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2021-12-06 21: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米;1分米=

10-1

米,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

数字

单位

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分

。1h=

min=

3600

s.1.2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相等

。(速度不变)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

3.6

千米/小时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路程

除以

时间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平均速度。

8.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刻度尺

秒表。

2.1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音调、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

不同

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

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

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3.1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用液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凝固

放热

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3.2、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

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2.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沸腾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

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4.1、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

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3×108

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4.2、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 虚像。

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4.4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是

可逆的)

折射的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F

(2)

f

(1/)

(2/)

(1)

(3)

4.5光的色散与看不见的光

1.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3.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4.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而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5.1、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F

F

F

F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

u>2f

倒立

实像

f

照相机

F

f

倒立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虚象

|v|>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⑷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6.1

质量和密度

1.质量(m):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kg

。其他有:

t、g、mg、,1吨=

千克=

克=

毫克

3.物体的质量不随

形状,温度,状态

位置

而改变。是物体的物理

属性。

4.质量测量工具:

天平、杆秤、磅秤

电子秤

。实验室常用

托盘天平

测质量。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

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

盘里,用镊子向

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游码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

质量

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

秤量

;(2)加减砝码要用

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直接

放在托盘上。

6.2密度

1.密度:某种物质

单位体积的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

刻度,m表示

质量,V表示

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

ρ=m/v

;密度单位是

kg/m3,1克/厘米3=

千克/米3;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不同

。水的密度ρ=

1×103

千克/米3

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

ρ=m/v

步骤:

4.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

天平

测出质量m和用

量筒

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

ρ=m/v

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ρv。

(3)求体积:V=

m/ρ。

7.1

1.什么是力:力是

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

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2个

鸡蛋所用的力。

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

力的方向

画一条带

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7.2弹力

1..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2.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3.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

量程

分度值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

4.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

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7.3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

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叫重心。

8.1摩擦力

1.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相反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

更光滑

减小

压力;(2)用

滚动

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8.2.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

1.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

在伽俐略

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5.物体在不受力

或受到

平衡力

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1

压强

1压力:

垂直

作用在物体

表面

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压强。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

P=F/s,式中p单位是:

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

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F=

Ps;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9.2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

增加而

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液体密度

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

距离,单位

m

。)

4.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3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

重力

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

高度的增大而

减小。

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常见

金属盒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

气压计

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cm水银柱高。

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气压增大时

升高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

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

大,水的沸点

高,饭容易煮好。

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越小。

10.1

浮力

1.浮力:一切

浸在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

(3)F浮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

(3)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

<。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0.2浮力的计算

1.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所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公式:

2.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10.3.浮力利用:

(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

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他们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受到的浮力来实现升降。

11.1

功和功率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的乘积。

(功=

×

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公式:

W=Fs

;单位:W→

J

;F→

N

;s→

m

。(1焦=1N·m).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省功。

5.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或

P=F·V

。单位:P→

W

;W→

J;

t→

S

。(1瓦=

1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内做功1J。1千瓦=1000瓦)

6.功率表示物体

做功的快慢。

11.2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

有用功

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η=W有/W总

2.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拉力F、物重G、物体升高的高度h、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重、物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减小动滑轮重、增加物重、减小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不会

11..3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能。

2.动能: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

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

而具有的能。物体

质量

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而具的能。物体的形变程度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

动能和

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转化的。

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

变大,动能变小,速度

变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9.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水能

风能。

10.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

不变。

12.1

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答:连接北斗七星勺形前端的两颗星,并将连线向勺口方延长约5倍远,处于此位置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3.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

静止

状态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1L1×F2L2

5.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省力,但费

距离。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

费力,但省

距离

。)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动滑轮、汽车刹车、剪铁的剪刀、铡刀、起子,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天平、定滑轮

8、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2.2滑轮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而发生的。它其实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个

等臂

杠杆)

13、清洁的自来水被用来洗脸、刷牙、洗衣、拖地后就成了污水。2.动滑轮特点:省

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答:①可以节约能源;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③降低成本。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

省力,并可以改变力方向

。F=(G物+G动)/n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10、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的。

5、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哪些好处?

二、问答:

3.凸透镜:中间

边缘

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

作用,所以也叫

会聚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作用。

4.凸透镜成像:

物距(u)

像距(v)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u>2f

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不能成像

u

正立

放大

虚像

5.折射的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F

(2)

f

(1/)

(2/)

(1)

(3)

下载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 运动 定义式:v=s/t 扩展式:s=tv t=s/v 实际运用: 车辆过桥问题:v车=(桥长度+车长度)/总时间 回声测距离:距离=0.5×声速×时间 反射光测距离:距离=0.5×光......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 一、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

    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 知识点总结 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U/R (适用......

    2014年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