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曾经最不喜欢翻阅这类书,曾经最不屑于理解这类书,曾经却是某个人最感兴趣的读物。
人,真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对人或事物的喜好。如今当我站在他曾经的跑道上,感受他曾感受过的风景,而他早已不在原地。我知道,如果没有也许,也许没有如果。
尽管已经降低期望值,整本书看完还是有一点点失落,这本书他会给到几星?对他创业有没有一点点帮助不得而知。
而我最多只能给到三星,读下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道理大,鸡血足,马后炮,逻辑混乱。通篇翻来覆去其实就只讲了一个点——要创新,至于要如何去创新就没什么干货了,大概“创新”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作者说,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幂次法则也叫“80-20法则”,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做事要抓重点,我们要让自己的选择在今后的几十年变得很有价值。
有人说,一个人不是忙着出生,就是忙着去死。那么你可能要设法做些什么,生命不息,创新不止。从0到1,从无到有,钱能生钱。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精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1.从0到1随笔
2.从0到1读后感
3.《从0到1》读后感3篇
4.《从0到1》经典语录
5.《从0到1》读书笔记
6.成功是由0到1作文650字
7.《从0到1》读后感范文3篇
8.《从0到1》的读后感范文
9.《从0到1》读后感1500字作文
第二篇: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一)闫欣
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这本书,虽然对于书中涉及的专业知识我不甚了解,但对彼得﹒蒂尔在本书中体现的一些思想,还是颇有些感触。
在与大家分享这本书之前,首先介绍下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他是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者,美国硅谷得创投教父。他设立了彼得﹒蒂尔奖学金,对青年人创新创业有着很大得推动和支持,中国真格基金合伙创始人徐小平称他为改变世界得逆行者。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是一本逻辑清晰又不脱离实际的书,不只是企业家、创业者,每个对未来充满期待,抱有理想的人都值得一读。所谓“从0到1”,就是从无到有,是一种道生一的商业智慧,也就是创新。与之对应的自然法则就是“从1到n”。倘若把企业的经营境界分为三层的话。第一层境界就是企业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有原型、有图纸,就可以从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大量的产品,被冠以所谓的“中国制造”。但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有饱和度,利润空间也有限,这种只“追求赢利”的企业是无法摆脱“从1到n”的自然法则,最终只会走向衰退。第二层境界就是企业拥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有了良好的组织基因,可以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不过这样的传承仅在企业内部的话,仍属于“从1到n”的过程,虽不会被大浪淘尽,但也无法立足于该领域的至高点。第三层境界就是企业创造了社会基因或思想基因,这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这就是从0到1,企业创造的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乃至改变社会进程,这就是质变,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从1到n是水平或广泛的进步——复制,而从0到1才是垂直而深入的进步——创新。
作为一名国家电网员工,更是需要时刻保有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这一层面上,我对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精神“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有着高度的认可与支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员工也好,企业也罢,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如彼得﹒蒂尔所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业中,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二)读书笔记:《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在与大家分享这本书之前,首先介绍下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他是PAYPAL公司创始人,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者,美国硅谷得创投教父,他设立得蒂尔奖学金,对青年人创新创业有着很大得推动和支持,中国真格基金合伙创始人徐小平称他为改变世界得逆行者。
《从0到1》是一本非常清晰、理性又实际的书,不只是企业家,每个不满于现状、对世界前景有想法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把它读完,此书在图书馆的第二书库一共有三本,在我翻阅它之前,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没人拿起过,是全新的,这么好的一本书却没有人来读,实在感到可惜。
所谓“从0到1”不难理解,就是从没有到有,是一种道生一的商业智慧,说白了也就是创新,整出个新东西,自然对应的就是“从1到n”。如果把企业的经营境界分为三层的话。第一层境界就是企业只是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只要由原型,工业流水线可以让产品大量地复制生产出来。但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有饱和度,利润空间也有限,这就是典型的从1到n的过程,只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只是企业追求赢利的过程。第二层境界就是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组织基因,因而可以与时俱进地不断进化,实现纵向的传承,企业最好的产品就是企业本身,比如IBM公司。不过这样的纵向传承仍然还是在企业内部,仍然属于从1到n的过程。第三层境界就是企业创造了社会基因或思想基因,这可以跨越企业的边界,影响到整个行业乃至社会,实现横向的传承。这就是从0到1,企业创造的基因影响了社会文化和观念,乃至改变社会进程,这就是质变,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从0到1是垂直而深入的进步(创新),从1到n是水平或广泛的进步(复制)。
本书共分为15章,作者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科技、垄断、基础、营销、能源等等。之前长河实业董事长高鸿鹏老师在讲如何一年阅读300本书的技巧时强调一整本书的内容是记不住的,你只需要记住三个知识点,而且这三个点你肯定不会忘。但是这么好的书只记住三点怎么够,下面为大家分享书中的精髓:
1、进步可以呈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什么样。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用一个词来代替水平进步,那就是全球化,中国是一个典型,同样也可以用一个词代替垂直进步,那就是科技。
2、思考一个基本命题:“企业的目的就是赢利,不是赔钱。”
3、90年代的硅谷淘金热之劫的经验:
① 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大的愿景中,否则会使泡沫膨胀。自称可以成大事的人都不可信,因为心存改变世界之雄心的人通常要更加谦逊。小幅地循序渐进地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
②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所有的公司都必须留出一定空间,不要事事都严格计划。你不知道你的事业会变成什么样,事先规划通常既死板又不现实。相反,你应该做些尝试,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
③ 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以现成的客户作为出发点创业才更有保障。成功者已经创造出被认可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才是可取之道。
④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4、如果你想创造并获得持久的价值,不要只是跟风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5、你对企业的认识有多少是基于对以往过错的错误反应形成的?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6、垄断企业的特质:
① 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是一家公司最实质性的优势,它使你的产品很难或不能被别的公司复制;
②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
③ 规模经济,开发一项产品的固定成本(设计、管理、办公地点)需要更高的销量来分摊。软件开发就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为如果只是对产品重复生产,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④ 一家公司最显而易见的垄断是对自己品牌的垄断,因此打造一个强势品牌是形成垄断的有力方式。
7、建立垄断企业的方法:
①占领小市场,每个初创公司刚开始时都很小,每个垄断企业都在自己的市场内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初创公司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
② 扩大规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③破坏性创新,“破坏”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
8、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
9、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10、雅虎的链式计划:人先于产品,产品先于交易,交易先于收益。
11、要想赢,首先工作就是研究残局。
12、一个明确的愿景可以坚定人的信念。一个对未来计划明确的创立者不会把公司卖掉,这说明买家的出价不够高。
13、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第25章29节)
14、遵循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公司。
15、风险投资中最大的秘密是:成功基金的最佳投资所获的回报要等于或超过其他所有投资对象的总和。
16、卡辛斯大基目标经典三分法:
①稍作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
② 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③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17、蒂尔定律: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作为创始人,你的首要工作就是打好基础,因为你无法在有缺陷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
18、现金奖励不是王道,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19、三权分立:
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
经营权:谁实际上在管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
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20、董事会人越少越好,便于沟通和监督,三人董事会最为理想。()当决定是否要某人加入董事会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上车,要么下车。
21、“PayPal黑帮”文化: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雇佣喜欢和你共事的人。
22、每个员工都与众不同,界定角色可减少矛盾。公司里绝大多数矛盾是由同事竞争同一岗位引起的。
23、邪教在重要问题上通常错得离谱,而成功的初创公司则对其他公司不理解的事有非常正确的看法。从顾问那里你是无法知道其中奥秘的,你也不必担心公司得不到传统专业人士的认可,被外人称为邪教,甚至是黑帮也不是件坏事。邪教主义可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
24、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谁最先占领有病毒式营销前景的细分市场,谁就能成为整个市场的定局者。
25、每个公司都必须回答的七个问题:
①工程问题: 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②时机问题: 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③垄断问题: 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④人员问题: 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⑤销售问题: 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⑥持久问题: 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⑦秘密问题: 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26、特立独行的个性是驱动公司进步的引擎。
在历史上真正的从0到1有很多,比如说印刷术,活字印刷从0到1,蒸汽机从0到1,电从0到1,电灯、电话、电影成为电灯,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但比如说特斯拉从0到1,我很难说他只不过更快更好,甚至是他只不过用更加便宜的方法做一个火箭的发射。所以我想什么是真正的从0到1,可能这本书里面的观点,给我们一个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就是当你创业的时候,你怎么想的更加深远、更加宏大或者更加颠覆性,能够10倍的提高它的效率。
《从0到1》不是一本成功学得书,也不是一本创业手册,而是一本关于创造和走向未来得书,一本思维运动的书。即便是非创业者,我也诚恳得向你们推荐这本书,因为“最反主流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得独立思考”这样的说法对我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冲击,世界充满着秘密,从0到1无处不在,不仅仅在商业里,也在大自然里,也在我们的生活里。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如果你听到大数据、云计算,你要尽可能的逃离,这多半是骗人的,能跑多远跑多远。
2、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商业中,恰好相反,企业成功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失败企业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3、科技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将我们的基础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他动物受本能的驱使可以建造蜂巢等,但是,只有人类能够创造新事物,想出新方法。人类决定建造什么并非基于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基本选项,而是通过创造新科技,重新改写世界历史。这是我们教给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基本常识,但是,在这个不断重复已有成果的世界中,它却很容易被人遗忘。
文/益斌
第三篇:《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张国华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
《从0到1》最近大小公司都在学习,个人看来有三个原因,一是政府号召全民创业,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本创业宝典;二是互联网思维方兴未艾;三是风起云涌的财富神话。是人都想出门走路碰到狗头金,白手起家成为大富豪。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彼得.蒂尔讲的3个互联网的底层法则。法则一:从0到1。
彼得.蒂尔认为,进步有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第一种是丑小鸭进化成白天鹅,而第二种似乎是探索对了方向,乌鸦也能变天鹅。
传统竞争一般是从1到n的竞争,就是拼渠道,拼广告,拼资源。互联网的竞争,则要学会从0到1的竞争,要拼用户、拼创新、拼产品。我们公司从去年开始重视用户体验,在品质上下了很多功夫也有所提升,但是谈到拼创新、拼产品我们还是没有找到方向。个人感觉在这点上可以分灶吃饭,如目前的电商平台和创业项目组形式,让他们肩负从0到1的重任,目前我们在做但是感觉压力不够,速度也不够;而作为目前主营的传统物流在目前没有办法做到从0到1的情况下,还是要做好水平进步。谈到传统业务的水平进步,那么就不得不谈外部客户营销,战略模糊,战术混乱这是营销的大忌,战略上对未来,对市场,对客户,对产品缺少明确的定位和认知;战术对敌没有章法,依靠经验碰运气,缺少系统系的计划和针对性。
战略是老板思考的问题,战术上倒是可以随便谈谈,在我看来要想成功的争取外部业务;那么下面三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1、合作时机:买家是否有有新物流业务的需求或者有换新供应商的需求?
2、需求匹配:你提供的解决方案与能力是否和买家需求相匹配?
3、综合价值:你的解决方案和原有供应商或者其他同行相比谁的风险更低,谁的收益更高? 针对这三点条件的解决策略是
1、合作时机--------持续营销:周期性重复的出现在目标买家面前,展现公司实力;让他一有机会就会想起你!
2、需求匹配--------新产品和新服务模式:依靠新产品满足买家需求,依靠新的服务模式区别他已有供应商!
3、综合价值--------新的服务感觉!让买家感觉到你的专业价值而不是价格,强化和他现有供应商的区别!买家寻找谁合作不是因为本身实力有多强,而是他感觉你有多好!
这两天公司总要如何开发外部业务,可能是有点跑题,但是个人感觉现在还是很有必要,因为不是谁都能从0到1。法则二:垄断。
互联网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就是垄断,但是彼得.蒂尔把垄断讲得最清楚。互联网时代的垄断经济有几个特征:
1、专利技术
2、网络效应3.规模经济
4、品牌优势。
他举了一个例子:对比以下纽约时报和Twitter的公司价值,2013年,Twitter刚一上市,市值就达到40亿美元,是纽约时报市值的12倍还多。这之前,2012年,纽约时报赚了1.33亿美元,而Twitter处于亏损状态。到底是为什么呢?答案是现金流,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投资者认为Twitter在之后的10年终可以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的垄断时代却会结束。我现在开始明白,为什么滴滴和快的为什么要合并?但是我又忧虑作为传统的三方物流业务为主的安得物流,又何以在行业内形成垄断优势呢?这个我想不出来,因为之前也没有那个三方物流企业在行业内绝对有这个地位,反倒是直面社会的快递、快运行业有此趋势。
法则三:破坏性创新是个坏词。
在彼得.蒂尔看来,破坏性创新的核心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旧科技。个人电脑对大型计算机是一种“破坏”,移动对PC是一种破坏。但是,破坏性创新已经被曲解成了形容因所谓新事物、新趋势而沾沾自喜的流行词。
这一点我比较迷茫,或者是作者出于道德的角度考虑?我们目前似乎分不清“好”“坏”这种判读在商业模式上。例如我们推崇小米,而小米最大的创新也就是拉低了同档次智能手机价格;我们推崇Uber,但是他的出现损害了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利益。从这方面讲我们似乎更喜欢和赞扬这种“破坏”。
琐事繁杂,没有足够静的心情整理思路,也就随便谈谈自己只鳞片爪的一点想法。
张国华
第四篇:《免费:商业的未来》读后感
《免费:商业的未来》(Chris Anderson)读后感 接触到这本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在网站上搜索有什么管理学方面的书可以看得时候,这本书跳入了我的眼帘。这本书的是由《长尾理论》作者Chris Anderson写的,总的来说里面总结了免费模式的一些情况,对于以前不了解互联网公司盈利模式,或者想使用这类免费模式来盈利的网站建设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这本书主要是给我们介绍现实生活中的商业策略免费的观念,尤其是书中列举的一些案例跟我们非常接近,透过这些案例,我们得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这些互联网企业的行为以及它们是如何盈利的。
“免费”这个词大家都不应该陌生,免费在书中作为一个探索性话题,是一个处于商业前端的模式,所以,作者无法如其他理论一样变得系统而完善。但里面的有些故事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有些分析也是非常令人信服的。商业中处处是免费,处处是利益,在免费中获取利益,这必将可能成为未来商业获利的一大方法。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认识了免费,而且也知道了怎么运用免费,免费对商业的今后发展是个大的方向,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说起免费,我们就十分的奇怪商业“怎么会有有这么多东西是免费的?”“这些企业是如何能做到免费?”“如果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免费的,那么企业又如何盈利呢?”“免费有什么价值?又有什么危害?”“免费的基础是什么?在它背后的原理有哪些?”,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作者试图在这本书中向我们说清楚的。通过探讨这些问题,作者最后总结出来了免费的几种商业模式:“直接交叉补贴”、“第三方市场”、“免费收费混合”;有了这些模式,我们对免费的理解和运用也变得更加简单而直接。
作者指出,“免费”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它所代表的正是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在交叉补贴的世界,免费分为4种:免费模式一是直接交叉补贴(生产商和消费者),例如:金吉列航空公司全方位服务;免费模式二是三方市场(生产商、广告商和消费者),例如:报纸、亚马逊联盟伙伴计划;免费模式三是免费加收费模式(生产商、免费消费者和付费消费者),例如:专业版软件;免费模式四是非货币市场(生产商和消费者),例如:礼品经济、劳动交换和盗版。所以说免费这个词没有那么简单,它说指的范围很广,所指的东西很多。未来的商业模式也可能真的越来越“免费”。
由于网络的发展,虚拟的商业模式不段的形成与发展,从而解决了很多商家的开店的成本问题,实现了免费,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因为因特网从生来之后一直以“免费”作为最基本的特点,但说归说,如果想在这盈利就要面对巨大的商业挑战,所以要在其上“盈利”就成为一种大家想做却很难做到的事情。现在的许多商家向许多的网站投入业务,看起来是免费的,如搜索引擎,顾客反正觉得不要钱,而那商家却可以从这个“免费”之中得到更大的利益。像那些可以在线看电影的网站一样,虽说是免费,但商家却并不会因免费而亏本,而从这免费中得到的利益却可以让这商家盈利多少倍。
另外,这本书不仅单单从商业角度谈“免费”,作者在书中也运用了比较多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从理性人的角度谈及了免费心理学,举了一个“一分钱的差别”,例子生动形象,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我认为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也是可以读读这本书的。
我觉得作者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是他对事物追根究底的精神,这使他对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刨根问底,正是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才使得这本书得以问世,得以供我们拜读。我想,读完了这本书,除了理解了作者关于“免费”的观念外,我更学到了一种启发性的思维,即:外物并不是存在即合理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值得我们研究或者探讨的问题加以思考,这种生活才是有品质、有意义的!
第五篇:免费-商业的未来-读后感
免费:商业的未来-读后感付万超2013-12-25
文章开始在不断的介绍当今市场上的各种免费模式,星巴克的免费wifi,移动的免费手机,商场的免费试吃,各种免费的开源项目等等,太多的免费,回想一下我们身边的生活,免费真的无处不在。双11,我们在淘宝上得到了免费的天猫盒子,现在又得到了免费的衣服试穿,只要试穿之后拍照上传即可,我们带着宝宝去各种店里试听教育课,大街上到处都有发免费报纸,免费气球等等,难道他们真的是免费吗?以前我是在怀疑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现在我信了。以前面对一些免费的东西送给我,我第一反应恐怕是骗子的东西,肯定要跟你要钱,不能接,很多人有这种印象吧,而现在的我,真是来者不拒,你敢送我就敢收,这是一种人们心态的转变,换个角度,其实不就是商业模式的改变吗?任何商业模式的诞生都是因为需求,任何商业模式的成功,都是源于他们符合人们的心态,试想,如果现在的人们不接受免费,你送给他一份免费报纸,他赶紧跑开,或者问你要钱吗?你说不要,他还是得半信半疑的不一定敢接,如果现在还是这样的生态环境,免费就不会给人们接受,所以我想说的是免费的模式是迎合了现在人们生存,消费的生态环境,再进一步扩展,任何一个生态环境形成之后,他会有很长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内,都将成为免费的商业模式的生存空间。
上面,陈述了免费的商业模式迎合了人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在沉思下我们公司的公众行,沉思下我们正在做的公共服务平台,不也是迎合了人们的需求,人们的生态环境吗,我们所倡导的以最小化代价获取最大化利润,不就是免费的商业模式吗,我从入职公司以来,一直认为公司的商业模式非常好,今天看到这本书,将商业模式总结,系统化,我更深深的相信,公司的公众行代表的是一种趋势,是未来的方向,不管你是否理解,他实际已经是必然,这条路我们必须坚持下去,而且要快步往下走,因为我刚才谈到生命周期,错过这个生命周期,那就是另一个生态环境了。
一个免费创造一种需求,这又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一般的惯性思维应该是有需求,所以去创新,去创造,而这里却通过免费的方式创造出新的需求。其实从互联网行业来说,就是引导用户需求,用户本没需求或需求不明确,此时我们来引导用户,产生需求,公众行是否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功效呢?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须的,我们引导政府创造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引导人民认可政府,认可公众行,老百姓就会向我们提出他们的需求,我们也可以引导老百姓,给他们创造需求,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信任。而我们公众行的优势在哪里?一是免费的理念,二就是我们创造的公信力,有了这两把尚方宝剑,又有谁能拒绝公众行呢?