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调查报告5则范文

时间:2019-05-11 21:1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调查报告》。

第一篇:社区调查报告

哈尔滨

社区体育调查报告

年级:2014级八班

姓名:郑亦文

学号:14010838

社区: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社区发展: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的过程。社区的构成要素:地域

人口

组织结构

文化

认同感

社区的多元化分类:

• 功能分类:根据社区的主要功能,我们可以把社区划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等。

• 规模分类:根据人口的多少,我们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巨型社区、大型社区、中型社区、小型社区和微型社区,等等。

• 形成方式分类:根据社区的形成方式,我们可以把社区分为两大类,自然性社区和法定性社区。

• 综合分类:用多元综合标准对社区进行分类,可以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类。

社区发展的模式

整体模式

代办模式

分散模式

混合模式 社区的主要特征:

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 社区是以聚居作为生活的基本载体; 社区具有多重功能;

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场所; 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区的基本功能包括:

经济生活功能 社会化功能 社区的控制功能 社区的参与功能 社区的福利功能

社区服务的由来

社区服务是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兴起的,它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

社区服务最早发端于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最早的社区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会社就是英国牧师索里在伦敦倡导成立的第一个以济困为主要功能的社区服务。

社区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① 以人为本原则。

② 资源共享原则。

③ 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④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原则。

⑤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

⑥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原则。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6个方面。☆街道社区是我国最普遍的一种城市社区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

☆居委会社区是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居委会的管辖范围形成的社区。它的主要形式是传统的街坊社区。☆村委会社区则是农村的基层社区。

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乡镇)、居(村)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社区体育的四大本质特征:

①它是区域性体育,区域范围相当于基层社区。

②它以本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条件。

③它是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体育。

④它的宗旨是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

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社区体育组织

(社区成员

场地

设施

经费

体育管理者和指导者)

社区体育的分类

①按参与群体的规模大小分类

个人体育、家庭体育、邻里(楼群、庭院或胡同)体育、微型社区(居委会)体育、基层社区(街道办事处)体育5种。

②按消费类型分类

福利型、便民利民型、营利型3种。③按活动时间分类

日常性体育活动(晨晚练)、经常性体育活动(俱乐部活动)、节 假日体育活动(节日、周末和寒暑假体育活动)3类。

④按组织类型分类

自主松散型、行政主导型2种。

⑤按参与人群分类

婴幼儿体育、学生体育、在职人员体育、离退休人员体育、特殊人 群体育、流动人口体育6类。⑥按活动空间分类

庭院体育、公园体育、广场体育、公共体育场所体育、其他场所体 育(空地、江河湖畔等)5类。室内体育和户外体育2种。

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健美性与娱乐性

自控性与个人针对性 

随意性与自觉性

社区体育功能包括一般性功能和特殊功能两部分。

一般性功能指任何体育形式对于参与者个体所具有的共同的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健心功能和社会化功能。社区体育的特殊功能是指社区体育形态所具备的独特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居民参与、改善居民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凝聚力、发展社区文化。

社区体育对社会体育改革的贡献

①完善了社会体育管理组织结构体系;

②减轻了单位的体育负担,推动了体育社会化进程;

③为社会体育的普遍化、生活化提供了保证;

④促进了城市社区建设。

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经济特征:与农村、小城镇相比,经贸活动更密集频繁

人口特征:人口数量多、密度大;人口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和集镇;城市人口异质性强;人口流动性大 社群和组织特征:社会群体种类、形式多样,组织分化精细 文化特征:文化具有理性化和多元化特征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

2、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 社区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

3、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 的催化剂 4、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最先提出社区体育这个名词的是天津市河东区二里桥街(1990)。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

社区体育的管理包含了政府和社会对社区体育的管理以及基层社区内部的体育管理两个层次。

社区体育的组织领导体系包括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

其中街道社区体协是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体育活动点和体育辅导站是主要的活动性组织。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特点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概括起来有7个特点: 1、组织形式基层化

晨晚练体育活动点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最主要组织形式。2、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马鞍形)

3、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引导型结合(以自发组织为主)4、活动时间早晚为主

5、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

6、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属地化

7、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率较低

城市居民四大居住地带及其特点

旧城区的旧居住地带(传统社区)

以单位社区为主要特征的混合居住地带(单位社区)

郊区的新居住地带(综合社区)

都市里的村庄(边缘社区)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社区建设对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的保证作用,单位体育职能剥离和政府体育服务职能转移,决定了社区体育在社会体育中的地位将不断上升的必然性。

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的影响和社区体育独特的功能魅力,决定了社区体育将得到空前发展,社区体育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将明显提高。

1、小城镇社区的概念

小城镇社区是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某些成分与特征 的社区类型,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变成多种产业并存 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是农村和城市相 互影响的一个中介环节。

2、小城镇社区的特征

(1)经济。

(2)人口。

(3)社区基层组织。

(4)社区体育与文化活动。

社区体育经费的筹集与管理

(一)社区体育经费的筹集

1、发挥自身造血功能,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经费(1)会费收入;(2)体育有偿服务;(3)体育经营活动

2、通过互利活动,获得社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资助

3、动员社区成员赞助、支持社区体育活动

4、积极争取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

(二)社区体育经费的管理

1、社区体育经费的分配

社区体育经费的分配必须同社区体育的结构相适应,使社区体育结构合理化,而且必须根据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出一定时期内社区事业发展的重点来集中使用。同时,在分配社区体育经费时,还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2、社区体育经费的使用

社区体育经费的使用必须合理化和规范化。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一)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使用

1、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

2、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效率

3、充分利用社区公共用地资源设置体育设施

4、实现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多功能化

(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要求参加身体锻炼的居民参与监督并自觉遵守各项规定; 其次,指定专人负责体育场地设施的保养与维护;

第三,适当开展部分经营活动,用于场地器材的管理和开发。

大中型综合性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的 组织

一、大中型综合性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的特点

1、规模大

2、设项多

3、区域限制严格

4、组织工作较为规范

第二篇: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一)为更好的指导和开展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的工作效率,我街道办事处于4月9日至13日对辖区内四个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召开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会、深入各社区居委会实地调查并收集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综合意见,现就在新形势下建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创新社区体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责任分片包干管理利与弊等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社区建设工作在新势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黄沙湾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面对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单位功能不断弱化和解体,城市管理出现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等诸多复杂情况下,应运而生有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们的社区居委会尚扮演着政府的角色,是政府的一条“腿”,其主要精力还是在完成政府部门或派出机构交办的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员解决社区自治事务和为居民服务。

(二)社区服务功能尚不完善,虽然大多数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机构,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服务机制不活,服务队伍不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三)社区自治意识和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自治的意识不强,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较少,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必不高,社区凝聚力不强。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20**年全市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吸引大量的年青同志进入社区工作,其中部分同志,文化程度虽高,但缺乏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而且思想素质和责任心不尽人意,缺少经常性、专业性的业务提高>培训,社区干部队伍不稳,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还有其他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办公经费短缺,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缺乏规范化,现代化标准,政策落实不到位,全社会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高等问题,急待上级相关部门解决。

二、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体制、强化责任、科学推动社区工作上新的台阶

(一)创新社区体制,大力推动社区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基层社会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给基层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对此,在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摸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组织体制。完善组织体制,是提高党对社区各项工作全面领导能力的基础。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各类组织踊跃参与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从而使党组织对居委会各级工作的领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2、创新管理体制。改变社区政府职能作用,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工作进社区,必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加强街道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联系,探索新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着重体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3、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联席会议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社区重大事务和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应由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形成方案,提交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二是要推广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凡是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决策前都要实行民主听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进一步规范听证程序,把议题选定、代表确定、会议公示、召开会议、议题办理落实等各个环节。三是要逐步设立楼(门)院联络员制度。推进楼(门)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完善居民自治体制机制。

4、健全社区工作机制。要逐步建立与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服务功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工作体制,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要理顺关系,完善制度,要在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参加的社区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居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完善社区工作制度。要在进一步掌握社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提高社区工作的效率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区建设。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二)“社区”无论是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理解,还是作为一个区划来解释,都有其道理。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就如何搞好社区建设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那么我区的社区建设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桃源政协地区组组织了张建德、张占明、于海涛、杜建4名委员对桃源街道的长源社区、滨河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被调查社区共有71栋居民楼,5047户居民17875人,其中有困难户262户,158名在籍党员,两个社区20**年经济总收入为5万元,20**年为1.4万元,20**年为0。呈递减趋势,两社区共发生治安案件20**年为33起,20**年28起,呈下降趋势。详见附表

一、附表

二、附表三

2、社区组织建设情况:按照20**年3月13日中国共产党南关区委、南关区政府关于《南关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在两个社区成立了社区组织,分别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工资统一由街道办事处发放。见附表四。

3、现阶段社区服务网点分布情况。至20**年共有各类便民服务网点91处,主要类型:食杂店、小吃部、超市、美发店、自行车修理、粮油经营、药店、卫生所、养老院、自行车停车场、农贸市场、网吧等。见附表五

二、调查结果反映的基本问题

以两个社区调查数据看,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较好的方面

1、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全社会上下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在搞好社区建设上达成了共识,同时,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

2、自96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搞好社区建设以来,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定工作方案)以来,社区组织载体得到了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相对稳定,同时稳定了队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且数量少、种类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2、社区主任缺少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组织载体缺乏,作用发挥较差,就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3、功能弱化,依附性强:从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上看依旧沿袭老的传统,承担着区街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落实层,理论上社区自治功能很难体现。

4、目前社区组织载体模式仍旧沿袭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机构设置,很难适应社区功能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担政府指派任务;二是社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意图无法实现;四是目前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社区建设的方向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存在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

2、责、权、利不统一。目前按照长南办发[20**]5号文件规定各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有九项,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搞好综合治理,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可是明确社区的权力范围确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更无从谈起利益问题,这种责、权、利不统一导致社区工作走入误区,成为各级部门工作的落实者。

3、社区资源问题:由于地域不同导致社区在经济、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是必导致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差异,相应增加资源少社区工作的难度工作的难度。

4、发展社区的政策明显滞后,目前如何发展,给社区以什么样的政策,社区发展的方向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由于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自我壮大。

三、几点建议

建议市区政府尽快了台政策,主要内容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

2、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确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一个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各类服务中介实体。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包括水、电、气、物业等管理部门及驻区单位等,特别是监督及制约机制的建立。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时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三)一、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起步于20**年。20**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尤其是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是着眼群众需求。>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让民做主、为民说话,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实际。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以及村庄自然肌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同时,及时完善规划,体现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3.7万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7656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在资金投入方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先后建成13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去年8月份铜陵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437个,总>投资5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亿元。

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程。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思想 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部分群众对“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参与积极性不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

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区域间的整合。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乏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

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意义重大。若干年前,李克强同志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述。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一是资金;二是土地。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6.8亿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年全市144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有56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下的有53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35个,仅占25%,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从土地方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扰。

三、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以县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村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对规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配套设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

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一方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

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第四,突出配套建设,增强农村社区服务的新功能。一是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平台。一方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完善医疗计生、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配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使各类公共服务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农村。二是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供给网络。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村、镇、县(区)一体的社区服务供给网络。借鉴城市社区的经验做法,发展壮大各类农村社区非盈利型社会组织,对市场和政府职能进行补充。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协调社保、卫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搞好相应服务的延伸和覆盖,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减轻社区事务负担。三是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一方面,不断提升政府或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层次和覆盖范围。比如均衡教育向农村区域的进一步延伸和覆盖。另一方面,探索政府采取委托、补贴、购买等方式,鼓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服务效率。可以预见的是,当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社会都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之中,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被打破时,从单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管治,转向平等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多元关系,农村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必然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这也是***全会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题中之义。

第五,突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原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探索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模式。拉长基层党支部服务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创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党组织议事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各类专项工作制度,探索开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务由居民自治组织去完成,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居民权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实效,健全各方协调联动的新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动领导力量从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切实发挥指导、协调和督导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宣传 引导。总结美好乡村村企合作共建机制的经验,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 采取捐资捐物、献智献力等形式,开展帮扶和互助活动,形成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支持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的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走在全省前列。

第三篇: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馨泰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为探索社区管理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我来到了苏州市吴江区馨泰社区,对该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进行了调研。

一、馨泰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馨泰社区居委会角色错位,居委会负担过重。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馨泰社区“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

(二)社区居委会行政色彩太浓

馨泰社区居委会行政色彩太浓,导致居委会主要精力用在完成政府部门布置的工作和检查上,存在着牌子多、检查多、考评多、台账多和盖章多的“五多”现象,真正考虑社区自治事务的时间精力少。

(三)社区业委会工作难度较大

在馨泰社区中,作为社区新型自治组织的业委会的工作难度较大。业主委员会是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机构,是业主利益的唯一合法代表。但由于业主委员会尚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具体工作制度、经费来源、人员津贴、财务管理等都没有专门具体的规定,制约了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馨泰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还有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原因

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二)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

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三)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

现实中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四)工作超标超限,浮于表面

各级政府部门的检查接连不断,一些社区居委会天天忙于迎来送往,介绍经验。而各政府部门有时把工作进社区当作工作创新、上台阶的突破口,对社区居委会自身的承受能力估计过高,使社区居委会超标准超负荷工作。

(五)工作方法不够科学

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但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致使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处于两难的困窘境。

三、对于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建议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方面

对此,可参考武汉江汉模式从实际行动出发,建立一种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具体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力建设。要抓住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的机遇,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能力建设,调整角色,理顺关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其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选择并完善社区“一站多居”模式,弱化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另外,要优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实行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制度,增加居委会工作经费,切实落实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

第二,制定地方性《业主委员会自治办法》。业主委员会作为小区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机构,在社区管理中已部分取代了居民委员会的社区自治功能。业委会是由小区业主(代表)大会在本小区业主中直接选举产生的,其工作又具有公益性,因而在社区自治中获得了更大的合法性。强化业委会自治也许是增强社区民主自治的突破口。建议我市率先制定地方性《业主委员会自治办法》,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角色功能、工作规范、经费来源、人员津贴、财务公开等作出明确规定,以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元基础上提高到2万元。五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四、小结

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理立德的现代文明社会,成为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从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加强对社区的管理,而且还要确定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并使之成为现实,使社区变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型社区。因此,馨泰社区应在实行自我管理的前提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不断强化社区的组织、协调、凝聚职能,致力将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有序、服务功能配套、治安状况良好、社区环境优美、居民和谐相处的新型社区。

第四篇: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馨泰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老龄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社区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为探索社区管理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我来到了苏州市吴江区馨泰社区,对该社区社区服务与管理进行了调研。

一、馨泰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馨泰社区居委会角色错位,居委会负担过重。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馨泰社区“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

(二)社区居委会行政色彩太浓

馨泰社区居委会行政色彩太浓,导致居委会主要精力用在完成政府部门布置的工作和检查上,存在着牌子多、检查多、考评多、台账多和盖章多的“五多”现象,真正考虑社区自治事务的时间精力少。

(三)社区业委会工作难度较大

在馨泰社区中,作为社区新型自治组织的业委会的工作难度较大。业主委员会是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机构,是业主利益的唯一合法代表。但由于业主委员会尚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具体工作制度、经费来源、人员津贴、财务管理等都没有专门具体的规定,制约了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馨泰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还有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原因

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二)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

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三)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

现实中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四)工作超标超限,浮于表面

各级政府部门的检查接连不断,一些社区居委会天天忙于迎来送往,介绍经验。而各政府部门有时把工作进社区当作工作创新、上台阶的突破口,对社区居委会自身的承受能力估计过高,使社区居委会超标准超负荷工作。

(五)工作方法不够科学

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但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致使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处于两难的困窘境。

三、对于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建议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方面

对此,可参考武汉江汉模式从实际行动出发,建立一种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社区治理模式。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具体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力建设。要抓住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的机遇,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能力建设,调整角色,理顺关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其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选择并完善社区“一站多居”模式,弱化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另外,要优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结构,实行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制度,增加居委会工作经费,切实落实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

第二,制定地方性《业主委员会自治办法》。业主委员会作为小区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机构,在社区管理中已部分取代了居民委员会的社区自治功能。业委会是由小区业主(代表)大会在本小区业主中直接选举产生的,其工作又具有公益性,因而在社区自治中获得了更大的合法性。强化业委会自治也许是增强社区民主自治的突破口。建议我市率先制定地方性《业主委员会自治办法》,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角色功能、工作规范、经费来源、人员津贴、财务公开等作出明确规定,以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元基础上提高到2万元。五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四、小结

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理立德的现代文明社会,成为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从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加强对社区的管理,而且还要确定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并使之成为现实,使社区变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型社区。因此,馨泰社区应在实行自我管理的前提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不断强化社区的组织、协调、凝聚职能,致力将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有序、服务功能配套、治安状况良好、社区环境优美、居民和谐相处的新型社区。

第五篇: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 : 机械学院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2013-9-9

关于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

调查提纲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查对象:

1、凯旋社区分管文化方面的领导及经办人员(5人);

2、凯旋社区居民(56人,其中男性36名,女性20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6名,大专中文化程度20名,35岁以下12名,35—50岁38名,50岁以上6名)

三、调查内容:

1、凯旋社区居民数量及文化工作现阶段情况

2、凯旋社区为加强文化工作而采取的措施

3、目前凯旋社区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4、全面深化社区服务的思路和对策

四、调查方法:

问卷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

关于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做好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营造社区“家”文化氛围,本人于2013年8月22日—9月1日期间,通过深入社区居民对文化工作进行摸底,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凯旋小区及周边十多家企业、医院等单位了解基本情况;查阅近年来凯旋社区文化工作情况相关材料等,比较客观地了解了现阶段凯旋社区文化工作的现状。在实地调研地基础上,运用理论知识,比较深刻地分析了阻碍社区文化与服务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因而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增设社区宣传文化阵地,营造社区“家”文化氛围

(一)社区充分利用居民文化水准高的优势,集思广益,让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公民道德教育。

凯旋社区位于台江区西部,是由凯旋小区为主体划入新建成的红旗小区及周边单位整合而成,东至凯旋路,西至二环南路,南至新村一里,北至工业路。区域面积0.56平方公里,住户2500多户,常住人口6400人。社区文化活动面积达2410平方米,丰富的资源优势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赋予了社区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根据自已的兴趣和爱好,接受科普、法律、医疗保健、环保常识、社交礼仪及邻里相处艺术等知识教育。这些做法,既提高了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生活品位,又调动了社区居民积极性,让居民在自娱自乐中实实在在地喜爱社区这个“大家庭”。

(二)把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努力构筑文化氛围浓郁的文明社区

1、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社区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通过“市民公德长廊”的影射作用,对社区居民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并定期评选出“社区之星”。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社区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社区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倡导民主、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尊老敬老的家庭关系,鼓励夫妻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制止家庭暴力,捍卫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定期开展“敬老利老、优惠老年人”的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

(三)发展社区文化产业,提升社区文化的服务内涵,把社区服务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别具风格的“走进美的社区”活动,创办了购物、车辆看管、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家电维修、计生、就业、民事调解、民政优抚、法律咨询等十大系列、30多个服务项目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文化服务产业,组建了医疗保健、义务劳动、文化、文艺等23支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串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的“走进美的社区”活动,力求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开展为社区下岗职工“春风送岗”活动,为社区101人下岗职工解决了再就业,切实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二、社区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能力有限,满足不了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社区能力的不足是由资金、设施不足和工作机构不健全决定的,其中主要是服务资金紧缺。摄取服务资金的来源有国家资助、社会捐助、有偿服务收入。一方面,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一直比较紧张,不能拿出大笔资金投入社区服务;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公益事业捐助的能力有限,而且社区服务经营性收入不会很高。由此决定了由街道、居委会兴办的社区服务设施一般都比较简陋,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二)社区文化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社区文化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管理机构和工作方式有一个组合、协调、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社区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社会福利性或和公益性的事业,需要社会性统一的法制化管理和规范。

(三)社会参与率不高,共驻共建、扩大参与的局面尚未最终完全形成 在社区服务中,驻地单位与社区的文明共建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少数单位的福利设施尚未完全向社会开放,同时,社区居民的服务参与意识和行为都很不足。社区服务深受居民欢迎,但是社区服务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也在于居民的参与。如果居民的参与充不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服务的发展。

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凯旋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全面深化社区文化的思路和对策

为了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事业,需要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主要是:

(一)社区文化的科学化水平,满足社会多层次需要

应加强总体规划的科学文化水平,从社区发展建设、公用事业、服务网点的配置上进一步做出科学的安排。还要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将培训工作纳入社会工作和行业标准化系列。

(二)建立和健全社区文化发展基金制度,保证社区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社区文化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公益事业,应扩大社区文化的资金来源。建立社区文化基金会,将社会各类可利用的资金有序、依法纳入社区文化轨道,并扩大国内外各界捐赠渠道。

在纳入行业性管理的社区服务项目中,应制定出合理的收费原则和标准,实行大有偿服务的范围,使社区文化能在市场经济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总之,加强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既是一项促进社区安定和谐的工作,也是一项任务非常艰巨的工作,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地探讨与研究。

下载社区调查报告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调查报告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 一(5)张嘉怡 调查的社区:万事达花园。 调查的方面:物业管理的各方面与人们的看法。搬家到小区不久,听父母说这里的物业管理不是很好,在这个寒假,我利用了一天的时间,去......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组织调查报告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

    社区调查报告

    龙泉驿区万源路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名称:万源路社区 社区负责人:张文萱(社区党总支支部书记) 社区简介:万源路社区成立于2003年11月。社区现有“两委会”干部6人和工作人员3人。其......

    社区调查报告

    近年来,东站社区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和方向,大力实施党员“安家工程”,社区党建有特色;尽力满足居民群众需求,社区服务有亮点;丰富活动载体,社区文化......

    社区调查报告

    西华苑社区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社区服务情况,走进社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 调查课题:太原市万柏林区西花苑社区的调查研究报告 调研时间:20......

    社区调查报告

    社区调查报告 背景介绍:通过社区矫正的学习,亲身体验社区的环境是必要的,我们想了解社区居民生活的环境,看看社区的基本设备是否健全,社区到底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少保障.在......

    社区调查报告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新任务。和谐社区建设,是市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探索,是城市改革实践的新探索,也是事关城市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事。按照学习实......

    社区调查报告

    关于韶关市浈江区风采街道办事处发展的调查报告 摘要:伴随着世界各国的社区发展和我国社区建设的兴起,社区管理逐渐成为了我国社区发展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