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检实习自我鉴定
临检实习自我鉴定4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总结,自我鉴定可以提升对发现问题的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自我鉴定了吧。自我鉴定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临检实习自我鉴定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临检实习自我鉴定4篇1炎热的六月末,我们终于开始了盼望已久的实践。想着终于有机会走进检验科,可以从实践中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心中便充满了期待。由于初次接触检验科的工作,我们又是第一批开始实践的同学,心中难免很既兴奋又紧张。老师介绍的每一个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我们都会牢记在心。短短十天亲眼目睹了三个科室——生化,免疫,临检的忙碌,发现了原来工作和学习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首先是生化,这里的工作基本都是流水线,在这里,不仅要对专业知识充分掌握,还要对检验仪器具有一定的知晓,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仪器就会出故障,这个时候还需要懂得如何修理机器。在这里需要人工操作的就不得不说回血了。这是为了方便病人或者医生对报告有所疑问时,来重新检验时使用的。不仅是为了对病人负责,也是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一个责任。
第二个科室就是免疫,与生化不同的是,免疫需要的是大量的手工操作。由于很多是微量试验,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老师也不敢轻易让我们来操作。很多时候就是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老师的旁边听一些实验的讲解。有了这种直观的学习方法,使我们在课堂上苍白的理论和单纯的图文变得具体、形象起来。
第三个科室便是临检了,其实也是分为血液和体液的。在血液临检,看着自动做分析的流式细胞仪,再回想老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在体液临检,老师经常会让我们来看看样本。在临检呆的这几天,又对刚刚结束的临床检验基础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到了更多的样本,而这些来自不同人的、或阳性或阴性的样本才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
都说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在这里实践时,也有幸在咨询台站过。与患者打交道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多说一个您好,或许就会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少了一份猜疑,多了一份信任。
曾经有人说,检验科的工作三个月就可以轻松上手,很简单。然而,真正来到这里体验过之后,就会发现检验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简单。就好像病人手中一张张的报告,看似简单,其实这是经过一位位老师的质控、实验、检测、审查、复核,这一步步谨慎操作得出的,每一步都马虎不得。虽然在外人看来检验人员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当意外或者特殊症状出现时,才能发现日复一日的积累是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检验人员不仅仅要求对专业知识牢记在心,也更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
此次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可是却使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检验科工作的情况,认识了很多老师。对于这个专业和自己的未来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将来的目标。总之,这次实践收获颇丰。真的非常感谢学校和医院的老师们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充分的认识。
临检实习自我鉴定4篇2就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本人于某年某月被医院正式接纳为检验科实习生。在这一年实习中,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准确自我定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实习情况汇报如下:短短的几个月,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检验科主任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各专业知识,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鉴定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检验科的一员,既是医生的眼睛,也是医生的助手,把握自身职责,这是我任职以来的又一准则。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收集到老师的意见,学习到外地的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给医生当好参谋。到目前为止,己基本能满足医院各类病人检测参数要求;为保证各类病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检验、检测的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出据的检验报告基本能达到准确。在检验业务上能坚决贯彻医疗安全第一的理念,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更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来争取病人的信任。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日常的临床检验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忙,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很多手工加样工作,我以前就没做过,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领导安排,积极支持科主任工作,我不怕麻烦,虚心向老师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手工加样工作,明确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空缺,我每天不断的要求自己要把这些知识补上,这不管对自己还是在以后面试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工作。
四、在工作中也收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正,我都一一进行了整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过去自己实习的几个月中,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自己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自己各项素质尚须进一步提高,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比如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我衷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能及时地给予批评和指正,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使思想觉悟和工作业绩再上一个新水平,为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临检实习自我鉴定4篇3自20xx年5月参加实习以来,一转眼,我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检验科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自己在实习阶段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心里面百感交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第一次被人唤作医生时的欣喜,第一次学会操作仪器以及独立进行各种检验工作时的快乐,还有实习医院领导老师们无私的关心及教导仍历历在目,至今仍让我为之感动。现在,我即将要离开这个第一次工作的地方,心里有许许多多的不舍,但是,离开是为了能够在更多的地方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我相信这第一次的实习经历会让我铭记一生。
在实习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独立中作做准备。在实习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所以,我想实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毕业证,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走出大学这个象牙塔步入社会,必然会有很大的.落差,特别是医学这一相对而言特殊的行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因此,能够以以这一年的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必然更好。
记得刚刚去实习的时候,只能傻傻地站在那里看着老师忙来忙去,连个忙都帮不上,不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渐渐学会使用各种仪器,熟悉整个操作流程,后来就基本上就自己开始找事情干,遇到不懂的再向老师请教,一天天就这么过来,我们也在一天天的工作中慢慢积累知识。在采血室、生化室、临检室、输血科、免疫室、微生物室6个科室的轮转实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和蔼和严厉的老师,在他们的谆谆教导下我不断进步,可以说这次实习把原来课本上的很多知识都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质控管理、SOP文件制作、抽血质量、血涂片制备及染色、微生物培养及鉴定、ELISA加样、各种全自动仪器的操作等等。在帮助老师做实验的同时,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知识点,在学习到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原来学过的内容,还有的老师会抽空给我们讲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让我们对各种仪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各个科室的了解之后我们进一步的强化、熟练各个科室所学习的技能,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东西,在通过自己查资料和咨询老师都迎刃而解。
检验是一门需要十分的认真和仔细的专业,尽管在未进入医院之前也有所了解,但是真正进入科室后,感触又更深了。相对于医院其它科室而言,检验科不是一个大科室,但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检验科工作人员就像是临床医生的眼睛,责任重大,我们所得到的每一个结果都与病人能否得到及时的治疗息息相关。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谨记着认真、仔细四字,对于每一个经手的标本都做到了按照规定流程细致处理,不出差错。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为将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奠定基础,更是对病人的负责。因为有了这一年的检验科实习经验,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了认真仔细对于检验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获益匪浅,实习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无法用言语简单准确和清晰的地概括我此刻的感受,有感激,也有不舍,感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领导以及检验科的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教导,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将来的工作岗位!
临检实习自我鉴定4篇4这是我迈出社会的第一步实习期即将要结束了,时间过得真快,实习是我将理论转为能力,迈向临床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并将我终生受用,我下面对本次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自我鉴定。
8月份我到了贺州市人民医院实习,按医院和学校的要求,我分别到了外(脑、普、骨)科、内(神经、心血管、消化)科、辅助(心电图、x线)科室……等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向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等,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临床实习期间,我积极向临床医生学习,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化验单等所有医疗文件的书写,还掌握了清创缝合,无菌术等操作方法,我对内科,外科。内科等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努力,重点掌握了疾病的诊治和治疗,对一些常见玻多发病的特点,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等更为重视,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但从中也知道了还有许多疾病我们人类上无法克服的,对他还不了解,所以我更加知道自己肩责任,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努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严格律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及擅离工作岗位。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所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紧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
医学5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己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其他行业更加沉重,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牢记着医学生的誓词: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好医生!
第二篇:临检体液实习报告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
实习科室:重医附一院检验科体液组实习时间:专
业:年
级:学
号:姓
名:
实习报 告
2011.8.1~2011.8.28
医学检验本科
2007级
2007221349
潘俊希
体液组实习报告
前言
临床体液工作虽然原理简单,检验项目相对来说也比较少,但检验标本量大、手工操作项目多、标本种类多,要求基本操作规范,全程质量控制意识到位,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任何一个医务工作者,不能因为三大常规的平凡多见而忽视了其重要意义,而作为检验医师更应该有意识将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更好为患者治疗服务。体液组的实习看似枯燥无聊,其实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每个岗位、每个检测项目、每个数据都有值得我们深刻挖掘的意义,认真学习体液组相关知识、操作规范,认真体会其中奥秘,将有助于我们在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检验医师
一、实习时间 2011.8.1~2011.8.28
二、实习科室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检验科体液组
三、实习目的要求
1、掌握大便常规、隐血试验,尿干化学定性试验,尿沉渣检查;
2、掌握,胸腹水、脑脊液常规检查,各种穿刺液常规、3、掌握血沉检查;
4、掌握体液组各种标本的收集及处理
5、检测仪器(血沉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的使用、检测试剂的评价、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要求、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参考值范围、警告值、校准程序、质控程序、6、熟悉常用仪器的保养与简单故障的排除
7、学习恰当的与人沟通,与老师、同学、患者沟通合作的能力,四 实习内容 1.尿干化学试验 原理:
多联试剂带是将多种项目的试剂块集成在一个试剂带,使用多联试剂带,浸入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多个项目。将浸有尿液的试剂带放在仪器比色槽内,试带上已产生的化学反应的各种试剂垫被光源照射,其反射光被球面积分仪接收,球面积分仪的光电管被反射的双波长光照射。测定每种试剂带块反射光的光量值与空白块的反射光量值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机求出反射率,换算成浓度值,便可由分析仪打印出半定量的数值。临床意义:
(1)比重、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一般会涉及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这些项目中的一项或多项结果出现阳性,特别是蛋白质和红细胞同时出现阳性时,常见于一些与肾脏疾病有关的病理改变。如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各种病因造成的肾损伤、泌尿系肿瘤、结核,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自身免疫病、溶血疾病、高热、中毒等有关;
(2)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主要涉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当白细胞或红细胞出现阳性结果,或者亚硝酸出现阳性时,一般与泌尿系统感染及邻近器官疾病有关。比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尿道炎、盆腔炎、创伤等;
(3)比重、葡萄糖、酮体:这三项结果出现阳性,可能与内泌系统疾病有关,如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腹泻、脑血管意外等;
(4)胆红素、尿胆原:一项或两项结果出现阳性,一般表示肝胆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胆石症、胆管癌等。另外还可用于黄疸型疾病的鉴别断: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和尿胆原都为阳性;而溶血黄疸只有尿胆原为阳性;阻塞性黄疸只有尿胆红素呈性;
(5)PH、比重、维生素:这三个项目不能单独用于诊断但是可作为许多疾病的过筛试验,临床诊断价值不大。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对干化学试验进行监测。当出现阳性结果时,有可能干扰尿蛋白、葡萄糖、红细胞和白细胞测定的敏感性。检验人员在签发检验结果时,应注这些指标,是不是对测定的标本产生了干扰;如有干扰, 要想办法排除,并进行复查。注意事项:
干化学尿液分析技术操作简便,检测项目多,诊断过筛面大,仪器价廉等诸多优点,很快在临床推广应用,但这类仪器检测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务必严格控制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2.尿沉渣检查 检验项目:
尿沉渣就是尿液中的有形状成分。是原尿经过离心后,形成的沉渣。是尿液有形成分质和量的组合。包括细胞、管形、结晶、细菌、精子等各种有形成分。临床意义:
1.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摄入别瞟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2.白细胞大于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红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证明肾性出血。出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的出现进一步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人晚期。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如摄入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抱菌素等药物,尿液中可出现管型。
5.结晶生理性结晶常见的有草酸钙、尿酸、磷酸铵镁结晶。病理性结晶主要有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造影剂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阿司匹林结晶、磺基水杨酸结晶等。注意事项:
患者采尿后应该迅速地进行镜检,否则放置时间过长长,如果是低张尿可出现溶血;如果是高张尿有可能现脱水而使红细胞形状发生变化;如果是碱性尿可使血细胞成分和管型崩坏,影响检验的准确性。3.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 项目:
颜色、性状、寄生虫、虫卵、隐血(OBT)等 临床意义:
1上消化道有出血:OB呈阳性
2消化性溃疡:阳性率40%-70%,呈间断性阳性,治疗粪便外观正常时,OB仍可持续5-7天阳性,此后若出血停止OB可转阴;只要消化道出血大于5ml,即可出现阳性,但不作为诊断的直接依据;若OB呈强阳性提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
3消化道癌症:阳性率95%,呈持续阳性,可OB可作为消化道癌筛选指标、4流行性出血热:阳性率84%,OB为重要佐证
5药物导致胃粘膜损伤(阿司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等)肠结核、溃疡性结膜炎、结肠息肉、钩虫病等,OB显示阳性。注意事项:
进食动物血、肉类及进食大量蔬菜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因此在进行化学法OBT前要求素食3天,免疫法隐血试验特异性高,不受动物血红蛋白干扰,因而不需控制饮食。
4.脑脊液常规检查 项目:
一般性状的检查、潘氏试验、细胞总数计数、白细胞计数与分类、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等。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4)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5)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6)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7)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8)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注意事项:
(1)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验,一般不能超过1h。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检查,久置可致细胞破坏,影响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葡萄糖分解使含量降低;病原菌破坏或溶解。(2)细胞计数管应避免标本凝固,遇高蛋白标本时,可用EDTA盐抗凝。5.白带常规 原理: 通过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阴道微生物检查等5项检查,来判断女性是否白带异常,是一项有关女性生理卫生的身体检查。
临床意义:
(1)脓性白带:白带色黄或黄绿,如脓样,有臭味。一般由感染造成,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
(2)无色透明粘液性白带:外观与排卵期的正常白带相似,量多,常见于应用雌激素类药物后。
(3)血性白带:白带如染血,应警惕宫颈癌、宫体癌等恶性肿瘤。宫颈息肉、重度慢性宫颈炎、宫内节育器、老年性阴道炎、粘膜下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也会有此症状。
(4)豆腐渣样白带:是霉菌性阴道炎的特征。
(5)黄水样白带:多由于病变组织坏死所致,常见于子宫颈癌、粘膜下子宫肌瘤、输卵管癌等。
(6)脓血样白带:为阿米巴性阴道炎的特征。注意事项:
阴道标本采集前24小时,禁止性交,盆浴、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局部用药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一般在阴道深部或阴道穹后部、宫颈管口等处取材,制备成生理盐水涂片或染色。
6、血沉 原理: 临床意义:
(1)观察结核病和风湿热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在诊断上亦作为参考。(2)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胃癌和胃溃疡,盆腔癌性包块和无并发症的卵巢囊肿等的鉴别。都是前者血沉明显增快,后者正常或略有增高。(3)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加快非常显著,血沉可作为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4)血沉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手术将肿瘤切除,或化疗、放疗治疗有效时,血沉可减慢;肿瘤复发或出现转移时,血沉还可再加快。良性肿瘤一般血沉不加快或出现减慢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协助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5)血沉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风湿病、结核病血沉加快的程度常与病情轻重有关。活动期血沉加快;病情好转时血沉速度减缓;非活动期血沉可以恢复到参考范围。因此,测定血沉可大致推测疾病的发展及观察治疗效果。注意事项:
应排除主动性瘦身、减肥的原因,建议您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化,适当增加体育活动,减少用盐,减少喝酒,多做有氧运动,仔细观察发生的症状,去医院随访。
五、实习中的问题和不足 1.理论知识不扎实
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很多基础理论知识不是很牢固,很多东西只知道一点儿梗概了,具体的实验原理,临床意义似懂非懂。理论知识的不扎实导致在实习中收获比较表浅,只是学到了该怎么做,而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那样做还有待进一步深思 2.形态学不够重视
在实习中,很迫切的想学习仪器的操作、维护,质控,却忽略了体液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镜下形态,而这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实习都不重视,那以后就更难在这方面能有所作为
六、实习感想
在实习中真正体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意义,本以体液组的工作很简单,但真正要把工作做好,还是需要踏实严谨的态度和长期的经验积累。虽然在检验科的工作都是在重复,没有什么新鲜感,但其中的奥妙是我这4周是时间远远不能触及的,这就催生了我不断想要更加深入了解它的信念。
通过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什么也不懂的学生,渐渐适应了医院的工作。这里的每个老师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都很耐心的解答自己的问题,我犯错了会宽容而详细的指导,还会安慰说她们当初实习的也会犯错误,让我不要有阴影。在此真诚的向体液组每一位老师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在实习期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祝福体液组每一位老师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07级医学检验本科
潘俊希
2011-9-5
第三篇:临检知识补充20140121
1、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设置及技术验收(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517 更新时间:2009-8-10转载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设置及技术验收(上)
李金明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00730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设置完成并建立了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后,实验室就要申请验收,为使技术验收规范有效地进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拟定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验收表”,内容包括:(1)实验室设置和设备;(2)设施和环境;(3)人员;(4)设备管理;(5)检测方法;(6)标本管理;
(7)记录;(8)报告;(9)质量控制和(10)抱怨等十章共三十八条。其依据是《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卫医发[2002]10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卫检字[2002]8号)(以下简称《工作规范》),下面对其作一简要解释。
一. 实验室设置和设备
本章共七条。要求实验室必须按照《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化分区,并且各区要有明确的标记,以及配备有开展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所必须有的仪器设备,满足《管理办法》和《工作规范》的要求。本章将每个区所应具备的基本仪器设备按随《管理办法》下发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设置标准》完全列出,在验收时,对实验室进行逐条查对。
如何设置一个合格的实验室是每一个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因为一个实验室一旦经过设置装修,如不符合要求,则会出现很大的麻烦,甚至不得不拆了重来。那么怎样才能设置一个合格的实验室呢?简单地说,就是十六个字,“各区独立、注意风向、因地制宜、方便工作”。同时要注意临床标本的接收问题。
对于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分区及其设备配置,在卫生部颁发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卫医发[2002]10号)中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出的配套文件《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卫检字[2002]8号)又对各区的功能及注意事项作了阐述。但具体到某一个实验室,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实验室,则仍常使实验室感到没底,因此,本处拟对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设置和工作流程的一般原则再作一些具体的阐述,并尽可能举出一些实例加以说明。
首先是临床标本的接收问题。对于诸如血清(浆)、分泌物等临床标本,一个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究竟应在何处对其进行接收、分离血清、编号乃至保
存较为合适?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经常有同道提出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临床标本送到实验室以后我们所要做的是什么?一般来说,当临床标本(如血液)送到实验室后,按照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质量保证对标本收集、运送和保存的要求,对标本接收编号后,即应尽快对其分离血清(浆)后保存待测,并且根据对临床标本较长期保存的要求,最好是在分离血清(浆)时,分出两管来,一管用于测定,一管长期保存备查。因此,最好是在四个独立测定区域之外的地方或区域内接收临床标本,有一台分离血清(浆)用离心机、一个超净台、一台冰箱、标本接收编号记录本、加样器及相应一次性经高压处理的消耗品(如吸头)即可。
通常,绝大部分实验室将临床标本的接收处放在标本制备区,而一个医院临床标本运送至实验室往往不会在同一个时间,标本来了就应该编号,并尽快分离血清(浆)或相应处理,这样就会因为临床标本的接收而使实验室工作人员频繁出入标本制备区,从而增加实验室污染的机会。而且由于条件所限,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设置为一个区套一个区的模式,要进入标本制备区就必须先进入试剂准备区,最后还只能经扩增区从产物分析区出实验室。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将临床标本的接收处放在四个区之外的地方,可以与其它临床标本的接收、编号和保存处放在一起,关键是在分离处理标本时要注意防污染,所用器具符合要求并在超净台或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所接收的用于基因扩增检验的标本,应收集在原始密闭的一次性无菌容器中,不能接收从其它检测(如生化、免疫检验等)分出来的标本,以避免发生标本间污染的可能性。接收临床标本时,操作者应穿工作服及带手套,每份标本应放在适当的架子中,防止泄漏,并给出一个唯一编号。标本的保存按要求进行,冰冻通常在-20~-70℃条件下,避免反复冻融。在核酸提取时,由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人员将标本带入至标本制备区。
关于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设置的一般要求及工作流程。前面说到,要设置一个合格的实验室,就是要做到十六个字,“各区独立、注意风向、因地制宜、方便工作”。
各区独立,其含义就是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四个区即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应该是完全分开的各自独立的区域。而有的实验室在设置时,往往只是考虑实验室在形式上的分区,如实验室各区的分隔不完全,有相通之处;或一个区套一个区的实验室各区间无缓冲间或此类实验室有缓冲间却在装修时,采用家庭装修模式,即上吊推拉门或平开门,门的下面留有门缝;或实验室中央空调相通;或试剂物品传递窗密封不严等。
注意风向。由于基因扩增检验对原始靶核酸有一个指数扩增过程,因此,每次检测后,阳性标本均有大量的扩增产物存在,这种扩增产物如贮存于开放式容器,或在检测中的吸取,就会因为“产物气溶胶”的形成而扩散,极易对以后新的扩增反应产生“污染”。为防止这种污染的发生,就需要对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在进行严格分区的同时,更要注意空气流向。关于这一点实验室通常会有什么样的误解呢?曾有同道说,准备将自己的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装修成超净的实验室。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基因扩增检验中的产物只是病原体如细菌或病毒核酸中的极小部分,通常也就一二百个核苷酸,这样小的分子可以说几
乎是无孔不入,通常的超净对其来说是没有用的。因此,最关键是要注意空气流向,防止扩增产物顺空气气流进入上游区域。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空气流向,通常可以通过实验室的相对正压或负压来达到目的。
为更清楚的说明注意空气流向的重要性,笔者在此提出,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及使用基因扩增检验技术的科学研究中,要有“无基因”概念。众所周知,细菌、病毒是很微小的生物颗粒,看不见摸不着。当我们在进行细菌培养时,如果没有无菌概念,不严格按照细菌培养的无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就会造成杂菌污染,致使培养失败或受到干扰。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中,“无基因”概念也就是要有防止以前扩增的“基因”对现有实验污染的概念。因为细菌、病毒虽小,基因更小。PCR扩增的只是细菌病毒核酸的一小部分。大到几百个碱基对,小到数十个。这么小的分子,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很容易因为空气、人员物品的流动、操作的不规范而造成实验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
因地制宜。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不可能是千遍一律的,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验室各区既可是相互邻近,也可以分散在同楼层的不同处,甚至不同的楼层。新建实验室可以做得尽可能合理和规范,旧的实验室则只要符合标准即可,不必强求理想状态。如图1所示的实验室的设置都是符合要求的。
图1 符合要求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设置
方便工作。一是如标本制备区和扩增区等中间区域无法重复进入,要进入此类中间区域,就必须经各区域一圈;二是不便于工作服和工作鞋的换穿,试想当工作人员要进入一个区域时,属于正在工作区域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如何脱换,于是不得不准备多套工作服和工作鞋。
经常有同道问,什么样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是最标准的?这通常很难界定,图1-2所给出的实验室设置图应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设置模式。其有一个专用走廊,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很规范地排列在一起,前三个区各有一个缓冲间,可供换工作服和工作鞋使用,顶上可装一紫外灯。内实验区域设为正压或常压状态,缓冲间内设为负压状态(可上设一抽风装置),使这三个区的空气流向为由实验区域内向外,以防止产物分析区内扩增产物的进入。缓冲间内通向内实验室和走廊的门可安装一种磁性连锁装置,当一个门打开时,另一门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否则即打不开,防止出现两个门同时打开的情况。产物分析区可不设缓冲间(也可设),但应设为负压状态(装一个排风扇即可),使空气流向由外向内,以防止扩增产物的随空气流出。产物分析区也可设在远离上述三个区域的地方。每一区域都须有明确的标记,工作按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至产物分析区单一流向进行,各区的仪器设备包括工作服、鞋、实验记录本和笔等都必须专用,不得混淆。此外,上述四个工作区域内还应有固定于房顶的紫外灯,以便于工作后区域内的空气照射。
上述理想状况下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设置,在目前情况下,绝大部分临床实验室很难做到,本处也不做硬性要求,但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必须做到:
(1)四个区域必须是相互独立的;(2)各区的仪器设备及各种物品必须是专用的;(3)各区完全独立,缓冲间可有可无。如为一个区套一个区的模式,区间不能直通,应有缓冲间,供换工作服及鞋子用,并保证两个区域间始终处于完全的分隔状态;(4)产物分析区应安装排风扇或其它抽风装置。
1.试剂准备区
关于试剂准备区也有同道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使用所有试剂都已准备好备用的商品试剂盒时还需要试剂准备区吗?回答是当然不需要。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商品试剂盒都是如此,有些尚需要实验室配备一些简单的试剂,如75%乙醇、DEPC处理水等。另外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从事或帮助其它科室从事一些与基因扩增有关的研究工作,因而试剂准备区仍有必要设置,只不过是在空间上可以经济合理的考虑。
试剂准备区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加样器、天平和离心机等,除了要专用外,还应有定期校准。制备扩增反应混合溶液用的化学试剂应使用分子生物学级的,试剂制备好以后应有质检,质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有污染,即是否有假阳性存在;二是使用弱阳性质控物检测试剂的扩增检测效果。总而言之,实验室应建立一套适合于自身的试剂质检标准操作程序(SOP)。
2.标本制备区
对于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来说,标本制备区往往是首先进入的工作区域。该区域应限定只有本区的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同样,仪器设备、工作服及各种物品都必须专用。
进行核酸提取时,将标本从指定的标本接收及保存处拿至标本制备区,并进行有关记录。标本的制备最好是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可防止标本气溶胶的扩散。在标本制备的全过程中都应戴一次性手套,并经常更换,主要是因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手套的污染很容易导致标本间的交叉污染。当处理可能具有传染危险性的标本时,最好是戴两副手套,当手套与标本有接触时即可弃掉外层手套。实验时所使用的加样器吸头必须带滤塞,并且要注意的是,滤塞不能是后插入的,而应是结合在吸头内壁上的巯水性膜滤塞,这样才能有效和可靠地防止气溶胶对加样器的污染。
在标本制备过程中,通常会有温育步骤。温育既可在加热模块也可在水浴中进行。当使用加热模块时,如在模块孔中填入二氧化硅细砂,然后将标本管置于细砂中温育,这样就可得到较为一致的温育温度。而当使用水浴时,则应使用可漂浮在水面上的试管架(如有孔海绵等)。加热模块和水浴每次使用时,都应该对所设置的温度使用已经校准的温度计进行校准。经高温温育后的标本应
冷至室温后再离心,使得由于加热回流的标本液体能离心至离心管底部。标本制备区内的生物安全柜、超净台、加样器、离心机及其它设备都应使用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然后用蒸馏水或70%乙醇洗涤去除残留的次氯酸钠,因为次氯酸钠对金属表面有氧化作用。
3.扩增区
扩增反应体系的配制和已提取核酸的加入可在标本制备区也可在本区内进行,关键是要防止产物的污染。如果空间允许的话,也可在一个独立的区域内进行。整个过程可在一密闭的带有紫外灯的防污染罩内操作,核酸模板样本加入时应使用带滤塞吸头,在打开及盖装有核酸模板样本的离心管盖时,要注意防止样本对手套指尖的污染。加样时,先加提取的核酸模板样本,每加完一个即盖好盖子,然后加阳性质控核酸模板,再就是标本制备阴性质控和仅含按样本一样稀释的主反应混合液的扩增阴性质控,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可能地测出以前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
扩增区的主要仪器就是核酸扩增热循环仪。热循环仪的电源应专用,并配备一个不间断稳压电源,以防止由于电压的波动对扩增测定的影响。此外,还应定期对热循环仪孔内的温度进行校准。每次扩增后,应使用可移动紫外灯对扩增热循环仪进行照射。对扩增孔内的消毒清洁,可首先用10%次氯酸钠浸泡的棉签逐孔消毒,再用蒸馏水或70%乙醇浸泡的棉签清洁。
4.产物分析区
产物分析区是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的最后一个工作区域,也是唯一能打开扩增后反应管的地方。由于本工作区应设置为负压状态,空气流向为由外向内,以防止扩增产物气溶胶流出,故本区可无缓冲间。
扩增产物的分析方法在目前国内已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的试剂盒中现有两种方式,一是使用聚苯乙烯微孔板条作为杂交固相的微孔板上杂交;二是使用硝酸纤维素膜作为杂交固相的膜上杂交。使用微孔板上杂交模式,测定中严禁将孔内反应液或洗液倒入实验室水池内,而必须采取手工吸加或用洗板机洗板。如使用膜上杂交,同样不能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池内,而应集中倒至1mol/L HCl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以上后至远离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处弃掉。本区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可能有酶标仪、洗板机、加样器和水浴箱等,酶标仪应定期校准,洗板机每次使用完都应进行清洗,其它如加样器和水浴箱可按有关方法进行校准。
本章的重点是实验室的规范化分区,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可参考上述中的有关论述。1.2中要求各区要有明确的标记,也就是说,在各区的门上要有一个明确指明该区是哪个区的标志,如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或产物分析区等,在各区或专用走廊的地面上最好有一个指示工作流向的箭头。1.3中要求实验室的设置要能防止扩增后区产物对扩增前区的污染,则主要是看实验室是
否有相应的措施和设施来保证空气的流向,如在扩增区和(或)产物分析区安装排风扇以保证这些区域内的相对负压;使用中央空调时各区是否有独立的进风和出风通道;以及各区间是否有完全的封闭性。1.4至1.7则各区所应有的最基本的仪器设备列出,看实验室是否具备,并要求实验室对各区的仪器设备及各种物品贴上专门的识别标识,如不同区的物品使用不同颜色如白色、绿色、黄色或者红色的标签进行标记,从而保证各区物品的专用性。本章所检查的内容属于实验室的硬件部分。要强调一点的是,进行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的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或抽风橱。
曾有同道问,在表的1.1中“⋯如使用全自动扩增检测仪,区域可适当合并”不是很明确,应说明究竟合并为几个区?由于测定技术总是在发展之中,区域的合并应根据仪器的特点而定,就目前而言,全自动扩增检测仪主要有实时荧光定量PCR仪、Cobas Amplicor等,根据这些仪器的特点,可以将扩增区和产物检测区合并为一个区,因此有三个区即可。还有同道问,如果不在扩增区内加样,或能保证所使用的扩增检验方法(如荧光定量PCR)不需在“扩增区”内加样,是否扩增区内列出的微量加样器可以不要?如果是这样的话,当然不必要。还有就是,是否一定要“可移动紫外灯”?配备“可移动紫外灯”主要是为了方便实验台面的紫外照射,因为紫外照射只有在60~90cm距离内有效,固定天花板上的紫外灯只能作为实验室空气的照射去污染。当然如果能在每一个实验台面上方60~90cm距离内安装一个紫外灯,也可不用“可移动紫外灯”,但这样的话,既不经济,也较难做到。
第四篇:临检题库
血液检验概述
1.全血的比密是
A A.1.050-1.060
B.1.025-1.029
C.1.030-1.040
D.1.042-1.049
E.1.060-1.070 1.血液的PH值范围在 C A.6.25-7.25
B.7.25-8.25
C.7.35-7.45
D.7.45-7.55
E.7.55-7.65 1.全血、血浆、血清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全血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混悬液
B.抗凝血是指血液加抗凝剂的全血 C.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全血
D.血清是血液离心后血块收缩分离出来的黄色透明液体 E.血清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全血。
1.全血、血浆、血清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全血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混悬液
B.抗凝血是指血液加抗凝剂的全血 C.血浆是含纤维蛋白原的全血
D.血清是血液离心后血块收缩分离出来的黄色透明液体
E.血清是含纤维蛋白原的全血。E 1.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哪类细胞含量最多
A.RBC
B.WBC
C.Plat
D.N
E.L A 1.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
A.RBC
B.WBC
C.Plat
D.N
E.L A 1.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
A.RBC
B.E
C.B
D.N
E.L 1.抗凝血经离心后,最下层是
A.RBC
B.WBC
C.Plat
D.血浆
E.血清 A 1.抗凝血经离心后,最上层是
A.RBC
B.WBC
C.Plat
D.血浆
E.血清 D 1.非抗凝血经离心后,最上层是
A.RBC
B.WBC
C.Plat
D.血浆
E.血清 E 1.成人血量约占体重的A.2%
B.6%
C.8%
D.10%
E.15% 1.正常成人血量约为
B A.(2-3)L
B.(4-5)L
C.(7-8)L
D.(8-10)L
E.(11-12)L 1.健康人周围血液中的红细胞均为无核细胞,除成熟红细胞外尚有少量
A.不完全成熟红细胞
B.有核红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中幼红细胞
E.晚幼红细胞 1.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是
A
C A
A.RBC
B.WBC
C.Plat
D.N
E.L C 1.健康人血液中有核的细胞是
A.RBC
B.WBC
C.Plat
D.Ret
E.靶形红细胞 B 1.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
A A.红细胞的量
B.血浆的量
C.凝血因子的量
D.白细胞的量
E.血小板的量
1.重症贫血患者,其血液颜色呈
A.浅红色
B.暗红色
C.鲜红色
D.乳白色
E.棕黄色 1.严重溶血时,血浆的颜色呈
A.红色
B.黄色
C.深黄色
D.乳白色
E.棕黄色 A 1.血浆的比密是
A.1.050-1.060
B.1.025-1.030
C.1.030-1.040
D.1.042-1.049
E.1.060-1.070 B 1.成人血液的相对粘度为
A.4-5
B.5-6
C.6-7
D.8-9
E.11-12 1.关于血液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粘度为4-5
B.PH值为7.15-7.25
C.离体数分钟后可自行发生凝固 D.血浆渗透浓度为300Osmmol/kg
E.以上答案均正确 1.关于血液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粘度为4-5
B.PH值为7.35-7.45
C.离体数分钟后可自行发生凝固 D.血浆渗透浓度为320Osmmol/kg
E.加抗凝剂后可阻止血凝 D 1.关于血液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粘度为5-6
B.PH值为7.35-7.45
C.离体数分钟后可自行发生凝固 D.血浆渗透浓度为300Osmmol/kg
E.加抗凝剂后可阻止血凝 A 1.关于血液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红色粘稠的混悬液
B.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C.血浆中含有大量的凝血因子
D.血浆约占全血的45%
E.水分约占血浆的(91-92)%
D 1.关于血浆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红色粘稠的混悬液
B.是由血清和血细胞组成的 C.血浆中含有大量的凝血因子 D.血浆约占全血的45%
E.水分约占血浆的(70-80)%
C 1.关于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诊断血液病
B.疾病的鉴别诊断
C.鉴别细菌的种类
D.预后判断
E.术前准备 C 1.血液是由
和
组成的红色混悬液。血浆、血细胞
1.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 A
A 血液标本采集与抗凝
1.有关静脉采血步骤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穿刺时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B.扎止血带→穿刺→抽血→解除止血带
C.抽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通过针头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中
D.注射器中最后带有气泡的血不宜注入
E.抽血时只能外抽,不能内推,以免形成气栓 C 1.成人静脉采血的最佳部位是
A.手背静脉
B.腘静脉
C.外踝静脉
D.肘部静脉
E.颈静脉 D 1.血液的比密正常参考范围是
A.1.020-1.030
B.1.030-1.040
C.1.040-1.050
D.1.050-1.060
E.1.060-1.070
D 1.下列几种抗凝剂,何者最适宜于血细胞计数
A.EDTA-KB.枸橼酸盐
C.草酸钠
D.草酸钾
E.草酸胺 A 1.血浆经离心后从上至下可分为
、、、等。血浆、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 1.WHO推荐的成人末梢采血部位为
A.耳垂
B.无名指尖的外侧
C.中指或无名指指尖内侧 D.脚后跟
E.食指指尖
C 1.WHO推荐的成人末梢采血部位为
A.耳垂
B.脚趾
C.中指或无名指指尖内侧
D.脚后跟
E.无名指尖的外侧
1.WHO推荐的成人末梢采血部位为
A.食指指尖
B.脚趾
C.右手中指或无名指指尖内侧
D.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尖内侧 E.脚后跟
1.下列哪项为WHO推荐的成人末梢采血部位 A.食指指尖
B.颈静脉
C.肘前静脉
D.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尖内侧
E.脚后跟
D 1.关于末梢采血部位叙述错误的是
A.WHO推荐的成人末梢采血部位为右手中指或无名指指尖内侧 B.婴幼儿多用脚后跟
C.烧伤病人多选取皮肤完整部位
D.手指有炎症时,应选取有病变部位进行采血 E.耳垂可进行反复采血
D 1.静脉采血时,易造成溶血的原因可能是
A.采血器皿不清洁
B.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
C.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
D.过分震荡
E.以上均是
1.关于静脉采血叙述错误的是
E
D C
A.一般选用肘前静脉
B.婴幼儿多选用颈静脉
C.婴幼儿多选用手背静脉
D.所用注射器应做到一人一针
E.采血时应避免淤血
1.关于静脉采血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选用肘前静脉
B.婴幼儿多选用颈静脉
C.静脉采血适用于需血量较多的检测项目
D.所用注射器应做到一人一针
E.采血时压脉带捆扎时间越长越好 E 1.关于血液标本的采集叙述
A.毛细血管采血适用于需血量较少的检测项目
B.静脉采血适用于需血量较多的检测项目
C.静脉血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外周血液的真实情况 D.WHO推荐血细胞分析仪用毛细血管血
E.耳垂血易造成血细胞计数结果偏高
1.如需血量较多,婴幼儿可用 A.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尖内侧
B.拇指或足根部位
C.肘前静脉部位
D.颈静脉部位
E.手背或踝部静脉部位
1.一般外周血采血多在A.左手中指或无名指指尖内侧
B.拇指或足根部位
C.肘前静脉部位
D.颈静脉部位
E.手背或踝部静脉部位
1.一般静脉采血多在A.左手种指无名指指尖内侧
B.拇指或足根部位
C.肘前静脉部位
D.颈静脉部位 E.手背或踝部静脉部位 1.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
A.除去纤维蛋白
B.阻止血小板聚集
C.除去球蛋白
D.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
E.阻止凝血酶形成1.双草酸盐的抗凝原理是
A.除去纤维蛋白
B.阻止血小板聚集
D C A D
D
C C.除去球蛋白
D.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不溶性草酸钙沉淀
E.阻止凝血酶形成D 1.乙二胺四乙酸盐的抗凝原理是
A.除去纤维蛋白
B.阻止血小板聚集
C.除去球蛋白
D.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化合物
E.阻止凝血酶形成1.肝素的抗凝原理是
A.除去纤维蛋白
B.阻止血小板聚集
C.除去球蛋白
D.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化合物
E.灭活凝血酶
E 1.下列哪一种抗凝剂不是作用于钙离子起抗凝作用的A.枸橼酸钠
B.肝素
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D.草酸钠
E.草酸钾 B 1.下列哪一种抗凝剂是作用于凝血酶起抗凝作用的A.枸橼酸钠
B.肝素
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D.草酸钠
E.草酸钾 B 1.以下肝素抗凝剂的优缺点,哪点错误 A.抗凝能力强
B.不引起溶血
C.不影响血细胞
D.价格贵 E.肝素抗凝血常用作白细胞形态观察
A.EDTA-NaB.肝素
C.EDTA-K2
D.枸橼酸钠
E.双草酸盐
C 1.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检测选用的抗凝剂最好是
A.EDTA-Na2
B.肝素
C.EDTA-K2
D.枸橼酸钠
E.双草酸盐 D 1.作各种生化分析的血液抗凝选择的抗凝剂做好时
A.EDTA-Na2
B.肝素
C.EDTA-K2
D.枸橼酸钠
E.双草酸盐 B 1.皮肤消毒用碘酊浓度应为
A.25mg/L
B.2.5mg/L
C.2.5g/L
D.25g/L
E.0.25mg/L D 1.红细胞的颜色取决于胞浆内何种成分的含量
A.血红素
B.珠蛋白
C.铁
D.水分
E.核糖核酸 A 1.找出下列采血中的错误
A.采血部位必须无水肿、紫绀、炎症等
B.消毒皮肤后即可进针
C.静脉采血应注意环形消毒
D.采血时应避免交叉感染
E.毛细血管采血深度应为2mm-3mm 1.有关毛细血管采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WHO推荐的采血部位为中指、无名指内侧
B.耳垂采血痛感轻,易于多次采血 C.耳垂血不及手指血结果稳定
B E 1.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选用的抗凝剂最好是
D D.血细胞计数结果手指血高于耳垂血 E.婴儿多用脚趾或脚后跟
D
A 1.静脉采血只能外抽不能内推,其主要原因是
A.形成气栓
B.造成溶血
C.形成血肿
D.组织损伤
E.血管损伤 1.100ml双草酸盐抗凝剂含有
A.草酸钠0.8g、草酸钾1.2g
B.草酸胺0.8g、草酸钾1.2g
C.草酸钾0.8g、草酸胺1.2g D.草酸钾0.8g、草酸钠1.2g
E.草酸镁0.8g、草酸钾1.2g
A.80%酒精消毒皮肤
B用注射针头刺入皮肤
C.皮肤刺入深度以(2-3)mm为宜 D.如血流不畅,可在四周用力挤压
E.两人可共用一采血针
C 1.有关毛细血管采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WHO推荐的采血部位为中指、无名指内侧
B.耳垂采血痛感轻,不易于多次采血 C.耳垂血不及手指血结果稳定
D.血细胞计数结果手指血高于耳垂血
E.婴儿多用脚趾或脚后跟 A.80%酒精消毒皮肤
B用注射针头刺入皮肤
C.皮肤刺入深度以(1-2)mm为宜
D.如血流不畅,可在伤口四周稍加压力挤压
E.两人可共用一采血针 D 1.抗凝: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组织血液凝固的过程称为抗凝
1.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成为抗凝剂 血浆:抗凝血经离心后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清:非抗凝血经离心后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
1.加抗凝剂和不加抗凝剂分离血细胞后液体是什么成分?有何不同? 为血清。两者区别为血浆含纤维蛋白原,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1.为什么毛细血管采血推荐指血而尽量不用耳垂部位?
耳垂血疼痛轻,但其外周血循环较差,且受气温影响较大,检查结果不够恒定,特别是冬季波动幅度更大。手指采血操作方便且血量较多,检查结果比耳垂血结果恒定,故除特殊
加抗凝剂,经分离血细胞后,上清液体为血浆。不加抗凝剂,经分离血细胞后,上清液体
B 1.毛细血管采血法哪项是正确的C 1.毛细血管采血法哪项是正确的 情况外,不要用耳垂血,而尽量用手指采血。1.比较毛细血管采血与静脉采血的特点。1.简述毛细血管采血(手指)的步骤。
(1)按摩,使充血,用75%酒精棉球消毒,待干或用干棉球擦拭。
(2)固定采血: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采血部位,右手持采血针迅速刺入深约(2—3)mm,立即出针,血液自行流出。如血流不畅,可于伤口远端的四周稍加压力忌近口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血液稀释,加速凝固。
(3)用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微量吸管吸取备用。(4)干棉球压迫止血。1.简述静脉采血的步骤。醇棉签。
(2)取无菌注射器,接牢针头,使针头斜面与刻度在一直线上,检查(有无阻塞、漏气、密封过期等)。
(3)握紧拳头,左手拇指固定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持注射器刺入(针头斜面向上,30°夹角,沿V正面)。
(4)回血后,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缓缓抽出针栓,至所需血量。(5)松拳,解压脉带,用消毒干棉签压迫穿刺孔,拔出针头。(6)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瓶壁缓缓注入容器中)1.静脉采血造成溶血的原因有哪些? 离心速度过大
1.简述枸橼酸钠、肝素、EDTA-K2的抗凝原理及适用范围。
1.静脉采血多采用
静脉,如不明显,可采用
静脉、静脉等。肘部、手背、腘窝(手腕、外踝部)
1.毛细血管采血进行多项检查时,采血顺序依次为:、、、。
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1.双草酸盐抗凝剂中
可使红细胞胀大,而
可使红细胞缩小,二者适量混合后,对红细胞形态和体积影响较小,故常用作
测定。
草酸胺、草酸钾、红细胞比积
1.静脉采血时应注意,只能
,不能
,以免注入
造成严重后果。外抽、内推、空气
1.双草酸盐抗凝剂是以
与
按
的比例混合而成。草酸胺、草酸钾、2:3 1.WHO推荐采取外周血的部位以
手
指尖的 侧为宜。左、无名指或中指、内
1.根据ICSH1993年文件建议,血细胞分析仪用
作抗凝剂,因为
盐比
盐溶解度大,与血液混合后
更快,故更为优越。EDTA-K2、二钾、二钠、溶解 1.毛细血管采血深度要求
,血液应
。2mm-3mm、自行流出
采血器皿不清洁、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过分震荡、(1)选择适宜V,上臂扎压脉带,消毒:以穿刺部位为中心,进行环状消毒,先碘酊,后乙静脉采血时,婴幼儿可用
静脉。颈
1.肝素是通过与
结合而实现其抗凝作用的。抗凝血酶Ⅲ(AT-Ⅲ)
1.肝素抗凝血不能用于
,因为其在瑞特染色时会出现
背景,影响显微镜检查。制作血涂片、深蓝色
1.毛细血管采血时,所选择的采血部位不能有
、、等。冻疮、水肿、炎症(紫绀等)
1.枸橼酸三钠作为抗凝剂主要用于
、的测定,因其毒性小,也用于
。血液。
止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验、红细胞沉降率、输血保养液 粉、水、(37—50)、5 1.肝素抗凝常用其
剂,配成 溶液。取0.5ml置小瓶中,放
℃烘干后,可抗凝 ml1.毛细血管采血法可用于
、等检验。血涂片的制备、血细胞计数 1.临床检验常用的抗凝剂有
、、、等。
枸橼酸三钠、双草酸盐、肝素、乙二胺四乙酸盐 1.WHO推荐末梢取血以耳垂为宜。
错
采血条件及检验结果,手指采血较耳垂采血恒定。
对 血流不畅时,可在穿刺孔近处用力挤压。
错 1.下列哪一项属于固有误差
A.稀释液加量不准 B.充液前未充分混匀
C.充液时产生气泡 D.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均 E.微量吸管内有气泡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技术误差
A.稀释液加量不准 B.充液前未充分混匀
C.充液时产生气泡 D.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均 E.微量吸管内有气泡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技术误差 A.稀释液加量不准 B.血液凝固
C.充液时未充满 D.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均 E.微量吸管内有气泡
D D D 红细胞检验
1.HiCN的吸光带位于
A.572nm B.540nm C.560nm D.556nm E.572nm B 1.ICSH推荐,并经WHO确认的血红蛋白测定首选方法是 A.沙利氏法 B.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C.碱羟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D.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 E.硫化血红蛋白测定法
D 1.网织红细胞的网织结构成分是
A.脱氧核糖核酸 B.核糖核酸 C.核残留物 D.卵磷脂 E.球蛋白
B 1.作为重金属中毒诊断指标的是
A.靶形红细胞增多 B.网织红细胞增多 C.球形红细胞增多 D.点彩红细胞增多 E.镰刀形红细胞增多
D 1.关于红细胞平均值,正确的是
A.MCV表示每个RBC平均体积 B.MCV的单位为皮克(pg)C.MCH表示平均每升RBC所含Hb浓度 D.MCHC的单位为飞升(fl)E.MCH的单位是g/L
A 1.关于红细胞平均值,错误的是
A.MCV表示每个RBC平均体积 B.MCV的单位为飞升(fl)C.MCH表示平均每升RBC所含Hb浓度 D.MCHC的单位为g/L E.MCH的单位是皮克(pg)
C 1.关于红细胞平均值,错误的是
A.MCV表示每个RBC平均体积 B.MCV的单位为飞升(fl)C.MCH表示平均每个RBC所含Hb量 D.MCHC的单位为mg/L E.MCH的单位是皮克(pg)D 1.一成人进行红细胞平均值测定:MCV78fl,MCH24pg,MCHC300g/L,符合下列哪种贫血A.正常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C 1.一成人进行红细胞平均值测定:MCV98fl,MCH38pg,MCHC400g/L,符合下列哪种贫血 A.正常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E 1.一成人进行红细胞平均值测定:MCV88fl,MCH29pg,MCHC350g/L,符合下列哪种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 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A 1.下列哪项符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MCV78fl,MCH24pg,MCHC300g/L B.MCV98fl,MCH38pg,MCHC400g/L C.MCV88fl,MCH29pg,MCHC350g/L D.MCV98fl,MCH38pg,MCHC350g/L E.MCV88fl,MCH39pg,MCHC390g/L A 1.下列哪项符合正常细胞性贫血 A.MCV78fl,MCH24pg,MCHC300g/L B.MCV98fl,MCH38pg,MCHC400g/L C.MCV88fl,MCH29pg,MCHC350g/L D.MCV98fl,MCH38pg,MCHC350g/L
A.E.MCV88fl,MCH39pg,MCHC390g/L C 1.下列哪项符合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A.MCV78fl,MCH24pg,MCHC300g/L B.MCV98fl,MCH38pg,MCHC400g/L C.MCV88fl,MCH29pg,MCHC350g/L D.MCV68fl,MCH24pg,MCHC350g/L E.MCV88fl,MCH39pg,MCHC390g/L D 1.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下列哪项正确
A.正常人外周血中以Ⅲ型为主 B.试管法染色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C.网织红细胞增高,表示骨髓造血机能旺盛 D.常用瑞特染色方法 E.必须固定后其网织状结果才能显现
C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Hb,要求PH值应稳定在
A.6.4-6.8 B.7.0-7.4 C.7.4-8.0 D.6.8-7.0 E.7.6-7.8 B 1.HiCN比色法测Hb,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波长540nm,光径1cm,转化液为空白,其吸光度为0.4,此血红蛋白浓度为
A.143g/L B.140g/L C.145g/L D.147g/L E.152g/L D 1.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是棕红色,在波长540nm处,有一较宽的吸光带,它是 A.Hi B.HiCN C.HbCO D.Hbred E.HbS B 1.红细胞稀释液中哪种成分起提高比重,防止细胞粘连作用 A.氯化钠 B.氯化高汞 C.硫酸钠 D.等渗盐水 E.甲醛 C 1.以下哪项不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增多的原因
A.反复腹泻 B.排汗过多 C.连续呕吐 D.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E.烧伤 D 1.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比积所用抗凝剂是
A.EDTA-Na2 B.草酸盐 C.枸橼酸钠 D.草酸胺 E.草酸钾 A 1.大面积烧伤患者红细胞比积增高是由于 A.红细胞生成增多 B.红细胞寿命延长 C.红细胞破坏减少 D.血液浓缩 E.红细胞生成障碍
D 1.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哪项是正确的 C
A.MCH=RBC/Hb B.MCV=Hb/PCV C.MCHC=Hb/PCV D.MCH=RBC/PCV E.MCHC=Hb/RBC 1.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哪项是正确的
A.MCH=RBC/Hb B.MCV=Hb/PCV C.MCHC=Hb/PCV D.MCH=Hb/RBC E.MCHC=Hb/RBC D 1.红细胞平均体积计算,哪项是正确的
A.MCH=RBC/Hb B.MCV=Hb/PCV C.MCHC=Hb/PCV D.MCH=Hb/RBC E.MCV=PCV/RBC E 1.网织红细胞中最成熟的是下列哪项
A.网型 B.破网型 C.丝球形 D.点粒型 E.晚幼红细胞型 1.网织红细胞中最成熟的是下列哪项
A.网型 B.破网型 C.丝球形 D.点粒型 E.晚幼红细胞型 1.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D A.网织红细胞胞浆中残存有多少不等的碱性物质 B.正常人的网织红细胞以Ⅱ型为主 C.试管法染液与血液比例以1:2为宜 D.试管法染色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E.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 A.网织红细胞胞浆中残存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 B.正常人的网织红细胞以Ⅳ型为主 C.试管法染液与血液比例以1:1为宜 D.试管法染色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E.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 A.网织红细胞胞浆中残存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 B.正常人的网织红细胞以Ⅱ型为主 C.试管法染液与血液比例以1:3为宜 D.试管法染色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E.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表示骨髓红系增生减低 1.诊断铅中毒的最佳指标是
A.网织红细胞增多 B.低色素红细胞增多 C.靶形红细胞增多 D.点彩红细胞增多 E.大红细胞增多
D 1.除哪项外,其余均属红细胞结构异常
A.点彩红细胞 B.卡波氏环 C.豪-乔氏小体 D.杜氏小体 E.有核红细胞 D 1.靶形红细胞主要见于
A.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严重烧伤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HbS病 D 1.镰刀形红细胞主要见于
A.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严重烧伤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HbS病 E 1.棘形红细胞主要见于
A.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遗传性β-脂蛋白缺乏症 C.严重烧伤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HbS病 1.下列哪项属红细胞结构异常
A.嗜多色性红细胞 B.卡波氏环 C.低色素性红细胞 D.杜氏小体 E.口形红细胞 1.除哪项外,其余均属红细胞大小异常
A.大红细胞 B.小红细胞 C.巨红细胞 D.红细胞大小不等 E.有核红细胞 E 1.关于正常红细胞形态叙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直径7.2um,厚约2um,无核,不具折光性
D
B
A D 1.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E 1.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瑞特染色后呈均匀的粉红色 C.不染色标本边缘较厚,中间较薄 D.在低渗溶液中细胞皱缩呈锯齿状 E.胞体呈不规则形
C 1.关于正常红细胞形态叙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直径7.2um,厚约2.6um,无核,具折光性 B.瑞特染色后呈均匀的粉红色 C.不染色标本边缘较薄,中间较厚 D.在低渗溶液中细胞皱缩呈锯齿状 E.胞体呈不规则形
1.确定有无贫血的检验项目为
A.MCH、MCHC
B.RBC、Hb
C.Ret计数
D.HCT测定
E.红细胞直径测定 B 1.关于正常红细胞形态叙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直径7.2um,厚约2.6um,无核,不具折光性 B.瑞特染色后呈均匀粉红色 C.不染色标本边缘较薄,中间较厚 D.在高渗溶液中细胞皱缩呈锯齿状 E.胞体呈不规则形
D 1.关于正常红细胞形态叙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直径7.2um,厚约2.6um,无核,不具折光性 B.瑞特染色后呈均匀粉红色 C.不染色标本边缘较薄,中间较厚 D.在低渗溶液中细胞皱缩呈锯齿状 E.胞体呈圆盘状
E 1.关于正常红细胞形态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直径7.2um,厚约2.6um,无核,具折光性 B.瑞特染色后呈粉红色,中央淡染 C.不染色标本边缘较厚,中间较薄 D.在低渗溶液中细胞皱缩呈锯齿状 E.胞体呈圆盘状
D 1.关于正常红细胞形态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直径7.2um,厚约2.6um,无核,具折光性 B.瑞特染色后呈粉红色,中央淡染 C.不染色标本边缘较厚,中间较薄 D.在高渗溶液中细胞皱缩呈锯齿状 E.胞体呈不规则形
E 1.关于正常红细胞形态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直径7.2um,厚约2.6um,无核,具折光性 B.瑞特染色后呈灰蓝色
C.不染色标本边缘较厚,中间较薄 D.在高渗溶液中细胞皱缩呈锯齿状
A E.胞体呈圆盘状 B 1.有关血红蛋白测定哪项是错误的
A.WHO推荐的测定方法为HiCN法
B.HiCN法,测定波长为540±1nm C.高铁氰化钾起氧化作用
D.氰化钾起加速溶血作用,缩短转化时间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D 1.有关血红蛋白测定哪项是错误的
A.WHO推荐的测定方法为沙利氏法 B.HiCN法,测定波长为540±1nm C.高铁氰化钾起氧化作用 D.表面活性剂起溶血作用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A 1.有关血红蛋白测定哪项是错误的
A.WHO推荐的测定方法为HiCN法 B.HiCN法,测定波长为450±1nm C.高铁氰化钾起氧化作用 D.表面活性剂起溶血作用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B 1.有关血红蛋白测定哪项是错误的
A.WHO推荐的测定方法为HiCN法 B.HiCN法,测定波长为540±1nm C.高铁氰化钾起氧化作用 D.表面活性剂起结合作用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D 1.每克Hb能结合氧
A.1.39ml
B.2ml
C.2.59
D.3.24
E.4.20 A 1.Hayem稀释液中哪种成分是防腐剂
A.氯化钠 B.硫酸钠 C.氯化高汞 D.蒸馏水 E.甲醛 C Hayem稀释液中哪种成分起稀释作用
A.氯化钠 B.硫酸钠 C.氯化高汞 D.蒸馏水 E.甲醛 D Hayem稀释液中哪种成分调节渗透压
A.氯化钠
B.硫酸钠
C.氯化高汞
D.蒸馏水
E.甲醛 AB 1.关于血红蛋白的组成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Hb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 B.亚铁血红素由原卟啉和一个铁原子组成 C.每分子血红蛋白有四个亚铁血红素 D.每个亚铁血红素包裹一个珠蛋白 E.铁原子位于卟啉环中央
ABCE 1.关于血红蛋白的组成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Hb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 B.亚铁血红素由原卟啉和一个铁原子组成 C.每分子血红蛋白有四个亚铁血红素 D.每个珠蛋白包裹一个亚铁血红素
E.卟啉环位于铁原子中央 1.关于血红蛋白的组成以下哪些是错误的 A.Hb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
ABCD B.亚铁血红素由原卟啉和两个铁原子组成 C.每分子血红蛋白有四个亚铁血红素 D.每个亚铁血红素包裹一个珠蛋白 E.铁原子位于卟啉环中央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特征是
A.呈棕红色
B.在540nm波长下,有一较宽吸收光带
C.色泽稳定
D.在630nm波长下还有一吸收光带
E.随着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加深 ABC 1.下列哪项不是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特征是
A.呈棕红色 B.在540nm波长下,有一较宽吸收光带 B.色泽稳定 D.在630nm波长下还有一吸收光带 E.随着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加深 DE 1.以下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红细胞核血红蛋白的相对增多
A.连续呕吐 B.反复呕吐 C.大面积烧伤 D.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E.贫血 1.以下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红细胞核血红蛋白的绝对增多
A.连续呕吐 B.反复呕吐 C.大面积烧伤 D.慢性骨髓功能亢进 E.缺氧状态 1.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其优点为 A.试剂稳定
B.方法简单
C.除HbS外,全部Hb皆可测定
D.能发现异常血红蛋白病
E.便于质控
ABCE 1.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其优点为
A.试剂稳定 B.方法简单 C.除HbS外,全部Hb皆可测定 D.能发现异常血红蛋白病 E.对HbCO转化速度快 ABC 1.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其缺点为
A.试剂稳定 B.使用保管不当易造成公害 C.不能测定HbS D.高球蛋白血症,试剂易混浊 E.对HbCO转化速度慢 BCDE 1.下列哪些平均值与红细胞比积有关
A.MCH
B.MCHC
C.MCV
D.Ret
E.RBC 1.下列哪些平均值与红细胞比积无关 A.MCH B.MCHC C.MCV D.Ret E.RBC 18个,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为
A.1.4% B.1.5% C.1.6% D.1.7% E.1.8% C 1.提高比重,防止红细胞粘连的是
A.氯化钠
B.枸橼酸钠
C.结晶硫酸钠
D.甲醛
E.氯化高汞 1.既抗凝又能维持渗透压的是
A.氯化钠
B.枸橼酸钠
C.结晶硫酸钠
D.甲醛
E.氯化高汞 1.既能固定红细胞又能防腐的是
A.氯化钠
B.枸橼酸钠
C.结晶硫酸钠
D.甲醛
E.氯化高汞
D B C
ADE 1.Miller窥盘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10个小格中RBC为125个,同时大方格计数网织红细胞
BC
DE ABC
DB 1.常表示骨髓红系造血状况的指标是
A.网织红细胞计数
B.点彩红细胞计数
C.红细胞比积测定
D.MCH E.MCV 1.显示红细胞平均体积的是
A.网织红细胞计数
B.点彩红细胞计数
C.红细胞比积测定
D.MCH E.MCV 1.显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是
A.网织红细胞计数
B.点彩红细胞计数
C.红细胞比积测定
D.MCH E.MCV 1.在540nm处有吸光带的是
A.HbO
2B.HbCO2
C.HbCO
D.HbS
E.HiCN 1.正常情况下,血中血红蛋白主要是
A.HbO2
B.HbCO2
C.HbCO
D.HbS
E.HiCN 1.红细胞计数误差中,属技术误差的是
A.血液凝固
B.充液不当
C.误认白细胞 D.计数域误差 E.计数板误差 ABC 1.文齐转化液含有
A.氰化钾
B.氯化钾
C.高铁氰化钾
D.磷酸二氢钾
E.TritonX-100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特征为
A.呈棕红色
B.在540nm处有较宽吸收带
C.色泽稳定
D.在500nm处有一吸收峰
E.在570nm处为波谷
1.1.属于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的是
A.大面积烧伤
B.肺源性心脏病
C.高原生活
D.初生儿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CD 1.红细胞的结构异常包括
A.杜勒小体
B.H-J小体
C.奥尔小体
D.卡波环
E.嗜碱性点彩 BDE 1.点彩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有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铅中毒
D.汞中毒 E.硝基笨中毒 BCDE 1.与网织红细胞含相同嗜碱性物质的是
A.球形红细胞
B.含H-J小体的红细胞 C.含卡波环的红细胞
D.嗜多色红细胞
E.点彩红细胞 DE 1.有关温氏法HCT测定,正确的是
A.需用静脉血
B.常用枸橼酸盐抗凝
C.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
D.离心条件必须恒定 E.读取数值以氧合红细胞层为准
ACD 1.MCV:系平均红细胞体积,即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MCH:系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
MCHC:系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克/升为单位。
PCV:将定量抗凝血用一定的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后,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H-J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的胞质中,呈圆形,直径(1—2)um,数量不一,染紫红色,已证实为核的残留物。
ABC
ACDE
AB AE
D E A Ret:是晚幼红细胞到完全成熟红细胞的过渡型细胞。因其胞质中残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经煌焦油蓝等染料活体染色后呈网点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点彩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残存的RNA变性沉淀的表现。经碱性亚甲蓝染色后,点彩红细胞中可见深蓝色大小不等散在颗粒。
活体染色:系细胞未经固定,保持细胞生物活性情况下的染色方法。大红细胞:是指直径>10um的红细胞。巨红细胞:是指直径>15um的红细胞。
红细胞大小不等:红细胞大小之间相差悬殊,直径相差一倍以上。
球形红细胞:指成熟红细胞直径<6um,厚度>2um,无中心淡染区,似球形。
靶形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中心和边缘深染,其间为不染色的苍白环,形状如射击之靶。低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低,染色浅,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呈环状。高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高,染色深,中心淡染区缩小或消失。嗜多色性红细胞:是不完全成熟红细胞,胞质中除血红蛋白外尚残存部分嗜碱性物质,故染色后呈红蓝混合色调,灰红或灰蓝色。
红细胞计数:测定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用个/升表示。血红蛋白测定: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用克/升表示。1.血红蛋白是由
和
组成的结合蛋白 双凹圆盘、7.2um、2um 1.HbO2呈
色,Hbred呈
色,HiCN呈
色。鲜红、暗红、棕红
1.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常取稀释液 ml,加外周血 ul,将血液稀释 倍。1.99、10、200 1.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压线细胞的计数原则
、。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1.ICSH推荐的血红蛋白测定参考方法是
,其主要优点是
、、、。HiCN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试剂易保存、能测定除HbS外的所有血红蛋白 1.HiCN测定计算公式中,64458是
,44000是
,251是
。平均分子量、摩尔吸光度、稀释倍数
1.红细胞比积的英文缩写为
或
,单位为
。HCT、PCV、L/L 1.抗凝血高速离心后分为5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还原红细胞、氧合红细胞 1.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是根据、、计算而来的。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积测定
1.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
型,正常人血液的网织红细胞多属于
型。
Ⅰ Ⅱ Ⅲ Ⅳ、Ⅲ
1.网织红细胞增高表示骨髓红系
,多见于
。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做为
恢复的早期指标。增生旺盛、增生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
1.小红细胞直径
,出现较多中央淡染区扩大的小红细胞,提示
减少,多见于
。<6um、Hb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亚铁血红素
1.正常红细胞为
形,平均直径
,厚约
,无核,具有折光性。1.大红细胞直径
,巨红细胞直径
,常见于
。>10um、>15um、巨幼细胞性贫血
1.网织红细胞除目视计数外,还有
计数法。
流式细胞
EDTA-K2、肝素 1.网织红细胞体外活体染色的染剂,WHO推荐使用
。新亚甲蓝染液 1.测定红细胞比积所用的抗凝剂,温氏法为
,微量法为。
1.网织红细胞的网状结构来自
,在瑞特染色时可表现为
红细胞,而点彩红细胞的蓝色颗粒是由
所形成。残存的RNA、嗜多色性、RNA变性沉淀
1.ICSH推荐血红蛋白测定参考方法为 法,其血红蛋白衍生物呈 色。HiCN法、棕红色
1.红细胞计数的稀释液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硫酸钠作用是
和
,氯化高汞作用是
。调节渗透压、提高比重、防止细胞粘连、防腐
1.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生成,主要见于
。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 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一般不超过
,增多时,常用以判断
中毒情况。重金属
1.网织红细胞胞浆中残存多少不等的,经煌焦油蓝
染色呈灰蓝或深蓝的网状结构。嗜碱性物质、活体
1.外周血常见红细胞异常形态有
、、和
四种情况。大小异常、形状异常、染色异常、结构异常 1.成人的红细胞正常参考值:男 ;女。
(4—5.5)×109/L、(3.5—5)×109/L 成人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男 ;女。(120—160)g/L、(110—150)g/L 1.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比积所用的抗凝剂是枸橼酸钠。非 红细胞计数,计数细胞愈多,误差愈大。
非
非 红细胞主要成分是白蛋白、磷脂、无机盐和酶。
1.关于红细胞稀释液的成份作用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氯化高汞为防腐剂
B.硫酸钠提高比重
C.氯化钠防止细胞粘连
D.硫酸钠防止细胞粘连 E.氯化钠调节渗透压 C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要求PH值应稳定在
A.6.4—6.8
B.7.0—7.4
C.7.4—8.0
D.6.8—7.0 E.6.0—6.4 1.网织红细胞计数时最佳计数部位是
A.头部
B.体部
C.头体部
D.尾部
E.边缘 B 1.关于网织红细胞,说法不确切的是
A.是幼稚的红细胞
B.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年轻红细胞
C.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D.是介于中幼红细胞与晚幼红细胞之间的红细胞 E.胞浆中含嗜碱性物质
D
C 1.红细胞在骨髓内生成释放入血液的寿命为
A.2月左右
B.80天左右
C.120左右
D.140天左右
E.160天左右 1.红细胞稀释液中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红细胞的渗透压
B.防止红细胞粘连
B C.防腐作用
D.抗凝作用
E.稀释作用 1.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的形态是
B A.体积肿胀变大
B.在红细胞边缘形成缺口
C.在红细胞的一侧有棘状突
D.红细胞多皱缩呈锯齿状
E.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溢出形成影细胞 1.网织红细胞最幼稚的是下列哪项
A.网状
B.丝球型
C.破网型
D.花冠型
E.点粒型 E 1.下列参考值哪项是不正确的 D
A.红细胞计数(男):4.2×109/L B.红细胞计数(女):4.0×109/L C.Hb测定(男):135g/L D.Hb测定(男):95g/L E.Hb测定(女):125g/L 1.点彩红细胞染色比较好的染液是
A.瑞特染色液
B.碱性美兰染色液
C.新亚甲兰染色液
D.煌焦油兰染色液
E.伊红染色液
C 1.红细胞比积测定时,读取的高度以下列哪层为准 A.血浆层
B.有核红细胞层
C.带氧红细胞层
D.还原红细胞层
E.白细胞层
D 1.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是
A.碱羟高铁血红素法
B.沙利氏法
C.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D.血氧法
E.十二烷基硫酸钠法 C 1.下列哪些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
A.MCV :90fl
B.MCH:60pg
C.MCHC300g/L
D.PCV:0.65
E.Ret计数:10%
A 1.下列哪些原因可引起红细胞相对性增多
A.剧烈体力劳动
B.红细胞性白血病
C.高原生活
D.腹泻
E.肺心病
D
ACE 1.红细胞比积测定时,可选用下列哪种抗凝剂
A.肝素
B.枸橼酸盐
C.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D.草酸盐
E.双草酸盐 1.下列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的叙述哪些正确 A.Ret升高,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B.Ret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C.贫血对症治疗后,Ret可很快恢复。
D.Ret可监测化学治疗对骨髓的损害,E.新生儿Ret低于成年人。
ABCD 1.下列关于米勒(Miller)窥盘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厚1mm、直径19mm的圆形玻片
B.用微细刻线划有大小两个正方形
C.大方格为小方格面积的9倍
D.大方格计数红细胞
E.小方格计数Ret.1.汞中毒时,血中哪种细胞增多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多色性红细胞
C.点彩红细胞
DE
D D.网织红细胞
E.镰刀形红细胞 1.红细胞形态不整最常见于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HbS病
C C.地中海贫血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关于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约占血容量的45%
B.直径(6—9)um,平均约7.2um C.起源于骨髓中红系祖细胞
D.瑞特染色后呈红色,边缘较浅,中心较深
E.成熟红细胞无核
1.关于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约占血容量的45% B.直径(6—9)um,平均约7.2um C.起源于骨髓中红系祖细胞
D.瑞特染色后呈红色,边缘较深,中心较浅
E.成熟红细胞核呈紫红色
E 1.正常情况下,血中血红蛋白主要包括
A.还原血红蛋白
B.氧和血红蛋白
C.高铁血红蛋白
D.硫化血红蛋白
E.碳氧血红蛋白
AB 1.某患者红细胞计数为1.8×1012/L,白细胞计数为200×109/L,则其实际红细胞数应为 A.0.9×1012/L
B.1.6×1012/L
C.1.8×1012/L
D.2.0×1012/L
E.2.4×1012/L B 1.成熟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
A.60天
B.80天
C.100天
D.120天
E.140天 D 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以皮克(pg)为单位,1pg等于 A.(10-9)g B.(10-12)g C.(10-15)g D.(10-18)g E.(10-20)g(RBC/L)
A.N×5×10×103×200
B.N×25×10×106×200
C.N×5/25×10×106×200 D.N×25/5×10×106×200
E.N/5×10×103×200 D 1.末稍血涂片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常提示下列何者数量增多 A.网织红细胞
B.含H-J小体红细胞
C.点彩红细胞
D.镰刀形红细胞
E.巨幼红细胞 A 1.下列何种抗凝剂不适合红细胞比积测定时使用
A.草酸钾 B.肝素 C.EDTA-Na2 D.双草酸盐 E.以上均不可以 A 1.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下列叙述何者最确切
A.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C.胞内可见灰蓝色嗜碱性网状结构 D.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此种细胞
E.含有细胞核
A 1.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下列哪种红细胞
A.正常红细胞
B.畸形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
D.低色素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 E 1.正常人血涂片经瑞特染色后,极少看到的细胞是 A.口形红细胞
B.嗜多色性红细胞
C.镰形红细胞
B 1.如血液稀释200倍,用目视计数得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N,则正确的计算公式为
D D D.点彩红细胞
E.球形红细胞 C 1.点彩红细胞是
A.红细胞染色异常而形成B.胞浆中DNA发生聚集变性而形成C.胞浆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而形成D.胞浆中残存RNA变性沉淀而形成E.红细胞核碎裂而形成
D 1.瑞特染色时,如缓冲液PH值偏碱,红细胞将会出现何种颜色 A.粉红色
B.蓝色
C.橙色
D.黄色
E.绿色 B 1.血液是由有形成分
、、等与液体部分
所形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
1.血红蛋白是
的主要成分,每分子血红蛋白是由4分子
与1分子
结合而成。
红细胞、亚铁血红素、珠蛋白 1.说出红细胞显微镜法计数原理。
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充入计数池,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中的红细胞数,换算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1.试说明网织红细胞、嗜多色红细胞、点彩红细胞有何异同。
三种细胞都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都残存嗜碱性物质-RNA。网织红细胞和嗜多色性红细胞为不同染色方法所表现的不同形态,而点彩红细胞是RNA变性沉淀的表现。1.试说出HiCN法测定Hb的原理。
表面活性剂溶解红细胞膜,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Hi,在一定的Ph值下,Hi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HiCN。HiCN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测定其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g/L)
1.请说出成年人、出生儿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参考值。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1012/L)
成年男性
120—160
4—5 成年女性
110—150
3.5—5 新生儿
170—200
6—7 1.能否依据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结果去推算其红细胞计数结果?为什么?
不能。因为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形态可能发生改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下降不一定是平行的。例如: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比红细胞减少更为明显,而巨幼细胞性贫血为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比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所以不应以其血红蛋白结果去推算红细胞计数结果。
1.已测得RBC3.6×1012/L,Hb136g/L,HCT0.392L/L.试求MCV、MCH和MCHC。
MCV=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L)×1015/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0.392×1015/3.6×1012(fl)=109(fl)
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1012/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136×1012/3.6×1012=38(pg)
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克数(g/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L/L)=136/0.392(g/L)=347(g/L)
1.1.98ml稀释液,加外周血20ul,充入计数池后,计数中央大方格中5个中方格红细胞600个,试求其红细胞计数的结果。
血液稀释倍数=(1.98+0.02)/0.02=100 RBC/L=600×5×10×100×106/L=3.0×1012/L 1.简述Hayem稀释液中各成分的作用。释。
1.红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哪几种? 形态异常:口形、球形、椭圆、靶形等 染色异常:低、高色素性及嗜多色性 结构异常:点彩红细胞、H-J小体、卡波环
大小异常:大、小、巨红细胞及红细胞形态不整
氯化钠:调节渗透压。硫酸钠:防止红细胞聚集、调节渗透压。绿化高汞:防腐。蒸馏水:稀白细胞检验
1.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常用稀释液的量是 A.20ml B.0.38ml C.0.18ml D.40ml E.0.2ml B 1.瑞特染色法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为 A.1:1或1:2 B.1:0.5 C.1:4 D.1:2.8 E.1:5 A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采血20ul,计数10个大方格细胞数结果乘20×106即每升血液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应取稀释液为
A.0.36ml B.0.38ml C.0.18ml D.0.34ml E.0.2ml
B
A 1.能产生、贮存和释放组织胺,参与过敏反应的细胞是
A.嗜碱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红细胞
1.充液后,计数池每大格的体积是
A.0.1mm
3B.0.001mm3
C.0.01mm3
D.1mm3
E.2mm3 A 1.下列关于计数池结构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每个计数池内分为9大方格
B.每大方格体积为1微升
C.计数红细胞的大方格有400个小方格
D.计数红细胞的小方格边长为50微米
E.每个计数板有两个计数池 B 1.下列关于计数池结构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每个计数池内分为9大方格
B.每大方格体积为0.1微升
C.计数红细胞的大方格有200个小方格
D.计数红细胞的小方格边长为50微米
E.每个计数板有两个计数池 C 1.下列关于计数池结构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每个计数池内分为9大方格
B.每大方格体积为0.1微升
C.计数红细胞的大方格有400个小方格
D.计数红细胞的小方格边长为25微米
E.每个计数板有两个计数池 D 1.下列关于计数池结构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每个计数池内分为9大方格
B.每大方格体积为0.1微升
C.计数红细胞的大方格有400个小方格
D.计数白细胞的中方格边长为25微米
E.每个计数板有两个计数池 D 1.不符合一张良好血片要求的是
A.头体尾分明
B.血膜长约占玻片2/3
C.厚薄适宜
D.两边及两侧留有一定空隙
E.边缘呈毛刷状 E 1.不符合一张良好血片要求的是
A.头体尾分明
B.血膜长约1cm
C.厚薄适宜
D.两边及两侧留有一定空隙
E.血膜呈舍形 B 1.血片染色时,能使细胞核着色的最佳染色法是
A.瑞特染色 B.HE染色
C.吉姆萨染色 D.美蓝染色
E.革兰染色 C 1.瑞特染色最佳染色PH环境是
A.5.4—5.6
B.7.4—7.8 C.6.4—6.8 D.8.4—8.8 E.7.8—8.0 C 1.血片经瑞特染色后,成熟红细胞呈鲜红色,白细胞核染色质呈浅灰色,其原因是PH A.5.4—6 B.7.4—8
C.6.4—7
D.8.6—9
E.9.2—9.8 A 1.瑞特染色偏碱时,嗜酸性粒细胞种的颗粒着色呈 A.鲜红色
B.浅黄色
C.粉红色
D.紫黑色
E.绿色 D 1.三种粒细胞的区别要点是
A.细胞大小 B.特异性颗粒
C.染色质结构
D.浆颜色
E.核形 B 1.正常外周血不应出现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晚幼粒细胞
E.红细胞 A.中性分叶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D 1.一细胞呈圆形,直径约为10微米,核呈椭圆形,染色质粗糙紧密,浆少呈透明天蓝色,应为
A.中性分叶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C 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生理变化曲线上的两次交叉是指 A.出生后2-3天及2-3岁
B.出生后6-9天及4-5岁
C.出生后3-4天及3-4岁
D.出生后10-12天及6-7岁
E.出生后8-9天及4-10岁 B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临床意义与哪项无关
D 1.一细胞直径为15微米,核呈带状形,染色质粗糙,浆中含有大量紫红色细小颗粒,应为 A.观察手术病人的预后
B.观察有无白血病
C.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D.测定垂体前叶功能
E.观察烧伤病人的预后 B 1.LE因子实质上是
A.抗原性物质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抗体性物质
D.干扰素物质
E.细胞核 C 1.下列哪项与白细胞无关
A.杜勒小体
B.LE细胞
C.靶形细胞
D.卫星核细胞
E.中毒颗粒 C
1.一细胞直径为15微米,核分两叶,染色质粗糙紫红色,胞浆中充满粗大、均匀、整齐、排列紧密的桔红色颗粒,此细胞为
A.中性分叶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E 1.白细胞计数为21×109/L,同一病人血片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时同时发现50个有核红细胞,该病人真正的白细胞数是
A.14×109/L
B.15×109/L C.16×109/L
D.18×109/L E.20×109/L A 1.中性粒细胞一般分叶数常为
A.一叶
B.两叶至三叶
C.四叶
D.五叶
E.六叶 B 1.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分叶数常为
A.一叶
B.两叶 C.四叶
D.五叶
E.三叶 B 1.瑞特染色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为酸性
B.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为酸性
C.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为碱性
D.红细胞胞浆为碱性
E.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
A 1.末梢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以上幼稚细胞增多,称为 A.核左移
B.核右移
C.中毒性颗粒
D.退形性变化
E.核碎裂 A 1.末梢血液中,中性粒细胞5叶核以上细胞增多>3%,称为
A.核左移
B.核右移
C.中毒性颗粒
D.退形性变化
E.核碎裂 B 1.哪项属于核左移
A.幼稚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B.核在细胞中向左偏位
C.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加
D.RDW增大
E.PCV增大 A 1.哪项属于核右移
A.幼稚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B.核在细胞中向右偏位
C.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加
D.RDW增大
E.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E 1.LE细胞是下列哪一项
A.中性粒细胞吞噬了由于LE因子作用变性的细胞核
B.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了由于LE因子作用变性的细胞核
C.自身抗核抗体
D.干有明显空泡变性的成熟中性粒细胞
E.有明显空泡变性的淋巴细胞 1.与白细胞有关的是哪一项
A.豪-乔小体
B.卡波环
C.中毒性颗粒
D.嗜碱性点彩
E.低色素性 C
A 1.与白细胞有关的是哪一项
A.嗜多色性
B.卡波环
C.杜勒小体
D.镰刀形细胞
E.低色素性 C 1.与白细胞有关的是哪一项
A.豪-乔小体
B.卡波环
C.卫星核细胞
D.嗜碱性点彩
E.低色素性 C 1.与白细胞无关的是哪一项
A.豪-乔小体
B.卡波环
C.卫星核细胞
D.嗜碱性点彩
E.低色素性 ABDE 1.与白细胞有关的是哪一项
A.杜勒小体
B.卡波环
C.卫星核细胞
D.中毒颗粒
E.低色素性 ACD 1.下列有关计数池结构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每个计数池内分为9个大方格
B.每大方格体积为1微升
C.计数红细胞的大方格有400个小方格
D.计数红细胞的小方格边长为50微米
E.计数白细胞的大方格内用单线平分为25个小方格 BE 1.下列有关计数池结构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每个计数池内分为9个大方格
B.每大方格体积为1微升
C.计数红细胞的大方格有400个小方格
D.计数红细胞的小方格边长为50微米
E.计数白细胞的大方格内用单线平分为25个小方格 ACD 1.下列有关计数池结构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每个计数池内分为9个大方格
B.每大方格体积为1微升
C.计数红细胞的大方格有400个小方格
D.计数红细胞的小方格边长为50微米
E.计数白细胞的中方格边长为250微米 ACDE 1.符合一张良好血片要求的是
A.头、体、尾分明
B.血膜长约10mm
C.厚薄适宜
D.两侧及两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E.血膜呈舍形 ACDE 1.符合一张良好血片要求的是
A.头、体、尾分明
B.染色良好
C.厚薄适宜
D.推片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干燥
E.血膜呈舍形 ABCDE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临床意义与下列哪些有关 A.观察手术病人的预后
B.观察有无白血病
C.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
D.测定垂体前叶功能
E.观察烧伤病人的预后 ACDE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临床意义与下列哪些无关 A.观察手术病人的预后
B.观察机体有无中毒现象
C.测定自身免疫功能
D.测定垂体前叶功能
E.观察烧伤病人的预后 BC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的临床意义与下列哪些有关
A.过敏性疾病
B.有无寄生虫感染 C.测定自身免疫功能
D.测定垂体前叶功能
E.观察烧伤病人的预后 ABDE 1.瑞特染色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为酸性
B.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为酸性
C.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为碱性
D.红细胞胞浆为碱性
E.淋巴细胞胞浆为碱性 BCDE 1.瑞特染色中以下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为酸性
B.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为碱性
C.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为碱性
D.红细胞胞浆为碱性
E.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 ABE 1.瑞特染色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为酸性
B.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为碱性
C.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为碱性
D.红细胞胞浆为碱性
E.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 CD 1.关于瑞特染液的叙述,以下哪些是错误的 A.伊红带正电荷
B.瑞特染液中,甲醇是溶质
C.美蓝带负电荷
D.瑞特染料溶于水
E.伊红为酸性染料 ABCD 1.关于瑞特染液的叙述,以下哪些是错误的 A.伊红带负电荷
B.瑞特染液中,甲醇是溶质
C.美蓝带正电荷
D.瑞特染料溶于水
E.伊红为碱性染料 BDE 1.关于瑞特染液的叙述,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伊红带负电荷 B.瑞特染液中,甲醇是溶剂
C.美蓝带正电荷
D.瑞特染料溶于水
E.伊红为碱性染料
ABC 1.关于瑞特染液的叙述,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伊红带负电荷 B.瑞特染液中,甲醇是溶剂
C.美蓝带正电荷
D.瑞特染料溶于甲醇,不溶于水
E.美蓝为碱性染料 ABCDE 1.关于瑞特染液的叙述,以下哪些是错误的
A.伊红为酸性染料 B.瑞特染液中,甲醇是溶剂
C.美蓝带正电荷
D.瑞特染料既溶于甲醇,也溶于水
E.美蓝为红色 DE 1.关于瑞特染液的叙述,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伊红为红色 B.瑞特染液中,甲醇是溶剂
C.美蓝带正电荷
D.瑞特染料既溶于甲醇,也溶于水
E.美蓝为碱性染料 ABC 1.正常末梢血中可见到的血细胞有
A.成熟红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血小板
D.中性晚幼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ABCE 1.正常末梢血中可见到的血细胞有 A.成熟红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血小板
D.网织红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ABCDE
BE 1.正常末梢血中不可见到的血细胞有
A.成熟红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血小板
D.网织红细胞
E.LE细胞 1.正常末稍血中不可见到的血细胞有
A.嗜碱性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幼稚型淋巴细胞
D.网织红细胞
E.LE细胞 BCE 1.杆状核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的区别是 A.单核细胞呈比较规整圆形
B.单核细胞的染色质较疏松,而杆状核粒细胞染色质较紧密
C.单核细胞的核形常呈杆状
D.单核细胞的胞浆呈灰蓝色
E.淋巴细胞核常呈圆形或略凹陷 BDE 1.杆状核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的区别是 A.单核细胞呈比较规整圆形
B.单核细胞的染色质较疏松,而杆状核粒细胞染色质较紧密
C.杆状核粒细胞的核形常呈杆状
D.单核细胞的胞浆呈灰蓝色
E.淋巴细胞胞浆常呈透明天蓝色 BCDE 1.淋巴细胞的功能有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吞噬作用
D.水解作用
E.止血作用 AB 1.下列哪些不是淋巴细胞的功能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吞噬作用
D.水解作用
E.止血作用 CDE 1.下列哪些不是淋巴细胞的功能
A.体液与细胞免疫
B.携带氧
C.吞噬作用
D.水解作用
E.止血作用 BCDE 1.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有
A.头体尾明显
B.细胞分布均匀
C.血膜边缘整齐
D.血膜长度约占玻片的2/3
E.推片后立即挥动干燥 1.一张良好的血片,要求有
A.头体尾明显
B.细胞分布均匀
C.血膜边缘呈毛刷状
D.血膜长度约10mm E.推片后立即挥动干燥 ABE 1.下列哪些不符合一张良好血涂片的要求
A.头体尾明显
B.细胞分布均匀
C.血膜边缘呈毛刷状
D.血膜长度约12mm
E.推片后立即挥动干燥 CD 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扁桃体炎 B.伤寒
C.大叶肺炎
D.急性出血
E.流感 ACD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过敏性疾病
B.钩虫病
C.银屑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ABCD
ABCDE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过敏性疾病
B.钩虫病
C.垂体功能亢进
D.急性传染病的早期
E.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AB 1.嗜酸性粒细胞降低见于
A.过敏性疾病 B.钩虫病 C.垂体功能亢进 D.急性传染病的早期
E.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DE 1.嗜酸性粒细胞降低见于
A.过敏性疾病 B.钩虫病 C.垂体功能不良 D.急性传染病的早期
E.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E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有
A.空泡
B.核棘突
C.天青颗粒
D.杜勒小体
E.嗜碱性颗粒 ABD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有
A.空泡
B.核棘突
C.中毒颗粒
D.杜勒小体
E.嗜碱性颗粒 ABDC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不包括
A.空泡
B.点彩颗粒
C.中毒颗粒
D.杜勒小体
E.嗜碱性颗粒 BE 1.瑞特染色的磷酸盐缓冲液成份有
A.磷酸二氢钾
B.磷酸氢二钠
C.磷酸氢二钾
D.磷酸二氢钠
E.磷酸 AB 1.瑞特染色的磷酸盐缓冲液成份有
A.磷酸二氰钾
B.磷酸氰二钠
C.磷酸二氢钾
D.磷酸氢二钠
E.磷酸 CD 1.正常人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包括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ABCDE 1.白细胞核偏右,称核右移。白细胞核偏左,称核左移。错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幼稚细胞称为核左移。对 外周血中5叶核以上中性粒粒细胞增多>3%称为核右移。对 熟悉白细胞数目过高者,可增加稀释倍数重新计数。对
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时计数范围愈大,计数细胞愈多,计数误差愈小。对 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时计数范围愈大,计数细胞愈多,计数误差愈大。错 瑞特染液中,伊红带正电荷,为碱性染料。瑞特染液中,伊红带负电荷,为碱性染料。瑞特染液中,伊红带负电荷,为酸性染料。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中含大量碱性颗粒。嗜酸性粒细胞胞浆中含大量酸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中含大量酸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中含大量碱性颗粒。
对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对
错
血涂片染色,血膜偏红,原因是染色时间过长。
血涂片染色,血膜偏蓝,原因可能是染色时间过长。对 正常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以淋巴细胞为主。错 正常成人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对 白细胞稀释液主要成分是稀醋酸。LE因子是一种白蛋白。错 LE因子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对
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见大量有核红细胞出现,其白细胞总数应校正。对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有:
、、、、。颗粒、核变性、杜勒小体
1.正常外周血中常见的白细胞有: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1.计数池每大方格体积为
,中央大方格划分为
个中方格,共有
个小方格。0.1ul、25、400 1.计数池每大方格面积为
,四角大方格划分为
个中方格。1mm2、16 1.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范围是
。一个计数池四角四个大方格
1.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范围是
。一个计数池中央大方格四角及中央共五个中方格。
1.瑞特染料是由
和
组成的复合染料。伊红、美蓝 1.瑞特染液是由
溶于
制备而成的。
瑞特染料、甲醇
1.瑞特染色pH应保持在,偏酸时染色偏
。6.4-6.8、红
1.垂体功能亢进时,直接刺激和间接刺激,都可使嗜酸性粒细胞
。降低 1.红斑狼疮细胞的形成条件有
、、。LE因子、受损或退化白细胞核、具有吞噬能力白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所加稀释液的量常为
,所加血液量常为
,稀释倍数为
。0.38ml、20ul、20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可有几种形态变异?
细胞大小不等、空泡、中毒颗粒、杜勒小体、核变性。1.简述瑞特染液中甲醇的作用。
甲醇能使伊红化美蓝溶解,以利于细胞蛋白质选择性的吸附其中的有色离子着色;同时甲醇又是良好的固定剂,因其有强大的脱水性,能使细胞质迅速固定成为粒状或网状结构,增加了细胞的表面积,提高了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加了染色效果。1.简述白细胞稀释液中各成分的作用。1.简述LE细胞形成的三个条件。
LE因子;受损或退化白细胞核;具有吞噬能力白细胞。1.简述LE细胞的形态特征。
中性粒细胞吞噬一个或多个肿胀、染淡红色云雾状的均匀体,细胞本身的核被挤向一边,胞体增大,胞浆量较少。
1.关于白细胞功能的叙述,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微生物的功能
B.嗜酸性粒细胞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冰乙酸:破坏红细胞、固定核蛋白;结晶紫:使白细胞核略着色;蒸馏水:稀释、溶血
中性粒
大小不等、空泡、中毒
对 C.嗜碱性粒细胞参与速发性变态反应
D.单核细胞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构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发挥其防御功能
E.T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E 1.作白细胞计数,取稀释液0.36ml,取血40ul,计数一侧计数池,共有白细胞99个,则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数为
A.1.1×1.19
B.2.2×109
C.11×109
D.22×109
E.9.8×109
A 1.某患者白细胞计数为20×109/L,血片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时,见到有核红细胞50个,问该患者白细胞校正后浓度应为
A.14×109/L B.15×109/L C.16×109/L
D.18×109/L E.25×109/L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技术误差
A.充液前混匀不充分
B.采血吸血不顺利
C.充液不当
D.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同
E.稀释倍数不准确 D 1.瑞特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为酸性蛋白质,易与伊红染料结合 B.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易与美蓝染料结合 C.血红蛋白为酸性蛋白质,易与美蓝染料结合D.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易与伊红染料结合 E.血红蛋白为中性蛋白质,易与伊红和美蓝染料结合1.瑞特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中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与伊红染料结合 B.中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与美蓝染料结合 C.中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与美蓝染料结合D.中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与伊红染料结合 E.中性颗粒为中性蛋白质,易与伊红和美蓝染料结合 E 1.瑞特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与伊红染料结合 B.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与美蓝染料结合 C.嗜酸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与美蓝染料结合D.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与伊红染料结合 E.嗜酸性颗粒为中性蛋白质,易与伊红和美蓝染料结合 D 1.瑞特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嗜碱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与伊红染料结合 B.嗜碱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与美蓝染料结合 C.嗜碱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与美蓝染料结合D.嗜碱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与伊红染料结合 E.嗜碱性颗粒为中性蛋白质,易与伊红和美蓝染料结合 C 1.进行瑞特染色时,其磷酸盐缓冲液的最适PH范围是
A.5.4—5.8
B.5.8—6.2
C.6.0—6.4
D.6.4—6.8
E.6.8—7.2 D 1.血涂片经瑞特染色后,红细胞和始酸性颗粒偏红,试分析缓冲液的PH可能是
D
C A.偏酸
B.过酸
C.偏碱
D.过碱
E.与PH关系不大 1.瑞特染色的时间长短与下述哪项无关?
A A.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
B.染料的PH
C.室内温度高低
D.有核细胞的多少
E.以上均无关 B 1.经瑞特染色后,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颗粒的特点是 A.量少、粗大、大小不均、排列不齐,染橘红色
B.量少、粗大、均匀、排列整齐,染橘红色
C.量多、细小、均匀、排列整齐,染橘红色
D.量多、细小、均匀、排列整齐,染橘红色
E.量多、粗大、均匀、紧密排列,染橘红色 E 1.经瑞特染色后,中性粒细胞胞质中颗粒的特点是 A.量少、粗大、大小不均、排列不齐,染紫红色
B.量少、粗大、均匀、排列整齐,染橘红色
C.量多、细小、均匀、排列整齐,染紫红色
D.量多、细小、均匀、排列整齐,染橘红色
E.量多、粗大、均匀、紧密排列,染紫红色 C 1.经瑞特染色后,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中颗粒的特点是 A.量少、粗大、大小不均、排列不齐,染紫黑红色
B.量少、粗大、均匀、排列整齐,染紫黑色
C.量多、细小、均匀、排列整齐,染紫黑红色
D.量多、细小、均匀、排列整齐,染紫黑色
E.量多、粗大、均匀、紧密排列,染紫黑色 A
1.在瑞特染色血片中,细胞中等大小,胞核着色较浅,胞质量较少,淡红色,内含少量大小不
一、排列不整的紫黑色颗粒,则可能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大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B 1.在瑞特染色血片中,见一细胞胞核圆形,染色质较疏松,胞质丰富呈清澈的淡蓝色,内含少量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颗粒,则可能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大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D 1.下列五种白细胞中,核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大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E 1.白细胞胞质中颗粒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中性粒细胞具有细小均匀的淡紫红色颗粒
B.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
C.嗜碱性粒细胞具有数量稀少、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颗粒
D.淋巴细胞中常见粗大、量多的紫红色非特异性颗粒
E.单核细胞具有大量、细小尘土样紫红色颗粒 D 1.白细胞胞质中颗粒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中性粒细胞具有细小均匀的淡紫红色颗粒
B.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
C.嗜碱性粒细胞具有数量稀少、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颗粒
D.小淋巴细胞中偶见大小不均、量少的紫红色颗粒
E.单核细胞具有少量、粗大尘土样紫红色颗粒 E 1.白细胞胞质中颗粒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中性粒细胞具有粗大均匀的淡紫红色颗粒
B.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
C.嗜碱性粒细胞具有数量稀少、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颗粒
D.小淋巴细胞中偶见大小不均、量少的紫红色颗粒
E.单核细胞具有大量、细小尘土样紫红色颗粒 A 1.白细胞胞质中颗粒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中性粒细胞具有细小均匀的淡紫红色颗粒
B.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细小、分布不均、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
C.嗜碱性粒细胞具有数量稀少、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紫黑色颗粒
D.小淋巴细胞中偶见大小不均、量少的紫红色颗粒
E.单核细胞具有大量、细小尘土样紫红色颗粒 B 1.属于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特点是
A.外周血中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B.胞核在细胞中向左侧移位
C.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E.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过少 A 1.属于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的特点是
A.外周血中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B.胞核在细胞中向左侧移位
C.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E.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过少 D 1.关于瑞特染色法的原理,错误的是 A.染液中伊红带负电荷,美蓝带正电荷
B.嗜酸性颗粒为碱性物质,与伊红结合染橘红色
C.细胞在偏碱环境中正电荷增多
D.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E.伊红为酸性染料 C 1.几种白细胞经瑞特染色后,其胞浆内颗粒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细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
B.嗜酸性粒细胞胞浆内有粗大、均匀的橘红色颗粒
C.单核细胞胞浆内有细小尘土样紫红色颗粒
D.淋巴细胞胞浆内有粗大、大小不均的较多颗粒
E.嗜碱性粒细胞胞浆内有少量、大小不均的紫黑色颗粒 D 1.瑞特染色时间长短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玻片的厚薄
B.染液浓度
C.血细胞多少
D.染色的温度
E.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 A 1.日前白细胞计数仅反映了哪部分中的白细胞数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贮存池
D.循环池
E.边缘池 1.血小板来源于 C
D A.巨噬细胞
B.浆细胞
C.巨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粒细胞
1.成人作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不正常的是
A.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占8% 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60%
C.嗜酸性粒细胞占4% D.淋巴细胞占22% E.单核细胞占6% A 1.乙醇—伊红稀释液中可作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的成分是 A.乙醇
B.甘油
C.碳酸钾
D.枸橼酸钠
E.伊红 A 1.作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取稀释液0.36ml,吸血40ul,计数两侧计数池各5个大方格,数得嗜酸性粒细胞11个,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是 A.1.1×109
B.2.2×109
C.11×109
D.0.11109
E.0.22×109 D 1.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
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安眠药中毒
C.伤寒、副伤寒感染
D.肝破裂大出血
E.严重烧伤
C 1.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A.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大手术后
E.脾功能亢进 1.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常见与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C 1.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的是
A.干细胞池
B.边缘池
C.成熟池
D.分裂池
E.循环池 D 1.包括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的是
A.干细胞池
B.边缘池
C.成熟池
D.分裂池
E.循环池 C 1.进入血液的粒细胞有1/2附着于微静脉管壁的是
A.干细胞池
B.边缘池
C.成熟池
D.分裂池
E.循环池 B 1.进入血液的粒细胞有1/2随血液循环的是
A.干细胞池
B.边缘池
C.成熟池
D.分裂池
E.循环池 E 1.下列关于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叙述,哪项最正确 A.分泌组胺酶灭活组胺,减轻某些过敏反应
B.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C.在细胞颗粒中含有高浓度的组胺
D.主要与免疫功能有关
E.有辅助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作用
B 1.下列关于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的叙述,哪项最正确 A.分泌组胺酶灭活组胺,减轻某些过敏反应
B.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C.在细胞颗粒中含有高浓度的组胺
D D.主要与免疫功能有关
E.有辅助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作用
A 1.下列关于嗜碱性粒细胞功能的叙述,哪项最正确 A.分泌组胺酶灭活组胺,减轻某些过敏反应
B.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C.在细胞颗粒中含有高浓度的组胺
D.主要与免疫功能有关
E.有辅助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作用
C 1.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功能的叙述,哪项最正确 A.分泌组胺酶灭活组胺,减轻某些过敏反应
B.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C.在细胞颗粒中含有高浓度的组胺
D.主要与免疫功能有关
E.有辅助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作用 D 1.计数板的计数池中每个大方格的边长是 A.0.1mm B.0.2mm C.0.25mm D.1mm E.2mm D 计数板的计数池中四个角的大方格内每个中方格的边长是 A.0.1mm B.0.2mm C.0.25mm D.1mm E.2mm C 计数板的计数池中中央大方格内每个中方格的边长是
A.0.1mm B.0.2mm C.0.25mm D.1mm E.2mm B 计数板中盖片与计数池间缝隙的高度是
A.0.1mm B.0.2mm C.0.25mm D.1mm E.3mm A 1.关于成熟中性粒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胞核分叶多为4叶—5叶
B.胞核常分两叶,似眼睛状
C.胞核分叶常不明显
D.胞核不分叶
E.胞核分叶多为3叶—4叶 E 关于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胞核分叶多为4叶—5叶
B.胞核常分两叶,似眼睛状
C.胞核分叶常不明显
D.胞核不分叶
E.胞核分叶多为3叶—4叶 B 关于成熟嗜碱性粒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胞核分叶多为4叶—5叶
B.胞核常分两叶,似眼睛状
C.胞核分叶常不明显
D.胞核不分叶
E.胞核分叶多为3叶—4叶 C 关于成熟淋巴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胞核分叶多为4叶—5叶
B.胞核常分两叶,似眼睛状
C.胞核分叶常不明显分叶
E.胞核分叶多为3叶—4叶 D 1.在瑞特染色血片中,中性粒细胞胞质中颗粒染色呈 A.淡蓝色
B.紫红色
C.紫黑色
D.橘红色 E.粉红色 B 在瑞特染色血片中,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颗粒染色呈
D.胞核不 A.淡蓝色
B.紫红色
C.紫黑色
D.橘红色 E.粉红色 D 在瑞特染色血片中,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中颗粒染色呈 A.淡蓝色
B.紫红色
C.紫黑色
D.橘红色 E.粉红色 C 1.嗜酸性粒细胞胞质中颗粒性质为
A.中性颗粒
B.酸性颗粒
C.碱性颗粒
D.嗜天青颗粒
E.中毒颗粒
C 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中颗粒性质为
A.中性颗粒
B.酸性颗粒
C.碱性颗粒
D.嗜天青颗粒
E.中毒颗粒 淋巴细胞胞质中颗粒性质为
A.中性颗粒
B.酸性颗粒
C.碱性颗粒
D.嗜天青颗粒
E.中毒颗粒 单核细胞胞质中颗粒性质为
A.中性颗粒
B.酸性颗粒
C.碱性颗粒
D.嗜天青颗粒
E.中毒颗粒 1.推片时用力不均匀则
A.血膜呈断续的搓板状
B.血膜厚薄不变
C.血膜厚
D.血膜薄
E.血膜边缘呈毛刷状 A 推片时速度太快则
A.血膜呈断续的搓板状
B.血膜厚薄不变
C.血膜厚
D.血膜薄
E.血膜边缘呈毛刷状 C 推片时角度过大则
A.血膜呈断续的搓板状
B.血膜厚薄不变
C.血膜厚
D.血膜薄
E.血膜边缘呈毛刷状 C 推片边缘不光滑则
A.血膜呈断续的搓板状
B.血膜厚薄不变
C.血膜厚
D.血膜薄
E.血膜边缘呈毛刷状 E 1.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及其以前发育阶段的细胞增多者称 A.核左移
B.核右移
C.核变性
D.核棘突
E.杜氏小体
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核固缩、核溶解均属
A.核左移
B.核右移
C.核变性
D.核棘突
E.杜氏小体 C 1.中性粒细胞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称
A.中毒颗粒
B.杜勒小体
C.嗜天青颗粒
D.核棘突
E.核溶解 A.正常情况
B.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垂体前叶功能不良
C.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
D.垂体功能亢进
E.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
A 1.注射ACTH或肾上腺素后,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均不到50%,属于 A.正常情况
B.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垂体前叶功能不良
C.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
D.垂体功能亢进
E.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
C 1.注射ACTH或肾上腺素后,都可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80%—100%,属于 A.正常情况
B.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垂体前叶功能不良
C.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
D.垂体功能亢进
E.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良
D 1.中性粒细胞吞噬了1个均匀体,此细胞称
A.均匀体
B.花簇期
C.LE细胞
D.果馅细胞
E.杜勒小体 C
B 1.注射ACTH或肾上腺素后,嗜酸性粒细胞比注射前减少了55%,属于
A
D D B 单核细胞吞噬了1个均匀体,此细胞称
A.均匀体
B.花簇期
C.LE细胞
D.果馅细胞
E.杜勒小体 C 单核细胞吞噬了1个衰老退变的细胞核称为
A.均匀体
B.花簇期
C.LE细胞
D.果馅细胞
E.杜勒小体 D 中性粒细胞吞噬了1个衰老退变的细胞核称为
A.均匀体
B.花簇期
C.LE细胞
D.果馅细胞
E.杜勒小体 D 1.下列哪些是造成血涂片过厚的原因
A.血量多
B.血量少
C.推片角度过大
D.推片角度过小
E.推片速度太快 ACE 下列哪些是造成血涂片过薄的原因
A.血量多
B.血量少
C.推片角度过大
D.推片角度过小
E.推片速度太慢 BDE 1.瑞特染色后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是
A.细胞体积偏大
B.细胞核染色质浓聚呈团块状
C.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
D.胞质量丰富,呈灰蓝色毛玻璃样半透明
E.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橘红色颗粒 ACD 1.中性粒细胞经瑞特染色后镜下特点是
A.胞体约为红细胞的2倍
B.胞核染色质粗糙不均,染深紫红色
C.核分叶以3叶—4叶为常见
D.胞质量丰富染淡红色
E.含大量粗大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 ABCD 1.淋巴细胞经瑞特染色后镜下特点是 A.小淋巴细胞呈圆形,直径6um—10um
B.小淋巴细胞核呈圆形,染色质粗糙紧密
C.大淋巴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0um—15um
D.大淋巴细胞胞核染色质比小淋巴细胞疏松,胞质量丰富
E.大淋巴细胞胞质呈清澈的淡蓝色,可有少数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 1.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疾病有
A.急性传染病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皮肤病
D.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钩虫病 1.白细胞生理性增多见于
A.出生儿
B.剧烈运动
C.活动进食后
D.妊娠5个月以后
E.分娩 ABCDE 1.固有误差:实验方法的局限造成的计数误差。包括计数域误差、吸管误差、计数室误差。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正规或使用器材不精确造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
中毒颗粒:瑞特染色后,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深紫黑色粗大而分布不均匀的颗粒,有时也较小或稀疏散杂于中性颗粒之间,为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之一。核变性:属胞核的退形变,包括核肿胀、核固缩及核碎裂。
异型淋巴细胞:部分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血片中出现淋巴细胞增多,并有某些形态异常,包括胞质嗜碱性增强、出现空泡、胞核染色质不规则聚集及母细胞化。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有杆状核以前细胞出现,称为核左移。
BCE
ABCDE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外周血中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同时分5叶核以上的细胞>3%,称为核右移。
红斑狼疮细胞:是吞噬了一个或数个均匀体的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胞体长大,胞核被挤向一边,仅在均匀体周围可看到少许胞质。
1.未经染色的白细胞是
色有核的细胞,呈
形,直径为
um之间。无、球、7—25
五、中性粒细胞、50—70 两个相同、0.1 1.正常外周血中常见
种白细胞,以
数量最多,约占白细胞的%1.改良Neubauer计数板通过H型槽沟分割为上下
计数池。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为。
1.改良Neubauer计数板一侧计数池又被划分为
大方格,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
,容量为
。9个、0.1mm2、0.1ul 1.计数池中四角的大方格都用
线划分为
中方格,是供计数
使用。
单、16个、白细胞
1.计数池中央的一个大方格,用 线划分为
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被
线划分为
个小方格,供计数
使用。双、25个、单、16个、红细胞(血小板)1.血细胞计数用的盖玻片要求玻璃表面,有一定重量,厚度一般为 mm。
平整光滑、0.4—0.7 1.计数池和盖玻片在使用前,应以、、的吸水纤维制品试净。清洁、干燥、柔软
1.在使用盖玻片之前应注意勿让手指,以防止污染,否则充液时会。
接触使用面玻璃、油腻、产生气泡
1.血细胞计数的误差,可分为 误差和 误差。技术、固有
1.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 红细胞,因此,当外周血大量出现时应。有核、进行校正
1.制备血涂片时,一般而言应将推片与玻片保持 夹角,向前推进至。30度、平稳、玻片另一端
1.血涂片制成后,应立即,使其,以免。
空气中挥动、迅速干燥、血细胞皱缩
1.制备血涂片时血滴、角度、推片速度 则血膜愈厚;反之则血膜。愈大、愈大、愈快、愈薄
血滴、推片、速度 1.制备血涂片的好坏与 大小,角度以及推片时的 有关。离子。美蓝、伊红
脱水、表面积、吸附、染色
1.甲醇为有机溶剂,瑞特染料在甲醇中溶解后,重新解离成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 1.甲醇具有强大的 力,可将细胞固定为一定形态,能增加细胞与染料接触的,提高对染料的 作用,增强 效果。的 而定。蛋白质、两、PH 1.各种细胞及其成分主要由 构成,此物质属 性电解质,所带正负电荷的数量随溶液1.在酸性环境中,细胞所带 离子增多,降低对 染料的亲和力,易与 结合,染色。在碱性环境中细胞所带 离子减少,降低对 染料的亲和力,易与 结合,染色。氢、碱性、伊红、偏红、氢、酸性、美蓝或天青、偏蓝
1.瑞特染色时间与 浓度、高低、多少有关。染液、室温、有核细胞 瑞特-吉姆萨复合染色法中,吉姆萨染色法对 着色较好,结构显示更清晰,而瑞特染色特点是 着色好。细胞核、胞质
1.在检查LE细胞过程中,必须找到 才能报告阳性结果,如仅见到 或,不能报告阳性,应反复检查。典型的LE细胞、均匀体、花形细胞簇
1.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当白细胞数过低或过高及外周血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时,应如何处理以使结果更为准确。
①白细胞数过低:减小稀释倍数和(或)扩大计数范围 ②白细胞数过高:增大稀释倍数和(或)减小计数范围
③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进行校正:白细胞校正数=X×100/100+Y X:未校正前白细胞数;Y:在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时所遇到的有核红细胞数 1.根据细胞分布和细胞动力学特点,请说出粒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分为哪几个池。
共分5个池:分裂增殖池: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成熟池:晚幼粒细胞、部分杆状核粒细胞;贮存池:部分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边缘池:进入血液的血细胞约1/2附着于微静脉管壁;循环池:进入血液的血细胞约1/2随血液循环
1.作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取稀释液0.36ml,加入外周血40ul,充液后计数两侧计数池各4个大格,共数得白细胞160个,请计算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要求列出计算公式),并说明是否正常。
白细胞数/L=160/8×10×(360+40)/40×106/L=20×10×10×106/L=2×109/L 该标本的白细胞浓度为2×109/L,此数值低于参考值。
1.作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取稀释液0.39ml,加入外周血0.01ml,充液后4个大格,共数得白细胞220个,求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要求列出计算公式),并说明是否正常。
白细胞数/L=220/4×10×(0.39+0.01)/0.01×106/L=55×10×40×106/L=22×109/L 该标本的白细胞浓度为22×109/L,此数值高于参考值。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有 A.血红蛋白为酸性蛋白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B.嗜酸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故染色后为橘红色
C.嗜碱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结合美蓝
D.中性粒细胞颗粒可以同时结合伊红和美蓝
E.淋巴细胞胞浆为碱性 D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有 A.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B.嗜酸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故染色后为橘红色
C.嗜碱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结合美蓝
D.中性粒细胞颗粒可以同时结合伊红和美蓝
E.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 A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有 A.血红蛋白为酸性蛋白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 B.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故染色后为橘红色
C.嗜碱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结合美蓝
D.中性粒细胞颗粒可以同时结合伊红和美蓝
E.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 B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有 A.血红蛋白为酸性蛋白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B.嗜酸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故染色后为橘红色
C.嗜碱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结合美蓝
D.中性粒细胞颗粒可以同时结合伊红和美蓝
E.淋巴细胞胞浆为 酸性 C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鲜配制染液效果较差
B.染液放置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C.一般配制后放置约10后可使用
D.久置甲醇易挥发,应密封保存
E.应贮存于无色瓶中 E 1.瑞特染色时间的长短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A.染液浓度
B.室温高低
C.有核细胞多少
D.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
E.血涂片的长短 E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鲜配制染液效果较好
B.染液放置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C.一般配制后放置约10后可使用
D.久置甲醇易挥发,应密封保存
E.应贮存于棕色瓶中 A 1.下列关于瑞特-吉姆萨复合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复合染液是由瑞特和吉姆萨两种染料配制而成的 B.吉姆萨染液对细胞核着色较好
C.瑞特染液对胞浆着色较好
D.复合染色液取两者之长
E.染色液放置时间愈长,染色效果愈好
A 1.下列关于瑞特-吉姆萨复合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复合染液是由瑞特和吉姆萨两种染液配制而成的B.吉姆萨染液对细胞核着色较好
C.瑞特染液对胞浆着色较好
D.复合染色液取两者之长
E.新鲜配制染液染色效果愈好 1.下列哪种细胞的颗粒易溶于水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1.下列哪种细胞胞浆中的颗粒大而多,核形明显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1.下列哪种细胞胞浆量常常很少,称为一线胞浆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1.下列细胞中哪种核/浆比例最大
A C D
E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下列胞浆中颗粒最少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1.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红细胞
D.单核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D 1.下列哪种细胞胞核常折叠,呈肾形、马蹄形,染色质疏松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血小板 B A
B 1.下列哪项不是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
A.大小不等
B.中毒颗粒
C.杜勒小体
D.空泡变性
E.染色质小体 E 1.下列哪项是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改变
A.具有卫星核
B.核呈分叶状
C.卡波环
D.空泡变性
E.染色质小体 1.下列哪项是淋巴细胞的毒性改变
A.大小不等
B.具有卫星核
C.杜勒小体
D.空泡变性
E.染色质小体 B 1.关于中毒颗粒与嗜碱性粒细胞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较少,染色较浅
B.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大而少,分布不均,染色更深
C.有中毒颗粒的细胞百分率也低
D.染色过深易将中性颗粒误认为中毒颗粒
E.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胞浆中还有中性颗粒 C 1.有关毒性指数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一般来讲毒性指数愈大感染愈重
B.毒性指数愈小感染愈重
C.是指发生空泡变性的细胞在中性粒细胞中所占的比值
D.可反映白细胞形态的差异性
E.以上都不正确 A 1.有关白细胞在血膜上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体积较大的细胞在头体部较多
B.体积较小的细胞主要分布在两侧
C.边缘单核细胞较多
D.在尾部细胞均匀分布
E.白细胞分类计数常选择头体交界处 C 1.某白细胞绝对值等于下列哪两项的乘积 A.某白细胞百分率
B.白细胞总浓度 C.毒性指数
D.分类白细胞总数
E.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所遇到的有核红细胞数目 AB 1.下列参考值的叙述正确的有
A.WBC:(4—10)×109 /L
B.单核细胞:(8—10)%
C.淋巴细胞:(3—8)%
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8)%
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5)%A 1.下列参考值的叙述正确的有
A.WBC:(4-5.5)×109 /L
B.单核细胞:(3-8)%
D C.淋巴细胞:(30-60)%
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50-70)%
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5)% B 1.下列参考值的叙述正确的有
A.WBC:(3.5-5)×109 /L
B.单核细胞:(8-10)%
C.淋巴细胞:(35-55)%
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8)%
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1.下列参考值的叙述正确的有
A.WBC:(100-300)×109 /L
B.单核细胞:(8-10)%
C.淋巴细胞:(20-40)%
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1)%
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5)% C 1.有关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核象反映中性粒细胞的中毒程度
B.杆状核比值大于7%称为核左移
C.核右移指细胞核向右移动的程度
D.核右移常表示骨髓粒系增生旺盛
E.核左移时外周血液中常常出现分叶过多的粒细胞 A 1.有关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核象反映中性粒细胞的空泡变性程度
B.杆状核比值大于7%称为核左移
C.核右移指血液中五叶核以上细胞大于5% D.核右移常表示骨髓粒系增生旺盛
E.核左移时外周血液中常常出现分叶过多的粒细胞 C 1.有关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核象反映中性粒细胞的大小不等的程度
B.核左移是指血液中杆状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幼稚细胞的现象
C.核右移指血液中五叶核以上细胞大于8%
D.核右移常表示骨髓粒系增生旺盛
E.核左移时外周血液中常常出现分叶过多的粒细胞 B 1.有关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核象反映中性粒细胞的大小不等的程度
B.核左移是指细胞的核向左偏移的现象
C.核右移指血液中五叶核以上细胞大于9%
D.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
E.核左移时外周血液中常常出现分叶过多的粒细胞 D 1.下列哪种情况中性粒细胞常减少
A.急性细菌感染
B.急性中毒
C.急性大出血
D.自身免疫性疾病
E.严重的组织损伤 D 1.下列哪种情况中性粒细胞常减少 A.急性细菌感染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大出血
D.脾功能亢进
E.严重的组织损伤 D 1.下列哪种情况中性粒细胞常减少
A.恶性肿瘤晚期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大出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急性中毒 D 1.下列哪种情况中性粒细胞常增多
E A.脾功能亢进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流感病毒感染 B 1.下列哪种情况中性粒细胞常增多
A.脾功能亢进
B.急性中毒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伤寒杆菌感染 B 1.核右移是指5叶核以上的细胞超过 A.3% B.5% C.7% D.9% 13% A 1.核左移是指
A.粒细胞核向左边偏移
B.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幼稚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的核呈折叠状
D.血液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幼稚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的中毒程度 D 1.报告发现红斑狼疮细胞应以哪个阶段为准
A.前期细胞
B.花簇期
C.退化的细胞核
D.LE细胞
E.LE因子 D 1.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乙醇-伊红液中关于各成分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乙醇可防止甘油挥发
C.甘油可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
D.枸橼酸钠调节渗透压
E.伊红可破坏红细胞 A 1.下列哪项试验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D.点彩红细胞计数
E.血沉测定 C 1.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乙醇-伊红液中关于各成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甘油可防止乙醇挥发
C.伊红可使嗜酸性颗粒着色
D.枸橼酸钠可使液体保持等渗
E.碳酸钾可破坏红细胞 D 1.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乙醇-伊红液中关于各成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甘油促进嗜酸性颗粒着色
C.伊红可使嗜酸性颗粒着色
D.枸橼酸钠是抗凝剂
E.碳酸钾可破坏红细胞 B 1.血涂片的好坏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A.血滴大小
B.推片的速度
C.推片与玻片的夹角
D.推片边缘是否光滑
E.血液中粒细胞的浓度 E 1.下列哪项不是对玻片的要求
A.清洁
B.干燥
C.中性
D.无油腻
E.边缘光滑 E 1.下列哪项不是对推片的要求
A.清洁
B.干燥
C.比玻片稍窄或磨去两角
D.表面呈中性
E.边缘光滑1.下列关于玻片清洁方法的叙述哪项正确 A.新购进玻片应在碱性液内浸泡后再用水冲净
B.使用过的玻片应在合成洗涤剂水中煮沸20分钟后再用流水冲净
C.新购进玻片刻直接使用
D
D.急用玻片时可用细水冲洗后直接使用
E.新购进玻片表面含有大量酸性物质 B 1.下列哪项属于技术误差
A.固有误差
B.误认
C.细胞分布不均匀
D.计数区域误差 E.充液不当 BE 1.白细胞计数结果为12×109/L,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可见到的有核红细胞数为20个,则其白细胞实际计数结果是
A.6×109/L
B.8×109/L
C.10×109/L
D.12×109/L E.14×109/L C 1.白细胞计数结果为18×109/L,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可见到的有核红细胞数为50个,则其白细胞实际计数结果是
A.6×109/L
B.8×109/L
C.10×109/L
D.12×109/L E.14×109/L D 1.下列对白细胞稀释液成份作用的解释错误的是 A.蒸馏水溶解红细胞
B.醋酸加速溶血
C.染料可使白细胞颗粒着色
D.乙酸固定核蛋白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C 1.下列对白细胞稀释液成份作用的解释错误的是 A.蒸馏水溶解红细胞
B.醋酸加速溶血
C.染料可使白细胞核着色
D.乙酸固定胞浆颗粒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D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1mm B.每侧计数池有10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D.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E.中央大方格共有400个小方格 DE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1mm B.每侧计数池有10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D.中央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E.中央大方格共有250个小方格 C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1mm B.每侧计数池有10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D.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E.中央大方格共有25个小方格
E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0.1mm B.每侧计数池有10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D.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E.中央大方格共有26个小方格
A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0.01mm B.两侧计数池共有18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D.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E.中央大方格共有250个小方格 B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0.01mm B.两侧计数池共有9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D.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E.中央大方格共有250个小方格 D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0.1mm B.每侧计数池共有9个大方格
C.四角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D.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0.1mm2
E.中央大方格共有400个小方格 D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支柱高于计数池0.1mm B.每侧计数池共有9个大方格
C.四角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D.每个大方格与计数池之间的容积为1mm3
E.每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 D 1.细胞计数板正中央大格面积最小的格容积为多少mm3 A.1/25
B.1/16
C.1/400
D.1/9
E.1/18 1.在粒细胞动力学中与循环池等大的是
A.组织池
B.分裂池
C.贮存池
D.成熟池
E.边缘池 E 1.下列哪部分粒细胞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
A.破裂池
B.分裂池
C.成熟池
D.边缘池
E.循环池 B 1.下列哪种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A.中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杆状核粒细胞
D.分叶核粒细胞
E.边缘池 A 1.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贮存池约为边缘池细胞的多少倍 A.5-10 B.10-20 C.20-30 D.40 E.50 B 1.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分裂增殖池包括下列哪类细胞 A.原粒
B.晚幼粒
C.杆状核 D.分叶核 E.多能造血干细胞 1.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成熟池包括下列哪类细胞 A.原粒
B.早幼粒
C.中幼粒 D.晚幼粒
E.髓系干细胞
D 1.下列瑞特染色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 B.嗜酸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故染色后为橘红色
C.嗜碱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结合美兰
D.中性粒细胞颗粒可同时结合伊红和美蓝
E.伊红为酸性染料 ADE 1.下列瑞特染色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 B.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故染色后为橘红色
C.嗜碱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易结合美兰
D.中性粒细胞颗粒可同时结合伊红和美蓝
E.伊红为酸性染料 ABDE 1.下列瑞特染色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为酸性蛋白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B.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故染色后为橘红色
A
C C.嗜碱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结合美兰
D.中性粒细胞颗粒可同时结合伊红和美蓝
E.伊红为碱性染料 BCD 1.下列瑞特染色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为酸性蛋白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B.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故染色后为橘红色
C.嗜碱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结合伊红
D.中性粒细胞颗粒可同时结合伊红和美蓝
E.伊红为碱性染料 ACE 1.下列瑞特染色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为酸性蛋白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B.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故染色后为深蓝色
C.嗜碱性颗粒为酸性蛋白质,易结合伊红
D.中性粒细胞颗粒可同时结合伊红和美蓝
E.伊红为酸性染料 AB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鲜配制的染液效果较差
B.染液放置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C.一般配制后放置10天可使用
D.久置甲醇易挥发,应密封保存
E.染液配制后应保存于无色瓶中 ABCD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鲜配制的染液效果较好
B.新鲜配制染液应每天振摇,促使染料溶解
C.一般配制后放置10天可使用
D.久置甲醇易挥发,应密封保存
E.染液配制后应保存于棕色瓶中 BCDE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鲜配制的染液效果较好
B.新鲜配制染液应每天振摇,促使染料溶解 C.一般配制后放置10天可使用
D.为使甲醇挥发,应敞口保存
E.染液配制后应保存于棕色瓶中 AD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鲜配制的染液效果较好
B.新鲜配制染液应每天振摇,促使染料溶解
C.一般配制后放置10天可使用
D.为使甲醇挥发,应敞口保存
E.染液配制后应保存于无色瓶中 BC 1.下列关于瑞特染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鲜配制的染液效果较差
B.新鲜配制染液应每天振摇,促使染料溶解
C.一般配制后放置10天可使用
D.应密封保存
E.染液配制后应保存于棕色瓶中 ABCDE 1.瑞特染色时间的长短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染液浓度
B.室温高低
C.有核细胞多少
D.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
E.血涂片的长短 ABCD 1.下列关于瑞特-吉姆萨复合染色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复合染液是由瑞特和吉姆萨两种染液混合而成的 B.吉姆萨染液对胞核着色较好
C.瑞特染液对胞浆着色较好
D.复合染色取两者之长
E.染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ABCDE 1.下列关于瑞特-吉姆萨复合染色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A.复合染液是由瑞特和吉姆萨两种染液混合而成的 B.吉姆萨染液对胞浆着色较好
C.瑞特染液对胞核着色较好
D.复合染色取两者之长
E.染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ADE 1.下列关于瑞特-吉姆萨复合染色法的叙述错误的有
A.复合染液是由瑞特和吉姆萨两种染液混合而成的B.吉姆萨染液对胞浆着色较好
C.瑞特染液对胞核着色较好
D.复合染色取两者之长
E.染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BC 1.下列关于瑞特-吉姆萨复合染色法的叙述错误的有
A.复合染液是由瑞特和吉姆萨两种染料混合而成的B.吉姆萨染液对胞浆着色较好
C.瑞特染液对胞核着色较好
D.复合染色取两者之长
E.染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延长
ABCE
ABCD 1.下列哪些为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
A.大小不等
B.中毒颗粒
C.杜勒小体
D.空泡变性
E.染色质小体 1.下列哪些为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
A.大小不等
B.点彩颗粒
C.杜勒小体
D.空泡变性
E.卫星核 1.下列哪些为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
A.异型淋巴细胞
B.核变性
C.杜勒小体
D.空泡变性
E.碎裂核 BCDE 1.下列哪些不是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
A.异型淋巴细胞
B.核变性
C.杜勒小体
D.空泡变性
E.染色质小体 AE 1.下列哪些是淋巴细胞的变异
A.异型淋巴细胞
B.卫星核
C.杜勒小体
D.嗜碱性颗粒
E.染色质小体 1.异型淋巴细胞包括下列哪些
A.空泡型
B.卫星核
C.不规则型
D.幼稚型
E.染色质小体 ACD 1.异型淋巴细胞包括下列哪些
A.浆细胞型
B.卫星核
C.单核细胞型
D.未成熟细胞型
E.点彩颗粒 ACD 1.异型淋巴细胞不包括下列哪些
A.浆细胞型
B.卫星核
C.单核细胞型
D.未成熟细胞型
E.H-J小体 BE 1.关于中毒颗粒与嗜碱性粒细胞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较少,染色较浅
B.嗜碱性粒细胞颗粒非常多,分布不均,染色更深
C.有中毒颗粒的细胞百分率也低
D.染色过深易将中性颗粒误认为中毒颗粒
E.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胞浆中还有中性颗粒 ADE
AB
ACD 1.关于中毒颗粒与嗜碱性粒细胞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嗜碱性粒细胞核常分为5叶,核形明显
B.嗜碱性粒细胞颗粒非常多,分布不均,染色更深
C.有中毒颗粒的细胞百分率也低
D.中毒颗粒染色较浅
E.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胞浆中还有中性颗粒 ABD 1.关于中毒颗粒与嗜碱性粒细胞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嗜碱性粒细胞核常分为2叶,核形明显,呈眼镜状
B.嗜碱性粒细胞颗粒非常多,分布不均,染色更深
C.有中毒颗粒的细胞百分率也低
D.中毒颗粒染色较浅
E.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胞浆中还较多的点彩颗粒 ABCDE 1.关于中毒颗粒与嗜碱性粒细胞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嗜碱性粒细胞核形不明显
B.嗜碱性粒细胞颗粒非常多,分布不均,染色更深
C.有中毒颗粒的细胞百分率较高
D.中毒颗粒染色较浅
E.含有中毒颗粒的细胞胞浆中还较多的点彩颗粒 AC 1.有关毒性指数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一般来讲毒性指数愈大感染愈重
B.是指淋巴细胞核变异的程度
C.是指由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占所有中性粒细胞的比值
D.可反映白细胞形态的差异性
E.以上都不正确 AC 1.有关毒性指数的叙述错误的有 A.一般来讲毒性指数愈大感染愈重
B.是指淋巴细胞核变异的程度
C.是指由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占所有中性粒细胞的比值
D.可反映白细胞核的染色性
E.其数值反映胞浆中空泡的多少 BDE 1.有关毒性指数的叙述正确的有
A.1为极度
B.0.75为重度
C.0.5为中度
D.<0.25为轻度
E.其数值反映胞浆中空泡的多少 1.有关白细胞在血膜上的分布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A.体积较大的细胞在头体部较多
B.体积较小的细胞主要分布在两侧
C.边缘单核细胞较多
D.在体部细胞均匀分布
E.白细胞分类计数常选择头体交界处 ABE 1.有关血细胞在血膜上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体积较大的细胞在头部较多
B.体积较小的细胞主要分布在边缘及两侧
C.边缘单核细胞较多
D.在体部细胞均匀分布
ABCD E.白细胞分类计数常选择体尾交界处 DE 1.有关血细胞在血膜上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在头体部较多
B.体积较大的细胞主要分布在边缘及两侧
C.由于血小板常成堆存在,观察是应选择体尾部
D.在体部细胞均匀分布
E.白细胞分类计数常选择体尾交界处 ABCDE 1.有关血细胞在血膜上的分布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A.观察淋巴细胞形态时应选择尾部
B.体积较大的细胞主要分布在边缘及两侧
C.观察单核细胞形态时常选择尾部及边缘
D.在头部细胞均匀分布
E.白细胞分类计数常选择体尾交界处 AD 1.某项白细胞的浓度等于下列哪两项的乘积 A.某白细胞百分率
B.白细胞总浓度
C.毒性指数
D.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
E.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所遇到的有核红细胞数目 AB 1.下列正常参考值的叙述正确的有
A.WBC:(4-10)×109/L B.单核细胞:(3-8)%
C.淋巴细胞:(25-45)% 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2-5)%
E.嗜酸性粒细胞:(0.5-5)% ABE 下列正常参考值的叙述正确的有
A.WBC:(4-10)×109/L B.单核细胞:(5-8)%
C.淋巴细胞:(20-40)% 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E.嗜酸性粒细胞:(0.5-5)% ACDE 1.下列正常参考值的叙述错误的有
A.RBC:(4-10)×109/L B.单核细胞:(3-8)%
C.淋巴细胞:(20-40)% D.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E.嗜碱性粒细胞:(0.5-5)% AE 1.下列正常参考值的叙述正确的有
A.RBC:(4-10)×109/L B.单核细胞:(3-8)%
C.淋巴细胞:(20-40)% D.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E.嗜碱性粒细胞:(0.5-6)%
BCD 1.中性粒细胞于淋巴细胞生理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时间分别发生在
A.新生儿(6-9)天
B.整个婴儿期
C.(2-3)岁
D.(4-5)岁
E.(8-10)岁 AD 1.下列哪些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浓度增加 A.急性药物中毒
B.急性化脓性感染
C.严重的组织损伤
D.急性大出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BCD 1.下列哪些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浓度增加 A.急性中毒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脾功能亢进
D.急性大出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BD 1.下列哪些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浓度增加 A.严重的组织损伤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脾功能亢进
D.胃癌晚期
E.自身免疫性疾病 ABD 1.下列哪些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浓度减少 A.流感病毒感染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脾功能亢进
D.胃癌晚期
E.自身免疫性疾病 ACE 1.下列哪些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浓度减少
A.伤寒杆菌感染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脾功能亢进
D.胃癌晚期
E.机体长期接触放射线 ABD 1.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乙醇—伊红液中各成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甘油可防止乙醇挥发
C.枸橼酸钠抗凝
D.伊红可使嗜酸性颗粒着色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ABCDE 1.下列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乙醇—伊红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油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乙醇可防止甘油挥发
C.枸橼酸钠可使液体保持等渗状态
D.伊红可使嗜酸性颗粒着色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DE 1.下列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乙醇—伊红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甘油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乙醇可防止甘油挥发
C.枸橼酸钠可使液体保持等渗状态
D.伊红可使嗜酸性颗粒着色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ABC 1.下列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乙醇—伊红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乙醇可防止甘油挥发
C.枸橼酸钠可使液体保持等渗状态
D.伊红可使中性粒细胞颗粒着色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BCD 1.下列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乙醇—伊红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乙醇可防止甘油挥发
C.枸橼酸钠可使液体保持等渗状态
D.此液稀释血液后背景清晰,使酸性粒细胞着色鲜明
E.加入甘油后,细胞不易混匀
ADE 1.下列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伊红—丙酮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乙醇可防止丙酮挥发
C.枸橼酸钠可使液体保持等渗状态
D.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E.伊红可使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着色
ADE 1.下列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伊红—丙酮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丙酮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
B.乙醇可防止丙酮挥发
C.枸橼酸钠可使液体保持等渗状态
D.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E.伊红可使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着色
BC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哪些标本中可检出LE细胞 A.骨髓
B.胸水 C.腹水
D.血液
E.抗凝血离心后白细胞层 ABCDE 1.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分裂增殖池包括下列哪些细胞 A.原粒
B.早幼粒
C.杆状核 D.分叶核 E.中幼粒 ABE 1.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分裂增殖池不包括下列哪些细胞 A.原粒
B.早幼粒
C.晚幼粒 D.分叶核 E.中幼粒 CD 1.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分裂增殖池不包括下列哪些细胞 A.原粒
B.早幼粒
C.晚幼粒 D.分叶核 E.杆状核 CDE 1.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成熟池包括下列哪些阶段 A.原粒
B.早幼粒
C.晚幼粒 D.分叶核 E.杆状核 CE 1.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贮存池包括下列哪些阶段
A.原粒
B.早幼粒
C.晚幼粒 D.分叶核 E.一部分杆状核 DE 1.根据细胞动力学特点,贮存池不包括下列哪些阶段 A.原粒
B.早幼粒
C.晚幼粒 D.分叶核 E.杆状核 ABC 1.下列哪种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A.原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晚幼粒细胞
D.杆状核粒细胞
E.分叶核粒细胞 AB 1.下列哪种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A.原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幼粒细胞
D.晚幼粒细胞
E.杆状核粒细胞 1.下列哪种细胞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A.原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幼粒细胞
D.晚幼粒细胞
E.杆状核粒细胞 1.下列哪种细胞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
A.分叶核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幼粒细胞
D.晚幼粒细胞
E.杆状核粒细胞 BC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1mm B.每侧计数池有9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D.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E.中央大方格共有400个小方格 BCDE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0.1mm B.每侧计数池有9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D.中央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E.中央大方格共有400个小方格 ABE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0.1mm B.每侧计数池有25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D.中央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
E.每个小方格面积为1/400 mm2
AE 1.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盖片与计数池间形成的缝隙高度是0.1mm B.每侧计数池有16个大格
C.四角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
D.一个计数池中所有中方格的大小一样
E.每个小方格面积为1/400 mm2
BCD 1.下列对白细胞稀释液成份作用的解释错误的是 A.枸橼酸钠起抗凝作用
B.醋酸加速溶血
DE ABC C.染料可使白细胞颗粒着色
D.乙酸固定核蛋白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AC 1.下列对白细胞稀释液成份作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枸橼酸钠起抗凝作用
B.醋酸加速溶血
C.染料可使白细胞颗粒着色
D.乙酸固定核蛋白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BDE 1.下列对白细胞稀释液成份作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枸橼酸钠起抗凝作用
B.醋酸加速溶血
C.染料可使白细胞核略着色
D.乙酸固定核蛋白
E.蒸馏水起稀释作用 BCDE 1.下列哪项不属于技术误差
A.血液凝固
B.充液不当
C.细胞自然分布不均
D.固有误差
E.器材不准确 1.下列哪项属于技术误差
A.血液凝固
B.充液不当
C.细胞自然分布不均
D.固有误差
E.器材不准确 1.下列哪项属于技术误差
A.稀释液量过多
B.充液不当
C.细胞自然分布不均
D.固有误差
E.血液凝固 ABE 1.下列哪项属于技术误差
A.所加血液量少
B.充液不当
C.细胞自然分布不均
D.固有误差
E.误认 ABE 1.下列哪项属于技术误差
A.充液前未混匀 B.充液时产生气泡
C.细胞自然分布不均
D.固有误差
E.误认 ABE 1.下列哪项属于固有误差CD
A.充液前未混匀 B.充液时产生气泡
C.细胞自然分布不均
D.计数区域误差
E.误认
1.下列关于玻片清洁方法的叙述哪项正确 A.新购进玻片应在酸性液内浸泡后再用水冲净
B.使用过的玻片应在合成洗涤剂水中煮沸20分钟后再用流水冲净
C.新购进玻片刻直接使用
D.急用玻片时可用细水冲洗后直接使用
E.新购进玻片表面含有大量碱性物质 ABE 1.下列关于玻片清洁方法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新购进玻片应在酸性液内浸泡后再用水冲净
B.使用过的玻片应在合成洗涤剂水中煮沸20分钟后再用流水冲净
C.新购进玻片刻直接使用
D.急用玻片时可用细水冲洗后直接使用
E.新购进玻片表面含有大量碱性物质 CD 1.下列哪项是对推片的要求
A.清洁
B.干燥
C.比玻片稍窄或磨去两角
D.表面呈中性
E.边缘光滑
1.下列哪项不是对推片的要求
A.清洁
B.干燥
C.使用前用稀酸液浸泡 D.表面呈中性
E.边缘光滑 CD 1.下列哪项不是对玻片的要求
A.清洁
B.干燥
C.比推片稍窄
D.无油腻
E.边缘光滑 CE 1.下列哪项是对玻片的要求
ABCE ABE CD
第五篇:临检科出科考试三
临床检验中心进修、实习生出科考试题(C卷)
姓名 学校/单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1.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
A 红细胞计数
B 白细胞计数
C 血小板计数 D 白细胞分类计数
E 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2.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
A 抗凝血酶Ⅰ
B 抗凝血酶Ⅱ
C 抗凝血酶Ⅲ D 抗凝血酶Ⅳ
E 抗凝血酶Ⅴ
3.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正确的说法是
A 用于需血量少的试验
B 切忌用力挤压,否则标本中可混入组织液 C 手指血比耳垂血结果恒定 D 采血部位皮肤应完整
E 进行多项手工法检查时,无需考虑采血顺序 4.造成计数室内血细胞分布不均的原因包括
A 充液前细胞悬液混匀不充分 B 稀释倍数不准 C 充液过多 D 产生气泡
E 充液后盖片被移动
5.引起生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因素不包括
A 妊娠中期
B 多汗
C 冷水刺激
D 恐惧
E 新生儿 6.不会引起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的因素是
A 兴奋
B 恐惧
C 高气压
D 剧烈体力劳动
E 冷水浴 7.被ICSH推荐为Hb测定参考方法的是
A AHD575测定法 B 沙利氏法 C SLS法 D HiCN法 E HiN3法
8.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C 失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9.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是
A MCV <80fl B MCH <27pg C MCHC 340 g/L D Hb 95g/L E RBC 3.5×1012/L 10.不符合缺铁性贫血检查结果的是
A Hb浓度正常 B MCV降低 C MCH 降低 D MCHC降低 E RDW升高
11.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平均指数为
A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B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C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D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E 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 12.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正确的说法是
A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 胞浆中含有RNA、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C 经瑞氏染色后可见到连成线状或网状的结构
D 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Ⅰ~Ⅳ级,其中Ⅰ级最成熟
E 可用于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 13.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A NK细胞 B 单核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T淋巴细胞 E B淋巴细胞
14.速发性过敏反应时,外周血中常升高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15.核右移是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叶以上者超过
A 2%
B 3%
C 4%
D 5%
E 6% 16.关于白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A 正常人外周血内白细胞数明显少于红细胞
B 显微镜下,根据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三类 C 它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D 它可以消除过敏原 E 它可以携带氧气
17.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主峰左移,峰底增宽,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C 铁粒幼细胞贫血 D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8.血小板的功能不包括
A 粘附功能
B 聚集功能
C 释放功能 D 活化因子Ⅻ
E 血块收缩功能
19.参与纤维蛋白原变成交联纤维蛋白过程的凝血因子是
A 因子Ⅷ
B 因子Ⅹ
C 因子Ⅺ
D 因子Ⅻ
E 因子ⅩⅢ 2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促进血液凝固
B 抗凝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C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E 促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21.APC能灭活的是
A 因子Ⅹa、Ⅴa和Ca2+、PF3 B 因子Ⅲ、Ⅹ
C 因子Ⅲ、Ⅶ、Ⅹ、Ⅴ D 因子Ⅱ、Ⅶ、Ⅸ、Ⅹ E 因子Ⅴa、Ⅷa 22.组成凝血活酶的是
A 因子Ⅹa、Ⅴa和Ca2+、PF3 B 因子Ⅲ、Ⅹ
C 因子Ⅲ、Ⅶ、Ⅹ、Ⅴ D 因子Ⅱ、Ⅶ、Ⅸ、Ⅹ E 因子Ⅴa、Ⅷa 23.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以下什么物质
A 尿胆原
B 尿胆红素
C 钾
D 钠
E 红细胞 24.尿标本冷藏保存时,时间最好不超过
A 2h B 4h C 6h D 8h
E 10h 25.尿蛋白定量检查应采用
A 1h尿
B 2h尿
C 3h尿
D 12h尿
E 24h尿 26.尿肌酐排泄率测定应采用
A 首次晨尿
B 随机尿
C 3h 尿
D 12h尿
E 24h尿 27.不会引起尿液浑浊的物质是
A 细胞
B 细菌
C 蛋白
D 结晶
E 性激素
28.尿三杯试验中,血尿以第一杯为主,推测出血部位可能在 A 膀胱
B 肾脏
C 尿道
D 集合管
E 肾小球 29.检查尿中细胞时,至少应观察多少个高倍镜视野
A 2个
B 5个
C 10个
D 15个
E 20个 30.最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葡萄糖
C 氯化物
D 氨基酸
E 胆红素
二、问答题(20*2=40分)1.D-D升高的临床意义
2.Vc对尿干化学分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