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合集5篇)

时间:2022-07-29 02:0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

第一篇: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

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1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南部,原练溪村的区域内,总占地面积16.5公顷,是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

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以岭南建筑完整、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岭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时间了解岭南文化的课堂,满足了广大游客一天了解岭南民间千年古文化的心愿。

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壮观的蚝壳墙、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韵味。

岭南印象园汇聚了大量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许多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的展示下,您可以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如广绣、珠绣、广彩、榄核雕、牙雕、灰雕、木雕、石雕、砖雕,广东粤剧、肇庆端砚、新会葵艺、佛山剪纸、佛山陶瓷、黄振龙的百年老店等等。除了参观之外,许多民间手工艺的大师还现场授艺,教游客现场制作,这些作品凝聚了众多艺术创作者的心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岭南印象园可以找到你对怀旧的所有要求,儿时的铁皮玩具、小人书,滚铁环,打陀螺,扔沙袋,弹波子,我们还有西洋镜、鸡公榄、飞机榄、荔湾湖畔的小船滑梯、西关木屐、烧玻璃、画糖画、捏面人、吹糖人、陶笛、草编、剪纸、做米饼、手工织布、广式凉茶,让您也过足怀旧瘾。还有真实场景还原的巡捕房、老县衙、老报馆、老钱庄、老影院。

喜欢猎奇的您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乐趣,让你晕眩的斜屋、让你吃惊的倒屋,还有以传统岭南民居改造的神奇潘多拉小屋,伸手不见五指的弹丸之地却用荧光刻画出无限宽阔的潘多拉星球风光。

除了建筑特色和人文景观外,岭南传统节庆节目也少不了。岭南印象园新推出的大型原生态技艺表演“印象岭南”里囊括了舞狮舞龙、菠萝鸡鸣,赛龙夺锦、祭华光帝、抢包山等传统岭南文化项目,让我们从节目中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还原传统婚嫁仪式的互动式表演“绣球招亲”,陆丰皮影,五华提线木偶,岭南杂耍,来佬绝技等天天上演,让欢乐祥和伴随左右。

岭南的传统美食当然不能少,我们准备了经典怀旧餐和乡土农家菜,还有用料考究的艇仔粥、及第粥,原汁原味的云吞面和传统竹升面,地道牛腩粉、山水豆腐花,爽口钵仔糕,香滑姜撞奶,潮汕功夫茶……应有尽有。练溪茶楼还供应广式茶点,一盅两件,叹尽岭南美食。

岭南特色手信一应俱全,广州的鸡仔饼、沙湾姜撞奶,佛山的盲公饼、大良磞砂,梅州的客家娘酒、菊花糕,河源的五指毛桃、酸萝卜,珠海的蚝油、粉葛……另外,现做现卖的小磨香油、自家酿制的广东米酒、古色古香的油纸伞、惟妙惟肖的西关公仔、古典雅致的西关木屐等,都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来岭南印象园,感受岭南经典、一个活生生的岭南民间故宫。

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2

大家好呀,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广东广州著名旅游景点是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岭南印象园,也就是在广州大学城的南部,是一个充满了广东岭南文化跟乡土的风情的旅游景点,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广东的文化跟民俗风情,还有美食。岭南印象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有16。5公顷,足够让到来的游客在这里尽情的游玩,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还有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文化的广州代表性旅游景区。

年后,各个旅游景区的人流量相信会有所下降,所以这个时候还没开始工作的朋友或者还没上学的哥哥姐姐们,不妨可以趁这个机会出去旅游一下。那广州岭南印象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小街小巷、宗祠、一些老字号的店铺等等,都充满了那种老广州的气息,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的文化精髓,是一个值得大家去体会岭南文化的地方。

在岭南印象园,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文化,那种生活的气息从来没有随过时间的消逝而有半点退化,人虽然在变化,但是这里的文化依旧浓厚。小编个人是很喜欢岭南印象园的一些非常具有特色的老字号店铺的,这里的某一些店铺还记录着一些特殊城市的发展跟历史历程,好比如说就有香港跟澳门。老字号店铺的装饰跟店面,十分吸引小编的目光,相信也有朋友跟小编有着一样的感觉,所以,喜欢研究这些老字号店铺的朋友不妨也可以去岭南印象园游览一下哦!

在广州岭南印象园中呢,小编建议大家一定不要错过这里的各种民俗文化,其中就包括有唱戏(就是粤剧)、舞狮舞龙、吹糖人、捏面人、打陀螺、皮影戏、跳大绳、英歌舞等等民间表演和有趣的活动,所以,在岭南印象园,不仅可以用眼睛来观看这里的文化,也可以通过听觉跟自身的参与来感悟到这里浓浓的岭南文化的民俗风情。

在岭南印象园中,我们处处都可以体会到这里的岭南文化韵味,这里还有旧时代那时流传下来的爆米花做法哦,除了爆米花,我们还可以品味到这里的其他小吃,比如说传统的手工糖、芝麻糖、广州正宗肠粉、艇仔粥、竹升面、叉烧包、及第粥、萝卜牛杂等等。别看萝卜牛杂每个小地方都有哈,这里的萝卜牛杂小编觉得是这里那么多小吃中最好吃的了。

吃过小吃之后,当然就是逛一逛了,在岭南印象园的小街小巷中呢,我们可以看到在墙壁上画了各种各样的'岭南图画,这又是一处充满岭南文化的体现。据说岭南文化印象园将来会是一个以岭南建筑、旅游观光、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等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大观园,而且,岭南印象园的门票比较符合大众的旅游消费,又是一个环境优美加文化浓厚的地方,所以也很适合亲子家庭来这边旅游哦!

广州岭南印象园,已然成为了一个现代人了解岭南文化的一个现有渠道,是非常值得人们去回味去朔源本土文化的沃土。更是一个外地人来了解岭南文化的有效方式,是一个学习岭南文化的大课堂。

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3

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适应蓬勃发展的大城市周边旅游日益生活化的趋势,旅游需求,将成为以岭南建筑完整、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融文化溯源、旅游观光、乡村度假、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大观园。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岭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时间了解岭南文化的课堂,满足了广大游客一天了解岭南民间千年古文化的心愿。

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韵味。形状独特的镬耳墙又名锅耳墙,因其形状与菜锅的手柄相似得名。在元明清时代,只有拥有功名的人才有此资格建造,官位大小决定锅耳的高低。民间还有一种传说:修锅耳墙可以保佑子孙当官,蕴涵富贵吉祥丰衣足食。锅耳墙后又称为“鳌头墙”,有“独占鳌头”的寓意。简易耐用的蚝壳墙是练西村居民的日常建材。练溪村依山傍江,村民就地取材使用蚝壳建房或建围墙。墙心采用石块,外墙用黄泥加石灰,然后把蚝壳斜着贴上,在保持美观的同时,又可让雨水排流通畅。此外,蚝壳墙因其结构材料特点更具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防火防台风等优点,为村民喜爱,并成为岭南建筑特色。祠堂是封建社会家族观念浓厚的反映。练溪村曾生活着几大姓氏的家族,保留下来比较典型的是霍氏大宗祠和萧氏宗祠。这些祠堂包含了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等传统工艺,凝聚了众多艺术创作者的心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二篇:广州岭南印象园导游词

广州岭南印象园导游词1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南部,原练溪村的区域内,总占地面积16.5 公顷 ,是集观光、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花遍地映岭南。

珠江堤岸旁,金黄色的油菜花海与传统的岭南古宅组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日画卷,有种古典韵味。木棉树上满树红霞,山坡上遍野的黄色金蜡浪漫迷人,桃花嫣红妖娆,合欢花艳丽夺目,还有黄金柳、一品红、紫椰花,微微江风,飘荡着沁人心脾的花香。练溪畔、石桥边,花颜映水,娇容烂漫;后山侧、小径旁,陌上花开,彩蝶娇翩。置身花海,满目通达抒怀,又或阡陌慢踱,倍感喜悦丰硕。

惊艳梦幻“印象星空”。在梦幻星空,遨游浩淼星际,感受无限大的星河云海;穿梭在梦幻花园,仿佛误入魔法世界般奇幻唯美;在深蓝秘境中历险,看海底两万里的蓝光奇景;在时光隧道中寻找四维空间与前世今生的千丝万缕;遇见嫦娥、月兔与挂树,感受冰冷空气里的绝美天宫,还有几十幅3D立体互动画、壮丽的紫藤花海、惊险的激光战车。梦幻星空,带你在奇景中穿梭,感受超唯美又刺激的奇妙体验。

童年快乐回忆。无论是黑猫警长、舒克贝塔、一休哥等经典动画形象,还是惊喜的滑索、大滑梯、捞小鲤鱼等童年最爱的小游戏,亦或是海盗船、水乡漂流、攀爬探索小树林的猎奇,都能把你带到无穷的欢快中去。还可以“大手拉小手”参加怀旧游戏、岭南文化亲子课堂,共同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创造美好回忆。

全新大型综合表演结合了鸡公榄、赛龙夺锦、客家杯花舞、火木棉传说、雨打芭蕉等古老岭南文化故事,以精彩绝伦和曼妙的歌舞演绎和诠释岭南文化的精髓和独特魅力。还有激情岁月样板戏、水上捕鱼、五华提线木偶戏、陆丰皮影戏等,天天精彩上演。

各式传统地道美食、经典小吃、广式茶点、一盅两件,美味应有尽有,让你踏上惊喜的美食之旅。传统竹升面、荔湾艇仔粥、潮式手打牛肉丸、手工虾饺、沙湾姜撞奶、秘制酒糟、可口芝麻糊等,邀你一起大快耳颐,回味无穷。

春天的岭南印象园丰富多彩。约你齐聚岭南,共享欢乐!

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以岭南建筑完整、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岭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时间了解岭南文化的课堂,满足了广大游客一天了解岭南民间千年古文化的心愿。

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壮观的蚝壳墙、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韵味。

岭南印象园汇聚了大量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许多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的展示下,您可以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如广绣、珠绣、广彩、木雕、榄核雕、牙雕、灰雕、木雕、石雕、砖雕,广东粤剧、肇庆端砚、新会葵艺、佛山剪纸、佛山陶瓷、黄振龙的百年老店等等。除了参观之外,许多民间手工艺的大师还现场授艺,教游客现场制作,这些作品凝聚了众多艺术创作者的心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岭南印象园可以找到你对怀旧的所有要求,儿时的铁皮玩具、小人书,滚铁环,打陀螺,扔沙袋,弹波子,我们还有西洋镜、鸡公榄、飞机榄、荔湾湖畔的小船滑梯、西关木屐、烧玻璃、画糖画、捏面人、吹糖人、陶笛、草编、剪纸、做米饼、手工织布、广式凉茶,让您也过足怀旧瘾。还有真实场景还原的巡捕房、老县衙、老报馆、老钱庄、老影院。

喜欢猎奇的您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乐趣,宁你晕眩的斜屋、让你吃惊的倒屋,还有以传统岭南民居改造的神奇潘多拉小屋,伸手不见五指的弹丸之地却用荧光刻画出无限宽阔的潘多拉星球风光。

除了建筑特色和人文景观外,岭南传统节庆节目也少不了。岭南印象园新推出的大型原生态技艺表演“印象岭南”里囊括了舞狮舞龙、菠萝鸡鸣,赛龙夺锦、祭华光帝、抢包山等传统岭南文化项目,让我们从节目中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还原传统婚嫁仪式的互动式表演“绣球招亲”, 红色年代表演“激情岁月”,还有“五华提线木偶”、“陆丰皮影戏”等演出天天上演,让欢乐祥和伴随左右。

岭南的传统美食当然不能少,我们准备了经典怀旧餐和乡土农家菜,还有用料考究的艇仔粥、及第粥,原汁原味的云吞面和传统竹升面,地道牛腩粉、山水豆腐花,爽口钵仔糕,香滑姜撞奶,潮汕功夫茶……应有尽有。练溪茶楼还供应广式茶点,一盅两件,叹尽岭南美食。

岭南特色手信一应俱全,广州的鸡仔饼、沙湾姜撞奶,佛山的盲公饼、大良y砂,梅州的客家娘酒、菊花糕,河源的五指毛桃、酸萝卜,珠海的蚝油、粉葛……另外,现做现卖的小磨香油、自家酿制的广东米酒、古色古香的油纸伞、惟妙惟肖的西关公仔、古典雅致的西关木屐等,都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广州岭南印象园导游词2

各位亲爱的旅客,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岭南印象园观光。

这里的建筑很有特色,就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的建筑部落。民居依水而建,古朴的祖屋,窄窄的小门,青砖白瓦,宽宽的屋檐,高高的墙耳,蚌壳做成的墙壁,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精致的满洲窗......这里的小溪蜿蜒流淌,这里的池塘清澈见底,这里的垂柳婀娜多姿,这里的榕树青翠茂密。这里,让你仿佛亲临了岭南的水乡。

印象园的一个大看点,就是有名的店铺街。这条街的店铺各种各样,有卖古代的名画、工具,精致的工艺品,例如各种各样的木雕、牙雕、陶瓷、明清宫廷家具、紫檀木、造型奇特的'大型宫灯等等。真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除了看的,玩的,还有很多美食店,选择你喜欢的一饱口福、心满意足。这里真是岭南文化的荟萃之地。

岭南人家有很多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奇人。一些传统的民间技艺也将会在这里向我们展示,譬如烧玻璃、糖画、捏面人等等。这些技艺中,糖画就很有趣。师傅只要把一块糖放在烧热的铁板上,用刀子把糖弄平,再使用工具如筷子、刀子慢慢地把糖做成一个个可爱的造型,如小动物呀孙悟空呀,最后用吸管吹出造型的眼睛、鼻子,那么,一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大功告成了!

岭南印象园还有很多好玩的娱乐设施,如让你惊讶的“潘多拉”小屋,令你晕眩的“斜屋”。在喷泉的“童趣鱼池”里,你还可以和鱼儿一起玩耍,享受捞鱼的乐趣。

印象园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就先介绍到这里。现在,请大家下车,我将和你们一起慢慢游赏这里的每一处。祝大家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大大的欢乐!

第三篇:岭南印象园10.11导游词

导游词

各位游客:

您们好!欢迎来到岭南印象园游览参观,很荣幸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我们园区,我姓„大家可以叫我„.我会一路走一路给大家介绍我们园区里面有特色而且可观性比较强的景点给大家,相信一番游览下来,大家对我们的岭南文化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园区的概况,大学城建设之前,在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有一个叫小谷围的岛,它四面环水,山清水秀,环境非常优美。而且在千年以前还是南越王赵佗的狩猎场。虽然小谷围岛离广州市中心不到20公里,但在以前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路桥与市区相通,进出只能靠轮渡,因此环境保护地非常好,绿化覆盖率很高。我们所在的位置原来的名字叫“练溪村”,它是小谷围岛十三条村庄之一。为了大学城的建设,村民已经全部搬迁走了,为了传承小谷围岛的历史文脉,村内的13栋古建筑被保存了下来,并进行了修复,又从村外迁移了4栋祠堂,另外新建了38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岭南建筑,共55栋单体建筑,占地总面积16.5万平方米,组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岭南村落,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岭南印象园。

好了讲完练溪村的概况,大家看一看你们的右手边,在大家的右手边这个就是龙舟池,龙舟池顾名思义就是藏龙舟的地方,那么为什么龙舟会藏在池里呢?因为龙舟在水面上的时候有一半是露出水面一半是泡在水里,一半是干一半是湿的,这样龙舟经常日晒雨淋,就很容易爆裂,不好保存,所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将龙舟藏在池里,这是对龙舟船体的一种保养。在每年的端午节,各村庄都会组织村民进行一次大型的划龙舟比赛,村里面还会组织吃龙舟饭喝龙茶等等,村民们爬到哪条村就吃到哪那条村,而且划龙舟的时候还要放鞭炮,特别的热闹。

大家看到的这个花轿是我们园区七个民间艺人之一,我们园区每天会发送一些免费体验券给游客,如果拿到抬花轿的券就可以免费坐在花轿上,让轿夫抬着你走一圈,体验一下以前那些新娘子坐花轿出嫁的感觉.好了,看完这个花轿,大家有没看到在花轿后面有一座天后宫,天后宫也叫妈祖庙.妈祖原名叫林默,是沿海百姓崇祭的海神。传说林默从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由于在海边生长,熟悉水性,又通天文地理,会预测天气变化,所以在附近海域遇难的渔舟、商船经常得到她的帮助。为什么这里也有天后宫呢?是因为之前练溪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是疍家人,靠打鱼为生,所以村民就建起天后宫,祈求出海打鱼平平安安的回来。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包公庙,包公庙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包公为人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所以民间纷纷建庙供奉,终年香火不断,就此可以体现出人民对公正法治的向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称颂。

在公元1052年,包公因为弹劾外戚张尧佐而触犯了仁宗,让他离开京城去任河北督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的虚衔。所以后来的人们就称他为“包龙图”。离京后四年,包公又被调回了京城,任开封府的知府。这是个很重要的职位,相当于现在北京市的市长,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是很显要的。在这个位置上,包公为了表示对皇帝向南而坐的尊重,在升堂办公时他就向北而坐,所以后来的戏词中便有了一句“包龙图倒坐南衙开封府”。

包公的声名流传极远,在世时已到了塞外,根据《甲申杂记》的记载,西羌的于龙呵在归顺宋朝后,对宋神宗说:“我平生最仰慕包公,他是朝廷的忠臣,我现在既然已经归顺汉族朝廷,就请求陛下赐我姓包吧。”神宗很高兴,于是赐他姓名“包顺”。“顺”即归顺。

听我讲了这么多关于包公的故事,现在我们回到园区中,大家来到岭南印象园有没想过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这里叫岭南印象园而不是其它的名字呢?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南方有五条山岭,五岭之南就被称为岭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现在的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都属于岭南。在岭南有三大民系,大家知不知道是那三大民系啊?这三大民系包括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各民系都有其各自的特色.那么现在我们来谈一谈客家民系有什么特色.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的原因,辗转南迁,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而且中国梅州有世界客都之称.对于客家人的迁移有很多种说法,有五次说,六次说.七次说等等.现在我跟大家说说其中的五次说.其实五次说和六次说是差不多的,因为五次说跟六次说的前五次是差不多的,都是从中国的北方迁移到南方,然而六次说的第六次就是说从中国往世界范围的迁移.说了客家人的历史我们再来说说,客家人的建筑特色.其中围屋是最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不仅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诗人、艺术家们乃至一般游客为之陶醉。

围龙屋的建筑设计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求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围龙屋还建有坚固的多层“角楼”,既可用来储备粮食、草料,又可居高临下射击来犯之敌。如遇盗匪前来扰劫,只要把大门、半门一关,村民们便携武器进入围龙屋和角楼,进行抗击。大家知不知道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是那些,围龙屋就是其中之一,除了围龙屋还有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不仅客家人的建筑有特色外,客家人的婚俗也是很有特色的.客家女人出嫁一般是在半夜出门的哦,为什么要在半夜呢,是因为在半夜的时候不会遇到不吉利的事,比如老人家去世出殡或者在办丧事.而且在半夜出嫁越走天会越亮,所以是代表走向光明的意思.大家知不知道客家人结婚时新郎掀开新娘子的头帕是用什么掀开的吗?是用一支秤来掀开的.为什么秤来掀开呢?是因为秤有秤心如意的意思.这也是很有特色的哦.大家知不知道秤最早是那里发明的啊?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发明。还在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种悬挂式的双盘秤来称麦子。这种秤有两个秤盘,分别悬挂在秤梁的两端。这是天平秤的原始状态.在中国,秤的出现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经过逐步演化的过程,衡杆的重臂缩短,力臂加长,也就成为了现代仍在使用的杆秤。

看完这个老秤店,大家继续往前走,客家人非常好客的相信大家也是知道的,每次有客人来,他们就会拿出自家酿的酒出来宴请宾客,客家娘酒也是非常出名的哦.说到酒大家有没有闻到酒香啊,在前面我们有一个自酿酒坊哦,我现在就带大家前往参观.在这里我们请了一位酿酒的老师傅在这里展示酿酒的整个过程给大家看.关说到酒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叫杜康的人,他想酿出一种出了水之外可以喝的东西,但是无论怎么想都做不出来.后来有一天晚上他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爷爷跟他说,你明天在酉时之前找到三个人并各取一滴血就可以做出你想要的东西然后老爷爷就不见了.隔天杜康醒来就按照老爷爷的说法,跑到村口等候三个人的到来,第一个来的是一位书生,杜康向他说明了来意之后书生很乐意地给了他第一滴血;接着第二个来的是一位将军,杜康向他说明来意后将军也很豪爽地给了他第二滴血;接下来无论他怎么等都等不到第三个人的到来但此时酉已经快过去了,突然间他想到在村口榕树下面有一个疯子,所以他跑到榕树下跟疯子要了一滴血.三滴血拿到了杜康终于做成了酒.所以呢人们喝酒就有三个阶段,刚开始喝的时候就像书生一样文质彬彬,喝到中间的时候就像将军一样很豪爽,喝到最后醉了就是那疯子一样疯疯癫癫的.这个就是酒的故事啦.看完这个酿酒坊,大家请往这边走过来就是龙行天下的展馆,张向风工作室---纯手工刻瓷。里面有一件艺术品叫九龙盘,它是申请了国家专利.在2005年台湾民主党主席连战到北京访问的时候这个九龙盘是作为礼品赠送给连战。《九龙盘》采用刻瓷的独特手法雕刻而成,纯手工打造、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龙是至高无上的尊贵神物!历代帝王都自命是真龙天子,并有九五之尊之称。它凝聚、承载、体现着一代代先民对它的审视、认知和尊敬。作品是以周边八条草龙衬托中间的一条正龙。“九”为中国人最大的阳数,象征着团结、凝聚、权贵,智慧的结晶!它既有九五之尊王者的风范、又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既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造福众生、天地和谐的中华民族精神,又是一种财富的显现。

手工刻瓷是在烧制好的瓷器上刻画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及书法篆刻的一门艺术。刻瓷的艺术创作是通过艺术家的构思,创作出初稿,然后用刻刀以深浅、疏密不同地点、线雕刻在瓷面上,以线条的韵律显示出物件的外有形象、姿态和内在精神面貌的一种特殊艺术。而刻瓷艺术可以表现中国画与书法的笔墨技巧,又具有雕刻的特色。她是一门集书画绘画、雕刻成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从这里走出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整个园区里最大型的一副灰塑,它上面所记录的是一个历史故事,叫李白退番回书。

相传大唐时期,吐蕃想攻打大唐但苦无借口,最后想了一个办法,派一个使者送一副图到大唐并声称:“如果你们大唐朝中有人能看懂这幅画是什么意思的话,我就向你们大唐俯首称臣,年年进贡,但是如果没有人能看得懂这幅画是什么意思,我们就要发兵攻打大唐了。”当年朝中上下都没人看得懂。后来有位大巨推荐了李白,当时的李白年少轻狂,不畏强权,就向唐玄宗提了一个要求:李白就要求当朝相宰相杨国宗替他磨墨,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替他倒酒,而且还要当朝最得宠的公公高力士替他拖靴.这幅图就是当时李白退蕃回书的情景.最后李白就不负众望用他的智慧击退了吐蕃的进攻。

好了,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继续往前走.大家可以看到前面有个大风车,它也是我们园区七个民间艺人之一,它是一个手工艺品,都是纯手工制的,而且风车有一个很好的喻意就是可以转运.然而在大家右手边这条小港子走上去就是刚刚我们去过的自酿酒坊.在我们的右手边呢,有一个人人理发店,它是仿照旧时理发店的布局设计的,铸铁底座的老式理发椅,不锈钢皮的洗头水桶,卷发的塑料卷筒,长柄剃发刀等等。继续往前在我们右手边是三间保留下来的祠堂,第一间现在是做为一个表演场地,在每天的十点半还有两点钟的时候有岭南绝技表演.接下来就是霍氏大宗祠,练溪村的霍氏家族来源于山西省太原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在我们园区有7个宗祠,但是只有霍氏大宗祠是有一个“大”字,其他的宗祠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在以前只有家族有人当官修的祠堂才可以加一个“大”字。霍氏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族人叫霍长惺,他在惠州任知府,任满之后定居西汇(今海珠区),他的儿子霍怀西定居在这里。所以霍氏祠堂才有一个“大”字。霍氏在明朝就已经建成了相当规模的霍氏大宗祠,分别于清嘉庆年间和2001年进行过两次修复。霍氏宗祠最能体现深厚的传统文化,其砖雕、灰塑与对联等都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在屋檐两侧,我们看到的就是砖雕,砖雕的做工较为精细,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由于青砖在选料、成型、烧成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而细腻,适宜雕刻。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广东的砖雕与北方、江南地区不同,它所使用的青砖是专门烧制的,规格与砌墙用的砖大小一致,工匠会逐一挑选好之后,依照整幅图的要求,将青砖按层排列,再一次雕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才逐层逐块镶嵌在墙上。各种雕刻技法的应用,特别是深刻技法,线条归整流畅,纤细如丝,被称为“挂线砖雕”。在不同的光线下欣赏,人物的花纹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非常生动。现在,岭南传统砖雕工艺已经失传。我们往这边走,在霍氏祠堂屋檐上,我们看到类似龙舟的,这在岭南建筑上称为龙舟脊,在园区的很多建筑的顶部都可见到,也是因为旧时的民居多为木质结构,人们最怕的就是着火,所以在房屋的顶上做了龙舟脊,有好的寓意,龙象征着水,而水可以灭火。

接下来就会带大家看一看,威仪有如此-肖氏公祠,肖氏亦是练溪村的大姓,原籍河南省,宋朝中后期为避战乱南迁到广东南雄珠玑巷,后又迁到珠三角。肖氏宗祠,二进,总面阔10.6米,总进深21.3米。古祠堂是一个姓氏血脉相承的地方,族人总是积极的保护维修,即使历 经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他们仍旧是乡村中最威严,最抢眼,最讲究的建筑。仍旧保持着高大的门神,繁复的斗拱,精致的砖雕和灰塑。现在以一个武馆的形式向大家展示,里面有木人桩、沙包、舞狮免费提供给大家体验。

接着往这边走我带大家去看一看这面实用的蚝壳墙---练溪村依山傍水,村民就地取材使用蚝壳来建房或建围墙,墙心采用石块,外墙用黄泥加石灰,再把蚝壳斜斜的贴上,在保持美观的同时,也可以让雨水排流通畅。此外,蚝壳墙因其结构材料特点更具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防火防台风等优点,为村民喜爱,并成为岭南建筑特点。

走过来这边大家就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右手边是一间华泰雕塑艺术馆。广东省佛山市石湾是著名的“南国陶都”,具有五千多年的制陶历史,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石湾陶瓷的制作工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湾陶塑工艺亦三大特色,一是造型生动传神,产品不论任务动物或器皿的刻划,都致力于艺术典型化的塑造,二是胎釉浑厚朴实。他有胎壁厚。釉层厚的古雅厚重的特色。目前传统的釉色有70多种。加上1963年在国内首创的12种结晶釉。共有90多中釉色,三是技法丰富,在我国陶瓷产区中。产品的制作方法和技法,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单一的,而石湾就不同。能一个产区同时生产多个产区不同质材和不同技法及不同温度的产品,石湾陶瓷雕塑艺术在全国乃至海外负有盛名。

那么接下来我就会带大家过来看看圣广梁公祠,其实这个名字的正确读法是“梁圣广”,“梁”为姓,这是古文中的一种写法。祠堂是小谷围的大型建筑,相当于现在的文化中心,祠堂的建筑、布局、及工艺装饰代表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所以凡乡人的春秋之际,寿宴、婚嫁、仪事、集会、娱乐都选择在宗祠进行,每年最盛大的“龙船饭”、清明拜祖都在祠堂举办,在胜广梁公祠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冰的工作室,许冰工作室目前以许冰个人艺术作品展示为主,以各种明清古建筑内卸下的木材作为原材料,再在这些年代久远的上好木头上加以纯手工的打磨制作,从而赋予古老木头新的意义,又在涌动着新颖思想的作品中丝丝庄重气息。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追求,人生正是因为不断变化而多姿多彩。同样地,许冰的艺术风格也处于在转型中。从他的艺术作品里,观众可一窥他的内心世界与未来目标。前期许冰的艺术风格主题鲜明。无论是《天吻》系列所表达的双宿双栖,还是《恋母情结》中披露的对母亲的眷恋与关怀,着眼点都落在一个“爱”字上,仿佛在告诉我们,人世间最值得人们注目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牵系、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那么现在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一个公祠,就叫丛荫林公祠。这个名字的正确读法也应该是“林丛荫”,“林”是姓。这是一座搬过来的宗祠,迁自赤坎大街四巷边。赤坎村属穗石村管辖。开村于宋代,祖先从福建蒲田迁入。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全村人口三千多人,林为大姓。传说是商朝比干的后裔。据说,祖祠之林氏有两兄弟同时中举,有两代人九个儿子,同时在朝中做官,因而该宗祠厅中不仅有官阶,万堂中还有6根巨型八棱的丘石柱。

刚刚大家看到的那几间祠堂是做为一部电视剧陈梦吉的拍视基地,这部戏从去年的11月到今天的5月份一直在我们这里拍摄.接下来我就会带大家去看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展馆,就是《广州日报》老报馆。那么现在我们看到门口的这辆自行车,就是《广州日报》每天用来派报纸的交通工具,是五羊牌大单车来的。请往里面走。现在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以前广州日报所用过的办公用品了—印刷机。这一款式的印刷机,相对来说,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在这个广州日报的老报馆,当然要看一看毛主席亲笔写的《广州日报》报头了。《广州日报》是在1952年12月1日创建的。当时由我们广东省的叶剑英去北京开会的时候请毛主席提写报头。毛主席一共提了两款,写完后,毛主席在第一款的右上角画了个圈圈,《广州日报》就选用了第一款。这里还有一些以前广州日报的办公用品,而在另一面还有广州日报历年特别版精选。

那么为什么广州日报会在我们园区出现呢?其实广州日报集团是中国内地第一家报业集团。主报《广州日报》创刊于1952年12月1日,目前每天日均版面超过60版,发行量已经突破200万份,以其主流大报的形象与深入广泛的市场影响成为广东省目前发行量第一、订阅第一、零售量第一、传阅率第一的报纸和全国版面规模、经济规模最大的日报。

接下来我会带领大家从这边这个通道过来,这里是广州日报历史的一个投影展厅,而且在这 里还可以做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那第看完这里我就会继续带大家去看一看广州日报里意义十分重大的一个展品,到底是什么呢?大家跟我过来就知道了。那么来到这里,在我们眼前看到的就是广州日报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当天的《广州日报》头版,而这张金报是在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时制作的,它可能是你看过的最贵重的一份报纸。那么,我们看一看就可以了别摸过去,因为旁边射灯的温度是很高的,很容易烫到手,大家要注意哦。其实这里还有一些广州日报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展品,有字粒、旧式打字机、煤油灯、旧式电话机等等。

看完这上广州日报展馆我就会带大家过来看一看西关百景,这里就是“文化公园”,位于西堤二马路,原十三行旧址之上,原为广州解放初期于昔日西堤边上一片被日侵战火烧毁的废墟上,为恢复经济促进城乡物资的交流而兴办的“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的广场,后保留成为“岭南文物宫”,1956年易名为“广州文化公园”并由省书记叶剑英题写,成为广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酒吧街”,以前芳村与荔湾原仅一河相隔,如今已合并成为一区,过去两岸亦因十三行商贸的关系有不少的关联。

来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个系列的西关百景图有两幅比较特别的,就是我们这里的“仁威庙会”,仁威庙始建于宋代,经明、清多次重修,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大和最老的庙宇,它主要供奉的是真武北帝,因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庙会非常热闹。“观音桥”,图中左方内原有的一座观音庙,故名。这一系列“西关百景”是一位广州著名画家潘应强先生的作品。潘应强是广州著名画家,1990年修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州市荔湾区的油画协会会长,“西关百景”是其近年创作的一个系列作品,真实反映了荔湾这一广州老城区的特色风貌,曾为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珠江电视台及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所报道及连载。

西关是荔湾风情的发源地,过去有荔园、昌华苑、十三行等古迹,昔日“十里红云、八桥画舫”曾极尽一时之繁华。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浓郁岭南风情的特色文化。潘应强的西关百景图表达的即其尚存的一点历史风貌,为人们了解西关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印象。

看完这里我就会带大家来看看这幅大地图,还看得出来这是哪个城区的地图么,其实他是我们广州在抗战时期1937年的地图,具体一点来说是一张日本人所作的明信片。

绘画“西关风情画”的著名画家何宗炽已经创作出近百幅“盏鬼广州话”作品,“阿崩叫狗——越叫越走”,“白菜煮豆腐——一清二白”,“茶楼搬家——另起炉灶”,“单眼仔睇老婆——一眼睇哂”……这些是“盏鬼广州话”(又称“歇后语”).“盏鬼广州话”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是代表广州特色的语言文化。作者想通过画作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广州,给大家带来多一份笑料。”何宗炽用“笑料”来表达自己作画的初衷。

弟弟许恩福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技师,籍贯广东台山市人,广州西关出生,从事“广彩”工艺40多年。他的作品曾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贵宾,部分作品被省市博物馆收藏。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逛街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接下来大家看到颜色鲜艳多彩的图画,其实就是我们广东省龙门县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创始于1972年,当时龙门县民间美术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大力扶持、辅导工农兵业余创作,因此迅速掀起“工人画”、“农民画”、“战士画”之风。龙门是个传统的农业县,艺人多身居农村,深厚的农村文化积淀使“农民”画家脱颖面出,三十多年来,涌现出潭池发、陈权枢、黄伟平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农民画家.龙门农民画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借鉴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同时也开创了以追寻“南蛮文化”痕迹,以“南蛮文化”作为独特文化视角,展现南国地域传统民俗文化为意念而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它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 束缚,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

龙门农民画色彩鲜明,动感热闹,生活情趣跃然于纸上,展现了人们对自然、风俗、生活、劳动、爱情、社会的思考。这种别具一格的独特表现手法和具有抽象风格和民间审美情趣的绘画技法,成为现代民间绘画门类中和一个独有画种,在审美视角上彰显着自身的特色,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龙门农民画一直深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2004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张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视察龙门农民画后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农民画乡,文化田原。”

那么接下来我会带大家去看看我们园区里面最贵重的一个展馆,大家上楼梯时要注意安全。大家进来的时候有没有闻到一股特有的清香呢?其实这是海南黄花梨木特有的清香。我带大家来看的就是明清宫廷的黄花梨紫檀家具,这里的古典家具每一件都是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单单是这一对柜子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放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还能够保存得这么好呢?其实这就是海南黄花梨的特点:不容易裂开,不容易变形,而且还有一阵独有的芳香,这种香味有辟虫的作用,一般不会有虫驻的。家看到旁边的另一对柜子,它的名字叫圆角柜,也叫面条柜,它的形状上小下大很像大写的英文字母“A”字,所以外国人都称这种柜为“A”字柜。正因为这种独特的设计所以这柜子有一个很奇特的作用:自动关门{请不要试范}。因为柜门是向里面倾斜的,这样它在打开时会因重力作用往后倒,就是“自动关门”了,同时又因为做工精细,各部分结合紧密,在关门的时候大部分空气只能从门缝出来,对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所以柜门在内外双重力的作用下就会轻轻地靠过去,而不是速度很快地、重重地关上。

大家请看这边的一对椅子,这不是一般的椅子,而是当年为了圆明园设计的,此宝座式扶手椅用料以紫檀配黄花梨,二色一静一动、一刚一柔,反差鲜明,活泼浪漫。它展现的是十八世纪著名的西式建筑造型与中式雕塑纹饰相结合的清代圆明园风格,靠背板造型似一建筑物正面,靠背板上浮雕花卉纹上部配以巴洛克风格的山形墙和爵床叶形纹饰,上中部高浮雕一圆形紫檀寿字纹,椅、几风格一致,整体设计非常完美。它们的做工相当精细,应为当时圆明园特别制作的宫廷家具。

接下来我将带大家来看看一张不一样的床,其实就是一张“龙”床。这张床上雕刻有126条龙,每一条都是五爪金龙。以前的皇族才可以用龙,而龙是有分等级的“三爪、四爪、五爪”,五爪金龙为正龙,只有皇帝才可以用,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床是麻利先生的外曾祖父陈鲁生先生{当年泰国华侨的四大富豪之一}的家中旧藏,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红木云龙纹六柱架子床造型完全一致,是早年流散海外的中国古董,由爱国华侨收集回祖国。

走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岭南建筑的另一种建筑特色,我们看到屋檐上左右两方类似两个耳朵的,这就是锅耳墙(镬耳墙),因其形状与菜锅的手柄相似得名。在元明清时代,锅耳墙并非由百姓随意建造,拥有功名的人才有此资格。官位大小决定锅耳的高低,有的锅耳墙在额角上雕龙画凤,可见屋主当年的地位显赫。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修锅耳墙可以保佑子孙当官,蕴涵富贵吉祥丰衣足食。锅耳墙后又称为“鳌头墙”,有“独占鳌头”的寓意。锅耳墙的另一大用处是防火,古时的民居多为木质结构,容易着火,同时火势蔓延迅速,锅耳墙因其形状独特,有阻隔火势的作用。

在我们的右手边是一个西关木屐的店,在大半个世纪以前,广州人喜欢穿木屐,走在用磨石铺成的石板街上,“的的笃笃”地响。许多人都以为木屐是舶来品,其实木屐在广东有很长的历史。据说南朝的谢灵运为了登山方便特地做了一种前低后高的木屐,等到下山时倒过来,后高前低,走起来如履平地,那便是木屐的原型了。如果木屐确实是谢灵运发明的,那它的历史就有1500年以上了。广州人喜欢穿木屐,是因为广东温热天气较长,而木屐穿起来清凉舒爽。当时广州的木屐业也十分兴盛,第十甫珠巷只有50多米长,却有近20家卖木屐的商店,由此可见当时木屐的流行程度。

现在,传统的广州木屐已经很少见到,市面上木屐的款式越来越时尚,做工也越来越精巧。有适合男士脚型的龙船屐和后跟略高的女士木屐,还有些木屐绘上花卉和图案,非常精致好看。

接下来我会带大家即将参观到的就是之前在练溪村,村民赶集逛街的一个区域,练溪大街, 在这里我们会参观到的是更多的老广州的传统民间艺术,岭南特色建筑等等!首先展现在各位游客左手边的菠萝鸡,广州有一句俗语”菠萝鸡一味靠粘”,就是占人便宜的意思,在黄埔区南岗庙头村的南海神庙里,又称”菠萝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便是南海神的诞期,南海神庙附近的村民便去到南海神庙进香礼拜,乞求平安,同时根据古老的神鸡传说人们用纸糊上泥做成鸡的形状,粘上色彩斑斓的鸡毛,在南海神诞出售,据说每年出售的十万只菠萝鸡里有一只会啼叫,谁买到它南海神将会赐福给买主.菠萝鸡是珠江三角洲一年一度菠萝诞的吉祥物,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而现在的传统已经随时代进步也渐渐改变,罗冲围沙贝村谭英明先生一家祖辈上很早就已经有着制作菠萝鸡的手工艺活,有着传统加现代制作而成的菠萝鸡在广州深受人们的喜欢,五年前他已研制出会叫的新式菠萝鸡,受到广州人民的追捧!而在各位右手边可以看到的就哥德堡号展馆,旧时广州西关十三行作为清朝锁国时期唯一对外通商口岸港口,哥德堡号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促使着十三行成为有着广州”东方华尔街”的美名,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 哥德堡号同名原形船1738年下水,曾是当时瑞典最大的商船,从1739年初至1742年夏,这艘船顺利的往返中国三次海上贸易,1945年哥德堡号自中国返航抵达瑞典前在距离哥德堡港口仅一公里的地方触礁沉没,从1983年开始瑞典人耗时十年,重新复制” 哥德堡号”重走260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于2006年7月18号重返广州进行贸易,在清朝康熙年间对于岭南的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也是瑞典与我国深厚友谊的象征.那么一路下来,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个炭烧老广。

大家可能会误解了,其实炭烧老广是一位年轻的广州人的一套漫画的名

称来的。本书用彩色图文漫画描述广东人喝早茶的方式和生活情景。全书通过一 个叫茨菇仔的漫画人物带领我们见识喝早茶的种种细节,从起床、排队、茶楼社 交、享受生活,到多种茶点的前世今生、炮制方法等,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解释了茶楼文化。火精灵的漫画个性鲜明,具有丰富的原创力和时尚元素,充满市井气息和世俗关怀。

接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何宗炽与西关风情画》我们现看到的这些画,有“西关小姐坐人力车出行”、“拜年后扛甘蔗回家的新娘子”、“落雨大、水浸街”等等,表现的是广州西关以前的生活场景,它们的作者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广州,名叫何宗炽,一位地道的广州“老西关”,他虽然不是名画家,但他的画作却为人们喜闻乐见。

陆丰皮影戏是南宋末年由闽南移民带到海陆丰地区,潮俗民间称为“皮猴戏”。中国皮影有北,南路之分,陆丰皮影戏是南路仅存的一支,2006年5月20日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丰皮影戏作为海陆丰百姓镇鬼驱邪,敬神谢土等民间等地一种信仰形式,在民间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在此,我们特聘请了几位老艺术家现场表演,每天都有精彩的表演。

佛山剪纸源于宋代,盛行与明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从明代开始佛山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 佛山剪纸分为衬料剪纸,铜凿剪纸,写料剪纸,纯色剪纸四大类。佛山剪纸在本地民俗中有着重要地位,无论岁时节日,婚丧嫁娶,寿辰祭祀,交际礼仪,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儿童玩具都喜欢用剪纸做装饰。而且对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欣赏完佛山剪纸转过来在各位右手边的就是粤剧典藏的展馆,粤剧又称大戏或广东大戏,源自于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粤剧名列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港澳。粤剧的造型行当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这些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粤剧的名称是在清光绪年间才出现的,但其源流却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中期,建国以前的三十年间,粤剧基本上分为“省港大班”与“过山大班”两大派戏。

粤剧是中国戏曲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全国地方剧种共360多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岭南文化的精华。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与有“百戏之祖”之称的昆剧相提并论,可见粤剧在中国戏曲界的地 位。从此,“南国红豆”成为粤剧的美称。

接下来我还会带大家过来看一间很有意思的房子----姑婆屋。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冰玉堂”是原本保留下来的民居之一,以前是一位自梳女居住的房子。自梳女,用现代话说就是“女性单身主义者”。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顺德县志》中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上完全可以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地位低,又经常受气,于是决定终身不嫁。

在当时,要成为“单身主义者”不是说说就可以的,要举行“自梳”仪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天,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来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让大家做个见证。

举行了“自梳”仪式,自梳女就可以像男人一样走出家门去赚钱了。她们省吃俭用攒了一点钱后,会凑钱建房,住在一起吃斋、拜观音,渡过漫长人生。她们住的房子就叫姑婆屋。现代的单身主义者,随时可以宣布结束单身,但自梳女却没有这样的自由,自梳女一旦把辫子梳起就永远不能反悔,如果做出出轨的事,就要被浸猪笼,她们的父母还不能去收尸,只能由其他自梳女用席子裹住挖个坑埋掉,如果村里没有其他自梳女,就扔到河里随水漂走。如果自梳之后又结婚,会被所有的人看不起,连亲姐妹都不会和她来往。

而在我们右手边可以看到一个保留下来最高的一座民居。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年代”的旧照片。我们也可以重温在那个年代的不同回忆.老相馆里还珍藏了我们以前的黑白记忆,游客在这里可以见到久违的老式照相机,重温儿时的记忆。一组组老旧的照片,似乎把人带回那斑驳陆离的年代。

相信大家很少会在其他的地方见过以前20年代的香烟广告画和化妆品海报吧?那么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墙上挂的孙中山、毛泽东像吗?而在耑斋(流金岁月),你还可以欣赏到这些在当时随处可见、现今却因稀缺而价值不菲的纸制品。

好了,看到这里,现在在我们的右手边就有一个岭南茶馆。广州人喜欢饮茶,早茶、午茶、夜茶,可以从早喝到晚,有的茶楼甚至24小时营业。普洱、铁观音、菊花等都是广州人喜爱的品种。

在岭南茶馆二楼,每天都会上演一个互动式游戏:绣球招亲。在这里可以让我们体验一下古时成亲的过程。

现在在我们的左手边就有一个练溪戏台,(表演时间)的时候就有演出可以观看。那么在这里还可以边看戏边吃小食。在我们的左手边就有练溪食堂,有烤肠、萝卜牛杂等等。在我们的右手边还有一个大鸣堂,以双皮奶,姜撞奶最为出名。

看完这里之后现在在我们的右手边就有一个广东特产,为什么不叫广州特产而叫广东特产呢?其实在这里就可以买到广东21个地区的特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有:鸡仔饼、老婆饼等等。而鸡仔饼,相传已有100多年历史,原名“小凤饼”,因为形状像鸡仔而得名。据说,清朝咸丰年间,广州西关伍姓富家有一名丫鬟叫小凤,鸡仔饼就是她创作的,后来成为各茶楼的招牌茶点。

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卓尚蚕丝作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剥茧、缫丝及制作蚕丝被的过程。在门口这台是抽丝机,8个蚕抽一条丝,抽出来的丝可制作丝巾、丝绸衣服等等。我们往这边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剥茧的过程,剥好茧经过晾干后可做蚕丝被,在这一边我们就可以制作蚕丝被的过程。

看完这个蚕丝作坊之后,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广东俗语叫“啊茂整饼,冇个样整个样”而接下来我就会带大家去认识一个茂记饼店,他里面就有龙门客家饼出售了,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炒米饼,历来是广东人过年时的常备食品,在岭南乡间流传久远。传统的炒米饼是用优质的冬米磨研成粉,再将碾碎的花生及芝麻、糖拌匀,放到饼模里敲打而成,质地坚硬香脆。

而遐迩闻名的龙门炒米饼则对这一传统工序加以改良:先将炒好的面粉薄薄地填在饼模内,再将拌好的馅料放在夹芯层,上面再加一层面粉,最后用木槌用力槌实,把饼倒出饼模,放 在烤炉里烤熟。这种有别于传统的做法,将炒米饼的皮和馅分离开来,更突出其“皮薄馅厚、入口松化,层次丰富、香脆宜人”的特点。我们的“龙门家乡饼”,又把传统的炒米饼延伸为杏仁饼、绿豆饼、咸香饼、玉米饼、芫莤饼等,制作过程全手工打造。另外,我们更将龙门的另一特产蜂蜜拌在饼内,令炒米饼食之有淡淡的蜂蜜香甜,特有的风味更臻完美。

紧靠茂记饼家旁的就是广州织金彩瓷,简称广彩,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广彩就是在白瓷胎面上彩绘出色彩斑斓的图案烧烘而成,广彩瓷器是由景德镇作胎广州画彩,即所谓“借胎画彩”,广彩施彩时喜用金彩,尤其嘉庆节广彩大面积使用金彩,甚至以金彩为地,因而有了“织金彩瓷”一说,而这间展馆内的作品大多以一位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许恩福先生的作品局多,许恩福先生从事广彩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部分作品被省博物馆收藏着,同时做为贵重礼品多次赠送给国外的外宾。

欣赏完广彩,转身过来大家可以看到眼前我们的民间艺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的埙。至今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埙在原始母系社会便已经出现,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最早期的埙原形,原始社会将埙在初时用来狩猎,它能吹出非常独特而且优美的音乐,来吸引动物好方便猎取,埙是用陶土手工制作而成的

最传统的埙形状犹如一滴水,或者像个鸭梨,十分简陋,但却能吹奏出异常动听美妙的声音。我就会带大家过来这边看一个不一样的宫灯,那么这个宫灯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现在在我们眼前的宫灯是一个申报大世界吉尼斯的全手工制作的红木宫灯。这是一个高3m直径3m的走马灯,旁边还有24个小宫灯围绕着的一个大宫灯。而他的名字就叫“华夏之夜”。是一位名叫罗昭亮的老师傅做出来的。

罗昭亮师傅出生于红木雕刻世家,其父亲与叔父都是红木雕刻艺人,叔父罗启洲制作的酸枝九龙床一套,现存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罗昭亮七岁就开始学画。1996年开始研制红木宫灯。曾获全国铜奖两项次、全省金、银奖一项次、其他奖项七项次。

欣赏完宫灯紧接着我们可以参观到的就是眼前非常传统的织布工艺了,中国人利用棉,麻纤维织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之初,在此现场有我们的民间艺人给我们的游客表演现场织布,以及旁边纺线线稠上另一位民间艺人的示范!

接下来我就会带大家来看看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广绣,号称全国“四大名绣”。

据传,广绣创始于少数民族,明代中后期形成特色。广绣主要有五大特色: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五是绣工多为男性,广绣著名人有余德、黄妹、陈荷影、邓佰江、陈少芳等等,其中不少为男性,上等刺绣以男工为主,据说从唐代就有了。

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1923年伦敦赛会及我国江南赛会上,广绣都获得高度评价。广绣艺人裴荫、鲁炎,在伦敦赛会上作现场表演时,他们熟练的针法和作品引起各国观众的惊奇和赞赏,从此“广绣”更蜚声海外。每年广交会,作为中国丝织和刺绣品都在交易会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这里我们园区还特聘请了一个广绣的传人,每天在这里现场示范给大家看看,而且在旁边还有一个可以提供给游客体验的广绣。大家也可以去体验一下怎么刺绣的。而在旁边我们还可以欣赏到的就是绣珠花,也称为“珠绣”,珠绣已经成为小谷围女子的主要手工业也是小谷围岛传统的副业,是早期各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之一,小谷围女子的珠绣史可追溯到明清年间,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最初大多珠绣以真正的珍珠为材料,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改进,容入新的元素,珠绣采用了彩色玻璃珠、电光片为原料,运用多种针法与手法,使产品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的一类刺绣。珠绣分半珠绣和全珠绣两种。以传统手绣技艺为基础,不断研究创新,开发各种各样适合时代的花式品种,结合国际潮流,设计、生产出风格独特,新颖时尚的珠绣时装、肚皮舞服装.手钩时装、盘带时装、珠袋、围巾、披肩等系列产品,深受海内外客商及消费者的欢迎。来到这里,我带大家去看看眼前的新会葵艺馆。“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这是文化巨匠郭沫若先生对新会葵艺的高度赞誉。新会葵艺以芯蒂圆正、骨络细匀、扇面洁白柔韧光滑、编织工艺精良著称,成为广东四大传统工艺之一。葵扇落户新会已经有1600年的历史,从东晋时候起,新会就已经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民间艺人经过世代的探索,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为一体。新会人对葵艺的加工可以说出神入化。清朝同治末年,新会老画师陈晚用烧红的铁针在葵扇上绘画,发明了永不褪色的“火笔画扇”。1915年,新会胜玉织扇铺的工人,又创制出名贵的“竹箨画织扇”,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

大家都知道,画画是需要艺术修养的,而用烧红的烙铁作画,只有艺术修养是不够的。据传,岭南画派的一代宗师关山月前来观摩时曾60多次尝试用“烙火画”工艺创作葵扇绘画,但由于无法把握烙铁的力度,每次都把扇面烧糊。最后,他只有掷“烙”长叹:真是一门绝技。在没有风扇的年代,葵制品在全国影响很大,从清朝中期到20世纪初期,在华南、华东、华中及西南均建有会馆专门经营新会葵制品。葵扇除畅销全国各地外,还大量销往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

那么,来到这里,相信大家来到了广东,很多人都会有听过广东凉茶了吧~接下来我就会带大家去看看黄振龙凉茶陈列馆。

“黄振龙凉茶”是由20世纪南粤一代草药大师黄振龙先生所创立。黄振龙祖籍广东三水,自幼学习中医药理,研习各种中草药性,经过长期研制,他选用二十余种广东地道中草药为基本原料,精心配制出“28味癍痧凉茶”配方,并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三水地区悬壶济世,后来在肇庆还开设多间凉茶铺。

黄振龙先生研制的“癍痧凉茶”配伍精当,特别针对本地特有的水土气候环境所产生的湿热病症有着显著的治疗和预防功效。良好的功效加上层出不穷的推广手法及新鲜独特的营销方式,使店铺成了当时广州响当当的“品牌凉茶店”,自上世纪“癍痧凉茶”已广受大众欢迎,响誉南粤。

眼前的建筑就是我们园区保留下来最大的一间非常具有岭南传统民居特色的古建筑。“梦吉堂”三间两廊一天井,而现在做为一个老电影院展馆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老电影院,就像是一部专门承载集体回忆的纪录片,随着古老的放映机沙哑地转动,一个个浮光掠影的映象,便顺次投射在斑驳的回忆大幕上。能让我们立刻回到小时候看电影的情景。

接着下来看到的是牙雕,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游”。

一般而言,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的形状等,有出处的还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牙雕花卉一般以花为主,以鸟、蝶、蜻蜓、青蛙等作陪衬,雕刻具象有牡丹、月季、菊花、玉兰、碧桃、松、竹、梅等,托件整体造型上有花篮、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起到了主角与陪衬体很好的搭配作用。牙雕动物题材主要有林中虎啸、深谷狮吼、雄鸡报晓、鱼跃荷池等等,其中十二生肖在牙雕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中的风景题材一般表现山水、岛屿及日月风云。嶙峋的山石、斑驳的海岩、滚动变幻的云朵是牙雕艺人尤为喜欢的挥刀具象。

如果你去过肇庆,当地人就一定会跟你提起他们的骄傲———端砚。端砚贵为我国的四大名砚之首,因产于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因此得名。其中,端砚又以老坑历史最长、石质最好,凡好砚者,都以老坑砚为最高目标,甚至不少人是非老坑砚不藏的。

老坑洞口距端溪水流入西江之处约50米,洞口向西。老坑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色彩丰富,浑厚凝重,石质温润如玉,致密坚实,敲之木声,贮水不耗。《端溪砚史》曾这样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 久,掌中水滋。”不单实用,老坑砚的魅力还在于它富有丰富的天然石纹。乍看老坑砚,都是一块块黑漆漆的墨砚,可是每当行家们用清水在上面轻抹一下,墨砚上就如魔术般出现了变化:石色呈现出紫蓝带青色,灰白隐约的“鱼脑冻”、如蕉叶初展的“蕉叶白”、如烟头烧焦的“火捺”、绿中带黄的“石眼”、冰花一样的“冰纹”„„石上的名贵石品花纹也变得清晰起来!

白石村90%的家庭以制作端砚为生,村长李汉强也从砚事业30年,他介绍说,端砚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整个工序有10道之多,主要的有采石、选料制璞(维料制璞)、设计、雕刻、磨光、配盒等。老坑(水岩)位于羚羊峡东部的端溪水边,洞口地势低,西江水上涨时会把洞口淹没,只有旱季可以开采,旱季的洞内亦积满水,今仅存大西洞与水归洞两个采石工作面,洞深200多米,可用砚石只有30厘米左右。由于地质构造断裂层的存在,端砚石坑多不能受力,大部分端砚石料仍然靠人工开采,而每年只有旱季的几个月可以进行开采。去粗留精,去除砚石表面的瑕疵、裂痕和废料,剩下适合制砚的“石肉”,然后因石构图,一般用凿、刻刀、锤及木锤进行加工,石品越好、石纹也多,加工的难度也就越大。端砚制成后,还要配备木盒,砚盒可以保护端砚,它自身也是一件艺术品,使得砚台更加古朴凝重。

接下来我就会带大家去看一个黑马大叔的展馆。提起“黑马”两个字,在中国广告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黑马”是一间广告公司的名字,而黑马大叔就是黑马广告公司的创始人。黑马大叔真名叫张小平,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七七级学生。“黑马”最初是他的笔名,后来他创办了广告公司,就以此作为公司的名称。

张小平是广东人,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拖拉机制造厂当钳工,文革结束后刚刚恢复高考,他就报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88年张小平成立黑马设计师事务所,1993年成立广州黑马广告公司,1997年成立广东黑马广告有限公司。

张小平在1989年创办中国生肖字体、图像设计大赛至今,整整有17个年头,成为了中国迄今为止坚持最久的一项民间设计赛事;他在1990年为广州宝洁获得了两项P&G全球营销大奖,创造了P&G在大中华区获奖零的突破;他在1996年提出“车道论”,并参与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家4A(广州4A),并连任一至六届召集人;他在1999年提出了“青蛙蝌蚪论”,为华文广告的崛起做了大量确有成效的工作,多次被邀参与所有华文广告重要赛事的评委及评委主席;他在2000年开始为中国4A的成立奔走,是中国4A创建人之一;他在2001年加盟中国最大的广告网站——中国广告网,担任首席执行官至今;他在2006年代表南中国,参与创办了《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并任首届评审团副主席。黑马,如今已成了中国本土具有代表性的广告创意符号。

欣赏完黑马大叔这些非常有个性的画展之后,接下来我们继续往前走.大家走出来有没有闻到一股很香的味道,大家能不能猜出这是什么香味?对啦,这个就是芝麻的香味,我们这里就有一个香油坊,里面从一粒粒的芝麻到它变成一瓶瓶香喷喷的芝麻香油的整个制作过程都在这里展示给大家看。首先要把芝麻洗干净,然后晒干,接着再放到锅里面抄,之后放到石磨里面磨,一边磨要一边加水,最后就是摇晃,那些油就会浮到最上面,然后把油装到瓶子里面就完成了。

香油的由来有一个故事,据《潍县志稿》载:“崔氏一族,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山东潍县大于河崔家庄。”当时,崔氏三兄弟迁居此地,并以自己的姓氏取村名为“崔家庄”。他们主要靠种植高梁、谷子、芝麻、豆类、蔬菜和烧窑、捕鱼等生活。三兄弟中属崔氏老二最聪慧伶俐,手巧心灵,既会种地,又会烧窑,还会用石头做石臼、石磨等用来舂米、磨面、磨豆腐的工具,人们都夸他是能工巧匠。那时,崔氏老二种植的高梁、谷子、芝麻、豆类等都是用来当作食粮吃。芝麻收获后,将芝麻籽在锅里炒一炒,用石臼捣碎成粉状或用小石磨磨成糊状直接食用。一天,吃午饭时,他把碗里的芝麻糊用开水稀释准备加到菜里食用时,因水加多了一点,在用筷子搅拌时,偶尔发现碗里竟漂着许多油珠儿,他端起碗晃了晃,油珠儿聚到了一起,并随着热气飘出一种扑鼻的特殊香味,他用筷子蘸了些油珠儿一品尝,味道特别香,这种香味是别的油类所没有的。于是,他象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始动脑思考,用心琢磨:要是把更多的芝麻糊加入开水制出更多的油来,加在饭菜里,饭菜不就更香了吗?他便动手 做起试验来:用自己种植收获的芝麻籽在锅里炒好,用自己制作的小石磨将炒好的芝麻籽磨成糊状,又把芝麻糊放到自己烧制的大泥盆中,倒入适量的开水,用一根木杠在盆中不断地搅拌,盆里果然漂出了厚厚地一层油,散发着扑鼻的香味。他的想法试验成功啦!他便用木勺把油撇出来,盛在陶罐中,挑到集市上去卖,给人们一品尝,人们都惊讶地问他:“你这是什么油,怎么这么香,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没吃过这么香的油!”崔氏老二满脸喜悦并带点自豪地说:“这是我刚刚试验成功用芝麻磨制的芝麻油,把它加在饭菜中食用,味道可香啦”!人们听他这么一说,争相把他的芝麻油抢购一空。由于善于思考,他在芝麻油磨制中又发现一个关键问题:即芝麻油的香味与芝麻的烘炒火候关系很大。芝麻烘炒火候小了,制出的油香味有些略淡,颜色也浅;芝麻烘炒火候大了,制出的油带有焦糊味,颜色也深;芝麻烘炒火候适中,制出的油不仅香味浓,而且颜色也好看。从此,崔氏老二在芝麻油的磨制过程中,对磨制技术不断地研究、琢磨和改进,磨制出来的芝麻油越来越香,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就这样他发明磨制出的芝麻油有着浓郁特殊香味的消息很快传开,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传到了皇宫。皇上知道后,下旨叫钦差大臣将崔氏老二的芝麻油送进皇宫,一品尝,一个劲儿地赞赏,连声直说:“香!香!香!潍县大于河崔家庄竟磨制出这等香味的油来,难得!难得!甚是难得!就把这油叫“香油”吧。”打那以后,崔氏老二磨制的香油一直被列为宫廷贡品,专门进贡皇上御膳享用,人们也就把这芝麻油改称为皇上赐予的美名——“香油”了,又因为这香油是用小石磨磨制的,人们又将其称谓“小磨香油”,这就是“小磨香油”的来历。后来,人们还给崔氏老二起了一个绰号叫“崔香油”,他就是“小磨香油”的发明创始人—— “小磨香油”的始祖!年深日久,人们渐渐地把他的真实名字忘了,只知道他叫“崔香油”。他发明磨制的“小磨香油”工艺世代相传,传给了他的子孙后代。香油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分为机榨香油和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采用低温水代法制取,芝麻本身含有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芝麻酚,芝麻酚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小磨香油在制作的过程中,芝麻酚在低温下不易被破坏流失,对香油天然的抗氧化作用。因此小磨香油的保质期、保存期较长。小磨香油在低温下制取的过程中,其所含的营养成分不易被破坏流失,因此营养价值较高。

机榨香油是在高温下制取的,由于产生高温,芝麻在榨取香油的过程中,芝麻酚受高温的影响而被破坏流失较大,对香油的天然抗氧化作用降低。因此机榨香油比小磨香油的保质期、保存期短。机榨香油在高温下榨取的过程中,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在高温高压下被破坏流失较大,因此机榨香油营养价值相对降低。机榨香油含皂量较高,泡沫大,芝麻中含的皂化物在榨取香油的过程中,与香油一起榨出溶于香油中,所以机榨香油起泡磨较大。因皂化值过高,人食用后对身体有害,而机榨香油又不能与其他植物油一样经过化学提炼,其中含的皂化物不能除掉。采用高压机榨法制取,由于高压产生高温,香味在高温下挥发较大。具有一般较浓烈的芝麻焦糊味,口感滋味有糊味和苦味感。

香油也是有医疗作用的,每晚睡前和早晨起床后喝半匙芝麻油,可治支气管炎和便秘。患有牙周炎、口臭、扁桃体炎、牙龈出血时,每天含半匙芝麻油可减轻症状。鱼骨卡住食管时,喝一点芝麻油,鱼骨可滑过食管粘膜,并易排出体外。常食芝麻油有防治动脉硬化和抗衰老作用。

我们这些芝麻油盖子上面还有一层纸,大家看到纸会想到什么呢?比如纸做的艺术品——折纸,折纸会不会想到千纸鹤。关于纸鹤有这样一个传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据说一天折一只纸鹤,坚持一千天,就可以给自己喜欢的人带来幸福。千纸鹤是代表你对被送的人的祝愿,每只千纸鹤承载一点祝愿,最终成为一个愿望。不同颜色的纸鹤代表不同的意思,红色千纸鹤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白色千纸鹤代表美丽的天鹅或者喜鹊,别以为是白色的就不吉利,到了鸟的世界,一切就都要改变了;黑色千纸鹤是庄重的象征。

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手工折纸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并且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一张小小的纸片,可以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折纸的乐趣。

折纸对幼儿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肌肉群的运动,能促进幼儿大脑相应部位的发育,通过折纸必须遵守从前至后的折叠步骤,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调理性。由于折纸的过程是将点、角、线等反复重合,构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数理概念的形成和空间知觉的发展。

折纸是通过几何形体的连续变化而形成的形象物体,在孩子们学习折纸过程中,需要他们认真去观察,怎样对边折,怎样对角折,怎样拉折,怎样翻转,同时又需要他们注意去看,看一个几何形体怎样连续变化成一个形象的物体。赫尔巴特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内驱力“。幼儿有了兴趣,就会有意无意的去观察,会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去看去想,通过折纸活动,幼儿的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也增强了。

大家看了这些以前小时候经常用手做的折纸还会想到其它一些关于以前的回忆吗?对于小人书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连环画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故事画。到了清末有了石版印刷,连环画艺术趋向成熟。在1949年后连环画发展进入高潮期。这时的小人书大多以土地改革、爱国增产、抗美援朝、宣传宪法、婚姻法等国家大事为题材。一些古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古典题材小人书也以质优而受读者欢迎,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 浒》等。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在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精彩纷呈的连环画作品争相问世,连环画界有“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之称。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雅致细腻、栩栩如生;王叔晖的《西厢记》隽永飘逸、惟妙惟肖;刘旦宅的《屈原》质朴凝重、遒劲奔放;王弘力的《十五贯》虚实相间、梦笔生花;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气势磅礴、引人入胜;杨逸鳞的《青春之歌》色彩鲜明、独树一帜;聋哑画家毅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笔触生动、振奋精神;贺友直表现湘西农村题材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被誉为“中国连环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然而“文革”期间(即1966年5月到1969年期间)小人书的出版几乎是空白。到1970年开始,小人书的创作出版又形成了高潮。《鸡毛信》、《小骑手》等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到80年代小人书的发展进入鼎盛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除去《人到中年》、《蒋筑英》等现代题材以外,还有不少外国名著和中国名著小人书受到欢迎。像《东郭先生》、《杨家将》等书创下了出版发行的纪录。

从90年代开始,小人书的收藏逐渐升温。而现在,由于电影、电视以及动漫等发展,连环画已成为一种回忆,进入收藏市场。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年代。

好了,接下来大家继续往前走。在大家的左手边是我们的后山,在这里有一些水上活动可以玩,是免费的。有水上滑梯,水枪大战,浪漫泡泡,娱乐无穷,雾漫丛林,水中跷跷等水上活动。

大家有没看到你们的右手边有一些木棚子,上面还有一些布,那里是一个染布坊的展厅。大家知不知道古老的染布技术有什么呢?在这里我跟大家说说一种古老的染料、染色技术——靛青染布术,这种技术距今至少已有600多年,而平坑村有可能就是靛青染布技术的发源地之一。

2008年6月4日,为编制《永嘉县陡门乡农业观光规划》,浙江省农科院专家洪林、章伟江和省农村发展研究所工程师黄伟一行,应邀来到永嘉县陡门乡平坑村考察、调研。工作中。他们在该村发现中国古老的染料、染色技术——靛青池、染布房及染布工具、染料板蓝根等。老专家洪林在考察现场时对平坑村党支部书记林秉松、村委会主任林广新说:“提取靛青染布,如今在全国各地已很难找到,想不到会在永嘉陡门发现”。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靛青染布术是很古老的一种染布技术。

据了解,600多年前,平坑村就传承着古老的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艺——靛青染布。近年来,随着工业合成染料发展,靛青染布技术已濒临失传。专家一行认为平坑村有可能就是靛青染布技术的发源地之一,提醒有关方面做好保护。

利用靛青印染织物,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工艺。现代印染科技尚未普及之前,人们穿的衣、盖的被、用的线,都依赖于它。布或纱全要放在大缸中染。染时先把靛青溶进缸内,一次六七斤,然后将布放下去。放布有讲究,先折叠成页,像是早年记账的手褶,再一页页拉下缸,使布进缸即可吃色。

靛青全身是宝,其叶用于印染,其梗作种,其根可以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载,蓝靛 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能医治疗疮痛肿、丹毒等症。板蓝根冲剂,便用靛青根加工的成药。

靛青作为传统染料,乃是农耕社会的一种产物,它已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其退出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舞台,势在必行。然而蓝靛印染属于积淀深厚的工艺文化,自有其民间的生命力与民族个性,是先民的智慧结晶。

听我讲完这个古老的染布技术的故事之后,接下来我再带大家去看一些历史悠久的艺术品——根雕。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湖北的古墓中发现的。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并形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受到人们的珍爱。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唐代诗人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发展,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百乐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比如清代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等便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根雕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被水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根材造型的选择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类型,此类素材在自然界极为难得。一般生长在平原或土层较厚山地的树根,因水和养分充足,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形态。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如构思未成熟一时难以立断的根材,可搁置一段时间,常有经过一年半载后方能发现意外的收获。

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刚刚跟大家讲了这么多根雕艺术的历史,制作,接下来再跟大家讲一讲根雕艺术的保养。根雕艺术保养是使根雕作品长期流传的措施,须要注意几点:其

一、防止根雕作品阳光下直接照射更忌阳光长期照射,过强的光照会使作品颜色褪化,表面蜡层熔化,漆膜老化而脱落,甚至出现材质开裂等现象。其

二、防止根雕作品在过阴暗潮湿环境中存放,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和病虫害,造成霉变、虫蛀、产生腐烂空洞现象。根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意空气流通。其

三、防止化学物质腐蚀性的东西接触根雕作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根雕表面保护膜毁坏或起壳等现象。那位家里如果有一两件根雕艺术品的话就可以对它们进行保养。

接下来这里是我们的创意市集,这里是大学城广美学生的一些原创作品展,这里的所有作品都是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构思创作出来的。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哦。软陶是一门手工艺术,软陶也叫彩陶,也有人称烧烤粘土。它的英文名字中最常见到的是POLYMER CLAY。它源于古老的琉璃工艺,早在公元前3世纪,美索不达亚平原(即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就有琉璃作品的出现,古埃及时代,琉璃工艺一度成为尼罗河岸亚历山大城中最迷人的艺术。直到15世纪意大利人发现美丽的琉璃工艺,才将这种工艺技巧传入欧洲。

16、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可说是琉璃工艺的巅峰期,当时,这种工艺品被称为 “Millefiori”,意思是“图样象千万种花一样缤纷灿烂”。如今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仍有“琉璃之乡”之称。后来有人研究,琉璃工艺之所以历久不衰,主要是因为玻璃受热后,即具有延展性和可塑性,再加入不同的矿物质,琉璃作品就会产生变化万千的光芒和色彩。随着科技的进步,“软陶”延展性和可塑性却已非玻璃能及,它散发的魅力,甚至创造了“另类”的工艺文明。今天,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近两年手工DIY如雨后春般的迅速发展起来,了解和认识它人越来越多,市场越做也越大,不仅儿童喜爱这种神奇的软陶泥,就是大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学生也纷纷加入了软陶行列中来了。

软陶泥是一种可塑性非常强的人工合成陶土,制作好的产品只要将它放进烤箱中轻微烘烤,就会生成质地坚硬、色彩艳丽的的彩陶手工艺品。应用不同颜色的软陶泥,能够能组合创造千奇百怪的仿真食品、装饰镜框、花卉、灯饰、发饰、包饰、手机饰、家饰、项链、发卡、胸针、耳坠、手链形状的挂饰等,或捏塑出人物、卡通玩偶、动物、植物、甚至能够捏造出各品种惟妙惟肖的艳丽花卉。

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个问题,软陶会不会有毒啊?我要跟大家说明一下,只要是合格的软陶都是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刺激性的安全材料,可以放心使用。软陶在正常的烘烤温度下烘烤(120 C~150 C),并不会产生有毒或刺激性气体。但是若温度超过200 C时,不但会使成品烧焦、融化,甚至可能引起燃烧,造成氯的刺激性烟雾。所以,正确烘烤是绝对安全的。正常烘烤时,会闻到些塑料味,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人体有影响。

好,我们继续往前走。接下来这里就是我们的DIY手工香皂坊。香皂是一种不可缺乏的日用洗涤品,人们使用香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意大利。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开始广泛使用香皂。香皂是以脂肪酸钠和其他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添加品质改良剂和外观改良剂,经过加工成型后制成的产品。香皂作为一种最普通和最广泛使用的个人洗涤用品,有其本身的优缺点。首先,香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钠,其基本上是由油脂(植物油或动物油)皂化而成,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容易被环境降解;因此,可以说香皂是一种“天然”绿色产品。事实上,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是化妆品中使用最广泛的原料。然而,由于脂肪酸钠具有一定的碱性(PH值约10左右),而皮肤表面为弱酸性(PH值为6.5左右),因此,使用香皂洗涤后,皮肤表面的PH有较大上升,会对高度过敏的皮肤造成一定的过敏现象,同时还会洗去皮肤表面的脂层,使皮肤发干。由于皮肤本身的恢复能力,皮肤表面在洗后15―30分钟内恢复原有的PH值。香皂从其性质上可以分为弱酸性和弱碱性。因为正常的肌肤是弱酸性的,因此很多人对弱碱性的洗脸香皂一直抱有“是否会伤害皮肤的疑虑”。弱酸性听起来似乎对肌肤很温和,许多人被这样的字眼所迷惑,而选择该种香皂。

常听人说“用香皂洗脸一定要冲洗干净,避免香皂残留于肌肤上。”的确,只要香皂残留在皮肤上,肌肤就会因处于碱性状态,而逐渐变粗糙。我们在洗脸时,一般都会将香皂冲洗干净。所以,用香皂洗脸使肌肤呈碱性的只有香皂停留在脸上的这段时间,冲洗后碱性会被中和。而且,皮肤中有着一种叫原状稳定的因素,能保持肌肤在某一定状态的性质。乃至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皮肤会自然地由碱性恢复到弱酸性状态。所以,不用刻意寻求弱酸性的香皂,普通香皂一样可以帮你清洁皮肤。

接下来这里是我们的乐在漆(其)中,这里有什么特色啊,这里就是木版刻画啦。中国民间的木版刷印画简称木版画。木版画是个大千世界,不仅历史久,数量大,而且形式多样。在近代印刷术兴起之前,它是唯一可藉雕版刷印大量复制的艺术传播形式;在有了近代印刷甚至现代印刷之后,木版画的社会职能虽然明显地缩小了,但是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仍以其特有的魅力流传干世。因为艺术的特色是无法被别的东西所取代的。为什么要将木版画而冠以“民间”三字呢?其针对性也很明显,就是把它看作民族的基础文化而 加以全面审视.从历史看,民间木版画是相对于宫廷的、文人的和宗教的木版画而言的;从现实看,民间木版画则主要是区别干专业(专门,木刻家的创作.当然,“民间”一词的内涵向来不十分确切,真外延也是散乱不定。而木版画之“民间”的和“非民间”的,更是交糅在一起,有的简直难以分辨.就须要视其艺术的倾向,看其正要的方面而定.如果从中国版画史的角度加以观察,便不难发现在研究上的偏倾;一提起古代的木刻,就是小说戏曲的“绣像”、“全图”和文人所用的“笺纸”;一提起民间的木刻,就是“年画”。半个世纪以来,研究民间木刻者多以“年画”概称一切。当然,这都是中国木版画成就的一部分,不容忽视;然而在另一方面,却把大量的民间木版画乃至更为丰富的样式排除在研究之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中国民间木版刷印画”的概念,对其作全面考察。旨在理出中国传统木版画的脉络,找出宫廷官方刻版、文人趣意和宗教宣传赖以发展的基础。唯其如此,才能看出中国木版画发展的全貌。

接下来这间是幸福里,里面以吉祥物蝙蝠为主题,所有的木片刻画都与蝙蝠有关。比如它正中间摆着一幅很大的蝙蝠嘴里叼着一些铜钱,这一幅图有一个很好的寓意是“福在眼前”,就是说幸福就在眼前。因为“蝠”与“福”同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人们常用蝙蝠的形象表达对幸福的追求。除了刚刚我说的蝙蝠和铜钱在一起代表“福在眼前”外,还有很多好的寓意,比如两只蝙蝠在一起表示“福上加福”; 五只蝙蝠在一起表示“五福(福、禄、寿、喜、财)齐全”;童子捉蝙蝠入花瓶的图案寓意“平安福气自天来”。

对于蝙蝠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能活500年的蝙蝠是白色的,头也变得很重,以致倒垂,称为倒挂鼠,把这种倒挂鼠拿来风干研成粉末,古代传说服食下去可使人长生不老,这自然是迷信之说。

看完这个吉祥如意的幸福里,我们继续往前走.大家有没看到门口那里有个木制的水槽,那里是我们一个古法造纸坊,在这里还可以免费试玩哦.只要三个钟就可以晒干了.造纸术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西汉初年,政治西汉麻纸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话是说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看到这里,我们创意集市这条街就剩下最后一间了,那就是原创生活馆,里面给人的感觉是很优雅、休闲、舒适。坐在这里看看书真的是一种享受。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创作品,这些 作品都是根据那作者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比如正前方墙上面一些漫话还有用电线电线槽制作成的一棵树,树上面开出电灯还有一些画,右手边架子上面一些各有特色的绿色植物左手边一自创的画框。大家在看看墙上面挂的一个包,是用一条没用的牛仔裤制作而成的。这里的东西都是原汁原味的。

好了,各位团友,来到这里呢,我们的游览也游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就可以去继续参观了或者去看我们园区的九大表演,祝各位游园愉快,88!

第四篇:岭南印象园观后感

秋游

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次旅游,我们来到了大学城里的广东科技中心和岭南印象园两个地方参观。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来过,我也不曾了解过这两个地方的资料,所以我对此充满了期待也有着很大的好奇心。

对于广东科技中心这一个展览区,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感知与思维’和‘交通世界’两个展览。在‘感知与思维’中的镜子迷宫,让同学们笑料百出,因为在这个迷宫里面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我们分不清哪里是镜子哪里是真正的出路,为了避免我们去撞镜子而发的海绵棒让我们清楚前面的路。在‘交通世界’中的模拟翻车,让我们深刻的体验到翻车时车子反过来的无力感和缺乏安全感,促使我们在以后开车时会尽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也会促使我们在开车时候多加几分精神来注意路面情况。

对于上面的示例向我们说明了人生中有许多的真假虚实以及变幻莫测,有许多事是我们改变不了的,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去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对于岭南印象园这样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我们就要玩转民间故宫,感受岭南经典。这个岭南印象园就是为了让我们对旧岭南有更多的记忆而建造的,通过我的观察,在这里面有着许多岭南古老的文化。就像园里的建筑特色,民族瑰宝,传统手艺,岭南美食,市井风情。特别是那岭南美食,有艇仔粥,双皮奶等等。

对于上面的示例向我们说明了岭南有着许多属于它的文化,也有着属于它特有的习俗等,所以我们要加多对岭南的了解,而且要大力支持岭南文化的发展。

通过这一次的秋游,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能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视野,所以我们要多多参加这些有益的活动,以上就是我对这一次秋游的感想。

第五篇:三下乡实践报告—岭南印象园

三下乡实践报告——岭南印象园

院系:佛科院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9中文非师范一班 姓名:梁** 学号: XX114432

实践单位: 广州岭南印象园

实践时间:XX 年7月15日 —— XX 年7月15日 共1天

一.实践目的:

本次三下乡活动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广府文化的内容,探讨岭南艺术发展的光辉历程,使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以此带来的文化熏陶。

这次活动的实践单位是广州的岭南印象园。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适应蓬勃发展的大城市周边旅游日益生活化的趋势,满足现代都市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溯源、访古寻幽、复归田园的旅游需求,将成为以岭南建筑完整、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融文化溯源、旅游观光、乡村度假、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大观园。我们这次三下乡的活动,正是要求我们在这里获取更多的文化体会,以此来深入了解广府文化的内涵。

二.实践内容:

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在广东文化中是很重要且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粤菜享誉海内外,“食在广州”也早已闻名于世。饮食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通过对广东饮食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而岭南印象园中,充满了齐全的广东小吃和美食。最经典的可谓怀旧粤菜,据我们的调查了解粤菜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北宋末,宋帝带领许多名厨南逃,不少宫廷美食流和原材料传到广东一带,使粤菜得到丰富;另一个阶段就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广州的对外开放,国外文化大量涌进中国,而广东则首先消化了这种外来文化,并与自身原由的文化糅合成为有广东特色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当然也包括有饮食方面的。

第二,岭南民居:

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以水而建,或窄门高门,或镬耳高墙。从岭南民居中可以反映出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1.从建筑规模和布局中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封建宗族制度在岭南地区已开始逐渐解体,大家庭多进院落式大宅第在广府地区甚少见到,岭南民居布局反映出一种平等思想,建筑布局中没有上下等级之分。

2.农民耕田之余,农闲进城打工或从商,开创了亦农亦工做法。城镇人口骤增,住房紧张,单元式、分层式宅居明显增多,并创造了前宅后居和下宅上居的宅居。

3.宅居中,生活实用是首要的,住房要舒适凉快,气候上的湿热状态首先要解决,因而创造出民居通风体系也是很自然的。务实思想、创新思想的产生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4.适应岭南气候特征,农村民居带天井,城镇宅居带庭园,人与自然环境结合,室内与室外空间沟通,庭园、景观成为宅居生活中的组成部分。

第三,广东粤剧:

在岭南的音乐文化艺术中,粤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其源流可溯道明嘉靖年间。旧时,佛山的粤剧戏班有一个惯例: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个戏班都会返回佛山,解散旧班底,重组新班。而新班的首场戏定要在祖庙万福台上演,审阅通过之后,新班才可以乘着红船下到广东四乡演出。由于广府认得先祖来自不同地域,所以粤剧的发展也受到戈阳腔、昆腔、汉剧、微剧、秦腔等多个剧种的滋润与影响,取各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三.实践总结

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广府文化的精华,让我获益匪浅,而我作为一个岭南人,在参与这次活动之前,对广府文化的了解竟是如此的浅薄,惭愧不已,这次活动之后,我知道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而粤文化最不幸的是,在文化的“沙漠”里,竟杀出了个香港文化来,这个有着殖民地血统的混血儿,仗着财大气粗在改革开放初期横趟中华大陆,虎虎然如入无人之境。那时的内地,巷巷皆闻港曲声,街街只放成龙片。香港文化掩埋了粤文化,在老百姓的脑子里岭南文化就姓“港”。这是粤文化的悲哀。传统的,本土的粤文化在西洋文化、港文化双重的文化海啸吞噬下只能苟延残喘地挣扎,逐渐从岭南以外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因此,作为岭南人的我们,有责任去保护我们的文化,去让它得以继承与发展,而不是被其他文化取而代之,相信我们这代与时俱进的青年人,也能让我们的文化与时俱进!

下载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岭南印象园的导游词(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附件: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09学年学生评优评先表彰名单(一)、国家奖学金(12人,8000元/人): 林泳儿 、李运英、赵娜、郭玉萍、陈 欢、曾天源、黎子茵、林煌、岑楚琴、徐明......

    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余荫园导游词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同治十年竣工,距今133年,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

    广东增城盈园导游词5则范文

    盈园是由增城市盈园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及渡假于一体的旅游生态公园。盈园的总面积为1500亩,约100多万平方米。其中园林面积占800亩,栽有150......

    广东导游词

    广东导游词 广东导游词1 大墩村位于从化城郊街向阳村大墩社。南宋末年,邝氏从江苏宣城往南迁居古番禺,择地建村,因村两边都有一个大土墩,故名。“船型”村庄是大墩古村的历史印......

    新闻稿新英才中英文学校组织师生岭南印象园一日游活动

    新英才中英文学校组织师生岭南印象园一日游活动 秋高气爽日,户外游赏时。2013年10月10日,新英才中英文学校组织了师生岭南印象园一日游活动。 上午9时许,50多辆大巴满载2600余......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奖惩制度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奖惩制度一、总 则 1、为增强教职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维护正常的工作、教学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现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学院实行的......

    广东导游词陈家祠

    陈家祠 讲解线索: 【简介】-【建筑特点】-【一进(大门外)】-【二进(首进大厅和聚贤堂)】-【后进】-【西斋和厢房】【简介】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清光绪十六年......

    《广东导游词》心得体会

    学习《广东导游词》心得与体会 本学期,郭大侠带领我们“游遍”广东,每一节课都收获许多。学习了这门课,让我了解了我美丽的家乡——广州之前我所不知道的风土人情,也领略了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