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鹿原》读后感
关于死的话题:长篇小说《白鹿原》读后感
近期读小说我感到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最好的一部小说。这部最早
出版于一九九三年的小说我也是很早就知道有这本书了可是一直没有读过这
不能不说这一个遗憾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
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
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
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
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从小说的阅读中我还感到小说中对人物的“死” 的结局的处理写的极具震憾力
量简直就是惊心动魄这对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小说中的黑娃大号叫鹿兆谦 的。其父鹿三一直是白嘉轩家的长工而且是极其幸福的长工他一直到死也是幸
福着的。而黑娃却具有一种反叛的性格他不听老子的劝告自己跳出白鹿原到
渭南一清末武举人家做了长工并因此与武举人的小老婆田小娥相好上了。俩口子
回到白鹿原后其真相被揭露后黑娃与田小娥住进了一口窑洞里开始他们的生
活。大革命时闹农协鹿兆鹏鼓动黑娃出来革命。革命失败了黑娃进了习旅开
始当兵。习旅暴动失败后黑娃开始了土匪生涯。我本以为黑娃当土匪应该要死 在这条道上不想黑娃没死。在土匪头目大拇指死后作为二拇指的黑娃领着百十 号土匪接受了县保安团的招安当了第三营也就是炮营的营长。黑娃招呼的紧炮
营的兵不但要炮还要求佩枪这都得到了满足这也说明黑娃对招安后的一种心
理那是怀着深深的戒意的。本想接受招安的土匪没有好下场黑娃该死了。谁
想黑娃还没有死营长当的好好的。而且他还拜朱先生为师暴戾之气尽褪简
直脱胎换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就出现了黑娃让手下的兵把自己绑在大炮筒上
五天五夜戒掉了大烟娶了知书达礼的小姐为妻回到白鹿原拜了祖宗牌位属于
洗心革面浪子回头的那一种。最最不该死的时候是黑娃听从鹿兆鹏的劝告策
动了临解放前的起义黑娃是策划起义的主要人物之一对革命有了一定贡献还
当上了革命政权的副县长。然而大难从此开始白孝文作为县长变成了革命功
臣而黑娃却忽然之间变成了反革命被捕坐监枪毙还是和国民党的县长及总乡
约田福贤一起被枪毙掉。这真是黑娃该死的时候没有死不该死的时候却死了。
作为田小娥从武举人的小老婆变成黑娃的老婆以后我觉得最初田小娥也是想
与黑娃一起安份守已地过日子的谁知黑娃革命了。革命的黑娃不在家了当土匪 的黑娃也不回来了这又给鹿子霖创造了条件。鹿子霖每月到田小娥住的窑洞去两
次与田小娥厮混不想奸情差点儿败露虽然有一个替死鬼儿鹿子霖躲过了这
一劫。但是鹿子霖却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儿他设计了让田小娥勾引白孝文要出
一口恶气也让作为族长的白嘉轩丢尽脸面。这计策果然成功白孝文与田小娥也
好上了。由此发生的是白孝文在祠堂接受处罚白嘉轩与儿子白孝文分家白孝
文由此开始的迅速堕落让鹿子霖充分地满足了报复白嘉轩的心理。而此时田小娥 的寿限也到头了作为公公的鹿三看到自己的主子白嘉轩一家由于被不肖儿黑娃
娶的媳妇田小娥搅和成这样竟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摸黑进了田小娥住的窑洞用
磨得飞快的梭枪头一枪扎在了田小娥的后背心上。田小娥临死前一回头和一声惊
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其后白鹿原发生了一场温疫死了好多人白
嘉轩的媳妇仙草同样是死于那场温疫而鹿三从杀死儿媳后精神竟变得恍恍惚
惚似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了从此人也变得有时清醒有时糊涂。这一切仿佛都和
田小娥的死和她的阴魂始终不散一直在作祟有关系。于是白鹿原的人在那座田
小娥居住过的窑洞上造了一座六层的塔以镇田小娥的阴魂不让其出来害白鹿原 的人们。
小说中鹿兆海和白灵的死很具有一种悲剧色彩。鹿兆海参加了革命军上了军
官学校加入了国民党并且他一直深爱着白灵。中条山阻击战中他杀死了四十
五名鬼子。而且他按照朱先生的请求每杀死一个鬼子就割下一绺头发束好
放入一个铁罐中。可是鹿兆海呢悲就悲在没有死在抗日前线却死在围剿红军的
战斗中。死后灵柩回乡师里却说鹿兆海——鹿团长是抗日牺牲的。白鹿原举行 的安葬仪式隆重之至白灵在西安上学她与鹿兆海一直相爱却由于党派之争
俩人不能相爱白灵在西安加入了共产党作为知识青年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而又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她与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鹏假扮夫妻在西安
城里做起了地下工作。因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俩人终于相爱成了真正的夫妻。后
来白灵因为在一次领导学生运动中她一砖头砸到了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梁上
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转入红军的根据地。在根据地白灵满腔革命热情地工作可是
由于一名西安来根据地的学生叛变投敌一场红色恐怖在根据地开始了。抓内奸抓
特务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牵连。白灵也未能幸免于难她也是作为“特务”被监禁
最后被活埋。真是没有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却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里。解放后
白灵也是被作为革命烈士对待的家里也挂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轩问起白灵 的死因时几位干部嗫嗫嚅嚅地无法回答。奇的是白灵的死的那晚白嘉轩做一
个梦梦见了白鹿也梦见了白灵。这使得白嘉轩一大早冒着风雪跑了好远的路
来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书院要求朱先生解梦。奇的是白嘉轩的大姐也是
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朱先生心道白灵出大祸事了。可是朱先生没有说出来只是
宽慰他们姐弟俩
朱先生的死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读之令人惊叹朱先生在送完给八位同仁 的县志后当晚写下了一份遗嘱不蒙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
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
土。朱先生还向其妻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设计墓室的想法不用砖只用未经烘烧的
砖坯砌墓室墓室里盘垒一个土炕把他一生写下的十部专著捆成枕头还有他雕
刻的一块砖头不准任何人撕开包裏的牛皮纸连纸一起篏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
朱先生死后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办的后事。更奇的是几十年后一群臂缠
红色袖章的中学生打着红旗冲进白鹿书院破“四旧”时闹腾了一阵了。不久书院
住进来滋水县的一派造反队并在此发生了一场武斗死了许多男女。之后又过
了七八年时间在批林批孔的年代又有一群红卫兵打着红旗从白鹿原走下原坡
一直走到坡根下开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学生从早晨挖到傍晚终于挖开
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遗骨外只搜出一块经过烧制和打磨的砖头
经老师辨认一面上刻着六个字天作孽 犹可违另一面也是刻着六个字人作
孽 不可活一学生愤怒地抓起砖头一摔那砖头没有折断却分开成了两层里面
同样刻着一行字折腾到何日为止这让学生和围观的村民全都惊呼起来……
《白鹿原》当中写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
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
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近期读小说可以这样讲我读
《白鹿原》所受到的感触最深了从中悟出的道理也多关于小说中死的话题只
是自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个重要方面吧
第二篇: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有时候确实感到遗憾,2005年我买的《白鹿原》是一本盗版书。于是在前几天,我通过网络渠道下载一本正版电子书来表达歉意。要知道,当年,这样一部删减再删减才能出版的作品,只有通过盗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因为一次饥渴的阅读,我感受到精神的洗礼,逢人便说,《白鹿原》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堪比中国的《百年孤独》。
小说曾经被改为话剧、连环画,然而影响力有限。近些年又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一部史诗级的巨作,奇怪的沦为一个女人的香艳史,或者成为一个面目全非的关中乡土故事。这些,不是作者陈忠实的本意,或者也不是导演、演员的本意。我们能看到这样一部作品在数以亿计的屏幕放映,也算是一种妥协过的成功。只要大家能再捡起书本阅读一遍,便是陈忠实的胜利。
而小说之所以难被改编,难以用影像呈现,主要是陈忠实的文字,多有禁忌。即使将那般露骨的描写删去,还有那以精灵形态出现的白鹿,以及那充满神秘感,能预测卜卦,以慧眼看世的朱先生。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朱先生逝世时,在屋檐上轻灵跑过的白鹿了。在那一刻,我才领悟到,朱先生和白鹿是一体的。作为本书的灵魂,作为同样诞生于那片神奇土地上的精魂,白鹿和朱先生,是一点都不能被改编掉的。
关中巨儒朱先生在文中朴实无华,但却被众人敬仰。不管白鹿原发生多大的事情,只要朱先生出面,一切皆可安定。特别是朱先生写的乡约,使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曾经,中国历史上高喊“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朱先生及其代表的那一套被迅速抛弃。幸而在今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朱先生对白鹿原的敦行教化成为具有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代表,重新得以倡行。传统这东西,真是顽强,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在人民群众心中,永远是那么生机勃勃。也真是因为如此,陈忠实在80年代末才敢于甩掉时势的影响,执着的从广袤的农村土地中,从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赋予这部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给阅读者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十年前的阅读,记忆已经模糊,而电影电视剧又将我仅有的一点记忆带偏了。我也懒得再去翻书或者搜索,直接略过作者的宏伟意图,让自己的思想像那只白鹿一样,在原上肆意奔跑。小说中的人物,我大概只能记得三个人的结局。田小娥,曾经的小妾、妇女主任、村里苟活的娼妓,被鹿三用梭镖一刺毙命,怨气化为瘟疫,久久不散。白灵,因为在原上无法自由的呼吸,倔强的向往一个新的世界,却在肃反运动中被自己人活埋。黑娃,从革命先锋沦为占山为王的土匪,下山投诚反而在1949年后被枪毙。在1930年前后的历史洪流中,三个人一度是风光的弄潮儿,一度感到自己终于翻身改变了命运,然而历史的一个浪花,三个人瞬间就被甩在滩头垂死挣扎,失去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也失去了书写历史的资格。白鹿原的县志如何评价这三个人,就看书写者,是儒者朱先生、族长白嘉轩,还是共产党鹿兆鹏、国民党鹿兆海,因为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但是历史从来就没有最终的胜利者,这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什么是历史?在我看来,历史就是学生时代必考的大题,每一个大事都有着800字以上的意义,道貌岸然、科学严谨。《白鹿原》似乎开了历史的一个玩笑,你越是道貌岸然,我就撕下你的伪装,用尺度极大的文字,去书写一众人物的丑态。甚至是朱先生,对其逝世后肉身袒露在妻子和儿媳面前任由摆布的描写,表明了朱先生也只是凡人一个,破除了他的神秘感。你越是科学严谨,我就故弄玄虚,白鹿白狼、冤魂瘟疫、占卜占卦,冥冥之中,似有天定。对于原上村民来说,肯以虔诚、恭敬的态度信奉的,除了祖宗、除了朱先生之外,还有那只传说中的白鹿。其他的东西,即使再冠冕堂皇,也进入不了他们的内心。《白鹿原》从中国千万个农村中挑出一个,让一众村民做主角,讲述的是连家谱、宗祠都不记载的故事。又从中国历史中剪裁出最精彩纷呈的一段,作为背景,大人物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过。然而,这个普普通通小村庄的进程,本来应该如白嘉轩所愿,在乡约的禁锢下,百年如同一日。无奈在中国历史巨变的背景里,不断的被外来因素影响,这又岂是一个白嘉轩能够左右的。
有的时候,真不知道历史被谁左右。德皇为了一战的胜利,资助俄国十月革命;俄国人了突破包围,资助中国革命;国共都拿着俄布的钱,在各地发动革命;国共闹翻了,继续搞各自的革命。白鹿原的舞台,也因此而热闹起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却始终离不开中国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一次次被丈量、一次次被划分,看似无言,看似被动,但在我的眼里,土地是产生阶级斗争的根源,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力。土地,是神圣的。在先哲眼里,民为贵,社稷次之;在帝王眼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地主眼里,是血脉延续的根本;在群众眼里,分田分地真忙;而在白嘉轩眼里,土地就是神圣的白鹿。是的,土地处处有精魂,大山、大河带给中国人最早的神灵崇拜,接着儒家思想的崛起带来祖先崇拜,在中国的土地上树立大大小小的祠堂,用君权、族权、父权代替了神权的统治。白嘉轩将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完美的结合,靠着出现过白鹿的土地发家,靠着高大的祠堂左右着村庄的命运。《白鹿原》的戏剧冲突,总是围绕着这两样东西进行,似乎谁掌握了土地和宗祠,谁就有了发言权,谁就能书写历史。至少,在那些年里,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是条真理,只不过是土地更大些,宗祠级别更高些。
其实,我并不想探索真理,看一本书,不要搞得自己太累。只是太欣赏陈忠实,没有扎根土地几十年的基础,哪能写出这部长篇力作,哪能写出如此鲜明的人物。艾青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也许这是对陈忠实最好的礼赞了。由衷的感谢陈忠实,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正统教育,忽然看到《白鹿原》这样的书籍,有一种颠覆人生观的体验。类比于《废都》、《疼痛与抚摸》等小说,《白鹿原》的最大禁忌,不在于文字的尺度,而在于对那段历史的真实描述。所谓的革命,居然不是《闪闪的红星》、《党的女儿》那样爱憎分明;所谓的革命者,居然不像《永不消逝的电波》、《狼牙山五壮士》的主人公那样崇高;所谓的战争,居然不是《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那般从胜利走向胜利。突然没有了高大上的主人公,没有了大团圆的结局,没有了脸谱化的好人坏人,我一时真难以适应。卫道士白嘉轩居然为一块土地耍诈,老奸巨猾的鹿子霖居然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高喊抗日的鹿兆海居然死于国共冲突,高喊要打下西安城的姜政委居然阵前叛变。置身历史的洪流,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渺小,却又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到让一本书都难以出版。从那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里,看到的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看到的是中华民族艰难的转身。
那段历史的双方至今也没有偃旗息鼓,以至于大家都不能将历史当做小姑娘随意打扮。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能够看见更多历史的真实。但是正史就如同历史教科书,无比正确又索然无味,翻个两页就放下了。捧着王树增的《1901》、《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作品就爱不释手,区别于正史的严谨,他用非虚构文学的笔触精彩记录了一个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他们真实参与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掀起了惊涛骇浪。叹息张正隆的《雪白血红》、《枪杆子1949》,因为写了一个真实的林彪、写了一个真实的国共内战而难以出版,而我侥幸一窥。
正史也罢,野史也罢、纪实也罢、小说也罢,历史已经发生,如何记载就显得不再重要,而如何阅读,才值得我们好好思量。《白鹿原》的第一页上,写着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样一部厚重而精彩的秘史,也许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值得一读。
第三篇: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1
在这部小说里,喜欢的有两个人。
白嘉轩或许是这部小说中从始至终唯一一个正直,有气魄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此生见不得人的就是换了鹿子霖的地,在我看来就是对待孝义的事上做法很不妥。但是无论是安稳年代还是**时代都不曾违背良心,做出其他恶事。在那样一个年代里,能够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本心就已经很好了。有些人说白嘉轩过于封建迂腐,但是他时刻牢记白家祖训,踏踏实实种地过日子,不像鹿子霖,挖空心思算计别人。
再一个就是黑娃,在小说开始时,他并不讨喜。但是在犯了错,经历了世事后,最终改过自新,学为好人,可惜作者却给了他这样一个结局。而精于算计的白孝文却活的风生水起。不过,在那样一个背景下,本就有很多被冤枉而惨死的人,就像黑娃和白灵,他们只是不为人知的一小部分罢了。
白鹿原读后感2
继《平凡的世界》后,又一本人类发展进程的史诗。
故事发生在白鹿原,这个经历世事飘摇却稳扎在人们心里的风水宝地。以白鹿两家为主线展开,交代了前世,叙述了未来。
白嘉轩是典型的保守派,是白鹿村祖训的代言人,固执又重面子,读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那太硬太直的腰杆子背后到底顶住了什么。
鹿子霖是全书我认为又可恨又可悲的人。黑娃在的时候我不认为田小娥是个放浪的女人,是鹿子霖一步步的引导了她,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人,在我为她愤恨不平的时候,他主动的去勾引了白孝文,下一个悲哀的人。白孝文年少时承担着未来继承人的压力,力图刻画出第二个白嘉轩,最终却活成了狗,我以为他终究变成了一个好人,他挣回了面子回到了族谱,却坑了黑娃。
白灵的戏份不多,我觉得就是个刚毅的女学生模样,为了党放弃了家人我觉得有点悲哀,最终被自己人陷害而被活埋我更是觉得不值,不仅反思内忧比外患更来的可怕。
着重想说一下黑娃,但是话到嘴边你又无法说明他到底怎么样。只是觉得他其实是积极的。
其实白鹿原上的人,你很难去评价出个好坏,一切都是时代的悲哀而已。
白鹿原读后感3
好久没有看小说了,但今天还是终于把小说《白鹿原》看完了。
我是无意中看到一条新闻而决定看一下这本书的,新闻说根据小说《白鹿原》拍摄的电影将于9月13日上映,是由张丰毅和张雨绮主影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村子50年里两个家庭所发生的矛盾恩怨,最终心善的白嘉轩善有善报,心恶的鹿子霖自食其果(虽然他的两个儿子为人正直)佩服朱先生的为人做事,他从来不小看任何一个人,他一生中教过的最好一个学生竟然是土匪黑娃黑娃也是好样的,虽然最后的结局有点惋惜,这么好的一个人就这样含冤而死,白嘉轩以近乎苛刻的要求严管子女,对将要饿死的大儿子孝文都置之不理(虽然孝文那时做得很过份,后来改邪归正当上了县长),小蛾这个女人自始自终都是那样的害人不浅看完这本书得到一句话:活着就要好好的活,堂堂正正的活,成功的时候不要太猖狂嚣张,失败的时候也不要难过悲伤,命还在,一切皆有可能
白鹿原读后感4
朱先生是我在《白鹿原》里最喜欢的人物,从开篇他就被罩上了神秘的色彩。他博学笃志,无所不知,清高不羁,料事如神,在原上是个“神一般的存在”。孤身进兵营,一句话退清兵更奠定了在原上“圣人”的称号。内敛含蓄,晨吟暮诵,淡泊名利,婉拒山西巡抚委以重任的请求。他一生都在做学问,得知白嘉轩修葺祠堂为白鹿书院时,满心欢喜。推行乡约,成为白鹿原礼仪制度的重建和倡导者,受到了历任县令的尊敬与爱戴参与编撰县志……当战斗的号角吹响在关中大平原上,各种革命力量席卷这片土地时,朱先生也无能无力但仍临危受命,用文人身上的激荡气韵在各种力量之间游走,尽管也终究显得那么孤独,那么单薄……
他的角色不冗长,我理解却像是陈忠实借以他的行为映射白嘉轩那颗内敛、隐藏在心底里不苟言笑的中国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他比白嘉轩更有知识分子心中憧憬的那一份家国情怀梦。
白鹿原读后感5
翻过书页,就被陕西话语吸引了,一发不可收拾。看着朴实的关中地区的民族习俗跃然眼前,一滴一滴的勾起小时候的回忆,每每看及一些细节,回过头再细细品味,那时候真好。记得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夕阳时分,爷爷奶奶在铡刀旁,跪着铡草,那时候爷爷奶奶还没有鬓发,现在却满满当当的银发。现在想来,时间还真是无情,片刻也不会停歇。
带着书中的关中大地神秘的色彩,我来到了现在的“白鹿原”,甚是激动。
可当我看到眼前的场景时,却怎么也欢喜不起来,是不是真的物是人非,事事休了。看着人工造的玩耍物,我们该高兴还是该孤鹜了?我们还真是“厉害”,我们好像不会止步的,会一直这样造下去的。
回来之后就马上又看了电影《白鹿原》,里面的很多场景还没有被我们改造,比起面目全非还好一些,而且书中好多的经典场景都没有。也许很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想起以前的关中大地,似乎还有一部电影可以参展看看,也仅限于此吧,我们造的就该我们自己承受吧。
白鹿原读后感6
其实我不仅一次地感谢自己出生在这个年代,因为如今虽然不能说我们的生活没有压力,但是也是幸福的。比起以前来说简直就像是在天堂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如今的生活。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想想以前的生活是有多么的困难,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出生在以前的年代,那么估计早就被游街示众了吧。
如果是以前的话我听说了移民是看不起的,觉得他们有了一点点的钱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是中国了。
但是如今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选择,他们选择移民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生活,所以只要他们幸福就可以了。而且他们也没有妨碍别人的生活,所以我们也不能够规定别人怎么样生活。
我向往美好的生活,而且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在这本书中就可以看出自古以来对于高级阶层的巴结,我们已经习惯了对于等级比自己高的人巴结,而可怜比自己等级矮的人。
所以我们就希望自己能够爬高一点,但是有的人用错方法了,因为他们在成功的路上就会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思考是本善还是本恶,相信每一个人都害怕人阴险的一面。所以我们在成功的路上一定要用对方法。
白鹿原读后感7
断断续续看了很久,今天终于看完了。伴随着每晚10.30-12点的白鹿原电视剧。
鹿子霖的结局让我很出乎意料,但是看到他把白生生的羊奶奶递给白嘉轩吃,让他和他好的时候,又有些不忍。或许这样便印证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全书看下来,让我对每个人物都有很矛盾的感受,这大概就是陈老这本书的经典处之一吧。敬佩博学多识又一心为民的“牛人”朱先生;喜欢一生挺直腰杆却有点封建的白嘉轩;觉得作恶后归正的黑娃鹿兆谦感觉很厉害,为他最后的惨死很遗憾;对白灵,鹿兆鹏为新革命做出贡献很佩服,却很不喜他们的性格,过于冷漠自私。气田小娥的不自爱又可怜她身为女人的无助。
或许我们并没有权利去批判或者怎样他们,因为我们没有处于那个年代那个事件中,所以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角度去评论对或错。或许我们可以说我们会怎样怎样,但一定说的都是在道德上是对的可以得到认同的。但是当我们陷入和他们同样的境地,我们会有不同么?永远不要妄自猜想,因为我们不知道人性有多可怕。
希望自己可以像白嘉轩一样正直,勤勤恳恳。但是现在却渐渐有些迷失了本心。
白鹿原读后感8
白鹿原这书,我从一开始的读不懂,到有兴趣读,读到一半感觉快坚持不下去,到最后一章一章读完,看到结局我真的是在反思,白鹿两家的争斗上升到国共两党的争斗,让我觉得这样的对比在合适不过了,白嘉轩属于为民请命的类型,归为共,鹿子霖属于狡猾的资产阶级,归为国,用这两家的明争暗斗,拉开历史大戏,真的是精彩,小人物里看到大格局。
我意外白孝文从当初的文弱教书先生变成最后子弹穿过别人脑袋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披着羊皮的狼。怜悯黑娃有血有肉的浪子回头了却落得吃枪子的下场。叹息鹿兆海痴心一片换不回白灵的一颗共产党红心最终分道扬镳。不平田小娥只是想追求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为何落得惨死别人刀下连亡灵都还被当作邪气镇压的下场。鹿三一代忠仆却被混蛋的封建思想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黑娃,最终被反噬了生命。鹿子霖,是我最意外的结局,最后死的连畜生都不如,真的是悲哀……
这么多鲜活的人物,看到最后真的是让我惊讶于那个时代,变革的社会变革的人性,我们现在的人到底是多幸福能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还在为柴米油盐,工作挣钱感到枯燥,感到疲惫嘛?根本没有那个资格!
白鹿原读后感9
冷先生说白嘉轩,从不曾听见有人在他背后说什么,而相邻村民都赞他是好人,当权者也几次找他,说他德高望重,他自己也和鹿三说,自己没有干过怕人说的事,黑娃说,“他的腰挺得太直了”,而后他的腰也终于是弯了。或许是刚开始就是弯的之后在一点点掰直。假装买地换了鹿子霖出白鹿的`地之后,事情一件接着件发生,他做了越来越多的好事,越来越具有威信,他瞧不上鹿子霖,说他“那式子”,但五十步笑百步,何其可笑,白孝义要是知道,自己孩子不是亲生,还是自己父亲一手安排的会是什么样?白孝文在遇见小娥之后,白嘉轩的那些劣性就完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最后看到白嘉轩那么轻易的就起义,那么轻易就杀了张团长,心里特别恐慌,突然就想起,百灵想要扇他一耳光的念头。
相较对于白家父子俩的厌恶,对于鹿子霖只有可怜可叹了。
黑娃是悲剧性的人物,鹿兆鹏一语成戳“小心乡党”,实在可悲。朱先生说,黑娃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弟子,读书只是为了修身的人。喜欢他,喜欢他的“真”,真情,真性。
白鹿原读后感10
看完白鹿原已经是一个星期前的事情了,看完的感受就是好看,无话可说,好像穿过了一段历史。
一个家族为何获得长活得好最主要的就是家风,家风正一家人大概活得都不错,就好比一个人定下了一个·规矩,一家人都去遵守,心存敬畏,于家来讲就是家风,于国来讲就是法律,有人遵守,一个国家才会欣欣向荣,但是法律是靠暴力去逼你不去做一个坏人,而家规,则是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靠个人的意志去遵守,这就考验到父辈们教育子女的能力,在不把孩子打死,每天都能保证孩子吃顿饱饭的情况下把孩子教育好属实考验父母的智慧,而这种智慧也和家风一样,是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所以说家风这种东西和厨师的秘方一样,都是几代人的智慧所凝结成的,你有一套独特的方案,别人没有就体现出了你的优势。
最重要的就是物质,人都说寒门出孝子,出不出孝子我不清楚,但是但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就是比所谓的寒门有优势,几代人累积的财富可以轻松的敲开上流社会的门,更能轻松养活十七八个孩子,穷人家就算生的再多也养不起,连吃口饭都成了问题中的问题,更别提升官发财了,所以说故事我们可以听,但是不能盲从,地主家的孩子大概率还是地主,穷人家孩子大部分还是穷人。
白鹿原读后感11
喜欢这本书,真的是写的非常的好。
大学里的时候看过,但当时看得很草率很匆忙,对书整体感觉一般。后面王全安的电影《白鹿原》上映后看电影,觉得电影没有拍出书里的感觉。
这次重新再读,是因为想要在三月底去看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话剧,所以重温了一遍书。重温这边是真的认真逐字逐句的看的,然后品味出了之前看的时候没有看到的细节和感觉。
书的前半部分我是一直在感慨,感慨的是以前的那种生活和世道。书的后半段,从仙草的去世开始,我就进入到一种心痛的状态,对各种人和事,看着看着书就落泪。看着看着白灵的死去,鹿兆海的死去,哭的都快不能自已了。
黑娃的悲剧是注定的。鹿子霖的下场也是他活该。但是,白孝文,哎,原先心善的人在经历一些世事变迁以后,往往会变得比恶人更恶。
看到结局,内心是遗憾无奈的。这部时代的史诗,这个永不屈服磨难的村庄。饥馑,瘟疫,战争,内乱,都没有使白鹿原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间消失。
白鹿原读后感12
只有经历过才会懂的,会习惯不曾习惯的习惯。你永远不知道你能承受什么也不会明白你为什么会承受着自认为承认不了的事,却还依旧活的人模人样。
读完此书,明白了那时祖母的脚为什么那么小,每人一天吃七颗豆子是一件多么奢望的事,吃完饭为什么要舔碗,连掉一个馍馍渣都会被骂等。
男子剪发女子不在缠足,男耕女织。什么事都信神,其实有一段时间我竟羡慕那时的生活。整个白鹿原和谐相处,乡约句句深入人心,一幅大同社会的现象,只要大家有一口饭吃每家人都能团团圆圆这或许就是最大的幸福。
书的结束并没有对鹿兆鹏到底是死是活做过多的介绍,让我不禁开始想象。好人应该是有好报的,但如果坏人改错了依旧可以做好人,我们何不去宽容他曾经所犯的错呢,黑娃最终还是被定着一些不着实的罪名去除死,让我觉得有点难过,至少在我个人认为他的一生不该如此结束。
我讨厌国民党活埋共产党,佩服朱先生一生清名留一世,敬畏白嘉轩的处世方式…………一切的一切随着我读完它开始我想应该会慢慢沉淀,总之我感谢此书带给我的一切感受。
白鹿原读后感13
第一次看这种带历史性的纪实类小说,文章不长,但我却花了很久的时间去看,可能是,一部好的书,往往都愿意让你去,慢慢走,慢慢品读,不愿错过任何的细节,不管是全篇的记述方式还是叙述角度,时而顺序时而插叙亦或倒叙,在读的过程,脑子就像在放电影。
本书说的是辛亥革命后30几年的时间里发生在白鹿原上的故事,也反应了当时全国的一个现象:女性地位底下,被当成是一个生产的工具,迷信思想严重,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低下。全书描述了白鹿两家,在白鹿原上,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故事,里面要说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应当要说白嘉轩了,这个白鹿原的族长,封建思想最坚固,最不喜欢凑热闹,却也最有人情味,生活的也最透彻,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人活一辈子能跟他一样,真是不简单。老族长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一辈子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对于设计算计他儿子白孝文,给他家摸黑的鹿子霖,在其入狱后替他说情;当黑娃学为好人原谅他的种种破坏族规的劣迹,最后还去担保黑娃,的真的是以德抱怨。这样的气度,不得不让我佩服。
在那个时候,是时局造人,还是人造时局已不太分清楚,总之动荡年代,总会出现一些所谓的英雄一些所谓的反派。
白鹿原读后感14
《白鹿原》这本书折射出了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主人公白嘉轩、鹿子霖两大家族有形或无形的较量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是条真理。白嘉轩是中国传统男人的写照,墨守陈规、自力更生、谨小慎微地生活。因此,他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始终恪守着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与白嘉轩不大一样,他追求功利,争强好胜,作风不谨,却又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虽然也经历了起伏的官场,但终究也没创造些什么辉煌,最后也以悲惨收场。性格变化最大的白孝文,在经历了一场饥荒的打击之后,由软弱变得坚强起来。黑娃的性格由胆小到勇猛,再到最后的知书达礼。其实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环境塑造性格,性格可以重新塑造环境。
《白鹿原》作为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平原,一个族群的生活画面,读进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随人物之悲而悲,随人物之喜而喜。我们往往被小说中的人物感染,这大概就是大师笔下写实笔触的力量吧!
白鹿原读后感15
而他让人铭记的,并不单是他的“痴”,更多的,是他作为军人的担当与忠义。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时,他怀揣着恩师的“砥柱人间是此峰”与“白鹿精魂”走出中条山,去守护潼关的最后一道屏障。
对于鹿兆海,最可悲的或许不是死在内战中,最可悲的是他作为烈士运回家乡安葬,到了最后,他的墓碑上有人蓄意去拉屎撒尿。这不免让我想到鲁迅《药》里面的夏瑜,夏瑜为了拯救民族牺牲,换来的只是乡党的嘲弄与华老栓清晨起来购买的人血馒头。时间推逝十年,民众依旧冷血麻木至此。
据说鹿兆海也是有原型的,即陈龙光将军。如此人物的存在,亦算是民族之光吧!
《白鹿原》作为一部鸿篇巨制,粉墨登场的人物太多太多。还有朱先生最得意弟子黑娃鹿兆谦,最好的长工鹿三,革命斗士鹿兆鹏,传统贤妻仙草……太多太多可说,真说时却又语凝。或许这就是名著的魅力,读一本书,就像经历了一个时代,感受了一生的欣喜悲欢。
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字里行间,人我两忘,相顾无言,静品佳作。
第四篇:白鹿原 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光彩的一生
张艺耀
我第一次接触《白鹿原》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上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课的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但是他似乎跟我们没有什么隔阂,后来才知道他曾上过三所大学,做过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并且在以后的期末考试中他还是我们的巡考。在上他的课的时候他曾经说过《白鹿原》是他看过的书当中感触最深的一部。因此假期又一次拿出这本书读了起来,照比第一次阅读,第二次翻开似乎读的不是故事,而是内涵。
陈忠实曾经说,一个人如果在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干成一件大事,那他这一生就算完了。而他自己,十年磨一剑,正好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写完了他的成名作《白鹿原》的最后一个句号。此书为他赢得了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的至高荣誉。
《白鹿原》以主人公白嘉轩的一生为经线,串联白鹿原上鹿家、白鹿两家的后代及国共两党的斗争等事件,并以此为纬线,构成了全小说。小说以白鹿两家的斗争,展开故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示了中国的一段历史。在中国,对亲政性的小说总是比较偏爱,所以此小说一出场也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下面,我着重从小说几个具体故事谈一下我对此小说的理解,即谓之读后感。故事一:主人公白嘉轩一生的七个老婆。
纵观全书,就在书的开头谈了一下白嘉轩的娶妻,而且篇幅不长,其在书中的作用,除了说明白嘉轩得子不易、后来在儿子老大白孝文堕落出走后悉心栽培白孝武以让其继承家业、为了说明白鹿原上仍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及为全书投上神秘色彩外,似乎再无什么意义。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此开篇呢?我想的是,这是考虑到读者的。从一般读者出发,看一篇小说,如果开头就不吸引人的话,那几乎就看不进去了。而书一开头就直接进入故事,第一句话——白嘉轩一生最得意的是他娶了七房老婆——就直接给读者设了一个悬念:读者不仅想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人可能说那开头其实很俗,作者不就是想一性话题吸引人,以让小说畅销嘛,然而我说的是:看了全书,你就知道,全书已将此化俗为雅了。而且所谓的俗其实就是贴近生活。
故事二:小说中的传奇人物——黑娃。
有一次陈忠实开讲座,一位听众问小说中的黑娃是否有作者自己的形象在里面,陈忠实说,他曾经说过一个作家的最尴尬的事就是让他自己分析自己小说的人物,他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黑娃的形象是很复杂的。看小说的人可能并不怎么确切的知道,写小说的人一定知道,一个人写小说时,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不是单纯的现实中就有的。小说中黑娃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开始黑娃是白家一个长工的儿子,整天就只是给牛割割草打扫打扫卫生,后来上了原上办的一个小学,再后来离家出走,许年后回来领了一个媳妇,再后来又当了山贼强盗,再后来又加入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娶了他的第二个妻子,并从此开始学习——人生的第二次——中国传统学问,正统的说法就是走入正道,直至后来被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看黑娃的一生,就知道人生的飘忽不定,也许现在你在你自己的位置如鱼得水并且下决心终生如此,但世事总是变化不定的,也许第二天你就疯狂的干起了另一个你根本就想不到的事。那么面对这变化不定的世事,人应该怎么样去面对呢?书中没有说,但我觉得,那就是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具体则在这里不多说了。故事三:白孝文的“起死回生”。
白孝文乃白嘉轩之子,自小就被白嘉轩调教的能在原上以德服人,被看作是白嘉轩的继承人,结果由于黑娃之妻小蛾的勾引,遂与其一起堕落,终日在那个破庙里过着糜烂淫乱的生活,最后竟成了无家可归的浪子,拖着一身的病,差点被野狗咬死。但就在这时,却到了他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一晃而成为国民党在白鹿原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在白孝文身上,可
以看见人生之否极泰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正如书中所说,在我们灰心失意的时候,在我们觉得甚至自己的人生就要就此了结的时候,我们只要撑下去,只要度过这个难关,我们就回迎来另一个人生,我们的生活就会重新开始一段历史。元代戏剧《刘知远白兔记》中说“贪者休要轻相弃,否极终有泰时”。此种说教轮番在文作品中出现,且经百年而不衰,可见世人对此之看重。
故事四:白鹿原与白家鼎足而立的鹿家鹿子霖一生。
鹿子霖的一生可谓风流倜傥,先前到白家的几亩甲字号水地,一生又拈花惹草,落得“儿子”无数,后又跟黑娃的老婆小蛾鬼混,谋害白孝文使其堕落不可自拔,而这些事又无人得知,一生又官运亨通,生活上可说几乎没吃什么亏。但其死相,又不免令人掩卷长叹。为何一个生前风风光光的人,竟以那副可怜相死去?我想就是鹿子霖一生做事无原则、胆小怕事的结果。鹿子霖儿子鹿兆鹏,鹿子霖终其一生都没有管教得住,可谓失败;鹿兆海又壮年丧命,可谓悲哀。直至老年看见黑娃等人的丧命,疯掉,才完全崩溃。我想,人活其一生,自己固然重要,但人生究竟并非一个人的事,因为人还有自己的亲人以及自己的后事,这就要求自己在自己欲望方面要有所节制,凡事要有可为和不可为之分。做事得有原则,不然害人又害己,连死都没有好下场。
故事五:《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的一生。
白嘉轩一生固然坎坷万千,但终究活的潇潇洒洒。正如他自己问的,你看我一生哪一件事做的不是光明正大的?白嘉轩为人极有原则,他虽然人生舞台并不怎么大,知识也并不多,但经验让他对他自己的处世哲学深信不疑。无论是黑娃领回小蛾做老婆、土匪在原上胡作非为、大儿子白孝文堕落离家出走、女儿白灵当共产党有家不归、黑娃让人抢劫白鹿两家、白鹿原遭鬼瘟疫流行、国民党下层在白鹿原推行新制、黑娃白孝文立业回乡,等等等等,他自己始终泰然相对,最终都是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而获得胜利,事情也得到很好的解决。小说结尾时白嘉轩仍然健在,他的结尾我想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那就是我们所谓的善终。还是一条,凡是都要有原则,不然终会害人害己,得不偿失。就像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一样,为人总是敷衍了事,从没一点原则,以至自己以自杀告终,而又得不到任何人的怜悯。
关于《白鹿原》的读后感,我就写这么多。言有尽而意无穷,书有尽而事无穷,人有尽而世事无穷。
第五篇:白鹿原读后感(推荐)
《白鹿原》读后感
内容综述:
《白鹿原》是由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所著,并且凭借它获得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的荣誉——第四届矛盾文学奖。
《白鹿原》一书中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白鹿原为背景,以主人公白嘉轩的诡异命运为开篇,记录下了白鹿两家人的复杂纷争,白鹿原上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亲情等,以及他们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下,他们的思想的转变和个人的成长。从而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晚清至新中国的建立这个大约半个世纪的曲折岁月,此间经过了清廷倒台、军阀混战、建立民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文化大革命……一系列的事件,可谓包罗万象。好词好句:
⑴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⑵ 女人不过是糊窗户的纸,破烂了揭掉再糊一层新的。死了五个我准备给你再娶五个。家产花光了值得,比没儿没女断了香火给旁人占去心甘。
⑶ 人说“瞻前顾后”,前后总是不能兼顾,就只能是先瞻前后顾后;生死不能同时顾全,那就先顾生而后顾死。
⑷ 五间大殿,四根明柱,涂成红色,从上到下,油光锃亮。整个殿堂里摆着一排排书架,架上搁满一摞摞书,进入后就嗅到一股清幽的书纸的气息。西边隔开形成套间,挂着厚厚的白色徒步门帘,靠窗置一张宽大的书案,一只精雕细刻的玉石笔筒,一只玉石笔架和一双玉石镇纸,都是姐夫的心爱之物。
⑸ 一只雪白的神鹿柔若无骨,欢欢蹦蹦,舞之蹈之,从南山飘逸而出,在开阔的原野上恣意嬉戏。所过之处,万木繁荣,禾苗茁壮,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疫疠廓清,毒虫灭绝万家乐康那是怎样美妙的太平盛世。
⑹ 田野已经改换过另一种姿容,斑斓驳杂的秋天的色彩像羽毛一样脱光褪尽荡然无存了,河川里呈现出一种喧闹之后的沉静。灌渠渠沿和井台上堆积着刚刚清除出来的包谷秆子。麦子播种几近尾声,刚刚播种不久的田块裸露着湿漉漉的泥土,早种的田地已经泛出麦苗幼叶的嫩绿。秋天的淫雨季节已告结束,长久弥漫在河川和村庄上空的阴霾和沉闷已全部廓清,大地简洁而深远。清晨的冷气使人精神抖擞。⑺他看见洞孔里嵌着儿子的小脸蛋,叫出了一声“爸爸”。黑娃突然转过身,他不忍心看见那张酷似自己的眉眼,便像一棵被锯断的树干一样栽倒下去。读后感: 《白鹿原》这是一部带有沧桑感的小说。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我感觉《白鹿原》这部小说就深刻的反映了这一点,因为它包罗了中国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这里记载了白鹿原的习俗,思想,礼仪等,记录了白、鹿两大家族的爱恨情仇。它写下了中华民族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秘密。
《白鹿原》小说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品味,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白灵了,可以想象她便是一个像精灵一样的美丽活泼的女子。从她的身上我看见的是她的聪明伶俐,她的敢爱敢恨和她的倔强。在那个时代的旧中国,她能做一个突破常规的先进女子是多么令人敬佩。还记得她的祖母说过:“女人不过是糊窗户的纸,破烂了揭掉再糊一层新的。”那时的女人地位很低,她们只是男人生儿育女和劳作的工具,男人只要有一大把的钱,就能娶一个又一个女人。
而白灵却是一个具有反叛意识的新女性。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仿佛给这个浑浊的社会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去城里面读书,可以看出她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渴望,于是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她成为了新文化的代表。她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流着叛逆的血液。
她不满意父亲给她定的那门亲事,当她被锁在家里被迫成亲时,她毫不犹豫毫不妥协地跑了出来,跑出了白鹿原。她为了自己的奋斗梦想,为了她的革命工作,放弃了与自己不是同一个政治战线上的男友鹿兆海在一起,而是选择了与她同是共产党的鹿兆鹏,白灵与他一起在腥风血雨中并肩作战,一次一次地完成了党布置的任务。白灵,一个热爱祖国的热血女子,教会了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规则,既然自己坚持的准则就不要轻易放弃,轻易更改。即使放弃自己的个人私欲,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自己的信仰。我觉得白灵就是那个传说的白鹿,给人带来启示与吉祥。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塑造了其他富有特色的人物,一代族长白嘉轩,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儒生形象,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遵守伦理道德,作为子女,他的心在守孝和娶妻之间徘徊,但最终还是遵从了父亲的遗言,让父亲安心的离去。他作为一族的族长有着高尚的人格意志,他公正公平,不畏强权,可以算得上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黑娃具有着叛逆的性格,不听父亲的劝说,一个人出去闯荡,后来又当上土匪,但是后来他却洗心革面,改掉了不少不良的习惯,娶了个好妻子,最终成为了正义的化身,为革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还有一个便是朱先生,他才学渊博,懂得去冷静的分析事理,准确作出判断。他不愿在官场上与人同流合污,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他被大家尊称为神。的确,他的人生有着道不出的神秘,好似他有一种预知未来的能力。
《白鹿原》中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人物,比如说鹿
三、仙草、田小娥、鹿兆海、鹿兆鹏……这些人物都在**的近代中国社会上生活着,为着自己的价值观存活着,或许是因为生活在一个**的年代,他们都拥有了不同的悲惨结局,令人伤感。
我不知道我对人物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是我很喜欢《白鹿原》的韵味,读着它,我感受着那半个世纪的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