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卫生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我校广大师生健康卫生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根据教育局和上级保健部门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卫生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为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组
长:张兆满
副组长:尤维石、李宝超、徐文龙、赵银龙
成员:吕红霞、徐飞、王开龙、许永霞、孙璐国、吴宏光、茆华连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学校通过广播、墙报、黑板报、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做好流行病、H7N9禽流感、结核病、手足口病、狂犬病、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艾滋病等疾病的宣传预防。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卫生纪念日这大好的宣传教育契机,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卫生保健意识深入人心。如利用3月3日全国爱耳日、4月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7日世界卫生日、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6日全国爱眼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9月14日世界清洁地球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进行广泛卫生知识宣传,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接种工作,及季节性多发病预防。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卫生纪念日这大好的宣传教育契机,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健康保健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师生树立“学校是我家,健康靠大家”的浓厚意识,增强师生“讲卫生、重健康、防疾病”的意识和自律行为,提高师生“人人都是卫生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觉性,真正营造起人人维护学校环境卫生,人人规范公共卫生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人重视除害防病,科学健身的良好氛围。
2、切实做好学生的晨检工作,班主任及各任科老师要提高对学生晨检工作的认识,发现学生有发热、流感、猩红热、水痘等流行性疾病症状的,应在最快时间报告卫生室。平时学生因病缺课的要及时登记并报卫生室。发现有传染病症状的学生,班主任和卫生保健老师要迅速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并迅速采取措施,隔离病人,并送医院治疗。要做到学校、班级两级重点监控。
3、继续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安排好各班室外保洁责任区,并坚持每天清扫一次。看见公共场所有垃圾、纸屑,有关班级要及时清扫。学校后勤组要督促好清洁工做好室内外环境的保洁,厕所的清洁、消毒和垃圾的及时处理。各个班级、办公室、专用教室要加强清洁卫生值日制度,要坚持做好每天清洁一次,每周大扫一次,保持班级、办公室、专用教室日常的清洁、整齐、美观。门卫室人员要按要求做好校门内外场地的清洁工作。
4、进一步加强“六病”防治工作。预防近视眼、沙眼、龋齿、蛔虫、营养不良、贫血,特别是加强近视的预防。重点监控学生视力,近视生常抓不懈要持平。卫生保健老师和全体任课老师要十分注意学生正确的用眼卫生知识和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切实保证眼保健操时间、检查、监督落实,准时上课、下课不拖堂,不让学生疲劳作业。严格落实“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规范用眼卫生,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协同家长对学生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做到预防为主保护为主,及早发现、及早纠正、及早治疗,共同保护学生视力。
5、继续开展卫生创建与检查评比活动
开展各类卫生创建活动,组织德育处每天对各班级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评比,不断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6、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要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健教活动,设立卫生监督岗,实行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意识行为、习惯。
7、加强食堂卫生、饮食、饮水卫生。食堂负责人及卫生保健教师要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在个人卫生、食品加工烹饪、分发,以及饮水桶、餐具消毒、工作场所保洁等各个方面的指导和监督,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继续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严格食品卫生操作规程和每天清洁工作场所的要求,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努力做到:“卫生有保障,营养有标准,口味有改善。”同时要严格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晨检工作,学校要定期和随时对食堂卫生工作进行检查抽查。学校教室及学生活动场所每天消毒。
附: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分为:
1、合理饮食。
(1)吃早餐,不挑食、不偏食。
(2)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进行剧烈活动。
(3)不买零食,不喝生水。
(4)吃饭时要安安静静,不说话、不东张西望;集体就餐时要照顾他人。
2、讲究卫生。
(1)服装整洁,不留长发和长指甲,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手巾或
卫生纸控制鼻涕。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每天刷牙,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养成刷牙习惯,学
会整理房间。
(3)、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家务。
(4)、学具整齐,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持教室达到三清三齐、清洁区卫生清洁(达到无废纸杂物)。
3、睡个好觉。
(1)早起早睡,睡觉前不做剧烈活动;每天保持10-30分钟的午睡。
(2)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枕头高低合适);
(3)睡眠前后情绪稳定(不哭闹,不乱发脾气);入睡迅速;
(4)自己独立安静地睡眠;睡眠时不乱翻身,不蹬被。
4、享受乐趣。
(1)学习之余娱乐不可少,培养健康广泛的娱乐爱好。
(2)亲近大自然、听音乐、绘画等都是很好的娱乐。
5、用好媒介。
(1)不做电视迷。可以看看新闻、科教类,不看电视连续剧。
(2)健康上网。可以上网查找资料,不玩网络游戏。
6、适当活动。
(1)每天做眼睛保健操和广播体操。
(2)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明理导引。讲明道理,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对
养成习惯产生兴趣。
2、行为示范。用形象具体的形式和方法展现,引导孩子在实际生活
中运用。
3、行为演练。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
力量,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好的生活习惯。
4、行为评判。对孩子的习惯、行为表现加以适当的评判,而后,引
导孩子自我评判。
5、榜样激励。提供良好的榜样,伟人的、教师的、同学的等等,对
小学生比较行之有效。家长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6、行为惩罚。对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错误的行为或不足之处及时
纠正,以遏制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