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

时间:2019-05-11 20:2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

第一篇: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

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

【释文】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官以乂,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訖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于秦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辟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邱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許氏說文敘。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册。纸本,纵32.4cm,横57.5cm。每页10行,行4字。此册篆书节录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一段,末开识云:“方壶属书此册,故露笔痕以见起讫转折之用。”署款:“之谦”,款上押“赵氏之谦”印。无鉴藏印记,未见著录。从赵之谦识语推测,此册当是为弟子习字用所书范本,上款“方壶”应为其弟子或爱其书者。此册书法结构谨严,篆法精丽,起讫之处未用藏锋,其意为使弟子易见笔法之踪痕,却获得了一种意外的效果,使之不同于一般篆书之圆润流美,自具特色。同时,此册笔力健劲,使转自如,将北碑书法融于篆书之中,也为赵氏书法之一大特色。本册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但从书法风格及为弟子书写范本的情况看,当为赵氏中年以后作品,是赵之谦具有代表性的篆书作品之一。

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

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自幼读书习字,博闻强识,曾以书画为生。参加过3次会试,皆未中。44岁时任《江西通志》总编,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卒于任上。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画风工丽,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新意。其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别具一格,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赵之谦篆刻初摹西泠八家,后追皖派,参以诏版、汉镜文、钱币文、瓦当文、封泥等,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并创阳文边款,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其书画作品传世者甚多,后人编辑出版画册、画集多种,著《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诗》、《勇庐闲诘》、《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谱》。

他的各种书体都涉猎并且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优秀作品,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以行书作品为例来看,赵之谦能将篆、隶、楷等书体的凝重融于这种飘逸洒脱的行草书之中,可见赵氏本人内在的情愫、精神。同时他也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赵之谦精通于书画篆刻,擅书法,初学颜真卿,兼习南北两派,求笔诀于画花卉、蔬菜,笔墨酣畅,水墨交融,设色浓艳,有宽博淳厚之趣,揉合明代的徐渭、原济等长处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画风,赵之谦开创了清末写意花卉的新风,创作出了许多极富现代气息的作品。篆刻初学浙、皖两派,后吸收古钱币、镜铭和碑版文字等入印,突破了秦汉鉨印规范,章法讲究,古劲浑厚,闲静遒丽,别创新路。其篆隶作品,有时虽然有些渗墨现象,但其锐利的笔锋所表现出来的美妙感觉,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第二篇:我的事迹叙赵文龙

“最美中学生”候选人事迹材料

包钢四中

赵文龙

2013年9月13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走基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栏目播发了——《赵文龙:十三岁的“男子汉”》专题,随后,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温暖中国心》栏目也对赵文龙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

如今,这位获得“包头市孝老爱亲模范”、“包头市美德少年”、“包头市道德模范”、“2013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的15岁小伙子顺利升入包钢实验军校高中读书。

15岁的年纪,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因为母亲的病比较特殊,有大部分的菜不能吃,钾高的不能吃,水大的不能多吃,水果几乎都不能吃,尤其是西瓜,一吃体内的水就多了,一多就难受,母亲能吃的东西少,他就把母亲能吃的菜变着口味做,平时时间少,周六都要陪母亲去医院做透析。久而久之母亲能吃的菜他都记住了,虽然只有15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他说,现在我上了高中,但还是会每天照顾母亲,在我眼里,母亲大过一切。

朴实的性格没有因为荣誉的光环而改变,对亲情的坚守是他需要完成的最大学业。他仍然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孩子,但骨子里已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百善孝为先。在教室里他保留了那种固有的质朴和踏实,不同的是更加成熟和坚毅了。一身军装让他初尝理想的幸福,赵文龙一直打算考一所自己心仪的军校,当军人是他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国家还会补贴学费。“省下一分钱,妈妈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现在来到包钢实验军校读高中,可以说也是他梦想的一部分。在15岁的赵文龙身上,有着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感,更有着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睿智,有着当代中学生不多见的优秀品格。虽然到高中就读还不到1个月,但老师和同学们都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正能量:遇事沉稳、乐于助人、勤劳朴实、与人为善。虽然家庭负担如此沉重,可赵文龙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却是天真、开朗、幽默的,只要学校有什么开心事,他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母子俩总会开怀大笑。在这样的说笑中,他还是常常因为忘记了正在烧菜而把锅烧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忘初心是他的品格,不向生活低头已成为他的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信赵文龙定会向他的家庭、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说荷(赵文英)”阅读试题及答案

说 荷(赵文英)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②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③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④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⑥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⑦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⑧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11.文章第①段描写荷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2.文章第④-⑥段描绘了荷跟风雨冰雪的顽强抗争。联系上下文看,写这些有什么作用?(6分)

13.根据第⑧段的内容概括古代精神的种荷者“种荷”的主要方式。(4分)

14.第⑧段最后说,在古代文人的诗章中,荷尽展君子的襟怀,至今还在“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分)

15.第⑨段说,楚楚动人的荷,能使人“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生命的真谛”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1.四个词语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美,做到了虚实结合,“粉粉的”、“淡淡的”写荷花的颜色粉红浅淡,是写实;(2分)“文文的”、“雅雅的”写荷花的文静高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是写虚。(2分)12.只要没被折断,就毅然在空中高高地耸立着的枯梗;只要没被撕破,就依然在空中高悬着,即使倒伏,也守着自己的根的枯叶;虽然变成黑色,也依然在空中高举着的衰蓬。这些形象表现出向上,坚守,不屈,自信,孤高,永远无法摧毁的“力量”与“精神”。13.初冬残荷与圆明园之残遗都有饱经摧残而无法摧毁的命运与精神,将残荷融入这一背景来写,也就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历史与人文意义。14.质疑是为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或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用荷花、荷叶“红红绿绿的俗美”“迎合季节的庸美”来反衬(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自信和孤高的凄美(精神美)。15.提示:此题要求答出这三层意思:“绝唱”所体现出的对残荷的赞美;“绝唱”所揭示出的残荷蕴涵的意义;“绝唱”所给予人的启迪。

第四篇:【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赵氏孤儿》 教案

百度文库

《赵氏孤儿》

教案

学习目标

1.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3.培养分析综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4.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5.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

6.挖掘文本潜在信息,大胆联想、想象,丰富文本内涵。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诛

族 出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于 而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主谓倒装、省略句 状语后置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7.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

8.大胆联想、想象,丰富文本内涵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义”的认识

解读文本

一.关于《赵世家》

《赵世家》以赵氏的兴起,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的史实及战国时赵氏由盛而衰、最终被秦国灭亡的历史变化。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卿的权利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势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的大胆改革,其二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二.《赵氏孤儿》故事梗概

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三.重点透视

(一)语言积累

1.通假字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同“腰”

韩厥告赵朔趣亡

通“促”,赶紧

而朔妇免身

通“娩”,分娩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同“现”,显现

2.古今异义

至于成公,世有立功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表修饰关系(连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表顺承关系(连词)

而贾为司寇

(承接关系连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并列关系)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

(转折连词)

若幸而男

(修饰关系连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的,结构助词

召而匿之宫中

他(代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

是,表判断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就(副词)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却(副词)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在(介词)

及至于景公

到(介词)

以致赵盾

用(介词)

以臣弑君

凭借„„身份(介词)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依照(介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韩厥具以实告

把(动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来(目的连词)

然亦君之咎

但是(转折关系连词)

非然,孰敢作难

这样(代词)

请诛之

请求(动词)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请命(动词)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请允许自己做„„(表敬副词)

今诸君将诛其後

他的(代词)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这(代词)

其赵氏乎

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确实(副词)

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复索之 一定(副词)

若幸而男,吾奉之

如果(连词)

即不灭若无声

你(代词)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出门(动词)

程婴出

告发(动词)

立孤与死孰难

跟(介词)

谁能与我千金

给(动词)

遂杀杵臼与孤儿

和(连词)

及索,儿竟无声

等到(介词)

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到(动词)

子强为其难者

做(动词)

为之祭邑

给(介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成为(动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本来(副词)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

坚决(形容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所以(连词)

复故位

旧的(形容词)

拊手且歌

并且(并列关系连词)

后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4.常见实词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铲除(动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用龟甲占卜时的裂纹(名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断绝

然亦君之咎

过错(名词)

乃治灵公之贼

凶手(名词)

以致赵盾

罗织罪名(动词)

妄诛谓之乱

随意(形容词)

妄诛谓之乱

混乱(形容词)

朔死不恨

遗憾(动词)

皆灭其族

家族(名词)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走公宫匿

跑(动词)

若幸而男

幸运(形容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对待(动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优厚(形容词)

子强为其难者

尽力(形容词)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

背着(动词)

谬谓诸将军曰

哄骗(动词)

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军队(名词)

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延续(动词)

而叔带去周适晋

离开

而叔带去周适晋

到„„去

矫以君命

假托(动词)

事先君文侯

侍奉(动词)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

拜见(动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行加冠礼(动词)

程婴乃辞诸大夫

告别(动词)

5.常见虚词

赵将世益衰

更加(副词)

将作难

将要(副词)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虽然(转折连词)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仍然(副词)

胡不死

为什么(代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这(代词)

即女也,吾徐死耳

假如(连词)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

不久

及索,儿竟无声

竟然(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再(副词)

纵不能立

纵使(假设连词)

独杀杵臼可也

只(副词)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确实(副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依靠(介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没有(副词)

6.词类活用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为„„占卜(为动用法)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为„„哀伤(为动用法)

赵史援占之

为„„占卜(为动用法)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使„„立(使动用法)

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使„„活(使动用法)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使„„活(使动用法)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使„„受苦(使动用法)

若幸而男,吾奉之

生男(名词活用作动词)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衣以文葆

穿上,裹上(名动)

兆绝而後好

显示吉利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7.特殊句式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状语后置)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状语后置)

衣以文葆

(状语后置)

夫人置儿绔中

(省略句)

匿山中

(省略句)

纵不能立

(省略句)

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省略句)

召而匿之宫中

(省略句)

赵朔妻,成公姊

(判断句)

小人哉程婴

(主谓倒装)

(二)研讨探究

1.筛选整合信息,列出结构提纲

提示: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

屠岸作难,灭赵九族

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

赵孤成人,程婴成仁

2.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

忍辱负重,舍身报恩

勇敢无畏,义字当先

3.《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提示:

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4.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提示:

①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

②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

③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

(三)拓展延伸

1.《赵氏孤儿》是中国最早流传到欧洲的戏曲作品,德国作家歌德、法国文豪伏尔泰都对此进行过改编。为什么它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

《赵氏孤儿》中的忠奸斗争、家庭仇恨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程婴救孤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度。在程婴这个弱小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生死观及生命意识的张扬,是民族精神、人格力量、理性光辉的统一与弘扬。程婴的作为又类似于西方的骑士。他充满了悲剧与戏剧色彩的传奇人生,既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君臣、忠义的理念,又与西方社会追求的骑士精神契合,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认可和追求。

2.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以《深山藏孤》为题,写一篇短文

方法指导

1.反复阅读培养语感

2.结合注释初步翻译

3.概括段意揭示中心

4.了解传主经历性格

5.表达方式把握语言

6.找出通假古今异义

7.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8.常见虚词特殊句式

9.做成卡片及时翻看

10.适当练习延伸拓展

11.背诵鉴赏经典片断

百度文库

第五篇:一中高一语文《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培优教案

一.网上课堂 1.本讲主要内容(1)掌握下列文言实词: 用事 质 徐趋 谢 曾 窃 恃 强步 贱息 少 不肖 没死 大夫 贤计 重器 膏臾 山陵崩 恣 约 乘 及 甚为 ;

颛臾 兕 柙 椟 粟 曳 罟 一 豚 一 痒 悌 社稷 陈 列 危 颠 相 萧墙 国 家 凶 曳 兵 谷 胜 斧斤 孝悌 涂 饿莩 是 疾 止

(2)掌握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

(3)了解并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

(4)文学常识:

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等先秦诸子散文。

(5)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并能根据课文中的情节与对话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归纳其性格特征。

(6)总体把握文脉,理解文意。

2.学习指导 《触龙说太后》

(1)掌握《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全书共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燕、韩、魏、宋、卫、中山十二策,共三十三篇。记事上从东周贞定五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春秋以后,楚汉兴起间二百四十余年的史实,作者不详。西汉末年,刘向根据一些纵横家及其门徒著述重新加以整理,编辑修订。《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代的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辩论时所发表的政治见解和提出的斗争策略,以及他们错综复杂的政治活动。

(2)本文的背景: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继承之位的孝成王年纪尚小,所以由赵太后暂时掌管国政。

此时,秦国看到赵国内部正在新旧交替,动荡不安,想乘机进犯,赵国只好向齐国求救,齐王却提出拿孝成王的弟弟长安君做人质。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视若掌上明珠,因此,赵太后执意不肯让他去,在这种情况下,左师触龙义不容辞,亲自出马劝说赵太后。

(3)文章思路:

第一段:交待“说”的起因

第二段:闲谈家常

第三段:“说”爱子

第四段:进一步“说”爱子

第五段:“说”的结果

(4)文章分析:

通观全文,触龙进谏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使用了避实就虚,移花接木,巧于迂回的方法,可以使对方的说辩意识丧失平衡,心理防线崩溃,最终使对方不由自主地落入精心设置的“陷阱”,接受触龙的进谏。

(5)重点知识归纳:

①古今异义:

老臣贱息舒祺 .(息:儿子。今义常为:喘息,叹息等)

年几何矣 ..

2“在”。)

虎兕出于柙。...(介词结构“于柙”放在动词“出”的后面作补语,表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于”相当于“从”。)

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于椟中”放在动词“毁”的后面作补语,“于”相当于“在”)

省略句

何以伐为。(省略宾语“之”—它,指颛臾)

为今不取。(省略宾语“之”—颛臾)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省略宾语“之”—远人)

固定格式: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推测语气的固定句式,意为“恐怕…吧”)

何以伐为(“何以…为”,表反问语气的一种固定句式,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今无颛臾,固而近于费。..(“今天”,固定词组,语气词组,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言议论,不译)

《寡人之于国也》

(1)作品、作者简介: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弟子编成,共七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人,受业于孔子,是子思的门人,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曾游历齐、宋等国,诸侯认为他的学问“迂远而阔于事情”,不予采用。晚年退居讲学。孟子学说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主张“制民之产”;在人性上提出“性善”论,强调重视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并由此导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

(2)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①提出“民多加”的疑问。

第二部分(②—④)分析“民多加”的原因。

第三部分(⑤—⑦)阐述“使民加多”的有效措施和正确的态度。

(3)文章分析: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民不多加”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本文结构严谨。文章从表面上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文章善用比喻说理,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希望民之多于邻国,贴切的比喻使孟子的说理充满力量。

(4)重点知识归纳: ①古今异义: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副词。加少,更减少。今无此义)

或百步而止。.(或:有的人,有时。今表选择的连词)

56-

下载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