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心得体会[大全]
【篇一】
近期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关于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提高了班子成员党性觉悟、理想信念、提高了岗位工作能力、爱岗敬业、关心服务社区居民,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际,取信于广大居民,真正成为居民的领头人,主心骨。带领全体党员和社区居民把拥军路社区建设成美好家园。让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征程,每一名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意识,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做社区工作的前提就是怀有热情,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整体的抱怨,在工作中调整心态,这样才能做好社区的各项琐碎工作。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作为最直接面向群众的社区工作人员真正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端正工作态度。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居民的事无小事,在社区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敢于指出问题,并能善于处理问题。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有思想上的觉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真心实意地为社区老百姓谋幸福。热爱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做好社区工作。善于担当作为,全面增强自身本领。克服自满和懈怠,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虚心向领导、同事、群众学。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特别是善于总结推动工作的好方法和好经验。
新时期干部为什么要担当作为,我对此有一些认识。党今天的成就是历代领导人带领干部群众奋斗担当的结果,建立新中国、实现改革开放走向富裕、实现中国梦,都需要每一个干部去作为去担当。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必须去担当去作为。要站在居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和居民的沟通,处理好与居民的关系特别重要,时时处处为社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精细化的服务,他们自然就会支持你的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除了要在工作中多与居民沟通交流,还要平时博学多思,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学用结合,努力把社区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勤于实践,学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工作中还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灵活性地开展工作。
今后我要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做到不论任何场合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力所能及的发挥好党员作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社区居民砥砺奋进,让社区居民群众真正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结合社区的现状和特点,大胆的开展工作,增强党的组织纪律性,执行党的决定,尽全力为社区多做贡献,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篇二】
陈希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自建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命题,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着“人民”的立场,始终紧紧围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不一定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关键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忠诚履职、勇于担责、敢于负责,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要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量力而行,一件一件去办,一样一样去解决,要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篇三】
陈希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党员干部要做到与时俱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动担当作为,在干事创业中勇争一流。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奋斗幸福观,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为崇高理想、远大目标而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政府、我们的党员干部,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决胜全面小康;
未来的奋斗目标,就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多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篇四】
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第七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论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员干部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新时代,赋予了党员干部新的使命,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与人民群众心连着心,同呼吸、共命运,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就必须强化本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着“人民”的立场,始终紧紧围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党员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担当作为的一项使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好学的心态,扎实学习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广博为基。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真正强化自身学习,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本领,克服本领恐慌,做到不断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用科学理论来去指导实践。要善于倾听基层声,主动求取同事经,尝试讲好“地方话”,练就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的过硬本领,以专长而过人。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多涉猎其他领域,有意识地开阔视野,为今后发展多打些基础、做些准备。
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就必须树牢宗旨意识。这些年来有的党员干部蹲在机关、浮在上面,父辈们挥汗如雨、躬身耕作的身影在脑海里逐渐消失,从思想深处对照检查,深感无论是在党性观念还是群众意识上,想问题办事情考虑上级要求的多了,想群众的少了,思想上没有完全树牢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主观能动性有所减弱。究其根源,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在思想深处没有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坚持身体力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沉入基层、扑下身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紧抓住工作中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把功夫下到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切实做到进基层不走场、办实事不做秀、解难事出成效。在工作上多深入基层、多倾听群众意见。在深入群众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就必须脚踏实地。担当作为不一定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关键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要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把事情一件一件去办,把困难一样一样去解决。甘当群众的“家里人”。入户到群众家中与群众面对面谈生活、拉家常,帮助打扫卫生、挑水、做饭等日常小事,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干农活等多种方式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参加第七届中国-新加坡领导力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论坛时,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求我们要坚定信念强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党员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求我们要真抓实干出成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实实在在的一项一项去落实具体工作,就不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再好的政策制度,也不能落到实处,群众也不能真正得到实惠。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求我们要勇于担当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迎难而上,在矛盾面前不逃避、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激情,履职尽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篇六】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相信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牢牢记得这句宗旨,它是我们心中最坚定的信念。机关单位楼、街道办事处、办公室里,那鲜红的“为人民服务”似乎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宗旨。
当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只停留嘴上。在战争的年代,我们的党员干部冲锋陷阵,为取得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的党员干部兢兢业业、奋勇向前,为建设新中国开辟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而处于和平、美好时代的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怎能心安理得从容享受前人的劳动成果?所以,在发展建设时代,我们更应该奋发有为,为国家的未来、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有所担当,有所做为。
纵观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奋斗成果——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科学技术取得进步,民生事业也加快发展,各个行业都欣欣向荣。这是我们的党带领着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看到了成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要发展,要进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不仅仅是机遇,还有挑战。各种政策有待落实,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还需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如火如荼,亟需“添砖加瓦”。这是我们国家的挑战,也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挑战。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讲话,指出要培养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所以,我们党员干部应当进行自我反省,从思想态度到工作实践,是否尽职尽责,是否担得起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任?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全心全意、扎扎实实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思想上,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我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要能自觉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立足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发展大局,在各级党委的举旗定向中坚定步伐;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个航向标看齐,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作风上看齐。党员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关注群众的生活,为百姓谋福造利,在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程中体现党员的担当和作为。
【篇七】
在第七届新领导力论坛上,陈希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然前行的不竭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后,我感悟到:在十九大会议报告中多次谈到“美好生活”。从开篇的“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到最后一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美好生活”成为整个报告中非常亮眼的一个高频词,可以说是贯穿报告始终的一根红线,贯穿起各个方面,对各项工作指导意义重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以来也是政府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目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也人类文明前行源。
在一次观看时事新闻时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中强调“两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xx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
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兑现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我国发展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不会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全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前进。
【篇八】
责任担当就是一种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敢为人民谋利益的群众意识。老舍《四世同堂》:“每一个有点知识的人都应当挺起胸来,担当这个重任。”这个重任就是为民服务,为民着想,为民谋利。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是要担当,更是要敢于责任担当。
担当就是一份责任,是一份任务。在基层一线在面前,困难重重,在危机时刻,在压力之下,基层领导干部只有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在心上,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真正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事扛在肩上,把人民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这才能在担当上负责,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
才能真正做到担当就是责任,担当就是任务。目前,基层一线工作任务繁重,目标明确。人民想发展,敢发展、的热情度高。要想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提升提来,责任就是敢于担当,这个担当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就是如何把握担当当前发展责任和目标。勇于承担,创造奇迹实现目标。这就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是否成为合格与否的标准?也是衡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核心所在。
我们党员干部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都是为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烦的困扰,这渗透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真情,体现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诚意。群众的生活一面镜子,在细节上照出党员干部的民生情怀,于细微处见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状态。我们应与时俱进,更加深入群众,了解民情,通达民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第二篇:新时期党外干部要为实现中国梦有作为勇担当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新情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将对党外干部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位基层党外干部,应肩负使命,努力进步本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祖国强大、社会和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坚定理想信念
党外干部固然不是中***员,但还是体制内的干部,每次成长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关心和培养,因此,党外干部也需要了解党情国情,努力进步理论素养,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特别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人的思想、伟人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线路,用这些科学理论往研究和应对新情势下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题目。
要看到中国我党92年来获得的伟大成绩,要拥戴中国我党领导下的***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要信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大、个人幸福。
只有坚定了这些信念,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正确先进的方向。
二、加强学习
学习是提升个人修养最有效的方法。在工作生活中,更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首先是要学习理论,进步理论素养,保持思想的先进和正确;其次是要学习相干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今天,作为一位干部,更需要知法懂法遵法用法,避免因不懂法而出现工作纰漏乃至影响社会和谐;三是要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干的专业知识,现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的更新工作方法,进步专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进而举一反三,解决新题目,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首创事业新局面,成为一位优秀的干部。
第三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 12:13:34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5日与中外记者见面。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沉沉的担子。
习近平说,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习近平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四篇:学习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学习习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中强调的这“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下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兑现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同时,又要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发展已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不会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全党要以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