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匠精神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感悟2
何谓教书匠?目前对教书匠的出处并没有专门考究。在百度查阅,其解释为:教书匠指教师,是建国后对教师的蔑称,也用作谑称。当前对“教学匠”看法褒贬不一。曾有人指出,为师不为匠,认为匠人面对的是木头、石块、皮鞋等物态的东西,而教师面对的确实活生生的人。持相同看法的人甚至呼吁,老师不应做教书匠,而应做教育家。听之好像很有一定的道理,感觉教师职业应是一项高大尚的职业,而不应同于“匠人”。
但细细品来,却发现他们把教书匠仅仅是看作是缺乏理想、不懂创新而仅仅是技能熟练的劳动者。探究“匠”的含义,查阅百度词条发现“匠”不仅表现为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表现为灵巧、巧妙,如独具匠心,同时还表现为一种韧劲。随着科学信息技术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世界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人们的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追求短平快或快餐模式成为当前一种社会风气。
在学校和教师行列,忙于发论文、做课题、评职称、求学历,成名成家,脱离课堂现象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专注与淡然的“工匠精神”,缺乏对教师职业至爱的情怀和素养。新时代的优秀教书匠是指以淡然踏实的职业情怀、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精湛高超的职业能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兢兢业业,扎实育人,锐意创新,乐于奉献的教育从业者。
教育是由平凡创造伟大的事业,教师是平凡中蕴藏伟大的职业。所谓平凡,是指教师的工作是细致、朴实的,而伟大是承担传承人类发展,塑造人才的重任。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我们应深知教师这一职业平凡,但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应继承发扬工匠精神,履行高职教师新使命,做一名优秀的教书匠。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笔者根据从事高职教育X余年来的切身体会,结合工匠精神特点从以下几点浅谈下自己拙见。
刻苦钻研,打造学术“匠艺”。精湛的技术,深厚的功底是教师立身之本。没有较好的造诣,很难培养一流的学生。尤其现代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知识变化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需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艺”。
这就需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不短给自己充电,不仅学习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应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这些理论与实务上的探索,有助于实现研教相长。
涵养师德,修炼职教“匠气”。工匠精神中的“匠气”是一种执著、至爱、坚守、淡然的职业素养和情怀,同时也是一种对细节、对规则的关注与恪守。教师的职业素养表现为高尚的师德。高尚的师德首要表现是爱,热爱这份教师职业,关爱每个学生。美国优秀教师布莱恩曾说过: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如果没有爱,教师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热爱和尊重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的淡定,开拓进取的意识,诲人不倦的品格,以身作则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要将修身养性作为自己必修的课程,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将对教书育人的热爱转化为行动,勤勉工作,不计得失,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用“仁爱和责任”感染学生,带动团队。
锐意创新,凝造教学“匠心”。新时代“工匠精神”体现为一种开拓、创新和追求卓越。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将这种理念和思维运用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指导竞赛中。应积极深入企业调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专业人才需求动向,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创新课程建设思路,深化课程改革,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教师品质的荣耀写照。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工匠精神,成就教师职业的辉煌应该是教师永远坚守的追求,我们应朝着这一目标奋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