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工作实践报告
公共管理实践报告
耕山姆
实践讨论主题: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工作 实践时间:第8~11周
实践地点:中央门街道的社区居委会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社区的概况:
以其中一个社区为例,新门口社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的北部,东至南瑞路,南至金川河(西延到福建路),西至福建路与金川河交汇处,北至福建路、钟阜路。小区占地面积达0.98万平方米,拥有居民4968户,13262人。辖区有三家部队,一所学校、一家律师事务所、一家民营医院、一家军干所、四家物业管理中心,是一个以双拥共建为特色的多功能服务型社区。新门口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面积约100平房米,集办公、会议、党员活动、老少之家、居民服务为一体,是一个多功能的为居民服务的办事机构。目前已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站和老年活动室。
(二)新门口社区的实际工作情况:
在社区网站首页上,有居民办事指南这一大项。办事指南包括:计划生育(其包括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如何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内容),户籍管理(其包括临时居民身份证管理办法、外来人口须知等事项),社会保障(有如何办理社保卡、如何申请失业保险等内容),就业创业(包括一些招聘信息、登记就业失业的程序等内容),住房政策(包括如何办理符合经济适用住房、加强出租房管理的通知等内容),老龄服务(包括居民如何办理市民卡、老龄优待证,居家养老服务方案等内容),医疗服务(包括居民办理医保须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基本医疗补贴等内容),社会救济(包括申请低保补贴的程序、独生子女伤残死亡与低保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的救助等),还有婚姻收养、殡葬管理、宠物管理、兵役、残障服务、法律公正、双拥优抚等事项。实习期间,本小组成员也遇到过一些居民来居委会询问如何办理市民卡、申请失业保险、办理独生子女证等情况。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社区开展了“社区义务网吧监督向家庭延伸”活动,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暑期少儿德育知识讲座,倡导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社区文化文艺方面,社区在中央门街道主办的“庆七
一、社团党建、社区社团风采展示”活动中,出演的小品《送温暖》荣获文艺演出一等奖。为促和谐展风貌,社区在南京邮电大学开展了社区趣味运动会等。由三牌楼地区四家社区联合举办的“少儿书法培训班”于7月5日开课了,等等。在居民自治管理方面,在没有物业管理的紫竹苑小区,环境、卫生、治安等每况愈下,于是在本小区成立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同时有监督委员会来指导和监督业委会的工作,使小区的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有效。在助残服务方面,社区主任主持了一场主题为“如何进行有效的日常康复训练”的座谈会,这对社区残疾人的身体恢复很有帮助。在社会救助方面,社区启动“助学、助残”志愿服务,社区锁定了最需要帮助的3户,让南邮大学生志愿者来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由社区有爱心的志愿者提供“助残“服务——定期给瘫痪在床的脑瘫儿洗澡、推他出去晒晒太阳或是进行肢体按摩。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是第六大街国际会所。在就业服务方面,社区某大学毕业生创业,开了一家洗车店,社区也经常为他推荐一些失业人员去做洗车店的员工。在宣传科学知识方面,社区做过低碳生活的宣传,在老人节联谊活动,开展“我的健康生活”讨论课,评选健康之星等。在改善生活环境方面,“八一”建军节前夕,社区组织几十名官兵参加 “清洁家园”活动。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清刷沿街的广告。
(三)小组讨论与小结:
通过本小组成员查阅资料,总结了政府赋予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工作职责和功能: 1.宣传职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国家的政策和一些公告或通知等,宣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宣传科普知识和举行卫生健康讲座等。
2.教育职责。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育儿童青少年;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教导,发展社区文化教育等。
3.组织功能。组织志愿者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清扫街道,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如社区运动会,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
4.办事功能。办理各种社会保障业务,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低保等,办卡办证。5.服务功能。对下岗和无业人员的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助残帮困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帮助居民解决生活琐事,如指导居民如何灭鼠灭蚁,指导物业管理等。
6.协调功能。协助社区民警解决民事纠纷和维护治安,协调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协调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等。
7.自治功能。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自主管理社区的各项事务。
8.接受监督的职责。向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负责,并定期汇报工作,接受监督和评议。
从以上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新门口社区居委会已经充分发挥了其组织、办事、协调和自治的功能,履行了其宣传、教育的职责。但在实习期间,小组成员仍然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如,社区环境仍需要改善,乱扔乱丢乱贴的现象依然存在,社区周边水污染较严重;居民办事时出现就等和多次往返办理的情况。
那么,如何充分做好社区的工作呢?本小组成员始终认为,社区工作只有从居民的需求出发,让不同需求的居民的得到满足,这样社区工作才能做得很好。经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完善的办事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尽可能节约居民的办事时间,让办事的居民感到满意。
2.继续做好社区各种服务工作。首先是面向是特殊群体排忧解难,面向物业的指导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其次是尽力完善各种服务设施,等等。
3.继续做好社区文化工作。要将社区居民的复杂情况逐步理顺,大力组织居民学习,进行宣传教育,通过组织会议、墙报板报、上门服务和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形成社区文化,和良好的社区风尚。此外,要大力搞好社区环境保护,建设优美之家。
4.继续做好社区安全稳定工作。社区设立警务室,配备人员,狠抓社会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做好防火、防重大案件发生的措施。
5.做好居民自治工作。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协调、协商会、民意调查等各种形式,做到广泛听民声,征民意、知民情,逐步引导居民自觉地自己管理自己,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谐相处,和谐社区。
6.加强党的核心领导。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活动的核心领导。加强党风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主要收获: 通过这次实践和小组讨论,本小组成员对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工作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能够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思考运用。
第二篇:社区工作——社区实践报告
植物园社区调查报告
导言:“社区实际上是履行与地方有关的主要社会功能的各社会部分或者各社会子系统的联合体,功能上是一个社会活动的组织,为居民提供他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的、更广泛的活动区域和活动资源”这是社区工作教材上关于社区及其功能的定义。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社区又是怎样的呢?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中国的社区社区及其功能又是怎样的呢?带着各种疑问,我们小组根据社区工作老师的实验安排,采取抽样调查的调查方式和选择问卷法结合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的调查方法,对保定市新市区植物园社区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得出我们关于植物园社区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一、社区简介:
(一)社区概况:保定市新市区植物园社区是2002年保定市政府搞社区建设时成立的,是在以前一些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厂矿人员的宿舍聚居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社区总共下辖十三个小区。分别是“药厂宿舍”小区“新荣家园”小区“发改委宿舍”小区“公安局宿舍”小区”“污水处理厂”小区”“统计局宿舍”小区“泰和家园”小区“硕丰园”小区“天鹅路轻工宿舍”“复兴路轻工宿舍”小区“新光明”小区“颐宁苑”小区“格林漫都”小区。
全社区共有社区户数1458户、社区常住人口3236人、社区党员总数108人、60岁以上老人总数418人、60至70岁老年人数276人、70至80岁老年人数118人、80岁以上老年人数24人。
该社区北至北二环北侧,南至天鹅中路。向北毗邻植物园,向南瞭望新市区检察院。
(二)居委会概况:该社区居委会位于保定市阳光北大街1058号。居委会总面积180(平米)、办公用房面积50(平米)、服务用房面积50(平米)。没有建立电子阅览室,没有老年活动中心,没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尚在筹划中)。居委会办公设施比较完善,每月政府补助办公经费1600元。
(三)居委会成员概况:该社区居委会共有6名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其中一名书记兼主任(党员)、三名委员(群众),两名劳动保障协理员(一名党员一名群众)。
二、对社区的认识:
(一)对社区居委会的认识:
(1)社区居委会并不是并不都是位于小区内,而是根据社区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各种因素因时因地制宜。我们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社区居委会的位置,不是我们方向感不强,而是这个社区居委会实在是很不起眼,我们一直认为一个社区的居委会应该坐落在小区之中,小区的四周应该有围墙或者栅栏什么的防护装置。在问过六七个阿姨大叔之后终于找到小区居委会的所在地,我们发现这个社区居委竟然在一条马路边上,周围没有商店什么的便民机构,是一个黄黄的二层小楼,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像我们学校北园的锅炉房。在后来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交谈之中,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认为这个社区居委会的位置确实不明显,当时那个工作人员还开玩笑说他们的上级领导来突击检查工作都没有找到居委会在哪儿!
(2)居委会工作人员称工作复杂繁琐,居委会工作人员任务重。但工作真的有那么忙吗?值得深思。通过采访该居委会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该居委会一共有6名工作人员,除了书记外,其余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工作项目和内容,大致分为计生、党建、医保等等,平时人手就感觉不够使,如果要是上面有什么任务下达到社区的话,每个人就要干几个人的工作了。这个结果在我们以往的头脑中是不会存在的,我们一直认为居委会的工作应该很清闲,无非就是一个上传下达的中介罢了。事实也证明,在我们调查的这个社区居委会也确实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工具。然而在我们两次前往该社区居委会,发现这里的工作人员不是在聊天就是无所事事,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说的上班族装忙的现象吧。把自己搞的每天看起来很忙,可以逃避很多闲言碎语。
(3)居委会虽有调节居民纠纷的功能,但是这个功能正在迅速减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小区刚成立时,很多居民都认识,那时要是哪家发生了家庭纠纷,他们都会调节,但是后来由于社区扩大,修建了更多的居民楼,搬来了许多居民。这样人多了,很多人又不认识,加之社区面积扩大了,调节起来也不是很不方便。渐渐的,虽然任然有居民会寻求社区调节,社区也会介入居民纠纷调解,但这样的事情也越来越少。
(4)社区办公经费少,很难开展社区活动,社区居委会基本上执行一个上传下达的功能。我们了解到,该社区每个月政府补贴1600元办公经费,维持日常的运作已经是捉肩见肘,哪里还有多少钱用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加之即使开展社区活动,居民的参与度也不高,所以该社区几乎没有办过社区文化活动。从我们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和询问来看,社区其实很愿意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无奈的是各种条件不允许。社区日常的工作只是一些医保,计生,党建等工作。基本上是向居民传达和办理一些国家政策要求的事务,或者是向政府反映社区的一些情况。
二、对社区认识
(一)该社区建筑新旧不一,居民贫富两极分化。由于该社区下辖多个小区,于是我们分别对各个小区进行了调查。在天鹅中路的北边,有“泰和花园”和“硕丰园”两个小区,这两个小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四周都是商业黄金地段,一看就是富人聚集的地方,在这两个小区里面,我们发现了有许多宝马名车,小区的各种设施也比较完善,环境卫生很好,随着阳光北大街往北走,小区的建筑也逐渐低矮陈旧,在居委会旁边的轻工宿舍,我们发现那里的建筑实在是很破旧,目测估计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我们走进这片小区,发现这里不仅建筑破旧,而且基本没有什么绿化植被,道路也坑坑洼洼,年久失修,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而且是成堆成堆的。没有发现医疗机构,也没有什么健身设施。我们问了一下在这里居住的一些居民,他们告诉我们,这里基本上居住的是一些以前轻工厂的工人,后来有些的就搬走了,还有一些任然住在这里。而一直往北走到保定市植物园的西侧是格林漫都小区,这个小区建筑呈清一色欧式教堂风格,看上去十分繁华,小区内有医疗卫生机构,健身设施,道路也宽敞,小区的绿化面积达百分之70(该数据由植物园社区居委会提供)。总的来说,植物园社区下属小区沿阳光北大街东西分布,在建筑新旧和居民贫富差距上,呈两端新,各种设施完善,居民收入水平高。中间建筑旧,设施不完善,居民多为企业职工等低收入群体。
三、发现的问题
(一)没有物业的小区,环境卫生要比有物业的小区差。我们在调查中,从社区居委会那里了解到在植物园设区除了硕丰园、格林漫都、泰和花园等几个后来建立的小区外,在其他比较老的小区是没有物业的。随后,我们分别进入各个小区,发现在有物业的小区卫生环境要比没有物业的小区要好,尽管在没有物业的小区依然会有市政环卫工人来清理垃圾,但是随处可见成堆的生活垃圾。
(二)新建的小区在环境,道路,以及体育健身设施上要比老社区完善,但是老社区在便民服务机构上要比新小区完善。而且,一般以前建设的企事业单位的居民住宅区都没有体育健身设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新建的小区在外观上,以及整体环境上看起来确实要比老社区感觉好,但是我们采访了许多居民,根据他们的反映,新的小区其实很不方便,有很多商店、百货店、医疗机构等都还没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而老的社区在这方面由于建立的时间长的关系,在便民设施方面已经比较齐全和完善了。但是新的社区在这方面也正在逐渐完善。
四、对后续开展社区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区居委会有开张社区文化活动的愿望
在我们对社区居委会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社区居委会对对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这对于他们提升社区形象,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很多有利之处。但是苦于每个月只有1600元的办公经费,要想开展活动,实在是不可能。
(二)社区居民中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不一
从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和采访来看,社区居民中的中年人对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没有多大兴趣。而学生虽有兴趣,但没有多少主见,只有社区中的老人,对开展社区活动比较热情。
(三)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如果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居委会应该是比较支持的,这为社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然而,社区居委会经费少,就开展不了大的活动,而且他们也不会提供经费。因此,我们只能做一些花费少,而又贴近社区居民生活的活动,这个我们还在具体的构思要开展怎样的活动。在活动参与对象上,只能是定位老人身上,所以开展活动要有针对性。
2013年3月26日
调查人:
督导:
第三篇:个人社区工作实践报告
社区工作实践报告
—对长沙新点苑社区
社工0931 阳娟
0921013140
时间:2011年8月6日2010年8月24日
地点:湖南长沙新点苑社区
对象:社区居民
方法:查阅资料 上网查询 走访 实地考察 个别访谈
一、实践目的社区实践一直是大学生特别是实习生锻炼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帮助我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途径。为了使我能得到更多的实践的机会,能够更好的锻炼一下自己。同时也了解一下社区工作,增强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为了使我们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群体中。同时也为了增进各区的进步,减少工作压力。他们也愿意给我们一个实践的机会。就这样,互帮互利我开始了历时20天的社区工作实践活动,去研究此社区存在的问题、以社区工作原则及价值观,发现及提出让该社区继续发展的建议。改善社区环境,创建美好社区。
二、活动流程
知道了实践目的,进一步的规划过后,我开始加紧时间去规划这一切并进一步实践。
首先于8月7日——8月10日:在确定了实践方向之后,我积极与社区居委会取得了联系,说明了我们的目的和实际意义,获得了居委会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并询问了对该社区建设的看法和意见。同时调理了一下思路。
8月11日——8月8日: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本区的历史资料,还上网查阅了一些信息,逐步全面的掌握了本区的一些状况和当前面临的形式进行进一步规划,以及为了更详细的了解,于8月18日——8月23日:走访了几户新点苑社区居民,及观察了社区所面临的环境。
8月24日:整理各处采访资料。网上进一步了解与规划。
8月25日:设定解决方案,帮助居民创造出更好的小区生活。
三、基本资料:
(一)社区的现状:
新点苑社区是由湖南中建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原湖南建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建设规模: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8.1万㎡,其中5.6万㎡为新点苑商品房住宅小区,另2.5万㎡为定向开发的长沙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容积率1.6,绿化率40%。新点苑商品房住宅小区项目分三期工程进行建设,一、二期工程由10栋多层住宅和2栋小高层住宅组成,三期工程为10000㎡的多层住宅。相对而言整体面积较为宽广。
(二)社区的历史:
这是一个相对较老的社区,历史悠久。但是具体情况就不得而知,只知道开发过后也有几十年了,相对而言社区是老社区,后来经过各种搬迁,知道历史的老人们都逐步搬离。如今更是不得而知,听采访的那几位人家说,他们也都是搬迁过来不久。这个小区本地人不多,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口在这里落户。小区里还有几户老人家是本地的,但是排外性较强。可能外来人口占多的原因。让他们没有安全感,所以我去拜访的时候都没有人愿意开门,或许是城镇防范意识过强,或许是受过什么伤害。他们就跟说好了一样。我们也有找过居委会,居委会的资料也残缺不齐。因而社区历史就不得而知了。
(三)社区的资源:
新点苑社区位于长沙井湾子地段、中建五局社区以内,环境优雅,小区东面是中建五局子弟中、小学,南临长沙建筑工程学校,西接长沙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靠湖南省民政学院和大型经济适用房小区“德馨苑”,比邻井圭路、韶山路,规划中的曙光南路、木莲冲路从小区旁通过,乘137路、602路公共汽车可达小区,离民政学院相当之近。所以这也是我选择这个社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局社区内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及中专校各一所,菜市场一座、超市三家、综合性医院一家、运动场两座。周边有中小学四所、大中专院校六所,井湾子农贸市场、红星大市场、井湾子家具城、天剑服装城、湖南农博会展中心等众多大型专业市场近在咫尺,交通便捷,学校多,流动人口大。
(四)居民的生活现状
居民相处融洽,相对较富有。交通方便,处于学校旁边。居民素质较低,由于人口比较杂乱,各地的都有。经常出现争吵的状态,相对是一个比较乱的社区。
小区内相对较繁杂,是一个居民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社区。随地吐馋,扔垃圾。一点防范意识都没有,算的上是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
四、社区问题
在经过对本地区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本地区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
(一)社区卫生还不是很彻底:主要表现在门卫看管不严,有外来人员在楼道墙壁乱贴乱画的现象,导致了卫生的开展困难,以及个别居民的不自觉,乱丢乱扔现象严重。
(二)社区居民不过对共有生活环境利用不够自觉:主要表现在随地停车,以及种花,种树,养鸟等等严重的影视了居民的什么质量。
(三)社区活动设施不齐全:主要体现在社区较老,各种设备都不齐全,老人没有专门的活动锻炼场所,学生儿童也没有健身场所。
(四)其次,社区人缘冷淡,很少互帮互助。没有热情的举动,可能跟人口流动过大的原因有关系。
五、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解决,不仅社区负责人承担起对社区建设的责任,新政策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人员整顿的实施,其次还需要有关居民的共同努力。同时将新政策公布于众,将优秀书记与管理人员进一步提拔。
1、加大对社区服务员的管控以及居民素质的培养,定期开展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提高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确保把卫生搞彻底。
2、加大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力度,严格管控外来的登记统计制度,以及对外来人员的物品进行检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防止人口流失过大,定期组建活动增加居民的感情。加固居住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区边环境,丰富居民娱乐生活。
3、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增强居民的自觉性。让居民自己觉得社区就跟自己的家一样,一切利弊都与自己有关。对此形成居民的共同意识。
4、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力度,确保居民娱乐设施齐全。争取资源,发展社区。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去改善社区。
5、多组织活动,丰富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同时增进他们的感情。减少矛盾的激烈
与纠纷的减少。更进一步的去规划社区,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首先就要保证居民在良好环境中相处。其中我也可以提供各种游戏资源帮助他们去改造。
五、追踪观察
新点苑社区就位于民政学院旁边,观察起来也较为方便。经过几次采访与观察发现情况稍有好转,但过段时间又恢复了。这严重的表明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烈。长期的追踪会带来一定的效果,督促他们形成习惯就可以了。
六、收获
这20天的时间里,也算是针对社区工作的实习。从中我开始进一步了解了社区工作者存在的意义,也对各小区居民所遇的各种类似问题进行了分析。如何全面整顿社区等等。对于社区工作这门课程,我又着实了解了不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一直是我们追寻的目标,如何为了实践的更好而去学理论会更好。有目标的学习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短短20天让原本不怎么对社区感兴趣的我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很累,也没有为小区做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我提出的意见被他们接纳了,这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美事。我相信通过多次的强调与改变,居民迟早会改观的。不管有没有成功,我这次的目标也算是达到了,还是很值得欣慰的。通过社区的实习,我对自己学业有了进一步规划,也强烈的感觉到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同时还教导我随时要为身边的人着想,不能够自私的活着。不管是利与弊,总之教会了我不少人生的大道理。实习学到的东西着实不浅。我不谈我以后我会安心的从事社会工作,但是在学我一定要努力。不管以后用的着还是用不着,它都是一种知识,也是对社工这个伟大的职业的一种敬业。不管怎么样,它都教会了我要去坚持,以更加充实的状态去迎接未来。这次实习我学会了怎么去承受别人的拒绝,也学会了怎么去坚持。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细心的观察,以及如何去解决。
第四篇:社区工作实践有感
社区工作实践有感
作者: 日期:2006-2-26 22:46:06 点击次数:
128
自从参加社区实践以来,我一直就很用心的观察社区的工作情况,几乎每天社区都是一部忙碌的机器。不停地有各式各样的人来要求办各式各样的事情。一会是办底保的,一会是来半计划生育的有关的事情的,又一会是那些因为一些原因打架,吵闹的。真是一片忙乱,热闹非凡。然而这就是社区每天做的事吗? 社区是一个人民自制的组织。为人民解决各式各样的纠纷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的话,社区就算再多想为人民办事都是束手束脚的,现在的事实就是:国家对社区建设与发展没有实质上的投入,或许有,但都是比较少的。社区每年拿到的建设专款都是很少的,有时候还为了完成一些本开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而造成浪费。还有就是上一级机构的对于专款的挪用和擅自截流,所以当这几个事实都还存在的时候,社区想要真正的为民办实事还是只停留在社区干部的一相情愿。所以我以为对社区加大投资力度,以及放开社区的手脚,明确社区的基本工作和确保社区的纯洁性就是现在我们急待看见的。
社区的基本工作其实只是几大版块:计划生育、协助治安、市民保障、公益事业等等,一共加起来还不到10项。现在我们看到的则是不这些更多更烦琐的事务都归给了社区。一个社区多大点办公室?能装的下多少办事人员?一个社区有多大?至少比一个高校大吧?人数也肯定多,试问就是在一天8个小时的时间里,能有多少人的问题得到解决?还不说上级派下来的无数轻轻重重的任务了。再说了,就算有人来管事情,那总得给别人报酬吧?那钱从何来?靠那点少得可怜的拨款肯定是不够的,好多社区干部只有在某些时候自费了。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我这些文字对辛苦的广大社区干部们是一点小小的安慰吧。不算是专业,然而却是赤诚的。
守望是因为麦田而存在,麦田是因为收获而存在,收获的前提是什么呢?归根结底是要播种。迎春社区赐予了我们实践队一片麦田,社会各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种子,等待着我们的是播种,辛勤地耕耘。在这一片麦田里,我们播种下了一粒粒真诚的麦粒,记录下了自己心路历程的一篇篇文章,让它们在这块沃土生根、发芽,并一天天长大。
7月9日 描绘理想家园 捕捉精彩瞬间
用热情铺的画伞、用纯真做的画笔,八度空间里任何能实践涂鸦的地方都是自由的媒介。那些国外影片和街头照片里看到的形态独特、色彩绚丽的文化如今在迎春社区里上演了。
“绘出我理想的家园”的激情涂鸦秀是此次“四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在迎春社区这一肥沃的土地上播种的第一粒麦粒。现场,小朋友们在我们实践队大哥哥、大姐姐的协助下,在伞上绘制出了各自“心中的美好家园”。
涂鸦是一种态度,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其中,不必过分担心你没有作画的天分,只要你全心全意的投入,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展现自我;在其中,不需要太多的创意,无需精心策划,只要你秀出自己的个性,描绘自己的理想;在其中,人人都是主角,处处都是舞台,只要你充分享受自我的空间,用每个字、每一片色彩、每一副图案,捕捉你生命的瞬间精彩。
涂鸦,作为一种文化,在全世界是共通的。孩童的内心世界是神秘的童话般的,涂鸦能够创造出文字所不能替代的意境。希望通过涂鸦这种轻松、愉快的形式,不仅能让孩童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家园,更能通过这种形式增强孩童的感知能力,创造性思维。让孩童拥有一个激情、清凉的夏日。
7月10日 携手共创学习型社区
社区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创建学习型社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区正逐步向多功能的学习型社区转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想借此次暑期实践将我们的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技巧带进社区,更进一步带动社区居民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氛围中,学会从学习中获得精神的调节和放松,从学习中感受休闲和愉悦。
迎春社区居民以中老年人居多,我们便开展了“中老年英语课堂”。
对于青少年,学习英语是为了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择业及岗位竞争;但是对于中老年人,学习英语则是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多变的社会,更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所以,我们大学生针对所面临的这一群积极向上的中老年人,对我们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和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决定采用将英语翻译成温州话的形式来给讲课。课堂上传出的那一阵阵朗朗读书声和轻松的笑声,让我们感受了这一群可亲可爱的中老年人十足的活力。
让我们的整个社会关注青少年的科学知识培养,同时也关注中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提高。在全面发展社区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学习型社区的文化建设,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
7月11日 关注老人 陪伴老人 祝福老人
7月11日晚上7:00,我们“四进社区”实践队全体成员以“轻歌曼舞人长寿,颗颗爱心迎春留”为主题在迎春社区为近50位老人过了一个集体的生日会。
得知我们要在这里为老人们开办集体生日会时,一位老人这样向我倾诉:我和老伴退休好几年了,家里原有两个孩子。这几年,我的儿子和女儿先后结婚成家另住了。老伴的思维越来越迟钝,整天郁郁寡欢,闭门发呆,愁眉不展,时常唠叨孩子。
象这对老人一样的家庭现在有一个专业术语就是“空巢家庭”。目前,“空巢家庭”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孝敬父母亲,理所当然,乌鸦尚有反哺之孝,更何况我们人类。老人是我们的前辈,也是我们的铺路石,他们所创造的正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美好的今天。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就是子女和父母一起生活,儿女为父母养老送终。然而如今,这种传统正日渐被打破。儿女们总是借工作繁忙的理由减少回父母家的次数,或许也不是找理由,只是真的为了工作,为了下一代的奔波而抽不出时间。这样空巢家庭为本该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也在近些年,每年的农历九九“重阳节”,一个老人的专有节日,社会各界(包括一些企业、媒体等)都会安排许多公益性活动,把社会的关爱更多地投向这些老人群体,希望能帮助他们走出空巢的阴影。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回家,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常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今后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让我们尽自己的全力关爱身边的老人,时刻关爱老人,不仅仅在重阳节或者是在生日时。关注老人,陪伴老人,祝福老人,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老有所乐,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7月13日 社区文化调查
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随着城市的文化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了。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激励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成员间的文明交往方式、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素质,形成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
通过良好的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小区特色文化、企业文化等许多方面对居民产生影响,从而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了,对于增强城市的人文气息,提升城市的品位,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我们实践队借在迎春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对该社区进行相应的社区文化调查。
迎春社区共有楼幢69幢,2399户,7500人,分63个居民小组。社区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576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0%。在创建主题上,迎春社区提出“文化迎春”、“绿色迎春”、“平安迎春”、“便利迎春”创建战略;以“以人为本,打造精品;齐心协力,共筑文明”为创建宗旨,从而为努力打造“品牌迎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迎春文化”的建设方面,社区拥有面积2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设有老年迪斯科健身队、太极拳队、舞蹈队、京剧票友社、腰鼓队、歌咏队、武术队、象棋队等8支文体团队,另外还设有17米长的科普文化长廊,书法楼、文艺楼、公仆楼等系列主题楼。
通过此次社区文化调查,不仅仅是想锻炼我们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学生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我更希望我们大学生能用我们限有的专业知识尽自己所能为迎春社区的文化建设方面作出微薄的贡献。
7月16日 走进居民生活——社区服务一条龙 提到社区服务,很容易让人想起钟点工、便利店、健身中心等等。迎春社区设有社区服务站和社区服务大厅,设有40个社区服务网点。另外还开设有社区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优抚对象的服务“绿色通道”。
在这样一个炎热的暑期,我们温州大学商学院“四进社区”实践队和温州商报共同携手走进了迎春社区,将温州商报的“社区服务一条龙”带进这个社区。这次的“社区服务一条龙”我们还特地邀请了社区周围的南郊医院、余馨茶叶有限公司和蔡利济堂药店、温州乳业厂等一些便民企业作为嘉宾。
我们此次的“四进社区”实践活动也在这个“社区服务一条龙”的活动中结束了。回首这几天的活动历程,我们从活动中认识了自我,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了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逐渐摆正了个人与社会的位置;实践活动让我们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使我们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通过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使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锻炼,并在工作中发现了自我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改进和提高。总之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提高了个人素质,完善了个性品质。
麦田丰收
麦子熟了,汗水变成了粮食。实践队员们,来收割我们的庄稼吧,我们播下了梦想的种子。我们曾为学得更多,做得更好,变得更强而流汗、受伤、落泪。不论我们得到的是否是最丰盛的一份,但是我们都是收获者。麦田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变得茂盛,我们的到来让收获的庆典成为了现实。
我喜欢“麦田”,因为它不仅代表播种、耕耘和收获,还代表着汗水和希望。
聊城大学文学院社会实践志愿者与聊城市口腔医院联合组织的“扎根社区 服务居民”实践活动走进了古城社区和文轩社区,本次活动主要围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个主题。其宗旨是“关注职业者的内心世界,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需要,关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现我校大学生风采,体现社会人文关怀。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本次活动受到了社区人民的广泛欢迎。队员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社区居民的那份热情,活动也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主要是宣传党的形势政策、免费体检、现场法律咨询等。在活动中,我们了解到社区每位工作人员都是那么尽心尽职,一心为解决居民切身问题为重,处处为居民着想。他们那份对工作的执着与敬业精神,让队员们深深的体会到:事小,并不意味着不用去重视它,特别是在社区这样的工作岗位,工作时更是要做到细心、全面,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同时队员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四进社区”不仅要走进社区,更要贴进社区,不是以轰轰烈烈的宣传而是用扎扎实实的服务赢得群众。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去影响群众。
在这几天社区社会实践锻炼中,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体验到了工作的不易,体验到了早出晚归的辛苦,体验到了社会要求我们这一代要学会承担的责任。生活的课堂,就是让人能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几天里,我们实践队队员体会到了做人的重要,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相信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能把社会实践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中去,相信这将会是我们人生中的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虽然《社区的实践—“超级村庄”发展历程》只选取了几个超级村庄进行个案的比较研究,但是在看完全书之后,展现在脑海中的却似乎是一幅宏大而且全面的关于中国农村的画卷。这也许是因为该书选取个案方法比较符合典型研究的标准的原因。在看阅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忘却了自己老家所在农村的现状,经常不自觉地把它与书中所描绘的情形相比较,尽管自己老家还是那么贫困;这似乎说明了一点,超级村庄的发展的确是农村发展的一种很成功的模式,它不能不成为许多外人向往的对象和理想的榜样。
应该说,本书所做的大部分是描述性的研究,理论性的解释并不是很多,这或许可以说是一个优点,因为人们可以更加感性,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超级村庄这种目前乃至今后将成为普遍的现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外,因为它的这种写作风格,使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老觉得其中的村庄已经被人格化了。村庄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作为客观存在物的实体存在,而是象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年轻人在努力地做着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切,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正如在本书引言中所指出的,80年代兴起的小城镇研究,对90年代以前农村发展的经验和实践起到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和指导作用;但是,90年代之后农村社会的发展却突然偏离了小城镇理论家们所预期的框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事物。超级村庄的出现就使得小城镇理论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理论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发展尤其是超级村庄的发展,不是外部的城市文明冲击的结果,而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之下农村社会内部力量发展的结果。其发展被称为“内源性发展”模式。“内源性发展”与传统理论如现代化理论所主张的发展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社区内部潜能的发掘。当然,在本书中,作者并没有完全放弃社区外部因素对社区发展的影响。这样一种解释乍看来似乎有些“中庸之道”,事实上,这确实是贯穿全书的写作过程的。作者用“建构”这个学术味很浓的术语来概括她的这种方法。
“建构”这个词见得最多的应当是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对其场域和惯习理论的论述中。我认为他的理论可以用以下一句话来概括:场域决定惯习;但是行动者通过符号的动员使得惯习合法化。显然,他首先确定了大环境即场域的决定作用,但是同时他又给了行动者使惯习合法化的权利,也就是说行动者有在大环境中建构事物的可能性。这种理论的阐述与本书中村庄对外部资源的利用与建构的描述非常吻合。其实超级村庄的这种发展过程与马克斯.韦伯关于因果决定论的解释也是相互符合的:韦伯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决定论,存在的仅仅是可能性而已,一定的因并不导致必然的结果。从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可以说超级村庄的形成与发展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出于所谓事实发展规律之外的特殊现象。正因为如此,它给小城镇理论提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
有许多人指出,小城镇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是不成功的,因为它的提出本身就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它主要概括自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比较优越的东部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如果要把它推及到全国范围内,就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小城镇理论主要把关注重点放在外部力量的介入来推动城镇化,而对农村社区内部的社会资源的组织和利用是关注不够的。折晓叶写的这本研究专著就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让小城镇理论工作者觉得疑惑的一些情况,比如说为什么国家和政府大力提倡和重点扶持建设的城镇化并不能取得明显的绩效,反而出现了与原计划毫无相干的超级村庄的出现;因为在小城镇理论者看来,理想的城乡分布格局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他们的重点就是通过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尽快的实现有计划的小城镇建设,但是事实是在许多地方不是他们所划定的地方城镇化而是在农村这一层次实现了准城镇化。作者将小城镇理论者们的城镇化模式称作“行政城镇化”,同时她提出了“自然城镇化”以区别与前者。然而这一概念却更加符合90年代后的农村发展现实。
如前所述,小城镇理论忽视了农村社区的内部潜能的发掘,而在本书看来村庄的内源性发展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书中指出超级村庄是在内部条件不断成熟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不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这些超级村庄发生变革的动力来自村庄的内部,只有村庄自己才是行动的决定者和施行者,因为这个时期国家和政府的注意力并不是放在农村社区这一块,而更多地放在高一级的小城镇了。在村庄的非农化过程中村庄始终是作为行动的主体出现而不是作为外界城市工业扩散的客体存在的;他们的非农工业化是主动地请工业进村的过程,这和一般所认为的村庄被外力强行工业化的看法是相背的。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但是作者从中国特有的体制方面的特征来对它进行了很好的解释;那就是在当下的中国仍然存在着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国家还是把重点放在城市的发展上,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进行使得对农村的限制有所放松。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认识到现有体制既限制他们进入城市,又提供了将城市资源请进农村的机会,于是他们就利用本土的优势和自身的所有资源,实现了村庄经济的发展。
本书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涉及到前面所说的建构的相关问题。在本书的导言中,作者把它总结为“生活实践的进程”。关于“建构”,除了理论上如前所述之外,更简易的理解就是要发挥个人或者说是地方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如正统的结构主义所说的个人完全生活在社会的规制和约束中。或许在这一点上,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是适用的。本书作者指出,改革开放使得现时期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的范围发生了从小社区到大社会的变化。这样一种变化,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来看,就意味着割断了其与村庄的行政指令性联系,意味着在放松对村庄的行政控制的同时,也不再负有为其承担经济风险的责任;但是从村庄的角度来看,摆脱了大社会行政体制的控制,将有可能为它们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国家行政力量在村庄的相对退缩,给了村庄自身更大的选择自由可发展空间,而在这之前由于相互之间的过于刚性的关系,村庄是不可能有现时这么大的活动和选择空间的。
在论述村庄自身的这种建构现象时,作者在不否认社会结构即外部大环境的影响的同时,她一再强调村庄无论是村庄集体还是村庄领袖个人的理性选择的决定作用。在书中,作者说明,所有的超级村庄在刚刚起步时都充分的利用了所有的乡土资源和个人的外部资源来实现经济的起飞;这种对资源的组织和利用本身就是非常理性的行动。在这些发展了的村庄中,从某种角度来看,道义农民论的观点似乎在村庄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无论是联村的“集体制”合作体系,丰村的“股份制”合作体系,还是畔村的“村政”与“民营”合作体系,村庄经济的中心无一例外的都是土地的集体所有制。这样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村庄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集体成员的需要和满足,正因为如此在村庄工业发展到了面临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的困扰,如人员冗肿现象时,除了万不得已,村庄领袖也不会轻易的将包袱一扔了事。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小社会的关系网络的特点是血缘性地缘性和直接面对性。这种特点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尽量实现村庄内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平衡;让人值得诧异的是,人们一直期望和要求的“工业反哺农业”现象没有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实现,反而是在这些村庄内部自身实现了!如果可以的话,这似乎又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还是回到开头所说的关于“建构”的讨论上,这个折中的术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避免了因为走极端而有可能犯的错误。在折晓叶的这本专著中,这种折中方法的使用则成功地把农民对于外界制度限制下所做的自我解构和建构能力重新地摆到了研究者和普通人的视线中来,让那些只知道期望从国家和政府的饭碗里为农民和农村讨得一些残炙冷羹的人们知道,其实农民自身是有独到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正式制度做有利于自身的解读,并把它与村庄内部的非制度安排相结合起来,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提供空间和动力。
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超级村庄的形成与发展,使得原有的城乡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村庄是处在所谓的超前发展状态,那么它所引发的变化将更加是巨大的。在中国传统的城乡格局中,城市是发展的中心,存在着“核心-边缘”的梯度发展模式。这里,核心就是大中城市,而边缘指的是乡镇和村庄;而且村庄在这一格局中的影响是极其弱小的。作者指出,超级村庄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城-镇-村”格局的特征,这种突破主要是在经济层面上的,因为有些村庄的经济辐射力远远超过了其所在的乡镇。然而,如果按照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的话,那么在政治方面,这些自然城镇化了的村庄必然会对正式(指建制)的乡镇产生压力和脱离管理的趋势。如果不及时解决这种窘境,会不会导致一定范围内的无政府主义无从得知。
联系实际,我想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是也可以从超级村庄的发展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既然传统的城乡格局能够被冲破,那么传统的东中西部发展格局就不能打破吗?有人指出,越是在西部,传统的诸如集体制等的束缚越是强大;我认为国家可以放松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们自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刚出生的孩子很容易在小心翼翼的父母的怀抱中被窒息而死,国家和地方的关系也莫过于此。
另外,超级村庄的存在对许多尚处在贫穷状态的人们和村庄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向往的偶像。我想,在以后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即存超级村庄的示范作用和村庄自身的努力下,还会有许多村庄会走上这条道路,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问题在于,在折晓叶的这本书中也提到,现在超级村庄非农产业的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目前的低廉的劳动力的存在,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劳动力的成本也会相应的提高。到了那时,原先的非农产业会向新的地方寻求发展,然后给村庄留下的仅仅是一片片破旧的厂房。而大家知道,土地的非农化使用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不可还原性。当然,如果在那个时候这些村庄已经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那么就不存在什么顾虑了,然而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我认为在村庄的非农化过程中,不管是政府还是村庄自身都要考虑发展的可持续性,以便做到万无一失。
第五篇:关于社区工作调查的暑期实践报告(最终版)
关于社区工作调查的暑期实践报告
实践参加人:*** 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本科
实践主题:调查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知 实践时间:7月23日-7月30日 实践地点:************ 基本情况:
一.调查情况
**办事处分管解放大道卧龙段及其所属街道。近年来,社委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围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强化群众自治,实施“四五”普法,夯实基层稳定,依法治会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社区管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办事处万主任具体陈述如下:
(一)社区以加强民主自治工作为重点,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社委会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前提下,始终把民主自治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建议权、评议权和决策权。区不仅坚持每年召开两次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每月召开一次业主委员会碰头会,商议社区事务;而且就社区较为重大的管理事务,还召集居民代表坐到一处,以听证的议事规则,由大家发表看法,进行可行性论证,最终以表决方式来决策。此外,制作发放“服务连心卡”、聘任“社区义工”等形式,也为自治活动增添了活力,激发了“社区人”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为社区工作开展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中,居民们纷纷提出了在社区内增植绿色植物、扩大草坪面积、修建休闲广场、安装健身器材等建议。社委会因势力导,热情感召,发动居民们都来出点子、想办法。“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所提建议均得以实现,社区逐渐成为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适于人居的“都市桃园”。
(二)社区以推进“四五”普法工作为重点,增强居民法律素质。做好社区普法工作的关键在于因类施教,注重效果。针对不同普法对象,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学法用法意识的深入人心。面向社区居民群众,主动联系法院、司法、市容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举办“18”法律服务广场、社区法制讲座、以案释法等活动。特别注重利用各类活动日开展专题法律宣传,如在消费者权益日,进行消费者维权法律咨询;在环境保护日,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在法制宣传月,突出与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的法律知识的宣传。针对弱势群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援助热线电话,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法律服务。在青少年普法方面,建立了社区青少年法制学校,通过开展法制夏令营、社区法制讲座等活动,引导他们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远离不良网络、游戏机和毒品的诱惑。在外来务工人员普法方面,制作系列漫画法制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文化程度较低的民工及其家属看得懂,能理解,易掌握。
(三)社区以深化“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为重点,维护社区治安稳定。社区平安,则民心安。良好的治安环境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为此,我们积极深化“无刑事案件社区”、“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真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在加强社区民调委员会力量的基础上,小区各个楼幢均设立民调信息员,每50户指定一名民调小组长,形成了健全的民解组织网络。坚持定期排查和依法调处民事矛盾纠纷,做到抓早、抓小在前,积极钝化矛盾,切实将不安定的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社区日常工作基本围绕以上三项开展。二.实践情况
在我参与社区工作当中,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整理了“社区公示栏”,方便居民在日常浏览中了解情况,熟悉参与社区管理的渠道。同时建议开辟“社区议事窗”,方便真实反映出“社区人”的所思所想,从而为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参与组织“社区2010夏季纳凉晚会”,亲身体会到了社区工作的不易。
收获与感想:
一、对社区工作有了系统的认知:
(一)要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更重,要求发展环境更加和谐。要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双创”的成功,需要创新性地开展政法综治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
(二)要深化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居民的法制意识
坚持以满足居民法律需求、提高居民道德法律素质、引导居民通过法律理性方式解决纠纷为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构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平台,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二、对于社区法制建设,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走进社区建立社区普法长效工作机制。
社区最突出的特点是它有很强的地域性,一般说来,在社区范围内,社区组织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社区组织开展普法最为直接、最为得力。
(二)走进社区建立系统化、网络化的普法工作平台。积极协助社区整合宣传资源,以社区“市民文明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健康俱乐部”、“青少年教育基地”、“社区文化广场”等为阵地,以“法制宣传栏”、“科普宣传栏”、“政务公开栏”等为载体,依托社区宽带网、闭路电视和有线广播系统等公众设施,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网络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平台。
(三)走进社区建立社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社区普法最缺乏的是专业人才,而社区中又不乏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可以组织起来。
三、通过此次实践,认识到自身仍存在以下不足:
1.、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只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融入社会,不断历练,提高自身能力。
2、提高人际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克服自身不足,保持良好心态。
总结: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对自己的疑惑,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进行社区服务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于是,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