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实践调查报告(共)
社区实践调查报告
爆竹声声除旧岁。放烟花,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民俗,爆竹声声给人们带来了喜悦的心情,人们高高兴兴地燃放爆竹来迎接新一年的开始。在人们高兴放鞭炮的同时,每年因燃放烟花爆竹不慎而受伤的人也很多,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禁止在下列地点燃放烟花爆竹:
1、文物保护单位;
2、车站、码头、飞机场等交通枢纽以及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
3、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单位;
4、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内;
5、医疗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敬老院;
6、山林、草原等重点防火区;
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其他地点。虽然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一个民俗,但是,从整个利和弊来看,还是弊大于利。前几年,中央电视台违规燃放烟花爆竹,造成30多人受伤,整个经济损失达到几十个亿。
除意外事故引起的损失外,烟花爆竹污染也不容小觑。
烟花爆竹污染是指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以及其他喜庆事时大量燃烧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近年因国家人口猛增、消费结构和消费意识不妥、生产厂家猛增,致使民间燃放之风盛行,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严重损害健康;纸张、火药和发光材料等资源浪费亦极为惊人;火灾、人身伤亡事故更有常见。
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含有硫磺、木炭粉、硝酸钾,有的还含有氯酸钾等等。爆竹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及粉尘。这些气体不但污染大气,而且形成酸雨。据调查,春节长假期间全国各市空气质量连续多天出现污染超标。空气质量所监测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除夕夜的22点过后明显升高,在初一的1-2点达到峰值,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陡升,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过标准3.8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小时浓度未超标准,但也比正常值高几倍,这些都表明这空气质量受燃放烟花爆竹影响非常大。城区环境空气和噪声污染已达到重污染程度,对市民身体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及有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症人群影响很大。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禁放烟花爆竹,虽然有些严苛,但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虽然没有炮声,但其他过年的活动也能增加过年的气氛,比如花灯、秧歌都可以不一定要放炮。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风俗,安全、环保的风俗。
第二篇:社区实践调查报告
社区实践调查报告 目的:充分了解当前社区建设、服务、发展的相关情况,充分锻炼自己,认知社会,培养相关技能等。
形式:深入社区,对社区进行相关的参观、采访与服务。地点:
时间:2011年02月19.日
调查人:临沂大学
社区居委会的基本结构
根据我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其中社区党支部是党在城市的基层组织,是居民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做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社区党支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支持和保证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大会的办事机构,由社区居民大会或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执行社区居民大会的决定,并向社区居民大会负责,接受社区居民大会的监督,定期向社区居民大会报告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在政府有关部门及政府派出机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社区建设篇
街道社区建设工作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按照“以人为本强化计生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理顺社区各种关系,以增强社区居民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文明程度作为落脚点,不断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社区功能日益完善,社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社区建设的作用逐步显现。
1.街道社区计生建设工作上,坚持以量化考核为依据,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实行优胜劣汰,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基
层计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选人用人上,该街道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好、作风正、有能力、有工作热情的年
轻人选聘到村级计生岗位上来,让群众打心里拥护,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自觉实行计划
生育。
3在队伍管理上,该街道本着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原则,将岗位职责细化量化,并签
订《量化考核责任书》,实行每周小结、每月考核,年终结合群众举报、民主评议及上级检
查情况,综合评定出等次,对优秀人员予以重奖,对不称职干部进行处罚,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予以解聘。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社区计生干部的热情与干劲,使全街道计生工作整体
水平得以稳步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上,将专业协会的发展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不断挖掘、整合现有农业资源,大力扶持、发展辖区专业协会,使其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驱
动器”。
社区服务篇
1、家电、汽车下乡
社区街道根据中央政策要求,坚持早启动、广宣传、勤落实、服务好,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和实践,街道汽车下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截至2010
年7月18日,该街道家电、汽车下乡补贴受理窗口已办理汽车、摩托车补贴申领71起,已拨付补贴款31万余元。
社区街道还根据中央政策和农民群众关心的汽车下乡补贴申领程序,将汽车下乡补贴申
领程序上墙,并建立了一套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公开家电、汽车下乡补贴受理窗口工作职
责,作出窗口服务承诺,使前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该街道对到窗口办理汽车下乡补贴申领的群众采取灵活的服务形式,对手续齐备的随到随
办,对于前来咨询有关汽车下乡政策和申领程序的居民,做到热情接待,一次性告之办理需
知,减少群众办理家电、汽车下乡补贴申领的成本,使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2、“三诚”接访 维护民宗和谐
“民宗团结是个宝,工作位置要摆好。”为进一步维护民族宗教团结,创造和谐的发展
氛围,街道信访、民宗部门未雨绸缪,在全街道信访、统战民宗干部中积极开展以“三诚”
温馨接待来访民族群众活动,以情息访,为维护稳定构筑起坚固防线。
一是“热诚”接待来访民族、信教群众。盛庄街道加强信访网络建设和制度建设,做
到“文明热情接访,主动积极下访,认真严肃查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民族村即
花埠圈村配备专职村级统战(宗教)信访信息员,及时了解、反馈信访信息。
二是“真诚”对待民族、信教群众问题。结合村情民意调查,对社区反映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做到信访隐患、苗头、积案每月进行一次逐一排查梳理,对来访问题,能解决的及
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当面解释清楚。为减少信访案件,街道还针对群众关注的场所财务管理、教堂拆迁征地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财务代理制和重大事
项票决制等,提高了宗教活动场所事项透明度,自觉接受信教群众的监督。
三是“诚心”对待上访要求。民族宗教问题无小事,为妥善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对接访
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做到定期下村入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畅通信访热线电话,定期收集,做到有事必办,合理事必办,一办到底。部分来访者因对法律法规的误解或掺杂
个人恩怨,往往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每位接访员做到从维护稳定大局出发,始终坚持用
真情去融化,用耐心劝说去疏导。同时,对因种种原因经常上访户,采取街道机关干部“一
帮一”的办法,做好解释工作,做到合理上访。
3、为流动人口提供贴心服务
社区街道积极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多项贴心服务,促进了流动人
口管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年一季度,该街道共帮助外来经商户协调解决经济纠纷31
起、经营矛盾9起,帮助流动人口挽回各类经济损失20余万元。
该街道多次组织人员对辖区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并落实档案,进行不定期核对
排查,建立了住处收集、资料整理、跟踪管理、服务到位的管理服务程序,强化动态管理。
建立两级维权站,公正调处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签订劳
动合同,治理欠薪、雇用童工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社区发展规划篇社区基础设施
依据社区特点,采取“整体考虑,梯次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目前街道社区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对电厂路、沂河路、清河南路、罗四路、蒙山大
道等道路两侧进行综合整治,对300多条社区(村)背街小巷进行了全面清理,硬化社区
(村)的背街小巷近30万平方米,并对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亮化。投资40余万元,新
建大型垃圾转运站1座,购置垃圾箱600余个,并合理分布环卫工人数量和垃圾箱,做到
组织工作有保障,清扫工作没死角,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2社区组织
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为主体,工、青、妇、残联、民兵、治保、老年人协会、社区志愿者、业主委员会等相互配合的社区组织体系。
1、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其领
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开展居民自治。
3.社区工作站完成街道和社区党组织交办的任务和服务社区居民的工作。
4.在社区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社区志愿者等组织,培育和发展各种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社区居民自治
1. 推进民主选举。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逐步提高社区直接选举的比例。
2.实行民主集中制。社区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在社区事务中的作用,完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
3.加强民主管理。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引导社区的各种组织和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4.强化民主监督。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居务公开,社区居民委员会100%设立居务公开栏,公开内容及时、真实、全面。依法保障社区居民和社区成员单位享有的社区事务知情权和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评议权、罢免权。4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程序规范,社区福利性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就业服务活动开展良好。
5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形成服务网络,方便群众就医、购药。从业人员具有法定执业资格,执业行为规范,服务质量优良。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为90%以上的常住居民和100%的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到2010年,对90%以上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实行电脑化管理。
6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活跃繁荣,各类文化活动设施齐全,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科普、体育、教育、娱乐活动,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7社区环境
社区内净化、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公共场所管理井然有序。主要考核指标达到全国或全省先进水平。
8社区治安
按照“一区(社区)两警”模式建立民警责任区,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形成群防群治。经常开展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社区内民事纠纷调解、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转化、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安管理规范,社会秩序稳定,社区居民安居乐业。
9社区资源共享
建立社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的机制。街道、社区和驻街道、社区单位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相互开放服务设施,实行资源共享。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
第三篇:关于社区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文化的实践调查报告
——万盛社区与玉屏街道西大社区之对比
摘要:通过对成都温江区万盛社区以及福清西大社区的调查,针对社区文化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大的认点是,社区文化组建暗淡,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日益寡淡,社区应积极承担起联系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社区文化 凝聚力 认同感
在这个寒假,就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调查,我进行了关于社区文化的调查工作。在上个学期社会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对学校周边的社区——万盛社区进行了调查,并且正对社区文化这一模块专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收获颇多。于是,在寒假期间我也萌生起这么一个念头,对自己所属的社区——西大社区,更具体的说——社区文化进行调查,在系列的了解之后,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更为宏观的说,认识不同地域之间的社区文化差异,亦是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异。更希望自己能够在表面的比较之下能够体会更多文化内涵深处的不同。
在调查过程中,我运用了在社会学中学到的知识,充分做到了学以致用。我主要采取了访谈法与观察法。并在2.9—2.18这一段期间在西大社区范围内,对社区内的文化范畴以及对社区居民进行询问,展开了自己的调查工作。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我了解到万盛社区与西大社区的官方资料。
万盛社区: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一个村改社区,原属于柳林乡政府,后划归柳城街道办事处,辖区占地面积1.60平方公里,有11个居民小组,村民代表50人,常住人口680户,居民1767人,共产党员48名。
万盛社区内设有办公活动中心,其中包括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站、信访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警务站等。社区工作人员7人,居民小组长11名。
西大社区办公地址:上巷11号。总面积0.25方千米;总人口3451人。辖区东至河头巷;西至凤凰路;南至龙江;北至西大路。
(此资源来源于:http:// 不过现在的人口恐怕是不可同日而语,应该增加蛮多了)
在社会学课上,我们学知: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文化是社区文明的内核。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开发潜能、增进交往、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时,我们小组成员围绕社区文化这一主题,对万盛社区,进行了相关考察,就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的具体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的培养与宣传”。于是当下,我也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咨询与调查。
调查内容分析:
1.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主要负责整合社区内的文化资源,开办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社区
管理中的重要机构,应当更好地整合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文化设施,同时做好文化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
我们经过调查发现,万盛社区有自己的文化活动中心,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但是文化活动中心与居委会等多个社区管理机构并在一起,没有专门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如图书室、棋牌室、健身房等;
该文化活动中心并没有积极、多次举办社区文化活动,使得社区居民很少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
另外,在文化活动中心所在的庭院中,卫生状况仍有待改进,毕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社区向外开放的窗户之一,代表着整个社区的形象,卫生问题的出现也是该机构失职的表现;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值班负责人员态度冷淡,对于来访者不大欢迎,不利于维护该社区的文明形象。
就西大社区,我也对其办事中心进行了观察与调查。发现地址距离大家的住处还是很接近到,就是说社区办事的地址相对还是出于比较中心的位置,其地方居民也比较熟悉,并没有出现当初我们小组人员寻找万盛社区活动中心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当然,在很多方面,两个社区之间还是有相似之处,例如居委会下属功能模糊不清,也没有图书馆、棋牌室、健身房等进行文化活动中心场所。值得一道的是,在社区不远处,有江滨公园供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
因此,对于社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议是大同小异的,两个社区需要及时改正条件、改善条件,重视社区的文化建设,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做好细节工作,营造干净卫生的环境、提供热情友好的咨询服务,更好地促进社区的文化建设。
2.社区具体文化活动的开展:
社区具体的文化活动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的,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而我们通过与一些居民的交流、访谈发现,万盛社区很少举办文化活动,只是在近日,社区里会在晚上八九点时有跳舞活动,而跳舞的舞曲多为七八十年代的舞曲,主要迎合老年人的胃口,却无法很好满足社区中的上班族放松身心的要求,造成了大多数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单一,同时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
针对西大社区,其开展的文化活动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夏天,居民们会自发到公园空地上跳舞,其年龄层大概在30-50不等。
当然,有一点炯同的是,年轻人的需求基本没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社区间展开的活动寥寥,社区在居民闲暇时间里并没有很得当做到一个提供娱乐、开展文化活动这样的一个平台。社区在人民生活中展开文化活动的这么一个功能仿佛形同虚设了。
因此,社区不仅应当积极开展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更应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办过程中,坚持不断地丰富社区文化内容,与时俱进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使来到该社区居住的每一名居民都有放松自我、参与社区的空间与机会,从而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信赖度,推进社区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3、社区文化的宣传与拓展:
社区文化除了要在本社区内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完善文化设施、丰富居民生活,还需
要做好宣传和拓展的工作,这样社区文化活动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长期发展下去。同时,社区文化的宣传与拓展可以使社区和外界相沟通,相交流,使社区开放程度加大加深,更好地促进社区的建设与进步。
我们在考察万盛社区时发现,万盛社区在临近街道处有一排较为显眼的宣传栏,栏上有居民选举委员会的公告、社区管理系统的介绍,还贴有许多关于社区文化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的通讯。通讯内容有环保活动、保护杨柳河志愿活动、关爱老人、志愿支教、法制宣传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和平社区将自身的社区文化做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广,同时可以看到该社区积极与外界相联系,与温江内的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教育学院等多个大学合作,组成了和平社区的志愿者服务队。这样的运行机制可以充分挖掘周边学院的文化资源,使该社区文化充满活力。
对于西大社区,我也明显注意到,在楼下的公告栏上,可以明显看到一些相关宣传的纸质文件,但是发现居民并没有很注意这些宣传,另外栏内的内容也比较久远,消息比较滞后。
而在另一方面,在社区内角角落落,在墙壁上还是会看到一些宣传字画,让居民或多或少知晓一些事情的发生。比如法制、人口、卫生等。
当咨询到居民对居委会的认识,他们提到了户口的迁入、迁出,医疗社保,人口户籍管理,结婚时打证明。可见居委会的作用居民们还是比较清楚,知道遇到怎样的情况该去找居委会,而在另一方面,我也发觉到居委会在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占到很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缺少,当偶尔碰到政策方面的事件,居委会的作用才体现了出来,又或许,居委会只是做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我想并非如此简单,社区的概念,社会学里讲到,有联系的一群人聚居起来生活的共同体。它主要体现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地域,一个便是共同体。那么,社区居委会,承担起联系社区内人民住户,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共同生活的桥梁,它责无旁贷。
整个调查过程下来,我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并努力把现实呈现于书面上。真知来源于实践,我亦深刻认知到实践当中的艰难与不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我坚持以事实为出发,点滴记录实践中得来的认知。并对最终实践中得来的体会与认识感到满心欢喜。
当中,我发现两个社区存在很大的共同点,即社区文化都并没有得到很到的宣传,而居委会对这一方面的态度并不乐观;在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上,第一数量不多,第二活动种类单一。因此,社区具体文化活动不仅应得到社区管理机构的重视,积极开展,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的更新与多样,满足社区内更多的居民的文化需求,丰富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在社区文化的宣传和拓展上,万盛社区做得比较好。一方面使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得到了有力的宣传,向外界展现了良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文化,另一方面与周边高校的志愿者合作,更大地提高了社区文化活动的水平与质量,使社区文化得以拓展与延伸。而西大社区有所欠缺;万盛社区内居民对居委会并没有很大的认识,居民普遍对社区没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西大社区情况稍好。总体而言,社区的感念并未深入人心,而社区文化这一方面更是被弱化掉。但是,在开展宣传的活动中,居民的参与度依然不高,所以应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社区文化团队,街道也要从组织力度上、活动机制上、影响效果上加以统筹协调、引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率,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寡淡,有的甚至住在对门却彼此不认识,往往住在同一栋楼内,时间微著,你我擦肩依旧是陌生人。人情也变得越来越冷,如此如此,我们的大千文化抛掷到哪里去了?“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现实还有么?
因此,社区文化的作用是必须而且必要的,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居民生活中最亲近、最直接能碰触到的文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社区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对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在陶冶情操、开发潜能、增进交往、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当发挥社区已有优势,弥补不足,搞好社区文化建设,使社区文化向多样、开放、丰富等方向建设发展,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开展,力求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居民以最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当中。让社区文化在居民生活中发挥健康深远的影响,我们期待社区文化带给居民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期待社区文化带给社区居民给为美好灿烂的生活!
第四篇:校周边社区实践调查报告1
校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
院别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关于校园周边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
摘要:随着内江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了了解德州学院附近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我小组在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小组兴趣,组织调查小组于2014年3月28号至9号对德州学院周边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状况展开调查研究。下面是我们小组对此次调查所做的总结。
关键词:德州学院 社区居民 业余文化生活
正文(可插图表,图下附简短说明)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样本、访谈提纲等)
3.字体、字号、行距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三级标题:宋体、小
四、加粗;
正文部分:宋体、小四。
格式设置:单倍行距
一、调查的准备与过程
1、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了解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其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了解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对业余文化生活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分析研究,可以探讨出一条切合社区居民实际、为社区居民所接受的,所欢迎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想精确的业余文化发展之路。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更深刻理解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在现实生活中开展的广泛性和必要性,提高了政治素质,更坚定了我们为人民服务及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2.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选取样本德州学院周边社区。在大学西路上的社区,包括萧何庄,肖月小区,学府家园等地的居民,硬件设施齐全,居民各个年龄段都包括,比较具有代表性。
3.调查程序
首先,我小组人员先对社区的居民进行了采访,掌握了具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据他们介绍,我们了解到社区为居民设立的社区团体有桥牌俱乐部、老人活动中心等居民业余文化的娱乐场所;还设有广场,以及各种健身场所和组织太极拳、艺术团等各种团体活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充实,写字,画画,下棋,打牌,健身,唱京剧,参加才艺大赛,读书,学习,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文体活动,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免费体检,诊疗,心理咨询,老年人越来越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使社区青少年住社区,爱社区,建社区,为社区做贡献的社区意识日益增强„„
群众文化生活的蓬勃开展,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也激发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如今社区学习已蔚然成风,居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照顾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现在左邻右舍主动要求承担的多了;到居民学校学习,现在居民积极要求参加;社区志愿者队伍,正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些喜人的变化,无不表明,一个荡漾着文明新风的学习型社区正在形成。从这里看,又一次证明了业余文化生活对居民是多么的重要。
其次,我们又对几个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更加详细的了解小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分别在居民早上晨练和晚上散步时,对其进行了随机采访,从中得知现在小区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及社区居民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所面临的困难和对业余文化生活的愿望和要求。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材料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统计到居民曾经或现在参加的社区的业余文化组织:文艺类的比例为18%,体育类的比例为40%,文娱类的比例为21%,知识类的比例为14%,其他的比例为20%;居民个人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有看电视看报,搓麻将,散步,到广场健身,上网。
2、分析与评定
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对居民来说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的质量以及形式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对现阶段的业余文化生活感到远远不能满足。虽然现在业余生活的选择很多,但是仍然有部分年龄段的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仍局限于在看电视,读书,看报。这样简单的业余生活,没有真正的走出去,也未能好好地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
三、对策、反思、教益
1、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经济的日益发展,祖国的日益壮大,使得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让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越加丰富多彩。同时,亦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促进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发展。
理论的指导并不是空话,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针,也是居民业余文化建设的指南针。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各方面的建设才不会走弯路,我们一定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把我国的各项建设推向高潮。
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提升社区品位,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区的社区建设得到了突发猛进的发展,社区建设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呈现出由点到面发展、快速推进的态势,取得了丰硕成果。现谈谈我们粗浅的认识以及对今后社区发展的一点想法:
(1)社区文化呈现自发性、娱乐性、倾向性、休闲性、传统性、时代性的基本特征。要解决社区居民对业余文化的需求,还要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内部了解居民的需求。
(2)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获得支持。民政机关事务繁忙,我小组建议社区居委会出面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领导重视,增设活动场所和资金支持。
(3)宣传社区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群众自发组织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社区活动是居民之间交流沟通的纽带,是居委会倾听民声的良好途径,更是一个单位或地区居民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最好的电子来源于生活,最好的艺术来源于群众”,只有居民自身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才能结合兴趣爱好编排最合适的业余文化生活。
(4)发动群众筹集资金。“积少成多”每户投入100元,100户居民就可筹措10000元用于解决“增加锻炼设施”,也可联系附近其他社区居民及社会闲散居民共同建设。
(5)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这样就可以解决不同年龄段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
(6)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娱乐活动,例如“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和谐家庭”等类型的竞赛。
(7)多开展居民群众参与性高的文体活动,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不仅要求形式多样化,还要求活动的质量是否高。
2、反思
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是经济问题?是社区体制不完善?还是居民自身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由社区建设这些活动场所以及提供活动所需设备,可知道业余生活对居民是多么的重要。社区是居民聚集地,是人群休养生息的地方,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单位,而是社会多种行业的劳动者的聚集圈。一个社区构成了社会的细胞,人们各自有独立的性别性格特征,各具有不同的能力,才干和爱好。由社区文化的大众性决定了社区文化生活的多层次和文艺活动的多样性。它不仅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整个业余生活,随着社会进步,网络的普及和人们对工作的个性化追求,社区已经或即将成为一部分人整个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民风民俗等则构成了社区文化的基本内容。所以社区居民之间和谐,社区也随之和谐。可见,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我希望社区的领导能够高度的重视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社区居民找出一条切合实际的、为社区居民所接受、所欢迎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想精巧的业余文化发展之路。
3、教益
活动全过程我小组成员行动积极,配合密切,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从中我感受到了团体的凝聚力和团结的力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功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与国际经济体制的接轨,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长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同时,“合作”、“团体精神”已被当代人广泛接受。作为走在时代和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将团体合作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取众人之所长”,更好的完成工作和学业。
如何更好的与同伴及被调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此次活动带给我们的另一重要启示。面对不同文化阶层的各种人,在用语言清晰表达思路的同时,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论和实践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实践中将理
论灵活运用,正是此次调查活动对于我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考验。此次实践,将作为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在我们日后工作和学习中发挥作用。
四、致谢:
首先,要感谢本小组六位成员在调查期间所做的工作。他们不辞辛苦、认真调查、精诚团结、积极配合、仔细讨论,为最后的调查结果做出了许多贡献!
我们还十分感谢社区居民们在整个调查活动过程的积极合作。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问卷样本)
关于校园周边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德州学院的学生,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个关于德州学院校园周边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了解现阶段社区文化发展的问题、特点,以供学习研究之用。我们保证本次调查仅供学术研究,对于您的个人信息会保密。
为此,我们特地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以下这份调查问卷,您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6岁以下B、17-30岁C、31-50岁D、50岁以上
3、您目前从事的职业:()
A、学生B、党政机关C、退休人员D、个体经营
E、专业人士(如会计师、律师、建筑师、医护人员、记者等)F、其他
4、您的文化程度()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及以下C、专科 D、本科 E、本科以上
5、您目前的月收入状况:()
A、1500元以下 B、1501-3000元 C、3001-5000元D、5000元以上
6、一般情况下,您的月平均收入中,用来进行文化产品消费的份额占多少?()
A、1%以下 B、2%-5% C、6%-15% D、16%-30%E、31%以上
7、对于“社区文化”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您是否了解?()
A、了解B、听说过,但不很了解C、不清楚
8、您平时主要的文化娱乐?()
A、唱歌跳舞B、上网冲浪C、看电视或电影
D、参加社区活动E、进行艺术创作 F、看报纸杂志G、其他
9、您平时每天花在文化娱乐上的时间?()
A、1小时B、2-4小时C、5-6小时D、6小时以上
10、您认为哪些文化消费场所是您所在社区或村镇应当加强建设的?()
A、书店、图书馆、社区讲座所B、剧院、音乐厅、演艺场所
C、博物馆、文化公园、艺术园区D、旧货市场
E、网吧、电子娱乐场所F、其它
11、以下选项中,哪个(或哪些)是阻碍您进行文化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
A、生活压力大,文化消费过于昂贵
B、工作或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
C、周边缺乏合适的文化设施或场所
D、确实没什么兴趣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下有关文化生活的选项中,哪些是您最为期待的?()
A、电影票、演出票、书价等能再低一些
B、周边能找到更多合适的文化设施或场所
C、影视剧、文艺演出、书报杂志的内容能更丰富多彩、更有看头
D、上网速度能更快一些,内容服务更个性化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所在的社区是否进行一些社区文化活动?()
A、偶尔会有B、从来没有C、较多
14、您是否乐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A、是B、否C、无所谓D、看情况而定
15、您为什么乐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A、可以拿到小礼品B、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C、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D、迫于外部的一些压力
16、您对自己的社区文化生活现状如何看待,是否满意?()
A、丰富多彩,非常满意B、较丰富,满意
C、一般D、单调,不满意
17、您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有哪些?()
A、娱乐消遣,打发时间B、提高文化知识,促进自身能力提高
C、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 D、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扩大人际交往E、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F、其它
18、您认为,您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与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关系?
A、无关B、有一点C、很重要,离不开
19、您希望社区组织的集体文化活动是
A、体育活动B、参观旅游C、文艺演出
D、民俗趣味比赛 E、劳动技能比赛F、书画比赛G、其他
20、您认为当前您所在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建议?
第五篇:社区老年餐桌实践调查报告
社区老年餐桌实践调查报告
丁一 转载自公众号: 厚朴养老
养老到底应该怎么做?
《丰台正阳北里社区老年餐桌实践调查报告》
人人都说养老在中国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个人觉得,是因为一些历史问题,使得我国的年龄构成过度偏向老龄化。如果说现阶段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明显,那么考虑到我国现阶段50岁左右的人口众多,10年之后才是老龄化更为严重的时候,所以解决养老要从现在抓起,尽快形成规模。如果到那个时候再来研究方法,临时抱佛脚,真的就来不及了。
一、关于社区养老模式
养老应该怎么样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肯定会出现新的模式。比如就这个时间节点而言,养老已经从传统的养老院向居家养老有了一定的过渡。现阶段的情况,养老还是主要就这两个方法存在:1.养老院模式 2.居家养老模式。
首先我要分析一下养老院模式。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养老院爆满排不上队的情况,这在新闻报纸上比比皆是,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样么?是这样!也不是这样!
是这样,指的是,报道确实属实,确实是人满为患。不是这样是指,当你去认真的统计统计,把养老院现有老人和等待入住的老人加起来(甚至可以把有可能有意愿加入养老院的老人数量也加进来),把这个数字和中国的所有老人数量做对比,你会惊奇的发现养老院现的老人数微乎其微。为什么呢?因为观念!我就不说那些需要带小孩的老人是绝对不会去养老院的,也不说那些有好朋友常年在一起逗闷子的老年人也是不会去养老院的。就是对于不需要照顾小孩的老人,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老人,养老院又对他们有多少吸引力呢?老人是对老事物有留恋心态的人群。你凭什么让一个老人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环境,离开自己相处多年的老朋友,去一个相对来说陌生的环境生活?再者说,养老院都是一些老人,生活相对于有年轻人有小孩的社区来说,缺乏活力。见到比自己身体状况差的老人,见到被救护车拉走的老人,经历了今天还在说说笑笑,明天就不在了的情况,老人心里不会产生悲观情绪吗?所以居家养老一定是未来养老发展的大趋势!
那么居家养老相比与养老院的模式,具体的困难在哪里?我先宏观的分析,再具体结合事实说话。从宏观上来说,养老院合适的是商人,吃亏的是老年人。居家养老合适的是老年人,吃亏的是商人。也许有人觉得我说话太露骨了!但这是实事!为什么呢,首先,养老院是真对“点”的服务服务,也就是说有需求的人才会去,才被迫去,才不得不去。这就好比一个人因为很多原因,已经把一张张的人民币从腰包里数了出来,放在手里捧着,等待着有人来把他拿走。他心里知道钱是一定要被拿走的,只是谁来拿的问题,这样来说,钱被拿走虽说有些不情愿,但更多的是一种释怀,这应该在心理学里面有解释,什么什么效应,具体名称不明。但居家养老是以“面”来开展的,对于每一个社区的老人来说,得到养老服务并不是那么迫切,钱是可花可不花的。举个实际的例子吧,养老院的东西,贵了最多提提意见,想吃还是要掏钱,想睡觉还是要交床位费。居家养老就太不一样了,菜做得不好吃了,可以不买!菜卖得贵了,也可以不买!能活动的都可以随时选择回家做饭,不能动的都请了保姆,然后最后居家养老服务还落下一个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实在是挺冤枉!
二、关于社区老年餐桌
开展居家养老真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做分析之前,我先算一笔帐。就厨师的劳动力来讲,一个厨师最多能服务60-70个人吃饭,如果人数多了,厨师数量就要增加。养老不是经商,我们没有办法用对待外面的方式对待老年人。我的几个厨师都是来自大饭店的,有过很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告诉了我很多关于饭店是如何节约成本的做法,我不想说用地沟油的情况,也不想说用鸭胸代替羊肉的情况,那是违背良心的,也是会遭到社会谴责的事情。我仅仅就拿有点良知的商人的做法——把合格当作最低底线的情况来分析,那么对于一般的饭店来说也就是对半赚。可是这是对于饭店来说对半赚啊!饭店的价格老年人真的可以接受吗?这个问题我觉得不用我回答了。所以,我们食材合格的标准来计算成本,用比饭店价格低一些的价格来计算收入,一来一去,利润可想而知。一顿饭也就是4-5元的利润,一个厨师一天服务60个人,那么这个厨师给你创造的价值就是240块钱,30天不休息一个厨师也就能给你带来7200块钱的利润。厨师的工资,一般5000左右(每月休息4天),如果不休息至少要5800左右,那么一个厨师服务60个人,一个月才会给你带来1400块钱的净利润。如果说公司是一个人的,按北京人均的5000块钱工资来说,作为法人,我想拿到平均工资,我需要有(5000/1400=3.5714)个厨师,也就是我需要服务214个老人。这只是说公司是一个人的情况,可是毕竟不是一个人的公司,那么这么多管理人员都要拿到5000这个平均值,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点,需要服务多少个老人呢?这个数字太庞大,我就不算了,相信有心人会去计算。另外,在此我要提出3点问题:
1、我理想的是用厨师为公司带来的净利润来计算公司所得,可是根源的问题是,真的会有这么多有需求的老人么?
2、即便有这么多老人,他们会固定的成为收入来源吗?
3、我想说,如果一个社区按照人员年龄比例来讲,有这么多老人,这要是一个多大的社区呢?
第三个问题又会牵扯到我之后要说的问题——送餐距离和潜在消费距离。
这次试点,我是作为一线人员参与的,我实实在在接触到了很多情况。有的老人直面的问我,为什么政府不补助一些给他们养老,我问他们怎么补助,他们告诉我,饭这么贵政府应该补助一些啊(在这里我要加一句,真的不算贵,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不一样,老年人觉得10几块钱已经相当贵了)他们打了一个比方,就好比一顿饭10块钱,政府拨款5块,老年人自己掏5块,这样我们也是实实在在的卖到了10块钱,他们也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5块钱成本价吃上饭的实惠,两全其美,然后政府吃亏。对此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养老是政府主导的行为,不是政府承包的行为,很多人都有退休工资,也有补助,离休老人、超过80岁的还有额外补助,为什么非要指望着政府出钱买单呢?退一步讲,即便上述的条目都不是很具备,这些老人还有儿女,并且现在的老人基本都会有不止一个儿女,每个儿女出几百块钱也是可以赡养老人的。()至于一些失独老人,毕竟是极个别的情况,这里就不讨论了。再者说,中国老龄化十分严重,如果每个老人每顿饭都需要政府帮买单一些,这也是一个十分宏大的数字。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如果政府补助,这就是政府主导的模式。我们总结发现很多事情做的很成功,都是商业化模式发展的,如果走政府政策的模式,是很难持续发展的。
三、关于社区老年餐桌的几点感想
我看了国家的一些文件,可能政府也已经想到了这些问题,所以接下来的文件指出,要利用现有的餐饮机构辅助养老。我分析以下几点,不知道对不对,如果有异议的看看就罢了。
(一)关于餐饮机构
我认为餐饮机构分为大小两种。
1.大的餐饮机构,也就是说大饭店,或者配送餐中心。养老产业在饮食上的利润微薄,大饭店真的愿意投身其中吗?我说句露骨的话,很可能是想得到国家拨款是真,承诺做服务是假,用很高的姿态得到了一部分补助,然后服务几天,再借口经营不利收手不干了。配送中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饭菜的质量,一个配送中心同时要给很多社区送饭,那么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送来的菜是很有可能凉了。凉了的菜品相不好,味道不好,长此以往真的能得到老年人的认可吗?
2.小的餐饮机构,也是两种。一类是私人承包食堂做饭、配送。这一部分的饭菜的质量真的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吗?老年人是一个经验十分丰富的群体,饭菜很细微的问题都能察觉出来,承包食堂(甚至是只承包一部分食堂)的做法,一定是以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来进行的。长时间之后会让他们失去信任。还有一类就是因地取材,就社区附近的一些餐馆,让他们提供服务。那么我想说,现在的饭馆很多都是有特色菜的,打个比方,如果政府主导找到一个牛肉面馆协助养老,老年人爱吃红烧豆腐,而面馆是不会进豆腐的,他们如果为了养老进了豆腐,可是没卖出去,那么豆腐在他们的主营业务里是无法再次利用的,给他们的经营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另外,小型的餐馆大多是租房经营,这样又有经营地点变动可能性大的缺点,还有,食堂不是餐馆,餐馆是有顾客来点什么做什么,食堂是一下把几个菜甚至十几个菜全部提前做出来等着人买,如果购买力不足,那么就是亏本,小型饭馆资本也不足,很难承受,是会使养老受到影响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养老,我觉得应该是采用政府拨款建立食堂的方式。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中庸。论语里说,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放在这里我这么认为,养老是政府主导的行为,不应该让政府具体到每顿饭都补助,花很多钱。也不能空喊一句口号,不花钱。政府是需要花一些钱的,这些钱就是用于建食堂。怎么建,建在哪是有讲究的。
(二)关于老年餐桌的位置
国家的文件里说,每个社区都需要200-800平米的养老用房,看到着实令人欣慰,可是在实地考察之后,也不禁令人怀疑。为什么呢?很多社区的书记和主任告诉我没有房子,没有地方。在这里我需要阐述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他们混淆了一个概念,没有房子,应该是指没有现房,没有现房不等于没有地方。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我们来想一想,一个小区建设完成后,我们的空余地方怎么办呢?我们为了美观肯定不会让它空在那里,裸露这土皮,影响视觉效果!所以小区的物业针对这种情况的一般做法就是,在上面种草,植树!这里要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他们在上面植树种草的初衷是因为这块地方空着不好看,可是等你要用这块地方的时候,这块地方在他们口中的理由却又变成了需要绿化需要环保。那么对于绿化环保来说,真的这20-30平米的地方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吗?我不说了,大家自己思考。所以,我觉得,因为养老用房真的不用很大,有绿化的地带基本对于养老而言可以等同于空地。如果肯定了我的这个观点,那么就是盖房子的问题了。我认为,鉴于养老服务的初衷,那么这个房子应该是可以起灶的,因为现做的饭菜无论色香味都是最好的,此外现做的饭菜便于大众前来监督。这里面用的任何食材都是公诸于众的,能让大众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放心。不过有的人可能会提出,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如果有的社区内有现房存在,是不是可以使用呢。当然可以,不过使用现房毕竟不如建立活动板房,因为现房是有所有权,将来会有很多条件制约。比如所有者有异议或者所有者将所有权转交到其他人手里,都会影响到房屋的使用。说白了也就是没有得到专房专用!如果一切为养老让路的话,还是建议盖活动板房。再者,从经费合算角度来说,收拾干净一个已经比较破烂的砖房(包括换门窗,粉刷墙壁,改管道等等)投资并不一定比建立活动板房小。
提到了如何建立房子,就自然要谈到如何选址。我认为选址是非常有讲究的,所谓的养老,就是要让老年人真真正正的得到方便和实惠。所以食堂的选址尤为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堂要居中!因为要方便更多的人。在这里我需要谈到的是,何谓居中。居中并不是说几何里面讲的居中,而是按照小区人口密度分布来说的。我们当然希望小区是一个规则的正方形,或者是圆形并且分布均匀。可是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很多小区都是长方形,甚至是不规则的图形。那么我们就要找到小区里面的某一点,这个点可以尽可能多的覆盖小区。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的小区的楼大多是高层塔楼、低层板楼混合存在,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塔楼居住的人多,板楼居住的人少,这个因素也是会影响我们指的“覆盖”问题的。那么什么是覆盖呢,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潜在消费距离和送餐距离。不同人群的潜在消费距离不同,比如年轻人,年富力强,多走几步路不会太吃力,潜在消费距离就会长一些,走路走个5分钟都是可以接受的。而老年人不同,大部分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病,让老年人走路5分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认为,如果一个就餐点距离老年人住所需要5分钟以上的步行时间,那么这个地点就不算覆盖到了这个老年人。即便一个老人能偶尔来就餐一两次,这个点也不算。因为所谓的居家养老,就是要让老年人长期有效的得到服务。
(三)办社区老年餐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另一方面——配送!有人会觉得,即便位置不好,我们用配送也可以解决,大错特作!错有两处,我先说有关位置的问题。首先,配送也是以圆心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才能获得最短距离,得到最优效率。其次,即便是配送,我们也是需要得到监督,如果位置在一个角落里,虽然配送可以暂时弥补一部分位置问题,但是由于地方偏僻,不容易得到居民的监督,长此以往也会慢慢失去信任。关于另一点错误,那就是一个连锁反映。配送需要人员,人员需要开工资,工资需要从利润中赚取,如果位置偏,失去主体顾客,那么配送也是做不到的。
那么什么是主体顾客呢?我一直再说养老养老,似乎老年人是主体,其实不然。我们之所以要以居家养老为题写这个报告,自然是要以老年人作为中心。但是老年人却不能成为主体顾客。原因有以下几点:
1.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落后,大部分的老年人节俭了一辈子,不愿意多花一分钱。
2.老年人时间多,有的老年人把做饭当作一种乐趣,反观年轻人时间少,大部分不太愿意做饭,与老年人形成鲜明对比。
3.老年人口味清淡,大多喜欢吃一些素菜,而素菜利润是不如荤菜的。
说到这里肯定就有人说了,你们说到底还是为了盈利。我必须承认,我们确实是要盈利的。第一部分我已经阐明了,利润微乎其微,在那里,我还没有计算送餐人员的费用。你必须知道,当你把送餐人员的工资加入到餐费中,并诚实的告知老人要加价的时候,在老年人脸上会浮现出怎样的表情,没有深入其中做过工作的人根本体会不到。话说回来,所以,所谓的养老,在不得到政府的补助的情况下,是需要市场化运营的。说直白一点,光凭借老年人的消费,能让这个体系维持不亏损已属不易,如果需要让他们得到更到位的服务,包括送餐,入户保洁,甚至需要提高一些饭菜质量,那么就必须用年轻群体(也就是主体顾客)的利润来补偿老年群体。当竖立起年轻人是主要消费群体,靠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来带动养老这样的思想观念之后,我们才可以往下继续说。
那么如何让年轻人成为主要消费群体呢。我也是年轻人,可以说比较了解年轻人想要吃的是什么。那些小资格调的餐厅,人均消费50-100元左右,东西比较新奇的餐厅更能吸引20-35岁的年轻人。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为社区服务的食堂,做不到这些,家常便饭做不出特色,社区也不可能建立那种有格调的餐厅。何况社区内又不单单只是20-35岁的人,还有那么多35-55的人群存在,他们有家人有孩子,也是会倾向于家常便饭的。那么鉴于这种情况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宣传。其实宣传是不分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我单独拿出来说年轻人的宣传,是因为这部分人的宣传有特殊性,另外也是在总结教训。事实证明,我们在实验的社区,并没有做好年轻人的宣传。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思路不对,我们本着养老就是为老的死心眼,一根筋,一头扎了进来,却忘了中国三十六计所说:围魏救赵!曲线救国是一种大智慧!我们一门心思想要养老,却不知道只有做好年轻人的事情,有了收益才能养老。宣传也是同样,为了养老,我们直接找了居委会帮助我们宣传,途径主要是召开居民的党员代表开会,参加春节居民联欢会的宣传活动等等。事后去想,我们看似宣传做的十分到位,可是群体单一,社区内的年轻人我们根本没有宣传到位。他们十分忙碌,根本不常在社区活动,怎么会参加社区的大会,怎么会接受我们递出去的传单呢!所以对于年轻人的宣传,基本总结有两点。要么张贴大的横幅,横幅要非常大,非常醒目,这个很难做到,因为毕竟养老服务不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这么宏伟的事情,政府是不会同意贴大幅标语的。要么就是有一个醒目的位置,能让早出晚归的年轻人注意到。所以一切又回到了刚才所说的问题——位置!
接下来我说老年人的宣传,我们有一个误区,以为宣传就等于效果。这是不对的,老年人是一个务实的群体,他们只相信实际,不相信你怎么说。所以无论是我们自己去入户宣传,还是有居委会带着入户宣传都是无济于事的。他们需要切切实实的尝到了我们的饭菜,不止一次的体验到我们的服务之后,才会心甘情愿的让我们来做养老。看到这里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我在任何问题上都在对比政策和市场化。包括我现在说的,让居委会带着入户重点宣传就是政府行为,不容易打动务实的老年人;让老年人不止一次的体验,竖立良好的口碑,这就是市场化。那么怎么才叫不止一次的体验呢,把一个食堂放在一个角落里,又没有就餐环境,如何让人体验,如何取信于民,如何全面开展工作?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同样也回到了根本问题——位置!
这块要提到一个问题,如果实在不能居中,也应该在社区门口,临街选一个位置,这样一部分对外一部分对内,也是可以勉强等同于居中的。
居中选好了位置,该如何开展工作呢。我认为养老不能一味的模式话进行,那种单纯的克隆是严重错误的。因为每个社区都不一样。因地制宜才是明智之举。
社区和社区之间到底有哪些不一样呢。居民分布的密度不同,居民的年龄组成不同,居民的收入情况不同,居民的职业不同,居民的文化素质不同,社区的内环境不同,社区的外环境不同等等。
密度问题我前面有说明,年龄构成虽然没有单独拿出来说,但是基本很多方面也有涉及,不多说了,唯一有一点我没有提到的,就是上学的孩子,尤其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他们有寒暑假,寒暑假期间会有不少孩子前来就餐,而开学之后明显减少,变数很大。这在选位置统计潜在消费群体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收入情况是个重点因素。一般高档小区,普遍的收入都很不错,这样的话,对于饭菜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在这样的小区价格就不是第一因素,饭菜的品相才是最主要的。在这里,我总结了一个理论:价格因素-地理因素。怎么解释呢,在高档小区,地理因素主导,人们宁愿多花一些钱也不愿意多走几步路,所以在高档小区做养老,地理位置尤其重要,此外对口感要求也很高;而在低收入的小区,价格因素占据主导,人们宁愿多走几步路也不愿多花一些钱,所以居中就没有那么重要(只是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依然是很重要的)所以,在高档小区和低收入小区,饭菜应该是有区别的,这也符合市场化经营理念。
关于职业问题,如果一个社区是机关大院,那么公职人员肯定非常多,他们非常固定,基本很少流动,但是如果一个小区是高档商品楼,商人居多,那么人员就相对没有那么固定。
文化素质不同其实也涵盖了理念不同,打个比方,我们试点的社区,经了解,回迁居民过多,此处以前是农村,因此居民素质普遍有待提升,就会出现很多对于饭菜议价的事情,看到居民窗户外护栏里东倒西歪码的大白菜和成捆的大葱,我能深深的体会到农村回迁住户跟城市高档住宅住户的理念简直差距太大。这里说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有一天我路过一个社区理发馆,被里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惊到了,不仅里面到处是人,甚至外面还有排队的。我特意走近看了看,发现基本全是老年人。一个社区的发廊如何会吸引这么多老年人呢。我无意中抬头一看,瞬间明白了,上面有个红底白字的牌子,清清楚楚的写着,迎春节,对社区老年人免费一天。这里说一局比较没用的话,也是文化素质的一种,那就是人都是利己主义的。这点无可厚非,但是中国的文化使得中国的利己主义更为严重,利己主义其中的一方面就是:爱占小便宜。
社区的内环境,这个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举个例子吧,我们门前铺的地毯被人用刀子给划的都是口子。还有我们为了门前禁止停车所付出的努力:第一阶段,用禁止停车的标志,被人很随意的就拿开,车照停不误。第二阶段,找来一个小型石头放在地上,第二天被人挪开,车照停不误。第三阶段,我们找来一个300多斤的大石头,结果照样被人挪开,车照停不误,唯有与前两次略有不同的就是,因为300多斤的大石头搬开实在不易,所以这次车主居然把车停的紧紧靠在我们门上,几乎打不开门了,算是一种示威吗?他们的素质使得他们早就忘了,按小区规划来说,这就是一条消防通道,是禁止停车的。还有那满地的狗屎和成堆的垃圾,一切都在无言的证明,一个内环境如此不佳的社区,是可以折射出方方面面,这样的小区非常不利开展工作。
社区的外环境。这个简直是太重要了!经了解,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试点的社区门口的饭馆大多都贴着转让字样。有的干脆关门回家,有的贴着转让却还在苟延残喘的经营,显得是那么的无精打采。有意思的是,正好相反,这个社区周围有多达4-5个的便民菜站,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人满为患。我分析了一下原因,菜站所卖出的东西,是最初级的产品,相对来说没有附加值,而饭馆卖出来的是有附加值的产品,这个附加值怎么解释呢?有人说是厨师的工资,是饭馆的房租。我说一个我的观点,这个附加值是居民的劳动力!很奇怪吧,我是等量代换得来的。一份生菜,从菜站买来,做熟是要花自己的劳动力的。饭馆帮着居民买来生菜,帮着居民将他们做熟,也就是说饭馆用自己的劳动力替代了居民的劳动力,所以说,居民吃餐馆省下的是自己的劳动力。我不提那种餐馆集中做饭,以量来压缩劳动力成本的问题,那种比较深奥的经营问题没必要在这里说。所以说,其实熟食的附加值,就可以基本等量代换为居民自己的劳动力。有一个观点,不太好听但是实在:有钱的人,时间比钱值钱;没钱的人,钱比时间值钱。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外部环境摸摸底,就基本可以得出这个社区是个怎样的情况。
此外,外部环境还有一点,那就是人员流动量。这个只针对于如果社区没办法居中建立食堂,必须去社区外面办养老机构的情况。只有当外面的人员流动量足够大,才能带动食堂的收入。
最后再说一个方面。
养老工作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养老工作尤其难开头。老年人是一个思想观念保守,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就硬从老年人入手,那么养老机构十有八九就会夭折。在工作的前期,老年人大多都会持有观望态度,政府的某些部门更应该适当的将养老机构往上托一托,就比如居委会带头消费一段时间,如果消费的人多,观望的就会成为被服务群体,如果消费的人少,观望的就会一直观望下去。此外,由于政府部门,特别是街道办事处办公用房紧张,有一些部门会设立在社区内,没有食堂的,应也尽量多的支持参与到养老工作中来。
关于这份报告,领导让我写,我就写了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很多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我其实还让我们的许经理写了一些,他写的很长,是流水账形式,也可以说是“辛酸血泪史”。虽然那样的文章不能用,但是实实在在,只要认认真真看的人都会明白其中种种不易。从前期选址,筹备厨具,几次三番的改水改电,让人体会到“婆婆众多”的苦衷,再到请最高级的厨师想尽心尽责为人民服务却得不到真心换真心的认可,没赚什么钱却被居民当作来做买卖的生意人看待。
居家养老是一个势在必行,却又在摸石头过河缺乏经验的事业。我希望认真阅读这份报告可以让有关领导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