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标语
预防传染病源于《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标语,欢迎阅读。
1、注意均衡饮食,保证有足够睡眠、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
2、注意个人卫生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3、注意个人卫生,多开窗通风,勤晒被子。
4、增强卫生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5、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6、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7、预防手足口病,人人有责。
8、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勤换、勤晒衣服、被褥。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清洁。
9、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归来要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不应共用毛巾、牙具。
10、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11、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2、宣传传染病防治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13、按时体检、没病早防、有病早治。
14、行动起来,讲究卫生,摒弃陋习,人人健康。
15、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着凉。
16、创健康促进学校,天天有个好心情,人人有个好身体,处处有个好环境。
17、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18、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19、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20、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21、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22、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被
23、普及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4、扎实开展健康创建活动,努力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25、预防肠道传染病: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26、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27、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8、尽量避免前往人烟稠密的地方。
29、讲究室内卫生、勤通风、晒衣被。
30、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运动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避免着凉。
31、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2、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33、防病起、快就医、及时治、莫麻痹常锻炼、强身体、衣适量、莫着凉。
34、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毒从口入。
35、多喝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
36、传染病防治法,利国利民。
37、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
38、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9、人人参与,做好灾后卫生防病工作。
40、加强环境消杀,控制“四害”孳生。
41、改变不良陋习,使用卫生厕所。
42、弘扬健康文化,倡导健康行为。
43、人人参与环境整治,天天享有健康生活。
44、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
45、完善健康体检档案、做好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46、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47、人人动手,清洁环境,让“四害”远离生活。
48、营造优美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9、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50、吸烟有害健康,强化控烟意识。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等2种。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25种。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10种。
卫生部2008年把手足口病放入了丙类,2009年把甲型H1N1流感纳入了乙类,《最新法定传染病法》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共39种。
二、传染病及分类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分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副伤寒等;血液性传染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接触类传播:性病、狂犬病、鼠咬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寄生虫类传染病: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包虫病、丝虫病等;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等。
三、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管理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
传染病管理:感染传染病的人,建议在医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痊愈才能出院或离家;对于感染传染病的动物,控制在一个区域内,必要时进行捕杀、焚烧、深埋。
切断传播途径:对传染病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在公共场所及家居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对局部空气进行消毒;理饮食,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有非特异性措施和特异性措施。非特异性措施包括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卫生习惯;均衡营养;改善居住条件等。特异性措施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被动免疫通过给易感者注射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抗体,达到迅速、短暂的保护作用。而主动免疫则通过注射(或服用)某种传染病的疫苗、菌苗或类毒素,使易感者体内产生免疫力,在我国通过在本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和二类疫苗预防传染病,二类疫苗如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腮腺炎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等。
四、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
性传播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性行为而感染并传播的疾病。病种:主要有梅毒、软下疳、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毛滴虫病、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预防方法:洁身自好,严肃对待性行为;多个性伙伴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套 ;夫妻都染上性病时,要同时治疗;外出旅游时,洗浴时,上厕所时,注意用具的清洁、消毒。发现感染性传播疾病,及早治疗。
五、血液传播性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不洁注射、输血而传播,也包括母婴传播即在产婴过程中,由母亲的血液传给婴儿。也包括唾液、体液的传播。病种: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忠告:血液传播的传染病也可能通过性传播途径而传染。注意不要共用注射器、输液器;注意医源性感染,除注射器外,还有如针灸针、牙科器械、手术器械、刺血针等。预防方法:不要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到医疗机构诊治时,注意医院的器械消毒安全性;尽可能不输血,必要输血时,请医院保证血源的安全;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同性恋者(男方)更要使用;接吻时注意不要进行唾液交换;握手、拥抱、跳舞、谈话不会传染血液传播性传染病;如已发生了与血液传播传染病的密切接触,应去疾病预防机构采取必要的预防补救措施。
七、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所谓呼吸道传染病就是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也是最常见也最容易感染的疾病。病种:常见的有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军团病、肺结核等。还有不常见的如禽流感、SARS(非典型性肺炎)等。预防方法:居室和办公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医院时,或去看望病人时要戴口罩;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结核病必须到当地指定诊治场所,接受免费检查和治疗;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有疫苗,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八、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肠道传染病又称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病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出血性肠炎、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忠告:肠道传染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缺水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可能会有传道传染病的流行;不卫生的饮食场所很可能会感染,聚餐、会餐、野外用餐、红白喜事就餐,都有感染肠道传染病的机会;腐败变质、过期食品、喝生水、吃生蔬菜、不煮熟的食品都有可能感染。预防方法:尽可能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直到无传染性为止。凡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餐具、茶具、生活用品要分开使用和保管。在集体单位中的疑似病人也要做到宿舍分开、厕所分开、饮食隔离。炊事员、保育员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当查出病人(如患肝炎或痢疾等)或疑似病人时,要调离工作岗位,待痊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搞好公共场所卫生,灭蛆、灭蝇、灭蟑螂、灭鼠工作。加强水源管理。设立无害化厕所,病人的排泄物消毒后方可倒人厕所,污染的衣物、便器也应消毒;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伤寒、副伤寒疫苗等);一旦发病应及早去医院肠道门诊或传染病院诊治。
第三篇: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我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县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校传染病宣传教育制度。
一、首先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学校保证传染病防治的必要经费。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卫生室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的收集、报告,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进行学生健康晨检,晨检结果及时与卫生室沟通汇报,同时卫生室做好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对学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配合新村卫生院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
三、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每周五设20分钟健康教育课,排入课表,积极宣传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季节需要以及正在流行的病种及时做好学生及老师的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
四、根据要求学校将拨出一定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用于学校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应急预防。
五、加强对学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配合新村卫生院做好校内环境卫生工作。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六、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有关人员应立即告知校医和学校领导,学校应按规定报教育局体卫科,同时报区疾控中心。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或摄氏38℃以上高热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
学校晨检制度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力度,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的发生,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晨检制度。
一、晨检人员
卫生小干部、班主任老师、保健教师、值日校领导
二、晨检报告
1、在“非典、”“禽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后,实行每日晨检零报告制度,并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处理。
2、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实行每日晨检,有情况者由班主任报告卫生室并报校领导,并按照传染病应急预案处理。
3、常规晨检报告由卫生小干部统计并报告班主任老师或保健教师,作相应处理。
三、报告内容
1、发现学生身体不适,通知卫生室检查,有发热症状(38度以上),马上通知其家长送医院就诊。
2、学生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必须回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方可来校上课。
3、学生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应劝其回家休息治疗,坚决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预防和控制学生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完善学生健康档案,特定以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学校要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若发现学生有器质性疾病的,应当配合家长做好转诊治疗。学生每年有一次体检,对学生体检中发现的主要健康问题有分析,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教师至少每两年有一次体检,学校有针对师生中主要健康问题安排的医疗保健知识讲座活动。
要积极做好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体检内容包括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血压)、内科(心、肺、肝、脾)、五官(听力、耳、鼻、龋齿、沙眼、色觉、嗅觉、视力)、外科(头部、颈部、胸廓、四肢、皮肤、淋巴结)等常规项目。
为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对学生进行血红蛋白检查,对检出的患病学生将及时告知学校及家长,并协助及时予以矫治。体检工作将严格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学校卫生室基本配置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基本要求。
学生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反馈给学校保健教师。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2、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建立传染病病人专册登记册。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
我园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在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区卫生局、教育局的有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园传染病宣传教育制度。
一、首先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由卫生室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的收集、报告,认真仔细做好幼儿的晨检,晨检结果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保健老师做好幼儿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园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及饮用水。每年组织对园内从事饮食、饮水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并做好园内环境卫生工作。
三、做好对幼儿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教育,积极宣传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季节需要以及正在流行的病种及时做好幼儿及老师的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
四、一旦发现师生有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应立即告知幼儿园领导和保健老师,并应按规定报教育局,同时报区疾控中心。发现幼儿身体不适或摄氏38º以上高热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并在家休养。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及宣传教育制度
万海小学传染病防治及宣传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亲自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学校教师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坚持预防为主方针
1、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学校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流脑(每年3月、4月、5月),乙脑(每年7月、8月、9月)、甲肝、痢疾(春季、夏秋季)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3、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配合县卫生保健机构,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流行病、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5、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6、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7、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校长,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万海小学
2007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