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精辟阐述了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强调指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报告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发展党内民主的创新实践,明确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思路、重大原则和重要举措,拓展了党内民主渠道,创新了党内民主形式,丰富了党内民主内容,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对于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内民主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同时也是不断探索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党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这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一)党内民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工人阶级政党是“先进阶级的民主政党”。发展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从建党之初便把党内民主确立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原则,他们在共同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写道:“所有盟员都一律平等”。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完全有权把‘民主’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列宁也明确指出,俄共“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可见,共产党从一开始,不仅其性质是工人阶级的民主政党,而且其政治架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的。
(二)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了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和反对个人崇拜,从中央到县一级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党的十二大规定了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的十三大从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选举制度等方面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作了阐述。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都提出要进一步疏通党内民主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制度,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一些地方党组织在实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试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和作风,建立了一整套发扬党内民主的规范和机制,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我们党也有过沉痛的教训。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先后出现过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王明路线的独断专行,严重窒息了党内民主,使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挫折。“从一九五八年批评反冒进、一九五九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加之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党内民主以至党的整个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发展党内民主,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全局,事关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兴衰成败。
(三)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发展党内民主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党的创新活力,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和目标而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必须依靠我们党自己去探索。只有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局面,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才能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避免或减少探索过程中因决策上的重大失误而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才能使党的全部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原则
坚持党内民主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是保证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我们党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对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把握好这些原则要求,是党内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胡锦涛同志2005年1月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十七大发展了这一思想,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因为党内民主从本质上讲,就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党员的民主权利来实现的,离开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党内民主就无从谈起。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摆在突出位置。
(二)必须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党内民主走向成熟的关键。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把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一是要完善民主讨论制度,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讨论的制度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二是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经常性地参与党内决策,使党的各项决策在党内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使党内选举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保证选出为广大党员充分信任、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四是要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既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又反对和防止分工不合作、班子软弱涣散。五是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有效行使监督权,使党的权力得到正确行使,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三)必须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我们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防止个人专断;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防止出现极端民主化倾向。
(四)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社会民主的状况,党内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
(五)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党内民主建设既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任务服务的,同时又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因此,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循序渐进。我们既要自觉适应广大党员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愿望日益迫切的新情况,加快党内民主建设进程,又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自上而下的带动和自下而上的促进结合起来,有组织、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使党内民主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融会贯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互相促进。
第二篇:党员教师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员教师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员教师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南平郭大侠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党支部的党员教师认真收看了党的第十七大开幕式,并在会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学习。对于胡**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党员教师们感到精神振奋,信心更足了,目标更明确了。我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体会如下:
作为教师通过学校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座谈会,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和内涵,交流心得体会。
我认为,党的十七大万众瞩目,胡**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我国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部署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更加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十七大报告将教育工作作为民生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将以十七大报告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切实将十七大精神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使学校的教育事业更上新的台阶。
在总书记讲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问题时,我们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报告指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报告中虽然有关教育的文字篇幅不多,但字字千金,切中要害,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新的部署。
胡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非常实在,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身为教师,我们自然会关注教育,身为一线教育战线的教师,当然更加关注教育改革。从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为此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十七大精神,成了当前我们身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育教学应“三个结合”把十七大精神与精髓贯穿到教育教学当中:
一、结合师德规范,倡导奉献精神
结合十七大精神的传达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创一流业绩,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七大汇报。结合师德规范,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通过政治学习、时事形式报告等途径,深刻领会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紧迫性。同时,积极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国家至上”、“教育至上”、“学校至上”、“学生至上”的观点,增强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Page]
二、结合三个代表,倡导服务意识
学习了胡**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校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党员教师自觉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明确各自明确的社会分工,都承担着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一份神圣责任,只有立足本职,埋头苦干,拼搏争先,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才能深刻贯彻十七大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三个代表”,推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结合本职工作,倡导责任思想、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十七大”的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人民,是看实践。”我们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体会十七大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本职岗位上实践“三个代表”,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充分体现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把十七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胡**同志所做的十七大报告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深入学习,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报告的基本精神,又要悉心领会报告所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目标和任务,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是号角,更是动力!
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究班9日至11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与全体研究班学员座谈交流并发表讲话强调,组织系统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思想,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举措,树立党的十七大要求的新形象,努力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模范。(新华社2007年12月11日)
党的组织工作从来就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组织工作在党的建设全局和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努力走在前列、争当模范。
组织部门努力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必须进一步明确组织工作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的目标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要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科学考核评价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基础;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人才和智力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要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开展组织工作,与党的其他各项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证。
组织部门努力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必须认认真真地履行好职责。从组织部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来看,一方面,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具有很强的职能要求。另一方面,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组织工作要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可以说,党和人民赋予了组织部门十分重要的职责。组织部门要全面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严格按制度办事,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在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营造踏实干事业、无私做奉献、埋头求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的原则要求,完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智引才办法,积极推进“不拘一格选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组织部门要努力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完成好组织部门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很重要的一点是组织部门自身首先要在政治上过得硬,真正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新形象,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在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无论大事小事,无论新情况还是老问题,无论重点工作还是一般工作,无论是主办的事情还是协办的事情,都要扑下身子狠抓落实,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贯彻落实情况。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统筹兼顾,合理谋划,突出重点,加强督查,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工作。要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生命线,紧紧围绕更好地为加快发展服务来开展工作,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方略、发展的成效来对待、谋划和检验组织工作,力求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有新发展、新突破,以组织工作的优异成绩推动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第四篇: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按:以前都把教育放在文化类,当作是文化事业的内容,有记者发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且把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显示中共已经把教育作为民生议题看待,而改善民生又是当前中共施政排序中的重点,相信今后对教育应当会有更多的投入。
《对十七大报告“说文解字”剖析中共“解放思想”》
对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开幕式上所做的报告,媒体多把焦点聚集在当局对于民生议题的重视;在另一个攸关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作为一个拥有超过7300万党员的执政党,要“集中统一”全党认识,尤其在需要协商妥协的后权威时代,更是个艰巨的任务。作为五年一次的纲领性文件,党大会报告无疑是位阶很高的政治宣示,因而更需要字斟句酌,谨小慎微。
中国及境外媒体在检视十七大报告后都发现增加了一些新说法,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态文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文化软实力”等。
如果深入剖析,其实还能够发掘出一些埋藏在字里行间的金子,有助于了解中共在一些政策和立场上态度的变化。
有记者便发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以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不同,从“增长”改成了“发展”,并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就教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
不仅仅是字面改变
朱之鑫回答说:“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不仅仅只是两个字的改变,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
他解释说,经济发展方式所强调的不仅是一个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以及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等。此外,用“发展”来代替“增长”,有利于正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除了文字上的小变化,在报告中位置的更动,背后也大有文章。中共向来宣称对教育高度重视,然而之前都把教育放在文化类,当作是文化事业的内容,有记者发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且把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显示中共已经把教育作为民生议题看待,而改善民生又是当前中共施政排序中的重点,相信今后对教育应当会有更多的投入。
同样的例子也出现在报告对外界所关心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应,虽然大体上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惊喜,然而“公民意识”的提法首次出现,却代表着中共对待政治改革的态度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
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而且后面还补充说明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与十六大报告对比,有本质上的进步。
五年前的报告只说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没提到“公民意识”,而且是放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那一章;十七大报告关于“公民意识”的说法,出现在“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章。
五年来对于“公民”的态度也有明显的差异。十六大报告同样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十七大报告增加了“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十六大报告说“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是比较保守的讲法,而且还加上了“完善诉讼程序”的民事司法前提,十七大报告直接说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而且前提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显然,十七大报告对于“公民”的认识要比十六大报告更进一步。同样是“民”,“公民”与“人民”的不同,就如朱之鑫所言,“绝不仅仅只是两个字的改变”。
“人民”是个抽象的集体概念,是可以成为专政的权力基础和借口,不服从专政的对象往往都被冠上“人民敌人”的帽子而残酷镇压。“公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元素,是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政治个体,不是任何集团可以轻易垄断解释权的概念,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在政治上“代表”的对象,要成为公民在政治上的合法代表,必须经过一套公开公平的委托程序。
从这个意义而言,说中共确实有在十七大报告中体现它自身要求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非溢美之词。
当然,十七大报告的主要精神还是在坚持中共的一党执政。从对“公民”的论述分析,可以理解为中共仍然以为中国社会还没有达到公民社会的现代成熟水平,因此才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但是反过来看,一旦中国公民社会逐步成型,必然会要求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政体,十七大报告对“党内民主”和权力监督的大篇幅阐述,毋宁说是为迎接那个时代来临所进行的政治准备。转自《联合早报》
作者:叶鹏飞来源:《联合早报》
第五篇: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几点初步体会如下: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取得了许多伟大成就。
一是我们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二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民生。
三是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金融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多项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五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等各种困难和风险,驾驭复杂局面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是我们党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总之,的确向十七大报告概括的那样,过去的5年,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取得辉煌成就的5年;是中国人民深以为自豪的5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5年。5年来的实践证明,党的十六大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卓有成效的。
当然,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标志,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发展又将踏上新的历史起点。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明了今后相当长时期,特别是今后五年我们党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分12个大问题,全面深入地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这些任务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包含内政、外交、国防、祖国统一、党的建设各个领域。这些内容为我们党夺取今后五年的新的伟大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执行。
作为一个研究经济理论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对十七大报告中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我觉得十七大报告中有许多关于经济方面的新概括、新提法、新突破。这些经济理论的新概括、新提法、新突破集中到一点,就是党的十七大前瞻性地构想和设计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与路线图。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党的十七大既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展望与构想。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正在开创前所未有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深化与完善。一九九二年党的十四大的执政纲领和政治共识是发展是硬道理。在此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六大之后,发展的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发展也是硬道理。在这次党代会上,中央在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基础上,又提出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盾等新的发展理念,因此可以说,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更加丰富和更加完善了,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理论体系。
我体会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强调三个重要因素。一是现代化因素,中国要建立的社会就是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改造,进而成为现代社会,所以要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二是社会主义因素,包括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因素,实际上,西方资本主义演进过程中也在不断吸收社会主义因素,中国当然更需要不断强化社会主义因素;三是要不断挖掘和充分利用优良传统,中国有足够的历史资源进行吸纳筛选,以古为今用,从而转化为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因素。
同时,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还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更加关注民生。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秉持科学发展观原则,中国将继续关注、解决十三亿人口的民生问题,培育新政下的最广大利益群体已成为一种政治选择,“更加关注公平”、“更加关注民生”已普遍成为共识,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财经政策向民生倾斜已经不可逆转。
二是更加注重利益均衡。中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将渐趋稳定,除去分配政策、劳资法律,乃至引资政策的调整,可以预计,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将保持目前的均衡状态。今后注重利益均衡将集中表现在全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方面,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外倡导和平发展,提倡和谐亚洲、和谐世界。
三是更加国际化。我国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有效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使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今后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会放慢,我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切实贯彻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我国根本利益、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为处理国际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努力实现双赢或共赢。
三、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根据校委《关于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和教研部的实际,决心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好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一系列文件。按照学校部署,组织教研部全体人员集体学习十七大政治报告和其他文件,并结合校委关于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工作部署,针对教研部实际情况,抓好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我自己要在学习活动中做好表率,力争先学一步,学深一步。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十七大学习宣传活动。包括认真组织教研部全体人员参加学校邀请的高层专家辅导报告,组织教研部人员参加学校举行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积极参加学校成立的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我自己要带头参加这些活动,认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