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答题
-
保密知识答题
本次答题参考资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以及省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编写的《领导干部保密知识简明读本》、《网络保
-
保密知识答题
保密知识答题 1.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 )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 一定范围内 )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保密法》自( 2010
-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测试题[范文]
文山市保密法律法规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0年4
-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最终版]
保密知识答题参考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 2010年4月29日) 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2、保守国家秘密
-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复习点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复习点 1、 什么是秘密? 2、 秘密有哪些特性? 3、 什么是国家秘密? 4、 国家秘密有哪些特征? 5、 国家秘密具体包括哪些范围? 6、 什么是商业秘密? 7、 商业
-
全市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全市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 务: 身份证号: 分 数: 一、填空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
-
保密知识答题活动试题答案大全
2015最新保密知识答题活动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法律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 )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工作秘密。( × ) 3、新修订的保
-
2016年保密知识答题及答案[★]
保密知识答题 单位: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修订保密法自(B )起施行。 A.2010年4月29日 B.2010年10月1日 C.2010年10月7日 D.2010年4月30日 2.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是(A)。 A
-
保密答题
保 密 知 识 答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b )。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B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
-
保密答题
1. 可以通过普通传真、邮政快递等渠道传递属于国家秘密、公司秘密的文件、资料、数据和其他物品。(B) 2. 公司涉密人员离岗、离职时,可不必清退个人所持有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
-
佛山市保密法律法规知识考试试题
佛山市保密法律法规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 单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 根据实际
-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自( )起实施。 A. 2010年10月1日 B. 2014年3月1日 C. 2014年1月17日
-
2012年黑龙江省保密知识答题题目
单位: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7分)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 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A.2009年10月1
-
企业保密知识网上答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 1.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 C )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0年1月1日 2010年10月1日 2010年4月29日 2.
-
保密条款相关法律法规
保密条款相关法律 一、《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零二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
-
保密法律法规篇
第一篇 保密法律法规篇 1 . 保密法属于那门法律的下位法: A. 宪法 B. 行政法 C. 经济法 D. 刑法 正确答案: A B 2 . 定密权属于何种权力: A. 公权力 B. 国家权力 C. 行政权
-
2013年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答题答案
2013年民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答题
1-5:DACDD;6-10:ACCCC;11-15:CDBAC;16-20:BCCBB; 21-25:CCCBB;26-30:CCCBD;31-35:CCABC;36-40:BCBAA; 41-45:CCDCB;46-50:AABBA;51-55:CABAB;56-60:DCCDA; 61-65:CCBD -
安全知识抢答题--法律法规风险题
10分: 1.什么是生产非法行为? 答: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依法取得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或者该行政许可已经失效,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