阅读概括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有意淡化说明文这一体裁,让学生用记叙文的思维模式去阅读说明文。为了增强直观性,我特意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云图片,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背景。当然,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说明文应该具有时代的气息。可设计加工文章结尾的训练(“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的兴趣。从以往的教学中,我看到了不足,但值得庆幸的是,我找到了补救的措施。让我以此自勉吧!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7
教材分析:
本课特点: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会出现什么天气;重点介绍了怎样看云识天气,从两个方面来看:看云;看云上的光彩。最后说了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云的名字较多且容易混淆,学习时,搜集信息是重要步骤;本文结构清楚严密,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学习写作方法也是一个重点。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内容以科学探索自然为主题,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与兴趣。这一课时本书的第一篇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掌握一定的说明文阅读方法。
学生分析:
说明文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可以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注意身边的说明文,理解说明文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都很强,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在学了本文后,可以引导他们每天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对课文,搜集信息不难,但是要概括大意并有条理地归类,对学生来说有些难。语言赏析环节,学生对比喻、拟人等手法已经很熟悉,但是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修辞在说明文中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
4、认识说明文,掌握简单的说明方法;
5、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语境,理解、识记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梳理结构;
3、列表格,归纳整理云与天气的关系;
4、从词语、修辞等方面赏析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大自然,关注民间,关心生活。
教学重点:1、积累词语;2、快速默读,梳理结构;3、搜集、筛选信息,列表格。4、掌握简单说明方法。5、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1、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结构;
2、鉴赏语句,学习写法。
教学方法:
1、速读法:快速阅读,用笔勾画关键语句,如云的名字及其预示的天气,光彩的名称等;
2、列表格:搜集、筛选信息,最终完成表格,掌握文章内容;
3、讲授展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等展示,举例讲述;
4、分享交流:展示一些图片、谚语,帮学生理解;
6、尝试写作:仿照第一段,用比喻、排比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记词语,理思路,列表格,认识云和天气。
第2课时:了解说明文,掌握简单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化石,化石是会说话的石头,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对,化石告诉了我们那些远古的语句逝去的生命的信息。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它独特的语言,天上的云会告诉我们什么呢?【看屏幕上云的图片】【板书:看云识天气】
二、看题目:“看云识天气”,大家想知道什么呢?这篇课文,作者会写到什么呢?
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记住关键词,如识记、筛选、概括等。
四、预习检测:在文中划出下列词语,朗读、解释并造句。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匀称 崩塌
弥漫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组朗读,用笔勾画每段的关键语句:如云的名字,总结性概括性的语句等。
2、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修正,最终确定】
3、强调结构:总——分——总
六、细读课文,整理归纳:怎样看云识天气?
1、最基本的经验是:_______【从文中找】
2、具体的方法,请同学们设计一张表格。【投影展示表格,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3、形象的展示:看云层图,填上云的名称。
七、合上课本,检验本领:【展示图片,学生看云识天气,要说明理由】
八、走向课外,感受民间:【展示关于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解释】
九、小结:看云识天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是看着文字来看云、看天气的,以后,我们要把这种智慧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关于作者是如何让为我们说明的,下节课来看。
七、作业:A: 1、积累词语;2、完成《全效学习》
B: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并解释。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回顾结构图【课件展示,叫学生来填】
由结构图导入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二、文体知识补充:
1、说明文定义:介绍事物或事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说明文特点:知识性。
3、说明文分类: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重点讲述】
5、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作诠释、引用(诗文)【举例介绍】
三、在文中找一找锁用到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四、品味赏析:品味文中写的最生动的片段或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区别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示例: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修辞手法:比喻——作用:生动形象。
说明方法:打比方——作用:清楚的说明卷云的形状,洁白和轻盈。
五、小试牛刀:
1、选举赏析【学生自由选句、赏析】
2、仿写第一段: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
【示例】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宁静无比。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被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步;有的像卧佛,神态安详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莽,在流云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六、作业:仿写第一段。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本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因此,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抓住关键语句,深入体会本文条理清晰的结构特点,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重点难点:
考虑到《看云识天气》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说明文,阅读此类文章,学生会无从下手。于是,我决定从文章内容入手,将重点确定为概括内容要点、理清写作思路,把说明文和记叙文紧紧衔接起来。十一二岁的孩子,对种类繁多的云可能会眼花缭乱,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学会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学情分析
《看云识天气》一文,选取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自然现象——云,对于这一熟悉的自然现象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初一年级的学生们了解得甚少;再者这篇文章也是他们初次接触的说明文,对学习说明文没有经验上的储备。但他们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要多鼓励,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多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告诉他们“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图表法——筛选信息,完成表格,把握内容。
圈点勾画法——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赏析。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展示,质疑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激趣导入
1. 猜猜下面这则谜语,说说它打的是哪几种自然现象?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大哥最爱跑,二哥最爱哭,三哥最爱叫,四哥把灯照,五哥摸不着,模样最花哨。”
大哥____ 二哥____ 三哥_____四哥____ 五哥____
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生活积累,请准确指出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欣赏课文朗读视频,理清文章的思路。(多媒体播放视频)
出示问题:
(1)哪句话能概括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2)自主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华
虹
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表格,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
﹙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1.模拟讲述:
自读课文,认识各种云的特点及其和天气的关系,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温馨提示: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品味欣赏: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2)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印证分析。
(设计意图:本文虽是一篇科普文章,条理清楚,此题目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另一方面体会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有效使用。同时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语言既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又不失生动形象,学习时自然少不了引导学生从语言上来品味。此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本课写作特色。在此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语言生动起来的方法,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服务。)
(五)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交流课下搜集的反应天气变化的谚语。
2. 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六﹚总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2)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
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
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①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②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③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④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⑥加强语言积累,让学生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优美的词、句、段。
2、《看云识天气》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三、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复习说明方法,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四、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五、学情分析
朗读能力方面方言较重,对语文学习来说是一大障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六、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
实践提高。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部分
(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片:增加感性认识;图表:提高效率。)
八、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播放录像片段《天气预报》。
2、谈谈张掖的天气。(收听或收看)
3、出示《苏轼避雨》,引出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2)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3)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由《天气预报》和《辛弃疾避雨》视频和动画片段,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发布“张掖天气预报”这一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获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经验判断等方面,要注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最后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注音:峰峦一霎间预兆征兆弥漫轻盈月晕
2、抽查朗读:(2)(5)(7)。
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4)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5)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
(四)探究质疑,学习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小结:这部分作者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根据事物的
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这样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机动部分: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雨天云”部分,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这两部分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体现了教、扶、放的一个过程。通过对8种云介绍顺序的讨论,学习分类说明这一显著的写作特点。“云的光彩”部分作为机动内容处理。)
(五)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准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下节课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准备。)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用词准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
2、练习看云识天气,轮流发布天气预报。
3、以小组为单位,用分类说明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整体思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
九、教学启示
得:创设了学习情境,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面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较为扎实。
失:理清课文思路这一环节,用时较多(一班7分钟,二班12分钟),学生阅读勾画的学习过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学习没有全部完成,课堂练习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布置作业。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估计有些高,学情分析做的不够深入;二是说明学生在把握文章整体的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别。这也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篇: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孝南区西河中学胡俊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本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内容组成。
下面我从七个方面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课堂的设计。
一、说教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是十二三岁,他们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生活经验缺乏,但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自尊心强,所以要多鼓励,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多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告诉他们“探究”问题的方法!
三、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因此,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②.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③.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四、说方法
教师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生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播放录像片段《天气预报》。
2.谈谈天气。(收听或收看)
3.出示《苏轼避雨》,引出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2)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3)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注音:
峰峦()一霎()间预兆()征()兆
弥()漫轻盈()月晕()
2.抽查朗读:(2)(5)(7)。
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看云可以识天气”?
(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3)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4)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5)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
﹙四﹚、探究质疑,学习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过渡: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常常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小结:这部分作者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根据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这样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机动部分:自学完成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学生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根据具体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在掌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自学完成“雨天云”部分,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能力。这两部分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体现了教扶、放的一个过程。通过对8种云介绍顺序的讨论,学习分类说明这一显著的写作特点。“云的光彩”部分作为机动内容处理。)
﹙五﹚、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准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为下节课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准备。)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用词准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
2.练习看云识天气,轮流发布天气预报。
3.以小组为单位,用分类说明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整体思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主线展开。)
六、说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板书”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板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能忽视!但板书不可过多,要简洁明了!
附: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云和天气的关系——“招牌”
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形态
光彩
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七、说依据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过去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固然没错,但在这个单
元我们不应该这样处理,因为“人教版”七年级教材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教学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这篇课文对我们农村孩子尤其有实际意义;二是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是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第四篇:《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张苗苗
教材分析:
本课特点: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会出现什么天气;重点介绍了怎样看云识天气,从两个方面来看:看云;看云上的光彩。最后说了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云的名字较多且容易混淆,学习时,搜集信息是重要步骤;本文结构清楚严密,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学习写作方法也是一个重点。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内容以科学探索自然为主题,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与兴趣。这一课时本书的第一篇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掌握一定的说明文阅读方法。
学生分析:
说明文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可以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注意身边的说明文,理解说明文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都很强,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在学了本文后,可以引导他们每天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对课文,搜集信息不难,但是要概括大意并有条理地归类,对学生来说有些难。语言赏析环节,学生对比喻、拟人等手法已经很熟悉,但是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修辞在说明文中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搜集、筛选信息,了解如何“看云识天气”;
4、认识说明文,掌握简单的说明方法;
5、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语境,理解、识记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梳理结构;
3、列表格,归纳整理云与天气的关系;
4、从词语、修辞等方面赏析语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大自然,关注民间,关心生活。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快速默读,梳理结构;
3、搜集、筛选信息,列表格。
4、掌握简单说明方法。
5、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1、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结构;
2、鉴赏语句,学习写法。
教学方法:
1、速读法:快速阅读,用笔勾画关键语句,如云的名字及其预示的天气,光彩的名称等;
2、列表格:搜集、筛选信息,最终完成表格,掌握文章内容;
3、讲授展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等展示,举例讲述;
4、分享交流:展示一些图片、谚语,帮学生理解;
6、尝试写作:仿照第一段,用比喻、排比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记词语,理思路,列表格,认识云和天气。
第2课时:了解说明文,掌握简单的说明方法,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对照课件进行讲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化石,化石是会说话的石头,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对,化石告诉了我们那些远古的语句逝去的生命的信息。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它独特的语言,天上的云会告诉我们什么呢?【看屏幕上云的图片】【板书:看云识天气】
二、看题目:“看云识天气”,大家想知道什么呢?这篇课文,作者会写到什么呢?
三、展示目标:提醒学生记住关键词,如识记、筛选、概括等。
四、预习检测:在文中划出下列词语,朗读、解释并造句。
峰峦一霎间预兆轻盈匀称崩塌
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组朗读,用笔勾画每段的关键语句:如云的名字,总结性概括性的语句等。
2、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修正,最终确定】
3、强调结构:总——分——总
六、细读课文,整理归纳:怎样看云识天气?
1、最基本的经验是:_______【从文中找】
2、具体的方法,请同学们设计一张表格。【投影展示表格,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3、形象的展示:看云层图,填上云的名称。
七、合上课本,检验本领:【展示图片,学生看云识天气,要说明理由】
八、走向课外,感受民间:【展示关于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解释】
九、小结:看云识天气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是看着文字来看云、看天气的,以后,我们要把这种智慧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关于作者是如何让为我们说明的,下节课来看。
七、作业:A:
1、积累词语;
2、完成《全效学习》
B: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并解释。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回顾结构图【课件展示,叫学生来填】
由结构图导入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二、文体知识补充:
1、说明文定义:介绍事物或事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说明文特点:知识性。
3、说明文分类: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重点讲述】
5、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作诠释、引用(诗文)【举例介绍】
三、在文中找一找锁用到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四、品味赏析:品味文中写的最生动的片段或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区别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示例: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修辞手法:比喻——作用:生动形象。
说明方法:打比方——作用:清楚的说明卷云的形状,洁白和轻盈。
五、小试牛刀:
1、选举赏析【学生自由选句、赏析】
2、仿写第一段: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
【示例】夜暮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宁静无比。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被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步;有的像卧佛,神态安详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莽,在流云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六、作业:仿写第一段。
第五篇:《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王英中学倪德文
一、简析教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章,本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一是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二是不同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本文的教学,我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是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绘制表格,了解云、云彩的特征以及天气征兆;二是巩固复习第三单元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三是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息的能力。
能力目标:1探究活动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用。
二、阐述教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以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云的变化结合启发式谈话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究法等,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要尽可能的调动学从读中探究科学知识的神奇与奥秘,从读中开启学生的思维,由此及彼展开丰富读法多样,快速默读与大声朗读、齐快速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大声朗读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
当然,除了读这种方式以外,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从说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说中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说中获取教材上所没有的课外知识。总之,在说中培养学生自主、大胆探究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阐述学法
教师的教只有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堂课的掌握至关重要。因此在上新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初步解答预习问题。在课堂上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而老师只能充当引路人的作用。指导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找出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简表的各项信息;开展美文我来读的活动,引导小组通过合作与互评方式共同探讨本文优美的句子以及本文的说明方法;当然优美的句子是离不开朗读的。
四、概说教学程序
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了六个步骤来完成。
(一)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激趣是一个教学中不可小觑的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主动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在教学本文时,可启发学生猜以下有关自然现象的样最花哨。”并由此谜语顺畅引出新课学习《看云识天气》。入法,创设情境:假设我们是诸葛亮,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示范读课文,学生储存重要信息:
科普文章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并随时记下听到的内容要点,交流时,教师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强调或补充。
认真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
对已经提炼的主要内容做更深入的了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整理的但文章语言却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排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趣味盎然,此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本课语
这一环节可这样进行: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然后然后完成题目:“本文美在因为(”提示:说出喜欢的理由,可从修辞等方面进行赏析,并说说这个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最后全班交流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令文章语言生动起来的方法,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服务。
(五)拓展思维,激发探究热情:
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首先让学生调动日常生活积累,说说自己熟悉的农谚,并谈谈对它的理解,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谚语是经验,但要准确,还是要靠科学研究”,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步:要搞好农业生产,要准确预报天气,就得靠天气预报。让学生结合书本前的彩色插图,认真观察云的其中一种,来试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着发布天气预报,先在小组交流,然后每组选代表在全班播报。学生在播报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道作点评。再让学生关注身边许多像云一样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举例说说,比如树叶落下时为什么总是背面朝天等等,从而在老师的指点下增加对“细致观察生活,提高自身能力”的认识。
这一环节,是教学中的高潮,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不仅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奇特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找准课内能力训练点,巧妙引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总结:
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热爱自然,细心观察自然,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这个内容来作课堂总结,用意很明确,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目标和方法,令学生不致产生“课文学完了,也无事可干了”的想法,内长骨,课外长肉”美好境界。
18、说反思
教学《看云识天气》以后,有以下几点思考:
1章结构等传统的做法来安排教学,学生学之厌倦,在关注科学、培养能力、养成习惯上。的阅读能力为重点。教学中可采取引导方式,在此基
2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开始激趣很重要,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进入角色,而学习过程中的激趣作用也非同小可,容易引发疲劳,产生厌战情绪,灵活运用教材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学
3二、评析我最喜欢的句子,旨在通过比喻句的搜集,从而让学生了解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并通过课后研习与练习二,学会用打比方的方法去描摹事物。
4、亮点如若发挥不好,便是最大的败笔,虽然本课教学设计是预想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有所收获,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但本人对学生学情分析不够,同时在课堂上,没有注意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调动方法,以至本堂课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本课在设计上也有不足之处,如对说明方法的讲解过于简略。
六、板书设计
www云和天气的关系——招牌
形态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及局限 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云彩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