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粮节粮的宣传标语(50句)
爱粮节粮的宣传标语(精选50句)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标语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标语在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宣传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标语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粮节粮的宣传标语(精选50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反对浪费,节约粮食。
2、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3、成由勤俭败由奢。
4、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5、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
6、事成靠坚持,失败志不移。
7、一天省一两粮,十年用用仓来装。
8、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9、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10、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
11、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12、爱惜粮食就是热爱生活。
13、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14、珍惜劳动成果反对浪费粮食。
15、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约粮食,现在做起。
16、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
19、爱惜粮食,从娃娃抓起。
20、饱食终日,粒粒可馨。
21、节约比赚钱更有意义。
22、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23、节约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24、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25、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
26、生命诚可贵,粮食价更高。
27、节约粮食是美德,浪费粮食是犯罪。
28、积小利,成巨富。
29、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30、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
31、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32、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33、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34、粮食是血汗换来的。
35、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36、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37、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38、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39、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40、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41、节约水资源,责任人人有。
42、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
43、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44、节约粮食,造福人类。
45、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46、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47、人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
48、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49、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50、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第二篇:爱粮节粮小报
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文,而如今我们不少同学却对来之不易的粮食不予珍惜,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手机记录大家在公共场所对粮食浪费的现象,让我们每个人对这个被自己忽视的问题加以重视,唤醒我们节粮爱粮的意识。农民伯伯不辞辛劳的劳作,用汗水赢得了粮食的丰收,使我们有饭吃。让我们郑重许下节约粮食的承诺:让我们珍惜身边的每一粒用汗水与辛劳所耕耘出来的粮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爱 粮 节 粮
姓名 xxx 班级 x年级x班
“舌 尖 上 的 浪 费”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节约粮食的名言警句
1、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2、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3、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4、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5、珍珠为宝,稻米为王。
6、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7、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8、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9、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
第三篇:爱粮节粮征文
节约是一种美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幼儿园的孩子都在熟悉不过了,短小而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却意义深刻,只是儿时不懂其真正的含义罢了,现在,即使读懂了,也并未有人真正做到吧。
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浪费的可能要多的很。因为我们并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但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女儿,却亲身体验过种粮、打粮的辛苦。大热天,顶着太阳,在农田里打着田埂,再到种小麦、浇小麦、收小麦、晒小麦、储藏小麦,然后经过反反复复的加工制成面粉,经由伙房的工作人员和面、发面、蒸面,才制成我们吃的馒头,这之间所经历的工序,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才浪费。不懂得如何节约和爱惜。我们浪费的馒头,正是田间的农民用汗水浇灌才得以萌发,正是磨面师傅用双手的勤劳研磨制成的辛勤,正是由伙房工人用双手揉制而成的辛苦。为了他们,我们何不少浪费一些呢,一个人节约一点点,十三亿人将会节约出多少粮食啊?
相对于我们,比我们大上几十岁的父母,或者我们爷爷奶奶那辈的人,他们就特别节约,俗称“过日子”。他们不舍的浪费一粒粮食,即使人不能吃了,他们也会给牲口食用,决不践踏一粒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粮食。喝完米饭后,因为一些米粒会粘在碗上,所以他们就会和着水一起喝下去。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整天吃不饱穿不暖的贫穷时代,他们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他们才如此珍惜每一粒粮食。
当电视上,一幕幕放映着贫困地区的孩子整天吃不饱或啃干粮的凄凉画面时,不知有没有拨动你的心弦。回想一下自己,整天不愁吃、不愁喝,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却不知中国的某一个村落的人已经几天没吃饭了。如果我们每人节约一点,或许10个人就可以节约一个人一天的口粮,中国或者世界上就可以减少一个挨饿的人。
节约是一种美德。不懂节约,只管浪费的人,会变的可耻;而懂节约的人,就会因而变得无比高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永远记住这首诗,仔细体会他的意味:烈日当头,在田间……
临朐第四中学初二(2)徐晓敏 指导教师:于树铭
第四篇:“爱粮节粮”倡议书
“爱粮节粮”倡议书
总书记日前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全省各级公共机构干部职工应当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率先垂范自觉担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为此,我们向全省公共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发出以下倡议:
一、带头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节粮爱粮知识,反对以饭菜丰盛乃至过剩为有面子、以铺张浪费为热情好客等不良风气,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爱粮节粮的时代新风。二、带头做爱粮节粮的践行者。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合理消费,到食堂饭店就餐,打包剩余饭菜,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坚持“餐餐不余、年年有余”,争做爱粮节粮的表率和楷模。三、带头做爱粮节粮的宣传者。
宣传“节粮爱粮”的相关知识和减少浪费的措施,增强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加入到爱粮节粮的行动中来,引领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全省各级公共机构干部职工要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凝心聚力,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共创节约型机关,为美丽湖北建设贡献力量!
第五篇:爱粮节粮倡议书
爱粮节粮倡议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们品尝着碗中一颗颗香甜的大米饭时,何曾想过农民伯伯们在田中艰辛地劳作着?而当我们在浪费一粒粒大米饭时,又何曾想过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一粒粮食到底花费了农民伯伯们多少的心血?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也许你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也许你以为浪费这一点点不算什么,也许你仍然认为我们地大物博……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经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就浪费了***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一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节约一点点,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然而事实就摆在眼前;我国人口已超过***亿,每天的净增长是1***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面积正已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全国**%的城市人口消耗粮食依靠进口。在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万亩,因此减少粮食产量***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吞噬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
浪费可耻,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我们生活富有就好了,你浪费得起就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在餐馆用餐时,点菜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在学校食堂用餐时,及时告诉食堂工作人员,自己吃的份量以及要吃的菜,不乱扔剩饭剩菜;更不要认为自己交了钱的,就恶意浪费。
我们倡议:全校同学“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1、珍惜粮食、食量用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可耻;
3、用餐时,吃多少取多少,不乱扔剩饭剩菜;不偏食,不挑食;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的出来制止,尽量减少浪费;积极监督身边的同学,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