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导游词[推荐阅读]

时间:2021-07-15 07:0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扬州个园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扬州个园导游词》。

第一篇: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篇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篇1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篇2

各位尊敬的游客:

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篇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扬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一样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此刻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绷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一样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篇4

各位尊敬的游客: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

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尊敬的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尊敬的.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扬州个园导游词范文5篇5

各位游客:

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第二篇: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1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扬州个园导游词2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扬州个园导游词3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4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我们眼前看见的这座小楼叫“丛书楼”,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扬州个园导游词5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此园南为入口,中部有二池:东池以小桥划水域为二,池南桂花厅,面阔三间,单檐歇山,是园中主要建筑,池北有六角亭一处;西池较小,北岸砌有湖石假山,南岸为竹林。园北有长达十一间的二层园林建筑。

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沿花墙布置石笋,似春竹出土,又竹林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夏景在园的西北,湖面假山临池,涧谷幽邃,秀木紫荫,水声潺潺,清幽无比。秋景是黄石假山,拔地数仞,悬崖峭壁,洞中设置登道,盘旋而上,步异景变,引人入胜。山顶置亭,形成全园的最高景点。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犹如白雪皑皑未消,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而就在小庭院的西墙上又开一圆洞空窗,可以看到春山景处的翠竹、茶花,又如严冬已过,美好的春天已经来临。这种构思设想,使园林空间的变化极具新意。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扬州个园导游词6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春山宜游,原不在流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山上古柏,山下有池塘,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夏山宜看,远近高低都是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满园佳境尽收眼底。秋山宜登,游走腾挪于尺幅之间,如历千山万壑,尽得攀登险趣。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冬山宜居,不过,最好的当然是仨俩知己,聚在这座面山而筑的透风漏月厅里,围炉赏雪、夜话。

扬州个园导游词7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黄至筠。

现在大家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中堂是《四时读书歌》,配以篆书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用竹林的露珠磨墨,专心圈点着唐诗,细品着梅花之清香,静心研读着《晋书》。竹露、梅花,让寒窗苦读多了份静逸与从容。用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来形容读书,有滋有味。

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至此我们也就清楚了黄家主厅汉学堂的陈设布置为什么尽显儒雅之风了。

扬州个园导游词8

个园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朝廷的税收大户)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的四节假山很有特色,游园一周,仿佛经历了春夏秋冬。

个园不大,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区。整个园区有北、东、南三个门,北门只进不出,东门只出不进,南门可进可出,其中南门就在著名的东关街上。个园不大,无论是北门还是南门进入,沿南北走向游览即可。

与其他著名园林相比,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当你在园中游览时,可以观赏到一座石峰竖立在稀疏的竹林中,这就是“春景”,象征着春回大地,雨后春笋复苏的景象;在春景的北边是“夏景”,清澈的水流穿过岩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在春景的东侧,可以看到“秋景”,一堆叠石周边,几株枫叶,一片肃杀秋意;而在春景的南侧,靠近南门处,就是“冬景”,这里的叠石都是雪白色的,就像大雪纷纷的严冬。叠石四景,位于园区的南部。

除了四季叠石,在园中北部的竹林里散步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即使是炎炎夏日,但走在绿意盎然的竹林中,却能感到相当清凉。

游客在园中的北门和南门,可以请到讲解员,费用在80元左右。

扬州个园导游词9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到达的是个园,我是朱姸羽。你们可以叫我“朱导”,希望在我的陪同下,与你们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了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你们知道吗?个园的营造可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的荣誉称号,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可以说黄至筠和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都是钦赐正二品。个园园主在位40多年,建造个园就花了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呢!

你们听了这些,可能会想:为什么黄至筠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呢?哈哈,你们不知道了吧,因为“个园”得名缘于黄至筠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的“个”字;中国汉字“竹”字的一半就是“个”。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凭着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就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个园的“万竹园”可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呢!“万竹园”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可有不少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等。看!这是黄金间碧玉竹,此竹色彩美丽,竹竿呈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似黄金间碧玉,因此得名黄金间碧玉竹。瞧!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这种竹竿呈碧绿色,老时变黄色,梢稍弯曲。枝条多数簇生于一节,每小枝着叶5-10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叶表面深绿色,叶背粉白色,叶质薄,为优良的观赏竹种。孝顺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呢!

你们听了这些,肯定忍不住想赶紧去亲眼目睹一下个园的风采了吧!在自由活动之前,我要提醒大家:美丽的景色虽然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可是也离不开我们后天的保护,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哦!好了,不多说了,请大家3:30再到这里集合,大家不要忘记,一定要做一位文明的游客哦!再见!

扬州个园导游词10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几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此园品位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扬州市政府正在准备将个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个园导游词11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米,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1.2公顷,中部叠石区占8000平方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个”通常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

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

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龟甲竹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

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黄杆乌哺鸡竹

大家再看我身边这种竹子,乍一看,会不会以为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皮竹,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哺鸡竹

竹西佳处

大家抬头请看,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后来就借指扬州了。

银宾大道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样子,每到桂花盛开,满园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贵客的意思。

丛书楼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还有后花园,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我们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其实藏书楼的原主人不是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2楼,藏书百厨”。藏书楼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还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2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再告诉大家。

冠盖豪门盐商第

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路建筑:(禄

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大家抬头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禄”,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皆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

一两纹银一只蛋

黄至筠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营养。

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接下来我们看看主人家的餐厅。

楠木厅

这个餐厅厅梁柱取材为楠木,也称楠木厅。大家请看屏门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的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这样哦。屏门下面的条案上的摆设是徽派风格,西边是倒插镜,东边是花瓶,寓意平平静静。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大家再看这个圆桌,中间有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在外经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女眷吃饭只能用半张桌子,也体现了男足女卑的观念,等男主人回来才能拼桌子吃饭,大家再看,厅内设圆桌、圆凳,“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东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们先驻足来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鸳鸯墙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间的第十比四周高,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四个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这门口有2个大缸,也叫“门海”,它一能消防,二为了聚财。

汉学堂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西边倒插镜插屏和东边花瓶,但是中间多了一口西洋钟,谐音“终生平静”。

中路中进

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黄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辑佚”,相当于考古考证一类的事情,他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黄奭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奋博学留名,当属不易。

中路后进

穿下面再开看看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的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泰州,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西火巷

此巷南宽北窄,扬州人俗称“棺材巷”,升官发财的意思。又因为它男宽北窄,也寓意官运恒通,路越来越好走。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墙下端发砖拱着一道。若发生火灾取水灭火及时。旁边墙上砌成拱形,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

西路建筑(寿)清颂堂

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大家偶没有感觉,这里比前两路建筑要高得多。

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我们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寓意高高在上。这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黄至筠曾畜养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

西路中进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只筠的住宅,大家看着楼下是不是只有三间厢房呢,其实啊,它是有五间厢房的。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有绣房、儿童室等。

西路后进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大家闺秀通常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一般“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抛绣球”,平时只能去后花园游玩。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个园的精华部分---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四景

真正的个园由此开始,门上的个园二字是园主人在190多年前亲题的这里花坛内种的是刚竹,因为刚竹四季常青,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有春天的感觉,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为了突出春的意境。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春山百兽闹春图

过月洞门,这里利用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这些石头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就是什么。

夏山

走过春景,来到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宜雨轩的西北,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这就是夏山。

湖石山景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

荷塘蛙鸣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像不像一只青蛙呢。俗称“荷塘蛙鸣”。

鱼骨石

大家看湖中这竖着的石头,这可是个园的镇园之宝,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大家再看,着石头的形状,是不是很像汉字“月”,而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当为不过。

鹤亭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扬州人对鹤更有特殊的情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紫藤

鹤亭东有一紫藤,所以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这颗紫藤有200多年的历史。

抱山楼

这是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是他们家当时的宴会厅,楼上楼下各7间。大家请到这边,楼下有一块空地,这里是他们家戏班拍戏练戏的地方,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特别在这里修建了蝙蝠形状的池塘,靠水来传音。

秋山

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沿楼廊东行,越过架空的复道廊

拂云亭

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可以看到古运河的瘦西湖,现在城市涨高,已经看不见了。

秋山石屋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诀,就是中间那个洞。沿山道行至底层,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

住秋阁

石屋窗下,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曰“住秋阁”。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个园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冬山

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它分别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称雪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树

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风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漏窗望春

再看这墙上有2个大的孔洞,透过它,可以看到刚刚走过的美景。所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壶天自春、抱山楼

北边的抱山楼因着树木山石的掩映竟让人感觉有些缥缈,不过楼前的匾额上“壶天自春”四个大字还是清晰可见的。“

宜雨轩

走了一圈,我们又大地回春了,最后还有一处景点建筑,宜雨轩。他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今雨的雨还多了好几点,是说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这门口的石阶叫浮云阶,它有一个寓意,登上浮云阶便平步青云了,所以这个只能上不能下的哦,等会我们从旁边下去。四周是玻璃制的,所以人说“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生产玻璃,这些都是欧洲进口的,所以也有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说法,现在仅存的一块蓝色玻璃还是原物,是从法国进口的兰波。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黄至筠,不仅是一个精通盐业生财之道的大商人,还是一个富有才情,擅长丹青的风雅名士,抱山楼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挂在汉学堂内的花鸟题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笔。不过,黄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还是他的个园,花了6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真正是“盐商豪府第竹石雅乾坤”。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好书不厌百回读,个园妙处须细品!欢迎您再次游览个园!谢谢!

扬州个园导游词12

各位游客: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8 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9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穿过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砖门楼,这就是何园大门,进入大门,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东花园的过院,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砖雕的厅,我们称其为牡丹厅。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在东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数北面的船厅了,厅似船形,台阶前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象征着吉祥、长寿。在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滥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游客们,当您看了这幅祖联后,你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脑内荡桨。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是一座秀丽的假山,长约60余米,上有盘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绕山行,遍植梅树,山上有座小亭,过小亭可登串楼。远远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国的大好河山图。如果把风火墙比作画家笔下的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通思。这就是东园。请自由参观和拍照。

扬州个园导游词13

【欢迎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xx,很高兴今天为各位导游讲解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主人生性爱竹,在园中修竹万竿,大家可记得园门两边的楹联“春夏秋冬山光意趣,风情雨露竹影多姿”。由此可见竹子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同时“个”字是“竹”字的一半,而且形状酷似竹叶,故取名个园。个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竹林】

进入个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各种各样的竹子。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1300多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约500多种。在我们扬州地区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

注释:1.黄至筠(1770年-1838年),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原籍浙江,因经营两淮盐业,而著籍扬州府甘泉县,清嘉道年间为八大盐商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珍贵的龟甲竹、佛肚竹、孝顺竹等。我们都知道竹子是四君子之一,所以竹子代表了君子,君子有谦虚、正直等特点,竹子都一一具备,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爱竹如命。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对竹子十分喜爱,而园主人黄至筠也和大多数爱竹之人一样,时常借以言志,抒发清高脱俗的精神追求。

【竹西佳处】

走过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我们在前面看到了题着“竹西佳处”的匾额。“竹西”是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就用“竹西佳处”来指扬州了。“竹西佳处”的过道两边栽植的是桂花树,这里种植的主要是花色偏白的银桂,不是因为主人是盐商,喜欢白花花的银子才种植白色的银桂,而是“银”和“迎”的读音差不多,表示“夹道桂花,迎接贵宾”的意思。所以这条道也被称为是迎宾大道。

【丛书楼】

走过迎宾大道,我们眼前的这个两层楼建筑就是黄至筠书房,叫丛书楼。这座丛书楼是由当时马氏兄弟所建,他们收藏了大量书籍,供文人赏读。这个楼有两层,有楼必然有楼梯,那这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呢?大家不妨进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紧,在这边我们留一个悬念,答案到后面自然会揭晓。

注释:1.竹西佳处:取词于姜夔的《扬州慢》。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3.马氏兄弟:马曰琯、马曰璐两兄弟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捐资开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设义渡,造救生船,造福一方百姓,其慷慨好义的名声远为传播,人称“扬州二马”。

【住宅】

往前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个园的南部住宅部分,它完全依照坐北朝南、三纵三进的传统形式建成。个园住宅的三路建筑各有吉祥主题,分别为“福”、“禄”、“寿”。

大家眼前的是一个两面青砖的夹墙过道,这个过道叫“火巷”,它是一个消防通道。我们的左手边是东部住宅,右手边是中路建筑,再向西还有一个西纵,每纵有三进,是三横三纵九宫格的住宅格局。东纵最北面的一间是伙房,在伙房的前面,是楠木厅,是主人一家团聚用餐的地方,因其梁柱取材楠木得名,厅内桌子是圆的,凳子也是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楠木厅的南面是清美堂,清美即高洁,美好的意思,就是以清为美,做人要清清白白,做官要清正廉洁。这里原来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管家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东路建筑檐口瓦头上是篆字“禄”,滴水全部是“鹿”的图案。这条轴线的主题是“禄”,“禄”者,俸禄也,指古代官吏的俸给,俗话说“高官厚禄”,主人是希望它能保佑黄家世世代代官运亨通。

进入仪门,我们就来到住宅中纵了。这一纵的主题是“福”,檐口瓦头均是倒挂着的蝙蝠。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汉学堂,由于黄至筠二儿子黄奭推崇汉学所以命名汉学堂。它的接待规格要高于“清美堂”,梁柱全部取材柏木,是扬州最大的柏木厅。中轴的中进是黄奭夫妇的起居所,中轴的后进是黄至筠四公子黄锡禧的起居场所,在黄家四兄弟中,他是最后一个离开个园的,可以说历经了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晚年寄居泰州。

现在我们又来到了一条火巷,火巷把两边的建筑隔开,一是为了阻止起火时火势漫延,另一点是古代等级制度比较森严,仆人进出,宾客至后花园都不能穿堂入室,只能从火巷走。这条火巷和刚才我们走过的那条有点不一样,这条巷子一头宽,一头窄,这么设置不仅从视觉上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同时这条巷子也被称为是棺材巷,棺材棺材升官发财的意思。

走过火巷,我们来到的是住宅的西路建筑,西纵的主题和前面两纵不一样。它的主题是“寿”。大家看屋檐滴水上是寿桃图案,西纵第一边是清颂堂,因主人晚年清誉有佳而得名。这间厅内没有梁柱,相当于现在的吊顶天花,是黄家祭祀的场所。西纵第二进,第三进是当年内眷生活的场所,内眷住的地方除了有楼房,柱子见方,还有女儿墙,是封建性很强的绣楼。

【四季假山】

看完住宅部分,最后就是个园成就最高的,最值得人称道的后花园的“四季假山”。

我们现在从火巷走出来,正对面是一个漏窗而不是一堵墙,我们从这里能看到半个漏窗,显得很富于变化,漏窗里的假山造型很独特,您仔细看看您就会发现这些造型很眼熟。没错了,您看,这是个狮子的造型。其实,这些造型除了趣味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告诉我们,园子里的假山是象形的,我们要从这些象形的寓意角度去读园。

未入园门,只见小小花台之上,数杆刚竹修直挺拔,石绿班驳的石笋插栽其中,园主人以粉墙为纸,竹石为绘,点画出一幅生动的“雨后春笋”图,让人充分地感受到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竹”。

春景是四季假山中占地最小、用石最少的一个,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稍纵即逝,它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此时的你一定对园门之上“个园”的横匾心存疑虑,“个”字是建国以后才有的简体字,而建于清代的个园怎么会有此字呢?要知道此“个”非彼“个”也。园主人虽然爱竹,并在北园建了竹园,但是他很自谦,认为自己只拥有了竹中一叶;而清代诗人袁牧的一句“月映竹成千个字”更破解了此“个”之谜,竹叶被月光影映在粉墙之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个”字,原来这是一块极为罕见的字画一体的匾额,一支竹叶一个园,微风飘拂,疏叶生姿,阳光下修笙弄影之态现于粉墙之上,再抬头观看园门横匾上的“个园”二字,不仅显示出园名与春意融合在竹石图中的微妙之机,同时也暗示了个园的园景特色在于竹,在于石。

如果说园门外是初春之景,那么跟着春天的脚步迈过园门你看见的则是仲春的繁荣。随着惊蛰的来临,万物又恢复了灵性,园主人在这里用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刻画出了一幅生动的十二生肖闹春图。那潜龙游蛇、勤劳的耕牛、英俊的白马、长啸山林的猛虎、聪明的小狗、可爱的绵羊、调皮的猴子、温顺的玉兔、报晓的雄鸡、无不惟妙惟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走过春天的路面,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的脚下出现了鹅卵石,中国园林用鹅卵石铺设路面代表了水波纹。其实,我们已来到了夏天,因为夏天高温多雨,地面自然一片水意了,水上还有朵朵莲花的图案,这里用多水和夏天开的荷花点题表示夏天。景的主题是:夏云翻腾,苍翠欲滴。夏景中种植的植物,都是枝叶厚重,冬天不落叶,能够营造夏天绿荫如盖的树种,有女贞,广玉兰等。这些植物为夏景立意打了一个铺垫,其实真正反映夏天的还是眼前的这座假山。主人独具匠心地运用太湖石这种外形不规则变化的线条,叠造成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天空翻卷堆叠的雷积云,所以,这座假山就叫做夏云。我们站在脚下的水波纹上,头顶蔽日浓荫,看到满眼的雷积云时,就会感到浓浓的夏意。当然,最精彩的是楼房前方一段,云头涌动,遮挡住楼的三分之一,一看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把盛夏雷雨来临之前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以在我们左手边,也就是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池岸以湖石为点,曲折凹凸,中睡莲点点,无论是淡淡的红,还是淡淡的紫都在以其最婀娜的身姿点缀着夏日的苍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池中那修长飘逸的湖石,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遮去下面的孔洞,极像汉字中的“丑”字,“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家可以在这边拍照留影。我们再仔细看一下这湖石,又颇像汉字中的“月”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点明了扬州是个“月亮城”。在那丑石之后有一石鱼,张口摆尾,生动逼真,和池中金鱼相映成趣,另有一番景象。

现在我们就一起登夏山,夏山从外面看是一朵云的形状,所以我们游夏景还有“平步青云”的意思。登上夏山,我们看到上面种着石榴、竹子、枇杷,还有一些灌木,尽管长着很多植物,减一种多一种没什么本质差异,但这个紫藤却是不能少的,所以想要平步青云,就要在山上对云进行一次改良,上面种了一株紫藤,云顶上有紫气,那叫紫气东来,是老子出函谷关的景象,这就是植物与建筑的一种契合关系。

夏云顶上置一鹤亭,传说为养鹤之地,寓以“鹤舞云霄,神仙福地”之意,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描写的正是仙鹤。松柏常青,仙鹤长寿,组合起来又寓意为“松鹤延年”。

个园的游览是按顺针按时序变化游览的,连接夏秋两景的建筑叫抱山楼,是一幢七开间的楼房,它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我们脚下的这条长廊被誉为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您可能有点疑惑,人们这么说是因为从长廊这头走到尽头是从夏天走到秋天,从夏到秋得三个月,可不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下面我们就看看眼前的这座秋山。

秋山又称为小黄山,造园者把黄山的景色在此做了高度的浓缩,当然,浓缩的都是精华。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说过:秋山气势有如徽之黄山,试想一下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能堆出黄山的气势,叠石水平是多么的高超。这位叠石高手是谁呢?相传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涛和尚。

既然是秋山,那么造园者又是如何来营造秋的意境呢?咱们一起从三个角度来欣赏一下。

第一从石材选用上来说,黄灿灿的稻谷是秋天丰收的象征,枯黄的落叶是秋风萧瑟的象征,所以黄色是秋天的色彩。造园者选用这种褐黄色的黄石就为假山抹上了的秋的色彩,给人以以秋的绚烂辉煌之感。

第二从植物的选择上来说,火红的枫叶是秋的象征,所以,造园者在秋山上种的最多的就是枫树。秋霜之后,枫叶尽红,那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您千万不要觉得遗憾,您看,那株红枫就是四季长红的,所以啊无论您哪个季节来看秋山您都会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觉。

第三从假山的高度上来说,扬州是平原地区,久居平原人们容易产生郁结之气,登高望远可以让人们放开眼界开阔胸襟。古代也有九九重阳登高望远的习俗。那么秋山究竟有多高呢?造园者又是如何来表现秋山高度的呢?画家作画,欲显山之高必云锁其腰,大家请看这亭中的匾额,上书拂云二字,似乎此处伸手就可以拂到天上云彩,可想而知秋山有多高了。在这儿大家不妨放松心情、触摸一下您身边白云,感受一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吧。

好,让我们回过神来,回顾一下,造园者是如何来体现秋的意境的。归纳起来说造园者就是通过黄石丹枫、登高拂云来营造了秋的意境。

与拂云亭相对的是咱们扬州建在假山上最大的建筑住秋阁,园主人为什么要在此修建这样一个建筑呢?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艰辛,后来到扬州经营盐业,经过多年奋斗,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人生的秋天对他来讲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有谁愿意这样的日子匆匆溜走呢,他建住秋阁就不足为奇了。住秋点出了秋的魅力,也是秋山的点睛之笔。

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留下的疑问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我们眼前的这条石径就是丛书楼的楼梯,曲折的石径不仅表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时主人把楼梯设置在书房的后面也是希望子孙后代在书房读书时不被打扰,可谓是用心良苦!

各位游客,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冬天。

园主人是如何做出了冬天的效果呢?首先,我们从色彩角度来看,冬景大幅采用的都是白色、灰色把冬天寂静萧瑟的格调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来看四周的墙面是灰白色的犹如一张宣纸把冬天的画面慢慢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冬景主要是用白色的宣石堆叠而成,宣石又称雪石,由于里面含有石英颗粒,所以在光线的照射下,含有石英的地方会闪现出白色的光芒,背光的地方泛白,给人的感觉像是刚刚下过一场雪。园主人将每一块宣石都打造成一只只小狮子,而小狮子们姿态各不一样,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跳着,有的躺着,可爱极了,这群可爱的小狮子们,打破了冬天单调、沉闷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了无限的生机。再请大家来看这地面,它用白帆石冰裂纹铺地,仿佛冬日里结上的一层薄薄的冰块,这也给我们呈现出了扬州冬天路面结冰路滑的情景.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植物的配置,首先咱们看这株植物,它把冬天花的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万物凋零,唯有它们不畏严寒,傲然怒放,正是有了它们,让这冬景在整个冬天都是暗香浮动。这就是梅花。再看这棵参天老榆树,扬州人也习惯称它“榆钱”树,“榆钱”谐音“余钱”,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说实在的,它一点都不漂亮,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子的婆娑,更谈不上干的俊美,然而在冬景里却成了神来之笔,因为冬日残雪中,它最能表现出老树昏鸦的萧条景象。

最为神奇、最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南墙上的这二十四个圆洞,这些圆洞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大家不妨来猜猜看。您说是借景用的,您说是透风用的,还有人说是看景的,其实这就是冬景的第三大特色了,请大家来看这堵墙,它设置在这片小角落里,高大的墙面与墙外的住宅之间是一条狭窄的巷子,风从巷子吹进来,受到两边高墙的阻挡,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穿堂风”,当风穿过这孔洞的时候,就会呼呼作响,恰似北风呼啸。哦~~原来这是为了制造音响效果用的,我们称它为“风音洞”。如此构景,让我们感觉到了,外面北风呼啸,山上是雪,脚下还有冰,它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听觉,视觉,来共同营造一个冬天的氛围。

与风音洞有紧紧相连的就是西墙上,这并列的两个大圆洞,各位游客请靠近一些,透过大圆洞咱们可以看到什么?对,可以看到春景,这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名句“我的冬天已经来了,我的春天还会远吗?”

【宜雨轩】

穿过这个宝瓶门,也祝福大家一年四季都平平安安。最后我们来看看个园最中心的这个建筑——宜雨轩。宜雨轩在花园里起了一个挡景的作用,如果没有宜雨轩,整个园子的景色就一览无余了,这样就少了游玩的兴致。坐在宜雨轩里面四周都是漏窗,景色透窗而来,尤其是江南多雨的时候。廊上抱柱楹联上联写有“朝宜调琴暮宜鼓瑟”这是指景色宜人,可抒发情怀,而琴瑟和鸣又指夫妻和谐、家庭和睦;下联“旧雨适至今雨初来”,雨是出自于杜甫的典故,下雨天是留客天,后人就把雨代指朋友,旧雨就是指老朋友,新雨指新朋友。所以老朋友依旧,新朋友更多,说明交往的广泛。可见主人特别讲究情谊,最关键的是“旧雨”二字,扬州人不称老而称旧,这是一种谦恭!轩内的对联是由林则徐撰句的“世无

注释: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讲得是隐士高人在世间不留痕迹,但有高山仙草名木为友的隐逸境界。匾额上宜雨轩三个字是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所提。透过宜雨轩抱山楼前的壶天自春

又映入我们的眼帘。“壶天”是道教用语,取自刘凤诰的《个园记》,意为仙境,在这里主人自谦地把个园比作是一个小壶,但是从壶口望进去确是内有乾坤。

【欢送词】

扬州是一本书,道尽繁华与沧桑,个园便是其中的一篇散文,细品满读才能回味无穷。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感谢您游览个园,希望您再次光临!

扬州个园导游词14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

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另外个园中楼台厅馆巴各俱特色,园的正前方为“宜雨轩”,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园的后方为抱山楼,楼上下各有七楹,西联夏山,东接秋山,东边是通黄石假山的复道廊,楼下走廊南墙上嵌着刘凤浩撰《竹园记》刻石。

扬州个园导游词15

游客们:

如果说东园是何园的序幕,那么西园就是何国的主体。楼台的豪华,层次的深密,复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灵,在中国园林中也的确是独树一帜。西园以水地居中,空间开阔,四面设景,都以申楼为主体,并有石板曲桥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么意思呢?

“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顾名思义,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走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夏日招凉”之用。这种水心方亭,在扬州园林中称作“小方壶”,“方壶”即海中仙山。电影《红楼梦》、《毕昇》,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等影视剧都把它作为拍摄的场景。

西园楼台极富层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两层的七楹楼房,中间三间稍突,两侧两间稍敛,歇山顶式建筑四角昂翘,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们称之为“蝴蝶厅”。这里原为园主人接待宴请宾客之处,所以也称“宴厅”。这些厅堂一个个都装扮得极为富丽,厅内术壁上雕刻有历代名碑字画。

如苏东坡的竹,郑板桥的兰,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从这些书画作品美术工艺中,可以看出画家飞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畅的线条,都得到了极为细致的体现。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绿意盈野,花丛中矗立三门厅房,这就是桂花厅。厅前种有大量的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每当中秋佳节,桂子月中落,花香云外飘,此厅是赏桂的最佳处,因此称之为“桂花厅”。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峰高约14米,是全园的最高处,有险壁,悬崖,奇峰,幽岩,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戏闹,或如雄鹰高踞,底部还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联,碧水贯注其中,远远望去,显得幽深清冷。

此处构山极为适宜,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何园的边缘,仅一墙之隔就是园外,而游客们看着眼前高耸的假山边缘,定会产生“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觉,这就增加了景深,开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盘山曲道,直达山顶,又与山脚空谷相连通。园主人在工作之余,来此散步之际,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顶俯视全园美景,还可来到山谷品味纳凉,叙谈话旧。

第三篇:扬州个园导游词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1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2

各位游客:

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20xx年),两淮盐总黄玉鹤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

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3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个园的营造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即个园园主、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积聚起万贯家财,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入圆明园听戏。可以说,黄至筠与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一样同为“红顶商人”,都是钦赐正二品顶戴。园主人在位40余年,建造个园就花了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

为什么黄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个园”得名缘于园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个”字;中国汉字“竹”字一半亦为“个”。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

“竹”历来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不乏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这是黄金间碧玉,此竹色彩美丽,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为优良的观赏竹种。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4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我们眼前看见的这座小楼叫“丛书楼”,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5

各位游客: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6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黄至筠。

现在大家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中堂是《四时读书歌》,配以篆书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用竹林的露珠磨墨,专心圈点着唐诗,细品着梅花之清香,静心研读着《晋书》。竹露、梅花,让寒窗苦读多了份静逸与从容。用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来形容读书,有滋有味。

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至此我们也就清楚了黄家主厅汉学堂的陈设布置为什么尽显儒雅之风了。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7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关于扬州个园导游词8

各位游客:

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第四篇: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1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此园南为入口,中部有二池:东池以小桥划水域为二,池南桂花厅,面阔三间,单檐歇山,是园中主要建筑,池北有六角亭一处;西池较小,北岸砌有湖石假山,南岸为竹林。园北有长达十一间的二层园林建筑。

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沿花墙布置石笋,似春竹出土,又竹林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夏景在园的西北,湖面假山临池,涧谷幽邃,秀木紫荫,水声潺潺,清幽无比。秋景是黄石假山,拔地数仞,悬崖峭壁,洞中设置登道,盘旋而上,步异景变,引人入胜。山顶置亭,形成全园的最高景点。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犹如白雪皑皑未消,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而就在小庭院的西墙上又开一圆洞空窗,可以看到春山景处的翠竹、茶花,又如严冬已过,美好的春天已经来临。这种构思设想,使园林空间的变化极具新意。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扬州个园导游词2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全园占地30余亩,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

个园的营造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即个园园主、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黄至筠祖籍浙江杭州,他凭着卓著的经商才能,积聚起万贯家财,被嘉庆皇帝钦赐“盐运使司盐运使”,曾两次进京为皇帝祝寿,入圆明园听戏。可以说,黄至筠与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一样同为“红顶商人”,都是钦赐正二品顶戴。园主人在位40余年,建造个园就花了时间,耗银600万两,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赋税。

为什么黄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个园”得名缘于园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个”字;中国汉字“竹”字一半亦为“个”。清代大才子袁枚就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繁茂的竹林在月光的映照下,地上仿佛出现了成千的“个”字。这一奇思妙想,可以看成是“个园”名称的形象化图解。

“竹”历来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现有竹60余种,近2万竿,不乏稀有品种,如龟甲竹、方竹等。这是黄金间碧玉,此竹色彩美丽,竹秆金黄色,节间带有绿色条纹是黄金间碧玉;竹秆碧绿色,节间是黄色条纹者即碧玉间黄金,为优良的观赏竹种。这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扬州个园导游词3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 “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 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

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 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 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 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 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 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 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另外个园中楼台厅馆巴各俱特色,园的正前方为“宜雨轩”,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园的后方为抱山楼,楼上下各有七楹,西联夏山,东接秋山,东边是通黄石假山的复道廊,楼下走廊南墙上嵌着刘凤浩撰《竹园记》刻石。

扬州个园导游词4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春山宜游,原不在流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山上古柏,山下有池塘,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夏山宜看,远近高低都是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满园佳境尽收眼底。秋山宜登,游走腾挪于尺幅之间,如历千山万壑,尽得攀登险趣。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冬山宜居,不过,最好的当然是仨俩知己,聚在这座面山而筑的透风漏月厅里,围炉赏雪、夜话。

扬州个园导游词5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米,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1.2公顷,中部叠石区占8000平方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个”通常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

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

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龟甲竹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

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黄杆乌哺鸡竹

大家再看我身边这种竹子,乍一看,会不会以为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皮竹,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哺鸡竹

竹西佳处

大家抬头请看,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后来就借指扬州了。

银宾大道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样子,每到桂花盛开,满园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贵客的意思。

丛书楼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还有后花园,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我们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其实藏书楼的原主人不是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2楼,藏书百厨”。藏书楼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还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2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再告诉大家。

冠盖豪门盐商第

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路建筑:(禄

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大家抬头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禄”,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皆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

一两纹银一只蛋

黄至筠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营养。

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接下来我们看看主人家的餐厅。

楠木厅

这个餐厅厅梁柱取材为楠木,也称楠木厅。大家请看屏门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的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这样哦。屏门下面的条案上的摆设是徽派风格,西边是倒插镜,东边是花瓶,寓意平平静静。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大家再看这个圆桌,中间有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在外经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女眷吃饭只能用半张桌子,也体现了男足女卑的观念,等男主人回来才能拼桌子吃饭,大家再看,厅内设圆桌、圆凳,“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东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们先驻足来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鸳鸯墙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间的第十比四周高,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四个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这门口有2个大缸,也叫“门海”,它一能消防,二为了聚财。

汉学堂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西边倒插镜插屏和东边花瓶,但是中间多了一口西洋钟,谐音“终生平静”。

中路中进

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黄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辑佚”,相当于考古考证一类的事情,他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黄奭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奋博学留名,当属不易。

中路后进

穿下面再开看看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的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泰州,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西火巷

此巷南宽北窄,扬州人俗称“棺材巷”,升官发财的意思。又因为它男宽北窄,也寓意官运恒通,路越来越好走。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墙下端发砖拱着一道。若发生火灾取水灭火及时。旁边墙上砌成拱形,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

西路建筑(寿)清颂堂

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大家偶没有感觉,这里比前两路建筑要高得多。

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我们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寓意高高在上。这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黄至筠曾畜养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

西路中进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只筠的住宅,大家看着楼下是不是只有三间厢房呢,其实啊,它是有五间厢房的。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有绣房、儿童室等。

西路后进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大家闺秀通常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一般“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抛绣球”,平时只能去后花园游玩。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个园的精华部分---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四景

真正的个园由此开始,门上的个园二字是园主人在190多年前亲题的这里花坛内种的是刚竹,因为刚竹四季常青,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有春天的感觉,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为了突出春的意境。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春山百兽闹春图

过月洞门,这里利用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这些石头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就是什么。

夏山

走过春景,来到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宜雨轩的西北,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这就是夏山。

湖石山景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

荷塘蛙鸣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像不像一只青蛙呢。俗称“荷塘蛙鸣”。

鱼骨石

大家看湖中这竖着的石头,这可是个园的镇园之宝,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大家再看,着石头的形状,是不是很像汉字“月”,而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当为不过。

鹤亭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扬州人对鹤更有特殊的情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紫藤

鹤亭东有一紫藤,所以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这颗紫藤有200多年的历史。

抱山楼

这是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是他们家当时的宴会厅,楼上楼下各7间。大家请到这边,楼下有一块空地,这里是他们家戏班拍戏练戏的地方,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特别在这里修建了蝙蝠形状的池塘,靠水来传音。

秋山

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沿楼廊东行,越过架空的复道廊

拂云亭

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可以看到古运河的瘦西湖,现在城市涨高,已经看不见了。

秋山石屋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诀,就是中间那个洞。沿山道行至底层,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

住秋阁

石屋窗下,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曰“住秋阁”。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个园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冬山

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它分别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称雪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树

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风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漏窗望春

再看这墙上有2个大的孔洞,透过它,可以看到刚刚走过的美景。所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壶天自春、抱山楼

北边的抱山楼因着树木山石的掩映竟让人感觉有些缥缈,不过楼前的匾额上“壶天自春”四个大字还是清晰可见的。“

宜雨轩

走了一圈,我们又大地回春了,最后还有一处景点建筑,宜雨轩。他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今雨的雨还多了好几点,是说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这门口的石阶叫浮云阶,它有一个寓意,登上浮云阶便平步青云了,所以这个只能上不能下的哦,等会我们从旁边下去。四周是玻璃制的,所以人说“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生产玻璃,这些都是欧洲进口的,所以也有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说法,现在仅存的一块蓝色玻璃还是原物,是从法国进口的兰波。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黄至筠,不仅是一个精通盐业生财之道的大商人,还是一个富有才情,擅长丹青的风雅名士,抱山楼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挂在汉学堂内的花鸟题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笔。不过,黄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还是他的个园,花了6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真正是“盐商豪府第竹石雅乾坤”。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好书不厌百回读,个园妙处须细品!欢迎您再次游览个园!谢谢!

扬州个园导游词6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7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 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几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此园品位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扬州市政府正在准备将个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扬州个园导游词8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来看抱柱上的这幅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裕后”的意思是造福后辈。此副楹联说:传家没有别的方法不是耕种就是读书;造福后辈,最好的打算就是勤劳和俭朴。表达了主人对治家、传家的深切体会。“耕读传家”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以劝人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思想,是中国古代道德传统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走到天井中我们来看一下门上的图案是一只只梅花鹿,檐口瓦头滴水上也是梅花鹿图案,以鹿寓禄,指高官厚禄的意思,此路住宅点出了“禄”字主题。

天井是住宅中的采光通风口,黄家房屋高大,四面的房屋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狭窄而高深的空间。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所谓“四水”是指四面屋顶的排水,“归堂”是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此住宅格局是三间两厢,装修很规整。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天井里这两个大缸不是为了养金鱼,它们是消防用具,称为“门海”。门海即门前的“大海”,门前有了“大海”,砖木结构的房屋就不怕火灾了。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关于风水学的。古建筑非常讲究风水,水在风水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风水学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临水而居就有财运。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抬梁式,柏木架构、柏木轩梁,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其大陀梁宽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朴雄浑。地面的柱础(石磉)上圆下方,屋顶的矮脑(童柱)古朴简单,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多变,当为明代遗构。

扬州个园导游词9

【欢迎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xx,很高兴今天为各位导游讲解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主人生性爱竹,在园中修竹万竿,大家可记得园门两边的楹联“春夏秋冬山光意趣,风情雨露竹影多姿”。由此可见竹子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同时“个”字是“竹”字的一半,而且形状酷似竹叶,故取名个园。个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竹林】

进入个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各种各样的竹子。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1300多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约500多种。在我们扬州地区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

注释:1.黄至筠(1770年-1838年),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原籍浙江,因经营两淮盐业,而著籍扬州府甘泉县,清嘉道年间为八大盐商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珍贵的龟甲竹、佛肚竹、孝顺竹等。我们都知道竹子是四君子之一,所以竹子代表了君子,君子有谦虚、正直等特点,竹子都一一具备,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爱竹如命。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对竹子十分喜爱,而园主人黄至筠也和大多数爱竹之人一样,时常借以言志,抒发清高脱俗的精神追求。

【竹西佳处】

走过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我们在前面看到了题着“竹西佳处”的匾额。“竹西”是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就用“竹西佳处”来指扬州了。“竹西佳处”的过道两边栽植的是桂花树,这里种植的主要是花色偏白的银桂,不是因为主人是盐商,喜欢白花花的银子才种植白色的银桂,而是“银”和“迎”的读音差不多,表示“夹道桂花,迎接贵宾”的意思。所以这条道也被称为是迎宾大道。

【丛书楼】

走过迎宾大道,我们眼前的这个两层楼建筑就是黄至筠书房,叫丛书楼。这座丛书楼是由当时马氏兄弟所建,他们收藏了大量书籍,供文人赏读。这个楼有两层,有楼必然有楼梯,那这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呢?大家不妨进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紧,在这边我们留一个悬念,答案到后面自然会揭晓。

注释:1.竹西佳处:取词于姜夔的《扬州慢》。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3.马氏兄弟:马曰琯、马曰璐两兄弟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捐资开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设义渡,造救生船,造福一方百姓,其慷慨好义的名声远为传播,人称“扬州二马”。

【住宅】

往前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个园的南部住宅部分,它完全依照坐北朝南、三纵三进的传统形式建成。个园住宅的三路建筑各有吉祥主题,分别为“福”、“禄”、“寿”。

大家眼前的是一个两面青砖的夹墙过道,这个过道叫“火巷”,它是一个消防通道。我们的左手边是东部住宅,右手边是中路建筑,再向西还有一个西纵,每纵有三进,是三横三纵九宫格的住宅格局。东纵最北面的一间是伙房,在伙房的前面,是楠木厅,是主人一家团聚用餐的地方,因其梁柱取材楠木得名,厅内桌子是圆的,凳子也是圆的,寓意团团圆圆。楠木厅的南面是清美堂,清美即高洁,美好的意思,就是以清为美,做人要清清白白,做官要清正廉洁。这里原来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管家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东路建筑檐口瓦头上是篆字“禄”,滴水全部是“鹿”的图案。这条轴线的主题是“禄”,“禄”者,俸禄也,指古代官吏的俸给,俗话说“高官厚禄”,主人是希望它能保佑黄家世世代代官运亨通。

进入仪门,我们就来到住宅中纵了。这一纵的主题是“福”,檐口瓦头均是倒挂着的蝙蝠。我们现在参观的是汉学堂,由于黄至筠二儿子黄奭推崇汉学所以命名汉学堂。它的接待规格要高于“清美堂”,梁柱全部取材柏木,是扬州最大的柏木厅。中轴的中进是黄奭夫妇的起居所,中轴的后进是黄至筠四公子黄锡禧的起居场所,在黄家四兄弟中,他是最后一个离开个园的,可以说历经了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晚年寄居泰州。

现在我们又来到了一条火巷,火巷把两边的建筑隔开,一是为了阻止起火时火势漫延,另一点是古代等级制度比较森严,仆人进出,宾客至后花园都不能穿堂入室,只能从火巷走。这条火巷和刚才我们走过的那条有点不一样,这条巷子一头宽,一头窄,这么设置不仅从视觉上让人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同时这条巷子也被称为是棺材巷,棺材棺材升官发财的意思。

走过火巷,我们来到的是住宅的西路建筑,西纵的主题和前面两纵不一样。它的主题是“寿”。大家看屋檐滴水上是寿桃图案,西纵第一边是清颂堂,因主人晚年清誉有佳而得名。这间厅内没有梁柱,相当于现在的吊顶天花,是黄家祭祀的场所。西纵第二进,第三进是当年内眷生活的场所,内眷住的地方除了有楼房,柱子见方,还有女儿墙,是封建性很强的绣楼。

【四季假山】

看完住宅部分,最后就是个园成就最高的,最值得人称道的后花园的“四季假山”。

我们现在从火巷走出来,正对面是一个漏窗而不是一堵墙,我们从这里能看到半个漏窗,显得很富于变化,漏窗里的假山造型很独特,您仔细看看您就会发现这些造型很眼熟。没错了,您看,这是个狮子的造型。其实,这些造型除了趣味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告诉我们,园子里的假山是象形的,我们要从这些象形的寓意角度去读园。

未入园门,只见小小花台之上,数杆刚竹修直挺拔,石绿班驳的石笋插栽其中,园主人以粉墙为纸,竹石为绘,点画出一幅生动的“雨后春笋”图,让人充分地感受到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竹”。

春景是四季假山中占地最小、用石最少的一个,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稍纵即逝,它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此时的你一定对园门之上“个园”的横匾心存疑虑,“个”字是建国以后才有的简体字,而建于清代的个园怎么会有此字呢?要知道此“个”非彼“个”也。园主人虽然爱竹,并在北园建了竹园,但是他很自谦,认为自己只拥有了竹中一叶;而清代诗人袁牧的一句“月映竹成千个字”更破解了此“个”之谜,竹叶被月光影映在粉墙之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个”字,原来这是一块极为罕见的字画一体的匾额,一支竹叶一个园,微风飘拂,疏叶生姿,阳光下修笙弄影之态现于粉墙之上,再抬头观看园门横匾上的“个园”二字,不仅显示出园名与春意融合在竹石图中的微妙之机,同时也暗示了个园的园景特色在于竹,在于石。

如果说园门外是初春之景,那么跟着春天的脚步迈过园门你看见的则是仲春的繁荣。随着惊蛰的来临,万物又恢复了灵性,园主人在这里用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刻画出了一幅生动的十二生肖闹春图。那潜龙游蛇、勤劳的耕牛、英俊的白马、长啸山林的猛虎、聪明的小狗、可爱的绵羊、调皮的猴子、温顺的玉兔、报晓的雄鸡、无不惟妙惟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走过春天的路面,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的脚下出现了鹅卵石,中国园林用鹅卵石铺设路面代表了水波纹。其实,我们已来到了夏天,因为夏天高温多雨,地面自然一片水意了,水上还有朵朵莲花的图案,这里用多水和夏天开的荷花点题表示夏天。景的主题是:夏云翻腾,苍翠欲滴。夏景中种植的植物,都是枝叶厚重,冬天不落叶,能够营造夏天绿荫如盖的树种,有女贞,广玉兰等。这些植物为夏景立意打了一个铺垫,其实真正反映夏天的还是眼前的这座假山。主人独具匠心地运用太湖石这种外形不规则变化的线条,叠造成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天空翻卷堆叠的雷积云,所以,这座假山就叫做夏云。我们站在脚下的水波纹上,头顶蔽日浓荫,看到满眼的雷积云时,就会感到浓浓的夏意。当然,最精彩的是楼房前方一段,云头涌动,遮挡住楼的三分之一,一看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把盛夏雷雨来临之前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以在我们左手边,也就是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池岸以湖石为点,曲折凹凸,中睡莲点点,无论是淡淡的红,还是淡淡的紫都在以其最婀娜的身姿点缀着夏日的苍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池中那修长飘逸的湖石,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遮去下面的孔洞,极像汉字中的“丑”字,“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家可以在这边拍照留影。我们再仔细看一下这湖石,又颇像汉字中的“月”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点明了扬州是个“月亮城”。在那丑石之后有一石鱼,张口摆尾,生动逼真,和池中金鱼相映成趣,另有一番景象。

现在我们就一起登夏山,夏山从外面看是一朵云的形状,所以我们游夏景还有“平步青云”的意思。登上夏山,我们看到上面种着石榴、竹子、枇杷,还有一些灌木,尽管长着很多植物,减一种多一种没什么本质差异,但这个紫藤却是不能少的,所以想要平步青云,就要在山上对云进行一次改良,上面种了一株紫藤,云顶上有紫气,那叫紫气东来,是老子出函谷关的景象,这就是植物与建筑的一种契合关系。

夏云顶上置一鹤亭,传说为养鹤之地,寓以“鹤舞云霄,神仙福地”之意,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描写的正是仙鹤。松柏常青,仙鹤长寿,组合起来又寓意为“松鹤延年”。

个园的游览是按顺针按时序变化游览的,连接夏秋两景的建筑叫抱山楼,是一幢七开间的楼房,它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我们脚下的这条长廊被誉为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您可能有点疑惑,人们这么说是因为从长廊这头走到尽头是从夏天走到秋天,从夏到秋得三个月,可不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下面我们就看看眼前的这座秋山。

秋山又称为小黄山,造园者把黄山的景色在此做了高度的浓缩,当然,浓缩的都是精华。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说过:秋山气势有如徽之黄山,试想一下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能堆出黄山的气势,叠石水平是多么的高超。这位叠石高手是谁呢?相传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涛和尚。

既然是秋山,那么造园者又是如何来营造秋的意境呢?咱们一起从三个角度来欣赏一下。

第一从石材选用上来说,黄灿灿的稻谷是秋天丰收的象征,枯黄的落叶是秋风萧瑟的象征,所以黄色是秋天的色彩。造园者选用这种褐黄色的黄石就为假山抹上了的秋的色彩,给人以以秋的绚烂辉煌之感。

第二从植物的选择上来说,火红的枫叶是秋的象征,所以,造园者在秋山上种的最多的就是枫树。秋霜之后,枫叶尽红,那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您千万不要觉得遗憾,您看,那株红枫就是四季长红的,所以啊无论您哪个季节来看秋山您都会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觉。

第三从假山的高度上来说,扬州是平原地区,久居平原人们容易产生郁结之气,登高望远可以让人们放开眼界开阔胸襟。古代也有九九重阳登高望远的习俗。那么秋山究竟有多高呢?造园者又是如何来表现秋山高度的呢?画家作画,欲显山之高必云锁其腰,大家请看这亭中的匾额,上书拂云二字,似乎此处伸手就可以拂到天上云彩,可想而知秋山有多高了。在这儿大家不妨放松心情、触摸一下您身边白云,感受一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吧。

好,让我们回过神来,回顾一下,造园者是如何来体现秋的意境的。归纳起来说造园者就是通过黄石丹枫、登高拂云来营造了秋的意境。

与拂云亭相对的是咱们扬州建在假山上最大的建筑住秋阁,园主人为什么要在此修建这样一个建筑呢?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艰辛,后来到扬州经营盐业,经过多年奋斗,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人生的秋天对他来讲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有谁愿意这样的日子匆匆溜走呢,他建住秋阁就不足为奇了。住秋点出了秋的魅力,也是秋山的点睛之笔。

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留下的疑问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我们眼前的这条石径就是丛书楼的楼梯,曲折的石径不仅表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时主人把楼梯设置在书房的后面也是希望子孙后代在书房读书时不被打扰,可谓是用心良苦!

各位游客,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冬天。

园主人是如何做出了冬天的效果呢?首先,我们从色彩角度来看,冬景大幅采用的都是白色、灰色把冬天寂静萧瑟的格调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来看四周的墙面是灰白色的犹如一张宣纸把冬天的画面慢慢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冬景主要是用白色的宣石堆叠而成,宣石又称雪石,由于里面含有石英颗粒,所以在光线的照射下,含有石英的地方会闪现出白色的光芒,背光的地方泛白,给人的感觉像是刚刚下过一场雪。园主人将每一块宣石都打造成一只只小狮子,而小狮子们姿态各不一样,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跳着,有的躺着,可爱极了,这群可爱的小狮子们,打破了冬天单调、沉闷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了无限的生机。再请大家来看这地面,它用白帆石冰裂纹铺地,仿佛冬日里结上的一层薄薄的冰块,这也给我们呈现出了扬州冬天路面结冰路滑的情景.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植物的配置,首先咱们看这株植物,它把冬天花的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万物凋零,唯有它们不畏严寒,傲然怒放,正是有了它们,让这冬景在整个冬天都是暗香浮动。这就是梅花。再看这棵参天老榆树,扬州人也习惯称它“榆钱”树,“榆钱”谐音“余钱”,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说实在的,它一点都不漂亮,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子的婆娑,更谈不上干的俊美,然而在冬景里却成了神来之笔,因为冬日残雪中,它最能表现出老树昏鸦的萧条景象。

最为神奇、最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南墙上的这二十四个圆洞,这些圆洞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大家不妨来猜猜看。您说是借景用的,您说是透风用的,还有人说是看景的,其实这就是冬景的第三大特色了,请大家来看这堵墙,它设置在这片小角落里,高大的墙面与墙外的住宅之间是一条狭窄的巷子,风从巷子吹进来,受到两边高墙的阻挡,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穿堂风”,当风穿过这孔洞的时候,就会呼呼作响,恰似北风呼啸。哦~~原来这是为了制造音响效果用的,我们称它为“风音洞”。如此构景,让我们感觉到了,外面北风呼啸,山上是雪,脚下还有冰,它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听觉,视觉,来共同营造一个冬天的氛围。

与风音洞有紧紧相连的就是西墙上,这并列的两个大圆洞,各位游客请靠近一些,透过大圆洞咱们可以看到什么?对,可以看到春景,这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名句“我的冬天已经来了,我的春天还会远吗?”

【宜雨轩】

穿过这个宝瓶门,也祝福大家一年四季都平平安安。最后我们来看看个园最中心的这个建筑——宜雨轩。宜雨轩在花园里起了一个挡景的作用,如果没有宜雨轩,整个园子的景色就一览无余了,这样就少了游玩的兴致。坐在宜雨轩里面四周都是漏窗,景色透窗而来,尤其是江南多雨的时候。廊上抱柱楹联上联写有“朝宜调琴暮宜鼓瑟”这是指景色宜人,可抒发情怀,而琴瑟和鸣又指夫妻和谐、家庭和睦;下联“旧雨适至今雨初来”,雨是出自于杜甫的典故,下雨天是留客天,后人就把雨代指朋友,旧雨就是指老朋友,新雨指新朋友。所以老朋友依旧,新朋友更多,说明交往的广泛。可见主人特别讲究情谊,最关键的是“旧雨”二字,扬州人不称老而称旧,这是一种谦恭!轩内的对联是由林则徐撰句的“世无

注释: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讲得是隐士高人在世间不留痕迹,但有高山仙草名木为友的隐逸境界。匾额上宜雨轩三个字是著名书法家刘海粟所提。透过宜雨轩抱山楼前的壶天自春

又映入我们的眼帘。“壶天”是道教用语,取自刘凤诰的《个园记》,意为仙境,在这里主人自谦地把个园比作是一个小壶,但是从壶口望进去确是内有乾坤。

【欢送词】

扬州是一本书,道尽繁华与沧桑,个园便是其中的一篇散文,细品满读才能回味无穷。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感谢您游览个园,希望您再次光临!

扬州个园导游词10

汉学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40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地道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

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像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触,传神刻画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厅堂是一个家庭的脸面,堂名以汉学标榜,高古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彰显出古朴雄浑的台阁气象。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

太师壁两边是木刻落地罩阁,走进罩阁可见两个扇面拓片,一是工笔花鸟,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为黄至筠。

现在大家看到一个三间两厢的院落,是为中路中进。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中堂是《四时读书歌》,配以篆书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用竹林的露珠磨墨,专心圈点着唐诗,细品着梅花之清香,静心研读着《晋书》。竹露、梅花,让寒窗苦读多了份静逸与从容。用漫研竹露、细嚼梅花来形容读书,有滋有味。

黄奭是清代的辑佚大家,他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清史列传》说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爱读书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状态,完全不同于其他盐商子弟的崇尚奢华,不学无术。黄奭十余年足不出户,潜心钻研,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主要著作有《清颂堂丛书》、《汉学堂丛书》等等,共计数百卷。至此我们也就清楚了黄家主厅汉学堂的陈设布置为什么尽显儒雅之风了。

扬州个园导游词11

大家看到楼在眼前却找不到上楼的楼梯,我们一起进屋看看,那么楼梯到底在哪呢?先留个悬念给大家,游园快结束时我为大家揭示谜底。楼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颇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意味。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依照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住宅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九宫格布局”。

“民以食为天”我们首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黄家大灶为五眼灶,从大到小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借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户人家厨子下人为准备美味佳肴的繁忙场景。灶台边沿悬挂隔板,起到了隔离油污,颇有现代围裙的用途。大灶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小灶,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同样是五眼灶,用来煲汤再好不过了。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所到达的就是黄家的餐厅了,餐厅的横梁上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采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完全是主人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我们再来看看正前方条案上摆放的物件,东边是一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东瓶西镜,我们这里取其谐音“平平静静”的意思。中间这张圆桌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拼起来的,当时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扬州个园导游词12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而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在体现园林意境美方面更胜一筹。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走过竹径是一条由桂花树枝叶交错形成的林荫小径。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谐音“迎接贵宾”,因此又称“迎宾道”。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此时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每到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径都浮动着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

走到尽头,请大家看一下地面上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在图案中我们看到的有: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方天画戟三支——寓意:“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大家经过之时可以踩一踩、踏一踏,好运连连。

我们眼前看见的这座小楼叫“丛书楼”,楼分山下两层,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个园主人购得马宅,其后又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776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扬州个园导游词13

现在由我来介绍个园吧,它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

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湖石假山:在园中西北角,选用玲珑剔透的湖石叠成。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山上葱郁,秀媚婀娜,巧夺天工。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虬曲,凌云欲去。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黄石假山: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拔地而起,险峻摩空。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

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惟有中间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宣石假山: 在园内南部,宣石又称雪石,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背光则耀耀放白。

此地是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所以无论是近观或远看,都似覆盖着一层未消的残雪,隐隐散出逼人的寒光。个园假山,对祖国南方山水之秀、北方山水之雄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宗山水画家不同的气派和手法。有人说个园以四季假山,是以门景的竹石为春,以湖石山子为夏,以黄石山子为秋,以宣石山子为冬。园林专家认为,这并不是造园叠石时的原意,但游人用这种眼光去玩赏和遐想,也能产生无穷兴味。 它的四季景色各有不同:

春景

春景听罢万箫吟见,前面就是个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景

夏景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秋景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景

冬景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扬州个园导游词14

穿堂而过可至中路后进,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为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这是黄至筠五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从少时的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乡,其心路历程怕是旁人难以想像的。黄锡禧是清代词人,著有《栖云山馆词存》。正室内迎面悬山水中堂,楹联所写为:“云中辨江树;花里听鸣禽。”就是集黄锡禧的诗句而成,云中江树、花里鸣禽都很难细辩,极具朦胧美,一静一动也更见意境悠远。黄锡禧其文清丽婉约,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

火巷是房屋之间,为防止火灾蔓延而预留的狭长通道。这条火巷南宽北窄,俗称“船巷”。园主人是盐商,主要的生意都通过水路运输,在此主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能够一帆风顺。火巷由南至北渐行渐窄,强化了透视感,延伸了空间,更觉“庭院深深深几许”。

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寓意船行水上。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可见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西路住宅遗存主房前后三进,是黄家内眷集中生活的场所。前进为正式接待礼仪场所,中进与后进为二层楼宅。檐口瓦头滴水是寿桃图案,门窗阁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寓意“寿”。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廊墙上有两对磨砖大花窗,是典型的扬州风格。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此厅从建筑形式上称方厅,俗称“花厅”,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主人家里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请看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积善”、“读书”,可以说是立家的根本。这是中华传统,更是教化子孙后代的需要。

扬州个园导游词15

游客们:

如果说东园是何园的序幕,那么西园就是何国的主体。楼台的豪华,层次的深密,复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灵,在中国园林中也的确是独树一帜。西园以水地居中,空间开阔,四面设景,都以申楼为主体,并有石板曲桥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么意思呢?

“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顾名思义,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走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夏日招凉”之用。这种水心方亭,在扬州园林中称作“小方壶”,“方壶”即海中仙山。电影《红楼梦》、《毕昇》,电视连续剧《青青河边草》等影视剧都把它作为拍摄的场景。

西园楼台极富层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两层的七楹楼房,中间三间稍突,两侧两间稍敛,歇山顶式建筑四角昂翘,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们称之为“蝴蝶厅”。这里原为园主人接待宴请宾客之处,所以也称“宴厅”。这些厅堂一个个都装扮得极为富丽,厅内术壁上雕刻有历代名碑字画。

如苏东坡的竹,郑板桥的兰,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从这些书画作品美术工艺中,可以看出画家飞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畅的线条,都得到了极为细致的体现。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绿意盈野,花丛中矗立三门厅房,这就是桂花厅。厅前种有大量的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每当中秋佳节,桂子月中落,花香云外飘,此厅是赏桂的最佳处,因此称之为“桂花厅”。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峰高约14米,是全园的最高处,有险壁,悬崖,奇峰,幽岩,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戏闹,或如雄鹰高踞,底部还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联,碧水贯注其中,远远望去,显得幽深清冷。

此处构山极为适宜,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何园的边缘,仅一墙之隔就是园外,而游客们看着眼前高耸的假山边缘,定会产生“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觉,这就增加了景深,开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盘山曲道,直达山顶,又与山脚空谷相连通。园主人在工作之余,来此散步之际,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顶俯视全园美景,还可来到山谷品味纳凉,叙谈话旧。

第五篇:扬州个园导游词

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个园是这方面的代表。该园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于明寿芝园旧址重建。清时为马曰璐兄弟二人别墅,小玲珑山馆,二马是安徽祁门人,虽经营盐业,但雅好书画,尤其不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书百橱,积十余万卷,《清史列传.儒林传》谓其“藏书甲大江南北”。家中有丛书楼,觅句廊、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至今旧制尚存,故名仍袭。全祖望曾写《丛书楼记》,称:“百年以来海内聚书之有名者,昆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马氏昆弟所有,几过之。”可见其藏书之丰。可贵者马氏并非将典籍深藏秘阁,宁饱蠹虫,不轻易借人,而是编成《丛书楼目录》,方便文友查阅,使书尽其用。诗人卢雅雨,学者惠栋,藏书家赵昱都曾借抄马氏秘籍,而全祖望、厉鹗都曾长期寓此写成了学术专著。如惠栋所赞:“玲珑山馆群疆俦,邱索搜较苦未休。”

黄虽为巨商,但也喜爱文化,人称主人“**竹”,自号“个园”,以号作为园名。

该园据说出自石涛的手笔,他一生多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使之在个园设计中取材自然,却又敢破常格,因而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独特叠石艺术闻名遐迩。

未入园门,只见修石依门,筱竹劲挺,两旁花台上石笋如春笋破土,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微风乍起,枝叶摇曳,只见墙上“个”字形的花饰不断移动变换,“月映竹成千个字”(袁枚),你会不自觉地叹出“活了”!

过春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山,全是用太湖石叠成,秀石剔透,夭矫玲珑。步入曲桥,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远客;远处眺,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过曲桥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幽静,左登右攀,境界各殊。山涧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窗前阶下,雨打芭蕉玉立亭亭。人行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是眉须皆碧了。

秋山最富画意,山由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堆就,其石有的颜色赭黄,有的赤红如染,其势如刀劈斧削,险峻摩空,山隙间丹枫斜伸,曲干虬枝与嶙峋山势浑然天成;山顶翼然飞亭,登峰远眺,群峰低昂脚下,烟岚飘隐其中,虽是咫尺之图却有百千里之景的磅礴气势。

如果夏景是以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犷豪放的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一具北方山岭之雄,一兼南方山水之秀,峻美、秀美风格迥异,却又在咫尺之内巧以楼前立体长廊相连,浑然一体而不突兀,和谐统一极富画意诗情。

从黄石东峰步石而下,过“透风漏月”厅,是用宣石堆起的冬景。宣石中含有石英,迎光闪闪发亮,背光皑皑露白,无论近看远观,假山上似覆盖一层未消的残雪,散发着逼人的寒气。山畔池旁,冬梅点点,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霜高梅孕一身花”(袁枚),真是“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有人说景石四标准:“透、漏、险、瘦”,似乎已成定论。不!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已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你看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路随景转,景随路换,叠山之外,园中又因势散散落落布置一些厅馆楼台、石桥小院,配上联对匾额,更有鸟啭莺啼、蜂舞蝶恋,恰到好处,点到人心,构成美的和谐。

下载扬州个园导游词[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扬州个园导游词[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扬州个园导游词

    1、唐三彩是一种低温彩陶,因为主要有黄、绿、赭三色。 2、唐朝帝王陵大多以大山为陵,要的就是一种理想境界、一种恢弘气势,达到自然地形与人文精神的“天人合一”。 3、文房四......

    江苏扬州个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国......

    扬州个园的导游词

    中国的园林数不胜数,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它们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我们今天要一同欣赏的扬州个园。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扬州个......

    扬州个园导游词5篇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扬州个园导游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讲解词

    扬州个园导游词讲解词 个园讲解词 ☆概况 个园是扬州晚清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盐商的私家园林,而且是在盐商春风得意之时 建的,所以无论从用材、耗银和画意都是毫不吝惜的。......

    扬州个园的优秀导游词

    扬州个园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扬州个园的优秀导游词,欢迎大家浏览。扬州个园的优秀导游词【1】各位......

    关于扬州个园的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扬州个园的导游词,希......

    扬州个园导游词3篇(5篇范文)

    扬州个园导游词3篇 "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下面是扬州个园导游词,仅供参考。扬州个园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