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管理规章制度
《高中电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管理规章制度
一、总则
1.、为规范《高中电化学教学策略研究》(以下简称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增强教育科研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如期达成研究任务与预期目标,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所指的研究课题是本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教研人员在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课题。、课题研究应充分认识端正学术风气和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必须与教育教学第一线紧密结合,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在实践中检查验证,以教育教学实际成效大小作为衡量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二、课题的组织管理 1.参与本课题研究采取自愿报名、学校审核的原则,最后确定课题组成员。.课题组组织机构:
课题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课题负责人:
成员:.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并在该课题领域已进行过前期研究,具备按计划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三、课题的组织职责
1.课题负责人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向主管部门提出课题论证申请。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定期组织召集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做好课题研究总结,保障课题研究落实到位。
2.课题组成员要坚持“求真、求实、求精”的态度,把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差异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
3.课题组成员每学年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期刊,每学期通读一本与本课题有关的专著,并写好每两月一次的摘抄或读书心得。
4.课题组成员要严格执行课题研究方案,准时参加每次课题组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并作好每节研讨课的记录和评析。
5.课题组成员要在实验前期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收集并保存好各种原始研究资料,同时做好调查分析,建立好完整的课题研究档案。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撰写案例或论文,决不从网上、报刊或书籍中抄袭他人论文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四、课题的日常管理 1.本课题由学校教研室和课题负责人共同管理。
2.学校教研室对本课题可采用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研究情况。每年的学期末,课题负责人向学校教研室提交学期课题阶段性小结报告(内容包括阶段研究成果,实验开展情况及下阶段工作计划等)。
3.课题在研究时,应建立必要的档案和记录,以备查阅。
4.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应维护课题研究的严肃性,对“实施方案”确定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如需作重大改变,则须书面报告,经课题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
5.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时,课题负责人应主动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教研室提交报告,阐明理由,并提出终止要求。
6.课题在规划到期后,没有形成成果,或者形成的成果与预期目标太远的,将作中止研究处理。
五、课题结题与鉴定 1.课题负责人应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完成了符合《申报表》中所承诺的课题成果,即可申请结题。
2.研究课题结题时,课题负责人应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写出结题报告,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3.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分为: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学案例、课件、练习、试卷等。
4.课题到期因故不能完成,课题负责人应以书面的形式主动向县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延长课题研究的要求,经同意批准后方可延长。
六、成果推广 成果的推广是进行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现课题价值,产生出效益的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课题负责人应重视成果的推广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确保研究课题的推广。
七、附则
1.本制度自 2014 年 6 月起颁布实施。
2.本制度解释权属学校教研室。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所在单位: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制度
我校承研的鲤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已正式开题。为加强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管理,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实施,确保研究任务如期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题组管理制度
1、课题组成员务必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原则,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参与本课题的各项活动。
2、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小组的计划和分工安排,配合主持人对所研究的子课题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及时沟通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组成员要准时参加课题活动,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究经验。
4、课题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渗入课题研究的内容,密切联系自己的教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研、教结合,学以致用。
5、课题组成员平时注意学习和收集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书籍、杂志、文献和国内外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最新资料,并保存好收集的资料。
6、要注意及时总结研究的成果,保管好研究资料。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经验总结,每学年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教学研讨课。
7、课题小组负责人对科研课题,要负责论证、指导(包括:课题发展方向、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个阶段研究工作计划,督促科研工作的开展。
8、各课题成员应根据上述制度规范本人的课题实施计划,争取在课题研究周期内实现目标,力争出成果。
二、课题组成员职责
1、课题组组长职责:
(1)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协调、目标考核工作,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邀请课题专家组专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按正常的进度进行。(3)及时提交本阶段度研究工作报告和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并且做好兼职的资料员,以确保研究档案的完整、有序。
(4)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集体研究学习活动,并作好记录。
2、课题组组员职责:
(1)遵守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按时按质完成承担的研究任务。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和主研人员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认真学习领会《开题报告》、《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阶段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任务、方案和内容,领会其实质。
(3)主动开展理论学习,了解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已有成果,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积极参加学校和学科课题组组织的集体研究学习活动,接受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检查和考核。
(4)课题研究常态化。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作好记录,为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翔实的素材。
三、课题组例会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力量,整体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请课题全成员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1、例会内容
①有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培训 ②总结前段工作,布置下段工作。
③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或课题进展情况交流分析。
④交流教学和研究方法,解决研究中的问题,撰写、交流反思笔记。
2、例会要求
①每两月一次,课题组长具体协调,确保例会时间和地点,严格考勤纪律,组织课题组成员按时参加课题组的学习、研讨活动和会议。每月一次同学段课题成员碰头会。
②课题组成员汇报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交流所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及时反馈研究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③根据情况调整课题实践实施方案,并由课题组长布置下一段时间具体的研究任务。④注重会议的内容与质量,学习研讨都要作好记载,不能流于形式。
第三篇:4.农村英语教学设计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农村英语教学设计”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人员构成 组长:戴远同
成员:傅文超、苏佳辉、陈耀攀、阮幼华、黄志勇、陈玉玲、郑小朱、黄亚真、张小玲、叶燕燕、陈春育
为引导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将问题意识上升为课题意识,逐渐形成以科研、教学、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一、工作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课堂改革的深入研究。
二、总体要求
在现代教育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得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得全面发展。为此,在进行课堂改革实验中,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教学和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学校领导和各教研组长要积极成为实验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成为教学研究的帮助者、实践者,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推进课题实验。
三、课题组管理
1、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2、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
3、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及时向校教科室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4、每学期至少组织成员召开4次相关主题的研讨会。
5、定期向学校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有阶段性总结并认真做好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
6、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四、课题组制度
1、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制度。学校领导至少要参与一项课题实验,定期参加课题组活动,及时了解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课题组开展教改实验工作,掌握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2、学校教科研室管理制度年。引导教师以自己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加强对本校各种课题的过程管理,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课题实验专题研讨制度。各课题组安排专门的时间,围绕课题开展以“总结、交流、反思研究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次研究内容”为重点的研讨活动。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探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题实验的实施水平。
4、课题研究组教师示范制度。课题组成员通过定期开房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参加实验的老师每人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5、课题实验工作学期小结制度。各课题实验组成员要坚持写实验札记,要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成功做法和体会、理论学习体会、课题研究等情况写成书面材料,供集体研究、交流和存档,每学期就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为下阶段实验作准备。课题实验教师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将有价值的资料上交资料室,汇编成册。每期结束写出阶段性小结或结题总结,交教务处审查存档。
6、家校联系制度。为了使课题研究中好的理念、好的设计让每一个家长都知晓、认可,进而引导家长支持和参与,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实验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学校活动,对家长进行普及性培训,同时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利用家长的覆盖面宽的优势,为课题实验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帮助。
7、校际协作交流制度。要积极残疾各级教改研究和交流活动,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期举行课改研究与交流活动。
8、领导小组监督制度。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监督课题研究工作。
9、经费保障制度。学校根据课题实验情况,利索能力地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10、课题实验奖励制度。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按有关规定通过对课题实验实施情况的综合考核,根据学校的考核制度,视情况给予奖励。
第四篇: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研究课题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校于2009年3月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我们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在中心学校的支持下,全体实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学期的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自我校申报“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首先在校内成立了以校长唐文忠为实验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一位主抓教研的领导陈德琪为实验课题执行组长,柳生燕为教研组长,由柳生燕、杨金奎、田春明、陈德琪、唐文忠、靳娓娓等实验教师组成的实验课题小组。同时,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课题工作组要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要求实验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同时还设立了课题研究奖励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之中,也使课题小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大家在改革我们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本课题组各学期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
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陈德琪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捷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如:四年级唐文忠老师主讲的《小树加减法》一课,在教育局举办的连片教研活动中,为公开课。再如六年级陈德琪主讲的《初步代数》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代数式的意义、表示法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一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丰南区小学教研室统一命题,大新庄中心校组织的统考中,我校成绩名列第一,尤其是有关创新能力的命题,我校学生答的准确,有创新。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一年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一年来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如有的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仍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等不良的做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老师们在繁重地教学任务压力下,没有用心认真考虑课题研究这项工作,更重要的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更新不好,懒于思考,不愿动笔,甚至说没有从科研工作中尝到甜头,所以积极性不高,学校也是迫于上级的压力,表面上搞课题研究,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对这项工作敷衍了事。
3、学校这块宣传不够,引领不好,从表面上看是替老师着想,觉得老师们本来压力很大了,对一个课题了解不深,很难拿出象样的材料,不想再过多增加老师的负担,所以能不用老师做的工作就不做,造成我校科研工作做的不扎实,缺少含金量。只是做了面上的工作,没有从深层思考。
4、我校年轻教师较多,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水平低,对课题研究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对课题研究有很大难处。
第五篇: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小学语文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教师主宰课堂,主客体错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能脱节,发展畸形;追求形式,教学缺少思维深度。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从金凤区各小学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唱读现象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2、通过实践研究,努力在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课程资源、组织形式上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积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经验。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通过研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自主备课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但也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线性教学设计。
(4)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粗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6)学习评价。a、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b、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c、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进。
1、组织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成立课题组,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4月――2013年4月),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围绕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从以下几个专题研究。(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有效性(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性(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备课的有效性(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的有效性(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有效性(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明确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及主要问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六、预设的研究结果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优秀论文集、典型教学案例集、制作课堂教学录像、进行课堂教学竞赛、网上课例研究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