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化社区调研报告
**街道国际化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立足需求 积极探索
着力提升国际化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街道成立于****年*月,辖区**平方公里,基本涵盖了**新城**城组团核心部位,紧邻首都机场。总入住户数**万户,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人,外籍人口**人,占**区外籍人数的85%以上;辖区有**个自然小区,其中**个别墅小区,**个拆迁小区和普通小区。
作为**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街道,针对辖区涉外机构多、高档别墅多、外籍人员多这一实际情况,街道秉承“以文化为媒,以服务为先”的宗旨,积极探索涉外国际化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无盲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创新物业管理模式为依托,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街道将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化解物业纠纷作为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于2011年1月,建立了区住建委和街道物业联合监管机制。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以来,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保障居民合法权益、优化物业公司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区居民、物业公司等各方的支持和好评,(一)健全组织,成立三级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在全市 率先建立了首个街道层面的物业管理服务办公室,辖区*个社区全部设立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站,每个园区设定了1名专职工作人员,形成“街道-社区-园区”三级物业管理服务组织。
(二)创新机制,实施物业监管联合考核。**街道办与区住建委协商,将原由区住建委负责考核的《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规定中的*大类共**项内容,区住建委将物业监管职能以委托形式下放到空港街道办事处,由空港街道办事处代为考核,加大从源头及时有效化解物业纠纷的力度。
(三)突出重点,着力化解物业矛盾纠纷。物业管理模式创新后,街道协调公安、司法、住建委、物业公司、业委会共同参与物业纠纷矛盾调解,方便了业主反映问题,方便了街道和居委会现场协调和监督解决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据统计,**街道2010年物业纠纷为40起,2011年矛盾纠纷仅10起,2012年目前只有3起,无越级访。通过实施物业监管模式,使物业公司成长环境更加优化,民意诉求渠道更加畅通,有效提升了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以强化社区服务为宗旨,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一)便民服务全覆盖。推行“管家”式管理服务模式,即50户业主设一名“管家”,管家负责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具体内容包括,开通24小时双语客服热线,为居民提供报 事、报修、急救、出租车、入境登记、居住证办理、投诉建议等各种服务;为每位业主发放便民联系卡,内容包括联系人、电话和各项便民服务项目等;针对外籍居民设立了一站式受理窗口,并配有多种外文版本的涉外规范性文件,为境外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指南,包括入境登记、居住证办理、子女入学等各方面,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二)定期培训强素质。居委会协调物业及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人员、物业员工以及园区内保姆、保洁人员开展技能、双语等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外籍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三)个性服务促和谐。采用通知公告(书面通知、短信、电子邮件、电话联系)、社区网站、《月讯》、业主月度座谈会、客户满意度调查、民意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与居民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并及时有效的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传达给每一位居民。
(四)志愿服务保稳定。从外籍居民的意愿和兴趣出发,深入挖掘社区的各类社会资源、人才资源,组织壮大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促进外籍志愿者在维护辖区稳定、促进社区管理、加强互助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三、以开展文化活动为纽带,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宿感
(一)完善硬件设施,搭建社区居民交流平台。国际化社区都设有居民活动场所,其中,室内有游泳、健身、乒乓 球、羽毛球等设施,室外有网球、足球、儿童乐园、采摘等活动区域,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丰富文体活动,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充分挖掘文化的纽带作用,增强外籍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开展传统民间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积极营造节日氛围,给予外籍居民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在组织社区活动前,广泛征求和听取外籍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包饺子、吃粽子、舞狮、赛龙舟等中华传统民间活动,搭建外籍居民与社区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引导他们融入中国文化,营造中西互融、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二是针对外国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各社区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居住在社区内的外籍居民切实感受到家的氛围。三是开展共建友谊活动。社区经常组织外籍居民与辖区共建单位开展联谊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等,强化了共驻共建意识,增进了友谊。
(三)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凝聚引领作用。针对国际化社区人员素质较高且经济较为宽裕的特点,街道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成立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语言翻译类等社会组织,在满足了社区居民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际化社区慈善组织积极组织居民参加冬衣送温暖、建母亲水窖、为贫困人员献爱心等活动,今年北京遭遇特大暴雨,捐赠衣被2000余件,为 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的关怀。
第二篇:国际化社区调研报告
**街道国际化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立足需求 积极探索
着力提升国际化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街道成立于****年*月,辖区**平方公里,基本涵盖了**新城**城组团核心部位,紧邻首都机场。总入住户数**万户,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人,外籍人口**人,占**区外籍人数的85%以上;辖区有**个自然小区,其中**个别墅小区,**个拆迁小区和普通小区。
作为**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街道,针对辖区涉外机构多、高档别墅多、外籍人员多这一实际情况,街道秉承“以文化为媒,以服务为先”的宗旨,积极探索涉外国际化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无盲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创新物业管理模式为依托,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街道将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化解物业纠纷作为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于2011年1月,建立了区住建委和街道物业联合监管机制。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以来,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保障居民合法权益、优化物业公司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区居民、物业公司等各方的支持和好评,(一)健全组织,成立三级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在全市 率先建立了首个街道层面的物业管理服务办公室,辖区*个社区全部设立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站,每个园区设定了1名专职工作人员,形成“街道-社区-园区”三级物业管理服务组织。
(二)创新机制,实施物业监管联合考核。**街道办与区住建委协商,将原由区住建委负责考核的《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规定中的*大类共**项内容,区住建委将物业监管职能以委托形式下放到空港街道办事处,由空港街道办事处代为考核,加大从源头及时有效化解物业纠纷的力度。
(三)突出重点,着力化解物业矛盾纠纷。物业管理模式创新后,街道协调公安、司法、住建委、物业公司、业委会共同参与物业纠纷矛盾调解,方便了业主反映问题,方便了街道和居委会现场协调和监督解决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据统计,**街道2010年物业纠纷为40起,2011年矛盾纠纷仅10起,2012年目前只有3起,无越级访。通过实施物业监管模式,使物业公司成长环境更加优化,民意诉求渠道更加畅通,有效提升了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以强化社区服务为宗旨,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一)便民服务全覆盖。推行“管家”式管理服务模式,即50户业主设一名“管家”,管家负责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具体内容包括,开通24小时双语客服热线,为居民提供报 事、报修、急救、出租车、入境登记、居住证办理、投诉建议等各种服务;为每位业主发放便民联系卡,内容包括联系人、电话和各项便民服务项目等;针对外籍居民设立了一站式受理窗口,并配有多种外文版本的涉外规范性文件,为境外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指南,包括入境登记、居住证办理、子女入学等各方面,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二)定期培训强素质。居委会协调物业及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人员、物业员工以及园区内保姆、保洁人员开展技能、双语等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外籍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三)个性服务促和谐。采用通知公告(书面通知、短信、电子邮件、电话联系)、社区网站、《月讯》、业主月度座谈会、客户满意度调查、民意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与居民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并及时有效的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传达给每一位居民。
(四)志愿服务保稳定。从外籍居民的意愿和兴趣出发,深入挖掘社区的各类社会资源、人才资源,组织壮大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促进外籍志愿者在维护辖区稳定、促进社区管理、加强互助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三、以开展文化活动为纽带,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宿感
(一)完善硬件设施,搭建社区居民交流平台。国际化社区都设有居民活动场所,其中,室内有游泳、健身、乒乓 球、羽毛球等设施,室外有网球、足球、儿童乐园、采摘等活动区域,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丰富文体活动,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充分挖掘文化的纽带作用,增强外籍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开展传统民间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积极营造节日氛围,给予外籍居民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在组织社区活动前,广泛征求和听取外籍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包饺子、吃粽子、舞狮、赛龙舟等中华传统民间活动,搭建外籍居民与社区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引导他们融入中国文化,营造中西互融、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二是针对外国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各社区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居住在社区内的外籍居民切实感受到家的氛围。三是开展共建友谊活动。社区经常组织外籍居民与辖区共建单位开展联谊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等,强化了共驻共建意识,增进了友谊。
(三)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凝聚引领作用。针对国际化社区人员素质较高且经济较为宽裕的特点,街道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成立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语言翻译类等社会组织,在满足了社区居民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际化社区慈善组织积极组织居民参加冬衣送温暖、建母亲水窖、为贫困人员献爱心等活动,今年北京遭遇特大暴雨,捐赠衣被2000余件,为 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的关怀。
第三篇:国际化社区调研报告
**街道国际化社区管理调研报告
立足需求 积极探索
着力提升国际化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街道成立于****年*月,辖区**平方公里,基本涵盖了**新城**城组团核心部位,紧邻首都机场。总入住户数**万户,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人,外籍人口**人,占**区外籍人数的85%以上;辖区有**个自然小区,其中**个别墅小区,**个拆迁小区和普通小区。
作为**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试点街道,针对辖区涉外机构多、高档别墅多、外籍人员多这一实际情况,街道秉承“以文化为媒,以服务为先”的宗旨,积极探索涉外国际化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无盲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创新物业管理模式为依托,提高社区管理水平**街道将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化解物业纠纷作为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于2011年1月,建立了区住建委和街道物业联合监管机制。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以来,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保障居民合法权益、优化物业公司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区居民、物业公司等各方的支持和好评,(一)健全组织,成立三级物业管理服务机构。在全市 率先建立了首个街道层面的物业管理服务办公室,辖区*个社区全部设立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站,每个园区设定了1名专职工作人员,形成“街道-社区-园区”三级物业管理服务组织。
(二)创新机制,实施物业监管联合考核。**街道办与区住建委协商,将原由区住建委负责考核的《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规定中的*大类共**项内容,区住建委将物业监管职能以委托形式下放到空港街道办事处,由空港街道办事处代为考核,加大从源头及时有效化解物业纠纷的力度。
(三)突出重点,着力化解物业矛盾纠纷。物业管理模式创新后,街道协调公安、司法、住建委、物业公司、业委会共同参与物业纠纷矛盾调解,方便了业主反映问题,方便了街道和居委会现场协调和监督解决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据统计,**街道2010年物业纠纷为40起,2011年矛盾纠纷仅10起,2012年目前只有3起,无越级访。通过实施物业监管模式,使物业公司成长环境更加优化,民意诉求渠道更加畅通,有效提升了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以强化社区服务为宗旨,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一)便民服务全覆盖。推行“管家”式管理服务模式,即50户业主设一名“管家”,管家负责与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具体内容包括,开通24小时双语客服热线,为居民提供报 事、报修、急救、出租车、入境登记、居住证办理、投诉建议等各种服务;为每位业主发放便民联系卡,内容包括联系人、电话和各项便民服务项目等;针对外籍居民设立了一站式受理窗口,并配有多种外文版本的涉外规范性文件,为境外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指南,包括入境登记、居住证办理、子女入学等各方面,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二)定期培训强素质。居委会协调物业及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人员、物业员工以及园区内保姆、保洁人员开展技能、双语等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外籍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三)个性服务促和谐。采用通知公告(书面通知、短信、电子邮件、电话联系)、社区网站、《月讯》、业主月度座谈会、客户满意度调查、民意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与居民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并及时有效的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传达给每一位居民。
(四)志愿服务保稳定。从外籍居民的意愿和兴趣出发,深入挖掘社区的各类社会资源、人才资源,组织壮大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促进外籍志愿者在维护辖区稳定、促进社区管理、加强互助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三、以开展文化活动为纽带,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宿感
(一)完善硬件设施,搭建社区居民交流平台。国际化社区都设有居民活动场所,其中,室内有游泳、健身、乒乓 球、羽毛球等设施,室外有网球、足球、儿童乐园、采摘等活动区域,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二)丰富文体活动,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充分挖掘文化的纽带作用,增强外籍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开展传统民间活动。在传统节日期间,积极营造节日氛围,给予外籍居民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在组织社区活动前,广泛征求和听取外籍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开展包饺子、吃粽子、舞狮、赛龙舟等中华传统民间活动,搭建外籍居民与社区进行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引导他们融入中国文化,营造中西互融、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二是针对外国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各社区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居住在社区内的外籍居民切实感受到家的氛围。三是开展共建友谊活动。社区经常组织外籍居民与辖区共建单位开展联谊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等,强化了共驻共建意识,增进了友谊。
(三)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凝聚引领作用。针对国际化社区人员素质较高且经济较为宽裕的特点,街道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成立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语言翻译类等社会组织,在满足了社区居民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社区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际化社区慈善组织积极组织居民参加冬衣送温暖、建母亲水窖、为贫困人员献爱心等活动,今年北京遭遇特大暴雨,捐赠衣被2000余件,为 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的关怀。
第四篇:社区调研报告
社区调研报告(初稿)
社区的存在问题
(一)、社区办公经费不足
一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除了社区自身水费、电费、电话费、宽带费及制作有关制度上墙费用开支都由街道统一解决外,但社区各项工作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每年也需要不少的开支。小到一只笔芯社区都要到街道领用,申请购物、统一采购,既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又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更有晒口社区还未配备打印机,每次打印、复印材料都要花上十多分钟街道社区来回跑。
二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少。当前形势下社区要做好治安、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环境等工作,都需要必要的经费保障,否则难以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每年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总是由于节目经费、少量补贴问题难以顺利完成。
(二)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部门职能不到位
1、社区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目前,社区居委会的功能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治性、自主性没能得到体现。大多数情况是街道办事处要求社区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据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通过街道办事处落实到社区执行,使得社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自治组织作用被行政化覆盖,社区已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
2、部门职能不到位社区自治职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许多部门都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形成会议多、检查多、报表多的局面。有谢部门习惯把社区当作的下属单位去布置工作,而没有发挥自身的指导、服务职能;没有使社区工作人员系统的了解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总热衷于创建、搞评比,轻内容、重形式,各项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挂牌子、设展板、建台帐、要数据”。社区每天应付着上级领导的检查和收集报表、传送各种数据,从而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
3、企业对社区居委会认识不足
自社区从企业剥离后,有关社区工作有的企业不配合、门难进、工作开展受阻。表现在外来务工、流动人员的管理上,派出所有办暂住证记录还好,但企业招雇用大多数人员没有办暂住证,造成双查、有关责任书签订难以完成。
(三)党建工作不完善,支部文化生活难开展 一是有的社区尚未建立支部,党支部关系想转进社区,社区却没有支部,只能转入邻居社区居委会;二是有建支部的,却名存实亡,社区支部文化生活无开展;三是有自己的支部,可每年开展支部活动的必要经费不足。
(四)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不齐
一是社区工作性质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社区大小,肩负着同样繁、重、杂的事务,不仅对下要居民满意,对上还要领导放心;二是社区工作量上。人员数量不变,工作量在变。人员的不足,给有的社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五)社区租赁场所办公,经费好似“充公” 经走访各社区,了解到各社区的办公场所均为租赁,这给街道对社区建设的经费预算又增添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六)一居一本“难念经“
一、房屋的修破不漏(碓下社区);
二、人车混杂的道路交通(晒口社区);
三、枯树带来安全隐患,欲自费解决无权(云屏社区);
四、往返街道社区车费无补贴(下沙、洒溪桥社区);
五、区划尚未正式下文,工作量大(云屏社区);
六、人力、物力跟不上,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难开展(通病)。
建议和意见
(一)开立账户,办公经费下拨
为从根本上消除社区对街道的依赖性,街道将采取“婴儿学步”的方式,逐步实现办公经费、工作人员、管理模式的独立。首先,社区代码证尽快办理下来,让社区都有自己的独立账户,一改社区“有赞助,无账户”的问题;其次,街道将从社区居民人口数、社区工作量两方面综合考虑下拨必要的办公经费,让社区对办公经费有独立的自主权,无需“一申购,二审批,三采购”的级级上报的繁琐程序,促进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自主性。
(二)组织社区管理、部门业务培训
一、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但社区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还一成不变。街道将适时组织社区人员到好的社区参观、学习,有机会将组织社区人员培训新理念新管理模式。
二、理顺部与居的职责和权限,不再每做一件事都左请示右汇报,一改“只做事,无权势”的现状,同时,基于各部门都是专职专事专人负责,部门工作又都需要社区协助,街道将定期、系统的开展社区工作人员参加部门业务的培训,一改过去“部门有任务口头传、电话联,不明再询问”的工作方式;再有,规定社区主任定期对社区成员进行社区各项工作的讲解、培训,使每一名社区工作者除自身负责的工作外,对其他工作的程序、方针、政策也有所了解,一改社区事务“专事找专人,专人不在只等待”的局面;三有,街道将对话企业,积极沟通,让企业对社区居委会有深层的了解,促进居企和谐发展。
(三)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丰富社区党员生活 街道根据各社区当前的党建情况,综合考虑、统筹安排,采取下派或重选社区支部书记的方式,给社区党建注入新的血液,从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
(四)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社区工作多而繁琐,街道将根据各社区的工作量、目前人员的配备情况,逐步完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
(五)争取用房,变租为主
为解决社区办公场所问题,街道已积极于有关部门、企业协商,争取办公场所的所有权归各社区所有,从而使租赁费能用于社区其他建设中去。
(六)“六将”解决“难念经”
1、将以社区名义写一份报告向氨厂留守处反映情况,由街道出面协商解决修破不漏问题;
2、将与辖区企业协商,就道路问题拿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尽快解决人车混杂问题;
3、将向市林业局及有关单位反映,解决枯树安全隐患问题;
4、将采取实报实销,下拨综合补贴方式,解决车费问题;
5、将采取各社区资源共享,集合各社区优势,共建辖区居民文化生活;
6、将根据辖区分布情况,以促进社区工作积极向上为宗旨,合理区划。
第五篇:社区调研报告
***社区调研报告
我们凌源调研小组一行5人,对***6个街道32社区和2个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凌源民政局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我们通过听取社区工作人员汇报与实地调研,发现了一些他们在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及其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一、***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共有30个乡镇街,其中10个乡;12个镇;8个街道。有6个街道辖城市社区37个,其中5个为村改居社区。452个居民小组,52249户,147818口人,社区居民代表2010名。
社区两委(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219人(居委会成员182人)。社区公益岗位人员166人(做社保员、医保员、协理员、微机员等工作)。
37个社区中有17个是自己的拥有办公用房的,12个是租赁用办公用房,8个驻区单位无尝提供。社区办公用房总面积7690平方米,其中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区9个;100—200平方米的社区13个;200—300平方米的社区11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4个。
社区从事工作涉及部门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和社区保障、科教文卫、食品药品安全、物业管理、城市建设管理、房屋征收、交通和农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生
产、公共安全管理、工业经济运行、环保、服务业、组织、宣传、应急、公安、司法、维稳、综治、信访、民政、残联、统计等等工作。
二、***社区建设取得成就
几年来,***充分利用开发商缴纳的500余万元社区建设补助资金先后为12个社区购置办公用房,分别是:南街街道分局社区、馨王社区、花墙子社区、南门外社区、兴隆社区、;北街街道铁北社区、东环社区;城关街道康柠社区;凌北街道鸿凌社区、凌钢东社区;东城街道高杖子社区、安居社区。同时为社区旧房改造、维修等资金达100余万元。社区办公用房总面积由2005年的398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7690平方米,使社区办公环境有所改善。目前,***有3个社区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和谐社区,15个朝阳市级先进社区、平安社区等荣誉。
三、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办公用房和其保用面积严重不足。一部分社区没有办公用房,只能租用别人的房屋。在城市繁华地段租费又很高,给街道和社区带来了经济负担,还会遇到过一段时间房子又不租给社区。有办公用房的多数使用面积在100—200平米之间,也无法达到一站四室的基本使用要求,多为一屋多用。
2、办公经费不足。2013年政府给社区的经费为3万元,但必须定制的报刊就得花去4000元左右。由于社区与群众、社区与机关联系密切,电话费用平均每人每月在80元左右,社区上放工作费用也较高,在加上电费、水费、网费、组织活动费用、办公耗材等等办公经费无法满足社区工作的需求,报销程序不合理,真正到社区的经费为1.2万元。
3、办公设备不足。社区的电脑配备严重不足多为一个能够使用的电脑。几个工作人员挤在一个电脑上办工,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管理档案和上级工作文件的增多,档案柜、办公桌等办公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工作的需求。
4、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社区工作人员从事30种左右的工作,工作不分昼夜和节假日,工作量大,与所发的工资不成正比。虽然今年年初不同的提高了社区班子人员工资待遇,但其它社区工作人员工资仍没有提高。
5、社区内的小区物业管理难度大。一些的老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处于弃管状态,随意堆放垃圾,严重影响了小区卫生,一些新小区开发商虽承诺对物业负责,一次性收3、4年的物业费,但3、4年之后就没有人管理了。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来制约物业问题。政府又为了征创卫生城市,多数都为社区班子成员求助各门来帮忙解决物业问题。
6、政府对社区都应做什么工作规定不明确。很多个部门
都把工作抛给了社区,无形给社区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社区本应是多为便民服务,却让各部门工作牵涉太多精力。本应由各个部门应开的证明全给了社区,社区的公章成了“万能章”,不开居民不满意,开了社区又没有这种权力和义务。
7、社区管理上访人员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工作人员几乎都为女性,有时需要深夜监视上访人员动向和上外地接回上访人员,无形给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安全问题。
四、社区建设提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应该协调地方和各部门来共同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问题,能够满足社区一站四室和工作的需要,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
2、政府应当将3万元经费直接拨发到社区,满足社区展开各项工作的需要。
3、允许社区进行一些服务类经营,一方面可解决社区经费问题,一方面可以进行便民服务。(例如:超市、药店、门诊、养老、照顾幼童等等)
4、物业管理上应加几名公益岗人员对无物业管理的老小区卫生进行打扫,搞好卫生,社区在通过其它渠道争取些经费发给这些人员。
5、政府就应确社区工作职责,减少政府部门对社区附加的工作量。
6、社区应多组织活动,拉近社区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其中**社区组织的邻里节,每家一道菜,大家坐下来欢唱笑舞,拉近了各自之间的关系),还能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
7、社区应多鼓励社会热心人士多参加到社区公益事业中去,帮扶老人、组织活动、开展法律道德生活常识宣传。
8、社区应成立日间照料室,增加一名公益岗人员对没有时间照料的老人进行统一的照顾管理,家属少付一部分费用。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小组深入到社区基层进行实地考察,并认真听取了基层工作者的汇报,小组成员相互配合有条不紊的顺利完成此次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