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综观全卷,是一份不错的试题,学生也发挥出了真实水平。
共4个小题,考点覆盖了标点符号、字形、词语、语病、诗文默写、综合性学习、课文后名著阅读等。命题的选材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文的实践性。题形设计灵活。
此题反映出一个主要问题:学生的字词基础不扎实,规范化训练缺失。比如,标点改错字和修改病句等,应该说是很常见的也是很简单的,但学生常常忽略了。
不过也给教师提了个醒:以前略有松懈的一些语法语言知识要重新重视起来。
这个部分也有点瑕疵:《游山西村》是老教材中的一首诗。
第一题是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甲《爱莲说》选自教材,学生熟悉,难易适中。材料乙选自课外,有点难度。加点词解释和填相应句子,学生拿不准。
这暴露了学生的弱点:对文言文中的实、虚词掌握不牢。像这个“肖”字,成语“惟妙惟肖”在课文中出现了。对文章整体把握不到位。比如,将兰比作什么,领悟到兰的什么品性等。
第二、三题是说明文阅读。应该说比较全面的考察了学生说明文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说明顺序、说明文内容理解、知识迁移等,很全面。
第四、五两题是记叙文类阅读。两篇文章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富含人文内涵,文质兼美,意蕴深刻,体现了文化价值和素质教育的导向。内容概括、语句品味、内容解说、理解仿写、联想迁移等,试题的设计且有开放性和创造性,换言之,题型为简答、阐释等主观性试题,大多答案要求宽泛,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难易适中。
学生在答题中很轻松,部分学生失分,究其原因大致如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较弱;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对题干的指令性内容找不准答题点;不能用简洁、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述答案;对文章深层意蕴挖掘乏力。
话题作文“风景”,没有审题障碍,基本上能扣住话题写作,不跑题。不过要写出质量上乘的作文来,还要动一番脑筋。在作文批改中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写作思路狭窄,选材单一;审题不准,扣题不严;语言表达乏文采,简单叙事;无个人见解,亦无思想深度;创新技巧篇什寥寥;为文造情,华而不实,语言空洞;书写不规范,字迹潦乱等。
对照这面镜子,也照出了一些问题: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因此,我们还要反思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努力探求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基本功过关训练,重视阅读的课内外结合,提高阅读的文化品味,倡导作文教学“多看多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第二篇: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这次期末考试试题由教育局统一命题,满分100分。从总体上以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题型设计灵活多样,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试卷。其突出有以下特点。
1、题型全面,符合考试要求,本套试题有两种题型:单项选择题(1—25题);综合分析题(第26--28题)。知识点考察全面,既有基础知识的再现,又有基本能力的提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可以说题型命制思想贴近中考试题。
2,注重双基,突出重点问题考查。
试题所考知识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历史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考查,内容涉及建国以来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重大会议的考察;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邓小平的功绩评价;建国以来外交成就与中美关系认识等。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各班90分以上最高34个,最少16个,差别很大;不及格人数相对较多,反映出我们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培优而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忽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
抽查部分学生试卷发现个别学生书写不够工整,书写潦草,个别学生乱涂乱划,试卷卷面十分混乱;问题答语不规范,专业术语模糊不清,这些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起我们注意。
三、试卷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题干设计巧妙,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如选择题中的8、14、20、25小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由于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1、5、8、14、20、22、25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所发生的历史事情记忆不准,发生混淆,像1、5、6题;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出错,像8、14、20题;个别同学审题不清,像25题没有看清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从而造成失分。
(二)综合分析题
26题考查四次农村政策的调整。学生失分在于(2)、(3)题,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发点分析认识不清,思考问题不会变通,该题实际上就是考察学生对这一政策的目的认识。
27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看图说史图D学生读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不足,光看到邓小平,没有仔细分析图中的两个时间1997年与1999年,造成不少学生错答成改革开放,未能正确回答港澳回归;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回答记忆不准确、要点不全,很多学生对于意义没有涉及造成失分。
28题外交成就考查学生失分在于记忆不准确,知识点混淆,奉行的外交政策有的学生对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回答不准确,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不少学生将其与50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发生混淆。
在分析错因的基础上,学生积极自查完善,弥补漏洞。
四、今后教学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提升教师素质
充分利用好周四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预先对下一周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教师的个人特色和学生实际,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制作出展现自己教学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多读书,多听课,多进行网络教研,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3、加强答题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第三篇: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对口升学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机电系 曹杨杨
本次语文质量检测,以语文新课标为依据,试题覆盖面广,难度较大,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试卷从字词,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下面就学生情况以及以后教学的改进等方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试卷综述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其中第1小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读音能力,但从试卷发现“拾级而上”与“物阜民丰”两个词语学生的不会读的概率比较大,做正确的较少。第2小题是字形,意在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积累情况,学生得分比较高。第3、4小题是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学生掌握得也比较扎实。第5小题考察标点符号,第6小题考查病句,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好。第7小题是语序排列,第8小题考察修辞手法,这两道题学生们做的很好。第9、10题较基础,课本内容,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第11、12小题诗歌鉴赏题,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全对的很少。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是本试卷的难点,分说明文、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精读课文当中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学生做得比较好,相对失分较多的是文言文阅读,后边的两道小问答题,比较灵活,学生得分还是可以的,只是少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至,可能得分相对较低一些。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外阅读《秋枣红儿》学生做得不尽人意,有学生都有漏题的现象,选择题忘记写答案,导致失分严重,真的很可惜。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思维不够开拓,导致现代文阅读平均6~7分。
第三部分应用文写作部分,大部分学生在收条的格式上有所丢分,还有数字的大写写不正确,跟学生练习的少相关。最后“习作”60分,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将材料看懂,立意来写,这一题富有开放性,考察学生组织、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从答卷看,大部分同学都紧扣主题,把握中心,意境开拓,卓有远见,而且书写也规范,格式正解,段落分明,有一定的写作水平。
二、问题所在
(1)平时教学对学生要求的不够严格,过高地估计学生导致错别字过多。
(2)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校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3)词语积累不够。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4)阅读与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平时要教会学生方法。并且让他们多积累。
三、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巩固识字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在做语文习题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以及认真检查的答题习惯。
4、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5、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考试过程中,对于开放性的题目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6、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 2
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7、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在做语文习题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按要求答题以及认真检查的答题习惯。
第四篇: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40人参加考试,四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二、试题结构特点
试卷共分三大部分:基础知识、阅读、习作。
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本张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本色语文,绿色语文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通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基础知识”中的第一、二、三题,学生的得分情况很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失分。第五题学生基本上能区分题型要求,就能很好但做题。第八题的回答不是很好,有些回答有些困难,这说明学生平时的词语积累不是很丰富,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让学生给老师写一条名人名言,学生的答卷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一些课外拓展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来做题。有的同学没有认真读题,要么写的答案没有一个中心,比较散,因此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数,今后应让学生认真审题然后再答题。
对于灵活性强的题,学生回答更差。如第五题阅读: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总是感到害怕,不敢去做这样的题目,因此他们不理解题意,尤其是对于理解性的题目,如:理解“顺序”的意思,学生根本不会去理解,有的学生知道意思但语言表达的不规范。对于习作“写话”让学生根据提示写出母爱是什么?学生对于这样的作文写的很空,不能写清母爱像什么,把母爱比喻成什么,从中看出学生的习作能力很差,缺少童真、童趣。作文习作普遍很好,是一篇想象作文,但还有差错,今后应加强学生的习作训练,让学生能写出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稍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体现不够。可见在这方面,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四、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素质检测,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好地反观了教师们的教学情况,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下一学段的教学,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书本上的优秀片段、包括课外的,让他们多读,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言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
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由于理解与认识的偏颇,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其人文性,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区分、认识。
3、重视运用语言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进入中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激励学生“乐于写”,引导学生“写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论水平如何,只要能坚持下来,同时教师要做榜样。从中也要运用激励措施,让学生愿意动笔写,找到写作的兴趣。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渔。
一个语文教师要承担的很多,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上下五前年泱泱大国的语言魅力,我们所做的只是滴水之功,真正将学生领进文学宝殿,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还感到自己必须善用时间,为自己充电,从而为学生当好引路人、铺路石。
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打开四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四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
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对于灵活性强,学生回答更差。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略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则瘳瘳无几。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5)学生学得太“规范”。
透过整张试卷,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如阅读题的第7小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回答。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捧着教科书、教参费力宣讲,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教学目标落实不够,训练力度不够。难怪课堂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收效又甚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该彻底加以改革了。
四、对试题的评价:
(一)、拼音。虽注重了拼音知识复习、巩固,但出题形式不新颖。等级:C。
(二)汉字。1小题“给汉字换部首再组词”,有利于学生识字辨词,且答案多元。2小题判断“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让学生在词语中识字,使其应用能力增强。等级:B。
(三)、词。此题出得很好。1小题以“一至千”这些字开头写出成语,形式新颖,且答案多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4小题要求分别写出“描写歌声好听的词”、“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这既考察了学生平时词语的积累,又考察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及辨析,且答案多元,算一个小亮点。等级:A。
(四)、句子。1小题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揣摩,查找更加准确的关联词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2小题要求学生仿写句子。这既考察了学生对原句的识别、理解,又要求学生准确仿写。这既给学生指明了方向,但又给学生留下了一定自由空间,且答案多元。3小题要求学生“把下列词语组成两句意思相同的句子”,既考察了对每个词语的正确理解,又考察了学生对词语间逻辑联系的正确把握,还考察了学生对句子语序的理解,且答案多元。4小题,要求学生“按要求写句子”,则是更注重考察学生课外阅读及各类知识的储备,且答案多元。等级:A-。
(五)、诗。1小题是重在考察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同时只写出两首之一,给学生以很大的灵活空间。2小题“由这些比喻想到相关诗句”之一,学生容易回答。等级:B。
(六)、写话。对于宣汉,每个学生都十分熟悉,都能写出她不少的美丽之处,但要以导游身份,向游客做简短的热情洋溢的宣传介绍确实不易。这既要求语言简炼,生动形象,又要求富于激情。这样的题强调了学生要特别注意观注身边的人和事,观注身边的重大变化。这样的题将激起教师和学生观注生活,观注生活中的语文的浓厚兴趣。等级:A。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是考察学生对课文的准确理解。等级:B。
(八)、阅读。要求学生在对短文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从查字典,字、词、句的准确理解,到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关问题。这样的阅读题就是为了更进一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检验教师是否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的重要标志。等级:A。
(九)、作文。要求写《我家的一个星期天》。这一作文题的设计思路是注意唤起学生对已有体验的记忆,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因为选材于学生自己的平时日记,学生马上就能想起彼情彼境,一家人是怎样过星期天的,一家人的语言、动作、表情也会历历在目,事情的经过也就一清二楚了。这个设计遵循的理念是注重体验,重视学生独特感受,拓展了学生的选材思路,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材,尊重学生特有感受,突破习作难点。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写好作文。这个设计优点是对于那些不善于选材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学生在自由选材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写作技能训练。这样既使教师指导作文有思路,引导学生有办法。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写作文的门坎,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并且又克服了学生背作文的顽症,还可以克服学生写些无病呻吟的作文。等级:A-。
虽然整套试题的灵活性增强了,但新、奇的“亮点”太少。整份试卷的等级:A-。
五、试题错误、勘误。(无)
六、教学反思。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广大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打开四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四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本次期末测试,学生对汉语拼音、生字掌握较牢,基础较好,尤其是生字词扣分较好,看来期末这段时间的强化复习收效不错。对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掌握。成语和句子都能较好的掌握,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这种题的答题方法,基本上很少丢分。此外,修改病句学生也改得不错。对国家时事大事也比较关心,关于四川地震的填空题也回答得比较好。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缺少真情实感。在这方面,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5)学生学得太“规范”。
透过整张试卷,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如口语交际)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回答。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捧着教科书、教参费力宣讲,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教学目标落实不够,训练力度不够。难怪课堂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收效又甚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该彻底加以改革了。
三、、教学反思。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5、课堂教学在“活”字上着力。
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独立见解能力,需要在课堂予以重视。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广大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第五篇: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8班)
刘仕科
期中考试圆满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本次考试试卷作一全面分析。
一、试题分析 考试的范围:
初二语文第四册一、二、五单元、附录(5首古诗、名著1篇)考题结构:
语文积累35分,阅读理解43分(文言文
15、说明文
12、散文16),综合实践12分和写作6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为150分
二、学生答题分析
(一)语文积累35分:最高分31分,最低分6分,平均得分22.37分,及格率63%。
(二)阅读理解43分
文言文15分:最高分14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8.0分,及格率54%。说明文12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7.209分,及格率54%。散文16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9.814分,及格率58%。
(三)综合实践12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8.419分,及格率61%。
(四)写作60分:最高分54分,最低分20分,平均得分44.91分,及格率49%。总体情况:最高分132分,最低分46分,平均得分100.7分,及格率79%。
三、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
(二)阅读教学中同学们学的不灵活,记忆不深,运用不好,另外,有些同学未重视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训练。
(三)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想象作文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文训练得不够,至使学生在作文明思路太窄。
(四)课外阅读面太窄.四、考试技巧指导 ........:.语文积累和综合实践.........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临场的细心。一看就会的题马上做,没有把握的题先搁着,让它“开天窗”,千万不要为两三道小题耽误过多时间。等作文写完后,再补前面的“天窗”。
文言文阅读务必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翻译句子要坚持.....“直译”,句子的实词要一个个落实,不能只译个大意。
现代文阅读要耐着性子细看数遍全文,想一想文章重点讲的是什么,这对理解文意是有帮助的。在做题时,要结合有关的词句和文章的重点,仔细推敲,斟酌答题。
作文(1)要始终扣住题意(2)要写清楚每个字,尽量减少涂改,以便凭整洁..的卷面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象
五、今后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力争避免。
㈠加强古诗文言文的背诵检查力度,分小组任命小组长,课间检查,自习检查,加强晨读力度,每天明确背诵的任务,加大默写检查力度,每周活动课型式进行古诗文背诵。
㈡加强阅读教学,继续探讨合作式阅读教学法模式,提高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加强知识点训练,注重文体知识点的训练,注重文体知识点的链接。
㈢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利用好手中的优质课堂,充分作好课堂知识的迁移。
㈣加强思维训练、紧扣中考思路,训练有关题型,增长见识,加强语文修养。
㈤作文教学中,加大话题作文训练力度。多上一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摘抄、征文活动、手抄报、优秀作品展览、多搞活动,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充分利用教材作范文。
㈥分类推进:优生促进、中等生优化、差生转化。
分期分批谈话,指导思想与方法,多关心中等生,鼓励关心差生,提高辅导质量,增多辅导次数。㈦作好复习工作。
系统疏理知识,检漏补缺,加强双基提高巩固。
2009—2010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评:
海港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紧扣新教材,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符合八年级学生期中检查的要求,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试卷。
二、试题特点:
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试题围绕初中语文课程的具体要求,从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形式对八年级第二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考查。积累及运用考查内容涉及字形、字音、修改语句、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为新闻拟标题,知识点覆盖率约达80%。同时,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所学课文古诗文背诵默写,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切合教材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现代文、文言文阅读重在检测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也是近年来水平测试的重点。试题选材注重与课文的相关联,紧扣习题要点,考察目的相同,但形式灵活。阅读理解有六段阅读材料,分别是课内文言文《陋室铭》与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课内现代文《老王》,说明文《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记叙文《只要七日暖》。考题从7小题到23 小题,能力考查分识记、理解、提炼、分析、运用几个层级,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和迁移。
3、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次写作题目是“难忘的身影”,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关注身边的人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年级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66人,参考144人,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综合能力较差,死记硬背现象尤为严重,缺乏对文字的深刻感悟,但也有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个别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从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但是有个别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2.各班学情分析
(1)一班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课堂听讲效果较好,但个体语文知识层次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且基础较好,阅读与写作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文学素养及阅读范围小,理解能力差,学习上惰性强,因此成绩提高较慢。课堂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中,有半数学生表现为厌倦写作,无话可写,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二班学生学习惰性较强,整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课堂听讲效率不高。半数学生虽课堂纪律较好但听讲效果较差,另外班级作业质量不高,总是有几名学生不交作业或补交作业。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3)三班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较差,多数学生能在课上保持稳定,不违反纪律,但听讲集中性不强,经常若有所思,提问回答不上来甚至不知老师问什么;遇到感兴趣的课文或问题效果会好些,但也仅局限于几个学生身上,他们能随老师思考、回答问题,对于报纸习题,学生知道老师肯定会讲解,所以只有几个学生会认真自觉完成,讲解习题时仍有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记录。本学期有多数学生能规范作业的书写。
(4)四班学生极端性较强,有的学生基础很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并且纪律表现极差。在进入初二年级后这种现象逐步发展为差的更加不爱学习,好的也多少受到差生的影响,使得成绩越来越差。虽然在课上多数学生听讲在状态,但只要有其他学生的影响,必有接话茬的人来附和,这几名学生经常性的不交作业。
通过以上抽样调查发现:
1.积累及运用: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基本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标中,基础知识点多、面广,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从样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典型错误:默写题中“髫”“涟”“淤”这几个字写错的较多。综合性学习题是选择,正确选项教材未涉及到,多数学生没有答对。给病句提修改意见题出错较多。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虽较以往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还不能令人满意。如5、15小题,许多学生抓不准答题的切入点,在语言组织上也不完整,因而得满分的不多。
3.学生审题意识及其领悟力不够。这一个体现在阅读题上,尤其是17、19、21、22小题。
4.半个学期的学习,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作文分数虽有所提升,但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限,一方面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另一方面体现在结构、思维逻辑上,使得作文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五、努力方向
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巩固,对文言古诗的默写有待细化、强化。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具体课时监督、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古诗文的学习复习。
2、继续语言运用和修改病句题型的强化训练。安排课时进行语言运用、修改语病的训练。
3、要加强课外阅读,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偏少,有的学生几乎没有课外阅读,仅靠语文课本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课外阅读也同样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要求上,也不能只看到开展课外阅读的困难而不去想办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有一套管理办法,有要求,有交流,有检查,有考核,才会有效果。特别是对推荐阅读的文学名著,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有书读,读原著,不能只读一点简介,只记几个人物和故事情节。
4、加大练笔力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课上,要在立意、基本的谋篇布局和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而从这次考试的作文来看,学生在审题方面
虽然问题不大,但在立意和谋篇布局方面仍有较大的问题。在文体训练中,重点还是写好规范的记叙文,要学会基本的描写方法和叙述方法。
初二年级语文组
孙凤霞
郭晓梅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