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学习课件: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
干部学习课件: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王健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在一起交流一个话题,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今天想跟大家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交流:第一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2013年经济工作的要求;第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的几个方面的任务。“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这段话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所强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工作的重点,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的主要任务是把立足点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这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要尽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具体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说,牵扯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需要我们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来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第一,首先是十八大提出来的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我们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家都知道,我们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五个方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五个子目标是国际竞争力明显地增强。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来说,要实现那五个目标,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的进展。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
如何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呢?要以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我们知道,十七大也提出来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时我们把它称为主题与主线。这次十八大,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了两个立足点(两个中心)。以前十七大的时候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发展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八大提出来了,立足点是什么?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得有一个立足点,立足点是提高质量和效益,有人说,这个东西是老生常谈了,早就听说了,我们以前就听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提高质量和效益,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要提高质量和效益,是不是一个回归呢?不是简单的回归,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什么叫螺旋式上升?我们当时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80年代、90年代中期以前的提法,当时中国经济的体量有多大,当时中国的产业结构和今天完全不同,因此,今天提出来的提高质量和效益,和当时提出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当中提高质量和效益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更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么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中国经济总量的排名已经到了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的结构有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质量和效益当然不是当年80年代或者90年代中期以前所提的质量和效益,而是需要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益,所以,我们的立足点是提高质量和效益。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那要怎么转变呢?转变的方式是我们一定从“微笑曲线”的低端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微笑曲线”的低端有质量、有效益吗?但是这个质量和效益是在产业链的低端的,什么质量?装配制造的质量。从产业链来说,它是最容易的,什么样的效益?产业链低端的低效益。一个企业可能挣很多钱,但是就单位产品而言,这个企业,单位产品的利润率可能是很低的,而这个企业的规模可能很大,因此老板挣钱的利润率很低,老板挣钱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但它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没有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以后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比如说,我们经常讲中国的手机,最近媒体上登了一则消息,说中国到今年的年末,中国手机出口的数量就可能达到了10亿部,但由于中国的手机企业是在产业链的低端,因此,虽然这些手机企业从总体上来说挣了很多钱,但是利润率很低,比如说,就手机而言,中国出口手机的99%都让人家给挣了,只有只挣1%,为什么中国不能够多挣一点呢?质量不够,效益不高。
我们怎么提高质量和效益呢?这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往创新研发的方向转变,比制造业能够多挣钱的,能够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是要能够生产关键的零件和组件,能够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是能够进行设计,比设计更有质量和效益的是研发(研究和开发),当然质量和效益最高的是创新,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确实实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沿着“微笑曲线”的左侧我们不断地把装配制造的能力提升,提升为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设计、研发、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持续地提高。另一方面,中国装配制造业的转型要升级,往哪儿升呢?往全球的运筹,当然,最能够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是品牌,其次是营销的模式,再其次是物流,全球的营销,品牌也好,营销模式也好,物流的形式也好,首先需要我们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往“微笑曲线”的两边延伸,首先我们要抓的是创新研发,只有创新研发,你有了自己的生产能力,有了自己的技术,第二步我们才能够把中国的产品很好地在全球进行运营,营销能够营销到世界去,当然它就离不开物流了,只有你有强大的自助,创新的技术,我们才能够有真正的自主的品牌。因此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的立足点一定是提高质量和效益,当我们从“微笑曲线”的底部往两边延伸的时候,我们的质量也提高了,我们的效益也提高了。
大家想一想,我们老是装配手机,你是挣不了几个钱的,就像大家经常讲,你一台手机,人家挣了几千,你也就挣了几块钱,剩下的钱给谁挣了,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两大公司是从手机当中直接挣钱的,一、苹果;
二、三星。中国当然要做到像苹果这样的创新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中国要是能够集中力量搞创新,做到像三星这样的公司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最近在手机市场上苹果和三星互相攻击,有矛盾,有摩擦。苹果把三星给告了,告赢了,赢了多少?赢了25个亿美元,但是三星在乎吗?不在乎,25个亿美元就是它一个月的利润,三星回过头来就干了一件事情,因为三星掌握了手机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苹果不掌握,苹果要买它的这些零部件,于是三星就把这些关键性的零部件涨价20%卖给了苹果。三星的效益比搞装配制造的人要高很多,所以中国的企业要想提高质量和效益,不能老在扩大规模上动脑筋,应该往哪儿动脑筋?应该往“微笑曲线”的两端动脑筋。“微笑曲线”的低端是装配制造,“微笑曲线”的左边是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设计、研发、创新,越往高端挣钱越多,效益越好,“微笑曲线”的右端是物流、营销、国际品牌。我买一双鞋,国际著名品牌的鞋,3000元,有人问成本多少?成本200元。为什么它能够卖3000元?因为它是品牌。做成品牌了就是效益,做成品牌了就是质量的保证,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是要从“微笑曲线”的低端装配制造往两边延伸,只有往两边延伸了,有创新研发的能力,有全球运营的能力,那中国的质量和效益就提高了,每个企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了,那每个行业中的企业质量和效益提高了。各个行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了,全国的质量和效益就提高了,不仅如此,质量和效益提高了是不是给国民收入翻一番带来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在一个装配制造部门,当手机生产,一开始手机只能挣几块钱的时候,这个企业的职工要想收入翻一番是不是很困难。而一个企业假如能够生产关键性的零部件,甚至于能够把它加价卖给国际大公司,是不是这个企业的效益就提高了,这个企业的职工的收入想翻一番是不是就有了经济基础,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个转变一定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为了提高质量和效益,我们十八大当中还有三个新的提法,一个叫“新四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这“四化”之间相互的关系是什么呢?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了,质量和效益就会提高。
第二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我国经济在中高端技术领域受到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低端技术领域则面临要素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的追赶竞争。加之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生产能力的大规模扩张转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经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这就要求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向深化改革开放和强化创新驱动,转向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向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转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应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增长转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轨道。
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进入第六个年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充满变数。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增长方式、供需关系和治理结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市场扩张速度明显放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继续依
靠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明显增大。西方主要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和体制调整力度,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技术融合形成新态势,生产方式、分工体系和市场结构发生新变化。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在中高端技术领域受到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在低端技术领域则面临要素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的追赶竞争,继续依靠大规模投入发展制造业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明显缩小。既有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被打破,反映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力量此消彼长的新格局尚在形成之中。我国要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必须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从国际环境看,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然具有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加快转移形成的动态比较优势,有利于经济更长时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正在减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显现,生态环境约束持续强化。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进程加快,储蓄率和投资率逐步调整,潜在增长水平趋于下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趋于突出,依靠大规模增加资源和要素投入、不断扩大产能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路子越来越走不下去了。总体看,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生产能力的大规模扩张
转向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经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主。在新形势下,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和要求
从宏观层面讲,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主要体现在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增长上,还体现在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加上。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并非不要数量和速度,而是要实现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否则提高质量和效益就无从谈起,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就缺乏物质基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是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速度。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求切实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做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粗放特征比较明显,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拉动,投资率长期偏高,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高投入、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发展成本就会越来越高,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即使通过增加投入把速度提升起来,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必须痛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的做法。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求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革开放以来,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去劳动生产率提高主要得益于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随着劳动力转移规模减小、速度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速率减缓,继续增加劳动力投入又受到劳动力市场供需形势变化的制约。因此,必须下决心加大科技和人力资本投入,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作用,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单位产出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仍然偏高,环境污染仍然较重,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仍然过大。必须下决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求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条件下,创造比以往高速增长时期更高的效益。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速度效益型”特征比较明显,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长都建立在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基础上。如何创造比以往高速增长时期更高的效益,是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推动经济增长转入新轨道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求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向深化改革开放和强化创新驱动,转向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向扩
大就业和改善民生,转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转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新轨道。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应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以更好地发挥我国资源要素潜力和综合配置优势。全面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破一些行业存在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强化产权保护,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改革资源环境税费制度,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中心环节。应加快推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促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支撑能力。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鼓励科技要素向企业流动,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特别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向企业转移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和人才基础。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应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持续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基础上,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拉动作用。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应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落户,鼓励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转移就业,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重点,加
快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推动产业重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布局优化,促进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更加注重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体现。应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着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快形成更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分配制度,创造条件让全体社会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富起来。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应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并网风电和光伏发电规模。加强节能与提高能效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强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