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山景忠山导游词
唐山景忠山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山景忠山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国的名山圣水——景忠山。
景忠山位于迁西县境内,是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宗教名山,其佛道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古建蔚为壮观。距京、津各180公里,承德130公里,秦皇岛160公里,唐山市区95公里。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有大小景点30余处。
景忠山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山上野生植物资源多达8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8%,树种以松树为最,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另有鸟类20余种。这里,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林成荫,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悬岩峭壁之上,造型独特;条条峡谷,险峻幽深;块块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岩峥嵘,峡谷清幽,云雾飘渺,当年康熙皇帝登临此山后,有感而发,御笔题下“灵山秀色”。
景忠山不仅历史悠久、庙宇众多,其自然风光也以峭拔绮丽名闻遐迩。那高耸的危崖、蔽日的苍松、飘渺的雾岚、幽僻的岩洞,似天然的诗篇,流淌的画卷,充满了美丽与神奇。《重修景忠山功德碑序》曾这样写道:“试言其形势,奇石突起,怪树游龙,幽洞常滴,险壑万丈,非不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此犹寻常景色。若其变幻恍惚,忽深于染,忽净于洗,或雾截山腰,或霞横树梢,或淡烟隐隐,摇荡晴晖,或岚气浮浮,掩映曙色,日照之而成紫,月临之而生白,风吹之而声吼,雨洒之而润寒,插天挂汉,龙虎肖形。至于白云飘渺,若抱树而流,携石而走,势与醉石共悬,泽同瀑布争泻,散则如蝶,结则张幔,千态万状,巧绘之士未能描其万一也。”
第二篇:唐山景忠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国的名山圣水——景忠山。
景忠山位于迁西县境内,是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宗教名山,其佛道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古建蔚为壮观。距京、津各180公里,承德130公里,秦皇岛160公里,唐山市区95公里。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有大小景点30余处。
景忠山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山上野生植物资源多达8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8%,树种以松树为最,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另有鸟类20余种。这里,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林成荫,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悬岩峭壁之上,造型独特;条条峡谷,险峻幽深;块块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岩峥嵘,峡谷清幽,云雾飘渺,当年康熙皇帝登临此山后,有感而发,御笔题下“灵山秀色”。 景忠山不仅历史悠久、庙宇众多,其自然风光也以峭拔绮丽名闻遐迩。那高耸的危崖、蔽日的苍松、飘渺的雾岚、幽僻的岩洞,似天然的诗篇,流淌的画卷,充满了美丽与神奇。《重修景忠山功德碑序》曾这样写道:“……试言其形势,奇石突起,怪树游龙,幽洞常滴,险壑万丈,非不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此犹寻常景色。若其变幻恍惚,忽深于染,忽净于洗,或雾截山腰,或霞横树梢,或淡烟隐隐,摇荡晴晖,或岚气浮浮,掩映曙色,日照之而成紫,月临之而生白,风吹之而声吼,雨洒之而润寒,插天挂汉,龙虎肖形。至于白云飘渺,若抱树而流,携石而走,势与醉石共悬,泽同瀑布争泻,散则如蝶,结则张幔,千态万状,巧绘之士未能描其万一也……”从宗教门类来看,景忠山融儒、释、道三教于一山,因此历来香火极盛。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这里都将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庙会,届时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庙会期间,津、唐、承、内蒙等地游客蜂拥而至,各路商贾云集,香客如潮,歌舞、评剧、马戏、皮影、花会等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们或是出于对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的崇拜,或是民间文化活动吸引,一年两次庙会期间游人可突破10万。
好,游客朋友们,景忠山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唐山景忠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北国的名山圣水——景忠山。
景忠山位于迁西县境内,是集佛、道、儒于一体的宗教名山,其佛道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古建蔚为壮观。距京、津各180公里,承德130公里,秦皇岛160公里,唐山市区95公里。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有大小景点30余处。
据史料记载,景忠山“旧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阴山。”明初于山顶建三忠祠,祀诸葛亮、岳飞、文天祥,“欲人景行仰止”,故改名“景忠山”。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蓟镇总兵官马永重修三忠祠,并在祠东增建碧霞宫,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渐兴盛。此后,戚继光等蓟镇官兵经常登临此山,留下许多名篇佳句。崇祯八年(1635年),碧霞宫毁于火灾。后善首张天礼、住持性春率众重建碧霞宫正殿,明毅宗拨帑金增置了配殿及上下牌坊。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登临此山,别山法师性在出知止洞迎驾,“对诏称旨”,龙颜大悦。顺治九年(1652年),性在被请入皇宫万善殿供养。顺治十六年(1659年),世祖“以建储之议远卜元君,赐银千两”。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世祖又拨帑金二万,重修殿阁及山上山下附属建筑。从此,景忠山名扬天下。康熙皇帝即位后,多次登临景忠山,先后为景忠山题写了“名山初步”、“天下名山”、“灵山秀色”等匾额,并赐重达十六斤四两的金娘娘一尊、大藏经一堂。此后,景忠山古建群又经多次增建和修缮,愈加壮丽。
至清末民初,景忠山已有山脚署院、四帅殿,一、二、三道茶棚,灵官殿、朝仙门、望海楼、南天门、碧霞元君殿、三忠祠,东山玉皇庙、鬼王庙,西山舍利塔群等近百座建筑。这些建筑,为1872级台阶台阶所串联,错落山间,蔚为壮观。
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景忠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拨款修缮碧霞元君殿及其附属建筑。1960年前后,由于年久失修,山腰两道茶棚和峰顶东侧古寺庙相继自然倾塌。“文革”期间,峰顶寺院、僧舍和山脚四帅殿、头道茶棚等先后被毁。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大地震,除碧霞元君殿外,景忠山上的古建筑损毁殆尽。
景忠山海拔610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为京东闻名的宗教圣地,景忠山既有佛教的佛祖殿、菩萨殿。四帅殿,又有道教的碧霞元君殿、玉皇殿、真武大帝殿,还有以祭儒家推崇的三位杰出忠臣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的“三忠祠“,始有庙宇建筑可上溯到宋代。明嘉靖三年,马永又于“三忠祠”东侧建碧霞宫、奉元君像。之后,蓟镇总兵戚继光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修缮。从此,景忠山香火日益兴盛。清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对景忠山格外垂青,他们曾经6次登临景忠山,不仅拨给大量田产帑银,修复山上山下庙宇建筑,而且御赐一尊十六斤四两的金娘娘及《大藏经》一堂4500余卷,此外还召景忠山和尚入京城大内讲佛,且每议要政都到景忠山礼佛问卜。据碑刻记载,顺治立太子,就是在景忠山问卜后而钦定的。景忠山在清初实际被看做皇室家庙。由此,景忠山声誉雀起、名驰天下。景忠山庙宇建筑逐步形成了当时庙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山脚山中峰顶完整的体系。但后来多年历经战乱和76年唐山大地震,景忠山建筑几乎荡然无存。从1992年开始,当地人民和政府对景忠山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修复。景忠山山门、四帅殿、登山盘道、三道茶棚、朝仙门、望海楼、碧霞元君殿、东佛殿、南天门等主要建筑已复建完成,并接待游客。
景忠山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山上野生植物资源多达8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8%,树种以松树为最,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另有鸟类20余种。这里,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林成荫,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悬岩峭壁之上,造型独特;条条峡谷,险峻幽深;块块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岩峥嵘,峡谷清幽,云雾飘渺,当年康熙皇帝登临此山后,有感而发,御笔题下“灵山秀色”。
景忠山自然风景优美,苍松蔽日,峡谷清幽,时而雾截山腰,时而雾落峰头,时而霞光尽染。1872级台阶,似云梯、彩练,由峰巅直泻山底,气势壮观。山间奇石、仙洞、幽谷遍布,登高临攀,犹若天上人间,不愧为“京东第一名岫”。山上野生植物资源多达80余种,森林覆盖率为98%,树种以松树为最,仅200年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另有鸟类20余种。这里,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林成荫,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一年四季皆是景!株株古松立于悬岩峭壁之上,造型独特;条条峡谷,险峻幽深;块块峰石,似人似物逼真入化。此山危岩峥嵘,峡谷清幽,云雾飘渺,当年康熙皇帝登临此山后,有感而发,御笔题下“灵山秀色”、“天下名山”。
张家口旅游导游词 ·山海关导游词 ·秦皇岛祖山导游词 ·北戴河导游词 ·角山导游词
景忠山不仅历史悠久、庙宇众多,其自然风光也以峭拔绮丽名闻遐迩。那高耸的危崖、蔽日的苍松、飘渺的雾岚、幽僻的岩洞,似天然的诗篇,流淌的画卷,充满了美丽与神奇。《重修景忠山功德碑序》曾这样写道:“……试言其形势,奇石突起,怪树游龙,幽洞常滴,险壑万丈,非不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此犹寻常景色。若其变幻恍惚,忽深于染,忽净于洗,或雾截山腰,或霞横树梢,或淡烟隐隐,摇荡晴晖,或岚气浮浮,掩映曙色,日照之而成紫,月临之而生白,风吹之而声吼,雨洒之而润寒,插天挂汉,龙虎肖形。至于白云飘渺,若抱树而流,携石而走,势与醉石共悬,泽同瀑布争泻,散则如蝶,结则张幔,千态万状,巧绘之士未能描其万一也……”
从宗教门类来看,景忠山融儒、释、道三教于一山,因此历来香火极盛。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这里都将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庙会,届时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庙会期间,津、唐、承、内蒙等地游客蜂拥而至,各路商贾云集,香客如潮,歌舞、评剧、马戏、皮影、花会等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们或是出于对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的崇拜,或是民间文化活动吸引,一年两次庙会期间游人可突破10万。
景忠山自1992年开放以来,先后投资1200万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设施日趋完善,客源不断扩大,到目前接待国内外游客130万人次,2003年,景忠山被评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
好,游客朋友们,景忠山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第四篇:苏州穹窿山景导游词
导语: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苏州穹窿山景导游词。欢迎阅读!
苏州穹窿山景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赵涛,你们可以叫我小赵。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穹窿山景。
穹窿山位于苏州西郊,光福镇旁边吴中区西北部,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苏州市最高峰。1993年建立东吴国家森林公园,2006年设立穹窿山风景管理区,现为国家5A级景区吴中太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
穹窿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部,跨吴中区光福、木渎和胥口3镇。
地名典故
“穹,是穷尽、大、深、高的意思,故而引申可作‘天’讲,所谓‘天形穹窿,其色苍苍’(《尔雅·释天·注》)。进而把‘穹’字解释为‘隆然上高也’(《说文解字系传》)。于是‘穹窿’就被用来形容‘中间隆起,四边下垂’。”一名穹崇山。因山形‘中间隆起,四边下垂’,形似穹窿,故名。
穹窿山(图)
历史沿革
汉《越绝书》称穷隆山,载:“由钟穷隆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姑苏志》:曰“穹窿山,比阳山尤高。《五湖赋》云:穹窿纡曲,盖此山实峻而深,形如钗股。……山东岭下有盘石,高广丈许,相传朱买臣读书其上,后人号为读书台,穹窿寺在焉。其北有紫藤坞、百丈泉、海云菴。西址有白马寺。” 自然地理(一级目录)
穹窿山脉呈北西走向,长约7.5公里,北高南低,北宽南窄,最宽处有4公里,平面图形似“耳”字。山体由泥盆纪石英砂岩构成。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为太湖东岸群山之冠。
开发保护
穹窿山现为国家4A级景区,设有东吴国家森林公园,茅蓬坞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有朱买臣读书台、上真观上院遗址、孙武苑等古迹、纪念地。
1981年8月,穹窿山茅蓬坞被列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1993年,建立东吴国家森林公园。2006年,吴中区将230省道以南、绕城高速以西的藏书镇区域10.5平方公里单独设立为穹窿山风景管理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
景区简介
2013年1月,苏州市吴中太湖旅游区荣膺国家AAAAA级景区。原4A级景区穹窿山成为5A级太湖旅游区的重要景区。
穹窿山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拾阶而上,步移景易,或苍松翠竹,或泉水潺潺,环境极为清幽静谧。612亩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茅蓬坞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博物馆,拥有牛鼻栓、短穗竹、紫楠等名贵树种以及穹术、三
七、党参、灵芝、何首乌等药用植物,已探明的药用植物就有151种。穹隆山景区还是苏州地区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林间氧气充足,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2万个,是一般空间负离子含量的400至500倍。
穹窿山景区历史悠长,集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于一山,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其又一资源优势。古代大军事家孙子隐居在此,并写出了中国历史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清帝乾隆六次临山,留下无数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西汉大臣朱买臣,曾在此砍柴、读书;抗金名将韩世忠与部下更相聚于此观景赏月。
好了今天景点的解说就到这里,下面是大家自由游览的时间,祝大家玩得开心!
第五篇:介休绵山优秀导游词
绵山景区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景区。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介休绵山景区优秀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介休绵山景区导游词【一】
绵山景区,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景区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赏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再同那些邀功争赏之人同朝为伍,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景区之中。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景区寻而无果。文公无奈,下令一面放火烧山,本想把他逼出来,但是,奸臣却故意陷害,四面烧山,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
以寒食寄托哀思,是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景区。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难日乘龙舟往汨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原的躯体。这是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
介休绵山景区导游词【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使他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他母亲悄悄的到绵山景区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景区。绵山景区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景区,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景区,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介休绵山景区导游词【三】
今天朋友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景区,绵山景区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景区。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景区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景区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景区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朋友们在游绵山景区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景区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
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朋友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朋友们现已到达绵山景区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景区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景区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景区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
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景区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景区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景区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景区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景区,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
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景区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
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朋友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景区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景区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景区”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景区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景区,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朋友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朋友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景区离朋友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