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国巴黎导游词
法国巴黎导游词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法国巴黎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国巴黎导游词1欢迎大家来到巴黎凯旋门!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这座大凯旋门是为纪念法国军队的光荣及胜利而建造的,其规模超过了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不仅是法国最宏伟、最著名的胜迹之一,也是驰名世界的一处古迹。
法国巴黎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法国。我叫杨晨,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叫可以叫我杨导也可以叫我小杨。现在,就开始我们的巴黎之旅吧!
埃菲尔铁塔更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埃菲尔铁塔是法国巴黎着名铁塔,坐落在塞纳河南岸马尔斯广场的北端。分为三楼,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可称得上是一位“百寿老人”了呢!
今天的巴黎之旅就在这里进入了尾声,期待下一次与大家的见面。再见!
法国巴黎导游词3欢迎大家来到巴黎凯旋门!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打败奥俄联军,翌年2月12日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建此凯旋门以炫耀自己的军功。同年八月,按照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的设计开始破土动工。但中间时停时建,断断续续经过了整整30年,才于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面向香舍丽榭田园大街石柱上,由著名雕刻家弗朗索瓦·吕德设计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马塞曲》。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现在,每逢节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长的法国国旗从拱门顶端垂下来,在无名烈士墓上空迎空飘扬。逢重大节日时,则有一名身着拿破仑时代戎装的战士,手持劈刀,守卫在《马赛曲》雕像前。每年的7月14日,法国举国欢度国庆时,法国总统都要从凯旋门通过;每位总统在其卸职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而凯旋门最奇特之处,据说是每当拿破仑周年忌日的黄昏,从香榭里舍大道向西望去,一团落日恰好映在凯旋门的拱形圈里。
巴黎的凯旋门并非仅只一座,但最为壮观、最为著名的,是位于“夏尔·戴高乐广场”(原名星形广场,1970年改今名。这里是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点。)中央的那座凯旋门,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标签:导游词
法国巴黎导游词4大家好!我是埃菲尔铁塔的导游。今天,就让我来带领大家走进西方的三大著名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不过大家也要注意安全喔!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埃菲尔铁塔旁。埃菲尔铁塔是一座镂空结构形铁塔,它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是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
埃菲尔铁塔从1887年起建,分为三个楼层,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有观景台,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十分壮观!
看!塔下这一座半身铜像就是设计者埃菲尔,是法国人民为了纪念他对巴黎的巨大贡献,特别塑造的`。
绕着铁塔的四周走上一圈,会惊奇地发现:在塔的四个面上,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这都是为了保护铁塔免于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啊!
游客们,法国人都说,埃菲尔铁塔是“首都的瞭望台”,事实的确如此吗?让我们来到塔上的上、中、下三个瞭望台去领略巴黎的美景吧!
最高的瞭望台离地面274米。沿着1652级台阶而上,这里最适合远眺,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幅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全巴黎的景色一览无余。
中层瞭望台离地面115米。如果在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翠映林荫,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犹如雨后的珠网,粒粒晶莹,构成了一幅难忘的风景画!
游览完埃菲尔铁塔,大家是不是觉得它更适合于现今人们情感的维系呢?没错,它就是:细致关怀,善始善终,这才是人间大美之所在。
如果说,巴黎圣母院是古代巴黎的象征,那么,埃菲尔铁塔就是现代巴黎的标志!
最后,我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也祝大家旅途愉快!
第二篇:法国巴黎城市规划[最终版]
法国城市规划案例
城市规划的起源、任务和体系
一、城市规划的起源:
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这种对未来空间发展的安排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可以扩大到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而在更小的范围内,可以延伸到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设计。因此,从更本质的意义上,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在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区域,也包括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
二、城市规划的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4)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5)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三、城市规划的体系:
包括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律体系。1)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国家的《城市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例》;
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如《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专项法
专项法是针对城市规划中特定议题的立法,如《上海市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条例》。
3)相关法
城市建成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和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城市规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中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由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城市规划的基本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构颁布的法律和地方立法机构颁布的地方性法规构成。配套法规是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构成。我国的城市规划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配套法规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由国家规划主管部门建设部制定。
2、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1)集权制度
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较大的干预权(如英国和法国)。
2)分权制度
地方政府对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充分的自治权(如美国)。
3、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1)规划编制
a.战略性规划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b.实施性规划(法定规划)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2)规划管理(开发控制)
a.通则式规划管理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具体,作为规划管理的唯一依据,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几乎不享有自由量裁权。
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的优点,但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为欠缺,如美国的区划制度。
b.个案式规划管理
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原则,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享有较大的自由量裁权。
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优点,但在确定性和客观性方面较为欠缺,如英国的审批制度。
c.综合型规划管理(双层管理)第一层面:针对整个城市发展地区,制定一般的开发控制要求,进行通则式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层面:划定城市中的各类重点地区(如城市中心地区、景观重要地区、历史保护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附加特别的开发控制要求,采取个案评审方式,进行个案式管理,以强化精细程度。
发展演变过程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我国古代城市从以政治为主到以经济为主最后发展为政治经济军事一揽的综合性城市,均伴随着城市规划的演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是“市”的发展:从没有到有,从“日中为市”到集中设市,从封闭型市场到开放性商业街,这完全体现了经济区域规划的发展。另一方面,居住区的规划集中体现在里坊制的兴废中。封建中央集权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固然大,但是城市规划要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为宗旨,宋东京的规划特点就说明了这点。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这一阶段奴隶社会发展历程中。城市作为王权与神权相统一的代表在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同时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辩证观。规划中的原始生态主义开始萌芽。城市规划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哲学思想朴素的“天圆地方”人地观,引导规划中的方格网城市形态的形成,而“王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权力至上的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此时最有代表性的规划思想是《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提倡的礼制思想强烈的影响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思想理论,随着历代礼制的不断强化,皇帝尊崇地位升高,祭祀仪式繁复,统治管理机构增加,起在城市规划上必须按主次就位布局;礼制的序列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复杂化,这样在客观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诸如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才能适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提倡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的儒家思想,明确的指出了以天子为中心的统治思想,正符合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统一的意图。显见《周礼》推崇根据宗法血缘和政治要求,行宗法分区,不仅在等级分区、规模大小的划分方面有着严谨的礼制制度,还用明确的尺度操作方法来加以实施,用宗法与政治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王权的尊严。实际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轴就是遵循礼制的思想。中国的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王权主义时代,儒家稳固的文化统治维持着城市规划“天人合一”理念的恒定。城市的各项建设主要为统治者及其权力集团服务,城市格局表现为中轴对称、王城居中都城具有极高的首位度。在此同时传统的城市商贸业随着手工业日渐繁荣城市中的集市开始兴起。从唐长安的“东市”、“西市”至北宋汴梁繁荣的街市的形成与发展都说明了城市规划在潜意识中开始关注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需求,潜在地体现了规划的“人本主义”思想。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礼制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等级和宗法关系,《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正是礼制思想的体现。从此,封建礼制思想开始了对中国长达3000年左右的统治。从曹魏邺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完整的体现。与此同时,以管子和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城市形制的影响也是长期并存的。许多古代城市格局表现出利用自然而不完全循规蹈矩。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位于通航交会处、水早路交通交会点的城市的布局开始冲破礼制约束,如汴梁、临安等。
二、中国近代城市发展:
近代城市的发展变化,与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按其发展特点,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型的。绝大部分是地主封建统治阶级以及一些商人、手工业者的聚居地。城市在政治上统治着乡村。城市集中着官府,地主宅第,以及商业、手工业及其他劳动人民,城市大部分是消费性的。城市的功能结构简单,平面形式沿袭着封建社会的城制,建筑面貌也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形式。
由于封建经济的闭塞,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及长江这一带城市化的程度较高。因此近代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不平衡。
鸦片战争前的城市,由于在封建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经济条件及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封建统治的都城(北京)、地区封建统治的中心(省会等)、一般府县、工商业城镇等。其规模虽然不同,形式也各异,但均发展缓慢,变化微小。二.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
鸦片战争以后,封建社会经济开始逐渐解体,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史社会经济的产物,这种变化必然使原有城市发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签订了《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中国土地上开始出现了“租界”,使一些城市中的某些地区畸形发展起来,其中以上海、天津最为突出。而由于洋务运动,中国这一时期的工业有了一定的进步。这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全国并未进入一个工业化的进程,这时只是以国家政权的名义建立了一些国营的重工业企业,并未与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
三.由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20年代(1895年至1914年):
《马关条约》中规定外国人可以再中国设工厂,使帝国主义的侵略进入了另一个新的阶段。当时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已开始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一些租界城市由于大量设厂,发展更为迅速。中日战争及其后不久的“八国联军”侵略以后,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扩大侵略,划分了势力范围,建立侵略基地,接着产生了一批帝国主义独占的城市。这一时期,沿海、沿江大部分大中城市,甚至内地一些城市,也都开辟为商埠,有的还设有租界。
1911年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封建军阀代替了清王朝。连年的战争,谈不上什么城市建设。封建军阀、失意政客、封建大地主,纷纷向租界集中,造成租界的畸形繁荣。
四.20世纪20年代前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几年,中华民族资本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以1914-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数年最为迅速。上海在这一时期由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租界及非租界地区,都有较大的扩展。
五.20世纪20年代末叶至抗日战争前: 1.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1)第一次规划(未实施):
1927年,国民党政府确定上海为特别市,并开始着手进行城市规划。当年11月设立设计委员会。1929年,提出了一个上海新市区及中心区的规划。
由于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这个规划没有能够认真实现。
这个规划,有美国的市政专家作为顾问,受到欧美规划理论的影响。一些中国建筑师在建造“中国固有形式”的建筑方面起了献策作用,在中心区规划中试图采用中国的传统手法,如中轴对称。
(2)第二次规划(实施):
日本占领上海后,不久就开始着手进行上海规划。在1938年3月修复上海港时,提出了集成、发展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新都市规划及筑港计划的建议,并组织12人都市规划技术小组负责上海规划。上海都市规划的纲要,经过联络会议,最终由兴亚院决定。①总规概况如下:
A.城市用的的划分:以原“大上海都市规划”中的新市中心为中心,划分十种地区:第一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第二住宅区(普通住宅区)、第一商业区(商业及旅馆等服务行业)、第二商业区(游戏场等)、第一工业区(轻工业)、第二工业区(重工业)、工业特别区(军事工业及危险品工业)、公共地区、仓库地区、杂居地区。又以中央码头、中心区、“中央车站”附近及吴淞地区为规划重点区。
B.城市规模预测:规划区域以苏州河河口为中心,半径为15公里,面积为57430公顷(其中租界3300公顷,农村土地2585公顷),人口规模为703万人(其中租界原有人口66万人)。
②吴淞工业地带(1390公顷)存在以下特点: A. 朱家乐吴淞工业地带的规划。B. 制定建筑条例。
C. 其他方面表示规划本身的技术标准等很细致。(3)第三次规划:
1945年,由于上海处于重要的地位,人口已增至500多万,居住问题异常严重,使上海积累的许多矛盾也更加尖锐化,国民党政府再次考虑了上海市的规划问题。1946年久设立了技术顾问委员会,3月成立都市设计小组,6月年初总图草案二种,8月又成立上海都市计划委员会,制订了都市计划图(一稿)。初稿完成后,经过五个月的修改,于1947年5月完成了“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报告书(二稿)。
1948年后,一些设计者们经过一番研究,在1949年春上海解放前夕完成了三稿。2.南京1929年制定的“首都计划”:(1)城市分区:
计划将城市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其中以中央政治区为重点。(2)道路系统:
计划中的道路系统,模仿当时美国一些城市的方格网对角线的形式;在商业区内尤为明显,为了增加沿街店面,取得高额租金,道路网的密度很高,街坊面积小而零碎,不便于交通及房屋建筑。
六.抗日战争期间至全国解放前夕:
部分城市受战争的影响,国民党政府向内地撤退,将沿海部分工业内迁,使西南、西北原先一些偏僻城市受到一些影响。军事工业及资源的开发,也使一些城市扩建或新建。但,这些城市的发展因素多是暂时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有些城市就又衰落下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根本没有什么建设,有的城市做了一些规划。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为工业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城市建设方针,开始了城市的恢复工作。
三、中国现代城市发展:
综观现代中国城市规划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发展起步阶段(1949-1957年):
1.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起步(1949-1952年);
随着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建立,党中央提出了“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以及“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生活服务”等论述,为制定新中国城市建设方针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而城市工作的重点则放在了回复与发展生产方面,城市建设的迅速恢复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2.“苏联模式”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1953-1957年):
“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即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即所谓三段式:国名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实际上,苏联当时的城市规划原理,就是把社会主义城市特征归结为生产性,其只能是工业生产,城市从属于工业,认为社会主义的城市及其规划的最主要的优越性为生产的计划性和土地国有化。
由于全面学习苏联,城市规划编制过程分为总体规划(分初步规划和总体规划两步)和详细规划两阶段;把生活居住区分为居住区、小区、住宅组三级;采用居住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用地定额等一套指标。因此,这一时期城市规划总的特点为:重视城市各项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分析,重视原有城市基础的利用和改造;采用一整套的规划定额指标,对建设标准进行控制;讲求构图和城市建设艺术,城市总图常常布置众多广场和强调对称式轴线的干道系统;城市规划的制定都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由国家统一完成的。二.城市化波动阶段(1958年-1977年):
在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使大批劳动力涌向城市,出现了一次城市化更高峰。
这一阶段的城市化进程,还可划分为3个时期:反常的超高速城市化(1958-1960年);第一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波动(1961-1965年);第二次由城市到农村的城市化倒退(1966-1977年)。
由于所谓的“快速规划”、“人民公社规划”等空想主义思潮的影响,导致了城市布局混乱。
三.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四、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欧洲的古代文明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巨卷。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同的政治势力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带来不同城市的兴衰,而且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城邦国家。在古希腊繁盛时期,著名的建筑师希波丹姆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这一模式在其规划的米列都城中得到完整的体现:城市结合地形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棋盘式的道路网,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及一些公共建筑物组成,主要供市民们集合和商业用,广场周围有柱廊,供休息和交易用。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公元前300年间,罗马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寨城。营寨城有一定的规划模式: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营寨城的规划思想深受军事控制目的的影响。随着国势强盛,领土扩大和财富的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发展。除了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以外,还大量地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城市建议更进入了鼎盛时期,除了继续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外,城市还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古罗马城是最为集中的体现,城市中心是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形成的广场群广场上耸立着帝王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城市各处散布公共浴池和斗兽场。
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由于以务农为主日耳曼的南下,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古罗马城的人口也减至4万。
中世纪的欧洲分裂成为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剧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
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科学、技术和艺术都得到飞速发展。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中世纪的城市进行了改建,改建往往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意大利的城市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在17世纪后半叶,新生的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提供庇护,资产阶级与国家已结成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势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国家。在城市建设上受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祟尚抽象的对称和协调,无论在平面布局或立面构图上,都不遗余力地强调轴线,强调主从关系。其中以巴黎的改建规划影响最大,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都成为当时城市建设模仿的典范。
五、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为解决这些矛盾,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1.“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他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具体阐述其理论。规划人口3.2万人,占地404.7m2。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和6条放射线路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园,向外依次为公建、公园、商店、学校、住宅等;城市外围有2033.4 hm2土地供农牧业生产。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联系城乡关系,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提出了见解,对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田园城市的含义: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影响: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2.《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宣言
1922年柯布西耶写了《明日的城市》一书,提出了巴黎改造方案。主张减少市中心的建筑密度、增加人口密度。建筑向高层发展,增加道路宽度及两旁的空地、绿地,大胆改变大城市的传统形式的结构布局。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后称为《雅典宪章》。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1977年12月,一批著名的建筑师、规划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的实践做了评价,认为《雅典宪章》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但认为其规划追求功能分区的办法,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会后发表了《马丘比丘宣言》,其中还提出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法国勒·柯布西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光明城市”理论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想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他还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是由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1977年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重新审视了功能理性主义的思想,宣扬社会文化,强调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个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文化、社会交往和政治结构,从而更多的考虑了城市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关怀”,并提出了“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
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经历了44年。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规划从注重物质形态规划的功能理性思想,逐渐转变为注重城市人文生态功能的理念,规划的实施应能适应城市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每一特定城市和区域应当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标准和方针,要为人们创造适宜的居住空间,追求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统一。
3.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20世纪30年代在美欧相继提出“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理论。“邻里单位”是组成居住区的基本单元,其中设置小学使幼儿上学不穿越马路,井以此控制与计算人口利用地规模,后来考虑了设置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展为“小区规划”理论。一般按交通十道划分小区成为居住区构成的基本单元,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进行综合安排,一般的生活服务可在小区内解决。
4.有机疏散理论
为解决城市膨胀而产生的“城市病”,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他从生物有机体的细胞成长现象中受到启示,认为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他是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把密集地区分为一个个的集镇或地区,彼此之间用绿化带分隔,以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
“有机疏散“论是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沙里宁在他1942年写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有机疏散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而又不脱离自然。
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式能使人们居住在一个兼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沙里宁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是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机体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机体的瘫痪和坏死。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趋衰败,必须对城市从形体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再也不能听任城市凝聚成乱七八糟的块体,而是要按照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工业外迁而腾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业,尤其是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日常生活供应部门将随着城市中心的疏散,离开拥挤的中心地区。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疏散到新区去,将得到更适合的居住环境。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就会降低。
有机疏散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往返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缘绿地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
有机疏散论认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组织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
有机疏散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改建旧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过程有重要影响。70年代以来,有些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地疏散、扩展,又产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旧城中心衰退等新问题。
5.区域规划的理论
城市的日益发展和城市问题的复杂化,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必须从区域、国土的范围来研究有关社会、经济、资源、交通等各方面问题。从地区着眼,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分布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调节。西方区域规划理论从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英国盖迪斯提出了集合城市(组团城市)和区域规划概念。美欧一些国家实行了经济区规划,大城市也把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单位、社会单位和城市体系来研究,并进行了大城市地区的规划。
城市规划划案例分析
法国大巴黎都市区
1.大巴黎地区战略性区域规划背景简介
世界的浪漫之都、时装之都巴黎,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全球化的今天,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城市问题成堆,交通阻塞,乞丐满街,郊区成了犯罪与不安全的代名词……巴黎需要整治,巴黎需要重焕青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台伊始,就提出要重振巴黎雄风的口号。
萨科齐于2008年4月召集国际知名的10家规划设计团队为巴黎的将来献计献策,旨在规划出一个具有“创造力、革新力、凝聚力”的世界城市楷模。此项规划被冠名为“大巴黎计划(Greater Paris Plan)”。此次竞标围绕着两个主题进行:“后京都协议书 时代的21世纪都市”和“巴黎大区组团的远景评估”。大巴黎地区的城市发展又一次受到世界瞩目。
本次规划的地理范围为大巴黎地区即法兰西岛大区(l'île-de-France),是巴黎城区与周边其他7个地区的行政联合,包括巴黎市(Paris)、上塞纳(Hauts de Seine)省、瓦勒德马恩(Val-de-Marne)省、塞纳-圣但尼(Seine-Saint-Denis)省、伊夫林(Yvelines)省、瓦勒德瓦兹(Val-d'Oise)省、塞纳-马恩(Seine et Marne)省和埃松(Essonne)省,面积约12万km2,人口约1200万。
图1 塞纳河沿岸极核城市(巴黎、鲁昂、勒阿弗尔)
2.巴黎市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包括20个行政区,土地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217万,人口密度24971人/平方公里,属城市核心区。巴黎市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设计成功之处有3点:
(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巴黎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完全不同。它的特点是:
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而北京城的皇家园林、水面在封建时代对公众是封闭的。
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
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从一张巴黎绿化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巴黎旧区绿地星罗棋布,真不愧为著名的花都。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4~5倍。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特别是1977年3月通过的“巴黎市区整顿和建设方针”,确定要保护好18~19世纪形成的旧城的传统风貌,并要求维持其传统的职能活动。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巴黎也同样面临世界特大城市的复杂矛盾,但他们重视规划,重视文化传统,重视舆论,重视法制,这点很值得学习。
3.巴黎的郊区
巴黎的郊区分为近郊和远郊,巴黎近郊区包括123个市,人口417万,土地面积657平方公里,拥有都市区就业岗位的37%。巴黎远郊区包括1157个市,人口为495万,土地面积11249平方公里,拥有都市区就业岗位的32%。
1)80%的巴黎人居住在郊区,只有20%的人居住在巴黎市里
巴黎郊区是除巴黎市之外的近郊区和远郊区。现在,80%的巴黎人居住在郊区,其中45%居住在城市型的近郊区,55%居住在乡村型的远郊区。到2005年,大巴黎拥有注册居住单元477.8万套,比1999年增长了26.8万套每年增加5.36万套;每个注册单元的平均房间数为3.4间。477.8万套居住单元中,49.7%为租赁住宅,而1999年这一数字为51.1%。换句话说,大巴黎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租房子住,而不是真正拥有住宅。2006年,巴黎市每个居住单元的平均面积为52平方米,每平方米月租金为17欧元;近郊区为54平方米,每平方米月租金为13.2欧元;远郊区则为62平方米,每平方米月租金为11.3欧元。在477.8万套住宅中,独立住宅占总注册单元的27.8%,而1999年这个数字为27.4%,也就是说,70%的巴黎人是居住在公寓里,而不是像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人都市居民那样,居住在占地1到10亩土地的独立住宅里。
第三篇:法国巴黎春天百货集团简介
法国巴黎春天百货集团简介
1865年春天百貨在流行時尚的發源地--法國巴黎開始了她的事業生命,至今已擁有百餘年的經營歷史。
巴黎春天百货,领先世界潮流,领导百货流行趋势,突破以往百货商场以“促成商品销售为目的”的落伍经营方式,摆脱拥挤混乱的被动叫卖方式,彻底改进昏暗沉闷的购物空间,在真正把顾客尊奉为上帝的前提下,商场以消费者的立场、观点来特别注重人性化管理,并且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创造一种崭新的商业文化,在二楼和五楼特设舒适优雅的咖啡厅,设有充满浪漫欧式咖啡厅。把消费购物活动,由单纯的买卖行业,提升为使全家人精神愉悦,充满情趣,乐在休闲,充实生活,凝聚情感、充满知性与感性的活动。
巴黎春天在中国
巴黎春天百货(中国)有限公司于1996年组建而成,当时的发起人包括上海巴黎春天百货、法国巴黎春天百货、宝姿(国际)集团。巴黎春天百货(中国)有限公司现发展为具有国际资本背景的大型百货集团,主要股东有宝姿(国际)集团(其母公司是加拿大上市公司,在亚洲企业为香港上市公司,市值超过70.08 亿港元。宝姿集团已经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好的十佳小企业〈指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下的企业〉。2006年10月,公司被评为亚洲最强200企业之一,同时公司董事长陈启泰荣登《福布斯》封面人物。)、花旗银行(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英国3i公司(为英国历史上最悠久的投资银行,英国金融时报指数成分股之一)。
巴黎春天百货是一家定位高档、时尚的连锁百货公司,总营业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目标市场着眼于中国境内的高收入客户群.在这个巨大且拓展飞速的中国市场内,巴黎春天百货以高收入客户的消费需求为焦点,并且在其主要运营网点上已建立起引人入胜的消费环境.巴黎春天百货公司计划向全国全面拓展营业网点,成为中国领先的百货管理公司.巴黎春天百货拥有经营国际一流高档品牌的丰富出色经验.巴黎春天百货与国际一流高端品牌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巴黎春天百货高级管理团队成员皆曾于北美受训,拥有国际零售知识,并拥有丰富的经营高档百货公司的经验.巴黎春天百货在中国零售业内拥有良好声誉,被称为可信赖的财务合作伙伴及优秀的运营商.巴黎春天百货高级管理团队在中国市场拥有超过10年的零售经验.2007年2月9日,原“海信广场”将正式改名为“巴黎春天广场”,更名完成后,“巴黎春天百货”将会利用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中国连锁百货的优势,与供货商一起,给青岛人民带来更优秀、更广阔、更便捷的高质量的服务及享受!巴黎春天“新故事”
奢侈品市场果有厚利可图,连法国最大的奢侈品零售商巴黎春天集团也将做出重大战略调整,把旗下Printemps连锁商场作价10.75亿欧元售给意大利Borletti集团,目的在于鲜明其特点和优势,在全球增开更多的Gucci专卖店,专营奢侈品。
法国时尚品和零售业巨头PinaultPrintempsRedoute(PPR,即巴黎春天)集团前段时间通过招投标方式出售旗下的Printemps连锁百货商场,共有17家商场,其中还包括位于巴黎的旗舰店。消息一出,全球瞩目,众说纷纭之间,买家终于在6月底浮出水面:毛里齐奥·博莱蒂(Maurizio Borletti)——意大利著名的文艺复兴百货公司(La Rinascente)董事会主席和主要控股人,协同德意志银行旗下的RREEF公司一道,在外界臆测的种种买家中脱颖而出,以10.75亿欧元的出价,成为百年老店Printemps百货商场的新主人。Printemps:巴黎春天商业帝国的功臣
Printemps百货公司自1992年被巴黎春天集团控股以来,经过十余年的精心耕耘,目前已牢牢占据法国百货商场的老大地位,经营商品涉及高档奢侈品和大众服装、美容、娱乐、家居等各个方面,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其中位于Haussmann大街的巴黎旗舰老店的历史甚至可追溯到100多年前,这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建筑已经成为巴黎街角经典一景,内部装饰堪称美仑美奂。现在的Printemps百货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成为时尚工业的象征,甚至引领着全球时尚的潮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巴黎春天集团每年也会投入约3000万欧元来进行各种方式营销,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Printemps对于巴黎春天集团的发展更是功不可没。正是在Printemps百货公司的基础上,巴黎春天商业帝国才得以建立。目前,巴黎春天已经有超过300亿欧元资产的规模,位居《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前列。因为这一层关系,巴黎春天集团自然对Printemps百货公司感情颇深,割舍不易,对其新东家的挑选也慎之又慎。根据《成功营销》得到的消息,巴黎春天集团之所以会选
中Borletti集团,是因为Borletti集团和 RREEF公司承诺在他们收购Printemps百货公司以后,将对其进行重点投资,在社会地位、经济运营和财政金融各方面都给予坚实的保障,使之成为欧洲百货公司的领头羊之一。另外,Borletti集团还允许Printemps百货公司使用原有公司名称不变,且保留其法国特色。战略转移:奢侈品的春天更好
尽管Printemps百货公司声名显赫,并有众多买家的拥趸,但是在繁华之下却有隐忧。在2005年巴黎春天集团178亿欧元的总营业额中,Printemps的营业额仅占7.52亿欧元。而巴黎Meeschaert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Alice Lhabouz也大泼凉水,称Printemps百货公司业绩增长平平,甚至已逐渐变成巴黎春天集团最不赚钱的一块业务。纵观其他传统的百货商场的发展,趋势亦令人担忧。去年,PPR的竞争对手,同为奢侈品巨头的LVMH集团,就以安检修整为托词临时关闭了旗下著名的Samaritaine百货商场,而其旗下的法国塞纳河畔的商场多年来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与百货商场的萧条惨淡截然不同,奢侈品这边风景独好。LVMH2005的一份报告称,该集团在2005年的销售量与2004年相比增长11%,达到166亿美元;而利润增值更为惊人,上涨幅度达21%,利润额高达17亿美元。而拥有Gucci、Yves St.Laurent和其他高端流行奢侈品牌的PPR集团,在2005报告中显示,巴黎春天集团的奢侈品销售额已经增长16%,达到36亿美元;其利润增长额度更是高涨,竟达到30%。
面对这种格局,巴黎春天集团果断地调整战略,将Printemps百货公司剥离出去,更专注于利润更高的高端奢侈品行业。根据法国《世界报》的最新消息,巴黎春天集团在转手Printemps百货公司之后,将专心于奢侈品代理业务,其中即包括著名的Gucci和伊夫·圣罗兰等品牌。PPR集团主席兼CEOFrancois-
Henri Pinault在签署了与Borletti及RREEF的声明后说,他们将把精力主要投入两大核心领域:奢侈品和零售,这样更确保了巴黎春天集团的独特定位和发展方向。舍弃Printemps百货公司固然可惜,但是他认为此举能让集团保持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率,并在市场上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回报。
Gucci集团:巴黎春天集团的希望
目前,越来越多变得富裕的人士热烈地追捧奢侈品,将奢侈品市场烧
得火热。加上全球化的加剧、各国之间的交流增多,奢侈品消费的人群不再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是扩展至全球。“全球化,意味着这样的经济结构能孕育更多的富人族。他们热衷于在全世界进行昂贵的高额消费,尤其是对这些传统的奢侈品牌的订购,更是成为这些世界级消费新贵的消费首选。”Simon
Raggett(英国著名奢侈品分析师)如是说。在奢侈品消费的全球汹涌浪潮中,PPR集团有信心分得更大一杯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旗下的Gucci品牌。自1999年开始,巴黎春天集团高调宣布进入奢侈品行业,与世界排名第一的奢侈品服饰集团LVMH集团竞购Gucci集团。巴黎春天集团对Gucci的股权收购始于2001年,完成于2004年,最终购得Gucci集团股份的42%,成为第一大股东。除此之外,同年,Gucci集团收购了YSL(Yves Saint Laurent)及SanofiBeauté等几大奢侈品品牌。
在PPR的奢侈品经营中,最核心的Gucci品牌在其整个奢侈品销售量中接近60%的比重。PPR接手Gucci后,给其重新定位,并花大力制作广告,给传统注入鲜活生机。以前类似Gucci之类的古老奢侈品牌,都以保守、庄严以至有些乏味的面貌出现,现在PPR给Gucci延展了更大的空间。为了吸引年轻的购买群,在保留了传统版块的同时,Gucci从商品设计到宣传广告,增加年轻、时尚、个性的新元素,引领流行界,开拓了新市场,使 Gucci集团俨然成为一个超级时尚王国。
Gucci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是全球第三大奢侈品集团。在1998年被欧洲商业记者协会European Business Press Federation(U.P.E.F.E.)从
4000家公司中评选为欧洲最佳公司(European Company of the Year)。规模庞大的Gucci集团旗下现已包括Gucci、BottegaVeneta、Yves Saint Laurent、YSL Beauté、Balenciaga、Boucheron、Sergio Rossi、BEDAT & CO、Alexander McQueen 和 Stella McCartney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类包括服装、饰品、珠宝、皮具、手表、化妆品、香水等,Gucci成为了“新摩登主义”的代名词。2003 年Gucci的年销售额就达到24亿美元(21.49亿欧
元),在《商业周刊》评出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上,Gucci名列第52。
第四篇:法国巴黎推出电动车共享计划
巴黎推出电动车共享计划
2011-12-06 联合早报
(巴黎美联电)法国首都巴黎志在成为未来城市的创新者,最新推出了电动汽车共享计划,希望减少这座城市的空气和噪音污染。
巴黎此前成功推行脚踏车租赁计划,当局在这基础上推出奥托利(autolib)计划。巴黎官员希望,前天推出的这一电动车共享计划,能像埃菲尔铁塔和圣母院一样,成为巴黎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许多世界级大城市都在发展减少碳排放的环保汽车,但是巴黎表示,他们的计划规模最大:250辆电动汽车已在周一上路,预计到明年夏天将推出2000辆,未来两年内计划达到3000辆。
奥托利(autolib)计划采用的是四座小型汽车,是意大利汽车设计师宾尼法利纳和法国波洛莱集团合作的产物,驱动汽车的锂金属聚合物电池,汽车充电一次可以行驶250公里。
参加者只需出示身份证、驾照和信用卡,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客户服务代表签约。当局总共在巴黎及其周边城镇,设立了40座特别的玻璃汽车棚,这些客户服务代表就在其中办公。
参与费是一天10欧元(约17新元)、一周15欧元和一年144欧元。另外,根据不同的租赁计划,每小时的用车费从4欧元至9欧元不等,车辆损坏时用户要另外付费。
使用汽车时,驾车人要先在司机座位旁的窗户上刷卡开车门,车钥匙就附在方向盘杆子上。
多城奥托利参与计划负责人马蒂说:“该计划的首要目的是对抗空气污染,这些汽车不会排出二氧化碳和废气,也不会产生噪音。研究显示,对城市的第一干扰就是噪音。”
奥托利计划还帮电动车制造商和使用者一个大忙,那就是解决了巴黎充电站不够用的问题。电动汽车的主人只要每年交180欧元,就可以在奥托利充电站给自己的车辆“加油”。
马蒂还说,已经有大约2000人登记为奥托利用户,另外还有像中国广州或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这样城市的官员,前往巴黎观看计划实施的情况。和其他城市相比,巴黎推出的电动车计划规模最大:250辆电动汽车已在周一上路,预计到明年夏天将推出2000辆,未来两年内计划达到3000辆。
第五篇:法国巴黎13所著名大学专业
法国巴黎13所著名大学专业
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普通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经济分析、政治经济学、劳工及人力资源、公共管理及公法、商业法、国际研究及欧洲研究、地理、历史、哲学、劳工及社会科学、政治科学、造型艺术及艺术科学、艺术及建筑学。
研究所有:工商管理研究所、人口统计研究所、经济及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
巴黎第二大学(法律、竞技及社会科学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普通私法及诉讼法、商业法、公法以及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刑法、犯罪学以及社会调解研究、欧洲和国际事务中法律与经济问题研究及比较法、经济史及社会学、司法研究、经济学、法国新闻研究所、司法研究所、国际问题高级研究、比较法、国际法研究中心、法律哲学中心、商业法研究所、犯罪学研究所。
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戏剧研究、普通文学与比较文学、语言文学及英语国家文化、国立东方语言及文学院、德语、语言学及演讲、拉丁美洲语言及文化、法语师范教育、东方及北非语言和文化、高等口译和笔译学校、法国语言文学、意大利语及罗马尼亚语、伊比利亚语言、电影摄影系、司法、经济及政治科学系、表演艺术及传播学系、体育运动系。
该大学的重点是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中国留学生和进修教师在此学习的人很多。
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索邦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法国文学、法国语言、拉丁语言文学、希腊语、哲学、历史、艺术史、地理、英语、德语、伊比利亚语研究、意大利语及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言研究、人文科学研究所、应用文学及科学研究中心。
该大学还设有宗教研究、伊斯兰研究、法国文化、人文科学的信息应用、古典文化、现代语言和中世纪研究等。总体上以文学语言及人文学科见长,留学生较多。
巴黎第五大学(勒内·笛卡尔大学)教学科研单位有:心理学研究所、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科学、数学、形式逻辑及信息学、语言学、大学技术学院、医学一部、医学二部、医学三部、法医学、医学法及医学伦理学、生物医学、医学及生物研究、牙科学、制药及生物科学、药品功效及**、人类生物学及实验生物学、体育运动、法律。
该大学以医学为主。附属奈克医学院的肾病研究中心是当今世界上肾病研究专业机构中最著名的,接受过中国留学研究人员。设有免疫、生理、生化、病理、组织形态等基础研究室。以研究一般肾病、肾病高血压、人工肾应用及肾脏移植为主要任务。研究中心人才力量强,课题系统。每年内部出版科研活动汇编,还主编国际性杂志《肾病研究进展》。
所长当·昂布热教授是国际肾病权威之一。免疫研究室主任巴什是法国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主要从事细胞免疫研究,发表过几百篇论文和四大部专著,是全球胸腺激素研究权威。
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纯数学及应用数学研究所、数学分析、概率及其应用、理论力学及应用力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及其应用、应用物理学、光学、原子、分子及晶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理论物理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研究所、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学、地球科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巴黎统计学研究所、国立巴黎高等化学学校、医学一部、医学二部、医学三部、口腔学研究所、现代语言系、地理系、体育系。
巴黎第七大学(德尼·狄德罗大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人类学、人种学及宗教研究、生物化学、生物学及遗传学、化学、环境科学、牙外科、医学一部、医学二部、地理及社会科学、血液学、计算机学、英语研究所、东亚语言文学、现代语言、数学、物理学、语言学研究、人文科学、地球科学、社会学、声像艺术、版本学及文献学、教学法。
巴黎七大的法国血栓形成与止血研究中心得到法国医学科学院和法国科学院等单位的赞助,规模较大。在血小板和皮下组织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接受过众多的国外进修人员。
巴黎第八大学(樊尚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斯拉夫语言、东方及亚洲研究、拉丁语言、英美语言文学及文化、德语、历史及社会学、地理、心理学、普通文学、语言学及信息学、社会科学、哲学及精神分析学、教育科学、法学、管理学及政治学、艺术、政治经济学。该校曾与我国有师资交换联系。
巴黎第九大学(巴黎多菲内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组织科学、商业研究及应用经济学、商业研究、应用经济学、应用数学、商业计算机学、组织科学。
该校设有计算机中学和决策数学研究中心。对于信息管理科学、计算机系统、微处理机、远程信息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数理经济学、对策论和非线性分析等方面人才的培养有丰富的经验。巴黎第十大学(巴黎农泰尔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经济科学、法学、历史、地理、心理学及教育科学、社会学、哲学、文学、英语、德语、拉丁系语言及斯拉夫语言、行政管理学、理工学院、体育运动。
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南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科学及医学(第一阶段)、精密科学及自然科学(第二阶段)、科学研究(第三阶段)、核物理研究所、直线性加速器、大学技术学院(奥赛)、大学技术学院(卡康)、制药学及生物学、大学技术学院(索城)、化学疗法、卫生及环境保护、大学医院、法律及经济学。
该校同国家科研中心双重领导的固体物理实验室与为我签有科技交流协定。实验室以基础研究为主,涉及到相变、非晶态、磁性和超导性、物理化学、电化学、表面、工程科学和理论等方面。
巴黎第十二大学(巴黎瓦勒德马恩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城镇规划学院、医学、法律及政治学、经济科学、文学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公共管理及社会管理、技术学院。
巴黎第十三大学(巴黎北大学)
教学与研究单位有:科学技术中心、法律及政治学、文学及人文科学、大学技术学院(圣旦尼)、大学技术学院(维尔塔纳兹)、医学及人类生物学实验中心、经济科学及工商管理学、表现艺术及传播学。
该校包括有理工学院、文学院、医学院及法学院。理工学院以金属物理、高分子材料合成和通讯工程为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