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外实习工作总结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组织管理与宣传教育工作、装备精良的野外实习用具和检索工具书等。今天写写帮文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野外实习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野外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一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记得在刚开始学习植物学的时候,师兄就跟我们说之后会有一次的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认识一种植物,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晰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晰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没使我们停下实习的脚步,依然撑着伞,穿着雨衣,一路认植物。
上山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
在国家4A级风景区-缙云山,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异、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兴奋、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爱好,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由于这次实习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通过参加野外实习,我们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自我锻炼与提高。总体而言,野外实习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感谢老师的指导!
野外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二
20_年9月11号至10月7号,我们11级生态学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探究性的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此次实习一改原来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方式,把个部门地理实习的性质由一般认识性实习,变为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实习。在实习中师生克服多变的天气条件,认真开展各项实习工作。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调查的一般方法,获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深化了认识,提升了综合能力。此次实习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圆满成功,学生反映良好。
这次实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教师介绍实习线路(点)区域背景、野外观察方法的情况下,学生分组调查,收集数据,然后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成果总结交流。
结合实习区实际在实习之前老师就预设了各种专题性课题,学生可进行选择,并要求作为最终成果提交。这样既增加了实习的目的性,也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同时,也突出了实习的研究性。我觉得很值得推广。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实习内容总结以及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消化实习内容的工作,充分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实习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实习期间非常辛苦,因此,保障大家的后勤生活,让大家在实习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老师和班委们,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住宿方面,都尽量在经费范围内做到最好,为整个实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方面我觉得做得很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实习时间短,要跑的点又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时间,都在车上度过,长途的跋涉让我们都很累,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心里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给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希望学院考虑实习时间和在外作息时间的安排的变更。
在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此次实习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实习期间无一意外事件发生,师生都平安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对于即将毕业我我们来说,这次实习无疑又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回忆。
野外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三
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发现
6月19日,我们踏上了本次野外实习的最后之旅,这一天我们来到了闻名世界的特异化石库——澄江帽天山。在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我们有幸见到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的各种生物化石,这些来之不易的化石不仅保存完美,而且种类繁多。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时生物的形态特征,使我们如实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的参观,使我们深刻了解了动物起源的奥秘,认识了动物演化的漫长历程,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人类占据地球的来之不易。
2.圆通山动物园之行
参观了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龙之后,6月25日我们又来到了圆通山动物园,虽然之前也曾来过,但是这次总感觉和以前的不同,因为这一次我们是带着专业的知识来学习参观的。
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或是水里游的,应有尽有。我们的观察和普通的游客不同,我不仅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识别每种动物是哪个纲,哪个目,哪个科的动物,它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等,并且详细了解它们的各种特征。通过对动物园动物的观察,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同学们对动物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圆通山动物园之行,让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笼子里面供人们观赏的动物中,有很多的种类野生型已经灭绝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滥猎杀,很多动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学会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宣传保护动物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的知识,也是我们本次参观动物园的最大收获之一。
3.昆明动物博物馆之参观学习
时隔几日,6月26号这天我们来到了昆明动物博物馆来参观,在各位动物学专家的详细介绍下,我们又充实了不少。看到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灵活现的动物标本时,我们不由自主的惊叹动物学专家们那精湛高超的手艺,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动物博物馆的参观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们收获良多,我们不仅了解了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等知识,而且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也知道保护动物的困难性,同时明白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道理。
4.禄丰恐龙谷之初探
6月29日全班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恐龙谷的路上,坐在车上大家纷纷议论和猜测恐龙真正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与几千万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龙零距离接触,心情就别提有多激动了。
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神奇的恐龙谷,这里有很多的与恐龙体型比例1:1的恐龙塑像,看见这一个个实体比例的塑像我不禁感叹恐龙之大。当我们来到化石馆,看到这一具具恐龙的化石时,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震撼二字。身边的这些恐龙化石让我不由得幻想起那个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的繁盛世界。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了解了有关恐龙的许多知识。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它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普遍为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6500万年前的一天,突然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强烈的撞击导致海啸和火山爆发,撞击产生的铺天盖地的灰尘使地球数月乃至数年不见天日,地球气温随之骤降,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能生长,恐龙因缺乏食物等原因而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本次野外实习总结:
此次野外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文化知识,是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学习和组织的能力和对动物学知识的兴趣。
野外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第二篇:野外实习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09级生物科学专业 综合野外实习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本次实习的意义,指导教师等情况)
一、实习过程简要描述
二、实习结果
(一)实习地生态描述(地形、植被、保护类别、主要动物、作物、气候等)
1、乐昌龙山林场、龙山温泉、广东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
2、校园及周边……
(二)生物繁殖现象与生物的生态观察
1、动物生态现象的记录(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拟态、保护色等)不同环境的动物类群记述和分布原因分析(森林,农田,水边)
2、植物繁殖现象的记录
种子植物的繁殖(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植物的生态观察
(1)不同实习地的典型植被类型、特征和主要种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等)(2)不同环境的植物种类记述和分析(森林、村边、农田等)
(三)生物的种类(尽可能写出特征,争取写一些捕捉、采集或观察时的生态,可以用三线表的形式)
表1.韶关市、韶关学院校园部分动植物名录
生物种类 动物种类
昆虫类
种类名称
1.2. 3. …………
主要特征及识别特征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共计
植物种类(按科写)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共计
表2.乐昌龙山部分动植物名录
生物种类 动物种类
昆虫类
种类名称
1.2. 3. …………
主要特征及识别特征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共计
植物种类(按科写)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共计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
(一)关于实习内容的体会
1、关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动物与气候、气温;植物与水分、温度、土壤条件等等)。
2、关于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认识……
(二)关于本次实习的个人体会:
关于加强和改进本次综合野外实习的体会和增加实习内容的建议… … … …
1、实习参考资料
2、实习过程的照片
3、实习中动植物种类的部分照片
附:
第三篇:野外实习
一、双子叶植物纲
1.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亚纲
蓼科Polygonaceae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常具膨大的节。叶为单叶,互生,有托叶鞘。花两性,稀为单性,辐射对称;花序由若干小聚伞花序排成总状、穗状或圆锥状,花有时单生。
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
药用部位:全草
行味功能:味苦、甘;涩,性微温。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豆科Leguminosae
主要特征:羽状复叶或三出复叶,稀单叶,具托叶和小托叶,顶端小叶有时形成卷须。花两性,两侧对称;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荚果。
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 A.Cunn.ex Benth.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甘、苦、凉。消炎解毒。
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药用部位:全株
性味功能:甘、苦;凉;无毒。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痛,乳痛。
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
药用部位:种子、全草
性味功能:味苦、辛;性平;有毒。清热利湿,解毒散结。主治湿热腹泻,小便淋沥,小儿疳积,乳腺炎。
三裂叶野葛Pueraria phaseoloides(Roxb.)Benth.药用部位:根
性味功能:甘、淡、平。解肌退热、生津止渴。
山鸡血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药用部位:藤茎
性味功能:苦、微甘,温。舒筋活络,补血行血。用于风湿痛,月经不调,闭经,贫血等。
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Linn.)DC.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解毒消肿。
排钱草Desmodium pulchellum(L.)Benth
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微涩、凉。清热利尿,活血散瘀。
苋科Amaranthaceae
主要特征: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为腋生的聚伞花序或排成圆锥花序;苞片小,小苞片2,干膜质,花被片3~5,常干膜质,雄蕊常和花被片同数且对生,子房上位、1室,具基生胎座,果为胞果、小坚果或盖裂的胞果。
倒扣草Achyranthes aspera Linn.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苦辛,寒。清热,解表,利水,活血。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
伞形科Umbelliferac
主要特征:叶互生,叶柄的基部具叶鞘,花两性或杂性,呈顶生或兼有侧生的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少数为头状花序。子房下位;果实多为双悬果。
崩大碗Centella asiatica(L.)Urb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锦葵科Malvaceae
主要特征:纤维发达。两性花,整齐,5基数;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
地桃花Urena lobata L.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祛风活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根:用于风湿关节痛,感冒,疟疾,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白带。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乳腺炎。远志科Polygalaceae
主要特征:草本、灌木或乔木。单叶互生,稀轮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左右对称。组成总状、穗状或圆锥花序;萼片5,不等大,里面2枚大,呈花瓣状;花瓣5或3,不等大,最下1枚呈龙骨状,顶端常具流苏状附属物;雄蕊5+5,常减为3~8;花丝常合生成鞘;子房上位,(2~5)室,每室有胚珠1颗。蒴果、坚果或核果。
华南远志Polygala south Linn.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活血解毒,平肺、消积效用。
防己科Menispermaceae
主要特征:藤本,多木质,单叶互生。花小,单性异株,萼片、花瓣各6枚,各成两轮,每轮3片;花瓣常小于萼片;雄蕊通常3心皮,分离,核多呈马蹄形或肾形。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Lour
药用部位:全株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利湿通便,消疮肿。治热病发狂,黄疸,胃肠炎,痢疾,便秘,尿血,疮痈肿毒。
苦木科Simaroubaceae
主要特征:叶互生,稀对生,羽状复叶,稀仅一叶。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单性异株或杂性,稀为两性,萼3~5裂,离生或合成,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花瓣3~5(~7),多半分离,稀无,或合生成管,花盘球状或杯状,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倒2轮,花丝分离;子房上位,中轴胎座。
鸭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药用部位:果实
性味功能:苦,寒。治痢,抗疟。用于久痢、休息痢、疟疾。
番荔枝科Annonaceae
主要特征: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
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 Lour.药用部位:全株
性味功能:味辛、性温。祛风止痛。行气健脾、阵痛。治风湿骨痛、产后腹痛、消化不良;叶:治鸡骨哽喉。
桃金娘科Myrtaceae
主要特征:叶常绿,对生,稀互生,全缘,常有透明的腺点,揉之有香气,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于叶腋内或排成各式花序;萼管与子房合生,萼片4-5或更多,宿存;花瓣4-5,覆瓦状排列,很少无花瓣;雄蕊多数,常成数束插生于花盘边缘,与花瓣对生,花药纵裂或顶裂;子房下位或半下位,有中轴胎座,很少为侧膜胎座;果为浆果、核果、蒴果或坚果。
蒲桃Syzygium jambos(L.)Alston.药用部位:花、种子和树皮。
性味功能:治疗糖尿病、痢疾和其他疾病。
2.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
菊科Compositae
主要特征:草本;头状花序具总苞;有舌状花或管状花,萼片常变为冠花;雄蕊5枚,为聚药雄蕊;子房下位;1室,具1胚珠;连萼瘦果。
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L.)Less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苦、微甘,凉。疏风散热,凉血解毒,安神。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痢疾,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伤。
天文草Spilanthes acmella(L.)Murr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辛,温。解毒利湿,止咳定喘,消肿止痛。用于疟疾,牙痛,肠炎,痢疾,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结核。外用治毒蛇咬伤,狗咬伤,痈疖肿毒。
黄鹌菜Youngiajaponica(L.)DC.药用部位:全草,根。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性凉,无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咽痛,眼结膜炎,乳痈,牙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痢疾,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淋浊,血尿,白带,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疮疖肿毒。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墨旱莲Eclipta prostrasta L.药用部位:地上部分。性味功能:甘、酸,寒。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阴虚血热、吐血、血衄、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旱田草Lindernia ruellioides(Colsm.)Pennell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平。理气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闭经,痛经,胃痛,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疼痛,蛇咬伤,狂犬咬伤。
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Crisebach)King et Robinson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辛、微苦,凉。祛风清热,止痛,止血,排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胃痛,腹痛,崩漏,肾结石,膀胱结石;外用治湿疹,鹅口疮,痈疮肿毒,蜂窝织炎,下肢溃疡,中耳炎,外伤出血。
见霜黄Blumea lacera(Burm. f.)DC.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车前草科Plantginaceae
主要特征:寄生草本,无叶绿素。叶互生,退化成鳞片状。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萼佛焰苞,花冠管状弯曲,5裂,常连合成唇形,雄蕊4,2强,子房上位。蒴果,通常为萼所包。车前草Plantago majar Linn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性微寒。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唇形科Lamiaceae
主要特征:叶通常为单叶,全缘或具各种齿、浅裂或深裂;两性,两侧对称,稀多少辐射对称;花冠管状多为二唇形,着色;裂片5,稀4;雄蕊通常4,二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丝状,有或无毛,花药2室、纵裂,花盘下位,通常肉质;子房上位,中轴胎座。坚果或核果。
剪刀草(多头苦荬)Ixeris polycephala Cass-Benth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喉痛、腹痛、阑尾炎、风疹诸症。
广防风Ebimexedi indica(L.)rothm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祛风解表,理气止痛。用于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痛,胃痛,胃肠炎;外用治皮肤湿疹,神经性皮炎,虫蛇咬伤,痈疮肿毒。
瘦风轮菜Clinopodium multicaule(Maxim)O.Ktze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治痢疾、乳腺炎、血崩。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主要特征:花两性,花冠筒状,裂片二唇形;雄蕊多是4枚(婆婆纳属2枚),2长2短;子房上位,通常有2室。
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L.)Druce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辛,温。祛风湿,消肿毒,行气散瘀止痛。治风湿骨痛,气滞腹痛,疮疖肿毒,皮肤湿疹,瘙痒,跌打损伤。
木犀科Oleaceae
主要特征:叶对生,很少为互生(素馨属),单叶或羽状复叶,无托叶。圆锥花序、聚伞花序或花簇生,顶生或腋生。花辐射对称,两性或有时为单性(梣属、木犀属);花萼通常4裂,花冠合瓣,4裂,有时缺;雄蕊通常2枚;子房上位,2室,花柱单一,柱头2裂或头状。果实为核果、蒴果、浆果或翅果。
扭肚藤Jasminum amplexicaule
药用部位:茎、叶。
性味功能:微苦,凉。清热解毒,利湿消滞。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爵床科juechuang ke,Acanthaceae
主要特征:叶大多对生、全缘、无托叶。叶片、小枝和花萼上常有针形(稀其他形状)的钟乳体。花两性,两侧对称,无梗或具梗,通常组成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聚伞花序或头状花序。
狗肝菜Strobilanthes tetraspermus(Champ.Ex Benth.)Druce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苦,寒。解毒疗疮。
紫金牛科Mysinaceae
主要特征:乔木或灌木;雄蕊和花冠裂片为同数且对生;果实呈浆果或核果;内有种子数个至多数种子。
鲫鱼胆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
药用部位:鲫鱼胆囊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有毒。清热明目;杀虫;敛疮。主消渴;砂眼;疳;疮;阴蚀疮。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
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苦、辛、温。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清热利咽。
沿海紫金牛(斑叶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Lindl
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苦、辛,温。散瘀消肿,祛风止痛。根:用于咽喉肿痛,口腔炎,月经不调,经闭,风湿性关节炎。根、叶:外用治跌打损伤。
白花酸藤子Embelia ribea Burm.f.var.pachyphylla Chun
药用部位:根。
性味功能:涩、平。清热除湿,消炎解毒。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主要特征:叶常对生,稀轮生或互生,无托叶。花常两性,左右对称,很少辐射对称;花萼常宿存;花冠下部联合呈圆柱形,上部4~5或更多裂,裂片全缘或下唇中间裂片边缘呈流苏状;雄蕊(2)~ 4 ~(6),着生于花冠管上;花盘不显著,子房上位,由2或4~5心皮组成2~5室或因假隔膜分为4~10室,每室有 2胚珠或因假隔膜而为一胚珠。果实为核果、蒴果或浆果状核果。
白花灯笼ClerodendronfortunatumL
药用部位:根或全株 性味功能:微苦,凉。清热解毒,止咳定痛。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结核潮热,胃痛,疝痛;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二、单子叶植物纲
姜科Zingiberaceae
主要特征:姜科是多年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茎短,有匍匐的或块状的根茎,叶基部具有叶鞘;花两性,两侧对称,花瓣3,下部合生成管;果实为蒴果,种子常具有假种皮。草豆蔻katsumadai(Hayata)
药用部位:种子
性味功能: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
第四篇:野外实习报告
项目名称 填表人 所在班级 填表日期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张祺阳 旅教102班 2012年 7 月1日
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游
【摘要】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邻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关键字】庐山 险峻 秀丽 壮观
一.庐山旅游资源概况
庐山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长久以来,人们在这里创造,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庐山文化。
传为大禹时所作的《禹贡》及稍后的《山海经 》,均有庐山古称的记载。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庐山”载入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晋陶渊明、谢灵运、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来到庐山,进行了杰出的文化艺术创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写诗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珠玑。
庐山“道释同尊”。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禅师竺道生在庐山精舍,开创“顿悟说”。天师张道陵,一度在庐山修练;道教禅师之一的陆修静,在庐山建简寂观,编撰藏道经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础,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在庐山莲衣峰下,也曾建立开创宋明理学成绩显著的濂溪书院。
二.庐山旅游实记
我们在庐山总共呆了3天,分为3天的行程。在第一天中午到达庐山山顶,在飞来石下车,开始第一天的旅游行程。我们的旅游主要为步行为主,由于下雨天的关系,我们披雨衣带雨伞,更能欣赏景区的自然气息。我们的目标为名人遗址,所以第一个目的地是庐山会议旧址,接着是“老别墅的故事”展览、毛泽东诗词碑林、庐山博物馆。步行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经过一个又一个的红色时期的事物,让我们感觉庐山的党的气息浓厚。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庐山的意义非凡。
第二天是景区的游览,从飞来石到天桥、好运石、险峰、礼贤门、仙人洞。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奇特与壮丽。人为的铺路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庐山,而这条山路却也有着历史意义,我却记不太清了。
第三天是到三叠泉的观光,让我感觉在三叠泉下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助。它带给我的不只是视觉的震撼,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加上大雨,让我只是朦朦胧胧的感受他的奇与特,就被雨雾给遮掉了他的一切。这是我最感受深刻的地方,连绵不绝的瀑布泉水,这就是中国的生生不息。
三.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调查
1)自然旅游资源:
庐山是中国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庐山的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型具体的又可以细分为:
地文景观类——庐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仙人洞有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锦绣谷。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有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秀峰是香炉峰,双剑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龟背峰、姊妹峰等诸峰的总称。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五老峰拔1358米。
水域风光类——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主要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除此之外还有石门涧,小天池,大天池等等。
生物景观类——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庐山谷濂泉,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莲花洞森林公园 庐山莲花洞森林公园位于庐山北麓,九江市南郊,交通便捷,实为“南郊公园”。
气候与天象景观——有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的气候。如庐山云瀑。2)人文旅游资源:
庐山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可以细分为以下几大类型:
历史文物古迹——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周瑜鄱阳湖练兵点将之处周瑜点将台、周敦颐写出《爱莲说》的爱莲池、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还有庐山会议旧址等等。
宗教文化资源——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现代人造设施——庐山以避暑和冬游胜地享誉海内外,其各国风格的别墅为中国名山所罕见。
(二).评价
庐山于199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首批全国5A级旅游区。根据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对庐山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评价项目有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96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3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4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4分。“资源影响力”为13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9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4分。“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庐山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庐山旅游资源具有类型齐全、数量丰富、分布合理、品位高雅的总体特点,其中以奇特山水、度假胜地、候鸟王国、宗教圣地为主要特色。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以政治、风景、文化、教育、宗教等五大名山著称,是中国第一家世界文化景观类型的世界遗产地,其文化资源和内涵十分丰富,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庐山本为一个整体,但由于人为的条块分割,使庐山并不是以一个整体发展。庐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也应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四.措施与建议
1、1985年国务院颁发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八条讲:“风景名胜区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第十一条讲:“风景名胜区应当根据规划,积极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既要严格保护,又要积极开发,在积极开发的口号下,许多景区忘记了严格保护,将宾馆饭店建到景点旁边,更有甚者建到景点之内,山峰之上。因此,要对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具体的分析,根据景观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规划、慎重的开发,以便风景名胜区的珍贵景观永久的保护下去。
2.庐山风景区管理体制错综复杂,建议在和合思维指导下,采取“求同存异”政策,将各管理机构进行整合,成立旅游管理委员会,共同负责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成立旅游协调与监督委员会对其进行监督与协调;根据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在妥善处理居民搬迁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区公众通过成立旅游任务小组和组织社团等形式,共同进行和谐社区与景区建设。
3.为了完善庐山风景区的产业结构,促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游客在庐山风景区的旅游购物消费,必须整合现有茶叶资源,通过社区共建的方式积极打造“和谐”牌庐山云雾茶知名品牌,最终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4.为了提升庐山风景区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影响力度,庐山景区管理人员应持有旅游产品整合、路线整合、形象整合及营销整合的基本思路,合理有效的利用好景区资源。
此外,从公众参与角度出发,对庐山风景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监测与评估方法及人力资源发展的阶段目标进行了整合规划,并就主要的绿化和景观环境问题运用加法整形与减法整形等手法进行了具体的整合设计。
第五篇: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植物学
1.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知识;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野外采集记录、压制及初步鉴定植物的方法;
4.学习从采集到正规完整蜡叶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动物学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 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生态学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4、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5、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6、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7、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二、野外实习注意事项
野外实习是一项集体活动,又是在野外进行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它时间短,人员分散,组织管理难度大,因此必须做到:
1、遵守纪律,服从统一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
2、注意安全,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爬山涉水,毒蛇猛兽,枪支弹药管理等方面的安全。
3、发扬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注意与实习基地周围群众的关系,谦虚谨慎,诚恳待人,时时处处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好的精神面貌。
4、勇于承担艰苦工作任务,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要爱护公物,努力学习,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5、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实习目的,要求帮助学生端正实习中的学习态度。
6、由于实习中人多,老师相对少,所以,在实习中,强调主动学习,同学要多问、多看、多记、多动手、多思考问题。
7、加强安全意识(如防蚊虫叮咬或毒蜂、毒蛇咬伤),强调实习中要遵守纪律,要有整体大局和时间观念,不允许任何人自由散漫、乱跑或中途离队。
8、每天外业回来及时整理压制的标本,整理好采集记录。
9、实习是一重要的学习环节,因此,每个同学都必须认真参与。实习回来后,要积极进行标本的归类整理。最后的实习报告,应当是一份小组集体劳动的成果。整理名录时,应与工具书核对好所属的科、属名称及拉丁学名。
三、野外实习的内容和安排
1、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植物学(1)掌握野外分类工作的全过程:标本的采集记录、压制、上台纸鉴定、定名。
(2)熟练利用检索表独立鉴定常见科的植物,牢固掌握重要的常见科(20个左右)的识别要点及其常见种(共120~150种)。
(3)拓宽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科特征(一般性掌握),如萝藦科、蓼科、桑科、榆科。
(4)通过不同生境下植物种类的调查,了解野外山区、湿地的常见植被特点和种类。
动物学
(1)认识100种以上的动物种类(主要是昆虫),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4)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生态学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实习地区不同地方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实习地区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2、野外实习的形式和安排
植物学
野外实习以班为单位,由指导教师带领,按计划完成。主要分三种形式分段进行。
(1)野外采集、识记、反复熟悉的过程:两周时间(地点:荥阳环翠峪主要为山区植物;郑州黄河湿地公园了解湿地植物分布情况;郑州植物园和郑州树木园参观了解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和配置情况。)
(2)分门别类整理、鉴定、梳理的过程:在校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利用《植物检索表》和《河南植物志》,结合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整理、归类。并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一份实习名录。(3)通过观察,制作植物标本,梳理实习植物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更深入地认识相近科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总结,更便于同学在野外识别植物所属的科特征。如:植物体具乳汁,合瓣花,叶序对生的只有萝藦科。
(4)在鉴定的基础上,选取最佳标本,上台纸、写正规标签,完成蜡叶标本制作的全过程。
(5)最后一天下午是各组蜡叶标本的展示与上交(每人一份做好的植物标本,一组一套植物叶片标本),尔后是常见植物识别考试。(认识20~30种植物)动物学
(1)按10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捕捞器械、标本桶、标本瓶)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3)购买室内标本制作的药品、器具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生态学
(1)按10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
(3)熟悉实习地点地貌等基本信息
四、实习工具
20米绳子,皮尺,卷尺,老鼠夹,剪刀标本夹、采集袋、枝剪、小平铲、记录本、标签纸、参考书、捕网、毒瓶(装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包等
五、实习地点自然概况
1、环翠峪
环翠峪地处浮戏山的中部,是嵩山北部的余脉。在清朝乾隆十八年的《汜水县志》中曾今记载,这里“四周青山环绕;松柏叠翠;诸山来朝;势若星拱;林黛罗列;谷峪清幽。”,所以被叫做环翠峪。
环翠峪景区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古城堡为特色,千年石花为一奇,红色文化、贤孝文化、嫘祖文化为衬托,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野营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环翠峪风景区以独有的石怪、洞奇、林美、景幽著称,以郑汉长城、卧龙云花石,太行猕猴最为有名。
2、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批准的20个湿地公园试点之一。占地面积为2390公顷的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中的位置处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浮桥和黄河公路大桥之间的黄河河道南侧,公园自西向东依次与侯寨村、牛庄村、前刘村、大河路办事处、李西河村、花园口村毗邻。在《规划》里,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由6个功能区组成:科普宣教区、休闲娱乐区、滩地探索区、生 态保育区、黄河农耕文化区和综合服务区。
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具有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每年数量巨大的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位置十分重要。规划区湿地景观优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紧邻郑州市区,交通便捷,是建设湿地公园的理想场所。
3、郑州树木园
郑州树木园是郑州市南郊的一处景点,属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位于 尖岗水库南侧、东临郑密路(郑登快速通道)、南临西南绕城高速,建设面积4200多亩。主要功能分为引景区、树木科普区、科研研发区、综合服务区、观光游览区、生态防护区、森林游憩区、乡土树木园区、纪念林区。功能区内的19个景区为化石园景区、修木硕花区、地带树木展示区、垂直绿化区、空中花园、绚秋林、专类园区(桑园、桂园、药园、竹园、芳香树木园、松柏园、海棠园、木兰园)等。
4、郑州植物园
郑州植物园位于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和西四环交叉口向南500米路东,原郑州市第二苗圃范围内,西四环以东,防汛路以北区域内,总用地面积861.84亩。建筑总面积11511平方米。郑州植物园工程建设于2007年9月3日开工,目前为止共栽植乔木近5万株、花灌木70万株、藤本植物1.3万平方米、地被13万平方米、草坪14万平方米。
园内水域面积3.6万余平方米,收集植物1500余种,数十万株,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郑州植物园内东区有银杏园、松柏园、木兰园、牡丹芍药园、竹园等15个专类园,以植物品种的收集与展示为主;在西区,有岩石园、盆景园、水生湿生植物观赏园、攀缘蔓趣园等10个专题园,以植物科学应用为主,体现“寓教于乐”。此外,植物园拥有“花海迎宾”、“象揽璧”、“天香咏华”、“予山飞霞”、“松畔溪照”、“花漫如歌”、“竹影石韵”、“山水灵秀”等八个景区共30余个景点。到2014年止,各个专类园植物已基本栽植到位。
郑州植物园将建专类园、主题园和市民休闲观赏区,其中专类园将建温室、松柏园、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园、木兰园、玫瑰月季园、樱花海棠园、忍冬园等22个园区,将和国际植物园接轨,为国内一流的、具有中原地域特色和以温带植物群为主体的植物园。
六、工作方法
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1、采集的时间:
植物的生长、开花、结实有一定的季节性,所以必须记载植物采集的时间,植物是否开花。鉴于野外实习时的时间限制,可能看不到有些植物的开花和结实情况,而一份完整的植物标本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种器官齐全,如缺乏哪一部分,应选择适当的季节及时补采。
2、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代表性。要采集在正常环境下生长的健壮植物,不采变态的、有病的植株,要采能代表植物特点的典型枝,不采徒长枝、萌芽枝、密集枝等。从同种众多单株中,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草本植物尽量采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标本。
(2)草本植物采集时如植株过大可在采下后,折成“V”字型或“N”字型再压制。
(3)对于木本植物,必须将全株拍下照片,取能代表植物特点的部分枝条作成标本。
(4)如有地下茎(鳞茎、块茎、根状茎)应用铲或镐挖出。对于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水生植物可用硬纸板将标本托起、展平。对寄生植物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如植株有老幼的异型叶,必须兼顾各种类型叶都采集。对于肉质多汁的植物,如景天科植物,压制前最好处理一下(用沸水煮),然后在按一般方法压制。采集标本的份数一般要采2~3份。
(5)采集时必须认真做好时间、地点各项记录,它是鉴定植物的重要参考,记录时要统一编号。要给所采集的标本挂上标签,并注明所采集的地点、日期及采集人的姓名,并且记下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如陆地、水池、向阳、气味、颜色、花的形态、乳汁等。
(6)标本采后要及时更换干纸(否则会使标本生霉腐烂),并对标本进行整理,叶片要平整,不能重叠。叶片的正面和反面都要有,以便鉴定时观察。压制标本时要随时调整标本的位置,使之高低均匀。
(7)保护好所采集的植株。把采集到的标本放到采集箱里,如植株较柔软,应垫上草纸,并压在标本夹里。昆虫采集方法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捕法,介绍如下:
网捕法:分为飞网采集法和扫网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飞网法主要对象为鳞翅目(蝶类)、蜻蜓目、双翅目(蝇类)、和膜翅目(蜂类),扫网法主要对象为竹节虫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脉翅目以及陆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类群等。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于膜翅目昆虫,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对于鳞翅目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包中。
昆虫标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鳞翅目昆虫的展翅。
②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③镊子:用于夹镊昆虫。
④标本盒(内放泡沫):用于存放标本。
(2)制作方法:展翅法、针插法等
(3)制作过程
一个昆虫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应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标签、保存等几个步骤。
①清理与插针:标本必须清理,在采集昆虫时,虫体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虫标本都要用昆虫针针插固定,针插的方法依昆虫的大小、结构、种类特点的不同而定。插针部位一般是从前胸近后缘正中略偏右一点向下插针,正好通过第二对足的基节为准。针插高度采用三级台规范。标本的留针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观。
②整形与固定:标本插针后就进行整形与固定,包括整姿、展翅、双重针插和粘贴针插。对蝗虫,甲虫等标本的触角、步足等须一一整形。对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进行展翅,使之模拟飞翔状态。对小型蛾子等为使其美观,也可用双重针插法。有些小昆虫如瓢虫等,可直接把标本粘贴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纸尖上蘸少许万能胶或一般胶水。粘在虫体前足与中足之间,在用三号针从小三角片的底边附近插入,使它达到一般标本的高度。
③标签和保存:每一个标本都必须附有标签,以此说明标本的中名、学名、采集日期、地点和采集人姓名。在野外实习中,要将完整无损的标本分目上盒,在实习结束前,各组展示标本,进行考核。实习结束后,选取制作精美且符合科学要求的标本放入专门的标本盒,带回学校标本库。具体的标本制作过程以蝴蝶为例: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本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可把它放好以晾干或烘干。
生态学野外工作方法:
1、一般工作方法:植物群落是在一定地段上群聚在一起的植物有规律组合。A、自然界存在的实体,是自然演替的结果; B、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C、与环境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1)样地的描述:
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对调查样地的自然环境和植被类型进行描述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使人们对所研究的植物群落的发生、演替、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的影响等有所了解,而且为后来的野外调查结果和数据处理以及研究论文和工作报告的撰写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
主要描述内容包括:群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样地土壤、植被类型以及干扰情况等。2)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 在野外进行植物群落学研究时,为了获得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数据,进而对整个群落特征作出判断,必须进行取样调查。
常用的取样方法:样方法。
样方法是植物群落学的基本调查方法
操作步骤:在同一群落类型中确定样方面积和样方数
20m 20m 样方法样方设计示意图
在本次野外实习的生态学科目中,主要是采取了样方法。按乔木20*20m、灌木5*5m、草本1*1m设置样方。
生态学室内分析方法 1)群落最小表现面积确定:
群落最小样地面积指能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最小面积。群落的最小样地面积随群落类型的不同、群落所处演替阶段的不同、以及群落所处地理环境等的不同而有差异。
确定并使用最小样地面积,既能够充分反映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又不致于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2)样方确定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样方法是植物群落调查中使用最普遍的取样技术。
样方是以一定面积的样地作为整个研究区域的代表。样方的大小、形状和数目主要取决于所研究群落的性质,也可以根据最小样地原则确定取样的大小。样方数目根据群落的类型、性质和结构而定。取样时,样方越多,代表性越大,但所费人力、物力也越大。
七、实习心得与体会
在这短短的十天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升华。这十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自思考、团结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专 业知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十天中,我们是以小组为单位,由带队老师 给我们讲解为主,动手为辅。有时候时间自个掌握来实践。
我们一边认真听老师介绍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植物所属的科与种名,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生怕记漏、听漏任何一个种名。几乎整天我们都在路上走,这对人可真是一种考验,既考验我们的记忆力又考验体力还要靠耐性。有时候头晕得要命,因为科名与种名是在太多啦!但奋程度从来没减,因为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比如:环翠峪、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每次一见到一株陌生的植物,我们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都不停地问“这是什么啊,这是什么啊?”对一株植物来说,我们一般要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有时候拿叶子对比一下,搓烂闻一下味道,同时也观察它所处在的生活环境等,以此来对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猜测它属于哪个科哪个属的。不懂的用枝剪剪下合适大小和合适部位的植株,用标签做好标记,放入采集袋中,回去再向老师请教。每见一棵植物,看了它的主要特征,都在脑袋里不停地收索有关它的信息,每到此时都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野外实习就可以让我们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形象的记忆,加深我们的印象!这十天,我们走的路非常多。我们看得多,听得多,问的更多我们不停的重复旧的知识,又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有时三两个人围着一堆标本,一边看着标本,一边翻参考资料,不断讨论,以期给这种植物定科种名。有时候两种非常相似以至你无法区分,这个时候我们就学会了从各方面细节来对各种不同的植株所属的科属进行检索。当我们真能区分他们是,心里是多么有成就感。这次的实习使我学会了很多,课本上的,课本外的,我们都达到了最佳的结合。同时增大了我的见闻,扩大我的视野,更给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次野外实习时间虽然很短,却收获颇丰。一方面,我们领略了环翠峪等实习地点的韵味与美丽,另一方面我们也真正的见到了许多不曾见到的动物。这次实习,不仅巩固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而且我们将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了实践之中,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态度、对生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交际能力较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今后,我要充分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好好学习,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要把学习知识局限于课本上,争取做更好的自己。
通过本次实习,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了生态学室外工作的方法,能够便于让我们熟悉最为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可以更好的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实际科学研究中去。在本次实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时间的准备方面不够充分:由于对样方中的物种调查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本次实习中时间显得尤为紧俏,不能够保证每一方面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因此,在今后的生态学实习中,首先要保证时间的充裕性,才能够将样地调查的更加全面。
2、前期的理论知识准备不足:前期的理论知识准备不足也是导致实习中存在各种问题的原因之一,在实习前期,不应该只是用一到两个小时来进行知识准备工作,而是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就应该充分的穿插进来,有一个时间的掌握过程,更好的帮助完成相关的实习工作。
3、实验方法的生疏:对于方法上,应该要求我们自己熟练的掌握,可以在实习后以提问的方式再次进行强化复习,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