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庄环境整治宣传口号
1、做文明村民,创美好家园。
2、住好房走好路,更要好环境。
3、治理乡村卫生环境,改善人居生活条件。
4、整治农村环境,美化亮化家园。
5、整治农村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6、整治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7、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促进生态文明。
8、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9、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10、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更多的后人能健康生活,保护环境就是珍爱生命。
11、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12、有志不在于年高有鱼不在于棚子。
13、有序堆放杂物,远离白色污染。
14、以讲究卫生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
15、一个好汉三个帮,路边不弄水泥桩。
16、要想生活好,卫生少不了。
17、要想生活好,洁净离不了。
18、养鸡子、养鸭子,不如到村服装厂去赚票子。
19、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早日构建和谐社会。
20、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共享美好人生。
21、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22、新政策,新农村,新农民,新形象。
23、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24、鲜花还需绿叶扶,村庄更需村民护。
25、卫生连着你我他,美化环境靠大家。
26、卫生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27、卫生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28、为小家,为大家,搞好卫生人人夸。
29、万众成一心,脏乱不近身。
30、提高环保意识,建设美好家园。
31、水清三年人不知,水脏一天不能忍。
32、手拉手,心连心,创建农村新天地。
33、舍得一人苦,为求万家洁。
34、三个臭皮匠,来坼破旧房(墙)。
35、人要正,树要直,人怕官司缠身,树怕乱藤缠身。
36、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
37、人人共建卫生村,个个争当文明人,大家都是责任人。
38、人人动手,消灭四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39、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创建文明。
40、人人参与,户户出力,打造整洁秀丽新农村。
41、热心卫生工作,创造美好环境。
42、热爱村庄,热心卫生。
43、让天空永远湛蓝,让绿荫拥护家园。
44、全民素质大提高,环境面貌创一流。
45、全民发动,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
46、全民动员,人人动手,共建卫生清洁村。
47、全民动员,人人参与,扎实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工程。
48、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积极参加百日整治活动。
49、全民动员,干群动手,共创卫生清洁村。
50、全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建设美好家园。
51、全民参与,治理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52、全民参与,积极行动,打好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
53、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共建文明卫生新农村。
54、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55、清洁卫生,齐抓共管。
56、清洁卫生,从头抓起。
57、清洁美化河道,营造生态水乡。
58、青山绿水好,农村要环保。
59、勤整理常打扫,卫生清洁最重要。
60、钱箱的钞票越多越好,垃圾箱的杂物越少越好。
61、千补万补,不如饭补,千路万路,关键是路肩土。
62、齐抓共管,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63、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农村。
64、农民素质高一分,农村形象美十分。
65、你我多一份自觉,村庄多一份整洁。
66、邻里和睦相处,环境干净优美。
67、粮多,笑的人多,坟多,怕的人多。
68、老少齐动手,建设卫生村。
69、垃圾准确分类,卫生齐抓共管。
70、开展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共建卫生文明新农村。
71、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营造生态人居环境。
72、开展垃圾处理,美化净化家园。
73、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74、结婚要发喜糖,河坡要无缺塘。
75、洁净向我走来,我为洁净添彩。
76、洁净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我们共享的,每个人都应对环境整治尽一份义务。
77、建新绿色生态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78、建设新农村,卫生要先行。
79、建设新农村,弘扬新风尚。
80、建设新农村,更要好环境。
81、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82、建设卫生村庄,共建美好家园。
83、建新绿色生态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84、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
85、加快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
86、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87、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88、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89、环境优美,村庄整洁,心旷神怡。
90、环境卫生整治,从娃娃抓起、从家庭抓起。
91、环境卫生经常搞,家家户户要做到。
92、环境卫生大家搞,卫生清洁就是好。
93、环境你不爱,美景不常在。
94、环境美观,养眼养心;村庄整洁,生活舒心。
95、环境美、生活富,大家同走文明路。
96、环境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97、护家园从我做起,从改变我们的不良习惯做起。
98、管住脏乱差,留下好环境。
99、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00、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
101、构建和谐乡村,共建绿色家园。
102、公德规范言行,文明美化心灵。
103、革除生活陋习,美化人居环境,优化生存空间。
104、干群齐动手,村庄换新颜。
105、干干净净,一生无病。
106、房前屋后勤打扫,齐心打造新风貌。
107、房前屋后干净,进进出出舒心。
108、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文明整洁新农村。
109、杜绝脏、乱、差,提倡真、善、美。
110、大力倡导文明风尚,塑造农村新风貌。
111、大家一条心,建设卫生文明新农村。
112、大家齐动手,垃圾无处留。
113、打造新环境,美化新家园。
114、打造洁美天地,共建可爱家园。
115、打蛇打七寸,芦竹先治根。
116、村庄整治,美化环境。
117、村庄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118、村庄是我家,环境靠大家。
119、村庄环境整治是执政为民的务实举措。
120、村庄环境整治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121、村庄环境整治是当前城乡建设的中心任务。
122、创造新环境,建设美家园。
123、创建最佳人居,营造和谐社会。
124、创建农村美如画,点滴小事见精神。
125、吃不穷,穿不穷,乱堆乱放一世穷。
126、车到村前必有路,路见不平群众吼。
127、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128、长江后浪推前浪,垃圾送进垃圾箱。
129、草堆灰堆,我都不随便堆。
130、不要让我们现在拥有的,成为我们将来所羡慕的。
131、不会烧香得罪神,不盖粪坑臭刹人。
132、变废为宝,净化空气。
133、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
134、爱我村建我村,做个文明好村民。
135、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清洁家园,人人出力。
136、六整治、六提升,变新貌,换新颜。
第二篇: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宣传标语
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宣传标语
1、村庄环境整治是当前城乡建设的中心任务。
2、村庄环境整治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3、村庄环境整治是执政为民的务实举措。
4、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5、全民发动,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活动!
6、“六整治、六提升”,变新貌,换新颜。
7、全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建设美好家园!
6、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文明整洁新农村。
7、村庄是我家,环境靠大家。
8、你我多一份自觉,村庄多一份整洁。
9、杜绝脏、乱、差,提倡真、善、美。
13、公德规范言行,文明美化心灵。
14、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15、环境你不爱,美景不常在。
16、农民素质高一分,农村形象美十分。
17、爱我村建我村,做个文明好村民。
18、干群齐动手,村庄换新颜。
19、整治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20、革除生活陋习,美化人居环境,优化生存空间。
第三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村原是**镇一个边远、又穷又小的行政村。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特别是近年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动和给力,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两个”文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工作走在了全镇的前列,村民生产生活指数得到很好的提升,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村民赞誉。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建设“两型”社会,不断提升村民生活生态环境,在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的基础上,借助上级环境整治的政策精神,集中精力出重拳,抓好本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0年被授予湖北省省级生态村,市文明村、卫生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红旗单位等荣誉。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正确指导和关心的结果,是全村党员、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村级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把这项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抓好环境整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创先争优的需要,是为村民做好事做实事思想的落实,是关注民生为村民谋福祉的实际行动。
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
想,把整治环境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使我村环境整治工作有序的开展。
二、深入广泛宣传,不断提高村民思想意识
在环境整治工作中,我们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开展的会议、宣传专栏,使广大村民充分地认识到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着力提升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地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呈现出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环境整治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三、认真谋划,精心设计,细致安排,把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环境保护和整治是建设“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其主要动作就是一节能、二减排。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主要实施了如下几项工程:
1、从节能启动安排实施了生态家园沼气池项目,全村以四、五、七组为中心,向周边扩展,投资13.6万元(争取项目资金8.4万元,村民自筹2.5万元,村自筹2.7万元),建沼气池102口,并如期投入使用。沼气使用后,原来满地猪牛粪便不再有了,因为沼气的原料主要是人畜粪便和餐饮生活废水。村民从此告别烧柴草,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沼渣沼液还是上等的有机肥,促进了农业生产。村民们称:沼气好,一节能、二省工、三卫生、四环保,沼液沼渣肥田就更好。
2、抓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机遇,实施了太阳能项目。在实施太阳能项目中,争取项目资金16.2万多元,村民自筹5万元,总投资21万余元。全村安排91台太阳能,183户享受到冷热洗澡不用愁,冷天热水随时用。
3、借助安全饮水项目,实施自备水源自来水项目。人畜饮水安全是事关环境整治和民生的大事。村“两委”克服我村地处边远,玉泉自来水主管网不能通达的困难,争取人畜饮水安全项目资金5.5万元,村民自筹6万元,村自筹8万元,共投资19.5万元,实施了万秀村自备水源自来水系统工程,让村民用上了卫生、洁净的安全水。
4、节能还得减排治污。原村民私人厕所都是半拉围墙露天厕所,臭气熏天,蚊蝇横生。遇雨天,粪水横流,污染严重。
我村在建生态家园沼气工程中,结合公厕建设,推平所有私厕,合理安排共投资5.6万元,建14座水冲式卫生公厕;投资5.2万元,建集中垃圾池12个,配置垃圾桶32个。购置手推垃圾清运车2辆,聘用专职保洁工2名,垃圾填埋场4亩。村庄整治长效运行。
5、结合改圈,村投资6.5万元建设329平方米的集中牛舍,农户耕牛集中圈拴,有效地控制耕牛粪便污染。
6、村民生活污水随地流淌,也是较为严重的污染源,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村投资7.8万元,建设污水收集网沟1950米,村民生活污水90%以上都能通网沟收集。
7、污水收集后必须要进行净化处理,做到无污染,无公害排放。为此村投资24.3万元建设了沉淀塘2口,投资15万元将原来的污水塘清淤、砌岸等,改建为污水生物净化塘,实现无污染、无公害排放。
8、为改善村民文化娱乐场所,村投资32.2万元,建设起形态不凡的村民文化乐园,为村民文化娱乐提供了宽敞的环境。
9、按村庄环境整治内容“五化”的要求,我们着力抓好绿化和美化工作,投资4.2万元,以大规格、高标准的要求,对主干道两旁及重点场所进行绿化,投资2.3万元建设花坛和古树围栏,并发动村民,以村提供苗木,村民房前屋后自种自管自有的模式进行绿化,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环境净化、美化、绿化和亮化了。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努力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我村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和挖潜,总计投资168.3万元,按整治标准二级目标全面进行了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通过开展以上工作,我村的村庄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容村貌大有改观,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子的凝聚力强了,威信更高了。为了这次整治活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深
入农户知社情,积极为民办实事,与村民的沟通多了,感情密切了,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村民对村干部的情绪也没了,抱怨也少了,感情也更亲切了。
二是群众的环境意识提高了,生活习惯不一样了。通过这次村庄整治的大力宣传,村民一改“只要室内一尘不染,不管室外尘土飞扬”的观念,开始注重村庄环境建设。大部分村民在实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后及时将垃圾倒入垃圾箱中,出现在道路上的垃圾少了,长期的堆积物没了,卫生死角也消除了。此外,不少村民还自觉的投入到村部组织的卫生整治工作中来,参与到卫生保洁和卫生监督的行列队伍中。
三是村民的生活情趣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在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制定了绿化管理制度,开展爱花护树活动,把村民一部分精力转移到绿化的护养上来,既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又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位。此外,通过建设文化乐园、农家书屋以及对休闲公园健身器械的添置,村民的业余生活变的越来越丰富了,以往的闲来麻将、无事吵架的坏现象没了,出现了早上养花谈花经、中午树下话农事、晚上学习讲国事,白天闲来动筋骨的良好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是,村庄整治来得好,农村旧容换新貌,康庄大道条条通,红花绿树四周绕,人们脸颜尽欢笑,精神生活很丰富,生活质量大提高,小康生活早来到。
**镇**村民委员会 **年**月**日
第四篇: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按照县第十次党代会、县委全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今年环境卫生整治年有关会议和活动要求,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镇,提升我镇整体形象,更好地服务全县旅游业发展,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切实改善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和镇政府所在地等17个村的村容村貌。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旅游立县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幸福乡村、完善村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目标,从我镇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群众共同建设环境整洁、村容村貌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科学编制环境整治活动规划方案,明确整治项目,规范运作程序,量化整治任务,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群众为主,政府主导。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到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提高农民主动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部门帮扶力度。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合理利用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村制宜,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4、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各村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围绕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卫生问题,合理制定规划,不冒进、不盲从,逐步推进,确保成效。
5、以人为本,优化环境。以满足群众实际需要为前提,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推山、不砍树,不随意拆房开路或取直道路,维护农民利益,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内容目标
1、编制规划。编制规划是做好整治工作的前提,要坚持用规划统筹各方资源,统一各方步调,统领整治工作。各村要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的原则,依据本《实施方案》,制定符合本村的环境整治规划,明确整治项目。规划要体现创建美好环境,建设幸福家园的主基调,体现常抓不懈、防止反弹的长效性,要体现短治出成果、维护见成效的时效性。各村要及时将规划和项目报镇环境整治办公室。
2、清理五乱。整治工作以清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示范村和重点村要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大清理,精心部署、明确责任、迅速行动、强力推进,彻底清理街道和院落的垃圾、柴草、粪便、污水、淤泥等,清理乱涂乱画,拆除有碍观瞻的招牌和广告,各户要设置柴草隐蔽堆放处,逐步改变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堆、畜禽乱跑、车辆乱停的现象,形成人人重视环境卫生、人人维护环境卫生的文明新风尚。
3、拆违拆旧。拆除违章、废弃建筑是整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各沿线村庄要彻底拆除公路两侧的违章建筑和残墙断壁,着力改变村庄破旧落户、布局凌乱的形象,真正实现旧貌换新颜。
4、优化设施。改善并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整治活动的首要任务,各村要多方筹集资金,修缮村两委办公室、卫生室,建设村公共洗浴室,使干部群众活动有场所,就医有门诊,定期能洗浴。
5、改厕改圈。拆除不安全、不卫生的简易茅房,彻底消除露天坑厕。各村年内至少修建一至二处无害化公厕;拆除废弃畜禽圈舍,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实现人畜奋力,有一定养殖规模和一定条件的村要建立专业养殖小区,实现粪便集中处理。
6、实现五化。乡村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道路两旁栽种观赏树木花草,实现绿化;村庄主要街道适当设置照明路灯,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亮化;路边墙喷涂或绘制张贴倡导文明新风的宣传画和宣传标语,逐步把我县乡村建设成为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达标的幸福家园。
7、建立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维护整治成果的重要保障。各示范村和重点村一是尽快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有关卫生管护和村容村貌治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并约束村民生活卫生习惯。二是每个村至少建一个垃圾填埋点,建立垃圾池,设施垃圾桶,购置垃圾清运工具,定时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清运。三是配置保洁员,负责本村公共场所和道路的保洁。四是通过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和村民公德教育,引导村民创建文明家庭,室内保持地面干净、窗口明亮、庭院静美,衣铺整齐,使农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此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以政府镇长徐光伟为组长,副镇长杨治国为副组长,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政府办公室,由杨治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村庄整治的督导、检查、考核、通报。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资金、帮扶、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保障,全力抓实抓好。
(二)广泛宣传发动。各村要召开动员会,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张贴标语、制作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代表会、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村庄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理念,营造创建优美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积极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及早享受美好家园的幸福生活。
(三)突出群众主体。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各村要根据镇整治方案,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工作重点、整治内容和时限要求,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实行部门帮扶。村庄环境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动用人力物力多、有计划有组织的全民活动,各重点村、示范村要借助省、市、县下基层工作队、县直有关部门驻村帮扶的有力契机,积极从人力、财力、物力上争取支持和帮助。
(五)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村庄环境整治实行上级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县级财政奖补、包扶部门帮扶、乡村积极自筹的多元投入机制。①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②县财政匹配奖补资金;③包扶单位帮扶资金;④整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发改、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资金捆绑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⑤发动乡村、群众投工投劳。镇政府支持一点,村委会支出一点,村民自筹一点,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捐助村庄整治,为完成村庄整治目标任务提供资金保障。
(六)严格考核机制。把村庄环境整治列入各村重要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评比,确定一至两个示范点,全镇适时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调度会,进行拉练,环境整治办公室要经常深入各村进行督导、检查、媒体曝光,定期通报情况,10月中旬按照考核评比办法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各村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达到目标要求的村,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村进行通报批评。
第五篇: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党委政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优先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科学规划、注重特色。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切实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倡导集约建设,突出整治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健全机制、协调推进。坚持以块为主,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用3-5年时间对全省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水网地区更具水乡风韵。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全省村庄环境整治分两个阶段推进。1.突出重点、初见成效阶段(2011-2012年)。全面动员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组建工作机构,制定考核标准及办法,开展技术培训,兼顾不同区域和村庄类型实施示范项目。全省20%以上村庄实施环境整治,完成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和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及其周边村庄环境整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力争完成40%以上村庄环境整治任务。2.全面实施、显著改善阶段(2013-2015年)。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实现环境整治目标,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在2013年底提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三、全面整治村庄环境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苏南地区进一步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苏中苏北地区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到2015年,全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80%以上。
(二)整治生活污水。合理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突出太湖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通榆河清水走廊等重点区域,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到2015年,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苏南50%、苏中25%和苏北15%的规划布点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到2013年,全省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到2015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到2015年,苏南地区和苏中、苏北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0%、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用自备水源的村庄要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满足村庄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靠近城镇和基本具备区域供水条件的村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到2015年,全省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比例达50%以上。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四、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
(一)优化完善村庄规划。结合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适时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综合考虑当地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劳作半径和集聚规模,选择与生产相适应的居住方式,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根据实际需求充实完善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工作,强化对村庄环境整治的引导作用;注重保护村庄地形地貌、传统肌理,营造优美环境和鲜明特色,引导适宜产业加快发展。村庄规划报批前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要在村庄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二)推进康居乡村建设。以“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为目标,组织开展省级康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引导各地加快推进康居乡村建设。苏南地区要以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全面推进康居乡村建设;苏中、苏北地区要在优先引导和鼓励有条件农民迁入城镇的同时,以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有序推进康居乡村建设。到2015年,全省建成1000个省级“康居示范村”,带动10000个规划布点村庄达到康居乡村建设标准。
(三)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依法加强村庄建设的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严格规划实施管理。注重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规划布点村庄人居环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自建、联建与统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稳妥引导农民向规划布点村庄有序集中。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以低层独院式联排住宅为主,引导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村庄建设多层公寓式住宅,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新建农房要结合地形地貌及道路走向等灵活布局,力求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体现乡村风貌和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加强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新建农房符合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抗震等要求,切实提高农房建筑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突出工作指导。根据各地村庄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要注重城乡、区域环境连线连片综合整治,强化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塑造,实现环境优良、生态宜居;其他地区要加强环境卫生治理,营造整洁、自然的村容村貌。突出规划布点村庄的环境整治,靠近城镇的要按照城镇社区标准进行整治,具有自然和人文特色的要注重特色保护和培育,经济条件较好的要加快配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经济薄弱的要优先建设和改善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收运、河塘疏浚整治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对非规划布点村庄,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环境卫生整治的具体要求。加强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三)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探索跨村组宅基地置换,保障村庄规划建设整治用地需求。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土地和农民住宅确权登记发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给予补助。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县乡财政补助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四)提供技术保障。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指导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开展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大力开展科技、规划、技术下乡,建立科技、规划、设计单位“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制订村庄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等相关技术导则和指导图集,免费发放给基层单位及农民参考选用。
(五)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党委、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六)严格督查考核。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更高水平小康、科学发展、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实绩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评价的办法,加强对各地村庄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来自: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苏办发〔2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