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交通运输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市交通运输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交通局述职如下,请予评议。
一、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发展加速。交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超过预期,好于以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7%,城市大建设投资完成25.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0%。交通运输建设任务首次纳入省政府目标考核,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145%,同比上年增长3.8倍,经对接省交通厅该项目标考核工作可获满分。全市客货运输周转量增幅达16.3%,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筹资加力。基本建立市级交通融资长效机制,市交投集团原定5年注册资本金达到32亿元的增资任务已提前完成,并从交行、徽行、农发行、中信等银行获得贷款17亿元,融资金额在全省交通系统仅次于合肥和马鞍山,位居全省第三。同时,全年从交通部、省交通厅争取到位各项补助资金8.33亿元,获取资金支持额度处于全省前列,相当于前三年总和。
三是建设加快。圆满完成年度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建成蚌固一级公路、淮上大道、东海大道东段、中环线高新区段及老山路南段,完成解放路淮河大桥和城市北出口综合改造,特别是建成新港二期前方码头,实现我市拥有淮河流域历史上的首座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了长淮卫淮河大桥、胜利东路、g104五河段、s307怀远段一级公路、中环线东段等一批项目。
四是服务加强。积极打造“全天候、全覆盖”公交,新购120台新能源公交车,建成新二中、义乌商贸城、国际汽车城等8个公交枢纽站场并投入使用,升级改造了200个公交站亭,新增、延伸了18条公交线路,相当于前五年总和,其中围绕新二中新增4条线路,围绕义乌商贸城新增3条线路,对体育场内的公交站场实施搬迁,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全面建成综合客运站并如期投入2014年春运使用,实现高铁、长途客运、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开通蚌
五、蚌凤城际公交线路,以及义乌商贸城至怀远公交线路。
五是维稳加固。坚持把维护行业稳定作为促进交通和谐发展的生命线,面面俱到地排查信访隐患,真心实意地帮助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地解决矛盾问题,积极有效地化解历史积案。在市信访局和蚌山区委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共同努力,基本化解了长达三年多的新通利出租汽车公司驾驶员多次上京赴省来市的信访案件。通过行业资源整合,妥善解决了蚌埠市港口装卸公司400余人长期以来的信访积案,彻底消除了港口生产安全隐患,得到省交通厅的充分肯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基本化解了久拖不决的亚美公司涉外信访案件。
六是影响加大。荣获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表彰,殊荣为全省交通系统唯一。扎实推进交通执法网上公开运行系统建设,得到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宾宜同志的充分肯定,批示在全省推广借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荣获省政府表彰为节能先进工作单位。连续第五年组织开展“微笑伴你出行、温馨洒满车厢”市民满意公共交通创建活动,连续第十四年组织开展城市公共交通爱心免费送考活动。精心打造出租汽车行业服务品牌,交投出租“黄的士、心服务”已家喻户晓,成为珠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受到,在宏观环境严峻复杂、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能够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四大班子领导对交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指导,也离不开各县区各部门的帮助支持,离不开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和奋力拼搏。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面对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创新意识需进一步加强;交通行业服务水平与领导要求、百姓需求还存在差距,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任重道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打算
2014年,我们将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改革、创新、对标、发展”的总基调,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努力实现全市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总体目标是: 交通固定资产和城市大建设投资完成18亿元以上 建设国省干线公路170公里,县乡公路100公里 力争在全省率先完成危桥改造民生工程任务 客货运输周转量增幅保持在全省前列 交通投资集团融资总额达到20亿元。
为实现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将采取“2466”的保障措施: “2”就是二个关注,关注交通舆情、关注信访维稳;
“4”就是四个聚焦,聚焦项目谋划、聚焦政策研究、聚焦安全生产、聚焦超限超载治理;
“66”就是“六个坚持、六个着力”,一是坚持大干项目,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坚持惠民利民,着力推进服务提升;三是坚持规范高效,着力推进管理强化;四是坚持先行先试,着力推进工作创新;五是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推进交投发展;六是坚持提质增效,着力推进作风转变。
下面我再着重汇报一下“坚持大干项目,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安排:2014年我局将重点实施和推进18项大建设项目,涉及四大领域: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胜利东路、中环线东段(东海大道-胜利东路)和秦集路段,开工建设中环线临港开发区段(胜利东路-长淮卫淮河大桥)、特步园区段(淮上大道-解放北路)、城南段(新威科技-解放路),继续推进长淮卫淮河大桥建设。
二是区域路网交通项目,建成s307怀远段一期工程,加快推进g104五河段一级公路建设,开工g206南段、s306解放路淮河大桥至沫河口段一级公路,积极推进天河南部快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启动连接三县的s365怀远—固镇—五河公路建设,打通我市东西方向中轴线,积极做好“全域蚌埠”交通文章。
三是水运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新港二期后方物流园区、固镇浍河复线船闸、小蚌埠五源码头、五河山水码头,推进五河浍河复线船闸、固镇开发区综合码头等一批水运项目前期工作。
四是民生工程项目,完成省下达危桥改造民生工程任务,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建成城市公交高铁站南停保场、客运西站(滨河西片区)首末站,继续升级改造200个公交站亭,加快推进高铁站东公交停保场、马城公交枢纽站建设。
致力民生,服务发展。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砥砺奋进,确保完成全年各项既定目标任务,积极为我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支撑。谢谢大家。
第二篇:市卫生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市卫生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2013年,全市卫生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努力践行“厚德、善政、拓新、卫民”的卫生精神,“围绕一个目标,抓好四个提升,推进十项工作”,全面完成目标工作任务。
一、2013年工作成效
(一)、全面完成承担的省政府工作目标。
食品安全工作:对照省食安办考核细则,从组织实施、重点工作、监管能力建设、宣传和信息管理、举报奖励工作5个方面开展了自查;通过自查,全面完成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监督检查覆盖率100%,投诉举报查处率100%;在全省考核争取前六位(未考核)。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对照省卫生厅考核办法,我市201220个项目全部资金配套并开工(其中投入使用7个);资金配套100%,开工率100%;在全省处于中上等位次(未考核)。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基层医改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奖励性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60%以上,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对村卫生室每年给予3600元的运行费用补助;村室人员补助和待遇实行打卡发放。
二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有效。7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后呈现了“三降两升一回归”的可喜局面。“三降”:药品价格下降在35%左右,大型设备检查价格下降20%,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3.2%和4.06%;“两升”:服务量明显提升(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7.3%,住院病人同比增长5.6%,)收入同比增长6.2%;“一回归”:公立医院回归到了公益性质。
三是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措施不断创新。一是修订了《市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3-2030)》,调整市区公立医疗机构结构和布局;二是建立了第一和第三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三是全市唯一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在四院开展;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纠纷调处机制,调处成功率85%以上;五是积极推进与国药集团的合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有效途径;六是科学院院士、著名遗传生物学家贺林院士工作站落户蚌埠;七是市政府与上海长征医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八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市一院合作协议成功签约。
(三)、卫生民生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新农合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全市参合人数265.7万,人均筹资340元,总筹资规模9.03亿元,参合率101.27%,超过省政府95%、市政府98%参合率目标要求;基金支出8.4亿元,受益人次756万;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62%。
二是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明显。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免疫接种104万针次,开展艾滋病干预5200人次,免费救治艾滋病64人、结核病403人,全市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
三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建档248.2万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人数26.6万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人数9.3万人;禹会区成功创建“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四是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免费婚检2.3万对,为3万名农村孕产妇发放补助,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2.8万人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
(四)全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一是全面实施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工程。选择市直7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聘请了33名评议行风监督员,不定期明察暗访和集中评议,从而促进医疗环境、医疗质量、医德医风、服务态度明显好转;市三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市一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与市人社局联合规范护工市场,申报政府工作创新奖;与市老干部局联合,为全市离休干部建立了紧急呼救服务;市直7家医院门急诊211万人次,出院病人9.25万人次,同比增长20%。
二是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化中医药“三进”、“三名”和“治未病”工程,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省级7个、市级8个。
三是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承办国家级继教项目1项,省级12项,市级94项;市直医院6个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全省名列第三;对11名“江淮名医”考核认定,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第一。四是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展有序。接受投诉举报106起,查处率100%,全年无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了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开展2013年“蓝盾行动”综合执法检查;卫生监督全省综合考评第二(合肥第一);全年查处非法行医126起。
五是卫生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争取中央投资项目48个,总投资近4000万元;市中医院新院区正在装修;新建的市疾控中心主体完工;市一院综合楼项目加快推进;上海长征医院蚌埠分院、市三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即将开工;市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积极推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二是高端和基层卫生人才短缺;三是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于提高;四是疾病防控任务艰巨。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卫生工作围绕建设皖北医疗服务中心工作目标,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构建人民群众健康防护屏障,扎实实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全面完成承担的省、市政府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巩固基层医改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扎实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力争在在创新机制、调动积极性等方面有所突破,推进与国药控股医疗投资集团的合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蚌埠模式”;
三是继续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完成11项具体工作任务; 四是以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继续抓好医学人才培养; 五是以卫生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市一院病房大楼、市二院新院区、市三院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争取尽快开工建设;配合建设单位,加快推进市中医院新院区、市疾控中心新建项目,争取尽快投入使用;
六是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2014年全市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2013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工作目标,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完成了上级交赋的各项任务,现将我局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争先进位,积极完成省、市重点目标任务
按照省政府关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垃圾填埋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运行和管理。在2012年省政府目标考核中获得皖北片第一名的基础上,2013年完成了总投资600万元,包括地磅房、监测井、围墙、雨污分流、绿化等项目的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完善工程,并通过国家住建部节能减排考核。2013年我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2%(省住建厅下达指标为93%及以上),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得满分。
2013年以防违控违为目标,以服务基层为方向,通过改进方法,狠抓落实,我局防违控违拆违包保工作完成情况在全市排名靠前,并获得市十五届文明单位和双拥模范单位称号。
二、攻坚克难,主动推进城市管理重难点工作提标升级
(一)狠抓“三车”整治工作落实。我局抽调50人积极参与、配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运输局在东西南北卡口的执法工作,全年共办理处罚案件324件。经过艰苦细致的前期工作,促使我市具有渣土运输资质的16家运输企业出资6千多万更换了160台集安全、高效、环保、美观、监管于一体的密闭智能环保车,有效解决了抛洒滴漏、超速超载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渣土管理所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配合,对市区内的渣土运输车违规行为加大督查处罚力度,改善了主干道和主城区的路面污损现象。
(二)大力推进环卫保洁机械化、市场化运作。2013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近2千万元,购置了38台环卫保洁车辆,使我市的环卫机械车辆达到72台,保证了主干道和主城区的机械化作业。同时,环卫保洁工作改过去的清扫为现在的洗扫模式,控制了路面扬尘,达到了还原道路本色的要求。在大力提高环卫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与国内环卫领域中知名企业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环卫市场化目标,加快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进程。
(三)平稳推动广告乱象治理。我市户外广告规划已经通过专家组审议。同时开始进行前期的摸底调查,掌握全市各类户外广告的审批、权属、现状等基本情况,做好现场勘验和询问笔录,并着手清理户外广告乱象,按照《蚌埠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逐步完成整治工作,规范我市户外广告设置和管理。
(四)积极做好防违控违拆违工作。对建成区各类违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我局积极协调各区政府,调动各方力量,依法拆除,并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周围群众的宣传教育。按照市推进办2013年的工作部署,安排专人小组对涂山风景区8个行政村进行防违控违巡查、包保,落实工作责任,严查违建行为。帮助龙子湖、蚌山、禹会、高新区完成农民房屋信息固化,完成对各区一级规划区内农民住房信息固化的考核验收,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五)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通过灌输法制观念,加强执法力量,强化办案程序,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改变了部分人员中存在的“不会办案、不愿办案、不敢办案”现象,做到管有依据、罚有力度、惩有程序。2013年办理案件469件,是2012年的67倍,使执法人员意识到依法办案的过程是宣传法制、教育群众的过程,也是文明执法、公正执法的具体体现,自觉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
(六)认真解决群众投诉问题。我局及时转办、督办群众投诉件,争取群众满意和理解,2013年,我局共办理晨刊热线市民投诉问题1665件,接收电话投诉、建议1902件,处理网上投诉建议17件,办结回复政风热线群众投诉84件,办理市领导转办件14件,群众来信来访33件,向各区、市直相关部门下发交办单445张,交办问题1043件,妥善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群众观念,提升服务能力。
三、深化认识,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新突破 我局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体会为:
(一)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是提高工作效能的思想动力。
(二)改进工作作风是提高工作成效的有力抓手。
(三)高标准落实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障。
四、积极探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差距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改革创新动力还不够足,制约加快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二是城市规范管理和长效管理相对薄弱,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配套;三是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法律意识不够强,执法效率、质量不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以罚代管的问题仍然存在。
五、改革创新,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为实现2014年市政府的目标任务,我局将以提高履职能力为主线,以认真做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为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努力建成数字化城管,全面实现网格化管理。在前期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我市数字化城管建设的具体方案,明确完成时间节点,提早筹划体制结构、人员组成、工作职责等机制。
(二)积极推进市容保洁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主管部门制定目标、检查考核的方式,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提升机械化保洁效率,逐步实现干道清扫保洁全程机械化。
(三)进一步规范渣土运输管理。逐步淘汰旧车型,使我市拥有300台新型密闭环保智能渣土运输车辆,推进渣土废料密闭运输,做到运输无抛洒,进一步规范渣土运输市场。
(四)加强城市主干道和出入口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各区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工作落实的检查、考核力度,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积极推进我市“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
(五)完成大建设任务。按照民生工程的内容,积极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不断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完善,完成省政府对市政府的目标考核任务。
第三篇: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市体育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2013年,市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提出的“重振雄风,再创辉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要求,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群众体育提升水平,竞技体育提升绩效,体育产业推进提速,体育事业发展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省、市级目标任务。市体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13省辖市体育工作综合考评,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受到省体育局通报表彰。
一、省政府目标完成情况
2013年,市体育局承担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指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权重1分。对照省体育局关于2013年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分办法,我局承担的省政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群众体育工作全面加强。
1、积极推进市民生工程和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体育发展成果惠及城乡百姓。为89个城市社区配备110张乒乓球台,为23个社区建设全民健身苑,为165个行政村各建设标准篮球场1个,以村为单位组织各类体育赛事6000多场(次);创建1个国家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个省级乡镇健身广场、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52个示范晨晚练点,为1047人进行了体质监测。
2、深入开展“温馨蚌埠、健康珠城”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群众体育丰富多彩。“温馨蚌埠、健康珠城”系列活动覆盖各县区,共展演11场,参加健身活动达5万人次以上。承办全国啦啦操联赛蚌埠站比赛、中国门球冠军赛安徽分区赛获得圆满成功。迎元旦长跑比赛、市直机关足球赛、全市羽毛球大赛、老年智力运动会、第八届“美好乡村”篮球赛等赛事活动贯穿全年;组队参加全省第三届风筝大赛、第五届健身秧歌比赛取得较好成绩。金宏棋牌俱乐部邀请国际象棋皇后谢军、国家队总教练叶江川来蚌开展百人国际象棋车轮大战、市乒乓球协会的“皖酒杯”乒乓球赛、市棋协承办的全国中小学国际象棋比赛等赛事带动了各类健身人群的健身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3、体育社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召开全市体育社团工作会议,推进体育社团规范化建设。体育总会向乡镇延伸,全市55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体总分会。成立中国跤协会、石锁协会、万里行户外运动俱乐部等体育社团7个,发展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名。
(二)积极备战省运会,竞技体育基础进一步强化。
1、举全局之力扎实开展省运会备战工作。创新备战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组建4个项目管理中心,实行局领导对口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注册运动员1374名;获得省常规赛金牌57.5枚;组建排球、击剑、射箭项目队。加强运动员输送和全运会蚌埠籍运动员服务工作。有5人进入省“奥星工程”,7人入选省队,29人参加省集训。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我市运动员张亮亮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决赛中顶住巨大压力和干扰,为安徽省体育代表团夺得全运会赛场第一块金牌。
2、“体教结合”取得进展。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教体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市体育运动学校被命名为“2013-2016年新一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46所中小学校721名运动员参加,12项记录被刷新;启动校园足球活动,完成15所小学、13所中学布点工作;推进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创省级青少年俱乐部1个,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2个,省级传校、特校2所。
3、严格审批办证管理工作。审批二级运动员121人、二级裁判员54人,完成9名一级运动员、13名一级裁判员的申报工作。
(三)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初见成效。
1、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高标准完成了《蚌埠市体育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场东看台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市游泳馆完成顶棚防水改造、环保锅炉更新,训练条件得到改善。认真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2、成功举办乒超联赛蚌埠赛区比赛。世界级高手马琳、马龙、朱世赫等齐聚珠城,为市民奉献了一场乒球饕餮盛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比赛的组织工作得到了主客队赞扬。
3、体彩发行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专营店建设超百家,销售量过亿的赶超目标,创历史新高。提供有价值招商信息5条。
三、主要工作体会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育工作要主动融入社会事业发展中,用好成绩、新亮点提升形象、鼓舞斗志、凝神聚气,为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唯此,体育工作才能赢得持久关注和广泛支持。
(二)顺应民意,服务民生。体育民生,是体育层面的人民生计,是体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所在。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让群众成为体育活动的实践者、受益者。唯此,体育事业发展才有持久活力。
(三)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突破,解放体育生产力,激发机制活力和人的创造力,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同步推进,做到坚守第一方阵不退位,为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当先锋。唯此,体育工作才能保持持久动力。
四、主要问题
(一)全民健身体系不够完善,群体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全市924个行政村,目前已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442个,今明两年任务十分繁重。体育社团发展不平衡,市级多、县区、社区少,还没有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众体育活动在品牌建设和全民化、制度化、生活化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不强,优势不再。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落后,体校教学训练场地设施简陋,运动员招收困难、出路不畅,优秀苗子严重匮乏,我市竞技体育竞争能力下降。
(三)体育产业发展滞后。我市体育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既无规模亦无自主品牌。市县(区)两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滞后于省内其它市,对标合芜马更是差距太大,压力巨大。
(四)体育人才活力不够。在人才引进、培养上渠道不多,机制不活,优秀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年富力强教练员极为缺乏。
五、2014年工作目标和打算
2014年是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关键年,是省运会的决战年,也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主动作为,务实创新,力争体育工作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政行风建设等专项工作在全市争先创优,体育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唱响全民健身主旋律,打造运动珠城新品牌。
依托“大格局”,办好大体育,建设群众身边的设施、活动、组织,形成新亮点、新品牌。建设200个左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个全民健身苑、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50个示范晨晚练点。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000人次以上。
(二)吹响进军省运冲锋号,再创蚌埠体育新辉煌。
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争先进位意识和夺标育人理念,创新备战机制,科学训练,严格管理,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确保我市体育代表团在省运会上实现“金牌位居前列”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三)奏响融合发展协奏曲,实现体育产业新发展。
以体为本,多轮驱动,推进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对市体育场进行提升改造,争取承办全国竞技性体育赛事,培育具有蚌埠特色、全国影响的体育品牌赛事。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销售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完成体彩销售1.2亿元。
第四篇:市文联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市文联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一、重、难点工作完成和突破情况
(一)较好地开展了主题活动。一是高标准举办“美丽珠城”蚌埠城市建设成就摄影展活动。2013年4月下旬,市文联启动组织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并出版了作品集,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二是较好地开展“聚焦工业企业、再创珠城辉煌”蚌埠市作家大型采风活动。市文联、市经信委联合组织此次作家大型采风活动,取得了好的影响。
(二)积极组织开展促进蚌埠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活动。一是蚌埠青年油画12人联展;二是张海潮、张要武父子画展;三是蚌埠美术教师写生作品展;四是淮上清流——第五届淮河魂书画艺术展。
(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改进协会工作。市文联加强对协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市曲协、市音协、市作协、市美协都加强了协会的领导力量。
(四)进一步加强对三县文联和相关文艺组织的工作指导,继续推进所属协会与相关单位联手举办活动。一是市曲艺家开展“蚌埠市文艺进军营联欢演出”。二是与社会各方面联合举办了歌手大赛、艺术比赛和音乐会。三是组织蚌埠书画名家作品,参加“安徽书画名家大型赈灾义卖”活动。四是坚持送文艺下基层。
二、所取得成绩、经验和体会
所取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市文艺家获奖人数和奖项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我市十二家文艺家协会共获34项省部及以上奖项,34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金奖8项8人次,国家级银奖3项3人次,国家级铜奖1项1人次,国家级一等奖3项3人次,国家级二等奖2项2人次,省部级一等奖8项8人次,省部级二等奖9项9人次。经验和体会:一是文艺工作要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用文艺的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文艺工作要服务社会。三是文艺工作要服务于人民。
三、差距、问题和思考
差距:一是精品不多、人才缺乏。二是经费投入不足。三是运行机制不健全;四是各文艺家协会(学会)无办公场所;五是文艺家缺少展示的平台。
问题:一是协会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平衡;二是有社会影响力的文艺精品之作还比较少;三是无市一级的文艺奖项;四是文联无专项文艺奖励经费;五是各文艺家协会(学会)无工作经费。
思考:一是在“文”字上下功夫。文联要在推进文艺事业专业性、学术性、文化性、引领性的高品位上发展繁荣。二是在“联”字上做文章。加强联动,推动文联整体工作的开展。三是在“实”字上求突破。文联的工作要走下去、走进去,这样才能走上去,走出去。四是在“新”字上见成效。创新文艺活动形式是工作重点。五是在“精”字上树标杆。繁荣文艺创作,推出精品大家是文联的重中之重。
四、2014年工作目标
2014年,市文联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思路,以建设文化强市、建设美好蚌埠为主线,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以“中国梦”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为重点,出精品、获大奖,推人才、强服务,为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2014年工作打算:
一是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汇聚建设美好蚌埠正能量
动员全市文艺界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艺进万家活动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以此迎接新中国成立65周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采风创作活动;坚持正确导向,推进文艺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一切文艺创作、文艺服务和文艺实践活动之中,努力推出一大批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的精品力作。
二是以创新创优为动力,开拓文艺精品创作新天地
承办《2014年全中国画展》、安徽省第五届美术大展。举办市第二届摄影艺术展、市第二届书法展和蚌埠书法进省展、2014年横跨苏鲁豫皖四省首届“淮河文学”大奖赛和2014年中国作家看蚌埠活动、市第一届油画作品大展、市首届硬笔书法大赛、蚌埠市古陶瓷收藏精品展等文艺活动。
三是以平台建设为载体,拓展文艺发展新空间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区文联,在大部门、大企业以及街道、乡镇推进建立文联试点工作,在村级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文联工作网络。促成市文艺中心建设尽快立项,建立市文学艺术网站,恢复市文学艺术刊物。
四是以公共文化建设为根本,强化服务民生新理念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诗教“五进”活动,举办“我爱我家——美丽珠城”摄影艺术展、全市中老年舞蹈大赛、第九届“未来之星”少儿才艺大赛,继续做好文艺下基层、下农村、下部队慰问演出。广泛开展以“为民、惠民、乐民”为宗旨的文艺志愿服务,推动活动的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
五是以提高影响力为重点,构建人才建设新高地
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建立市委、市政府文学艺术奖,文联建立关于对各县(区)文联、各协会以及优秀艺术家进行奖励的规定。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积极发挥文艺评奖的鲜明导向和示范作用,重视做好“五个一工程”推选报送工作。进一步加大中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开展维权工作,不断增强文联组织的吸引力、创造力、影响力,努力凝聚一支浩大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队伍。六是以自身建设为前提,推动整体素质新提高
抓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活力迸发、创优争先的竞争局面。密切联系和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大力创新联络机制、服务机制、维权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形成肯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确保文联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
第五篇:市总工会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市总工会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
2013年,市总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省组织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2013年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在促进发展中展现新作为。率先在全省工会系统出台并实施《对中小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给予补贴的暂行办法》,对13家中小企业职工培训费用补贴24.6万元,5036名职工受益。会同市人才办等部门出台并实施《蚌埠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暂行办法》,对29项创新成果予以奖励。出台并实施《蚌埠市总工会促进就业创业小额贷款、项目贷款贴息暂行办法》(试行),办理贷款贴息2.4万元,拉动贷款40万元。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创先争优竞赛为载体,举办“身手不凡”职工技能电视大赛、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和“我为发展献一计”合理化建议,推进了城市大建设、大发展。
(二)在保障民生中发挥新作用。“两节”期间慰问救助各级劳模525人次,发放资金155万余元。发动各级工会走访11570户困难职工家庭,发放慰问金600余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向1000余名考上大学困难职工子女和单亲女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近307万元。246家单位4万多名职工参加互助保障,至2013年底,累计发放赔付金、助学金、帮扶金近100万元,1100多名职工受益。全年完成技能培训3789人,帮助实现就业再就业3850人。出台并实施《蚌埠市基层工会帮扶工作站点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六有标准”,新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站92个,推动落实一批基层工会帮扶公益性岗位。
(三)在素质提升中激发正能量。组织职工参加全国职工“劳动我最美”微博大赛、全省工会“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美好安徽?展主人风采”有奖征文活动;召开全市庆祝“五一”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举办“明珠复兴蚌埠梦—共同理想信念”征文演讲比赛,大力弘扬先进思想文化。举办窗口行业“革除陋习,做文明有礼蚌埠人”教育实践活动,组织5000余人次文明劝导志愿服务,举办100余场次“道德讲堂”;对42个文明窗口示范点和25个服务品牌考核指导,对21个重点窗口创城工作情况测评督查。按照“四有”标准,截止2013年,建成“职工书屋”208家。举办“新春送岗位共欢乐”活动、职工篮球比赛和女职工职业服装展示活动,承办了全省职工登山比赛。
(四)在维权维稳中拓宽新渠道。开展“百日建会”行动和“投产5年以上、职工50人以上未建会企业建会攻坚行动”,新建基层工会216家,发展工会会员26376人。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家协会、工商联的沟通协调,召开劳动关系三方第十次会议,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发出要约1637份,覆盖职工16.4万人,签订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1468份,覆盖女职工11.5万人。成立蚌埠市维护职工权益律师志愿团,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270余人次。开展厂务公开和职代会星级创建活动。组织705家单位、12.4万名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为高温作业一线职工送去价值22万元的防暑降温用品。举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百题知识竞赛、“弘扬安全文化、聚焦安全管理”优秀摄影作品巡回展。
(五)在自身建设中树立新形象。年初出台并实施《加强联系服务企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服务职工群众的意见》。制定实施《物资采购及管理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对机关日常管理加以规范。深化党务和会务公开工作,形成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局面。
一年来,我们深感工会工作首先要注重实效,追求多重效应;其次要重心下移,把更多资源用于企业和职工;再次要注重创新,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同时要转变作风,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会服务改革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推进工会组建、发挥工会作用的能力,工会干部整体素质和维权维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和各方面支持下,突出重点,务实创新,推动工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二、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围绕时代主题,团结动员职工建功立业。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建功立业主题劳动竞赛系列活动。选树10个左右劳模创业示范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筹划在公交站台推出劳模图片宣传“一条街”。安排100万元资金,对中小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给予经费补助、职工创业给予小额贷款贴息。新建100家左右“职工书屋”。
(二)围绕履行职责,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成政府安排的职工培训及就业任务。组织800家企事业单位、15万名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安排30万元资金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开展“双爱双评”活动,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三)围绕深化改革,积极发挥工会作用。组织教育引导职工参与、支持改革。市总安排590万元用于2014年“两节”送温暖。筹措200万元开展“金秋助学”。协调500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困难职工;组织2000名有条件的女职工帮扶困难女职工。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帮扶站规范化建设,推动园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帮扶点。
(四)围绕增强活力,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固本强基、彰显活力”活动和非公企业工会组建观摩交流活动,评选优秀非公企业工会。加强基层工会干部、机关工会干部、工会骨干培训。实施“送文体到企业”三年计划,向中小企业工会赠送文体活动器材。
(五)围绕自身建设,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筹备召开市工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精简会议、文件,规范检查评比活动。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