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学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体会
党员学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体会
仔细读过吴孟超院士的资料,感动之余,不禁为他高尚的人格、无私的胸怀、崇高的境界所折服,他为共产党员立起了标杆。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学习吴孟超的先进事迹,在学习中要注意“知不足”、“不知足”。
在爱党爱国上“知不足”。由于对祖国怀着深深的爱,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文革开始后,因受华侨身份牵连,党支部停止了他的组织生活。但他仍然深深地爱着党,坚持交党费,写思想报告。然而时下,有的党员干部摆不正自己同组织的关系,干一点事就向组织要回报,刚刚提拔就向组织要求再“进步”;有的受不得半点委屈,有少许不如意,便满腹牢骚。与吴孟超院士相比,这些党员干部的 “委屈”要小得多,甚至是微不足道。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吴孟超的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把为党争光、为国争气,作为自己的崇高信念和终身追求。
在服务群众上“知不足”。当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经费紧张时,有人建议医疗费涨价,却遭到吴孟超的强烈反对,“老百姓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个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发展为了谁?如果大楼建高了,盖好了,而老百姓却看不起病,我吴
孟超不会开心啊……”为了给病人省钱,他做了三条规定:只要确保疗效,用药能用便宜的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不准给病人过度检查等。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群众意识淡薄,对待群众“冷、横、硬、推”,有的甚至与民争利。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像吴孟超那样,坚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以让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做事情,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爱岗敬业上“不知足”。吴孟超对技术可谓是精益求精,炉火纯青——他创造的“吴氏刀法”以精准见长、快速著称,心到刀到,如行云流水。即使这样,他仍不顾89岁高龄,坚持每晚在卧室继续工作,双休日经常到病房查房,撰写论文,并且每年主刀完成近200台手术。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学习吴孟超的敬业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能力,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
第二篇:党员学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体会
党员学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体会
通过中心党委的宣传让我认识了吴孟超同志,认识了一位无私奉献拥有崇尚人格魅力的医务工作者,认识了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老人。他的这种精神无疑为共产党员立起了标杆,吴孟超同志精神永存。
吴孟超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普通衣食,寻常住行,每日忙碌,其乐融融;他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87岁仍每天在手术台上做1-3台手术。他的敬业精神让人惊叹,因为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而他却不走寻常路。医院工作占去了他大半生,他以此为乐。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只有没有倒下,只要还有活动的可能就不能停下本职工作,为工作鞠躬尽瘁。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吴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22年生于福建,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学院院士,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5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老身上焕发出来的精神之光,仿佛是照亮我前进路上的灯塔,吴老身上蕴含的道德力量,进化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处在疾控岗位工作上的我应该时时刻刻提点自己,学习吴老的爱岗敬业、专研学习的工作态度,学习吴老对事业的一份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办公室工作繁杂、无头绪,这就意味着必须锻炼出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才能把工作调整好,做多杂而有序,面面俱到。像吴老这样对工作一丝不苟,细心而有耐心,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像吴老这样遇到每件小事都用心做好,不错过没个细节。这种作风正是干好办公室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办公室工作学习的机会很多,单比其他业务性较强的业务要全面。俗话说:学到老,活到老,人一生下来就是一步一步在学习中成长,在挫折中得到启发,敢于创新,这样才有精神支柱,向着方向和目标去努力,体现人事价值。
学习吴孟超同志一生不朽的功勋,感触深刻。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领导望。
第三篇:医务人员学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体会
吴孟超,这个名字对我并不陌生,他是2005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不过当时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我只知道了他是一位医术卓越的肝胆外科医生,他在学术上成就斐然自不必多说,迄今为止全国只有十四人获此殊荣。
然而让我敬仰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大家,更是一位好医生、好老师、好党员,这其中的事迹更让人动容。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我有幸身临吴孟超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科学院专场,现场聆听他的战友、学生和患者讲述他的感人事迹和他本人发自肺腑的话语。作为听者,感动之处不禁潸然泪下,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是在正统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下长大的,并很早就把它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大潮到来的时候,我还欠缺与时俱进地与之相融的能力,因而感到迷惘、感到彷徨、感到孤独。这场报告会,让我重温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又经过了一次人生意义的心理历练。吴老是我为人、做事的楷模,他的事迹使我有了继续坚守的信念和力量。
作为党员,学习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做法
吴老说,“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句话在吴老那里可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他甚至是用别人不解的行动来实践这一宗旨。
2005年冬天,吴老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上级确定的考核谈话时间与原定的手术计划相冲突。吴老得知后,坚持手术不能推迟。不解的人以惯性思维问到: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吴老说:“一个河南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这就是吴老,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还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吴老所在的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查。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他宁愿不辞辛苦手工缝合手术刀口。他曾批评主刀的大夫:“你干吗非要用那个器械?咔嚓一下几十块钱,病人的负担该多重?你不会用手术线?那一根才多少钱?”挨了批的大夫不敢回嘴,可在他离开的时候还不解地嘟囔:“没见过院长拦着医生为医院赚钱的!”
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吴老这里还需要苍白无力的阐述吗?他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当听到这样的事迹,我才为自己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挺直了腰板,才让我重新相信我曾经的选择没有错!
作为科学工作者,学习他“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勇拼搏,亲自动手”的精神 医界有一句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吴老是一位倾心为民、德技双馨的一代名医。
他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他创造了我国肝脏外科手术的经典方法,他推动了我国肝癌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因而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这样一位大家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跟随他身边近30年的护士长说:“很多人都想知道,吴老的手术成功率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术,更不是靠运气。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
“尽管吴老医术高超、经验非常丰富,但他对每一台手术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个病人是谁,不管病情轻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结果多么肯定,他都要在动手术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医生做一次术前病灶确认,上手术台之前,还要在看片灯上再次查看病变部位,验证一下,好做到万无一失。”
“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吴老一定要召集专家会诊。一次会诊不满意,就再来一次,甚至换一批专家会诊,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他才会上手术台。”
于是,吴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称“中国第一”的手术;于是,吴老是全医院中做手术最快的大夫;于是,在手术过程中,他就像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大胆谨慎,有繁有简;于是在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的时候,吴老才会轻轻地说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
可是,我心里深深地知道,没有之前那些严密、认真准备的不容易,这样轻轻的一句“容易”谈何容易!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得记起了汪德昭先生为我们立下的所训:“标新立异,一丝不苟,奋勇拼搏,亲自动手。”吴老面对科学工作的态度恰是这十六个字的生动写照。如果没有标新立异,他何以取得那么多的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如果不是一丝不苟,他的手术怎么会做得又快又好?至于奋勇拼搏,亲自动手,我记住了一组数字:吴老从医68年,做过14000多例肝脏手术。作为一位快90岁的老专家,他目前仍坚持在临床一线,仅去年就主刀手术190台。
报告人以平和的语气,声音也并非很洪亮地报出这组数字,然而会场上却立刻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热烈掌声。一个中国甚至世界知名的大师竟然还在做着一个普通医生都在做的手术,而且数量如此之多。这与那些成天夸夸其谈、上下“忽悠”却鲜做实事的“科学家”相比,吴老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我想,越是期待的东西可能正是自己当前最缺少的东西,这掌声正是一种对于科学研究真正回归的最大企盼。
作为老师,学习他惜才爱才、甘为人梯、倾囊相授、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
一位良师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
吴孟超的老师是医学大家裘法祖。老师给了吴孟超一生的影响,其一就是教了他怎么干净利索地做手术,其二则为他指出了将薄弱的肝胆外科作为以后业务的努力方向。于是这一指点,指点出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一个人又带起了中国肝胆外科整个学科。
裘法祖是一位良师,他的学生吴孟超也是一位良师。
如今在肝胆外科领域,有不少领军人才,都是吴老从普通学生和普通医生中发现、培养起来的。比如,他会将偶遇的一位“外语水平不错、工作认真细致、科研思维也好”但眼下却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夫推荐到国外留学;若干年后,他还会冒着风雪交加的严寒,夜间驱
车6个多小时去拜访这位学生,邀她回国工作。于是这一次并不经意的接触和一次格外的垂青推荐成就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老的爱才之心、惜才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吴老技高于人而心胸坦荡。他开办进修班,自编教材,亲自示范,把他独创的“吴氏刀法”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个进修学生。有人提醒他:“外科医生靠的就是一手绝活,教给别人,你的优势就没了。”吴老却说:“我国有几十万肝癌患者,我一个人救不了那么多病人,只有把技术贡献出来,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吴老不仅毫无保留地授之于人,而且甘为人梯。有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到“吴氏刀法”还有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考虑到这是老师的成就,不敢贸然尝试。吴老知道后,热情地鼓励说:“后人有质疑前人的胆识,学生有超过老师的勇气,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你们不要有顾虑,要大胆地去试。”于是,肝脏手术技术一次再一次地得到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
吴老胸襟开阔、虚怀若谷,虽身居领先地位却绝不居高自傲、固步自封。他甘愿做学生的学生,从学生那里学习了先进的腹腔镜技术,从而最早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肝脏手术上。
吴老还是一位严师。他的学生现在有的已近60岁,提起老师还是吐舌头:“老师凶!”每到吴孟超查房,年轻大夫们就全身紧张,他会手拿病历,一项项让他们背着说出病人的各种化验数据!病历上的字写错一个都不成!
老师是过于严厉了!可严才是真爱,正所谓严师出高徒!
为人师是一件极神圣、严肃的事情。我常常会这样想。每当想到此,越想就越感到没有足够的底气来担当。作为一名老师,吴老也是为师者的楷模,给我榜样的方向和力量。
吴老自己说:“作为一名医生和老师,看病、治病、做学问、带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它朴实无华;也不需要成为大师,人人可以为之,但现实却远远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吴老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他成为了大师。我自知与吴老无法相提并论,吴老所达到的高度是我无法企及的,但我还是可以像他一样做人、做事,尽管没有他做得那么好。
吴老是夜空上的一颗星,纵然够不到,但当我困惑、迷惘时,他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在我困难和疲倦时,他给我坚守的力量。
第四篇: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
[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
很多人都想知道,吴老的手术成功率为什么那么高,为什么做得又快又漂亮,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我很清楚,他不完全是靠技术,更不是靠运气。他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对待每一台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
尽管吴老医术高超、经验非常丰富,但他对每一台手术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个病人是谁,不管病情轻重,不管病人的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结果多么肯定,他都要在动手术的前一天,再次和b超室的医生做一次术前病灶确认,上手术台之前,还要在看片灯上再次查看病变部位,验证一下,好做到万无一失。
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吴老一定要召集专家会诊。一次会诊不满意,就再来一次,甚至换一批专家会诊,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直到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他才会上手术台。
我想,这就是吴老的手术为什么总是做得那么好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我每次跟他上手术台,心里就很有底气。
去年冬天,上海有个肝癌病人,在一家医院做手术,腹腔打开后,医生说,这个肿瘤靠腔静脉太近,没法切,我们这里正好有肝源,建议做肝移植。病人经济条件不允许,医生就把刀口又缝上了。他的家人不甘心亲人就这样等死,找到了吴老。
吴老仔细研究了病人的资料,觉得切除肿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他没有轻易动手,而是两次组织专家会诊,并把病人的亲属请到会诊现场,详细地了解病人的情况,每次会诊都用去了很长时间。吴老这样严谨负责,几次把病人亲属感动得流泪,他们说:“吴院长,我们先来找您就好了。你们这样认真,我们到这里看病,就是治不好,也认命了。”
手术开始了,这时,我注意到吴老十分从容,上台、开腹、探查、剥离、切除„„流畅地操作着,一切就像以往做过的无数例高难度手术那样,最后是有惊无险,成功地把肿瘤切了下来,事迹材料《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的时候,吴老轻轻地说了一句:“比我想象的容易。”就这轻轻的一句,忽然让我非常感动,没有百遍千遍的琢磨,哪有吴老所说的“容易”?
42天后,病人平安出院了,他拉着吴老的手说:“我这条命是您给的,您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救命恩人!”
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说,吴老成功地做了不少堪称“中国第一”的手术,来医院手术室后,又亲眼看见他做了许多别人从没做过的手术。很多人说,他有做手术的天赋。我很清楚,比他的天赋更为宝贵的是,他总以开放的胸襟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他那虚怀若谷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教育。
吴老有个学生叫陈训如,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工作,最早在我国应用腹腔镜开展腹部手术,并取得明显效果。吴老感到这项技术很好,提出派人去学习。有人说,在国内,我们医院是领先的,有必要去学他们的吗?吴老说:“不能这么讲,只要是先进的、对病人有用的,我们都应该学。”陈训如听说吴老要派人来学习,连忙打电话给吴老说:“您就别派人来了,还是我去上海给您汇报吧。”吴老说:“这项技术你运用得早,你就是老师嘛!这次我派人先去学,过些日子,我也要去学的,你可不要留一手啊!”正是在吴老的倡导和带动下,我们医院在国内最早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肝脏手术上。
1994年2月,一位19岁的大学生遭遇车祸,被急送到我们医院,当时昏迷不醒,已处于休克状态。经诊断,这位大学生腹部闭合伤、肝脏破裂、颅脑外伤,生命危在旦夕。吴老和专家们紧急会诊,感到病人伤得这么重,如果实施开腹手术,他将难以承受。吴老决定立刻施行“腹腔镜下肝破裂修补手术”,经过多名医生的全力抢救,只用了90分钟,就补好了全部裂口,止住了肝脏出血。学来的这项新技术,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第五篇:学习吴孟超先进事迹体会
学习吴孟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吴孟超,一位从医68年,被誉为“中国外科肝胆之父”,是我国最优秀的肝胆外科专家。现年虽然已经89岁高龄,却依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在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他那种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杰出榜样。
作为一名医生和老师,看病、治病、做学问、带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有许多同行,他们做得比我好。我们有不少新的技术,就是向同行们学习的。”吴老昨日在报告会上介绍,回顾他的一生,他常常问自己,如果不是选择了跟党走,如果不是战斗生活在军队这个大家庭,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呢?可能会有技术、有金钱、有地位,但无法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含义有多深,共产党员的分量有多重,解放军的形象有多崇高。他发自肺腑地感激党、热爱党,发自肺腑地感激军队、热爱军队!“有人问我,你这一辈子不停地看门诊、做手术,会不会觉得很累,有没有感到很枯燥?我的体会是: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做他愿意做、喜爱做的事情,是很愉快的。”吴老说,从拿起手术刀、走上手术台的那天起,看到一个个肝癌病人被救治,看到一个个肝病治疗禁区被突破,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悦,发自内心地高兴。在医生这个岗位上,他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人生的意义。吴老说,回想走过的路,非常庆幸自己当年的四个选择。选择回国,他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选择从医,他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选择跟党走,他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
仰;选择参军,他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他这几条路走对了,就是秘诀。“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入党和从医时作出的承诺,我将用一生履行这个承诺!”吴老最后说。
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吴孟超那种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为他高尚的人格、无私的胸怀、崇高的境界所折服,他为共产党员立起了标杆。
奉献还是索取、为公还是为私,是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光荣与耻辱的分界线。吴孟超用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仁爱情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吴孟超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得到多少名利,而在于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多大贡献。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多想干点啥,少想得到啥!”当获得“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时,他问自己:“究竟为党、为军队、为人民做了多少?”当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他问自己:“怎样才对得起党和国家给予我的荣誉?”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是他忠贞不渝的价值追求;知恩图报、知责思为,是他奋发进取的不竭动力;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是他奋勇前行的精神支撑。
如何对待得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吴孟超以高尚的人格、无私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得失观。始终想着
为党添彩、为国争光、为民谋利,就能产生无穷的智慧,释放最大的能量。相反,如果被欲望遮住双眼,被金钱缚住翅膀,必然沉湎其中、徘徊不前,一事无成、抱憾终生。事实证明:个人的得失服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把名利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很好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不懈求索与积极进取中实现人生价值。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淡泊名利,才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望天外云卷云舒”。学习吴孟超同志,就应该像他那样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不为物欲所缚、不为得失所困,在铁心向党、潜心练艺、丹心奉献中收获美丽人生。
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吴孟超为自己的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患者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研究科学技术,以精湛的医技为广大患者服务,为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