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知识测试

2022-03-24 16:1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现代文学知识测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文学知识测试》。

现代文学知识测试

第一题:填空

一、1、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钱杏邨于1929年共同发起组织了上海艺术剧社。出版《艺术》《沙仑》等戏剧刊物。

2、上海艺术剧社成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新兴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

3、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基础,集合了辛酉、南国、摩登等进步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以后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4、红色戏剧开始是红军中的宣传队演出,带有官兵自我娱乐与自我教育的性质,以后又成立了专业性的八一剧团,又扩建为工农剧社。

5、红色戏剧着重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与现场鼓动,是政府与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注重即兴发挥,观众参与,具有鲜明的广场戏剧的特色。

6、田汉1935年创作的话剧《回春之曲》,全剧将抗日救亡的主线与男女主人公高维汉、梅娘始终不渝的爱情线索交织在一起。

7、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三个剧本。

8、熊佛西被认为是“北方剧坛的泰斗”。

9、上海最有影响的业余剧协会得到商人的投资,改组成中国业余实验剧团,这是继中国旅行剧团之后第二个更具规模的职业剧团。

10、李健吾1934年发表的多幕剧《这不过是春天》是他的代表作。

二、1、鲁迅1920年代所写的《不周山》后改为《补天》,编入《故事新编》中。

2、鲁迅称自己创造的古今杂糅的手法为油滑。

3、《采薇》作者写了“先王之道”的信徒、小说主人公伯夷和叔齐。

4、《采薇》中作者创造了两个与周武王类似的穿插人物小穷奇和小丙君。

5、《故事新编》是鲁迅打破文体界限,以杂文入小说的一次有益尝试,6、《故事新编》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与语调。

7、《故事新编》出版于1936年。

8、《铸剑》最初发表时名为《眉间尺》。

9、《补天》重写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意在以佛洛依德的学说来解释人与文学创造的缘起。

10、《铸剑》借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的历史传说,写黑色人替眉间尺为父报仇。

三、1、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2、浦风的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通过农民反对建筑公路的斗争,反映了国民党对苏区的围剿与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的深入。

3、臧克家第一本诗集《烙印》1933年出版,由闻一多作序。

4、后期新月派基本成员除前期新月派老诗人外,主要包括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主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

5、后期新月派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

6、十四行诗体在16世纪中叶从意大利传入英法等国后,逐渐在世界流行,闻一多将其译为商籁体。

7、戴望舒的《雨巷》被叶圣陶盛赞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8、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熟的主要园地。

9、汉园三诗人包括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10、30年代现代派诗人中新的智慧诗的作者是废名。诗作充满禅理禅趣。

四、1、张恨水认为以往章回小说对回目不太考究,他认真推敲,始创九字回目。

2、《春明外史》是张恨水唯一最接近社会言情小说定义的作品。

3、张恨水原名张心远。

4、创作《春明外史》时,张恨水主观上要走晚清社会小说的路子,在选材和情节安排上,受到《官场现形记》影响。

5、张恨水小说具有晚清社会小说特征,相当多的情节影射当时社会事件,具有明显新闻色彩。

6、张恨水小说大多都有原型,可以索引,《春明外史》中时文彦即以徐志摩为原型。

7、学界认为张恨水代表作有四部:《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

8、张恨水晚年代表作是《巴山夜雨》。

9、张恨水创作亮点是战史小说,描写常德之战的小说是《虎贲万岁》。

10、张恨水写农村故事的小说是《玉交枝》。

五、1、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派系主要有以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默闲适小品,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2、林语堂创办《论语》《人间世》及《宇宙风》杂志,以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

3、1934年林语堂用英文撰写的《吾国与吾民》成为1935年美国畅销书,深入浅出地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文化,4、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一篇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观点研究鲁迅的经典文献。

5、萧红三十年代的散文集有《商市街》和《桥》等作品,她的散文明丽、亲切、哀婉,毫无雕琢,有天籁之美。

6、郁达夫三十年代的山水游记《屐痕处处》和《达夫游记》讲究构思,以摇曳多彩的文笔编织着大自然秀美的画幅。

7、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1937年被授予《大公报》文艺奖金。

8、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记录了他的故乡湘西特异的山水景致和风土人情。

9、夏衍的《包身工》被公认为早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揭露了东洋纱厂工人生活真相。

10、开明派作家包括:丰子恺、夏丏尊和叶圣陶。

六、1、茅盾原名沈德鸿,“茅盾”是1927年发表《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2、1921年茅盾出任《小说月报》主编,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

3、茅盾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文学批评,1922年7月,他的《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是这一时期较长的论文,是关于当时小说渊源流别的综论。

4、茅盾的第一部小说《幻灭》于1927年9月发表。

5、《蚀》三部曲的故事内容取自茅盾亲身经验的1927年大革命。

6、1928年10月茅盾流亡日本,期间写成的长文为《从牯岭到东京》,阐述《蚀》的构思与写作过程。

7、长篇小说《虹》主人公是梅行素,是茅盾根据秦德君提供的个人经历与素材创作的小说。

8、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9、1941年茅盾在香港发表日记体长篇小说《腐蚀》。

10、《子夜》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形象。

七、1、贺敬之、丁毅执笔的《白毛女》成为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

2、在抗战中后期,大后方剧坛出现了一批歌颂性作品。夏衍的《法西斯细菌》堪称这一创作潮流的代表作。

3、《芳草天涯》是夏衍创作上的第三个高峰。

4、吴祖光抗战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是《风雪夜归人》。

5、田汉抗战时期的话剧代表作是抗战后写的《丽人行》。

6、杨绛被称为“喜剧双璧”的《称心如意》与《弄真成假》是雅俗共赏的话剧作品。

7、赖和被称为“台湾新文学之父”。

8、吴浊流的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是日据时代台湾社会苦难历史的“镜子”,被视为日据时期的现实主义代表性力作。

9、抗战戏剧中的暴露性作品闪现着讽刺的锋芒,具有喜剧品格,陈白尘抗战胜利后创作的《升官图》是他的代表作。

10、1944年话剧演出达于高潮,被称为“话剧年”。

八、1、1938年张天翼在《文艺阵地》发表讽刺名作《华威先生》,由此在国统区引起关于抗战文艺要不要暴露的长时间的论争。

2、钱钟书的长篇《围城》揭露抗战期间中上层知识界的众生相。书中男主人公方鸿渐。

3、路翎的八十万字长篇《财主底儿女们》是他的代表作。他笔下人物众多,但主要是两类:流浪者和知识者。

4、师陀的《果园城记》是一部出色的短篇集,具有怀旧情绪,写一个小城的历史和各种小人物的命运。

5、张爱玲成名作《倾城之恋》写华侨富商范柳原在偶然的大变动下娶了离婚再嫁的白流苏为妻。

6、苏青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写的是一个现代中国女性,如何挣脱家庭主妇的命运,走上职业妇女道路,自食其力的社会遭遇。

7、徐訏1943年长篇小说《风萧萧》连载,当年被列为全国畅销书之首,该年被称为“徐訏年”。

8、丁玲的《在医院中》通过年轻女医生陆萍被分配到一座新建医院后的感受遭遇,揭露了解放前官僚主义和农民小生产思想习气。

9、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成为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的土改小说的代表作。

10、孙犁小说表现根据地农民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歌颂美的新时代,作品具有中和之美,以他为首,后来形成了一个荷花淀派。

九、1、曹禺原名万家宝。

2、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是曹禺的《雷雨》。

3、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蘩漪。

4、曹禺式的观念和命题是“残酷”。

5、《日出》中作为现代大都市的产物与象征的高级交际花是陈白露。

6、1937年4月曹禺创作了《原野》,人们称其为曹禺生命三部曲之最。

7、1940年曹禺创作的《北京人》,实现了他“走向契诃夫”的夙愿。

8、《北京人》中曾文请从“人”变成“生命的空壳”,由此作者对没落士大夫的北京文化进行了历史的否定。

9、《原野》以仇虎从地狱里逃出来复仇为开端,剧中主人公真的实现了残酷的复仇,却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有罪感。

10、《日出》中陈白露年轻时的朋友方达生的来访,唤醒了“过去的我”及对“我的过去的故事”的回忆。

十、1、成立于1930年的左联,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它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2、以茅盾为首,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青年作家所创作的社会剖析小说,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中最重要的一支。

3、蒋光慈1925年创作了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以汪中的流浪历程,展现五四到五卅的社会矛盾与斗争。

4、蒋光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是他的代表作。

5、柔石的小说《二月》是对中国知识分子道路的思考,以主人公萧涧秋在芙蓉镇的经历为主,展示大时代下知识者的思想面貌。

6、吴组缃代表作《一千八百担》是宋氏大宗祠速写,描写地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反映当时农村经济全面崩溃。

7、萧红后期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8、茅盾称叶圣陶的小说《倪焕之》为扛鼎之作。

9、废名长篇代表作《桥》,描写小林、琴子和细竹三人微妙感情关系。

10、萧乾自叙传长篇小说是《梦之谷》。

十一、1、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生于湘西凤凰县。

2、他的文学理想“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3、沈从文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

4、《边城》里的翠翠和《长河》里的夭夭,都是作者美的理想的化身,恬静、温柔、纯净,从外表到内心皆姣好无比。

5、沈从文美学观念中,除了人性,还有神性的概念,神性即爱和美。沈从文心目中神性便是最高的人性。

6、他的自传体散文《从文自传》叙述从出生到离开湘西近20年的人生经历,是一段心和梦的历史。

7、他的两本散文集包括《湘行散记》和《湘西》。

8、沈从文自称自己是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

9、1933年9月沈从文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杂志。

10、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1964年完成《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初稿。

十二、1、巴金原名李尧棠。

2、《夜未央》描写的是俄国民粹主义者的革命生活。

3、巴金早期的人生观深受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影响。

4、巴金的《家》写于1931年,原题为《激流》,1933年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5、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6、《家》中高觉慧与鸣凤构成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另两个悲剧事件。

7、1928年巴金的处女作《灭亡》发表,主人公是杜大心。

8、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

9、《家》在结构艺术上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

10、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的长篇力作是《寒夜》,写作于1946年。

十三、1、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

2、老舍作品中唯一的爱情小说是《微神》。

3、《骆驼祥子》1936年9月在《宇宙风》杂志上连载。

4、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期间完成三部长篇小说,包括《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5、老舍1929年离英返国,途经新加坡逗留,写出长篇童话小说《小坡的生日》。

6、1932年老舍创作的《猫城记》为寓言体讽刺小说,后半部分显示了作家对革命运动的隔膜。

7、老舍写生活在古都北京的市民们,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老中国的儿女”,老舍把20世纪文学领域的庶民文学推到了高峰。

8、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的特征。

9、老舍最看好自己的小说是《大明湖》,原稿被战火所焚。

10、《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

第二题:名词解释

1、湖畔诗派:于1922年4月组成于杭州西子湖畔的湖畔诗社,成员只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四人。他们游览了西湖的名山秀水,一起写诗,结成了具有较大影响的湖畔诗派。湖畔诗人是以讴歌纯真的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性的爱与美为主题的。

2、语丝文体:得名于成立于1924年11月在北京成立的语丝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等。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3、创造社:于1921年6月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强调文学必须忠实表现作者内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和时代使命,侧重自我表现,抒情浓重,直抒胸臆。倾向于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新浪漫主义”。

4、新月诗派:得名于成立于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5、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有周作人、茅盾、许地山、郑振铎。他们注重文学的社会意义,倾向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6、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短诗,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活美的情思。主要作家有: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

7、美文:美文即小品散文,是散文诗、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的总称,属于纯文学性的散文,在“五四”时期通称美文,自由散漫、亲切庸容,行文方式是一种谈话方式。

8、文明新戏:又称为新剧,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了话剧团体春柳社,以研究新派为主,借鉴西方,注重写实性。在1910年底,成立了进化团,它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早期创造与演出模式。

第三题:简答题

一、文明新戏衰落的原

1、采用幕表制,即兴表演,没有完整剧本,角色类型化。

2商业化行为:

①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与恶俗趣味

②艺术上逐渐粗制滥造

③后期某些演员的堕落

二、周作人散文风格

1、平和冲淡是他散文最大的特点

2、语言平常,没有做作的腔调和华丽的辞藻

3、题材平常,写的尽是生活中小事

4、思想平常,写得有趣,绝不晦涩难懂,本人称之为“苦味”

三、老舍小说的“京味”

1、取材的特色:以北京为小说背景,古城景观,大杂院,小茶馆,狭窄的胡同,热闹的庙会,大街,商铺,妓院,均有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民俗风情的描写,繁缛的规矩礼节,办婚丧大事的讲排场,图阔气,“洗三”的兴师动众,节令习俗。

2、语言上的特点:斯文,雅谑的京味,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鼓词、戏曲等民间语言艺术,北京土语的运用。

3、文化心理结构上:皇都,老舍用“官样”概括北京文化特征,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致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性格上懒散、苟安、谦和、懦弱。

4、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影响。

5、北京市民文化烙印。有北京市民特有的以笑代愤的发泄,对现实不满,对自身不满的自我解嘲,借笑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一些,幽默是生命的润滑剂。

6、两面性,既迎合小市民趣味时,又流于油滑,但小说《离婚》后,变得谑而不虐,幽默成为有温情的自我批判,京白,偶尔也油腔滑调。

四、海派小说的创作特点

1、强调主观感受

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上海这个大都会的现代风景和生活。

2、情节结构独特

小说用有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叠合交错的表达式,来反映都市的繁华和喧哗。

3、描写手法新颖

海派小说不断变换新技巧,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潜意识,表现人物超我与原我的冲突。

五、“五四”乡土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1、乡土小说突破了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狭小天地,拓宽了新文学的反封建题材,使得作家的目光更多转向民众,新文学和社会生活的连结更加密切。

2、书写回忆、乡愁、风土,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作为一个潮流,一个趋势,乡土小说对于现代小说作出了一定贡献。

3、作为“为人生而艺术”的乡土作家,将五四主题内涵纳入有自己主观情感投射的轨迹的小说中。

六、茅盾小说的宏大叙事

1、描写重大历史、政治事件

①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②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斗争

③南北大战、农村经济的逐渐破产

2、描写的场面大

①吴老太爷的葬礼场面

②上海股票交易所的股民往来

3、文章整体构思庞大

①有大规模描写中国现象的作者企图

②是白色都市和赤色农村的交响曲

第四题:论述题

一、《故事新编》的创作特点

1、反讽艺术,制造差异:

暗示了一种与文体表层不同的态度,对他们矛盾的精神世界作了不动声色的反讽,以及对庄子哲学的反讽。

2、结构上的对称性:

①人物形象上:表现在英雄与小人物的对比

②作品基本理论上 :创造与毁灭,实干与虚夸,屈辱与反抗。

③古今杂糅,古今题材交错:

点染就是艺术虚构,在历史材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将现代人生活融入古人古事中,就形成了古今交融的艺术特点。

④油滑手法:

A.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B.将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事相甚至语汇织入小说中,与历史直接会面,信手拈来。

二、戴望舒诗歌的创作特点

1、东方式的爱情主题

①全部诗作共93首,收录到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共四本诗集中。半数以上为爱情诗,暗示情爱体验,如《有赠》。

②拥有“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古典情怀,是一种美丽的忧愁和伤感,自我形象多情又感伤。诗歌“有情无爱”,传统的诗歌现象,含蓄又收敛。

③重视象征和暗示手法,与中国古诗“哀而不伤”有了相通的地方。

2、传统的还乡意识

体现了“都市还乡病”,一种现代派的典型情绪。如:

①《对于天的怀乡病》表现了淋漓尽致的游子情怀,也充满了漂泊者的疲惫和向往,表现了回归大自然以求得内心宁静的理想。

②《寻梦者》表现了游子的漂泊形态。

③《乐园鸟》渗透着寻找家园的游子情怀。

3、传统的文人心态

①诗歌的情感基调总体是颓唐、忧伤、疲惫的,呈现出来的多为人生的空虚、无边的黑暗以及“病态的青春”

如《我的素描》——健康的身体,病态的心。常有着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传统心态,传统总体基调中有女性情怀和老龄化情怀,但停留在“为忧伤而忧伤”的层面。

②古典意向和圆圈式抒情结构:

A.诗歌中的意向多为亲切而自然的,大量的使用古典诗歌常用意象,体现了他的诗歌与古典诗歌的关系,实现了新诗与古典诗的融合,并直接从古典文学词汇中借用意象。

B.来头结尾相似又相同,造成回环复沓、一唱三叠的效果,如《雨巷》《我的记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团圆、完美的整体,并且首尾呼应。

三、丁西林喜剧的创作特点

1、事态幽默喜剧,以机智幽默喜剧为主,不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经常用悬念、误会、出人意料构成特殊的喜剧效果,并执着于独幕剧创作,如《一只马蜂》。

2、创作出发点不从惩恶扬善的伦理道德角度出发,而是以喜剧家的直觉来挖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构成喜剧趣味。

3、大多“无事”,构成戏剧冲突的双方,并不存在价值等级,而仅仅是观念、态度、对事物认识角度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双方不是二元对立,皆有可笑、可爱之处。

4、创作的结局往往是皆大欢喜。

四、沈从文创作中的道家思想

1、未经雕琢的野性、返璞归真

①作品引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②《边城》中的翠翠是自然生长而成的人

2、老庄哲学中的纯真自然

①《会明》中的伙夫会明懂得自足常乐

②《边城》中淳朴的湘西民族风情

3、原始的道德美德——人情味、慈悲心

作者笔下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理想化、浪漫化的、是超越悲剧的。如《萧萧》中,萧萧所处的是一个原始的社会,所信奉的是一种残缺、偏差的儒家伦理道德。事发之后,她身上并没有留下身心受损害的痕迹。作者认为,在自然下,一切事情就应该是这样自然式的。

第五题:比较题

一、京派VS海派

1、研究形态不同:

“京派”研究的形态上是追求文学独立性

“海派”的主体形态是审美乌托邦,即感性自娱和精神狂欢。

2、代表人物不同:

“京派”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

“海派”以张爱玲、钱钟书为代表。

3、描写内容不同:

“京派”审美取向对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进行描写,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小说样式。“海派”以人类非理性的生命律动着手,主张放逐情感的智性化,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

二、比较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在情节结构上的不同

《雷雨》主要体现了作者的对中国封建家庭的认识。它是闭锁式结构,结构线索分明、严谨,所有的情节变换集中在一个固定场景中,沿着矛盾与冲突的一步步发展形成了一个总的框架。是独幕剧。

《日出》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现代都市社会的认识。它是“人像展览式”结构,是横断面式的描写,以片段的方式写起,情节线索复杂,但矛盾冲突并不尖锐,主要是人生的零碎。是多幕剧。

《原野》则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精神承受力的理性探讨。

下载现代文学知识测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文学知识测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学知识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故事新编》《祝福》《狂人日记》(第一部白话小说)《野草》(散文诗集)林语堂《京华烟云》老舍“人民艺术家”《茶馆》(我国第一部出国演出的话剧)......

    文学知识

    1、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

    文学知识

    文学知识竞赛题 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B) A.王安石 B.司马光 C.欧阳修 D.苏 轼 2、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B)、 A.......

    文学知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

    汉语言文学知识

    汉语言文学知识 第一章 汉字文化、汉语表达基本知识 第一节汉字文化基本知识 一 、汉字的起源和性质 起源:楔行文字是公元前3200年苏美尔人发明的。我国古代有仓颉造字之说。......

    文学知识宝库

    1、海棠亭下重阳子"的后面一句是什么?B:莲叶舟中太乙仙2、"过五关斩六将”的是《三国演义》中的 关羽 3、"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是谁说的?D:孔子4、"......

    文学知识竞赛题

    文学知识竞赛题 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B) A.王安石B.司马光C.欧阳修D.苏 轼 2、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B)、 A.郭沫......

    外国文学知识

    外国文学类 古希腊文学: 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伊索和《伊索语言》:狐狸与葡萄,农夫和蛇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意大利文学 画坛三杰:达•芬奇——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