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加入文学社有感
我加入文学社已近一年半之久,这一年半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和在社团主角的不同,我有很深的感触。大一时加入文学社正是兴趣爱好的使然,不谈职责,只为兴趣。但在大二更多的是职责,是一种信任的鼓舞,更是一种使命的担当。
文学社由我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老师等老一辈人建立,至今已走过二十五个春秋,二十五年来薪火相传,披荆斩棘。如今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气息,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是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而我个人,因为喜欢文字,喜欢用贫乏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琐事,即使自己写的很不好,谈不上文学作品,但我仍然坚持写作。即便所写的东西也许只能发朋友圈,但用文字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时内心深处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那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我加这个社团初衷,也是我此刻所坚持的不可估量的动力所在。
今年六月下旬,我们从上届主席团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由此,职责和使命成为最大的鞭策,我开始从新思索何谓学生社团?显然随着主角的转变已不是当初的那种简简单单的兴趣爱好,它的定义虽然是兴趣相同的学生自发组织的,非盈利性的并且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但在那里,兴趣只能是最根本的内心动力,在日常的社团工作中,应对复杂多样的问题和各种心理的社员心思面前,兴趣也许有时间真的模糊,会淡化,而职责和使命则会更具体,更明显。这种使命的最根本的动力还是来源于个人加入这个社团的初衷,其次是既然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就要捍卫历代人用大好时光,用青春激情所换来的发展成果,不能在我们这一届人上停滞不前,或者固步自封。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前进,所以没有理由不去坚持,更没有理由去推脱。
让我所幸的是,在这个大家庭里,不管是哪一届的又或者身在何方,只要有活动,他们都能在百忙之中送来祝福。即使有些人从未谋过面,未曾相识,可只要提起就感觉找到了家人一般。相见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外漂泊的游子遇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透过二十五周年社庆,我感受到了这种温暖,感受到了这种坚持背后是一个大家庭默默支持。
不久前,一个一三级的学长从天水到兰州参加交大的应聘会,从交大出来已晚上将近七点,天已黑下来,但他仍然抵挡不住想回看看的激动情绪,想看看这个社团的状况,了解了解最近的发展状况。当我们接到他时,他那种兴奋,那种喜悦就像是他乡遇故知,虽未曾相识,但因为成为兄弟姐妹。人,情。我们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在校时间,而且此刻已经度过了四分之三的时间。但一朝人,终生情。这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坚持的动力,坚持的使命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