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也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个课件的好坏,不光取决于它的精美与否,更重要的还是这个课件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如何。好的课件能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如虎添翼,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就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在应用过程中存有的弊端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符号、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能提供文本、图表等多种教学信息,能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化艰辛为平易,可将不易发现的内部结构展现出来。由于它有形有声、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从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导数学思维,调动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的热情是学好知识的动力,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势必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音乐在课件中的巧妙使用,能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在课件中加入了《数青蛙》这首歌,我让学生边听歌边把所学内容应用其中,使他们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一道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剪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互相讨论。就这样,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例如在教学“填未知加数”一课时,先用电脑出示一段小动画,配乐播放:卡通的数字7和3在一起玩,组成了算式“7+3=10”,3有事情跑掉了,出现了算式“7+()=10”、“7+(?)=10”,学生的创新潜意识被一下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6面小旗,后面划一横线,问题:再画几面就是7面了?算式“6+()=7”,学生一下就领会了:再画上1面就可以了。电脑出示第7面小旗,学生自然地在括号里填上了1。学生掌握得轻松自然,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接下来解决新课开始时的问题,学生的求知劲头更足了。电脑出示“木板上挂水壶图”,已经挂上了7个,其他都空着,让学生自己来列式,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7+(1)+(1)+(1)=10,7+(1)+(2)=10,7+(3)=10。当问学生认为那种对时,却各有拥护者。我没有对这些做法作出反应,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题:盒子里放小球,要放9个,已经放了2个,2+()=9。学生自然地把没有放进去的全数了数是7个填在了括号里。这时我趁学生思考时对图进行了修改,在空位置下面划一个大括号,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要将所有的空都数一数填上一个总数,之后学生又讨论了刚开始那样填的弊端。学生求知的整个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发展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制造 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知识不知不觉也被掌握了,创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四)、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愉快的情绪下,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让难点逐层剥离,让学生突破掌握。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创设了按题配置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了思维。
二、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的弊端与克服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克服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多媒体教学还有许多潜能和作用有待我们发掘和利用,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是有缺点和不足的,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有几个方面问题觉得必须注意克服。
(一)、留足思维时间
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机下留“情”
这里的“情”,即是“师生情”,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三)、机下留“板”
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做法,将事与愿违。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
(四)、不替代学生的动手实验
对于实验强的知识点如画长方形、作三角形的高等等,在教学中该学生动手的实验,不能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学生的操作,否则会失去学生对科学性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物操作能力、空间思维想像能力等仍然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五)、注重教育的主体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同样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同时,课件制作要注意简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角色。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这种教学的方式既是进行验证、探索的极好工具,又是创设“情境”的好帮手。它使数学许多内容推陈出新,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善于把握,难点易以突破,关键易于抓住。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只要我们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这将使我们的教学课堂达到更优化的效果,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参考文献:
[1]王丽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J].《教育学文摘》.2011年 [2]冯玉红.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2004年12月27日
[3]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中的思考及应用.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网站.2007年1月9日
第二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并能很好的解决以往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使复杂知识简单化、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由于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一年级实验教材《咏鹅》一课时,我是这样导人的(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小河边,微风轻轻地吹着柳枝,小鸟在快乐地歌唱,水中的鹅儿也在快活地叫着,就连小河里的流水也在哗啦啦地唱着歌„„。同时,播放出鸟呜、鹅叫、风吹柳枝、小河流水的音乐,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像、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诗、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美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不知不觉地有感情地背诵出这首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入情入理,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解《春天的音乐会》这一课时,播放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及春雨、春雷等自然现象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春天的美丽,春天给人们带来的_无限活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接着便进行了“强、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弱)和春雷的声音:“轰隆隆、轰隆隆”(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人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三、以情带声,感受理解歌曲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使之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在解决了重难点之后,进入到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演唱歌曲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曲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例如:我在处理歌曲《保护小羊》时,播放Flash动画,我是这样激发学生情感的:“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天气非常的晴朗,花儿张开了笑脸,小草随风舞蹈,几只小羊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来到草地上,他们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顶角,玩的可高兴了„„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一乐句?”学生看着美丽的动画情不自禁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了第一句。接着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三只狼,小羊边跑边叫,小鸟急得拍翅膀,正在这时大象来了,举起了长鼻子;狗熊举起了大手掌;小刺猬、小猎狗都来了,最后三只狼叽哩咕噜滚下了山坡。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演唱热情极为高涨,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力,同学们还创造性地使用了自制打击乐,如用铅笔有节奏地敲小盒模仿小羊的温驯,用手拍书、用筷子敲纸盒等模仿
各种动物,边演唱边敲击,培养了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四、设境表情,感受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歌咏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例如在学习《小动物唱歌》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好多同学喜欢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起伏有致,如似鸟儿在捌林中尽情地对答歌唱;有的同学扮演可爱的小猫;有的同学两手指竖起放在头顶,扮演可爱的小兔子;有的扮演小树在微风中随风摇摆等等,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人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所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自己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加快了节奏,提高了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给他们充分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鉴赏体验紧密结合,水乳交融,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歌曲中美的形象,获得美的体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想像力,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声歌唱。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 文档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它能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也能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且提供强大的图形交互和窗口交互操作,使人们能通过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显示。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复杂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中许多数学问题的教学相对小学生比较枯燥、乏味、难懂。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引入,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福音,同时也为开放形态下的教学理念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国家、社会对教育教学的重视,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多媒体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及其技术手段的普及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环境,新的手段和新的理念。但是,广大教育一线的小学教师在应该多媒体的应用技术上还不尽到位,对多媒体的认识理解、开发应用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多媒体技术和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策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是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显得犹为重要。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由于小学生年纪小,经历有限,生活经验相对贫乏,使得课堂与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也使得学生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往往有一些教师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产生了以下的运用误区:
过多的运用多媒体,会出现多媒体抢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很多课件做得过多过滥,杂而不精,或者做得非常精致,但是创设的情景对教学却并无多大帮助,而是远离了生活,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弄巧成拙:把原本应该学生练习的时间给霸占了,把原本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给占了,教师和学生成了观看者,而课件却成了课堂的主角。这样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无疑,多媒体运用在生活情景的创设再现无疑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往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如何正确的运用多媒体,在数学学习中再现生活场景?
情景是使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求知的课堂情景、成功的课堂情景,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通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数学表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场景再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变主动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引起探索数学世界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所学知识相匹配的情境,在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发现数学、理解数学。
比如教学《认识千克吨》一新授课,在让学生理解“一吨有多重”时,如果让学生直接感受是不现实的,这时可先让学生观看学生倒水进一个容积为1000升的容器片段。再现真实的情景,出现学生的采访对话:这一升的容器需要用50桶水才能倒满,一桶水拎着已经很累人了,如果50桶一起拎的话,是没人有可以办到的。这样让教学现场的学生看到数个同学忙来忙去的情景,配上背景音乐,老师叙述:同学们,在经过10位同学的的不懈努力下,这一1000升的水的重量恰好就是一吨。看同学累的满头大汗的样子,要把20千克一桶的水,倒满50桶才能将这个容器倒满,你们说这一吨水重不重?
此情此景,激发了学生的临场感,加上教师的解说,使学生联想到刚刚体验一桶水的重量,进而联想到一吨有多重。这样的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代入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以上课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运用多媒体手段鲜明得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仿佛坐在家中学习:热闹的场景、动人的解说、还有动画演示,将本来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仅仅只运用了一个简短的视频,却再现了一段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乐中学,赏中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简单化、趣味化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可以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创设生活化的情景、真实的意景,这在客观上造就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为兴趣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为学生所的客观环境的不同,学生所处的状态与传统课堂环境下的状态自然也不相同。
传统的教学手段下,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所接触到信息总量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不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条件下,信息交互更为频繁,教学环境更为复杂,学生在处于这样一种环境下,其思维与能力都必将得到更多的锻炼与成长。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复杂,每个人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和得到发展,不仅需要有基础性的知识与一般能力,更需要有对变化环境的判断能力、在多种可能性面前的选择能力、把握时机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决策能力以及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主动改造环境和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意识与决策能力。”
教师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饱满的信心,再加上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化繁为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这样一来,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问题,就显得简单、有趣多了。
当然,在运用的同时,教师必须清楚多媒体运用的目的:不在于简化数学,而是为了让便于学生的理解,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造成这样的误区:要么代替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要么代替了学生思维过程,以下是一则误区案例分析: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新授课时,过多地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把生日会分饼干的情景以动画、PPT与录音带入数学课堂。先是利用幻灯图片的形式,屏幕显示桌子上放着一个圆形蛋糕,2个小学生围在桌子旁,一位阿姨提出问题:怎样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平均切分蛋糕,认识到平均切分后,每一份蛋糕的大小一样。然后阿姨把一份递给了小红,等小红吃完了,阿姨又提出问题:小红吃了这个蛋糕的多少?让学生在分蛋糕的情境中认识到小红吃了半个蛋糕,就在此时,阿姨告诉学生,小红吃了半个蛋糕,用数字表示为,读作二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占了其中的一份。就这样,最后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将平均的分的图片重现。
这样,尽管地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的问题,但是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只被一张张PPT牵着鼻子走,如走马观花般过了教学环节,其间,学生的思维是“死”的,只是一味的被灌输,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其实,课堂上的教师的随机应变,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计算机是无法与之代替的。讲台前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开启智慧的大门。如果老师仅仅是把课堂上的主要活动变成操作鼠标,学生的主要活动变成了看屏幕,画面频频变换,学生目不暇接,而思维却处于休眠状态,学生除看到了几个好看的画面,记住了某个事物个别的、零散的特征外,一无所获,根本没有思考活动的参与,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依赖性”、“惰性”,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用学生的发展、成长。那么如何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简单化、趣味化呢?
1.根据不同年段的教材重难点,设计不同的多媒体
中高年级的教材往往较为复杂抽象,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简化教学以更为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便成为了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关键与难点。
在教学五年级数学《找规律时》,正确的运用教学媒体就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变的生气十足。
以下是一个运用PPT动画实现的开放导入教学片段:
师:出示第一个图片:圆圈。提问:大家猜一猜,下一个图案可能是什么形状? 生:是圆圈!是方块!
(教师一边出示图形,一边让学生猜测下一个图形)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这些图形里有些是圆圈,有些是方块,猜一猜,下一个出现图形将会是? 生:方块 师:再下个? 生:圆圈!
(在投影出一部分图形之后,教师适时追问)
师:现在你能确定下个图形是什么形状了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一定是圆圈。因为前面是按照2个圆圈2个方块这样的规律出现的,所以这次一定是圆圈。
师小结:刚刚大家在猜的时候还不能一下子猜对,而这次同学们为什么都猜是圆圈呢? 生:因为这个图形出现是有规律的。
师:看来这些圈出现的次序是有一定的规律,按照这样的排列规律我们就能马上说出下个图形是哪一个。在生活中,只要大家留心观察,象这样有规律的图形和物体还有很多。
尽管本片段中,多媒体的运用只是简单的PPT,但是结合了教师的提问设计,使得这个教学设计甚为有意义,学生通过观察逐个出现的图形,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猜想,最终经历探索,找到了规律。只是简单的一个媒体运用,就可以达到这么好效果,说明多媒体运用并不在于运用的复杂、花哨就是好事,它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了达成更高的教学效率而存在的。
2.把握学生特点与心理,运用不同的媒体手段 学生在小学的各个阶段,对于多媒体的需求是不同的。
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一课时,迎合中年级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天性,可以设计一些利用录音,一方面以趣味生动的创设故事情景,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首先创设一个到两兄弟分吃一块饼后争论谁吃的多的一段故事录音:“一天,妈妈为两兄弟买了一个圆圆的大月饼,可是家里却有两兄弟。这时,胖弟弟对瘦哥哥说道,做弟弟的,应该多吃一点。瘦哥哥反驳道,我比你瘦,应该多吃一点。兄弟俩闹了起来,你能为他们公平的解决这个难题么?”
小小的一段录音,却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他们“听故事”的兴趣,通过讲述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短时记忆从材料中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立刻把学生带入学习和探究新知的环境,这一过程无疑锻炼了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斯多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把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勾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数学教学变的简单、有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止的数学动态化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那么怎样处理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呢?
教育教学以“人”为本,多媒体虽然有其优势,但也有其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文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它的地位是“辅助”功能。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完全服务于教学,不仅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还要考虑为教师,学生成长发展为目的设计,绝不能因为多媒体使用而改变教学的本质,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无法实现学科功能,达到育人目的。我们必须找好定位:多媒体是为各个学科教育教学服务的。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开放、互动教学,实现学科之间整合?以下是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秀案例,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优势。
1.动态呈现,创设情景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信息基本上都是以“黑板+粉笔”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试问,这种“黑加白”的课堂,能创设出多丰富的情景?能激发起多少学生的兴趣,能创造怎样的环境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显然,在多媒体支持下的条件与传统教学条件相比,优势是明显的。复习、激趣部分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一些生活中数,老师把这些数据汇总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数据(投影展示),这些数,你会读么? 生:会读。
(先显示左边的数字,让学生读出。)
师:这些数我们都认识,你有什么想为大家介绍的?
生:包含了 个,十,百,千,万这些计数单位。把个,十,百,千,万这些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观察右边的数字)
师:哦,右边的这些数很大,我们一时无法读写。怎么办? 生:需要新的计数单位了。
师:那么,请你们猜想一下,比个,十,百,千,万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哪些呢? 生:有十万,百万,还有亿。
师:看来,同学还了解的真多。那么十万,百万,千万究竟有多大呢?在这之前,我们已经知道了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课件展示一千个小方块组成一个大正方体,每次出现10个一排大正方体表示为一万)如果一万一万的数下去,一万,二万,三万„„多少个万是十万呢? 生:十个一万就是十万。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十万很大。„„
这样一个教学片段,教师把课外学生自己搜集的数据加以呈现,从而有机的创设出了情景问题:如何认识这些数的读写?学生由生活情景入手,考虑到这些大数目的搜集环境与背景,从而加深了大数目的认识与理解。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处于丰富的生活情景下,学习兴趣会特别浓厚,但由于知识经验上的差异,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各不相同。传统的教学情节,因为有着教师的口述引导,问题的提出总具有一定的暗示性与较强的指向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大问题的创设下,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手段,直接接触教学信息,避免了教师的口述,避免了许多小问题的产生,这样,学生按照媒体提高的教学材料,利用媒体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更为开放的。”
2.人机互动,创设思考性、游戏性的舞台
技术是为支持教学而服务的,整合不代表技术的滥用,误用,更不能用技术来取代学科教学。由此,笔者联想到了有些公开课,为了突显其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不惜制作“假网页”、“假课件”,让学生“可见既可得”,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互动环节也丝毫不差。却不知,这样的教学是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只是图有其表,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最终还是要看技术能否用得恰到好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使各种教学互相协调,互相促进,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需要适时、适用和适度。
网络搜索,深化活动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很多大数,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象这样的大数,你们想不想一起来找一找这些数?
生:想。
师:好谁先来说说,你想搜索关于哪些方面的数? 生:人口,面积。
师:下面,就请大家通过互联网搜索关键词,找一找这些在生活中的大数目。师:请同学们仔细听清楚要求:
1,通过交流互动平台,复制你需要搜索的关键词.2,使用百度搜索平台,将你搜集的结果上传到论坛上。注意叙述完整。听清楚要求了么?
(学生开始搜集信息,到论坛上传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互联网得到了这么多数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数据。师;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觉?这些数据,你都会读会写这些数么?说说 你可以怎么样写?
生1:我是根据数位顺序表来写的,比万的大的就是十万,所以他比万要多一个零。有5个零。师:同意么?
生2:万级,个级的写法。
以解决生活中发现的一些大数的认识为契机,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将他们对万以内的数感发掘出来,从来进一步学习十万,百万,千万。通过PPT中一千个小正方体的认识,进而认识一万,知道10个一万就是十万。在知道十万,百万,千万的数位顺序后,学生还不满足。这时,教学进程被学生驱动,让他们提出百度搜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比如:我国人口,面积,速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接触,了解大数。加深对大数的体验认识。在谈完对搜集到的大数的理解后,教师就着眼于教学目标,以教学的高效为原则,通过网络这一便捷的环境,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网络环境下的技术整合不是为了上网络课而上的,所有的网络环境与便捷条件应该都是为了体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在这一片段的教学,教师没有运用到很华丽的课件,只是最大程度的运用PPT课件,调动学生的发现规律,然后以网络为媒介,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把握课堂的高效,体现网络技术在数学学科整合中的优势。
3.反馈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要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呈现学生各个层次的回应并有效反馈,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是必然的。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开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互动,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都能以各种新颖独特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至此,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如在《认识整万数》这一内容的新授课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练习题放在交互式的论坛,分为不同难度的A、B、C三类练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相应难度的练习题。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新颖的练习方式,激发出学生挑战自我,力压同窗的勇气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形成生生互动。同时教师也通过论坛平台,在第一时间知晓学生对整堂课学习的反馈情况,为把握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方向。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
确实,多媒体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了,可是,其应用现状是怎样的?这里以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调查材料为研究,对多媒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作如下分析:
(一)存在问题 1.目的单过于单
一调查材料中表明,有55%的教师认为,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仅仅只是为了方便减少教师的板书,为了取代挂图的使用。还有30%的教师认为使用PPT可以使学生更清晰看到布置的作业题。
2.内容不适宜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0%的学生觉得有些课程并一定都需要用到多媒体,或者某些课程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应用多媒体。而一些教师的“死搬硬套”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曲解。
3.方式方法不当,效果不佳
由于受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存在明显的优劣。在调查中,有近20%的学生表示对多媒体课件没有兴趣,也有近15%的学生觉得整堂课都在看一些视频、图片,对教师讲授没有过多的关注。
(二)主要原因
1.尽管随着社会对教师重视不断提高,教育装备的普及,许多中小学都开始大量的使用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室。可是,由于学校条件与外部环境,多媒体硬件的规模小,更新慢,维护频繁,直接导致了多媒体的使用率不高,在笔者的调查报告中,就有7%的多媒体使用存在硬件问题。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小学教师定期开展了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往往由于周期过长,培训量不足而致使教师对多媒体应用技术的理解和认识都处在很低的层次。
2.一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理念上存在理解误区。有些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就应是人与人的交流,借助于多媒体被认为是一种没有实力与水平的体现。另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的使用就是为了更好在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偷懒”,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过程片面的理解为把书本知识的投影、放大。更有一些教师或者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在专业技术上不思进取,不肯学习使用多媒体。在调查中,有近25%的教师认为,不通过多媒体教学,也是可以照样达成教学目标,多媒体的出现只会“多此一举”,这种技术的运用是“可有可无”的。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应用多媒体,可是教学效果却一直不近人意,大有“偃旗息鼓”之势。
如上所述,尽管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客观条件不足的因素,但是,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误区与主观无视的态度是导致了这个现状的根本原因。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让这项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广大教师应当以积极的姿态引进多媒体到课堂教学中去。及时更新多媒体教学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具有的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不是以简简单单的呈现书本知识为目的,而是为更好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实现更高的育人价值为目标。那么如何正确的运用多媒体,使之真正“走”进课堂教学?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例为研究基础,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技巧作以下阐述。
三、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渲染气氛,营造更生动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朗读技巧与表情,试图让学生从抽象的语言艺术中去创设、领悟情景,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较为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情景、相一致的声乐,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巧妙运用声乐、动画渲染情境,让孩子置身其中,诱发和唤醒其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形象、具体。
(二)有利于教师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单位,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形成互动的关键“钥匙”就是教师对学生回应反馈做出的判断、处理。在传统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持一只粉笔与一本书,在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中,由于班级规模太大,老师很难真正掌握所有学生学习的情况。每个老师要把50%左右的时间花在板书与练习评价上,在有限的时间里,互动的时间与机会都很少:教师在课堂中赶场子一般抓紧时间“教”,最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得怎么样。而运用多媒体则能解决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不足的问题: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实现课堂信息大规模反馈的教学活动,只要一个简单方便的教学平台和一定数量上的教学资源,学生就能通过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自己创造表现机会,教师也通过媒体平台获得及时反馈,方便与学生互动交流,更好的调整教学。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比如,教师只要在课前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选择一种适用的课件,搭建一个完整的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内容的教学课件制作平台(一般使用最多的是PPT页面)。然后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将需要进行交互反馈的问题或练习等,制作成相对独立的操作单元和评价系统,或者寻找相关的视频媒体;最后链接到课件平台上,就形成了集一节课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于一体的,适合学生特点的、难易适度的,同时又能展示一种新颖课堂环境,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还能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渲染气氛,营造更生动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朗读技巧与表情,试图让学生从抽象的语言艺术中去创设、领悟情景,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较为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情景、相一致的声乐,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巧妙运用声乐、动画渲染情境,让孩子置身其中,诱发和唤醒其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形象、具体。
(二)有利于教师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单位,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形成互动的关键“钥匙”就是教师对学生回应反馈做出的判断、处理。在传统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持一只粉笔与一本书,在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中,由于班级规模太大,老师很难真正掌握所有学生学习的情况。每个老师要把50%左右的时间花在板书与练习评价上,在有限的时间里,互动的时间与机会都很少:教师在课堂中赶场子一般抓紧时间“教”,最终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得怎么样。而运用多媒体则能解决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不足的问题: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实现课堂信息大规模反馈的教学活动,只要一个简单方便的教学平台和一定数量上的教学资源,学生就能通过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自己创造表现机会,教师也通过媒体平台获得及时反馈,方便与学生互动交流,更好的调整教学。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比如,教师只要在课前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选择一种适用的课件,搭建一个完整的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内容的教学课件制作平台(一般使用最多的是PPT页面)。然后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将需要进行交互反馈的问题或练习等,制作成相对独立的操作单元和评价系统,或者寻找相关的视频媒体;最后链接到课件平台上,就形成了集一节课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于一体的,适合学生特点的、难易适度的,同时又能展示一种新颖课堂环境,灵活调用声、像、文并茂的教学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还能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力。
总之,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它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化、生活化、简单化、动态化、趣味化的理想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令他们乐学,爱学,主动学。当然,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重在教师对此的有效运用。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教师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而是能根据教学目标,正确、有效运用多媒体完善教学设计、设计巧妙的问题和问题导入,以及构建精辟的例题讲解、典型的习题反馈互动平台。
第四篇:《浅析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毕...
浅析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龙山县第二小学:李代胜
摘要:多媒体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导入新课、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调整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其思维能力,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所难以直观表现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这种工具会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导入新课、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适时有效地调整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其思维能力,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一)借教学媒体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 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 求知欲会更加强烈, 对所学内容可以加深记忆。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使学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课本的知识,加上教师做的课件能慢动作、快动作、形象的动画能让学生对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三)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粉笔将教学内容静态地反映在黑板上。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材中静态的曲线图形隐含的运动变化因素动态化,以揭示图形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老师在多媒体上课时都做有课件,而在教室上课时需要画图或者抄写题目图或抄写题目给学生做演算,这些过程一般需要比较多的时间,而此时学生往往无事可干,课堂的效率就降低了。而有了多媒体,教师把事先做好的课件调出来,上课时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了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并且电脑作图更加准确,抄写的题目也不存在字迹不清的问题。
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我在人教版新课标数学第六册《秒的认识》的教学中就深有体会: 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
放映课件(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咱们再回到晚会现场看看: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师生一起倒计时)
师:过年真好!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生1:1秒很短。
生2:1分钟就是60秒。
生3:滴答一下就是1秒。
从学生熟悉的春晚倒计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师:秒针走一圈,分针会也什么变化?请学生猜测。
师:现在分针和秒针都指着几?
(12)
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演示的钟面秒针走动情况)
师:回想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生:分针走了一小格
师:分针走了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师板书:1分)
师(指着板书):秒针转动一圈经过60个小格,也就是60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你有发现吗? 生:1分=60秒(师板书:=)一起读读。
师:那半分等于几秒?2分等于几秒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1分等于60秒,2分就是2个60秒,所以是120秒。
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
在《九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课件演示一排小鱼很快地游过,让学生猜测有几条,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学生急切需要知道究竟有多少条鱼时,教师适时出示一排10个圈,演示每条小鱼同时钻入1个圈,只剩下1个圈没有鱼。
师:看清楚了吗,有几条小鱼在表演?
生:9条,因为还有一个圈没有鱼,比10少1是9。
接着,教师又出示第二排小鱼钻圈,并问现有多少条小鱼在表演。
生:有18条,2排是20个圈,比20少2的数是18。
生:还有一种方法,9+9=18。
师:猜猜看,下面将有几条小鱼钻圈?
生:27条,因为下面肯定还有9条,18+9=27。
生:我认为是27条,因为比30少3 是27。
生:我觉得还可能是4排,这样就会有40-4=36条。
生:还可能是5排,共有50-5=45条
„„
教师及时利用课件一一验证学生的猜想后,再让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并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9的乘法口诀,及记忆方法。
这个片断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变课本静态的主题图为动态的小鱼钻圈表演,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先猜测有几条鱼表演,再验证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到:“几个九就比几个十少几”这一规律。
(四)运用多媒体,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有些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相应的概念或公式加深理解或认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注意事项:
运用多媒体教学说到底,也只是电化教学的一个新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它只是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一切的教与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师,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工具,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是关键。
(一)不能把多媒体教学变成课件的演示过程
所有制作过课件的教师都知道,制作一个好的课件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更是如此,有时一幅动画就是一两个小时,对于一个完好的课件,构思、收集资料再制作,往往需要一周的时间。还有些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能够运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来演示物理现象,使过程更形象、更鲜活、更直观。当然,如果滥用这些手段,虽然会使课堂变得很热闹,但只是表面上的气氛高涨而已,实际效果却不理想,这是由于过多、过强的声音和动画的刺激,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基础又是各不相同,教学内容绝不可能千篇一律。而多媒体制作好以后,一般不易改动,教学被一种固定的模式所束缚,教学的内容、方式、程序都由教师安排好,为了使课顺利地进行,教师必须按上述步骤一步一步地执行,就会得到所谓的好课。但事实上课堂上是充满变数的,忽视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势必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大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率,这是多媒体在使用中最大的败笔。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到声形结合、图文并茂,将多媒体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教学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的克服教学难点,全身心地积极的、主动的、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将其所学知识主动地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就真正达到了数学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成人中师教育研究会编著,《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2)第78页
[2] ]尹宜辉 《新形势下的数学多媒体教学》 肥城市初级实验中学 【报纸】学知报 2011-03-28 [3] 梁月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育信息技术,2003(1)第35页
[4] 陈乃胜 使用多媒体教学数学的体会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报纸】学知报 2011-06-06 [6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第1页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赵常兰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反思 【报纸】中国电脑教育报 2007-10-01
第五篇: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内空提要]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制作出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它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使一些在常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生动、形象、有趣的画面、动画、声音展示得以轻松解决,并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极性和求知欲。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认为它是万能的,是最好的。每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都能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能用一种方式取而代之。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其优劣的基础之上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 教学
近几年来,利用各种电脑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得教师所喜爱,且已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课堂充满了生机,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形象。教师在课堂上也省心不少,学生也乐于课件的辅助教学,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优势是明显的,但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我们不能盲目使用,只有正确认识、精心制作、准确操作才能使得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可能一统天下。各种教学方式应该根据课的内容需要而选择合适方式搭配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很多时候,课件所发挥的作用只是替代了小黑板的作用。看看现在各种观摩课、竞赛课,几乎每堂课都用了多媒体课件,里面绝大多数课件确实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整堂课增色不少;可有的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潮,只是在让学生看动画片,显示一些图片,练习,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课件,甚至有的课件对课没帮助,反而过多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打断了学生的有序思维。我们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步骤、重点、难点,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用课件,我们始终要摆正多媒体课件的地位是辅助教学,是一件工具,就像挂图、幻灯、小黑板一样。做一套课件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如果采取其他方式能取得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何必就一定要课件呢?
“好钢用在刀刃上”,课件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展示变化规律,化静为动,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应用题和几何题目,灵活多变,挑战学生思维,演示动画过程,解题、编题,题意尽显其中,巧用随机函数,电脑判断正误,其乐无穷,练习形式多样化,有趣化,快乐学习等。
二、确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有形有色地把授课内容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设计课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其内容的选取则要以教材为蓝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又不能为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
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一堂数学课上,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题,呈现出一副迷宫内写着算式的画面,然后问:“你能计算这些题吗?”没几个学生回答。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迷宫吸引住了,根本没看到那几道算式。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而不是让课件成为一个漂亮的黑板。
三、课件制作要贴进学生生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因材施教对于课件制作来说也是一样。我们不只是单纯利用课件在完成上课任务,我们还应该通过课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在设计课件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课件中,使得课件更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贴进学生的生活,进行着无形的教育。另外我们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在生活经验,文化内涵,情感等许多方面都是有所差异的。课件的制作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在制作中就以生动,形象,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卡通形象,故事情节,一个个游戏来进行;高年级的有意注意时间长,而且对于卡通故事没有了什么兴趣,所以在课件制作上就主要以生活实际为主,反映学生所见、所闻、所想。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必要地去优化、美化程序,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但在这里,我们要注意,课件主题内容要突出,背景图,装饰图片不能过多,过亮,尤其是一些动画装饰素材更要适可而止,避免学生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
四、注重课件的可控性 这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指课件中的制作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适应动态的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的天地,同一个内容不同时间,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课件在制作时要注意课件具有应变性,而不能是一个走马灯。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我曾多次看到,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想显示问题时,结果不小心多按一次键,结果切换到了答案画面,使教师尴尬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失败。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将信息的切换定义为按一下鼠标或键盘,将课件做成直线型。这样既没有了交互性,更使其他教师不能直接使用这些课件,浪费了教学资源,而且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另一方面是指上课教师要了解课件每一个操作步骤,了解整个结构,准确及时地打开画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析画面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使教师和课件做到协调一致。可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情况下,都是电脑教师根据上课老师的要求来做课件,授课的不会制作,制作的不会授课。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只能是勉强相互协作,在效果就打了折扣。因为在双方思想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障碍,这些障碍直接影响着课件的制作时间与质量。就算课件制作出来,上课教师还要花好大一部分精力去熟悉课件的使用,加重了教学负担。因此加大教师电脑知识培训是必须的,并不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制作出精良的课件,但最起码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知道利用这个软件来做课件能达到什么程度,做出什么效果,这样的话,在电脑教师帮助制作课件时,上课教师也能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熟悉整个流程,加快了课件制作的效率,提升了课件与教学的有效整合。教师不能只是一个课件的使用者。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问题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一些教师在使用课件中,在展示了一个画面后,继续进行了教学,但内容与这个画面无关。此时的画面或声音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及时关掉,使之黑屏,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教学内容上;课件中的设计要美观,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而不单纯是为了教学,美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课件中声音的导入一般分为三种,提示音,应该清晰明了;反馈音,应该体现鼓励或表扬的感情成份;背景音,应该温和舒缓,陶冶情操,且和画面相适应。声音时间长短的设置及音量大小等细节方面也是我们要去注意的。
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才能更好使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出最高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