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道口完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本制度所指的教学常规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教研活动。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应体现在上述各个环节之中。
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和需要,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该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质量监控措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2、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订,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制订与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订,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情拟定教学进度及教学中应注意和改进的措施。具体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教学措施等。
4、各类计划制订后,交学校教导处存档,学校要对计划实施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教研组和学科教师要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写出书面总结。
二、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备课方式坚持“两个结合”,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书面备课、电子备课(参考一些网络资料)、和教材、教师用书批注相结合。并至少坚持做到提前一天备课。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详细查阅有关教学参考书和资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确保每节课的教学有目标,有内容,重难点突出;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环境教育等;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媒体;编写教案。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内容和要求如下: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交流演示实验的关键操作,做好学生分组实验前的准备;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
3、修改教案。教师应根据说课、备课检查情况对自己所写教案加以消化整理,在此基础上修改个人备课方案,提前写出完整的分课时教案,做到思想教育、“双基”训练、能力培养的统一,要求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过程设计恰当,作业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教案书写的基本要求:
(1)常规教案。常规教案要注明授课时间,内容要求:①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②重点、难点;③课型、教学时数;④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等);⑤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方法,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⑥
板书设计;⑦作业布置;⑧课后反思。
3、教案检查。学校校长、教导处每晚8:00对第二天上课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
查后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日期或并盖教导处检查专用章。教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依人按科通过课堂教学检查的实际情况给予评定。
5、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的备课要求,学生可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备课要求。
三、上课
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1、具有分课时教案,没有教案不能上课。
2、上课前应认真准备好教具或实验仪器,教师进入课堂不允许中途退出,不允许在开始上课后令学生出课堂替教师提取所缺用品。
3、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下课不拖堂。
4、教师在上课铃响前一分钟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
5、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或进度作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
6、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坚持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
7、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注意及时反馈、及时调控,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实现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获得成功感,以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造成学习上的分化。
8、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经年级组长同意,并上报教导处。
9、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羞辱学生,积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10、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或吸引力,声音要响亮,要使教室每个位置的学生都能听清。
11、教师上课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12、教师要注意语言、行为的文明,上课时关闭手机,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不准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准在教室里抽烟。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13、重视教学卫生,注意纠正学生坐、写姿势,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14、大力提倡教师写教学后记,强化校本研究,以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师素养。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作业布置
1、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以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2、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注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一般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因人而异,分层布置作业,如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形式灵活多样,不仅布置听、说、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画、唱、操作、实验、实践、调查、考察、观察等方面的作业。
3、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二)课外作业时间
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学生作业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课外作业总量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三、四年级不超过0.5小时。
(三)作业批改
1、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订正,日期明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责任心,全面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2、批改作业采取等级制。教师批改时要给予评价等级,不得出现只给评价等级而不批改,或既不给评价等级又不批改,只写一个“查、阅”等不负责任的现象。
3、批改要具有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标点要规范。作文的眉批、总批评语要得体,指示要具体,富于指导和激励作用。
4、作业要求全批全改。作业批改由教师本人进行,如发现让学生代改作业或应付检查让学生突击补做作业,教师突击批改的现象,学校应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5、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措施,追究该教师的责任。
6、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学校可作必要改革和创新。如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
7、教导处组织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每学期至少2次,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学校每学年要组织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五、辅导
1、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课内辅导,又要课外辅导,既要集体辅导,又要个别辅导。
2、辅导对象要有重点,主要是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布置提高性作业,向其推介课外补充读物,让其参加兴趣小组等办法,激励兴趣,发扬特长;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因请假或其他原因而影响了学业的学生,可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查漏补缺。
3、辅导要讲究效益,要做到热心、耐心,避免疲劳战。如放学后不要留学生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时间不宜过长等。
六、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包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竞赛培训、课外科技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等。
2、教师要负责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每个活动组由备课组或者教研组确定辅导教师,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载,有总结。
3、活动内容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学校教务部门根据各科活动小组计划统一安排活动地点和时间,并定期检查。
5、学校应定期举行课外活动成果展示。
七、学业考核与评价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平时不得随意调课进行全年级的统考。单元检测可以以作业形式完成。
2、认真命题、组考、阅卷,保证质量。教研室要按水平考试的要求紧扣教材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双基”达标情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应用能力。
3、考试方法以闭卷为主,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考查。以中心校月考为依据。
4、教学质量分析是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试题分析: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成绩分析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二率”
(即优秀率、合格率)和班级平均分,这是反映学生成绩的基本数据。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后,应结合对所教班级的了解情况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写出教学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教导处。
八、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强调开展校本教研,不允许拒绝参加教研活动或拒绝接受教研任务(如拒绝撰写、上交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育教学叙事,拒绝上公开课,拒绝接受教研组安排的竞赛活动等)的行为。学校要精心组织参加县、镇、校级的各项教学、教研的竞赛评比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2、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教研组活动每周进行。每次活动必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学期组织1至3个研究主题,确保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学校校长及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时,必须记录听课笔记并书写点评。学校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并且跟踪听课,针对情况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指导。
5、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完成学校指定的一些教研论文。
6、建立学习型教研组。所有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原有的基础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为教师推荐专业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7、学校领导应积极参加各组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教导处应定期组织并检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