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掉这个坏毛病小学作文
改掉这个坏毛病小学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改掉这个坏毛病小学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改掉这个坏毛病小学作文1“没有健康的身心,丰盛人生就没有了基础,整天受疾病折腾,什么也不能丰盛起来了。”这是我最近读的一本名为《做个健康的孩子》书中的句子。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生活小故事,告诉我们怎样做个健康的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作息生活习惯、礼貌文明的言行举止、安全的常识、健康的身心……比如:饭后不能马上进行剧烈运动、吸烟有害健康、不能破坏绿化……
其中一篇《文辉做功课》的文章,让我仿佛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书本中。这是讲述一个名叫文辉的小男孩在家里做功课时,写着写着,作业本就在不知不觉间斜放,他的身体也就跟随着趴到桌面上,头也歪到一边去。看到这,我想到了自己。
我在做功课的时候,妈妈常常督促我,提醒我不要趴着写字,我却觉得妈妈很唠叨;爸爸也经常细心地校正我不正确的写字姿势;老师在上课时也常说:“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三个一’。”我也想改,可就是改不过来,在写字的时候,我已经把老师、父母的提醒抛到脑后边去了。所以,我现在写字的时候,习惯非常不好:手握笔很低,脖子也歪得像被台风吹倒了的小树一般。
“注意保持良好的姿态,这样才可确保骨骼健康地发育”。我决定要把不好的写字姿势改掉。不仅这个毛病,而且我还要把自己其它坏毛病都改掉,做个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改掉这个坏毛病小学作文2在长辈和老师的眼里,其实我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我的优点有很多,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自己夸自己),可有个缺点一直让爸爸妈妈深感头疼,那就是特别爱生气。
为了帮助我改掉这个坏毛病,爸爸妈妈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但都效果不佳。这个学期开学第一天的晚上,爸爸妈妈笑咪咪地招呼我坐在他们中间,我知道准没好事。果然,爸爸妈妈讲出了他们对付我的'新办法:实行奖惩制度,每生一次气罚款5元,一天不发脾气奖励1元。想到他们用心良苦,我只好接受了这个不平等的条约。结果第一个月只挣了10多元,证明我做的不太好,于是,我发誓,以后一定要每天都拿到奖金。为此,我只好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让它发作出来。几个月下来,我挣了50多元,心里别提多高兴。正打算用这些钱买一些学习用品,恰巧富老师从花垣县团结镇下瓦水村出差回来,她讲述了在那里的所见所闻,那儿小学条件比我们差很多,他们的教室都是摇摇欲坠的危房,同学们没有一套校服,有些同学甚至打赤脚,连鞋子都没有……富老师告诉我们学校正准备进行大型募捐,给他们筹集做校服的钱。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件事,相比之下,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还有什么理由值得我生气呢!
到家了,我毫不犹豫地从存钱罐里拿出50元。事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非但没生气,而且表扬了我,说我做得很对,相信我以后能自觉地改掉乱发脾气的毛病。
不久,学校把捐钱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姓名用黄粉笔写在红纸上,贴在了校门口,我的名字格外耀眼,可我并不感到荣耀,这只是献给同龄小伙伴的一片爱心,虽然我捐出了来之不易的奖金,但我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第二篇:我要改掉坏毛病(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要改掉坏毛病(200字)作文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我也有许多坏毛病。比如说:我特别懒,爱睡觉,爱玩游戏,爱挑食,不爱干活,学习不认真,尤其是写作文的时候老写错字,粗心大意。
从今以后 我要改了坏毛病,做一个更完美的女孩。所以我要早睡早起,起床后,我要帮大人们干活,扫扫地,擦擦窗,擦擦地,把会干干完。吃饭的时候,什么菜都吃,不管青菜还是肉。中午的时候,写一会儿作业,去写作业时要认真,不能马虎,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写累了,休息一会儿,但休息的时候,不能玩电脑,会伤眼睛的,要做眼保健操,才能保护眼睛。篇一:《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
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
我有一个坏习惯 ——东西杂乱无章,不愿收拾。从昨天开始,这位“老朋友”跟我彻底“绝交”了。
平时你事情做不好都是妈妈们在唠叨吧?我家虽是如此,但这几天老爸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一星期之前,老爸曾告诫过我:“东西不要乱摆,茶几不是用来放杂物的。要放咱们家有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储藏室呢!······”望着老爸那渐渐“红润 ”的脸,我赶紧麻利地把茶几打扫的像新买的一样。老爸见了,还是不满意。因为桌子上还有“客人”没回家。我又忙把“客人”送到自己该呆的地方。水果盘摆中间,棋盘、棋子放旁边,作业、零食送书房······可把我忙坏了。这回老爸见了,有些得意的点了点头。我心想:这下子好了吧?总该受表扬了吧?谁知刚想溜回书房看书,却又被他一句话“拉”了回来:“王雨瑄同学,这地上怎么像个垃圾场?纸袋呀、笔呀、拖鞋怎么都‘躺’在地上呀,赶快收拾好!”看着老爸那严厉的眼神,我极度害怕这座火山会爆发。只好乖乖的捡起来。“还有······”他话音刚落,我就一口气把餐厅、主卧、侧卧、书房通通扫了一遍。那速度,犹如疾风扫落叶般。哎!没法子!不过老妈可真轻松 ——她正在一边偷着乐呢!去!幸灾乐祸!
篇二:真要改掉坏毛病
真要改掉坏毛病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坏毛病,知道不对,却总是改不掉。我也有很多坏毛病,比如爱咬手指头。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我有这个坏毛病,也经常提醒我,并告诉我这样做不对。每次我一吃手指,同桌就问我:“咬手很好玩吗?”
这周日,我和一个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3d电影《泰坦尼克号》,影片很好看。因为影院音效非常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每当影片中灾难来临出现危险场景时,我总是很紧张,就一直使劲咬着手。除了之前用半小时吃东西外,剩下时间都在咬手指。当我走出电影院才发现好几个手指边上都流血了,原来不知不觉中竟然把手指咬破了。当时可能因为身临其境感觉不到痛,一出来放松下来,手就一直很痛。
其实我也很想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平时不经易的动作已经成为习惯性动作了。以前,朋友帮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什么带手套啦、往手指上抹辣子啦之类的,我总没真得去做到。现在真的可能改不了了。难道抽烟、玩电脑、吸毒这些恶习说改就能改的了吗?所以发现错误就要及时改正,要不然习惯了就很难改了!北京丰台区六年级:葛畅
篇三:小学作文:我改掉了打游戏机的坏习惯
我改掉了打游戏机的坏习惯
在我的童年里,玩游戏机的次数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次,所以我喜欢上了打游戏机,但有一年,游戏机这三个字,我连提也不提,还喜欢了读书。
一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大地。我正在游戏机室里玩着电脑,时间像流水一样匆匆地流走了,突然妈妈在我旁边,我都不知道,结果被妈妈抓了出来。晚上我正在家里看电视,隐隐约约的听到了一段谈话声,妈妈对奶奶公公们说:“不如把斯超送到福鼎读书吧!”我一听到这句话心想:“以我从小就玩游戏机的个性,怎么回忍受的住不准出去玩电脑呢?”
但是,我仍然没有改掉习惯,天天如此,沉醉在玩电脑的大海里。俗话说的好,时间不饶人,现在已到暑假了,说起暑假,仿佛是我的天堂,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玩许多电脑游戏。但这个愿望实现不了,妈妈要送我到福鼎去读书了,我像被逮住了的兔子一样,怎么也逃了,只好去福鼎读书。
当我因,但是这是谁的功劳呢?是妈妈和老师的功劳,我得感激她们。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
指导老师:施永芳
篇四:一年级作文:我的坏毛病
一年级作文:我的坏毛病
广东省潮州市 城南小学105 黄梓霖
今天晚上,我妈妈做了一顿丰富而有营养的晚餐。可我爱挑食,就说这不好,那不好,闹得被爸爸骂了好几阵子,爸爸才气消了。我想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不让要有皮肉之痛了。指导教师:周学慧
第三篇:同桌100学习网让我们彻底改掉坏毛病成为优等生
同桌100学习网让我们彻底改掉坏毛病成为优等生
初二的时候,我爸妈被派到外地工作三个月,长久以来一直在他们严密监控下的我终于“解放”了。很快的,我和班里一些老师所谓的“不学好”的同学混在一起,放学后上网吧玩游戏,打台球,抽烟,变得样样精通了。我的心思不放在学习上了,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就非常惨,我把试卷上的名字单独撕下来,塞到垃圾桶里了,爸妈问我的时候,我说名次和原来一样,没变。惶恐了几天,但后来和他们混在一起的时候,学习被忘得一干二净了。
等爸妈回来的时候,我不敢那么放肆了,按时回家不敢造次。不知什么时候爸妈和老师联系了,他们得知我那段时间的表现后,非常生气,立刻“提审”了我。我自知理亏,写了检讨书和保证书,保证以后一定改正坏习惯,好好学。保证打了,可是学起来特别费劲,尤其是英语。一看到英语书,我就头疼呀!真的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更说不上了解它了。我想尝试着认识它,想和它沟通沟通,可我们连基本的话题也没有,根本无法开始我们的交流。除了字母以外,我连音标都还不会认不会读,更别说记住单词的形和义了。啥都不会,还要去记几千个单词,记住那样多的短语和语法。我真的感觉自己上课像听天书似的。
有一天周末全家人在看电视,看到了知心姐姐介绍的一个叫同桌100学习网的教育网,大家觉得很适合我的,价格还挺便宜。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注册了用户名,成为同桌100学习网的会员。在这里我如鱼得水,哪些课的哪一节课我不会,在搜索栏里输入这节课的标题,很容易就找到了。老师们讲课的水平高,教学方式多样化,他们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知识充满了趣味,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师生互动的场景和在真实的课堂上课一样。
因为我英语底子差,有时候听一遍还不明白,我就退回去再听,按下暂停可以实现边听边记,等一个月下来,每门课我都记了厚厚一本笔记,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我用红笔标记下来,考试前再理解和记忆一遍。当我有不明白的题时,可以随时向在线老师提问,这样不会有难题堆积了。
我的英语基础打牢了,听力和口语也不在话下了,在学校课堂老师惊讶于我进步的速度,表扬我的话比批评我的话多了,我体验到成为好学生的幸福感,还成功劝服那些昔日“不学好”的伙伴,变得和我一样上进了。同桌100学习网让我们彻底改掉坏毛病成为优等生。
第四篇:如何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如何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养成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孩子有自己做事的节奏
妈妈们在催孩子“快点快点”的时候,心里都很着急。她们总是会训孩子:“怎么还磨磨蹭蹭的!赶快把事情干完,不就轻松了吗?”无论是学习、打扫屋子、上补习班还是做家务,只要是孩子在做事,妈妈就会这么想:“不愿意做的、麻烦的事,就算再不想做,到最后不还是得做!磨磨蹭蹭的只会浪费时间!”因为妈妈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总能很麻利地完成工作,做好家务,甚至要是当天没把事情做完或做好,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这么说来,是孩子扫了妈妈干活儿的兴致。或者说,如果孩子也能麻利地把该干的事干好,就不会扯妈妈的后腿了。
妈妈早早地起来给孩子做了可口的早餐,可孩子就是磨磨蹭蹭的不起床。好不容易起来了,可是换衣服呀、洗脸刷牙呀,还是慢慢腾腾的,煎鸡蛋和汤早就凉了。孩子的磨蹭劲儿根本就跟不上妈妈的节奏,妈妈觉得一天的开始就很不顺利,于是就不停地催孩子“快点快点”。
“快点起床!”“赶快换衣服!”“快吃饭!”“快点,吃饭了!”„„
妈妈催着孩子,自己手上的活儿也一刻都没停过。做饭、洗碗、洗衣服、擦桌子„„忙忙碌碌的,同时不忘监督着孩子的进度。自己忙得不可开交,而孩子却不紧不慢的,她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会不停地催孩子“快点快点”。
可以说,妈妈们在催孩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话里有话,暗藏着“我很忙”的意思,实际上是想表达“妈妈很忙,你快点儿”的心情。
妈妈们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催促已经变成严厉的训斥了,这相当于把自己的忙碌强加在孩子身上。不仅妈妈们是这样,爸爸们也是一样的。
那些总催孩子的妈妈肯定都是很努力的人,所以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那么努力。对于这样的妈妈,我有一句忠告: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他们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
看上去孩子们好像总是磨磨蹭蹭、不紧不慢的,那是因为妈妈们总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去要求孩子,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就会被认为是磨蹭。所以,即使孩子没有达到妈妈要求的速度,也不能说孩子懒惰或胡闹。
大部分妈妈看到上面的忠告可能会觉得“是这样吗”。请妈妈们怀着“原来是这样啊”、“孩子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磨磨蹭蹭”。对于勤劳、努力的妈妈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的速度去做事,不是吗? “现在很忙”只是妈妈的借口
接上节所述,妈妈催完孩子“快点快点”之后怎么样了呢?
比如在晚饭后,妈妈边洗碗,边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快点写作业去!”“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当孩子写完了作业,以为终于到自由时间了,就想趁这个时候给妈妈讲讲今天学校里发生的事。“妈妈,今天在学校„„”听到孩子悠闲地要聊天儿,妈妈一般都会是这样的反应:“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好吗?”碗筷还没刷,洗澡的热水还没烧,要洗的衣服还没整理好„„妈妈根本就不可能像孩子一样轻松,所以顺口就说出了“妈妈现在很忙”。
然而,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却是十分矛盾、无法接受的。妈妈让自己做的事都认认真真地做好了,可妈妈还是那么忙,也不肯听自己说话。“妈妈总是命令我干这干那,可却从来都不听我说话!”孩子不自觉地就会这么想。
虽然孩子不能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对妈妈怀有不满、觉得不公平:“妈妈只会不停地催我,我以为做完了妈妈就会听我说话,可是她却说‘妈妈现在很忙’。”
事实上,妈妈可能真的很忙。孩子越小,要忙的事情就越多、要干的活儿也越多。可是当妈妈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的时候,就等于封闭了自己的心灵,给孩子一种无法接近的感觉,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妈妈拒之门外了。而当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妈妈身上的时候,孩子也会把妈妈拒于心灵之外。
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妈妈对上小学的孩子说:“去喂喂小猫,好吗?”
孩子顺口回答说:“我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然后开始写作业了。
妈妈一下子就生气了,刚才还在看电视,一让他去喂猫,就说要写作业。可是生气之余,妈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孩子的这种态度,好像以前在哪儿见过。这件事过去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妈妈突然想起来,原来孩子的态度跟自己之前的态度是一样的。
“晚饭后,好不容易喘口气,孩子过来有话要跟我说。我想安静地休息一下,不想听他说那些无聊的事,就随口说‘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之后我就去收拾厨房、浴室了。”
妈妈们想喘口气休息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算有空,她们也可能认为与其和孩子聊天,还不如做做家务。
妈妈们是这么想的吗?
妈妈们在说“现在很忙”的时候,难道没有这种想法吗?并不是忙到没空和孩子聊天,而是认为做家务才是正事。这样想的妈妈难道不任性吗?请妈妈们催孩子“快点快点”的时候,也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和要求,这样才公平吧?妈妈们觉得呢?
在说“很忙”前,先问一声“什么事啊”
我有一个朋友,每当他回忆自己的妈妈,最先想起的就是妈妈用洪亮的声音回答“什么事啊”。
这个朋友家是开杂货店的,而且有很多兄弟姐妹。
“我妈妈又要开店,又要做家务,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但只要我们想跟她说事,不管妈妈是在店里还是在厨房里忙活,都会用洪亮的声音回应我们‘什么事啊’。听到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妈妈很忙,不急的事也就暂时先不说了。”
其实孩子想跟妈妈说话的时候,不一定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孩子越小越是这样,他们只是想跟妈妈说句话、引起妈妈的注意,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打声招呼。只要听到妈妈的回应,引起妈妈的注意,就感到安心了。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安心感”。
对妈妈来说,在忙碌的时候并没有心思听孩子闲聊,所以孩子还什么都没说呢,就被“妈妈现在很忙”给挡回去了。
可是妈妈完全可以先回应孩子一声。就算是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回应孩子一句“什么事啊”的时间还是有的。
问完有什么事之后,孩子也许有很多话要对妈妈说。如果妈妈真的很忙,在厨房炸东西或是在洗衣服,无心听孩子说话,这时再对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一会儿再说吧”,这不是更好吗?“妈妈在炸天妇罗,听不太清楚。待会儿再说好吗?”孩子虽然很想和妈妈聊天,但看到妈妈真的很忙,自然会明白妈妈暂时没空。不过,孩子依然会很安心的,因为他已经引起妈妈的注意了。至少比刚要张口,就被妈妈以“现在很忙”为理由拒绝的感觉好得多,也安心得多。
我的那位朋友还说:“妈妈那句‘什么事啊’至今仍回荡在耳边!她的声音那么洪亮,让我们深深感觉到了妈妈包容孩子的心情。”
他还说从这短短的一句话中,感受到了很多意思:“妈妈在这儿呢!”“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是你的听众!”“现在不能和你聊天,对不起啊!”„„
各位妈妈,请你们在说“妈妈现在很忙”之前,先问问孩子“什么事啊”,这短短的一句话,会带给孩子完全不同的心情和感受。
说“知道了”,会打消孩子聊天的热情
孩子跟妈妈说话时,如果妈妈回应了,孩子就会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但只有大一点的孩子才会这样,小一点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强,一会儿说这儿,一会儿说那儿,说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听起来很无聊。
这时,本来很想认真听孩子说话的妈妈等不及了,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或“你到底要说什么?”听妈妈这么一说,孩子聊天的兴致一下子就全没了,变得十分沮丧。自己认为那么好玩的事,妈妈却听得索然无味,一点都不高兴。
这一句“知道了,知道了”,不仅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也忽视了孩子说话的节奏。孩子认认真真、绞尽脑汁地编织着自认为非常有趣的故事,可是妈妈却只有一句冰冷的“知道了”。
聊天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热情,而能培养孩子这种热情的正是和父母的对话。如果父母拒绝听孩子说话,那么不要说热情,孩子可能连说话的心情都没了。
有些妈妈看到孩子反复说也说不清楚,实在不耐烦了,可能会大声地训孩子:“根本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别啰唆了,赶快拣主要的说!”催孩子赶快把话说清楚。
可就算是大人,要三两句话就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也不容易,更何况是缺乏逻辑思维的小孩呢,怎么能那么轻松地讲清楚呢。妈妈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会说“算了,我知道了”,就这样打断了孩子的话,虽然她们知道孩子还没说完。
也就是说,妈妈们等得不耐烦了,想催催孩子,结果却把孩子堵得说不出话了。妈妈们本来是打算听孩子说心里话的,最后却事与愿违,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更沉默。
妈妈可能也注意到孩子越来越沉默了,于是开始主动和孩子说话:“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吗?”孩子有气无力地回答:“没什么,和平常一样。”听到孩子这样回答,妈妈也会有点失望吧。找不到切入口,两人都陷入沉默,当然聊不下去了。
其实,让事情发展成这样的正是妈妈不耐烦的“知道了,知道了”和“你到底要说什么”,这些话打消了孩子要和妈妈聊天的愿望和热情。
不要封住亲子交流的切入口
孩子对父母的谈话很感兴趣,不管是晚饭时的聊天,还是平时的谈话。虽然听不太懂,但仍然很好奇。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这种时候,父母一般都会说“小孩子不用知道这么多”或“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但是仔细想一想,全家人一起吃饭,只有父母两个人在聊天,不让孩子插嘴,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呢?
不能让孩子知道的理由其实并不是谈话内容有什么秘密,而是因为谈话的内容比较复杂,或是太难了,孩子理解不了。但就算是再难的内容,也可以给孩子简单地解释一下。不管是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还是金钱方面的问题,举个身边的例子讲一讲,孩子也会明白个大概的。
当然上面讲的只是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是孩子无意中问到了父母不太想说的事情。比如父母正在谈论孩子认识的某个邻居或者亲戚。孩子听到了一个认识的人的名字,就想加入到谈话中,问:“××怎么了?”父母可能正在谈这个人不太好的事情,不想让孩子知道,于是就说:“没什么,小孩子别多管闲事。”
妈妈一般都是这样压制孩子的好奇心的。挨了训的孩子肯定会觉得十分委屈:自己是听到认识的人的名字才好奇的,又不是要多管谁的闲事。
上面所讲的这种情况,也就是孩子问到他不该知道的事,细想起来其实也错在父母。
在一家团聚、共享天伦的时候,谈论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本来就是大人的错。
父母没发觉吗,自己在说“小孩子不用知道”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孩子挡在家人谈话的范围之外了。孩子也会很困惑:“到底什么时候我才能插嘴呢?”于是干脆在父母谈话的时候离得远远的,去看电视或者打游戏。
一位觉得和孩子的交流太少的妈妈说:“我家的孩子除了问他话之外,基本上就不说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就是因为孩子要加入谈话时,被父母的“小孩子不用知道”拒之门外了吧。说“弄脏了吧”,是因为怕孩子添麻烦
最近爱干净的妈妈越来越多了。如果只是外出回来要洗手、漱口的话,还能理解。但有的妈妈甚至连去公园都会自备椅垫,在长椅上铺好后才坐,也绝对不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泥土、沙子。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有这样的妈妈。爱干净并没有错,但如果到了洁癖的程度,孩子就很可怜了。爱干净的妈妈都有一句口头禅,就是总爱歇斯底里地喊:“弄脏了吧!”
公园里,几个小孩在玩耍。他们都是四五岁,正是淘气的年龄。旁边的长椅上坐着几个妇女,应该是孩子的妈妈们。孩子们在玩秋千和跷跷板,妈妈们在旁边聊天,一切都安静祥和。
但当孩子们上沙堆玩耍的时候,这样的气氛立刻被打破了。之前还聊得火热的妈妈们一下都把视线转向了自己的孩子,谈话也中断了。孩子们并没有注意到妈妈不对劲儿,继续开心地玩着,一会儿堆沙堡、一会儿在沙堆里挖隧道。
终于有一个妈妈忍不住了,大喊一声:“弄脏了吧!”接着其他的妈妈也跟着喊“你看多脏”,“一会儿回家会把沙子全带进屋子里去的”,之后便带着各自的孩子回家了。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只能摇头叹气。妈妈们那句“弄脏了吧”到底是说什么脏了呢?
是说孩子的身体,还是说裤子、鞋袜,还是说一会儿回家会把屋子也弄脏呢?可能全都包括吧。但是只听妈妈嚷嚷“弄脏了吧”,好像她们在意的只是衣服和屋子,并不是孩子的身体。
因为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家务都是妈妈做,衣服和屋子弄脏了的话,最苦恼的就是妈妈。孩子的手脚脏了,洗一洗就可以了,但是混在衣服兜里和散落在走廊里的沙子都得由妈妈来收拾。
这些和孩子没什么关系,所以孩子被训,并没有切实感觉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没做什么危险的事、也没和小朋友吵架、更没伤害别的小朋友;没撒谎、也没磨蹭„„不仅没做什么错事,自己还玩得那么开心,没打扰到周围的人,也没用妈妈操心„„孩子心中就有了个谜团:就算玩沙子弄脏了,洗一洗就行了,妈妈为什么要生这么大的气呢?
对于孩子的迷惑,妈妈可能会这样解释:“那你说谁来给你洗衣服呢?”“谁来打扫屋子呢?”听妈妈这么说,孩子可能会想:“妈妈真辛苦啊,看来我真不该把衣服和屋子弄脏。”
可是孩子真的想通了吗?没有哪个小孩会自觉地想“不应该给妈妈添麻烦”。
“虽然很好玩,但是会被妈妈骂,还是算了吧。”如果孩子抱着这样的想法,那确实有点可怜。一直看妈妈的脸色,连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孩子与其说是“好孩子”,不如说是“畏畏缩缩的孩子”。
解决这种问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妈妈让孩子自己去收拾残局。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把饮料或饭菜弄洒了,就叫他自己把桌子或地板擦干净;如果孩子在外边玩得浑身是泥,妈妈就要教孩子洗衣服的方法,然后让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
如果妈妈按照这种方法要求孩子,那么再说“弄脏了吧”的次数就会少很多。孩子自己收拾的话肯定不能收拾得那么好,所以妈妈也会帮孩子一起收拾。不过,孩子“妈妈会收拾”的想法就会渐渐转变。
“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吧!反正是孩子来收拾,麻烦的也是他们!”如果妈妈们能这么想,就不会因为孩子玩沙子而苦恼了。就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残局吧。教育孩子是要花时间的同样的事说了很多遍孩子也没记住,这是让妈妈们最生气的一点。“虽然不想生气,但是说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记住,怒火一下就上来了。”
我非常理解妈妈们的感慨。说第一遍的时候还能保持平静的语气,但是同样的话反复说了好多遍,到了后来音量自然就提高了,而且会脱口说出:“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啊?”一般妈妈喊出这样的话时都显得有些歇斯底里。但是孩子并没感觉“说了很多遍”。下面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有一个孩子吃饭拿筷子的方法不对。早饭吃面包的时候没关系,但晚饭要用筷子,妈妈就看着就生气了。“都上小学了,还不会用筷子!好好学学怎么用筷子吧!”于是她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提醒孩子如何使用筷子。孩子被提醒之后,就能拿对,但第二天晚饭的时候又忘了,妈妈忍住没有训孩子,只是重复了一遍同样的话:“好好拿筷子!”可同样的话重复了好多天之后,孩子还是拿不对筷子,这时候妈妈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要说多少遍,你才能明白啊?”
妈妈不明白“每天都提醒一遍,怎么还记不住”。自己每次晚饭时都提醒孩子,期待他很快就能学会。但是第二天又忘得一干二净。
大人们当然觉得难以置信,昨天刚说的怎么今天就忘了?孩子为什么记不住呢?因为他们对如何使用筷子并不感兴趣。记不住并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和自觉性有关系。大人们当然知道日常礼节的重要性,也知道拿不对筷子会被嘲笑,所以会自觉地注意如何拿筷子。
但孩子并没有这种自觉性,听到妈妈说“好好拿筷子”的时候才想起要注意,可等到第二天吃晚饭时又忘了。更不会记得妈妈已经说过很多遍了。
教育孩子确实很费工夫,我也完全理解妈妈们焦急的心情。但如果简单地归结为“小孩子就是这么没记性”,就不对了。
还是请妈妈们耐心一点。想想看,就算是教一只小猫,你也会耐着性子引导它很多遍,好让它记住“某个东西不能吃”,更何况是自己的孩子呢,不是吗?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群生长在大城市的小孩,修学旅行时去了风景秀美的海边。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洁白如雪。不论是走在步行道上,还是坐游览船观光,孩子们都赞不绝口:“哇,太漂亮了!”
孩子们的参观内容包括鱼市。下了车,刚刚走进市场,孩子们就皱起眉头、捂住鼻子说:“真臭啊。”这时,领队的男老师微笑着,大声对孩子们说:“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气味儿,但就是没有‘臭味’。比如你们的大便吧,那也只是大便的味儿,不是臭味。”
老师很幽默,孩子们哈哈地笑了。不知道孩子们能将老师的话理解到什么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意思他们都理解了。
在前面一节中我讲过,最近爱干净的妈妈越来越多了,有的甚至有点洁癖。我并不是说爱干净或者有洁癖有什么不对,而是想说妈妈的口头禅对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请妈妈们不要忘记,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再说说刚才的那位男老师,他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在我看来是完全正确的。鱼市里的就是鱼市的气味儿,有很多人就在这种气味儿的包围中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有一位妈妈带孩子去参观了一家制酪场的牛棚。孩子也十分期待尝一尝刚挤出的牛奶。但是一进牛棚,孩子就大喊“真臭”。
“养牛的大叔很亲切,听到孩子的话一点厌烦的表情也没有。倒是我自己觉得很丢脸、很不好意思,坐立不安的。”有过类似经历的妈妈一定很多吧。
搭别人的车,结果孩子一上车就说“真脏”,或者指着在地下通道里乞讨的人说“真臭啊”„„
经历了这些,妈妈们惊讶地发现:孩子的这些话其实都是妈妈自己说过的。当孩子在外面玩了一天回来,弄得浑身是汗,连衬衣和袜子都脏了,妈妈们没说过“真臭”、“真脏”这样的话吗?
走在街上的时候,妈妈们难道没说过“脏,别摸墙”、“这里有点臭,我们走那边吧”这样的话吗?
一个妈妈捡起孩子掉在地板上的饼干,吹了吹,正准备吃的时候,孩子突然叫道:“脏,别吃!”“我就问孩子‘为什么说脏’,他说因为‘掉在地上了’。他说是幼儿园老师教的,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吃了。”这位妈妈无奈地说。
孩子说“脏”、“臭”,有的时候并不是跟妈妈学的,而是在其他场合从别的小朋友或大人那儿学来的。结合情景,孩子就会记住:这种情况就是脏,就是臭。
当孩子说出这两个词时候,妈妈最好问问他:“为什么说脏,为什么说臭啊?”这两个词不能随便使用,如果说之前不想一想的话,就可能成为恶意的骂人的话。
用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说“别急”
孩子每天早上上学,都是在快要来不及的时候才出发。妈妈跟在孩子后边,不停地说:“手绢带了吗?”“路上注意车啊!”“放学别到处乱跑啊!”孩子一边回答“嗯,知道了”,一边穿上鞋背上书包要出发。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急急忙忙就跑回房间去拿,连鞋都没脱。“怎么了!别这么着急,慢一点儿!”妈妈的话音刚落,孩子还没来得及拉上拉链的书包,就整个倒过来了,里面的东西稀里哗啦地都掉了出来,散落在玄关里。妈妈看见又大喊起来:“你看看你,不是告诉你不要着急了嘛!”孩子完全陷入混乱了。
妈妈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对慌乱的孩子喊“别着急!慢一点儿”,结果反而让孩子更加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了。
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她经常为孩子的慌张、马虎而发愁:“忘带东西是家常便饭,写作业的时候看错题目、学校发的联系簿也忘了给我、我的嘱咐也经常听岔„„每次叫他去买东西时都会让他看购物单,可他总是潦草地看一眼,所以经常看错。要是买回来三样东西,肯定有一样是单子上没有的。”这样一个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样的呢?妈妈觉得肯定也是个“马虎大王”,总做错事。于是就到学校去向孩子的班主任打听情况,结果老师说孩子平时很稳重。
这位妈妈觉得难以置信,还问老师“真的吗”。回家后问孩子,结果得到了一个让她更意外的答案——“因为老师不催我啊!”孩子说,考试的时候、上课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都用平和的语气说:“不要着急,慢慢说。”“我平时不也总跟你说‘不要着急’嘛”,这位妈妈还是不太相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虽然妈妈也会对孩子说“不要着急”,但却是大喊着说的。那种近乎训斥的口吻,就像在命令孩子一样。所以叫孩子“不要着急”跟催孩子“快点快点”是一样的。妈妈一大声喊,孩子就会慌。而孩子的慌乱又会成为妈妈们催孩子“快点”的理由。也就是说,妈妈总是交叉着说“快点”和“别急”。
而在学校里,老师并不会催他“快点”,所以孩子也就不会慌张了。
只有用平和的语气说“别急”,孩子听了才能平心静气、稳稳当当的吧? 问“作业做完了吗”,是在催孩子
丈夫下班回来,妻子跟他聊天说:“邻居木村被调到外地了。暂时一个人过去就行了,但是木村夫人还是跟我抱怨,说以后搬家还真麻烦。要是你也调动了,咱家怎么办呢?”对于妻子来说,丈夫调动工作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但是丈夫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根本没心情听妻子说那些杞人忧天的话,于是不耐烦地说:“先别瞎操心了,饭做了没?”看到丈夫不高兴的表情,妻子很生气吧?“知道了,马上就好了!”
其实就算丈夫不说,妻子也知道丈夫工作了一天很累很饿了,肯定早就开始准备了。“已经做了,快好了。话说回来,你听没听我刚才说的啊?”最后这句话恐怕才是妻子的心声吧。
写到这儿,妈妈们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吧。孩子放学回来,想和妈妈聊天,而妈妈很忙,就打断孩子说:“先别说那些没用的了,你作业做完了吗?”妈妈真的挺狡猾的,孩子刚刚放学回来,作业肯定还没做呢,妈妈真是明知故问。孩子心想:“这还用问,作业当然还没做呢。”想说的话还没说呢就被妈妈打断了,孩子当然也很生气。
所以请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可以对孩子说:“先把作业做完,再给妈妈讲,好吗?”这样说的话,孩子或许也会有点不满,但是至少能理解妈妈。
对下班回家的丈夫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丈夫说:“那又怎么样,他调动跟我又没关系。先做饭吧,吃饭的时候再说!”妻子也会理解的,甚至会认同丈夫说的:“啊,好的,马上就做饭。”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关心。妈妈就算再忙,在拒绝孩子时肯定能找到一种不伤害孩子感情的方式吧。
说“我有空”可以增进母子交流
我想讲一个乐观的妈妈的故事。这位妈妈有一句口头禅——“我有空”。
她说:“当然是真的有空了。星期天如果没有外出计划,洗完衣服之后我就有空了。”
这个家里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孩子吃完早饭,做完作业之后就出去玩儿或做游戏了。他们玩的不是电脑游戏,而是妈妈也不太明白的纸牌游戏。可是一听说妈妈“有空”,两个孩子马上扔下手上的纸牌,围着妈妈说:“妈妈有空的话,我们做甜点吧。”“妈妈,我的车胎瘪了,帮我打打气吧。”妈妈笑着说:“去找爸爸吧!”因为是星期天,爸爸也休息在家。孩子们又围到爸爸跟前,爸爸虽然嘴上一直说“真没办法”,但还是笑呵呵地去帮孩子给自行车打气,之后又一边教孩子一边和他们烤甜点。
这期间,妈妈悠闲地喝着茶,看着杂志,有时还去院子里打打太极拳,很是逍遥。
烤好了甜点之后,爸爸和孩子们就对妈妈说:“做好了,就当下午茶的点心吧。”
之后,孩子们又一起喊妈妈:“妈妈,我们骑自行车去哪儿玩吧?”听到孩子们的话,妈妈伸了伸懒腰,回答说:“哇,做得不错嘛!”“好啊,反正有空,我们去哪儿玩玩吧!”妈妈什么也没做,看着孩子们和爸爸准备好一切,好好地享受了一下休息日。
这位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平时可不是这样的!”
我却认为她是位好母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那句“我有空”让他们感到安心和满足。有空就好,可以做很多事情。妈妈的“有空”就是孩子的自由。口头禅是“我很忙”的妈妈们有没有想过,正是这句话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当妈妈说“我很忙”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那就什么都干不了了”。孩子会因为妈妈很忙而有所顾虑。
可是,妈妈的忙碌实际上和孩子没有任何关系。说句直接点儿的话,也许就是妈妈“任性”,非要不停地自己找事做,才把自己搞得忙碌不堪。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妈妈们能说没有这种情况吗?就算是骗孩子也好,请偶尔也对孩子说一声“我有空”。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围在你的身边了。
第五篇:ted演讲:你想过如何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么
TED演讲:你想过如何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么?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Judson Brewer介绍了一种改掉坏习惯的简单方法。推荐给一直苦恼于如何改变的小伙伴们。00:11When I was first learning to meditate, the instruction was to simply pay attention to my breath, and when my mind wandered, to bring it back.00:19Sounded simple enough.Yet I'd sit on these silent retreats, sweating through T-shirts in the middle of winter.I'd take naps every chance I got because it was really hard work.Actually, it was exhausting.The instruction was simple enough but I was missing something really important.00:39So why is it so hard to pay attention? Well, studies show that even when we're really trying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thing--like maybe this talk--at some point, about half of us will drift off into a daydream, or have this urge to check our Twitter feed.00:55So what's going on here? It turns out that we're fighting one of the most evolutionarily-conserved learning processes currently known in science, one that's conserved back to the most basic nervous systems known to man.01:08This reward-based learning process is call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inforcement, and basically goes like this.We see some food that looks good, our brain says, 'Calories!...Survival!' We eat the food, we taste it--it tastes good.And especially with sugar, our bodies send a signal to our brain that says, 'Remember what you're eating and where you found it.' We lay down this context-dependent memory and learn to repeat the process next time.See food, eat food, feel good, repeat.Trigger, behavior, reward.01:42Simple, right? Well, after a while, our creative brains say, 'You know what? You can use this for more than just remembering where food is.You know, next time you feel bad, why don't you try eating something good so you'll feel better?' We thank our brains for the great idea, try this and quickly learn that if we eat chocolate or ice cream when we're mad or sad, we feel better.02:07Same process, just a different trigger.Instead of this hunger signal coming from our stomach, this emotional signal--feeling sad--triggers that urge to eat.02:18Maybe in our teenage years, we were a nerd at school, and we see those rebel kids outside smoking and we think, 'Hey, I want to be cool.' So we start smoking.The Marlboro Man wasn't a dork, and that was no accident.See cool, smoke to be cool, feel good.Repeat.Trigger, behavior, reward.And each time we do this, we learn to repeat the process and it becomes a habit.So later, feeling stressed out triggers that urge to smoke a cigarette or to eat something sweet.02:52Now, with these same brain processes, we've gone from learning to survive to literally killing ourselves with these habits.Obesity and smoking are among the leading preventable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world.03:06So back to my breath.What if instead of fighting our brains, or trying to force ourselves to pay attention, we instead tapped into this natural, reward-based learning process...but added a twist? What if instead we just got really curious about what was happening in our momentary experience? 03:24I'll give you an example.In my lab, we studied whether mindfulness training could help people quit smoking.Now, just like trying to force myself to pay attention to my breath, they could try to force themselves to quit smoking.And the majority of them had tried this before and failed--on average, six times.03:42Now, with mindfulness training, we dropped the bit about forcing and instead focused on being curious.In fact, we even told them to smoke.What? Yeah, we said, 'Go ahead and smoke, just be really curious about what it's like when you do.' 03:57And what did they notice? Well here's an example from one of our smokers.She said, 'Mindful smoking: smells like stinky cheese and tastes like chemicals, YUCK!' Now, she knew, cognitively that smoking was bad for her, that's why she joined our program.What she discovered just by being curiously aware when she smoked was that smoking tastes like shit.04:22(Laughter)04:25Now, she moved from knowledge to wisdom.She moved from knowing in her head that smoking was bad for her to knowing it in her bones, and the spell of smoking was broken.She started to become disenchanted with her behavior.04:41Now, the prefrontal cortex, that youngest part of our brain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it understands on an intellectual level that we shouldn't smoke.And it tries it's hardest to help us change our behavior, to help us stop smoking, to help us stop eating that second, that third, that fourth cookie.We call this cognitive control.We're using cognition to control our behavior.Unfortunately, this is also the first part of our brain that goes offline when we get stressed out, which isn't that helpful.05:13Now, we can all relate to this in our own experience.We're much more likely to do things like yell at our spouse or kids when we're stressed out or tired, even though we know it's not going to be helpful.We just can't help ourselves.05:26When the prefrontal cortex goes offline, we fall back into our old habits, which is why this disenchantment is so important.Seeing what we get from our habits helps us understand them at a deeper level--to know it in our bones so we don't have to force ourselves to hold back or restrain ourselves from behavior.We're just less interested in doing it in the first place.05:45And this is what mindfulness is all about: Seeing really clearly what we get when we get caught up in our behaviors, becoming disenchanted on a visceral level and from this disenchanted stance, naturally letting go.05:59This isn't to say that, poof, magically we quit smoking.But over time, as we learn to see more and more clearly the results of our actions, we let go of old habits and form new ones.06:11The paradox here is that mindfulness is just about being really interested in getting close and personal with what's actually happening in our bodies and minds from moment to moment.This willingness to turn toward our experience rather than trying to make unpleasant cravings go aw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And this willingness to turn toward our experience is supported by curiosity, which is naturally rewarding.06:34What does curiosity feel like? It feels good.And what happens when we get curious? We start to notice that cravings are simply made up of body sensations--oh, there's tightness, there's tension, there's restlessness--and that these body sensations come and go.These are bite-size pieces of experiences that we can manage from moment to moment rather than getting clobbered by this huge, scary craving that we choke on.07:01In other words, when we get curious, we step out of our old, fear-based, reactive habit patterns, and we step into being.We become this inner scientist where we're eagerly awaiting that next data point.07:17Now, this might sound too simplistic to affect behavior.But in one study, we found that mindfulness training was twice as good as gold standard therapy at helping people quit smoking.So it actually works.07:30And when we studied the brains of experienced meditators, we found that parts of a neural network of 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called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were at play.Now, one current hypothesis is that a region of this network, called the 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 is activated not necessarily by craving itself but when we get caught up in it, when we get sucked in, and it takes us for a ride.07:52In contrast, when we let go--step out of the process just by being curiously aware of what's happening--this same brain region quiets down.08:02Now we're testing app and online-based mindfulness training programs that target these core mechanisms and, ironically, use the same technology that's driving us to distraction to help us step out of our unhealthy habit patterns of smoking, of stress eating and other addictive behaviors.08:20Now, remember that bit about context-dependent memory? We can deliver these tools to peoples' fingertips in the contexts that matter most.So we can help them tap into their inherent capacity to be curiously aware right when that urge to smoke or stress eat or whatever arises.08:37So if you don't smoke or stress eat, maybe the next time you feel this urge to check your email when you're bored, or you're trying to distract yourself from work, or maybe to compulsively respond to that text message when you're driving, see if you can tap into this natural capacity, just be curiously aware of what's happening in your body and mind in that moment.It will just be another chance to perpetuate one of our endless and exhaustive habit loops...or step out of it.09:05Instead of see text message, compulsively text back, feel a little bit better--notice the urge, get curious, feel the joy of letting go and repeat.09:16Thank you.09:17(Appla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