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导游词作文(共5则)

时间:2021-11-20 07:2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松花导游词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松花导游词作文》。

第一篇:松花导游词作文

松花导游词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松花导游词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松花导游词作文1

松花湖位于吉林市东南约14公里处,是1937年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叠坝成湖形成的,这里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松花湖的春夏时节,林木叠翠、适合避暑;秋冬季节,这里漫山红叶、雪盖山湖,一派北国美景。

松花湖名胜风景区目前共有11处景区,从松花湖丰满码头向湖区走,有五虎岛、卧龙潭、骆驼峰、凤舞池、石龙壁、摩天岭、额赫岛等旅游区。有个别景区正在开发,有的景区还保留着原始风貌。

丰满大坝位于松花湖西北端,是丰满水电站的大坝。大坝始建于1937年日伪时期,是侵华日军为了将东三省打造成军事物资供应基地而实施的工程之一,是当时乃亚洲第一高坝。当年建坝过程中,有上万中国劳工被饿死累死或被打死,十分凄惨。

五虎岛是松花湖中最著名的一座岛屿,位于距离电站大坝西南17公里的湖叉处。岛上林木葱茏,建有省内最大的游乐园,还建有连水桥、望湖台、造型别致的五虎亭廊,以及古朴典雅的鱼味餐馆。

金龟岛是离大坝不远的一个湖中岛屿,因其形状似一只大龟凫于水上、有头有尾、神态酷肖而得名。岛上绿树满崖,岛中建有一座金山亭,红柱黄瓦,气派不凡。游客可乘船登岛,登上山亭可眺望湖山美景和大坝。

松花导游词作文2

松花湖,位于吉林省境内的松花江上,与吉林市中心相距数十公里。松花湖的形状呈长线型,从高处俯瞰,波光粼粼的水面将松花湖装饰的如同一串闪亮的`珍珠。

松花湖风景区内主要以湖水、树林和大山为主。在巍峨的大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之间,湖区碧波荡漾,湖面风平浪静,周围山环水绕,静谧的就如同恬静的中国山水画。松花湖风景区内的植被覆盖率达七成以上。每逢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炎炎盛夏之时,这里绿树成荫,鸟叫虫鸣;金秋十月,成熟的果实挂满了枝头;寒冬腊月,银装素裹,玉树琼花!一年四季,美景都数不胜数。因此,不管在什么季节,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这里游玩,欣赏美景。诗人贺敬之曾经在游玩过松花湖后,颇有感触的写下了这样一句诗“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

松花湖内有数十个单独的景区,有骆驼峰、凤舞池、五虎岛等等。这些景区有的已经开放,有的正在开发之中。大家在出发之前一定要全面的了解这些信息,免得浪费游玩的时间哦!景区内有很多的人工湖泊,包括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每个湖中都有各种各样的鱼类。闻名世界的松花白鱼最为名贵,过去只有皇室才能享受到。如今,只要你来松花湖就一定能品尝到如此珍贵的美味。

松花湖是需要买票进入参观的,成人是10元每人,1米1以下的儿童可以免费参观。不过目前,游船还没有儿童票和老人票等的优惠。景区的开放时间是每天的上午7点至下午7点。

松花导游词作文3

松花湖位于吉林市的东南部,距主城区10公里,是日本人1937年筑坝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后所形成的一个山间水库。现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它水域辽阔,湖叉繁多,状如蛟龙。湖形呈狭长形,长200公里,最宽处10公里,湖区面积55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2米,最深处达77.5米,最大蓄水量108亿立方米,景区总面积达700平方公里。松花湖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松花湖是1937年拦截松花江建设丰满水电站而叠坝成湖形成的一个人工湖泊,松花湖水域辽阔,湖叉繁多,状如蛟龙。松花湖风景区有10个独立的景区,以丰满大坝分为东西两岸,建设了各种疗养院,称为疗景区。从松花湖丰满码头向湖区走,有骆驼峰、凤舞池、五虎岛、卧龙潭、石龙壁、摩天岭、额赫岛等旅游区。这里四季景色不同,春季林木吐翠,生机盎然,夏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秋季红叶漫山,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玉树琼花。

第二篇:近代史论文《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的九一八事变

我的家乡在西安,现在又在哈尔滨上学,所以我想讲讲近代时在我的家乡跟哈尔滨有关的一些事。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悲怆、凝重的著名歌曲,当年在国破家亡、背井离乡的东北人民中,唱得让人肝肠寸断,潸然泪下。

而对于我,这首歌我第一次知道是我的小学老师教给我们的,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首风靡全国、流传不衰的歌曲是为何被传唱,也一直以为这是东北人民写的歌,后来才知道它竟然是从张寒晖先生在西安回坊所做并从西安回坊传向全国的。

说起这首歌,先说说导致它传唱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内乱之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事变拉开了日本侵略的序幕,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者极其残酷的蹂躏和摧残,身陷水深火热之中。

谈到九一八事变,众所周知是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但是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说起时说不能怪蒋介石,其实是张学良为了保全中国放弃了东北,想等国内安定后再夺回来,未曾想到日本人胃口很大占领了东北还想要华北。课后我查了一些资料确实是有这样的说法,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不抵抗”完全是张学良下的令,而与身处长江中“永绥”军舰上、不知道日军已在沈阳动手的蒋介石彻底无关。1931年“九·一八事变”,驻扎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也表示了是因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或许这也可以侧面说明他为何要发动西安事变。但是不论怎样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东三省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l935年,10余万东北军被调遣至陕甘两省。古城西安街头,滞留着数以万计东北军官兵和流亡的东北同胞。在西安大学习巷、庙后街等回族街区,驻扎着数千名东北军将士和无家可归的流亡东北学生。

1931年春天,左翼作家张寒晖应同学邀请,到西安民教馆任总务部部长。这期间,他创办了民众剧社,并编导了《不识字的母亲》、《鸟国》等。1934年,他回家乡河北定县组织农民运动。1935年9月,张寒晖二次应邀到西安,在西安省立二中担任国文教员,并参加“西安实验剧团”、“西安铁血剧团”工作,自编自演了《不识字的母亲》、《黑地狱》等话剧,并编辑出版《老百姓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抗日战争时期,古城西安也因日军的轰炸而遍体鳞伤,回坊位于城市繁华地带,自然不可幸免。日寇还专门在回族的开斋节里,针对清真寺进行轰炸。日军轰炸机对西安的狂轰滥炸,造成大批回族同胞伤亡,激起群众的抗日情绪,西安回族抗日救国活动日益活跃,群众自发组织了“回族抗日救国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如西安大学习巷的马正卿先生办起了“陕西省回民抗日救国图书馆”,刘希贤等创办刊物《流火》,孙明初先生在大学习巷清真寺对面创办了抗日小报,宣传抗日活动,同时向东北军将士和流亡学生分发抗日传单。而大学习巷清真寺办起了抗日夜校,每天晚上都有许多东北学生、将士和当地回汉群众来学习。这样,大学习巷地区成为西安抗日救亡的一个中心,吸引了很多爱国之士。

在这样的氛围下,当时任教于省立二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张寒晖,在教学之余,常去大学习巷夜校讲课,通过伊斯兰派报社散发传单。张寒晖在与东北军官兵及其家属、流亡学生的朝夕相处中,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的亡国之恨和家破之痛,他无法抑制自己内心强烈的创作激情,谱写出了《松花江上》。

张寒晖曾说:“我把妻子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了。”他的友人姚一征说:“当歌曲写完后,我们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时,竟都呜咽地哭了。他带领学生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去演唱这首歌,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数万名官兵听后无不落泪。”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有传言说在“西安事变”前夕,在西安的东北流亡学生、青年去临潼向蒋介石请愿,行至十里铺,张学良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再次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并且在上个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著名作家萧军在悼念张寒晖的诗中所述:“春暖寒晖下夕烟,松花江海去潺潺。心声岂止三千万,一曲哀歌动地天……”这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悲歌,从古城西安的回族坊上唱起,很快成为抗日的重要宣传武器,唱遍全中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我的家乡在西安,现在我在哈尔滨上学,所以我想在我的家乡在现代谈论哈尔滨的一些事情。

“我的家人在东北松花江,那里有一座森林煤矿,到处都是高山和平原大豆高粱;我的家人在松花江东北,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年迈的父母……“这是可悲的,有尊严的名歌,然后在乡村,东北人离开家乡,让人们唱心眼,眼泪顺着脸颊流下。” 对我来说,这首歌是我第一次知道是我的小学老师教我们,然后我不知道第一个席卷全国,流行歌曲也唱为什么,一直以为这是东北人民的歌,后来得知是张先生Hanhui西安慧芳,从西安到广场。

说到这首歌,首先谈论它导致了“918”事件。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而中国内乱之际,发动侵略战争有预谋的事件中,打开了序幕的入侵日本,中国东北日本殖民帝国主义,3000万年遭受强奸和折磨的日本军国主义极其残忍,陷入困境。

对918年的事件,大家都知道是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但是在教室里老师听到说话不要指责蒋介石说,张学良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中国放弃东北,想回到国内稳定之后,从未想过日本areeating占领东北华北。课后我查了一些资料,有这样一种说法,918号事件,“完全在张学良的命令下,在长江和抗日船上”,日本人不知道江继武在沈阳已经完全不相关了。1931年,奉天事件,日本的沈阳市和驻扎军队进攻南北路,中国驻军城市。当时,东北军区第七旅驻扎在没有防御的地方,被打得措手不及。在张学良指示东北军队不能抵抗之前,驻军部队并没有进行猛烈的反击。根据撤退的指示,这两个组织的第七旅,只有王铁汉的620人小组没有及时收到撤退命令,被迫为自己辩护,最后离开。由于非抵抗司令部的实施,在日本的溃败中,超过10000个城市的防御者只有500人。事件发生后,张学良在慕登市,引致锦州。江继武因“不抵抗政策”,不到一半的时间,在中国东北三省的蹂躏下,在日本的铁蹄下。在918事件中,张学良放弃了“无阻力将军”的评价。然而,对于张学良的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被评估为:如果他们知道日本人不是在寻找什么东西,而是要吞下东北,那他就错了,决定了日本军队的目的。作为东北元帅,他将被割让给日本东北。张学良在1990年接受日本国家电视台采访时,也表示,因为他认为“战争不符合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该受到政府的约束”。也许这也能解释他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但无论如何“918”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爆发后,东北都在脚跟之下。在陕西和甘肃两省,有超过10名士兵被派往东北。古城西安的街道上,成千上万的官兵被困在东北东北。在西安大学巷巷、寺街、回区、数千名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士兵和在东北流亡的无家可归者。1931年春,左翼作家张汉慧应邀赴西安人民教育中心办公厅。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人民俱乐部,“文盲妈妈”、“鸟”等。1934年,他回到河北省组织农民运动。1935年9月2张Hanhui被邀请去西安,作为一个中国老师在西安省第二,并参加了“西安实验剧场”和“西安剧场”,写和执行“不识字的母亲”,“黑色地狱”和其他戏剧、编辑和出版了“人民日报”,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

在抗日战争期间,古城西安也由于日本军队的轰炸,又黑又蓝,回到广场位于城市的市中心,自然幸免于难。日本人还专门从事穆斯林开斋节,清真寺爆炸案。日本轰炸机在西安爆炸事件中,造成大量穆斯林同胞伤亡,煽动反日情绪,西安回族抗日活动日益活跃,人民自发组织“回族抗日救国协会”,以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活动。如大学的西安香马英九Zhengqing陕西回族办公室反日本国家拯救图书馆”,刘息县出版物“Liuhuo”,孙先生Mingchu创立了日本小报对面车道上学习清真寺,反日本的宣传活动,而发传单东北流亡反日本陆军士兵和学生。从抗日夜校的伟大学习巷清真寺,每天晚上都有许多东北学生、士兵和当地群众学习。以这样的方式,西安大学成为了抗日民族解放地区的门户,吸引了众多爱国人士。

在这样的气氛中,在中国共产党党员地下张汉慧的教课上,除了教书,还经常去上大学夜校讲座,在伊斯兰报纸上传阅。东北方的张汉慧和军队官兵及其家属,被流放的学生们夜以继日地呆在一起,深切地感谢他们对仇恨的征服和痛苦,他无法抑制内心对创造的激情,写下“在松花江上”。

张汉慧曾经说过:“我在坟墓上哭了,她儿子的哭声成了松花江上的一首曲子。”他的朋友姚仪征说:“当我们唱歌曲时,父母,父母,但都呜咽。他带领学生们到西安的城墙上,在街上唱这首歌,悲伤的英雄歌曲感动了东北的军队,成千上万的士兵流下了眼泪。

《松花江》由北宋初开,东北军传后,迅速南北朝,南下,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没有出版,也没有人知道作者是张汉慧。然而,热泪的旋律却强烈地感染了爱国的中国儿童,人们渴望在乡村的歌声中传播,破碎的碎片,在歌声中飘荡。有谣言说,在西安的“西安事变”中,学生们,年轻人到临潼去请愿,在离店10英里的地方,张学良开车劝说学生不要去临潼。这时,有人唱起了“918918”,从我家乡的悲剧性岁月中,放弃了无尽的财富。流浪……悲剧性的歌曲令人心碎。张学良听着,苦涩地说:“请相信我,我要抗日……不到一个星期,我就会用事实来回答你。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在西安的八路军参加了东北军长会议。会议结束时,周先生吩咐军官们唱这首歌。悲伤和愤怒的歌声唤起了思念家乡的情感。当这首歌进入“哪个月,我可以回到我可爱的家乡?”当军官们流着泪,有些人会哭,有些人举起拳头,一定要打回家!充满了决心,充满了歌手的胸膛。

1937年的除夕,周恩来在《自然与任务》中在青年运动的这个阶段,又说:“一个叫宋的人,真的让人伤心。”而在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指示,“松花江”成为大型音乐和舞蹈史诗“东方红”。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市举行了抗日战争周年纪念活动,约10万人被划入数百只木船,手持火把聚集在长江上。这时,我不知道谁是《松花江上的领唱》,马上吸引了大家的共鸣,成千上万的人在大浪中唱出了一股巨大的汇成凝聚的稀世,悲剧性的感觉。

著名作家萧军对张汉慧的诗的记忆是:“冷泉回春,松花江和海河。”超过三千万的声音,一个优美动人的日子…“这是来自罗利亚的第一首歌曲,在古城西安的中心,汇芳唱,很快成为抗日的重要宣传武器,唱遍了中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第三篇:《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5、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

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一部纪录片。(播放纪录片《多事之秋》的片段。)

日本侵略的铁蹄随意践踏我国领土,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实在可气可恨!(教师握紧拳头,气愤至极。)

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东三省很快沦陷。中国东北三省的劳苦大众携老带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亡关内。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可此刻,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这种情绪要倾吐,要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勇敢的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战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张寒晖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笔,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这首歌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痛哭流亡、渴望回家。

同学们看看那几行写的是第一层次?那几行写的是第二层次呢?第三层次又是那几行?学生分层次。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层次。

1、指一名女同学读第一部分。

(1)这一层次主要写什么了?(家乡的美丽富饶。)

(2)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估计学生会说出“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等)

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还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是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再找一名男生读这几行,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

再找一名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部分。

(3)“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可现在,东北劳苦大众却被日本侵略者无情的'逼离自己的家乡。所以对家乡的感情应该是怀念的、留恋的。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安居乐业,因为——

2、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

默读7—14行。你知道什么?

(1)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2)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板书;流浪!流浪!流浪!

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重复使用三个“流浪”有什么作用?(强调了流浪的苦难,表达了对政府的控诉,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控诉。)

教师介绍:像这样重复使用一个词、一个句子两次或多次的写法,是一种修此方法,叫反复。

同学们还能在第一部分找到这样的修辞吗,有什么作用?(学生分析)流浪的队伍中,有xx,有xx,有xx,还有xx。

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3)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

流浪!流浪!流浪!

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练读,再指名学生朗读。

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分组读最后几行

这几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想法?修辞方面有什么发现?(“爹娘啊”反复、“哪年哪月”重复)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再分组读第三部分。

二、总结全文

在当时,作者写这首歌,他想告诉大家什么?(唤起大家勇敢战斗的意识。)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编者把这首歌词选入课文,他想让我们知道什么?(告诉我们勿忘国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松花江上》教学设计2

教材说明:《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写的一首歌的歌词。

《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战歌曲。歌曲用悲怆的旋律诉说了故土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表达了抗击日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唏嘘。此歌迅速在全国传唱,悲怆的旋律震撼人的心灵,也唤人猛醒。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4、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由于本首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所以教学时先要将歌词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将清楚。让学生先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如何践踏中国大地,使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在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课上汇报搜集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可指名介绍,也可展示材料。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先将歌词读通读顺,在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体会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作者通过三部分进行表达的,先叙述家乡是如何美好,在说苦难的来临。最后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乡。)

2、积累内化。朗读并背诵这首歌词。

3 写字指导:“衰”字不要丢掉中间的横。

4、作业

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第四篇:松花江上_教学设计

《歌词两首——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了解时代背景,以读为本,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边读边画边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对文章的感情读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小具有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

了解歌词中事件的时代背景。以诵读歌词为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历史。播放“九一八”事件视频,请同学们先看短片,认真观看后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谈观后感受。

东北三省很快沦陷。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流亡关外,无家可归„„当时的爱国音乐家张寒晖,被这些景象深深触动,便写出了这首满怀思乡之情、国难之痛的歌曲《松花江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

3、再读歌词,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解歌词

1、指名读1-6行,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还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是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再读这几行,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抓住“同胞 体会;“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 安居乐业,因为—— 2、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 日子。读7-14行。

(1)

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 少辛酸!)

(2)

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

板书;流浪!流浪!流浪!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插图说说。

训练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个7岁左右的小孩,—————————————— 一位中年男子携着妻儿,————————-----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读最后几行。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四、欣赏歌曲,加深体会。请听歌曲《松花江上》听后说说你的体会。

师总结:1931年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千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仅仅是个开始。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8年抗战,东北沦陷了整整14年。但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掀起了保卫母亲河,保卫全中国的抗日高潮。要学的下一首歌曲《保卫黄河》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抗日救亡画面。

《歌词两首——松花江上》教学反思

《松花江上》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主题“抗日烽火”安排的一篇主体课文《歌词两首》中的第一首。这首歌是震撼中国人民心灵的抗战歌曲。歌词格调悲怆,是中国近代的“血泪史”的写照,是鼓舞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斗号角,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一首内容较深的歌词,与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远,学生理解可能会稍有困难。但学生已会收集相关资料。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材料。通过课前准备,不仅学生,连我自己也了解了许多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上课伊始,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播放影视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歌词中的时代背景,了解造成当时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创设一种悲怆氛围,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野蛮暴行的愤恨,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活动积淀情感。

以读代讲。通过读,体会“我”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怀恋,为进一步体会下面渴望回故乡做了铺垫。通过品词析句,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情感, 读出个性,读中体验,读中悟情。“流浪”反复出现了三次,既表现了流浪的时间之长,无休止,又表现了流浪者的无助与无奈,同时也是向上苍、向国人进行控诉,控诉日军的暴行,控诉国民党的不抵抗。通过剖析,朗读进一步体会流浪之苦及流浪的人心中的哀愁。我重点指导了三个“流浪”的读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流浪之苦,我以填空的形式训练学生想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个衣衫褴褛小孩,——————————————— 一位中年男子携着妻儿,————————-----通过想象填空进一步体会流浪之苦及流浪的人心中的哀愁。然后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我认为这节课指导朗读的效果还不错,但占班级大多数的男同学还是不爱读,可能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当年的场景,回答问题不踊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结尾时播放的歌曲视频由于电脑的原因只播了一半,也影响了这节课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提高电脑的应用能力。

第五篇:教学随笔一块松花饼

一块松花饼

每个学期,我都要让学生按周计划完成一篇周记,很无奈,学生交上来的周记都是质量不合格的,要么胡编乱造,要么严重抄袭,再者敷衍了事,真让人头疼!

今天,我在批改周记本,很多同学都是编故事,没有什么真实的事件。最后一本了,看看什么内容。打开周记本,哎呀,是什么东西,一小块饼干粘在了周记本上,我的火气顿时旺起来,怎么爱护周记本的,居然掉下饼干在本子上,而且我猜想这位学生是一边吃饼干,一边写周记,真想把本子丢在旁边,不要了。

可是我一想,还是不要冲动,看完周记在说。我把这位学生的周记认真的读起来,虽然字迹不是很工整,但是读了却让人仿佛看见了一位小男孩在家里自己学做蛋糕的情景,周记写得比较有条理,内容也比较具体,只是结尾有点仓促。而那块松花饼干是学生给我看的。让我评价他的手艺。上课时,我特意读了这位学生的周记。要让同学们都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编造的。

呵呵呵,一块松花饼干,永远的记忆。

下载松花导游词作文(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松花导游词作文(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爱家乡的松花皮蛋作文[推荐五篇]

    我爱家乡的松花皮蛋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

    黄山导游词作文(共4篇)

    篇一:作文黄山导游词 黄山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吴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黄山的风景名胜。提起黄山,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因为有一句名言是描写黄山的:“五岳归来不......

    庐山导游词作文(共5篇)

    庐山导游词作文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是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四大避暑胜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下面......

    长白山导游词作文(共4篇)

    篇一:长白山导游词 长白山北坡风光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您来到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观光,我是这里的导游员,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参观游览长白山......

    幼儿园采摘松花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幼儿园采摘松花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开拓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恒济......

    幼儿园摘松花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幼儿园摘松花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设计思路: 为了开拓幼儿的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走进大自然......

    导游词(共5篇)

    重庆合川钓鱼城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负责你们此次讲解的导游人员,大家可以叫我汪菲,非常荣幸有机会为大家服务,给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旅程。今天我们来到的是......

    导游词(共5篇)

    导游词 教学目的: 1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2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教学重点: 能有条理地介绍景点。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