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泉州安平桥导游词
泉州安平桥导游词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泉州安平桥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泉州安平桥导游词1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xx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板又阔又厚,最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
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
“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在明代被泉州人称为“学问最通”陈紫峰,有一天集诸文人周游安平桥,正遇聚雨,他们都在桥上闲聊长桥胜景,随即作对联:“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在桥头还有一座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为什么在南宋,晋江的一镇有这么多资财创建这么伟大的桥梁工程,据有关史料记载:“安海镇”于府南六十里,古名“湾海”,宋初始改为“安”、曰“安海市”,西曰“新市”,东曰“旧市”。海泊至,州遣吏攫税于此,号“石开津”,又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
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
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謨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
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由于时代久远,海港的变迁,海上的桥变成陆上的桥,如今国家拨出专款重修,恢复旧貌,我们一到长虹般的长桥,总要漫步观赏,为兴建泉州长桥功劳而赞叹!
泉州安平桥导游词2安平桥俗称五里桥,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海湾上。宋绍兴八年(1138年)始建,十三年后建成。它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全桥长2255米,宽3-3.8米,桥墩361座,桥上有水心亭、楼亭、中亭、雨亭、宫亭等五座。桥东头有白塔,高22米,五层六角空心砖塔,外涂抹白灰。高塔长桥,相映成趣。
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
长桥的两旁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栏杆柱头雕刻着惟妙惟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皆为南宋的石刻。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
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在桥头有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
1961年3月,五里桥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拨巨款重修巳倾圯塌断的桥墩桥板,修复三座桥亭、桥塔和桥栏。掘除桥两侧淤积,恢复水映长桥美景,桥下游处今辟了公路和闸桥,交通更加方便了。
第二篇:福建泉州安平桥导游词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安平桥全座石构,用花岗岩和沙石构筑的梁式石桥,横跨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两重镇的海滩,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前后历经十三年告成,后经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保留原状,闻名天下。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釃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目前修缮后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桥板又阔又厚,最长者可达十余米,每间用板石七、八条,皆是坚实的花岗岩石。而这些桥板石从哪里开采而来的,应该是泉州府附近的石窟,但需要用水运。据说有私家族谱记载,这样的巨石,多是咫尺相望的金门岛开采海运而来的。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此外,长桥的两旁,还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其栏杆柱头还雕刻着维妙维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以夸张的手法,雕刻表现得非常别致,皆为南来的代表作。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
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
“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在明代被泉州人称为“学问最通”陈紫峰,有一天集诸文人周游安平桥,正遇聚雨,他们都在桥上闲聊长桥胜景,随即作对联:“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在桥头还有一座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为什么在南宋,晋江的一镇有这么多资财创建这么伟大的桥梁工程,据有关史料记载:“安海镇”于府南六十里,古名“湾海”,宋初始改为“安”、曰“安海市”,西曰“新市”,东曰“旧市”。海泊至,州遣吏攫税于此,号“石开津”,又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
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
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謨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
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由于时代久远,海港的变迁,海上的桥变成陆上的桥,如今国家拨出专款重修,恢复旧貌,我们一到长虹般的长桥,总要漫步观赏,为兴建泉州长桥功劳而赞叹!
第三篇:福建泉州安平桥导游词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 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安平桥导游词
安平桥导游词
安平桥导游词1
安平桥俗称五里桥,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海湾上。宋绍兴八年(1138年)始建,十三年后建成。它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全桥长2255米,宽3-3.8米,桥墩361座,桥上有水心亭、楼亭、中亭、雨亭、宫亭等五座。桥东头有白塔,高22米,五层六角空心砖塔,外涂抹白灰。高塔长桥,相映成趣。
桥墩筑法,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尚存331座,状如长虹,为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赞。
长桥的两旁置有形式古朴的石塔和石雕佛像,栏杆柱头雕刻着惟妙惟肖的`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皆为南宋的石刻。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
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在桥头有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
1961年3月,五里桥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拨巨款重修巳倾圯塌断的桥墩桥板,修复三座桥亭、桥塔和桥栏。掘除桥两侧淤积,恢复水映长桥美景,桥下游处今辟了公路和闸桥,交通更加方便了。
安平桥导游词2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安平桥。
安平桥是国家第一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晋江市的安海镇,安海古称安平,因此,此桥又称:“安平桥”,由于桥长有五华里(即二公里半)人们便称它为“五里桥”;位于安海镇西畔,俗称“西桥”。
整座桥上面的东、西、中部分别置有五座“憩享”,以供人休息,并配有菩萨像。两翼水中筑有对称方形石塔四座,圆形翠堵婆塔一座,塔身雕刻佛祖,面相丰满慈善。中亭二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这都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精华。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
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
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
有“安平桥”原有篆书丰碑,已废。据清人龚显增《亦囱脞牍》载:“丁丑由安平趋漳郡,道出西桥,见篆书丰碑,几立桥上……碑题‘安平桥’篆书三字,字径二尺,配搭匀整,气象崚嶒,旁款一行,正书云‘右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刊者刘长岳,大方绍兴末任南安县尉。”
“安平桥这一伟大的桥梁工程是继闻名天下的海内第一桥的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以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首创的“筏型基础”,而产生泉州府地之建桥热,成为泉州“桥梁甲天下”。安平桥则以长度上被历代所赞誉,以“卧龙“、“巨虹”的`壮丽称号,闻名海内外。在明代被泉州人称为“学问最通”陈紫峰,有一天集诸文人周游安平桥,正遇聚雨,他们都在桥上闲聊长桥胜景,随即作对联:“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在桥头还有一座砖塔和观音堂,塔高达22米,为五层六角形空心建筑,南宋时所创建。为什么在南宋,晋江的一镇有这么多资财创建这么伟大的桥梁工程,据有关史料记载:“安海镇”于府南六十里,古名“湾海”,宋初始改为“安”、曰“安海市”,西曰“新市”,东曰“旧市”。海泊至,州遣吏攫税于此,号“石开津”,又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当代诗人郭沫若干年间特来安平桥参观,留下律诗一首。
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
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謨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
复台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由于时代久远,海港的变迁,海上的桥变成陆上的桥,如今国家拨出专款重修,恢复旧貌,我们一到长虹般的长桥,总要漫步观赏,为兴建泉州长桥功劳而赞叹!
安平桥导游词3
今天,我见到了安平桥。
安平桥坐落于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镇的交界处,全长共2255米,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五里桥”。
我们的车在一个写着“桥顶”的亭子前停下,下车后,我们开始徒步过桥。我们一行16人便拥挤着进了亭子。出了亭子,眼前一片开阔,桥面挺宽的,这整座桥全是由这种花岗岩石铺成,它既坚固又耐磨,从南宋时期算起,它到今天有871岁,期间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并保留现状,是现存最长的唯一一座梁式石桥。我们索性数起了这些长条形的石板,桥宽由6条花岗岩石铺成,每条长3米,全长五里,得有多少条石板铺成啊,想到这里,大家不由得惊叹了起来:光是凿这些石头得费多少劲,它们又是如何从大山石窟里运出来,如何在大海两岸铺设起这座桥梁,大家不由得啧啧称赞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来。
再看这些桥面,由于表面凹凸不平,石条与石条之间开了一条条的.缝,起先我们都走得有点小心翼翼,加上赤热的太阳光毫无保留地把它秋日的火种泼洒向大地,我们面前仿佛徐徐展开一条星光大道,大家不觉欢呼雀跃了起来。踏着大道,我们脚步轻盈了起来,一眼望去,这果真是一座笔直如一的桥,我跳了跳,踮了踮,还是难以看到它的尽头,想想,还真是应了那一句:“天下无桥长此桥。”
桥两侧,是与桥齐平的芦苇,有些翠绿,有些干枯。再看碧波粼粼的湖面,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只可惜了湖面有些受污染了,湖水青一片,黑一片,紫红色的,咖啡色的这些色块交替出现,还时常有一些碍眼的矿泉水瓶、杂物等垃圾,真是令我们心生不满。稍远处点,那是白鹭的天堂。那片湖就显得干净了一些,绿地也不少,尤其一片小树林成了它们嬉戏的天地,只见一只白鹭擦破了这片宁静,它们便突地腾空而起,从一个地方出发,不一会儿又降落在另一个离起点不远的地方,我想它们也知道只有在这里,才是它们的天堂。
“出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我想我们的环保问题已危在旦夕了。很快,我们便走到了湖中心。湖中心了建起了一座亭,叫水心亭。亭的一侧修了一座庙,里面供奉的是关公佛像,我进去拜了三拜。走出庙,我看见庙两侧守护着两尊“护桥将军”,它们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那威武的样子俨然是守卫的英雄豪杰。
其实,这座桥不仅记录了它繁荣而风霜的过去,在湖心亭这里,它的现代化气息也被点缀了一笔。你看,沿着护桥将军下了石阶,寺庙对面是个开阔的上花园,园中心是一尊滴水观音,观音下面是放生池,里面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动着。花园的一侧是一条鹅卵石大道,另一侧是一排排的健身器材。老师建议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大家便玩开了。
再往前,还有一半的路要走,老师让我们依体力而行,谁能走到桥尾,谁就是获胜者,体力不支的,也不必勉强,我们一哄而散,便比赛起跑步来。自然有先来后到的,也有半途而废,但大家一样玩得很开心。
好不容易,我们走完桥,又原路返回。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谁都那么开心,谁都有收获。
安平桥导游词4
安平桥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3种不同形式,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上筑憩亭,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亭前伫立护桥将军,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宝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白塔,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安平桥全长20xx米,桥面宽3至3.8米,共361墩。桥面用4至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至11米,宽0.6至1米,厚0.5至1米,重4至5吨,最大则重25吨;桥上筑憩亭5座,中部的中亭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
安平桥的桥板,都是二三支的石料每条都是重数千斤以上的,当时科学还不发达,没有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仅仅靠手工操作及简易工具;运输方面,没有载重卡车,陆路肯定行不通。所以该项石料,都从金门辖下的大百屿采取,用船由水道运来。而这样沉重的.石板,怎样架设,也是大难点,当时的工匠使用巧妙的方法,就是从水路运输利用海运载到桥墩的位置,当潮水高涨的时候,船也随潮高而将石板轻易地托起,与桥墩对齐固定,到了潮退的时候船随潮水下降了,这样石板就安放桥墩上,解开了绑扎石板的麻绳,船也就可以脱离了后驶开;如果潮水上涨未能达到需要的高度时,即把杉排排地垫进船下,使船只浮升至适当的水位时,把石板移动安置在桥墩上待潮水下退时,把船和杉排解开分离;而在水浅的区域或海坪上,架设时把石料卸在桥墩边利用绞绳的旋转器(安设在桥墩上),用绳把石料缚住,沿着架设的斜辑吊装到桥墩上;这两种方法就是请人周亮工《闽小记》所谓“激浪以涨舟悬机以牵引”的施工方法。
安平桥导游词5
安平桥全长2255米,桥面宽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5~8条大石板铺架。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0.5~1米,重4~5吨,最大者重25吨。
桥上筑憩亭5座,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规模最大,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伫立2尊护桥将军,躯高1.59至1.68米,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侧的水中筑有4座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1座圆塔。桥的入口处筑有1座白塔,高22米,砖砌,五层,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近年来,因各种破坏,安平桥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水域,特别是两个桥头和中亭的水环境已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桥体经上世纪80年代维修至今,受自然力影响加上近年几次大的台风,桥体石栏及桥板多处受损,瑞光塔(白塔)常年封闭,铁栏围内杂草丛生有碍景观。
很早很早以前,安海这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也无法改变这种苦难。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
这事让一位在此修炼的道人知道了,他想为民除害。有一天他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到它们玩累了在睡觉时,道人就做起仙术镇住孽龙。然后决定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铲到畚箕上。顿时海滩上留下了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在的'“龙湖”和“虺湖(huǐ)”。“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因此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
再说道人挑着这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就成了现在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长看没收拾好这两条孽龙,就闷闷不乐地回灵源山继续修炼。
若干年后,安海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得道成仙的道长在灵源山顶望见那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也退了。百姓们见到长虹惊退了孽龙,怕以后它们又卷土重来。有人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这条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终于建造起来了。
从此,孽龙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于是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则年年丰收,百姓们安居乐业,这座桥就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又俗称为“五里桥”。
神话终归是神话,其实据《泉州府志》记载:安平桥是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僧祖派始筑品桥,未就。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郡守赵令衿成之。此桥前后历时一十三年,是座花岗岩构筑的梁式长桥,其长八百十有一丈(2255米),其广一丈六尺(5米余),疏水道三十六有二,桥上建有五座憩亭(每里一亭),其中水心亭俗称中亭(这是郡守赵令衿的记载)。
第五篇:泉州概况导游词
泉州概况导游词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依山面海,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陆地面积1101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人口658万。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古代“丝绸之路”起点,也是全国著名侨乡,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聚集地,目前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达600多万人,港澳同胞68万多人,长期以来,泉州的广大海外乡亲和台胞爱国爱乡,为我市的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泉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东晋时期,由于北方连年战乱,大量中原晋人南迁入境,开始了泉州的大规模开发,泉州现有人口大部分属中原晋人后裔,泉州的母亲河遂被称为“晋江”。泉州建市最早是在公元718年,是一座千年古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泉州的建置不断演变,目前隶属福建省,下辖4区3市5县,其中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泉州的气候也非常适合居住,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0℃,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有一首诗道:“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道出了泉州气候温暖宜人的特点。
泉州的得名还有一个典故,据说是因为城北的清源山上有一孔甘泉(俗称虎乳泉),因此山称泉山,州称泉州。另外,泉州古时还有很多别称,例如:因古城形似鲤鱼,故称“鲤城”;又因四季常温,得名“温陵”;五代时,此地曾环城遍植刺桐树,遂称“刺桐城”。泉州的“刺桐港”从唐代到元朝,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这些优雅的别称,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发达而声蜚海外,时至今日这些名称仍然为大家所熟悉。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美誉,这点在清源山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包括世界各大宗教,如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形成了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特点。此外,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百多处,其中国家级20处。其中级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净寺,世界唯一的摩尼佛像雕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雕坐像,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中国四大名桥之一洛阳桥,以及将惠东风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等。因此而享有“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的美誉。并且保留着以南戏、南音、南少林、南建筑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和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等全国特色剧种。说起提线木偶,在08年的欧云辉开幕式上表演的提线木偶节目正式我们福建籍提线木偶大师的精彩演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和中国南音已列为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来到泉州就不得不提一下这边的名产,其中惠安石雕、德化陶瓷、安溪铁观音为泉州三宝,鲤城木偶头、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产,闻名遐迩,是馈赠亲朋挚友的上乘礼品,远销海内外。
泉州被列为闽南厦漳泉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福建省首位,是中国民营最发达的地区,素有中国民营之都美誉。泉州人民立足实际,奋力打造特色经济,促使泉港“石化基地”、丰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惠安 “中国石雕之乡”、德化“工艺陶瓷之乡”、永春“芦柑之乡”、安溪“乌龙茶之乡”等特色经济的形成并驰名海内外,全市所有县(市)均跻身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2003年,县域经济取得新进展,晋江、石狮、惠安和南安四县(市)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市)。
泉州以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