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端午节广播稿
小学生端午节广播稿
在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都知道,广播前都会提前准备好广播稿,好的广播稿会带来更好的节目效果,那要怎么写好广播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端午节广播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端午节广播稿1男:当灿烂的晨曦温暖着整个校园,采撷一缕阳光,编织七彩的花环。
女:留住一丝清风,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男:付出一份真诚,打造爱的世界。
女:带走一片笑容,永远与我们同行。
合: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男:我是主持人xx
女:我是主持人xx
合:本次的红领巾之音由我们六(1)班为大家准备。
男:今天的播音是这样为你安排的: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聪明小屋,学知识、长见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女:其次是:话说安全;最后是温馨提示。下面请收听详细内容。
女: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到了,大家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男:嗨!端午节不就是吃鸡蛋、吃粽子吗?
女: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鸡蛋和粽子吗?
男: 不知道,你快给大家说说吧!
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进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活动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男)真没想到,在端午节的背后还有如此感人的故事。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我想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能过得更有意义。
男: 多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都是告诉大家相同的一个道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女:同学们,安全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又是一个不容我们回避的问题。安全的隐患是随处存在的,它就像是一只凶恶的老虎,时刻窥着我们,随时向我们进行袭击,给我们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与痛苦,也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不幸事故的发生,确保我们的安全呢,我们就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男: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同学却忽视了这个问题。有的同学经常在公路上玩耍,有的同学上下楼梯时互相拥挤,有的同学在没有大人的陪伴私自游泳,有的同学独自玩火玩电,有的同学不按要求在体育器械上活动,还有的同学经常攀爬学校及其他地方的围墙,有的同学在校园里追逐打闹等等。同学们,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要造成不幸的事故。
女: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不注意安全,就是在拿我们宝贵的生命开玩笑。同学们,无论我们听到的还是我们亲眼看到的那些不幸事故,都会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因此,请同学们要自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爱护自己,每做一件事,都应该想一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么做是否安全,用自己的行动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最后是温馨提示栏目:
一说到夏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热,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但夏季的天气绝不是用一个热字可以概括了的。夏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近三十年来北京全年降水量是570毫米,而仅仅夏季的降水量就达42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另外,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
夏季天气炎热,在高温的环境中人体的很多功能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这些变化一旦不能很好适应环境,人体就会有各种不舒适感,中暑就是夏季里最多见的一种情况。另外夏季高温高湿又是细菌繁殖活跃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疾病的多发期。为了能平安度过夏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合理饮食
多吃清淡少吃油腻食品,多吃一些带有苦味蔬菜,如苦瓜、丝瓜、苦菜、芹菜等。苦味可以促进食欲,可以清心健脑,可以促进造血功能,还可以泄热排毒。
动静适宜
活动锻炼应在清晨、上午,一天中相对较凉爽的时段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一定要适量,而且时间不宜过长。
起居有序
由于暑热使人夜晚睡眠减少,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不足。另外在睡觉时一定要注意空调的温度不可调得太低,一般在26~28℃之间较适宜,还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以使室内空气洁净。
着衣科学
夏季着装要遵循“凉爽、简便、宽松、美观”的原则。盛夏酷暑有些人喜欢打赤膊,以为这样可以凉快些,其实并不是这样。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仅不凉快,反而更热,因为只有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辐射、传导散热。
合:本期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小学生端午节广播稿2甲:敬爱的老师们!
乙:亲爱的同学们!
甲、乙:“小龙人”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
甲: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乙:我是今天的主持人。
甲:下周四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天的“小龙人”广播进行端午节的专辑报道!
乙:是的,端午节,又被人们称端阳节、端五节。民间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节”和“粽子节”。那为什么叫端午节呢?我来跟大家说说吧。
原来,“端”在这里就是开始、开头的意思。“五”和“午”在古代是可能通用的。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五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各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二、端午节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是啊,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三、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四、端午节诗选:端 午(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这一期的“小龙人”广播到此结束。
小学生端午节广播稿3甲:亲爱的同学们!(放音乐)
乙:敬爱的老师们!
合:大家中午好!红领巾广播站在动听的音乐声又和大家见面了!
甲:我是播音员——。
乙:我是播音员——。
甲: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乙:什么事,说来听听
甲:下周我们要放三天假,6月17号回校上课。
乙:不可能吧!
甲:别不信啊,6月16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今年我国将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所以这星期多放一天。
乙:哇,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甲:你先别乐,我还有几个问题要考你呢!
乙:好,谁怕谁啊,你说。
甲: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乙:这还不知道?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最早的说法是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甲:你还真说得头头是道。
再问你一个问题:端午节在我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叫法最多,你能说出几个吗?
乙:那还不简单,你听好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甲:你真了不起一口气说了那么多,想必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你了。
乙:那还用说!对了,端午节那天你有没有空到我家来?
甲:去干啥?
乙:我们一起学包粽子呀!可不能让这绝活失传呀。
甲:嗯,你说得有理,是得好好学学。
乙:说了那么多,我们的节目也该进入尾声了。
甲: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校园之声栏目到这里就结束了,乙:希望我们的节目给大家带来收获和喜悦,合:感谢大家收听,再见。
第二篇:小学生端午节广播稿
甲:当灿烂的晨曦温暖着整个校园,采撷一缕阳光,编织七彩的花环。
:留住一丝清风,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付出一份真诚,打造爱的世界。
:带走一片笑容,永远与我们同行。
合: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我是主持人
:我是主持人
合:本次的红领巾之音由我们六(1)班为大家准备。
(男)今天的播音是这样为你安排的: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聪明小屋,学知识、长见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女)其次是:话说安全;最后是温馨提示。下面请收听详细内容。
(女)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到了,大家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男)嗨!端午节不就是吃鸡蛋、吃粽子吗?
(女)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鸡蛋和粽子吗?
(男)不知道,你快给大家说说吧!
(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进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活动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男)真没想到,在端午节的背后还有如此感人的故事。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我想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能过得更有意义。
男: 多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都是告诉大家相同的一个道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女:同学们,安全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又是一个不容我们回避的问题。安全的隐患是随处存在的,它就像是一只凶恶的老虎,时刻窥着我们,随时向我们进行袭击,给我们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与痛苦,也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不幸事故的发生,确保我们的安全呢,我们就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男:然而,在生活中,很多同学却忽视了这个问题。有的同学经常在公路上玩耍,有的同学上下楼梯时互相拥挤,有的同学在没有大人的陪伴私自游泳,有的同学独自玩火玩电,有的同学不按要求在体育器械上活动,还有的同学经常攀爬学校及其他地方的围墙,有的同学在校园里追逐打闹等等。同学们,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要造成不幸的事故。
女: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不注意安全,就是在拿我们宝贵的生命开玩笑。同学们,无论我们听到的还是我们亲眼看到的那些不幸事故,都会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因此,请同学们要自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爱护自己,每做一件事,都应该想一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么做是否安全,用自己的行动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最后是温馨提示栏目:
一说到夏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热,夏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但夏季的天气绝不是用一个热字可以概括了的。夏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近三十年来北京全年降水量是570毫米,而仅仅夏季的降水量就达42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另外,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雷雨大风、洪涝、干旱、台风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
夏季天气炎热,在高温的环境中人体的很多功能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系统,这些变化一旦不能很好适应环境,人体就会有各种不舒适感,中暑就是夏季里最多见的一种情况。另外夏季高温高湿又是细菌繁殖活跃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疾病的多发期。为了能平安度过夏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合理饮食
多吃清淡少吃油腻食品,多吃一些带有苦味蔬菜,如苦瓜、丝瓜、苦菜、芹菜等。苦味可以促进食欲,可以清心健脑,可以促进造血功能,还可以泄热排毒。
动静适宜
活动锻炼应在清晨、上午,一天中相对较凉爽的时段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一定要适量,而且时间不宜过长。
起居有序
由于暑热使人夜晚睡眠减少,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不足。另外在睡觉时一定要注意空调的温度不可调得太低,一般在26~28℃之间较适宜,还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以使室内空气洁净。
着衣科学
夏季着装要遵循“凉爽、简便、宽松、美观”的原则。盛夏酷暑有些人喜欢打赤膊,以为这样可以凉快些,其实并不是这样。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仅不凉快,反而更热,因为只有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辐射、传导散热。
合:本期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第三篇:端午节广播稿
甲:敬爱的老师们!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英语问好)
甲:今天是()月()日,星期()!
乙: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五年级()班。
甲: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五年级()班。
乙:今天我们红领巾广播站为大家安排的具体内容有《校园快讯》、《端午节的来历》、《诗歌朗诵》、《 生活小贴士 》栏目,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校园快讯》栏目。
1、2014年5月21日,艳阳高照,队旗招展,我校师生们欢聚一起,在操场上隆重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一年级395名优秀的孩子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
仪式上,大队辅导员樊老师宣布了新队员名单并带领学生们在队旗下宣誓和呼号。接着,新队员代表杨翟贝尔同学讲话,稚嫩的声音透着坚定的信念,他们决心争当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为队旗争光添彩。接着,老队员代表王毓钰同学也做了发言,表达了对新队员的热烈欢迎,并承诺要和小队员们一起铭刻队训,遵循队章。最后,团县委少队孙总辅导员和我校李校长分别做了重要讲话,并向全体少先队员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希望全体队员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掌握过硬本领,塑造健全人格,努力学习,好好锻炼,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让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
艳。
这次庄严的入队仪式,不但壮大了我校少先队的队伍,还使新队员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认识,也对自己未来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并时刻用入队誓词来激励、鞭策他们的成长。
2、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素养,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我校于2014年5月21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开展了中段数学知识竞赛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先是由各年级教师根据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卷,以计算、速算、数学知识综合应等基础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认真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紧张激烈的竞赛后,教师们本着严格、认真、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阅卷,并评出各年级获奖的同学。
此次竞赛活动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等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了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数学学习由单一课本知识向课外综合知识延伸,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由“教知识”向“教思想策略”的转变。
甲:又到一年粽飘香,同学们,你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端午的旧风古俗你又知道多少?品味过多少?下面就让***给大家说说吧。
端午节,又被人们称端阳节、端五节。民间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节”和“棕子节”。那为什么叫端午节呢? 原来,“端”在这里就是开始、开头的意思。“五”和“午”在古代是可能通用的。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五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寄托对屈
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甲: 真没想到,在端午节的背后还有如此感人的故事。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我想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能过得更有意义。乙: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还有端午歌谣。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薄剑斩百邪鬼入虎品。
甲: 原来端午节也是优雅的、浪漫的,时尚的、欢快的,只要你用心去体会。
甲:进入炎热的夏天,高温酷暑,在烈日下劳作的人们很容易中暑。夏天如何预防中暑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
1、充足睡眠养足精神
夏天中午,烈日当头,酷暑炎炎,人们容易疲劳犯困。不仅晚上要睡好休息好,而且适当的午睡不仅可以避开高温还可以养足精神, 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 既利于工作和学习, 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2、适当饮水补充水分
高温酷暑的夏天,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及时补充水分;千万不要等口渴时才饮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
3、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对于暴露在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由于汗液的大量排出,可以通过饮用盐开水或含有补充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4、健康饮食增强营养
夏天为预防中暑,也应注意饮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夏季的营养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B1、B2 和C。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在这里,我们红领巾广播站衷心的祝愿每位老师健康,节日快乐!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二十三期红领巾广播稿
播音:
樊瑞琪(六年级
郝媛媛(六年级主题:端午诗韵5班)2班)
----
第四篇:端午节广播稿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向来说法不一。不少人把它当作纪念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说,这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据文献记载,以及历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船只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五篇:端午节广播稿
端午节广播稿
男: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男:送走红色五月的辉煌,迎来六月火热的阳光,女:小鸟在枝头上声声歌唱,花儿在朝阳里朵朵绽放,男:六月,载满童年的梦想;六月,上演童年的欢畅:
合:六月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六月的节日,让我们装满幸福,充满蓬勃的力量。
女:刚刚送走了天真烂漫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又迎来了传统端午节粽子的清香。今天,我们四年二班的全体同学在红领巾广播站和大家欢聚一堂2000年悠久历史的节日懂得它的由来,知道历史的沧桑,并畅谈我们的美好理想。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到历史的源头,体味传统端午的芳香吧。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你们知道
儿歌里说的是什么节日吗?
男:是端午节,对吧?
女:对,是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尝咸蛋,划龙船,挂艾草形成了端午节独特的风俗。今年的端午节是6
月2日,就是本星期1,国家为了更好的宣传和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还特地放假一天呢。
男:那为什么叫端午节呢?
女:原来,“端”在这里就是开始、开头的意思。“五”和“午”在古代是可能通用的。
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五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端
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男:这我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
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
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
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
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
女: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
屈原的节日。
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女:是啊,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世人的爱戴,历史会永远
铭记这个节日,端午节。
男:端午节是个特别的节日,南方有龙舟竞渡,雄黄酒,那么,我们生在北方,我们又
是怎样庆祝的呢?
女:这个我也知道,采艾草,做香囊,扎五彩丝线,美好的传统和人们的宗教情结,让
我们为这个节日平添了几分灵性与热闹,节日是生活给予人们的馈赠,空气里都充满了
节日的味道,妈妈在家包好了香甜的粽子,奶奶为我们绣好了香囊,配好了五彩的丝线,就差端午节早上的艾草和鸡蛋了,我们相信,端午节的这一天,同学们一定会过的高兴,玩的开心的。
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期待节日的来临吧!
女: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是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是牧羊北海的苏武,无论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的爱国之情令我们感动,他们的民族气节令我们折服,他们用自身为我们谱写了优美的诗行。
女:同学们,我们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身上充满了五彩光 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做些什么来回报给予我们温暖怀抱的祖国妈妈呢?我们将会让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女:时光如水,转瞬即逝,端午节后,我们的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又将接近尾声,期末考试一天天的临近了。在过去的时光里,我们收获着快乐,收获着成功,面对着即将升入的更高的年级,同学们,大家准备好了吗?
男:同学们,记得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假如你拥有大地,你就成为一个农民;假如你拥有羊群,你就成为一个牧人;假如你拥有厂房,你就成为一个企业家;假如你拥有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选择的机会,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富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才是真正的富翁,因为我们有朝气有活力,拥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去建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女:今天我们汇聚在郭家店镇第二小学,作为二小学的一份子,我们自豪,我们骄傲。在这里,我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着自己的能力,聚集知识的财富,期盼更加美好的明天。
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学们,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只要你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美好的明天就会如约的等待着我们。
女:心纯提海凌云志,征程万里蓝天长。同学们,努力吧,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期末考试就要到来,让我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认真复习、认真总结,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合:机遇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一定会创造出一份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份更加蔚蓝的晴空。愿我们在庆祝节日的同时,更收获一份学习上的精彩。合:最后祝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