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年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2011年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依据上级部门的工作意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课程改革为抓手,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总结一学期以来的工作,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教育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益。
1、转变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宣传,全校教师逐步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动力,学校只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地向前推进。现在,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有所改变,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有所提高。
2、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形成教学成果。
学校非常重视并采取措施激励教师教科研论文的撰写。本学年,我校教师教科研论文撰写获得了很大成果。并且积极参加区优秀教科研论文评比,显示出良性的发展趋势。
3、坚持理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理论素质。
通过业务进修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业务能力有所增强,理论素养有所提高。
4、提高教师课改意识,积极参与课改实践活动。
教学改革是学校良性发展的根本。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
课程的发展需要,要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必须先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让先进的教学理论引领课堂教学。为达到这个目的,教科室紧密配合教导处抓好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工作的落实,促进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反思,进行改进,并逐步形成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收到了很大的教学效果,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二、抓校本教研,促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我校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3%,可以说,这批教师是我校未来的顶梁柱。他们成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校今后的发展状况。因此,向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提升他们教育、教学的能力是学校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做了一些事。
1、新老结对,师徒捆绑前进。通过授课听课评课等环节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课堂教学。
2、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奖赛,让他们在竞赛中锤炼,在竞赛中找差距,在竞赛中成长。
3、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向外取经,积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方便。骨干教师带教,学校成果推广展示,学科培训等活动中尽可能地让年轻教师参加,提供他们更多的学习取经的机会。
三、课题建设促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和学校的发展。
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载体,课题建设是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深入开展的唯一途径。
1、配合德育处做好“楷模励志,人文育人”的课题建设,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使江中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作为川中“自主性学习”教科研成果推广学校,在成果的推广过程中,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式的反思,研究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校有效的教学质量。
这学年的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学校新的办学理论的指引下,摸索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明显的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我们将在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需求下,加大工作的力度,为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第二篇:学校XX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学校XX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xx中心校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xx区XX年教科研工作要点》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质量、中心教研组”开展工作,在常规管理、教研教改、校本研修、质量监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加强组织领导。中心校成立了以李小安校长、张立安书记为组长,xx、王琪为责任组长,各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科所主任为成员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中心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制定计划,落实责任,有步骤的开展教科研工作。
2.健全组织机构。中心教研组成员分工明确,教研、宣传、电教相互协作,合为一体。民主、四合、五小、建设等规模学校建有教科室,其他学校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分管教科室工作。
3.工作经费保障。中心教研组配备有摄像机、照相机、ipad、电脑、无人机等办公设备,外出学习、教研经费充足,《xx教育》每年出刊4期,征订教育类报刊10余种,中心校每年都对教育质量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制定计划,落实方案
.制定计划,有序开展教科研工作。每学期开学前,都能根据教研室的工作要点,结合中心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在寒暑假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宣读,详细安排每月的教研活动,使我镇教科研活动有序开展。
2.落实方案,督导检查教科研工作。为保证计划的落实,中心校每学期都要在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对各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每次检查都制定有考核标准,要求学校先自查,撰写工作总结,保证计划的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注重教师备课、作业、校本研修、考试辅导的检查,做到全员检查,详细记录。
三、活动助推,注重过程
.教学能手评赛。元月份,中心校就下发了“xx中心校关于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的通知”,2月底,开展学校、教研协作区、中心校三个层面的教学能手评赛活动,通过层层选拔、培养,推荐的10名教师都获得了区级教学能手称号,其中张美玲、林荣鹏、白春丽、杜雯推荐参加市级赛教并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张美玲、林荣鹏、白春丽推荐参加省级赛教,张美玲、林荣鹏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
2.学科赛教活动。9月份,中心校结合区教研室的文件精神,组织各校开展全员赛教活动,要求各校制定方案,上报过程性材料。在此基础上,中心校选拔44人参加镇级赛教,推荐区级赛教16人,其中7人获得一等奖,9人获得二等奖,邓玉林参加“全国绿色课堂杯”大赛获得一等奖。
3.联片教研活动。每学期,中心校都要在民主、五小、四合、建设、富强、中心幼儿园6个联片教研协作区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开展听课评课、名师送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发挥了我镇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今年,中心校分别在民主、xx中心幼儿园等学校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4.市区研讨交流。中心校每年都要承担市区的教学观摩研讨会,XX年,我们承担了“安康市课改协作体例会”、“xx区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等,邀请区教研室领导专家到民主、四合、富强、五小、中心幼儿园、建设等学校听课评课、交流研讨。
四、团队建设,注重实效
.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建设。以“xx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建设为契机,把我镇的省市区教学能手整合,组建名师团队,发挥中心教研组的“服务、研究、指导”职能,中心组全体成员为服务团队。XX年,xx工作坊获得xx区、安康市校本研修优秀团队的光荣称号,工作坊成员XX年分别到白河、旬阳、汉阴、紫阳、平利、石泉、高新区、市初中等县区开展送教、讲座、观摩等活动,同时积极参与xx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2.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建设。中心校制定“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XX—2019年),有“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选拔和管理办法,学校有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学习、培训、赛教、送教等方式,培育骨干教师。通过学校推荐、赛教评比、中心校认定的程序,初步确定xx名师19人,学科带头人25人,教学能手65人。
3.xx教研协作区制度建设。制定了xx教研协作区实施方案,组建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综合、体艺五个协作区中心教研组,成立了教研协作区名师团队,开展了教学观摩、联考联片、管理互访等教研活动,xx教研协作区被评为安康市先进教研协作区。
五、校本研修,扎实有效
.完善校本研修标准和手册。结合xx区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标准和研修手册范本,中心校和学校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标准和手册,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听课评课、交流研讨、学习培训等活动,校本研修过程性材料详实。
2.加强校本研修检查和学时认定。中心校在每次的工作检查中都要通过翻阅手册、汇报交流等形式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查验。年终,各校通过教师自评、学校认定、中心校确定的方式对校本研修学时进行认定。
3.校本研修成果初显。在省市级报刊《xx教育》《xx素质教育》《安康教育》上发表论文、随笔10余篇,在区级以上网络媒体上发表300余篇,有26篇的校本研修成果在区级获奖,其中一等奖12件,二等奖10件,三等奖4件,有2篇校本研修成果在市级交流。
六、质量监测,认真组织
.期末质量检测。以教研协作区为单位组织期末质量检测工作,做到学校之间互换监考、统一阅卷,在上报成绩的同时提交试卷分析,XX年六年级实行集中考试、流水阅卷,公正评估。
2.期末质量抽测。按照教研室的工作部署,我们承担了xx、建民、茨沟、谭坝的质量抽测组织工作,中心校统一调配监考、阅卷教师,高质量完成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中考模拟检测。组织了3次全镇检测,1次四镇联考,通过查找问题、比较差距,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XX年,我镇的中考成绩较去年有大幅度地提升,重点高中农村班录取53人。
七、取得的荣誉
.xx片区教研协作区被授予安康市先进教研协作区。授予单位:安康市教研室,XX年12月
2.xx中心教研组被授予xx区校本研修优秀团队。授予单位:xx区教研室,XX年2月
3.xx中心校被授予xx区XX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授予单位:xx区委区政府,XX年9月。
4.xx中心校被授予XX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授予单位:xx区教研室,XX年1月。
八、存在的问题
.档案资料不够完善。很多教科研活动的过程性材料没有收集整理,尤其是影像图片、教师个人材料不齐,内容显得单薄。
2.影视教育还需加强。今年只组织了民主、五小、四合的影视教育工作,没有做到校校全覆盖,今后要积极主动的和区教研室联系,开展好放映组织工作,同时加强教师、学生的影评工作。
3.教科研水平有待提升。中心教研组的教科研能力离上级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离学校的期望还有差距,自我提升的空间很大。
xx中心校
2018年1月14日
第三篇: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方正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教”的根本宗旨,坚持以夯实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服务育人为宗旨,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深化“教育管理效益年”活动,立足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抓好培养与提高工作,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以人为本,主题带动,突出开展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按照白云区教科研工作计划的要求,以“争做合格教师、培养校内名师”为活动主题,有计划地分步推进和实施。
1、立足校本,强化教科研。一是在原来学校“每人一节公开课,每月一次集中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合作、互动”的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二是继续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加大该课题的推广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开展优质课、心得体会、案例、教育论坛等展示活动,为教师搭设教学业务锻炼和展示的舞台,促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
本学期,教师每人周至少上一节多媒体课,并且本节课应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产生的,便于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利用空中课堂教室开展观看优秀教师教学课例活动,并利用其中的远程培训内容开展相关培训,主要有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培训和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光盘播放室观看相关的光盘资源和天网资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课改年级教师参加市进修学校组织的教改、教法改革专题培训活动,担任 课改教学任务的四至六年级教师全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2、实施“校内名师”工程,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名师”的培养要做足“研”的文章。通过参与“骨干教师交流”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促进“校内名师”进一步成长,也发挥“校内名师”的示范作用,实现“名师”效应。(3)强化师训工作,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继续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学习考试,现学校年轻教师学历均已达到本科学历,已远远超过达标比率;大部分老师参加了教育技术培训,同时开展了校本培训活动,进行了相关的讲座和交流活动,观看了于丹的专题讲座,并写出了心得体会。
(4)、开展“书香伴我行”师生读书活动。以《经典诵读》为主,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同时结合年级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内容的读书活动,一二年级以新三字经为主,三四年级以背诵古诗词为主,五六年级以论语为主,进行了特色创建活动,班级中每天早上利用10分钟时间开展阅读小讲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是讲故事、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等等。大队部开展了以红领巾广播站为平台的主题读书交流活动,使一部分学生的优秀心得体会得到了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开展了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书写读书笔记5000余字,札记2000多字。
3、以光盘播放室为阵地,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通过集中和分散观看农远配套光盘和下载光盘,借鉴先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4、依托空中课堂教师开展了以国家远程教育培训(分学科)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两个培训出发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心理承受力。
5、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以市进修校下发的练习软件为主,以教师自学为载体,通过教师自学和集中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以推进课堂教学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更新观念、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做到改革创新要有新思路、教学管理要有新水平,教育质量要有新提高,奋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争创上游的奋斗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实实在在搞好各环节的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抓细抓实。二是下功夫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加强随堂听课、评课,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同时,帮助教师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全方位进行质量监控,建立“学困生”档案。从“平时作业→单元检测→期中检测→学期检测”加强质量过程与目标管理。对学困生要求从作业设置与布置上进行改革,让这些“学困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大面积提高质量。
3、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摸清方向、系统训练、削减偏科、家校合力、提高质量”的思路做好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4、召开毕业年级质量抽测工作总结会,全面总结了本次抽测工作,结合市教育局教育管理效益年活动,结合成绩汇总情况对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在全面分析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强化学困生转化力度,学科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放松,千方百计地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以中心校学初下发的质量目标为基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各班主任进行了汇报,汇报内容包括了成绩分析、存在问题、下步打算三个主要方面。
三、扎实开展教育科研 推进课程改革
1、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校本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开展“课堂观察—教学反思—同组交流”活动,强调教师间的合作互动;要创造性地开展“六个一”活动,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改革、调整“六个一”的内容和形式,让“六个一”更具可操作性,不流于形式。
2、实施课题带动策略。鼓励教师从日常教学的难点、热点、困惑点、精彩点确定研究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纵观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方面的力度不够;对数学、体育等一些学科的教学开展研究不够;课题活动开展还不够规范、稳定,成果不够多;教育科研论文等在刊物发表的数量太少。针对这些问题,下学期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上这些工作。相信随着教育科研在我校的不断扎根,教育科研之花也一定会绽放得更艳,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方正实验小学教导处 2015年2月27日
第四篇: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大刘庄中学
学校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需要热情、兴趣和关注,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执着的毅力。五年来,我校领导和教师紧紧围绕《 “十一五”发展规划》,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做出了努力。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校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为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中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中学生。教学方面: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优势,促进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获奖。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为了让学校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学校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努力让大家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
2、不断积累丰富的素材。在注意或研究众多教育现象时,头绪会纷繁复杂,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所以,我每每抓住这个时刻,记录下稍纵即逝的瞬间,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素材宝库,使自己的教研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我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
4、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校领导和教师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大家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5、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我领导老师们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推广与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良好的教育科研习惯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惊喜:我校有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两名,县级骨干教师三名等名师,老师们还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了许多专业性的奖项。
回顾过去,我们颇感收获;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当今全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学校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从而让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春色满园”。
第五篇: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来,我校初中部的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将一年来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领导重视,使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一年来,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不论是哪里有培训的学习班,都能拿出经费派教师前往学习。尽管学校的经费紧张,学校都能对教科研工作一如概往的支持。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使教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年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科研干部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要交两篇论文,两篇教学反思,和两篇说课稿。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只要有:
1、组织教师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安排进行学科培训
一年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氛围。
2、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也是每人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在教师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课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议课和探讨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3、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
充分利用海南教研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教师研修网、人教网、园丁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
四、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在学校的组织下,尝试全面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努力创建全新的“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等等。
1、从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
在教科研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从几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第一就是教师要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的传统教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实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次就是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让学生学得一些创新方法,具体说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课程标准“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新要求;再次就是要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和社会联系起来,实现社会—课堂—社会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科研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和研究,在教学中,努力从新的教育理念、和“三维目标”出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讨的全新教学格局,使课堂成了真正开放的、鲜活的、发展的、互动的课堂。
2、开展情景教学,发动质疑问难,形成“互动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生成的课堂”。
在教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老师们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大力鼓动学生质疑问难,使课堂成了真正的“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语文课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发掘生活中的语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课文,并从生活中和课文中发现问题,使课堂教学沿着学生的发现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形成生成教学。
数学课从生活开始,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应用联系起来,以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把数理逻辑的繁琐讲解变成有趣的课题讨论和实验,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英语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突出了语言情景的设置和语言的交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自由交谈,使学生的对话能力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化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身边的生活现象、身边的工农业生产为切点,创设情景教学,实现理化—生活—理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争论问题,学生思维在探讨中得到发展,知识体系在探讨中逐渐建构,交流与合作意识在探讨中不断增强,不但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了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意识,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为了促进教科研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加强了评价督导,以促进课改的进一步发展。我校教导处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把三维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特别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掌握和实施,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反对教师以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研组的活动和校本教研,改变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行为,使我校教育教学在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推动下,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五、建立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1、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学期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对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教育教学成果均有奖励措施。
2、及时收集、反馈市级以上各级各类报刊的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着力组织教师参赛、投稿、推荐发表。教师热情极高,我校部分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升华到教育科研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回顾一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