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冲刺复习课件19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81页课件

时间:2019-05-11 22:0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生物冲刺复习课件19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81页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生物冲刺复习课件19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81页课件》。

第一篇:高考生物冲刺复习课件19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81页课件

专题19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 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微生物的分离和 主要考查培养基的配制与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培养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某种微生物数量 知道微生物数量测定的方法:直接计数法、活 的测定 菌计数法、生理指标法

培养基对微生物 熟知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方法及在微生物 的选择作用 选择、分离中的作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

来生产特定的产 熟知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原理、方法、物以及微生物在 步骤及二者的关系 其他方面的应用 运用发酵加工食

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品的基本方法 测定食品加工中

可能产生的有害 记住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原理、方法 物质 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及无菌技术

【典例1】2011?新课标全国卷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 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 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为惟一 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 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 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

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________。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有灼烧灭菌、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 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 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审题视角】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以下两点: 1理解筛选菌株的关键是用原油作为惟一碳源。

2掌握微生物分离、灭菌的基本技术。【精讲精析】1选择性培养基的特点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

学物质,以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而不需要的微生物无 法生长。本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出可以分解原油的高效菌株,因 此在筛选的时候选择性培养基的碳源为原油。

2纯化微生物的方法有两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 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 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 体,这就是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 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 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 菌落。

3分解圈是原油分解之后,菌株周围形成的无原油的透明圈。菌株降解能力强,周围原油被分解得多,分解圈大。

4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灭菌的方法 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酒精灯火焰附近温度 高、无菌,因此实验操作应在其附近进行。答案:1原油选择 2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3强

4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火焰【命题人揭秘】

命题规律: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及灭菌是选修模块的高频考点, 以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为主,常用实际问题作为切 入点进行考查。

备考策略:备考时,重点要注意微生物培养知识的归纳 1细菌培养的条件: ①营养条件: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分、生长因子;识记关键:理解微生物培养需要全面的营养成分。

②环境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渗透压、pH等培 养条件。

识记关键:细胞生活环境要求适宜的条件。2作为遗传学材料的原因: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

选择、易培养、生活周期短。

识记关键:类比果蝇作为摩尔根实验材料的优点。

3培养后的注意问题:因培养物易突变,难预测其变异的利与 害,因此,实验后一定要注意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造 成环境、生态污染。

识记关键:生物实验后通常都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4灭菌、消毒对象的选择:环境、培养器具、培养基选择用合

适方法灭菌,实验操作者的衣物、双手要消毒。识记关键:微生物培养时要注意各个环境均避免污染。5分离方法与原理:微生物分离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 布平板法,可以使菌株充分分散,培养得到由单一菌株形成的 菌落,以利于选种、鉴定、计数。菌落鉴定的依据是菌落特征。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原理

【典例2】2010?海南高考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请利用相 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 ___________。

2该微生物通过无厌氧呼吸可分解_____________,产生的 终产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

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

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__________,导致发酵中 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错误是___ ______,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_________。上述发 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 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该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审题视角】解答本题三要点: 1准确记忆酵母菌的代谢特点:兼性厌氧代谢。

2装置的特点:明确充气管、排气管的应用原理、方法,以及 培养液装瓶的要求预留大约1/3的空间。

3操作过程中的排气:酒精发酵时注意密封和排气,醋酸发酵 时注意通空气。【精讲精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且只

有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欲用酵母菌发酵生产葡萄酒,需 要提供无氧的环境,所以对于实验的装置应严格控制为无氧环境。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2酵母菌能够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3甲同学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

被氧化成醋酸,发酵液变酸;丙同学错在瓶中发酵液过多,淹 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这样发酵液会从排气管流出;甲中 乙醇被氧化成醋酸,乙和丙中都能产生乙醇,所以甲、乙、丙 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葡萄醋或果醋、葡萄酒或果 酒、葡萄酒或果酒。

4乙同学由于未及时排气,导致发酵瓶中气压过大而冲开瓶塞。答案:1酵母菌2葡萄糖乙醇CO 2 3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发酵液变 酸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排气时 发酵液从排气管流出葡萄醋或果醋葡萄酒或果酒 葡萄酒或果酒4未及时排气【命题人揭秘】

命题规律: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是选修模块的高频考点。考查方 式常以具体的生产过程为切入点,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备考策略:1明确发酵的菌种来源和条件: 发酵条件 菌种来源 温度 氧气

果酒制作 空气中的酵母菌 20 ℃左右 无氧

果醋制作 空气中的醋酸菌 30 ℃~35 ℃ 连续通空气 2注意事项:在实验操作中装置的选择、装置的组装及原理、装置的共性与差异性、正确使用方法等都应是考查和复习的重 点,错误选择仪器的确认、错误组装的辨析纠错、操作不当引 起的不良后果分析等,也是需要注意的。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及无菌技术

高考指数:★★

1.2012?北京高考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 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是 否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解析】选C。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在酿酒过程中,需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 葡萄汁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酿酒环 A项 影响不大

境而受到抑制,但为了提高果酒品质,最好还 是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盐、酒和香辛料都具有防 B项 影响不大 腐、杀菌的作用

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无菌技术是获得成功

C项 的关键,培养物一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会 影响大 导致实验前功尽弃

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 D项 选择了选择培养基,本身会抑制或阻止其他种 影响不大 类微生物的生长 2.2011?重庆高考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解析】选D。A项,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是由 一种细菌增殖而来的;B项,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 胞壁而抑制细菌的增殖,对真菌没有明显作用;C项,破伤风杆 菌是厌氧菌,通入氧气会抑制其生长;D项,半固体培养基中可 以观察细菌的运动。3.2011?山东高考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

质均有抑菌作用,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1柚皮易焦糊,宜采用__________法提取柚皮精油,该过程得

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_________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2筛选乳酸菌A时可选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_接种。对新配 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________。实验前需对超净工 作台进行__________处理。

3培养基中的尿素可为乳酸菌A生长提供________。电泳法纯 化乳酸菌素时,若分离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则其分子量越大, 电泳速度______________。

4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 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_________来比较柚皮精油 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解析】1柚皮易焦糊,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柚皮精油,不宜用

蒸馏法,压榨所得糊状液体可通过过滤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2接种方法常用的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培养基 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高压蒸汽灭菌锅。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 进行紫外线消毒处理。

3培养基中的尿素可为乳酸菌A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电泳法 纯化乳酸菌素时,若分离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则其分子量越 大,电泳速度越慢。4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

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大小来比较柚皮精油和乳 酸菌素的抑菌效果。答案:1压榨过滤

2稀释涂布平板法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消毒 3碳源和氮源越慢4大小 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 高考指数:★★★★

4.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 合理的是多选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 量【解析】选A、B、C。具体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在果酒发酵后期由于葡萄糖的大量消耗,酵母菌的

A项 无氧呼吸减弱,因此形成的CO 逐渐减少,所以拧开 正确 2 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在氧气和葡萄糖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 B项 正确 解成醋酸

果酒发酵过程中随着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的增加导 C项 正确

致发酵液密度逐渐减小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越靠近瓶口处用盐 D项 错误

量越大 5.2011?江苏高考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厌氧发酵和有需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解题指南】果酒发酵是无氧发酵,果醋发酵是有氧发酵。酵 母菌和毛霉是真核生物,醋酸菌是原核生物。【解析】选D。A项错误,果酒发酵时适宜温度在18 ℃~25 ℃, 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 ℃~18 ℃,果醋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 度最高,为30 ℃~35 ℃。B项错误,醋酸菌为好氧细菌,氧气 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因此,果醋发酵为有氧发酵, 缺氧时醋酸菌的生长、增殖都会受到影响。C项错误,果酒制作 利用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有 氧呼吸产生醋酸;腐乳制作利用的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 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 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因此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 毛霉等。D项正确,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醋酸菌是细菌,它们 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6.2010?广东高考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

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恰当的做法 是多选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一直打开阀a通气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解析】选A、C。发酵的原理是:在适宜的温度、无氧条件下, 用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同时, 还产生二氧化碳,为使二氧化碳不影响发酵,多余的二氧化碳 必须及时排出。在该发酵装置中有发酵底物葡萄糖,但没有 发酵微生物酵母菌,故应在装置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所以A 正确。将阀a一直关紧是为了防止氧气进入发酵装置;偶尔打开 阀b几秒钟,是为了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过多二氧化碳,所以 C正确。如果一直打开阀a通气,则可使氧气进入发酵装置而影 响发酵,所以B错误。酒精发酵需要的温度在18 ℃~25 ℃,4 ℃时温度太低,将影响发酵的速度,所以D错误。7.2010?北京高考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

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 ℃处

【解析】选B。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在18 ℃~25 ℃。在无氧条 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发酵装置不需要接受光照,也 不能通入空气,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要适时给装 置排气。8.2009?浙江高考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下面是有关食醋和泡菜制作的实验。请回答: 1食醋可用大米为原料经三步发酵来制作: 第一步: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将原料中的淀粉分解 成_________填中间产物,然后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这一过程 可用________填淀粉指示剂来检测,因为该试剂遇淀粉呈蓝色, 遇上述中间产物呈红色。

第二步:用______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这一发酵过程中,玻 璃发酵瓶不应完全密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用______菌将乙醇转化成乙酸,这一过程_______氧气。2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 还有少量的亚硝酸。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__________ _______法,因为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______________色化合物。进 行样品测定时,还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解析】1大米经蒸熟、冷却后加入淀粉酶淀粉酶必须在大

米冷却后加入,因为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大米的主要 成分是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糊精主要含麦芽糖 等,这一过程中可用碘液或KI-I 溶液来检测反应的情况。2 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的过程中产生CO ,随反应的进行发 2 酵瓶中CO 逐渐增多,瓶内压力升高,可能引起爆裂,所以不要 2 完全密闭。醋酸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在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的 过程中消耗氧气。2泡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是乳酸和少量的亚硝酸盐,亚

硝酸盐总量达到0.3 g~0.5 g时就会引起人中毒,必须对泡菜 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其测定方法可用光电比色法。答案:1第一步:糊精碘液或KI-I 溶液 2 第二步:酵母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 ,使瓶内压力升高 2 而可能引起爆裂 第三步:醋酸杆需要消耗

2乳酸或有机酸光电比色玫瑰红作为对照 微生物的培养 1.培养基的成分 营养

概念 作用 主要来源 物质

无机化合物:CO、2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 NaHCO;凡能提供所需碳 物质和一些代谢产 3 碳源

元素的物质 物,有些是异养生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 物的能源物质

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 无机化合物:NH、铵 3 合成蛋白质、核酸 盐、硝酸盐;凡能提供所需氮 氮源 以及含氮的代谢产 元素的物质 有机化合物:尿素、牛 物

肉膏、蛋白胨等

第二篇:PPT教学课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PPT教学课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摘要: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想象、理解、记忆、应用等整个学习过程中,PPT课件可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效果的作用。如DNA复制的过程,以往需要借助挂图和详细反复的讲解学生才能想象出来,如今通过多媒体对其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难度,又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共同发展。此外,PPT以其较高的交互性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及时更开放的交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关键词:PPT课件

PPT课堂教学

生物教学

课件开发与应用

PPT课件与教学节奏

在一节生物课中使用PPT课件教学的时间方面,有78%的教师选择的是20~30分钟。有69%的学生对PPT课件的呈现节奏表示适中,也有23%的学生反映偏快,只有8%的学生反映偏慢。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师控制PPT播放时间方面还是比较适中的。

然而,在记录笔记量方面,仅有10%的学生能够记录全部;23%的学生能够记录3/4,29%的学生能够记录1/2,38%的学生能够记录1/4。通过教师问卷也发现,有28%的学生经常出现忙于做笔记的情况,有47%的学生偶尔出现忙于做笔记的情况,仅有25%的学生不会出现忙于做笔记的情况。说明PPT课件辅助生物教学,在加快了课堂的教学节奏的同时,大部分学生在做笔记的量方面却大大减少,甚至还容易出现忙于做笔记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情况。调查还发现“87%的学生认为忙于做笔记会影响自己的听课效果”,所以教师应该适当的放慢PPT课件的切换速度,让学生理解重难点的同时给予做笔记的时间,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笔记记录量减少无疑不利于课后学生课后复习。在是否同意学生复制教学课件这个问题上,正反两方老师人数基本上各占一半。正方观点主要是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老师反映,允许学生复制课件,学生不用课堂忙于做笔记,学生上课听讲效果会提高,且有利于学生复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反方观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课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部分老师反映学生对课件有依赖性,上课就不专心听讲,考试前基于课件搞突击,这样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有的认为学生条件不具备,大多没有移动存储设备。

PPT课堂中的互动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和创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是学生的组织者,是问题和资料的编写者、提供者,教师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问卷调查中发现,48%的教师和55%的教师反映PPT课堂上师生互动偶尔展开,43%的教师和37%的学生认为是经常开展,只有9%的教师和8%的学生反映课堂互动从不展开(如图2一18),说明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运用了课堂互动教学方法(如讨论、提问、课堂游戏等);然而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仍有36%的学生反映自己属于被动接受知识型,还有3%的学生属于排斥知识型。这说明PPT课堂教学中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如何更好的开展课堂互动需要广大教师认真思考

PPT课件与黑板板书

长期以来,黑板一直是我国课堂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教学媒体之一,“黑板+粉笔”成为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呈现方式,成为教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媒体虽然图文并茂,但板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课堂思维的过程,多媒体恰恰将这一步骤简化,结果学生接受虽然迅速,但“消化”不了。只有让多媒体和黑板适当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都为教学服务,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PPT课堂上仍有89%的教师使用黑板,且38%的教师经常使用。对学生的调查中,有63%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在黑板上板书,2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仅有13%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必要在黑板上板书。这个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认有必要在即课堂教学中进行板书。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写在黑板上,那么哪些知识需要板书呢?经调查发现,81%的教师和84%的学生都认为重难点知识应该在黑板上板书,仅有19%的老师和16%的学生认为热点知识和拓展性知识应该在黑板上板书。由于长期受高考教育体制的制约,老师和学生都认为重难点知识比较重要,因为这些知识是重点的考试内容,决定着高考的升学率和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拓展性知识和热点知识反而不受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重视,因为拓展性知识需要老师把握好准确性和专一性,热点知识需要老师不断跟踪关注,从而才能将两种知识融入教学内容,这增加了教师的课业负担;大部分学生认为拓展性知识和热点知识与高考考试无关,所以也不愿意关注。

PPT课件教学运用分析

(1)PPT课件与教学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形成源于实验而其发展则更依赖于实验。实验对于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开发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义。因此,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具有打破时空限制的优势,使无法开展的生物学实验教学变得直观化。因此,在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素材在这方面优势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问卷证实了上述观点,有48%的教师曾使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实验,主要用于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但75.4%的学生则认为最好是实验操作,仅有24.6%的学生认为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来代替实验。所以,在PowerPoini下的虚拟化实验是在现实条件无法达成的情况下的一个权宜之计,虚拟化的实验并不能代替真实的实验。我们的课堂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我们追求的是实验的真实性,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现象客观的存在。所以,在教室(或实验室)能力范围内,我们一定要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去开展真正的实验教学,而不是怕麻烦全部用动画的虚拟化实验代替。

关于“提高PPT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方面,41%的学生认为是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32%的学生认为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而只有13%的认为是采用哪种信息技术表现形式,只有14%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再一次说明了多媒体技术只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不是逻辑前提;兴趣是学生上好课的心理基础,强扭的瓜不甜,灌输式教学方式、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不可取;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关键。

给PPT课堂教学的改进建议主要有以下方面:(l)教学内容方面

有39人次回答了教学内容重难点要突出,其15人次提出教学内容要简化和重点化,有14人次提出要拓展知识,增加知识内容的趣味性,还有5人次提出教师讲完课后要适当总结。也有1人次提到教学内容选取以教材为主、考点为主,1人次认为PPT不利于考试,最好采用传统教学。

(2)多媒体素材运用方面

有48人次回答了多媒体素材的运用。其中36人次提出要增强课件的视听效果,9人次提出要增强课堂情境创设效果,创建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6人次提出要减少装饰性素材的运用,还有5人次提到了PPT课件色彩搭配要合理。(3)课堂教学方法方面

有17人次提出要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有6人次提到老师要利用焦点话题,更深层次的引导、讲解教学内容;有12人次提到老师要适当的放慢PPT课件的播放速度,以便于听课和做笔记;有5人次提到教师不要过度依赖PPT课件,不要只读课件,要结合板书讲解重难点;有3人次提到应多提供一些实验机会,最好能边看PPT课件演示边做实验;还有1人次课堂光线不好,PPT课件看不清楚。

从三方面的教改建议分析得出,突出教学内容重难点、增强多媒体素材的视听效果和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是学生给PPT课堂教改建议的三个重要方面。

(4)PPT课件与情境创设

PPT课件集成了多种媒体形式,而多媒体技术以其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性的优势,使其在情境创设方面有独到作用。

总之,教学媒体是物化的硬设备,而教学环境不仅有硬设备还包括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某种交互作用而体现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也要注意教学模式的设计,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每位老师在正式应用已有的共享资源之前,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以及所处的不同的教学阶段对资源作进一步的整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作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刘德亮 《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 《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 谢亚清 《多媒体与教学》 《陕西教育》 2002.3 [3] 马宁,余胜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中国电化教育》2002.1

第三篇:问题策略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

问题策略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

台州市书生中学 钱先武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生物复习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策略,对问题策略中基础性、思考性、综合性三个层次的问题进行简要说明。关键词 高中生物 问题策略

复习的目的在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建立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加强学科内各知识块之间的联系,训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五项能力要求。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是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和提高。复习课要让学生感到有新意,有新的刺激,从而有新的收获。本人在04年高考复习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问题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问题策略的意图在于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听课。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解决问题成为复习的动力。在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快乐。根据复习的安排和要求,设计的问题分为基础性、思考性和综合性三个层次。

1、基础性问题

复习的第一步应该解决基础问题。基础知识既是能力培养的载体,也是能力考查的载体。各种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学科基础知识之上的。虽然高考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但是不会有离开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所以,基础知识的落实巩固是非常重要的。

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有些试题的答案在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而学生往往出错。除了遗忘这一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些重要的关键的字词,也就是我们很多教师经常说的“学生不会看书”。

基础性问题策略,就是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转化为一些具体的问题,使基础知识问题化,把书本上的陈述句表达改为问句表达,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问题化处理,使知识点更加明确突出。针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的问题,在阅读课本之前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基础性问题虽然属于查找性质的问题,答案在书本上可以找到,但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它能够引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对落实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复习碳循环内容时,提出8个基础性问题:①物质循环概念中的物质是指什么?循环的范围在哪里?②在无机环境中碳以哪些形式存在?③在生物群落中碳以什么形式存在?循环的渠道是什么?④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哪些?⑤生物群落中碳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哪些?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⑦碳循环平衡被打破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⑧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比有什么特点?与能量流动有什么关系?

2、思考性问题

思考性问题的答案在书本上一般是不能直接找到的。要运用书本上的基础知识,通过比较、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答案。这类问题既能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的问题越有思考 2 性,对学生就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也就越容易激发思考的积极性,听课的兴致也会提高。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得知,学生普遍喜欢思考性问题。多设计一些思考性问题也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措施之一。

例如,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吗?(从化学上的可逆反应的定义和ATP与ADP转化的条件、场所入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不是可逆反应的判断。)再如,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分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交换,等位基因是怎么来的呢?是基因突变产生的,由此推理得出基因突变是根本原因。)

3、综合性问题

在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情况下,解决综合性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近几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分析发现,即使是选择题也是学科内的一个小综合。例如,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卷)第2题:“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该题综合了叶片的生长过程(包括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光合作用、矿质元素的利用等知识。

所以,在解决基础性问题的前提下,要进行综合性问题的训练。问题综合性的大小取决于解决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的范围,所需基础知识跨越课本章节的范围越大,综合性就越强。综合性问题一般是具有思考性的,但也有一些综合性问题是基础性问题的综合。

例如,在种植蔬菜时,把氮肥(NH4NO3)中的N进行放射性标记后施用,人 3 食用该蔬菜后,在尿液中检测到放射性,请简述放射性N的转移过程。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以新陈代谢和氮循环为知识背景。解题的思路是:土壤中的N→植物体内的N→植物体内蛋白质中的N→人体内氨基酸中的N→血液中NH3中的N→肝脏细胞中尿素中的N→尿液中的N。涉及课本基础知识有:①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和运输。②植物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③人体内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④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⑤人体细胞内氨基酸、蛋白质的转变过程。⑥肝脏细胞的解毒作用。⑦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其实,与此题联系较密切的知识还有:吸收水分及与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关系、合理施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食物的成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内环境的稳态、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氮循环。此外,还可以根据上述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真正做到学科内知识和能力的综合。

问题策略实施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基础性问题要“击中要害”——学生阅读课本时容易忽视的关键的字词以及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思考性问题要真正具有思考价值,难度、梯度要适中,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综合性问题要注意综合的度,既要考虑知识的综合,也要考虑能力的综合。

下载高考生物冲刺复习课件19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81页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生物冲刺复习课件19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81页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