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最近,我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和先期出版的第一卷。两卷著作,收录了2012年11月5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总书记的178篇文稿,包括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内容。读完之后,受益匪浅,结合学习,谈三点体会:
一、不忘初心,坚定信仰信念
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文中,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走进新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把党的信仰深入骨髓、融入血脉,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
二、勇于担当,履好职尽好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卷都针对全面从严治党,设立了专题。第二卷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专题所占的篇目最多,共12篇。包括《守纪律,讲规矩》《增强看齐意识》《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要牢记职责,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有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要综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
三、练好本领,提升履职能力
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水平,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同时又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这就要求每位纪检监察干部不但要具备纪检监察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理论知识,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原则、方针、政策、方法及基本知识,具备处理违纪人员违法、违纪案件的水平。同时要具有观察分析、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应变等实际工作能力,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学习,重点学好党纪党规、监察法、财务管理、监督单位业务等相关知识,补齐自身“短板”,提升审查调查、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能力。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近日有幸拜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这是一部旨在开创中国治国理政新局面的时政巨著,高瞻远瞩、激浊扬清,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视野广阔、内容丰富,锐意兴国、一心为民,让人信服。
全书收录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18个专题。是“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和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总书记在书中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切实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治国理念、执政思想和治世方略,有助于我们青年监狱民警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政治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有助于我们青年监狱民警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青年监狱民警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理论水平、纯洁警风行风,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敬业的精神和更加热情的服务做好监狱工作,让自己的执法活动更科学、更理性、更文明、更阳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包蕴的科学时政思辩和求真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于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谋划之中。
“四个全面”新时期,我们青年监狱民警一定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妥善应对新挑战,努力把握新机遇,主动探寻推动监狱工作健康发展的新思路,着力培养破解难题的新思维,不断历练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自觉传承几代监狱人“艰苦创业、勤俭守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正确履职,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真抓实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法治监狱、平安监狱建设进程中争创佳绩,勇立新功,全力维护监狱安全稳定,致力增进社会和谐文明。
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那么,中华民族的今天就是“正本清源走新路”,明天就是“同步小康圆国梦”。诚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还很长,我们青年监狱民警同样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更担负着“把服刑人员改造成为社会新人”的特殊使命;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需要我们去铲除恶草,根植鲜花,收获甜果。中国监狱的现代文明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只有不改初心,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第三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将习近平同志79篇讲话、谈话、批示等归纳为18个专题精辑成书,通过细致阅读总书记一篇篇重要文稿,我对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结合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明确今后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一条足迹坚实又特色鲜明的道路,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量论述,让我们认识到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中华民族在持续探索和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二、明确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如此“体量”的大国、如此复杂的国情世所罕见,解决这些难题没有先例可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中央领导集体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破解发展难题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工作中坚持体现党中央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在党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总书记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品格。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实施。充分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内容,我感受到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更加坚定了执政为民的信念,工作作风上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四、掌握推进工作的思维方法
一是学习掌握全局思维,把握大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要从做好整体工作出发,找准分管工作在农场整体工作的位置,增强工作合力,从细微的工作中推进农场整体的工作,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多做利于长远的基础工作,努力把各项事业抓好抓实。二是要学习掌握辩证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对任何形势都要进行客观的判断,既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看到各种困难和严峻挑战;既不为一时的困难所迷惑,也不为一时的成绩所迷失,努力保持冷静的头脑。
五、加强拒腐防变的决心
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更加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始终保持政治本色,防范风险、守住底线。尤其对分管的工业、农发、交通等领域存在的高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作为合格党员的底线,工作生活中都要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精神,把清正廉洁、反对“四风”作为基本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农场公信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作为一名农场领导班子成员,要敢于担当,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大是大非面前敢于直言,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要抓实、再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言必信、行必果,招招指要害,件件有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面对农场的困难形式,我们应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做到以场为家,场兴我荣,场衰我耻,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沉下心来将农场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干出成效来,只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作风,才能不喊空口号,做到事事有人问,件件有落实,全场上下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从而提高农场的公信力。为农场经济好转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高文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杰作,也是体现中华文化的范本,放射出灿烂的人文之光。书中的人文思想、人文情怀和人文理念,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道德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人文品格。这种品格,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和忍耐、崇尚亲和友善、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忍耐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中华文化是在连绵不断的民族融合中不断充实发展起来的,因而天然具有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不断兴旺发达的内因之所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但使自身力量不断增强,而且能融化外来文化壮大自身。此外,忍耐力也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这种忍耐力是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逐步锤炼形成并不断强化的持久韧性,是中华文化独特的品性。在历史发展的波浪式前进中,中华民族因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忍耐力而兴盛、绵延。这是中华民族必然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善于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进、与时俱进的。”中国历史上许多先哲坚守儒学主体地位,但也认为应吸收佛、道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以充实儒学。儒学正是由于以丰富多彩的众多文化为源头活水,与日俱进、与时俱进,才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博采众长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的。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民族精神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包括责任感、凝聚力和自信心等。民族精神还体现在每个国民的素质中,包括个人的修养和行为等,最终体现为人格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人文精神。
中华文化一向注重价值观的践行,在国家发展、社会治理以及社会生活的各层次各方面,价值熏染和教化无处不在,表现出极强的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传统价值观始终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这种独特的中国智慧始终为中华文明摆脱困境并实现持续发展提供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直到今天,这些传统价值观仍有强大生命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习近平同志列举了经典的传统价值观,如“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这些价值观,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开篇之作就是讲责任担当,强调担当起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中华文化一直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群乃至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孟子讲“以天下为己任”,“己任”就是责任。习近平同志谆谆教导各级干部要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能懈怠、丝毫不能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对待不同文明,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思想。儒家在早期就提出“协和万邦”,这实际就是主张以和平共处、和谐交往为协调天下不同政治实体之间关系的原则。到了宋代,张载进一步提出“为万世开太平”的观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意味着这个世界就是多样事物共同存在的世界,各种对象共处于天地之间,彼此相互作用而非相互排斥,万物可以在彼此相容的状态下共同存在。“道并行而不相悖”,意味着对不同的道德理想、价值理念应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允许不同价值观念并存于这个世界,不应将某种单一的原则强加给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勇闯新路,一系列利国福民的新政策不断出台,百姓的幸福感明显上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是‚点燃中国梦‛,凝聚夙愿,为民造福。2012年11月29日,履新伊始,习近平率常委们第二次亮相,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畅谈中国梦,深刻指出:‚中国梦凝结着 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 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当下,共筑‚中国梦‛已成为强大的主旋律。
二是‚实施八规定‛,正上率下,以正治政。2012年12月4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强调,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八项规定‛明确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被称为‚新八项注意‛。特别是推出出访不安排机场迎送、警卫一般不封路、不清场等系列措施引人注目。‚打铁还需自身硬。‛‚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习近平等领导无论是在京出席有关活动,还是到基层视察,都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其身正,不令而行‛。
三是‚打虎拍苍蝇‛,有腐必反、有贪必肃。2013年1月22日,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讲话时强调:‚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 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 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一年来,上下联动,‚打虎灭蝇‛,中央巡视组下沉一级寻找‚老虎‛和‚苍蝇‛,打出 了一系列组合拳。尤其是对省部级贪腐高官的查处,力度较大,收获颇丰,已有18只老虎被关进笼子。四是‚着力扫四风‛,整理衣冠,洗澡治病。2013年4月19号,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6月 18日起,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全国深入展开。其间,反对‚四风‛贯穿始终,集中解决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真刀真枪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领导联系群 众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干部考评制度、行政问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民意表达制度等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制度上保障群众路线的落实。
五是‚改革动作猛‛,五位一体,全景改革。11月召开的十 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五位一体‛的全景式改革。有专家说:‚这次改革是史无前例的。过去谈改革,多是强调以经济为主题的改革,如今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改革。‛长达两万多字的《决定》从十余个方面,对改革 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从允许单独生二胎、探索统考减少科目、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到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放开小城市落户,几乎与每一个中国人‚生、老、病、死‛息息相关的切身利益,都在改革方案中得到体现。六是‚经济稳中行‛,好中求快,稳中求进。有评论说,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建设稳步推进,世界金融危机余威尤在,经济恢复缓慢,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大盘良好,稳步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无论是俄罗斯、美国、欧洲、中亚、还是非洲各国,纷纷借中国领导人出访之际,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搭中国经济这列‚东方快车‛,力求走出经济发展泥潭。无论在博鳌论坛、世界财富论坛还是达沃斯经济论坛,中国 领导人释放的每一个经济信号,都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反复解读。为实现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新班子没有简单地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是投入更 多精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过去长期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问题,为未来更高质量的增长积蓄力量,为中国经济成功转型打下良好基础。
七是‚法治环境浓‛,依宪治国,依法治国。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强调,‚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2013年2月23日,他主持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集体学习,再次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还表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八是‚民主空气厚‛,从善如流,广纳民意。2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在探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时,主动提及‚黄炎培周期律‛,重提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警示不能重蹈‚人亡政息‛老路。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在中南海邀请各民主党派共迎新春,在谈到要继续加强民主监督时说,‚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同志们积极谏诤言、作批评,帮助我们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克服工作中的不足。‛言之凿凿,字字珠玑。
九是‚政治风骨硬‛,和平发展,严守底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表现出坚硬风骨,特别是在维护海权方面频频亮剑、大有作为,让百姓看在眼里,热在心里。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他强烈表示: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为中国如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阐明了原则底线。按照这一外交方针,中国政府有理、有利、有节地展开了海洋维权,特别是钓鱼岛的维权行动,通过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等举措,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十是‚亲民风气盛‛,固本浚源,心系人民。2013年元旦前夕,履新才一个半月的总书记就驱车来到太行山贫困县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同群众促膝谈心,勉励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4月8日至10日他在海南考察,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一年来,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领导人也同样来到民众身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有评论说,中央新班子用实实在在的脚步走近群众,其背后折射的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本色,反映出共产党人永不忘记党的执政根基。
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方略也会继续丰富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将会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在推动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